中国文化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史PPT课件
3、名和字的用法
• 名为谦称、卑称,或用于上对下、长 对少。
• 同辈互称字。
• 两点特殊情况: (1)先秦时期,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
后名。 孔父嘉 叔梁纥 孟明视
(2)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 后“字”。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 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
三、古人的别号
1、别号之风 ,源远流长 先秦:鬼谷子
孔颖达疏: 百世不迁之宗者,谓大宗也,云有五世则 迁之宗者,谓小宗也。
天子 嫡长子 天子
诸 子
诸侯 嫡长子 诸侯
诸 子
别 卿、大夫 嫡长子 卿、大夫
子
诸
为
子
祖士
嫡长子 士
诸 子
平民
诸 子
嫡长子 平民
奴隶 嫡长子 奴隶
继 别 为 宗, 继 祢 者 为 小 宗。
• 宗法制度规定,嫡长子一系为大宗,余子 孙为小宗。天子之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称 大宗;余子对天子为小宗。诸侯之位亦由 嫡长子世袭,在本国为大宗;余子对诸侯 为小宗。卿、大夫、士、庶人,皆遵循此 制度。
中国文化史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
给大家开列的一些参考书:
通史: 1、谭家健:《中国文化史概要》,高教出版
社,1988年版。(1989年台湾版出书, 1997高教社出增订版) 2、金毅:《中国文化概论》, 广电出版社, 1995年版,(二册)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PPT课件
详细描述
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基石。法家思想重视改革和创新,主张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社会进步。
墨家思想
总结词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主张节俭、勤劳、反对奢侈浪费,强调实践和实效。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由墨子创立,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即反对一切战争和暴力,主张爱人如己、天下为公。 墨家还提倡节俭、勤劳、反对奢侈浪费等价值观,强调实践和实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墨家思想在历 史上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
传统建筑风格
01
02
03
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木结 构为主,注重建筑布局、 空间组织和装饰细节。
建筑类型
包括宫殿、寺庙、民居、 园林等多种类型,每种类 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 点。
建筑色彩
传统建筑色彩丰富,以红 、黄、绿、蓝等为主色调 ,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的意 义和象征。
现代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 化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问 题,需要与时代相结合,
不断推陈出新。
主要影响与贡献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基石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对东亚地区乃至 全世界的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的基石。法家思想重视改革和创新,主张破除陈规陋习,推动社会进步。
墨家思想
总结词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非攻,主张节俭、勤劳、反对奢侈浪费,强调实践和实效。
详细描述
墨家思想由墨子创立,其核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即反对一切战争和暴力,主张爱人如己、天下为公。 墨家还提倡节俭、勤劳、反对奢侈浪费等价值观,强调实践和实效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墨家思想在历 史上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5
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
传统建筑风格
01
02
03
传统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以木结 构为主,注重建筑布局、 空间组织和装饰细节。
建筑类型
包括宫殿、寺庙、民居、 园林等多种类型,每种类 型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 点。
建筑色彩
传统建筑色彩丰富,以红 、黄、绿、蓝等为主色调 ,不同色彩代表不同的意 义和象征。
现代传承
在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 化面临着传承和创新的问 题,需要与时代相结合,
不断推陈出新。
主要影响与贡献
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的基石 ,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
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 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儒家思 想、道家思想等对东亚地区乃至 全世界的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3.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以“八股取士”,专取“四书”、 “五经”中的内容命题考试。
所谓八股文,即每篇文章都由破题、承题、起讲、入 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组成,不得增减。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殿试。参 加考试之前,须取得“生员”或“监生”的资格。
一般说来,进士一甲三名都授翰林院官职。二、三甲 选为庶吉士,亦称翰林。其他人可授给事、御史、主事、 中书、太常博士、国子博士、知州、知县等官职。
崛起于东北的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后金 政权。其子皇太极于1636年称皇帝,改国号为清。
清初,鼓励垦荒屯田,重视兴修水利,多次减免租税, 经济繁荣,国家富裕,史称“康乾盛世”。清朝后期,政 治腐朽没落,皇帝荒淫无度,高官贪赃枉法,贵族大肆兼 并土地,加紧剥削和压迫人民。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 策,使我国长期与世隔绝。
2
第一节 中国历史发展概述
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一)原始社会
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生活在我国的云南,元谋人 被认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一带的原始居民进入父 系氏族公社时期。
父系氏族公社的末期,正是传说中黄帝和尧、舜、禹 的时代。
(二)奴隶社会
夏朝的统治,维持了400多年。公元前16世纪,夏朝
