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对联赏析
关于中秋节的对联中秋节对联鉴赏

关于中秋节的对联中秋节对联鉴赏2015年中秋佳节转眼将到,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那么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就特别为大家准备了有关中秋节对联的精彩内容供大家欣赏和参考,希望能帮到大家!中秋节对联鉴赏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 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 —1529)父子的杰作。
相传杨廷和8 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关于中秋的对联

关于中秋的对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之一是写对联。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艺术形式,它以寓意富有哲理的话语表达典型的对仗结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中秋的对联。
1. 家和万事兴,月圆人更圆。
这副对联表达了家庭和睦、一切事物都会兴盛的寓意。
中秋节后,人们团聚的场合更多,并且受到满月的感召,人们的心也变得更加圆满。
2. 月满中秋心更圆,家庭团圆快乐传。
这副对联强调了中秋节带来的团圆和快乐。
人们在这一天会和家人一起度过,共享团圆的时刻。
3. 明月泉水凉人寒,中秋团圆饮一盏。
这副对联以明月和清泉寓意中秋试图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一场中秋大餐的情景。
人们聚在一起,共享美味佳肴,感受着团圆的温暖。
4. 中秋辞篱舟入梦,家国心意令人怜。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家园和祖国的思念之情。
中秋之夜,人们会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和祖国的繁荣。
5. 月下闲庭弄月光,花前小路曳柔香。
这副对联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中秋夜景。
人们在月光下散步,感受花香和柔和的风吹拂,享受宁静和美好的时光。
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享受美食和感受自然的时刻。
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秋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上所述的对联,既表达了人们对家人、友情和祖国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中秋节的祝福和吉祥之愿。
无论是哪一副对联,都是在诉说人们对团圆、和睦和快乐的向往。
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时刻,通过对联,人们可以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体会到中秋节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共庆中秋,团圆快乐!。
中秋节对联赏析_经典中秋节对联及赏析【10】

中秋节对联赏析_经典中秋节对联及赏析【10】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上联意境凄迷,几近残厉,正与秦少游名句“杜鹃声里夕阳暮”同。
下联着色稍变,迷濛之中略有暖意。
相对工稳,用辞美赡,然而意境终究显得幽冷,令人心魂怅然。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轮”与“镜”皆指月亮,一写月影,一写月光,前者落地下,后者照高空,从不同角度描写月亮。
中秋夜中专门咏月,且如此雕琢工稳,既华美瑰丽又紧切题旨,着实漂亮。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金蟾,指月亮。
上联令人联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
传说月中有桂树,至中秋则桂子飘落而下。
上联与白词同用此典。
下联指钱塘江潮。
传说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钱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动,气势吞天。
下联盖本此。
此联妙在两个字:“细”与“齐”,上联意境之静美,下联之意境雄浑,尽在这两个字。
庆祝中秋节的对联

庆祝中秋节的对联中秋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对联作为中秋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用来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一些以庆祝中秋节为题的对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1. 月满天圆幸福久,花好月圆家庭美。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希望家庭团圆、幸福圆满。
2. 举杯共庆中秋月,团圆幸福万家情。
这副对联强调了人们在中秋节团圆的重要意义,希望人们在这一天能够共聚一堂,共享美好时光。
3. 月明人圆,家庭幸福;花好月圆,团圆如意。
这副对联通过月亮和花朵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团圆美满的祝福。
4. 月色如银,幸福满园;花香四溢,团圆乐陶陶。
这副对联以月色和花香来描绘中秋节的美好景象,寓意着幸福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5. 喜庆中秋月圆夜,家和万事如意时。
这副对联祝福人们在中秋节能够过上幸福美满、顺心如意的生活。
6. 月圆人团圆,家庭幸福满。
这副对联通过月圆和人团圆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团圆的期望。
7. 中秋团圆庆家宴,月圆花好满家欢。
这副对联强调了中秋节团圆聚会和家庭欢聚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月圆花好,团圆喜庆;家和万事,幸福如意。
这副对联通过月圆和花好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祝福。
9. 月圆人团圆,幸福满家门。
这副对联以月圆和人团圆为主题,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10. 月圆花好庆佳节,团圆喜庆共欢聚。
这副对联强调了中秋节团圆和庆祝的喜庆氛围,寓意着大家欢聚一堂、共享幸福。
以上是以庆祝中秋节为题的对联,通过这些对联,人们可以表达对家庭幸福、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希望大家在中秋节期间,能够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共享团圆的快乐。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对联鉴赏