11
2.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嫔妃
中国文化史导论 ppt课件
称)。
• 古汉语用“族”、“族类” 。双音节的“民 族”一词,乃是近代民族主义概念,以往多认 为是从日本输入的。
• 至清代末叶,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 勃兴,日制“民族” 一词传入中国,逐渐为 人使用。
• 1898年6月,康有为给光绪皇帝上《请君民合 治满汉不分揭》,有“民族之治”一语。
二、释“中华民族”
“民族”一词的由来及衍变
• 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各种人群共同体。在中国这片广袤、丰腴的大地 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
• 从时序划分,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 “族” ,原义“矢锋”(箭头),引申为众。中
国自古注重族群文化心理的同一性。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传·成公四年》
• 战国时赵公子成的论述颇有代表性: • “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
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 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文化中心:“中国”与“夷狄”的关系
• 古人还意识到文化中心是可以转移的,故 “中国”与“夷狄”往往发生互换,——“诸 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 我国古代多以朝代做国名。
• 如汉代称“汉”、“大汉” ,唐代称“唐国” 、 “大唐” ,清代称“清国” 、“大清” 。
• 外人也往往以我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相称。如秦、 汉、唐。
• 古汉语用“族”、“族类” 。双音节的“民 族”一词,乃是近代民族主义概念,以往多认 为是从日本输入的。
• 至清代末叶,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 勃兴,日制“民族” 一词传入中国,逐渐为 人使用。
• 1898年6月,康有为给光绪皇帝上《请君民合 治满汉不分揭》,有“民族之治”一语。
二、释“中华民族”
“民族”一词的由来及衍变
• 民族,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各种人群共同体。在中国这片广袤、丰腴的大地 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
• 从时序划分,有原始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 “族” ,原义“矢锋”(箭头),引申为众。中
国自古注重族群文化心理的同一性。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左传·成公四年》
• 战国时赵公子成的论述颇有代表性: • “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
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 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 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文化中心:“中国”与“夷狄”的关系
• 古人还意识到文化中心是可以转移的,故 “中国”与“夷狄”往往发生互换,——“诸 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 我国古代多以朝代做国名。
• 如汉代称“汉”、“大汉” ,唐代称“唐国” 、 “大唐” ,清代称“清国” 、“大清” 。
• 外人也往往以我国历史上强盛的王朝相称。如秦、 汉、唐。
中国古代史文化PPT参考课件
他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礼在孔子的思想中有重要地位。他要恢复周礼的 权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孔子要求人们的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21/3/10
授课:XXX
8
孔子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认为,如果只有礼而 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 没有礼,就会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
2021/3/10
授课:XXX
15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 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 需要。
2021/3/10
怎样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呢?孔子又提出了中庸思 想。他认为“过犹不及”,主张“和而不同”,只有 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 的事物。仁、礼、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 核心内容。
2021/3/10
授课:XXX
9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
不分贫富贵贱,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贵族垄断。孔子开创私
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
骛,终于达到了目的。他的这套衣钵,为后来很多治国者
礼在孔子的思想中有重要地位。他要恢复周礼的 权威,使社会君臣有别,长幼有序。孔子要求人们的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021/3/10
授课:XXX
8
孔子将礼与仁结合起来,认为,如果只有礼而 没有仁,就会加深社会对立,导致矛盾激化;只有仁 没有礼,就会模糊上下尊卑的界线。
2021/3/10
授课:XXX
15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 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 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 需要。
2021/3/10
怎样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呢?孔子又提出了中庸思 想。他认为“过犹不及”,主张“和而不同”,只有 多种因素,特别是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才形成完美 的事物。仁、礼、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 核心内容。
2021/3/10
授课:XXX
9
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
不分贫富贵贱,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贵族垄断。孔子开创私
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
骛,终于达到了目的。他的这套衣钵,为后来很多治国者
【历史课件】中国古代文化史(一)
请听下面几段朗读:说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代 的什么诗歌体裁?
1)“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敕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孟子名轲,战国 时邹国人,著有《孟子》 一书。其主张:1)主 张实行“仁政”,“民 为贵”、“君为轻”; 2)宣扬为统治阶级辩 护的思想。后世把孔子 和孟子合称孔孟。
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有《荀子》一书。同 时也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人力能够战胜自然, 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荀子的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 斗争力量的加强。
1)春秋时期的老子:道家创始人。含辩证思想。 战国时期的庄周: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 “老庄”。 2)战国时期的墨翟: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 “非攻”、主张节约、举贤。 3)战国时期的韩非子:法家代表,主张法治。
4)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批判君主制,认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
5)明末清初的顾炎武:主张学以致用,反对空发 议论,不务实际。
荀子 王充
时代
战国 东汉
主要观点
自然界变化有一定规律。 人定胜天。 批判了迷信鬼神的思想。 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 都认为宇宙由物质构成。 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是不依赖 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ppt课件
2020/12/27
16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2020/12/27
17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 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 化。
第五讲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2020/12/27
1
第一节 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
中国文化中的上古是指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 历史阶段,此时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我们可以把上古界定为:170万年前至秦以前这段时期。
▼远古期:野蛮时期和蒙昧时期。
▼五帝上古期:170万年前―前221年
可知朝代有:夏、商、周
2020/12/27
11
三是图腾崇拜
图腾是印第安语“它的亲族”词的音译。 图腾是指原始人认为自己的氏族与某种动物、植物或 想象出来的生物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并以他作为 整个氏族崇拜的对象,与自然崇拜和生殖—祖先崇拜相比, 图腾崇拜是较为高级的宗教形式,这种原始宗教是原始时 代观念文化的主流。
2020/12/27
12
四、原始社会组织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上古时代主要有婚姻关系, 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包括 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 部落联盟等。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优秀课件
韩非子等。
4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寿命最短的王朝。
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 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后期,土地 兼并十分严重,外戚王莽夺权称帝,阶级矛盾激化,导致 农民起义爆发,王莽政权被推翻。
开始创建革命根据地。
9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占了东北。1934
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 正确领导。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二)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三国、两晋、 南北朝
经过赤壁之战,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建立魏国,221年 刘备称帝建立蜀国,222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三足鼎立 局面形成。
公元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废魏自立,建立晋朝 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南北统一。公元316年匈奴攻占洛阳,
(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 落——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7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明太祖朱元璋,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并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西厂,推行八股取士。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 立大顺政权,同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
中国文化史课件2
四 文学、科技、艺术
艺术 1 乐舞:音乐机构,隋“太乐署”、“清商署”、 “鼓吹署”,唐增加“教坊使”。 2 书画:a书法。三国时,隶书向楷书演化。 东晋,书法空前繁荣,楷书和草书到魏 晋已经成熟。“两王” 唐,楷书成就最为突出。 b绘画。宗教绘画开始兴起,“壁画”。
四 文学、科技、艺术
科技
二 理学
南宋
1 朱熹,思想核心“天理论”。认识论核 心“格物致知论”。 2 张栻,湖湘学派。 3 吕祖谦,金华学派 。 4 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心即理”。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方 法论,修养个人道德。
三 文化的雅化
宋诗、宋词 1 宋诗 (1)沿袭期 从北宋开国到宋真宗赵恒朝七八十年的时间里﹐宋诗基本上沿袭唐风。 (2)复古期 宋仁宗赵祯时﹐欧阳修﹑梅尧臣 (1002~1060)﹑苏舜钦(1009~1048) 等青 年文学家﹐主张大量创作以反映国计民生为传统的古体诗﹐以配合当时的政治 改革运动。 (3)革新期 11世纪后半期﹐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宋诗创作形成第一个高峰期。 (4)凝定期 黄庭坚 (5)中兴期 南宋前期﹐抗敌﹑北伐成为诗人表现的重大主题﹐爱国诗的大量涌现﹐使宋 诗在这方面成为超越前代并给後世以莫大影响的典范﹐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贡献。 陆游、杨万里等。 (6)飘零期 文天祥
第六、七章 近古文化的定型及游 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的碰撞
2024版《中国文化概论》PPT课件
天文、历法、数学等科技成就
天文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天文历法、宇宙理论等方面 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浑天仪、简仪等天文仪器的发明,以 及《石氏星经》、《步天歌》等天文著作的出现。