中秋节对联鉴赏月夕;霜容。
献镜;饮羹。
巫山丝竹;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神州春色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中秋节对联鉴赏

中秋节对联鉴赏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全家团圆、五福临门、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会摆上月饼,赏月、吃饭、联谊、赋诗、弄花灯等各种热闹的活动。
其中,写对联就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下面,我们将从中秋对联的起源、类型和鉴赏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秋对联的起源据史料记载,中秋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才子杜甫因在荒山野岭中流浪,无法与家人团聚,便写下了“此夜光明胜地的人,何时不值欢聚的年”的诗句表达思念之情。
从此,中秋对联逐渐流传开来。
二、中秋对联的类型中秋对联常见的类型包括愿景对联、健康对联、文化对联、习俗对联和福祉对联。
1.愿景对联:如“欢聚一堂庆佳节,团圆千里祝平安”等,表达的是希望团聚,家庭和睦、平安顺利的美好愿景。
2.健康对联:如“三元及你身、五谷丰收康”等,表达的是祈求自身和家人身体健康,收获丰收的美好愿望。
3.文化对联:如“清风戏碧落,明月映长衫”等,表达的是欣赏月色,吸收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
4.习俗对联:如“赏月团圆合,猜谜智慧生”等,表达的是在中秋节中传承和弘扬传统习俗的美好愿景。
5.福祉对联:如“鹏程万里登高岗,福祉家财荷花香”等,表达的是祈求前途远大,福泽家庭事业的美好愿景。
三、中秋对联的鉴赏中秋对联除了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字体、内容、韵律和意境四个方面对中秋对联进行鉴赏。
1.字体中秋对联的字体应该简洁大方,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笔划要饱满、遒劲,端庄大方。
2.内容中秋对联的内容需要贴合节日氛围,表达团圆、祝福、吉祥和美好的愿景。
3.韵律中秋对联的韵律要具有节日气氛,通常采用平仄相对、押韵和对仗的形式,使联句读起来韵律流畅。
4.意境中秋对联的意境不宜过于夸张或虚浮,应该真实、贴近生活。
比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青梅煮酒论英雄,红颜枯骨出西施”等诗句都是与中秋节相关,同时也表现出传统文化或历史故事的韵味。
关于中秋节的对联

关于中秋节的对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对联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是指一对相对呼应,形式对仗的短文或诗句。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对联。
1. 团圆合家欢,明月送亲情。
这对对联把中秋节的主题团圆和明月巧妙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
2. 月圆花好夜,中秋更宜赏。
这对对联描绘了中秋夜的美丽景色和最佳观赏时间,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欣赏月亮的心情。
3. 赏月饮桂香,中秋共美夜。
这对对联以中秋夜的主要活动赏月和品尝月饼为中心,表达了人们共享美好夜晚的愿望。
4. 月圆人圆事事圆,豪情万丈乐此时。
这对对联以圆为核心,表达了人们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人心情舒畅,事事顺遂的喜悦之情。
5. 家团圆祝和睦,月儿圆报吉祥。
这对对联强调了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和祝福的意义,寓意着团圆之后会有吉祥如意的好运降临。
6. 月上柳梢头,人在亲朋中。
这对对联将月亮和亲朋好友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期待和亲朋好友共度中秋佳节的愿望。
7. 中秋送祝福,团圆主人家。
这对对联强调了中秋节亲人团聚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对家庭的祝福,并寄托了对平安健康、幸福美满的真挚祝愿。
8. 月圆情更浓,亲情永相融。
这对对联将月份和亲情相连,表达了中秋节增进亲情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亲情的可贵和长久。
总之,中秋节所承载的美好祝愿和团圆的情感被生动地表达在对联中,使得这副副对联成为了中秋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景色。
无论是伴随着月光赏月,还是聆听着对联中的祝福,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中秋节带给我们的温馨和欢乐。
以中秋为主题的对联