历法
中国古代历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结合观测实践,形 成了独特的历法体系。如夏历、太初历、大衍历等,对农 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的特点
文化具有多样性、传承性、变异性、 共享性和象征性等特点。
中国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文化的起源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的发展
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 合外来文化,同时也保持着自身文化的 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 涵。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人们互相泼水祝福,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带来好运。
藏族
藏历新年是藏族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进行祈祷、祭祀等活动,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同 时,雪顿节也是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展佛和藏戏演出为主。
06
CATALOGUE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
四大发明及其影响
造纸术
发明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出现极大 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书籍变得更为普及, 对中国及世界的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化》PPT课件
h
22
类别二 科技文化与社会政治经
济的关系 (6)
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判断,确定四 段材料的中心问题是中国三大发明 在中外历史上的不同作用。从宏观 上看: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中 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 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 起了促进作用;但到了近代中国在 世界上落伍了。
h
23
类别二 科技文化与社会政治经 济的关系 (7)
类别三 中西文化的比较分析(4)
不足:西欧出现科学社团,西欧建 立了物理、化学学科体系,而中国 的科技著作大都是总结性的。原因: 科学技术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占 主导的是科举制度。封建专制加强。 闭关自守政策推行。(答案有删减)
h
30
主题学习范例
范例一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
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 1.战国百家争鸣 2.春秋战国至秦汉
6
主题知识概要(3)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分裂 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流
行、石窟艺术、范缜的《神灭论》、北朝
的《齐民要术》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歌都 体现了这一阶段的特征。
(4)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
时期,科技文化达到世界最高水平,许多
方面在世界领先,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发
h
25
类别二 科技文化与社会政治经
济的关系 (9)
〔答案〕(1)战国。生产(或采玉)、 导航、迷信活动。(2)马克思指出了 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 进作用。(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 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发挥其推动社 会进步的作用。(4)科学技术能否产 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 会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PPT课件)
• 在轴心时代,各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 导师——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先知,古印度 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
•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 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 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 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 ,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 先秦道家思想 •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 ① “道”是什么?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 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 两个概念。
• “天”代表自然,“人”指“人为”。
•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伪”。
•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 人…
•
——《庄子》
•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 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 也。”
•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摒弃人 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 2、士的崛起
• 周代统治者分为四等级: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士处于统治者最低层。到春秋战国 时,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加上诸侯争霸, 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助长了士阶层的 声势,推动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也促进了当时 诸子峰起,学派林立的局面。
• 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 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 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其主要含义是当 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 精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 ,中国民族文化从此大致确立。
•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 先秦道家思想 •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 ① “道”是什么?
•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 在庄子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 两个概念。
• “天”代表自然,“人”指“人为”。
•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伪”。
•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 人…
•
——《庄子》
• “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 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 也。”
• 庄子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摒弃人 性中那些“伪”的杂质。
• 2、士的崛起
• 周代统治者分为四等级: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士处于统治者最低层。到春秋战国 时,士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加上诸侯争霸, 渴求人才,养士之风大盛,助长了士阶层的 声势,推动私人学术集团的兴起,也促进了当时 诸子峰起,学派林立的局面。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
02
法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分析法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如制度化管理、绩效考核等方面的
实践。
03
法家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局限性
阐述法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同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
足之处,如过于强调法治而忽视德治等。
05
佛教文化及其影响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 度,由释迦牟尼创立。
位于北京,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 的建筑技艺著称。
颐和园
位于北京,是一座大型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 内涵闻名于世。
拙政园
位于苏州,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巧的园林布 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
保护原则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保护 好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
01
02
03
《论语》解读
阐述孔子的教育思想、政 治主张及伦理道德观念。
《大学》解读
探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中庸》解读
阐述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 及在人生、社会等方面的 应用。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治理
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等理念在现代社 会治理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与个人修养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史:第五节 中国文化史 教学课件
洛神赋
❖ 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写的著名浪漫主义 名篇,原名?感甄赋?。
❖ 其形也,翩假设惊鸿,婉假设游龙,荣曜秋菊,华 茂春松。髣fǎng髴fú兮假设轻云之蔽月,飘飖yáo兮 假设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假设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假设芙蕖〔莲花 〕出渌lù波。
❖ 肩假设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 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jì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 朗,皓齿内鲜。
❖ 二、义绝制度
❖ 在古代,人们认为连接夫妻关系的纽带,非 情而是义,失去了这一纽带,婚姻关系就失 去了存在的价值。在?唐律?中明确写道: “夫妻义合,义绝而离〞。
❖ 1、义绝的含义:是种强制离婚,指夫妻间或 夫妻双方亲属间或夫妻一方对他方亲属假设 有殴、骂、杀、伤、奸等行为,就视为夫妻 恩断义绝,不管双方是否同意,均由官府判 决强制离异。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夫妇双方 并无选择的余地。
❖ 三不去最早见于汉代的?大戴礼记?,其内容 包括
❖ ①有所取、无所归,不去
❖ 指妻子的家族散亡,假设妻子被休那么无家 可归。说通俗了就是有地方来没有地方去。 大家知道,古代妇女是不独立的,在本家要 依附于父兄,出嫁后要依附于丈夫。如果把 她赶出家门,她无处可去,无路可走,怎么 生存呢?自然就只能留在家中了。
❖ 古人云:“夫为天、妻为地〞,“地无去天之 义
❖ ?白虎通义?道:“夫有恶行,妻亦不得去〞。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PPT课件
(《诗》、《书》、《礼》、《易》、《春秋》)命题
考试。 2021/3/10
21
4、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即乡试、会试和 殿试。
5、乡试通常每隔三年于秋季八月在各省省城举行,考中 者称为“举人”。
6、会试于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考中的称为 “贡士”。
7、殿试在会试后举行,由皇帝主考,考中者统称为进士。
五、墨家
1、墨家是“诸子百家”中代表农、工等小生产者利益的 学派,创始人为墨子。
2、墨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韩非子
2021/3/10
墨子
27
六、兵家
1、兵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孙武、孙膑、尉缭子、吴起等。
2、孙武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孙膑著有《孙膑兵 法》。
3、《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兵法,也是世界 上最早的兵书。该书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普 遍军事规律,提出了“避实而击虚”等一系列作战原则