以中秋为主题的对联
中秋对联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和寓意来创作。
以下是一些以中秋为主题的对联示例:
1. 月圆花好夜,家团圆更美。
意:强调中秋团圆的美好。
2. 金秋送爽气,银色满天光。
意:描述中秋时节的清爽和皓月明光。
3. 婵娟镜中影,圆月似家圆。
意:形容明亮的月光如同家人团聚的圆。
4. 丝竹声声舞,秋风红叶飘。
意:形容中秋的娱乐和秋天的美景。
5. 喜迎圆月时,团圆幸福美。
意:表达对中秋团圆的喜悦和幸福之情。
6. 七夕双星眨,中秋月婵娟。
意:将七夕和中秋两个节日联系起来,表达美好的祝愿。
7. 千里共婵娟,心意相连情更浓。
意:表达了即使距离遥远,心意也能相互连接的情感。
8. 桂花香满园,月圆人更圆。
意:形容中秋时节的花香和人团圆的愉悦。
9. 亲情似月光,皎皎洒人间。
意:比喻亲情如同明亮的月光,洒满人间。
10. 中秋齐圆月,幸福满人间。
意:强调中秋带来的幸福和团圆。
11. 月光如水,丝丝思念;团圆圆满,福满人间。
意:表达了思念和团圆的主题。
12. 美酒一壶,团圆一家;圆月当空,幸福无边。
意:强调美酒、团圆和幸福的重要性。
这些对联可以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修改或创作,以表达中秋节的各种寓意和情感。
八月中秋赏月联——咏月佳联艺术风格赏析

八月中秋赏月联——咏月佳联艺术风格赏析“月到中秋分外明”,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每逢中秋文人墨客便常常三五相邀,对月酌酒,赋辞作对,从而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妙联佳句。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为增添几分欢度节日的雅趣,特精选数副咏月佳联,与联友们共同欣赏。
中秋咏月情深意长我国早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因而每逢月圆之夜,就既是亲人团圆、朋友相会的美好时光,也是他乡游子寻根问祖,思念亲人的难忘时刻。
于是,一些绝妙的思乡咏月联便随之应运而生。
母亲泪落吴江冷;望月魂归蜀道难。
人们常说中秋节是团圆节,然而,就在那中秋之月最圆、最亮、最大之时,往往更易激起宝岛台湾同胞浓浓的思乡念祖之情。
上述对联便出自原国民党“总统府”的俞大维先生之手。
全联既真情地抒发了台湾同胞念亲思乡、回归故里的强烈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此联构思十分巧妙。
上联“天月圆”实指天上之明月,“地月缺”则暗寓“月圆人未圆”之遗憾;下联“他乡苦”实指游子背井离乡之凄苦,“本乡甜”则意为留恋家乡日子之甘甜。
就这样,联作者巧妙地将上联的“圆”与“缺”和下联的“苦”与“甜”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浪迹天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挚情感。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尤皎洁;更更更鼓,三更更鼓倍凄凉。
联语前两字为叠词,二、三字与六、七字为句内连珠。
联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修辞技巧,把一幅“泠月当空照,思乡愁绪多”的凄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实在难得。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据传,此联乃道光年间官至翰林院编修的进士俞樾之杰作。
“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著名的八景之一,这副颇具诗情画意的楹联更为西湖美景平添了几分姿色。
上联从家乡浙江德清的仙潭着笔,眼前的湖光与故乡山水十分相似,只是增加了“三潭印月”的九曲石桥而已;下联从“三潭印月”宜人的情调入手,秋月皎洁,秋夜凉爽,在玉笛声声中,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俞樾倍感思乡更切,思亲更浓。
中秋节的对联七字的