2021/3/10
13
皇太子:皇帝诸子中皇位的法 定继承人,又称“太子”。 皇太孙:由皇帝册立的有皇位 继承权的嗣孙。
2021/3/10
14
公主:汉代开始专指皇帝之女,皇帝的 姊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清代自皇太极时起皇帝的女儿称为“公 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 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 “和硕公主”,其他皇族之女均称“格 格”。 驸马:皇帝的女婿,清代称“额驸”。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课件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磨制石器:精致多样; 农耕畜牧业:稻、麦、粟、 果蔬及“六畜”等 制陶和制玉 陶绘和刻符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满天繁星的分布状态
中国远古文化遗址如“满天星斗”且前后连贯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苏秉琦按照“考古学文化区类型理论”把新石器文化遗址划分为六大文化区系。它们各自有其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区-块,系-条,类型-分支)
这就是对原始共产制的理想化描述,是历代儒家津津乐道的“黄金盛世”。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初民 文化生活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六、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儒家观点:
()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儒家认为,尧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大同”时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三、石器时代的制度文化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伏羲、女娲兄妹为婚的传说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满天繁星的分布状态
中国远古文化遗址如“满天星斗”且前后连贯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苏秉琦按照“考古学文化区类型理论”把新石器文化遗址划分为六大文化区系。它们各自有其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 (区-块,系-条,类型-分支)
这就是对原始共产制的理想化描述,是历代儒家津津乐道的“黄金盛世”。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初民 文化生活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六、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儒家观点:
()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儒家认为,尧舜禹三代是“大道之行”的“大同”时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三、石器时代的制度文化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
伏羲、女娲兄妹为婚的传说
中国文化的孕育石器时代中外文化史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2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士人散落民间,凭借 掌握的六艺知识,或聚徒讲学,或著述立说,学术 授受从官府转向私门,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 断。并且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得到了 更广泛的传播。(如孔子倡导“有教无类”。)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规模已相当可观。(“孔 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 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孟子“后车 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 文公下》)聚徒讲学成为时尚,各家立派建说,终 致百家争鸣之势。
三 传说时代
2、东夷集团,在黄河下游,属大汶口文化、
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龙山文化等分布区。(蚩尤、后羿)
三 传说时代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于今湖北、湖南、江
西一带,即大溪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伏 羲、女娲)
三 传说时代
三大集团之间矛盾冲突,最后华夏集团取胜。
多民族融合发展。“华夏”成为中华民族的 历史称号,“黄帝”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祭奠 的人文始祖。 禅让:尧、舜、禹——家天下
一 中国人的起源
2 、父系氏族公社 代表:龙山文化——黄河流域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 特点:锄耕农业发展,家畜饲养,形成部落 联盟,私有制产生,一夫一妻制。 出现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畜牧 业经济分开)
二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原始宗教
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
二 初民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变法彻底。法家思想。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一 大一统的历史观念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的统一,标志 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国家统一,多元文 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 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 统。经过秦汉四百余年的文化建设,树立了中华文 化共同体的观念核心,早就了全社会强烈的文化认 同心理。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的、 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先秦诸子学说中的大一统观念。(儒家学说,两汉 谶纬学说等等)
第二章 青铜时代
一 文明的初现
“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的使用,城市的出现, 青铜器的使用,国家的出现等。 中华文明起源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中华文明 西来说”,一种是“黄河流域中心论”。(文明发 生的一元论) 根据李学勤先生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 研究》,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国家形成划分为三大 阶段:大体平等的农耕聚落形态;含有初步分化和 不平等的中心聚落形态;都邑国家形态、
三 传说时代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氏族部
落的不断迁移和相互交往的扩大,各个部落 之间在某些时候、某些地方形成相反的利益, 而在另一些时候和另一些地方又形成了相同 的利益,由此引起了各个部落的分化和组合、 战争和联盟,逐渐形成为不同的民族。 ——郭沫若
三 传说时代
三大文化集团
1、华夏集团,发祥于黄土高原,位于仰韶文 化、河南龙山文化分布区。内部分为两支: 姬姓的黄帝氏族,姜姓的炎帝氏族。
三 统一思想的确立
秦统一之后,采用了倡导绝对君权的法家学
说。(焚书坑儒) 汉初,黄老之术。后发展儒家学说。汉武帝 时,设立太学,置五经博士。董仲舒继承孔 孟思想,发展儒学,提出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主张。(礼法并治,德行兼用。) 经今古文之争
四 中外交流
东亚(1)朝鲜:—108年,汉灭卫氏朝鲜,
五 礼乐制度
礼仪制度是为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
三大关系而制定的,礼分别代表了神权、族 权、君权。 周礼奠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础。
第三章 解放的时代
一 礼崩乐坏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史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6 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 化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生产力获得巨 大发展,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此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政治上的争 权夺利,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出现了孔子 感叹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二 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1 殷商、西周时代,“学在王官”,巫史掌管文 化教育。(P63,有关“巫、史、祝、卜”的介绍) 只有贵族及其子弟才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东周时期,周天子权力旁落,公室衰微,原先 设立的国学及乡学难以为继,“学在王官”的局面 被打破,这使得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出走, 学术下移成为大势所趋。
一 文明的初现
一 文明的初现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继承制度和国家发展:
同一发展阶段,大同小异
二 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金属器的发明和使用通常被视为文明时代出现的重 要标志,而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器主要是青铜器。 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主要是用于祭祀神灵的礼 器和作战的武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 器具被赋予了政治权力和等级地位的象征意义。 青铜器主要分类:饮食器,酒器和水器,兵器,生 产工具,乐器等
二 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汉代文化整合的重要工作是“制礼”。汉代的制礼 活动,主要集中在创制适应于新的封建统一王朝和 政权结构的礼仪。(建封禅、兴太学等。) 汉代礼制的特点:确立了用儒家经典的内容作为衡 量是否合“礼”的标准;确立“三纲五常”作为中 国封建礼制和伦理规范、社会秩序的最高准则;通 过儒家经典“三礼”的整理诠释,进一步将中国礼 制系统化、规范化和细致化。 汉代重建礼制,将“礼”改造成社会各阶层共同遵 守的行为规范。(许多传统节日形成定制,如重阳 节、清明节等)
传统最多的国家。鲁文化的内容,是以儒家 思想为宗,以礼乐文化为中心,在保存传播 古文化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齐国,经 济发达,文化呈现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 “稷下学宫”。 楚文化:杂糅中原文化和长江南北众多土著 文化而成。道家思想。
四 区域文化
吴越文化、巴蜀文化。
秦文化:吸收了周文化和戎狄文化。尚武。
五 礼乐制度
宗法制:基本内容是确定继统秩序和家族内部依血 缘关系区分尊卑亲疏,规定各自不同的义务和权利。 礼乐文明:礼起源于原始宗教信仰。礼的产生,即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人类由愚昧走向文明 的产物。 周礼:周公“制礼作乐”。周代形成的礼仪制度, 实际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一 切典章制度以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行为准则规 范的庞大概念。
二 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汉汲取秦亡的教训,实行较为宽松的政治措
施,并加大了文化整合的力度。【汉承秦制, 初年实行“黄老学说”,郡国并行;王朝巩 固后,加强中央集权(分封诸侯-削藩-七国 之乱-推恩令),确立儒家文化的核心地位。 经济改革,实施盐铁专营。军事上,发动对 外战争,开拓疆土。】
二 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82年, 乐浪并有全部四郡之地。东汉末公孙氏据辽 东,分乐浪南部为带方郡。西晋末年,乐浪、 带方郡于313年左右被高句丽(—37~668,都 国内城,今吉林集安市)攻陷。 日本:徐福东渡;《后汉书·倭传》:建武 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 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四 中外交流