中秋节的对联七字的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的日子。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常常会贴对联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以下是十个以中秋节的对联为题的例子:
1. 月满天圆花好月圆:中秋月圆人团圆
解读:中秋节是人们团聚的时刻,月圆代表团圆和美好。
2. 月华明亮喜庆团圆:中秋佳节合家欢聚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3. 月饼香甜情满中秋:团圆美满幸福无限
解读:中秋节是品尝月饼的时候,代表团圆和幸福。
4. 月下家人相聚乐开怀:中秋夜晚喜庆团圆
解读:中秋夜晚,家人团聚在一起,欢乐开怀。
5. 月光倾洒幸福团圆:中秋佳节家人团聚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代表幸福和团圆。
6. 中秋月圆花好月饼香:幸福团圆喜庆无限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幸福团圆的时刻,代表喜庆和美好。
7. 月夜明亮人团圆:中秋佳节喜庆庆团圆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喜庆团圆的时刻,代表明亮和庆祝。
8. 月色明亮团圆喜庆:中秋佳节家人团聚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代表喜庆和明亮。
9. 中秋月圆花好月光明:团圆幸福喜庆无限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团圆和幸福的时刻,代表美好和喜庆。
10. 月华明亮喜庆团聚:中秋佳节合家欢庆
解读:中秋节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庆佳节。
以上是十个以中秋节的对联为题的例子,通过对联的形式表达了中秋节团圆和喜庆的主题。
希望大家在中秋节期间能够与家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中秋节的传统对联

中秋节的传统对联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的日子。
而中秋节的传统对联也是在这一天备受大家喜爱的活动之一。
对联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字艺术形式,用以表达祝福和美好的祝愿。
在中秋节期间,我们可以通过撰写和欣赏对联来增加节日氛围,下面是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对联。
1. 团圆之喜月到中秋分外圆,人归家园更自天。
这副对联以月圆人圆为主题,传达了家人团聚的喜悦和幸福。
中秋节是家庭团圆的节日,赏月和吃月饼都象征着团聚和和睦。
通过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2. 美食之乐香囊佳节享美味,月饼圆馅满家园。
中秋节不仅是赏月的时刻,也是品尝美食的好时机。
这副对联以美食为主题,将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月饼融入其中。
通过对联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中秋佳肴的期待和品味。
3. 心灵之寄托举杯共醉月当空,共赏明月情无边。
这副对联以酒和月为主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酒和月都有舒展情感、表达情谊的含义。
人们可通过品酒,赏月来表达情感,增进友谊,这副对联则体现了这种美好寄托。
4. 心灵之安慰离愁别恨随西风,月明星稀共尽情。
这副对联以离别相思为主题,传递出人们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也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与亲人共度,这副对联以此表达了对那些离散在外的人们的关心和祝福。
总结:中秋节传统对联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不仅体现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智慧,更是中秋节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联的形式,人们可以表达祝福、畅叙情感,增进友谊,让中秋节更加丰富多彩。
在中秋佳节里,大家可以亲自创作对联,或者欣赏他人的作品,将这一传统文化形式传承下去,让中秋节更具传统韵味,更加独特和美好。
赞美中秋的楹联

赞美中秋的楹联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人们纷纷欣赏月亮、赏月、品尝月饼,共同庆祝丰收和团圆。
而楹联作为中秋节期间常见的装饰物之一,更是以其精炼的语言、美妙的意境,将中秋的喜庆与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几幅赞美中秋的楹联,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美丽与情趣。
第一幅楹联:“月圆天地皆光明,中秋团圆喜洋洋。
”这幅楹联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月圆人圆的美好寓意。
月亮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它不仅象征着团圆和美好,还寓意着希望与祝福。
楹联通过“月圆天地皆光明”的形象描述,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团聚和幸福的温暖。
第二幅楹联:“花好月圆情更浓,中秋团圆乐融融。
”这幅楹联以花和月亮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家庭团圆的愉悦氛围。
花朵象征着美丽和幸福,月亮则代表着团圆和希望。
楹联通过“花好月圆情更浓”的形象描绘,将中秋节的团聚和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情感和幸福的滋味。
第三幅楹联:“明月共婵娟,中秋情更浓。
”这幅楹联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爱情的美好与浪漫。
明月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它寓意着美好、浪漫和祝福。
楹联通过“明月共婵娟”的形象描绘,将中秋节的浪漫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美好。
第四幅楹联:“天上月圆人在远,中秋情浓酒满杯。
”这幅楹联以月亮和酒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思念和祝福的情感。
月亮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它寓意着团圆和希望;而酒则代表了喜庆和祝福。
楹联通过“天上月圆人在远”的描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又以“中秋情浓酒满杯”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和幸福感。
第五幅楹联:“月满花香喜丰年,中秋团圆笑开颜。
”这幅楹联以月亮和花朵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丰收和团聚的喜庆氛围。
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希望,花朵则代表着美好和幸福。
楹联通过“月满花香”的描绘,展现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和美好祝福,同时又以“中秋团圆笑开颜”的形象描述,让人感受到团聚和幸福的欢乐。
中秋十大绝美对联