匈奴 1秦汉时期的发展概况 公元前209年冒顿单于建立奴隶制国家。(以阴山 以南和鄂尔多斯草原为中心)控制了东、西往来的 草原之路。 2秦汉帝国对匈奴的措施 ①长城: “御胡”,文化融合的交流线。秦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汉长城,从敦煌到辽东。
四 中外交流
②和亲与交战: (1)汉初和亲政策 公元前201年冒顿发兵围攻马邑(今朔州),次年攻晋阳。汉高祖亲率30 万大军迫战,被围白登山。后用陈平之计,才得脱险。 汉初,由于多年战乱,国家百废待兴,政权尚未稳固,只好采用“和亲” 政策,缓和匈奴侵扰。 (2)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 元光二年(前133),“马邑之谋”。虽未成功,但拉开了反对匈奴 的序幕。 元朔二年(前127),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设朔方郡、五原郡。 元狩二年(前121),浑邪王投降。置“河西四郡”,武威、酒泉、 张掖、敦煌。 元狩四年(前119)匈奴主力被歼。
四 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圈:黄河中游,以建都洛阳的东周
为中心,北到晋国南部,南到郑国、卫国。 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重要国家是晋国, 是法家学说的重要发源地。 北方文化圈:中原北部,包括赵国北部、中 山国、燕国以及更北的方国部族。原居住游 牧民族,后被中原文化同化。
四 区域文化
齐鲁文化圈:鲁国,周公封国,保留周文化
三 百家争鸣
春秋末年,儒、墨号称显学,战国时期,则
是诸子并起,百家争鸣。
四 区域文化
周统治时期,王室掌握主流文化,但在更广
大的社会领域内,土著文化各有其传统,并 没有被周文化同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春 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近乎崩溃,诸 侯国各自为政,文化各异,各具特色。李学 勤综合文献和考古成果,认为春秋、战国时 期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大致可以划分 为七大文化圈。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四 三代的天命观念和人文传统
殷商时代,“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
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殷商时 代,据甲骨卜辞和青铜器而言,神巫明显处 于文化的中心地位。“上帝”之称,最早见 于卜辞。殷商的祖先神祭祀,也已相当成熟。 西周继承了殷商的祖先崇拜与上帝观念。出 现了“天”的观念。神本走向了人本。 占卜:殷人笃信龟卜,周人则多用占筮。
二 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王朝。 其确立的统一国家的专制集权制度与整合文化的努力,为后世列朝所沿 袭。 秦始皇实施的政治举措: 确立皇帝名号,实行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乡里制等。 文化举措:书同文,车同轨, 度同制(统一度量衡,货币), 行同论(五德终始说) 地同域(迁六国富豪于咸阳,开发边疆)
二 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3士的品格: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己任;政治参与意 识强烈;道德自律严格。 主要反映在士对“道”的追求。(“士不可以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子曰:“笃信好学,守死 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 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 焉,耻也。”《论语·泰伯》) 这个时期的士人群体,应时而生,才俊辈出。 使中国文化出现了群星璀璨的一页。
二 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二 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二 青铜器及三代物质文明
都城、宫殿
政治控制、军事攻防和神圣崇拜,是中国古
代城市的主要功能。
三 文字的早期形态
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
“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 龟甲或牛肩胛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 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是中国 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 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二 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士的崛起 1士的来源:原先贵族的最低等级“士”;一批丧 失了世卿世禄生活得贵族子弟;庶人中的佼佼者。 2统治阶层的“重士”: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 争霸图强的政治环境,突出了人才问题的重要性。 做为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士成为王侯公卿竞相招 揽的对象,“蓄士”、“养士”蔚然成风。(如战 国四君子)
原始文化
文字:符号(半坡遗址刻画符号、象形类符 号)
三 传说时代
世界任何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
传”的方法流传,古文献中保存的古代传说, 都是因当时没有文字而流传下来的史料,用 这种史料所记述的时代,被称作“传说时 代”。 古代的传说,如用现代严密的科学方法去检 验,大都是像梦一样平凡地消逝了。但是奇 怪的是,这种像梦一样的传说,往往是一个 半醒半睡的梦,预示着真实。——赫胥黎
第一章 中国文化
讲课人:张航境
一 中国人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
1 、早期:元谋人、北京人——血缘家庭时 期, 使用天然火 2 、中期:大荔人、丁村人——族外群婚, 摩擦生火 3 、后期:山顶洞人——制作工具(石镞、 骨器),原始宗教,母系氏族公社形成
一 中国人的起源
新石器时代 1 、母系氏族公社:(氏族就是一个确定的,内部 不能通婚的血缘亲属集团——恩格斯) 代表:①仰韶文化、裴李岗文化、马家窑文化、 山东大汶口文化等——黄河中下游 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长江流域 特点:出现农业,图腾崇拜,组成部落,实行对偶 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