中秋十大绝美对联中秋佳节,那轮明月总能勾起人们无尽的思绪与遐想。
今儿个,咱们不聊高深莫测的诗词歌赋,就来聊聊那些接地气、让人一听就心里暖洋洋的中秋绝美对联。
这些对联啊,就像是中秋夜里的一盏盏灯笼,照亮了我们心中的那份温情与美好。
1. 月圆人团圆,家和万事兴首先得提这句,简单直白,却道出了中秋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愿望。
你看那月亮圆了,咱们在外奔波的家人也该聚在一起了,家里和和睦睦的,啥事儿都能顺顺利利。
2. 桂香飘四海,秋意满人间中秋时节,桂花盛开,那香气儿能飘到好远好远。
这句对联啊,就像是把那桂花香直接送到你鼻尖,让你感受到浓浓的秋意和满满的幸福感。
3. 玉盘挂天际,清辉照万家月亮嘛,就像是天上挂着的一个大玉盘,又圆又亮。
它洒下的清辉,温柔地照亮了千家万户,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温馨和安宁。
4.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句可是李白大诗人的名句改编来的,讲的是一个人在月下独酌,却也不觉得孤单,因为有明月和影子相伴。
中秋之夜,不妨也试试这样,或许能品出不一样的滋味。
5. 嫦娥舒广袖,玉兔捣药忙提到中秋,怎能不提嫦娥和玉兔呢?她们在月宫里忙活着,嫦娥舒展着长袖翩翩起舞,玉兔则忙着捣药。
这画面,想想都觉得美。
6. 秋风送爽来,明月寄相思秋风一吹,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
而那轮明月,就像是传递思念的信使,把远方亲人的牵挂和祝福都带到了我们身边。
7. 团圆饼香甜,笑语满堂欢中秋怎能少了月饼呢?那甜而不腻的味道,就像是家的味道。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聊着天,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屋子。
8. 星河共长天,人间情更浓抬头看看那满天的星星,再瞅瞅那皎洁的月亮,感觉整个宇宙都充满了诗意。
而在这浩瀚的星河之下,人间的情感却显得更加浓厚和珍贵。
9. 月圆之夜美,人聚之时乐月圆之夜,总是那么美。
而人聚在一起的时候,那种快乐更是难以言表。
中秋佳节,就让我们尽情享受这份团聚的喜悦吧!10. 千里共婵娟,心系故园情最后这句啊,说的是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只要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就能感受到彼此之间的心意相通。
中秋节对联赏析

月是故乡明。
此联为杜甫五律《月夜忆舍弟》诗句。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为农历八月节。杜甫化节气名以形容物候,得其本意之外,也添了清幽的意境。中秋本为家人团聚之时,故睹月思乡之念颇重。是以杜甫此句借为中秋联,分外合适。
月静池塘桐叶影;
风摇庭幕桂花香。
上联中池塘月静,实为静;桐叶落而影动,是为动。下联风吹帘幕,实为动;桂花飘香,则从视觉转而为嗅觉。此联对辞工稳,静中有动,意境优美,幽而不伤。
素风,秋风。此联化唐张九龄《望月怀远》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八月中秋月近人;
朱雀桥边桂花香。
上联化孟浩然《宿建德江》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下联化刘禹锡《乌衣巷》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这是一副描写中秋节之夜景物的对联,极切题旨。银汉,银河,天河。北宋苏轼《阳关词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元声转玉盘。流光,特指如水一般流泻的星光、月光。三国魏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水天一色,水光与天光相接的辽阔景象。语本唐代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莺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于描写秋景,非常合适。金商,指秋令,秋声。秋季于五行为金,于五音为商;商为金音,其音凄厉,于时为秋。唐代白居易《洛川晴望赋》:金商应律,玉斗西建。银与金之对,水天与风月之对及一与双的数字之对,都极工稳。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此联乃二人合作所撰。清代徐稚幼时,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上联中寒节谓二十四节气之小大寒,冬至为小寒之前一个节气。下联月明指每月十五,此处用来指中秋,用以与冬至相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2022八月十五中秋节对联赏析

20228月15中秋对联赏析
【8月15中秋对联赏析】
(一)重庆武术瑶族有一对精彩的对联:
月月月八月的月亮特别明亮
山山山秀武山很美
注: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它与以巫山美为内容的第二副对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二)上海豫园:
楼房很高,任云飞过
迟小能送月亮
注: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人们通过欣赏对联来展示他们的哲学。
(三)台湾阿里山古月亭协会:
满地的花,风影
山景亭和一瞥月亮
注:整个联盟的决斗既有效又迷人。
“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阁:
水从哪里来?赞美诗位于背景光下的湖边。
风景很好看
不要问我今晚天空中的嫦娥是否认出了我
注:这副对联优雅明亮,富于想象力。
中秋节赏月
无家可归的想家者,又苦又甜
月亮满天半地
今晚的结束,明天的开始,每年的结束
半夜五点半
中秋节
月幕上所有的窗户都是明亮的
风吹来淡淡的香味,花儿阴沉沉的。
梅兰芳。
中秋节经典对联赏析

中秋节经典对联赏析本文是中秋节经典对联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
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2018-2019-对中秋对联的鉴赏-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对中秋对联的鉴赏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对联赏析
本文是中秋节的对联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节”(又称仲秋节)。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各种瓜果和熟食品,一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基本上没有贴对联的习俗。
但古人在此日此夜举杯对月、饮酒赋诗,也产生了不少的佳联名作,流传至今,也是人们认识中秋佳节的宝贵资料。
袁宏泛渚;
庾亮登楼。
上下联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
上联故事出自此书的《文学》篇。
袁宏少时贫困,为人江上运租。
某秋夜清风朗月,镇西将军谢尚坐船过江,听闻江渚客船之上有诵诗声,觉其诗情优文美,又非前人旧作,赞叹不已。
遣人询问,知为袁宏咏其作,遂相交焉。
袁宏之名,于是大扬。
下联故事出自前书之《容止》篇。
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
不久,庾氏飞屐而来。
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或则因月夜吟诗而名闻于世,或则人虽暮年而登楼秋咏之兴致不减,秋夜赏月吟诗看来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中天一轮满;
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
上联首字“中”,
下联首字“秋”,点明时节。
联中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中秋联颇多以“月”为题材者。
如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其处对联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虎”“溪”二字指明地点。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此联形容秋色用一“水”字,形容月色用一“霜”字,中秋月色,宛然可见,意境清幽,使人气定神闲。
从形式上讲,简洁凝练,对仗工整,属小类工对。
二仪含皎洁;
四海尽澄清。
二仪,指天地。
天地之所以皎洁,端在于月光之皎洁。
四海之所以澄清,缘于月光如水。
此联的妙处在于其含蓄,未尝一字及月而月在其中。
至于以“二仪”对“四海”,“皎洁”对“澄清”,颇为工整。
天上一轮满;
人间万家明。
同为咏月,遣词不同,意境遂异,有此“明”字,心胸便起畅亮之感。
若套用佛家“体”、“用”二字,上联为“体”,仅指名为圆月;下联则为“用”,月之光满玉宇,灼然可见。
流水对写到此境界上,着实有意思。
半夜二更半;
中秋八月中。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所撰。
据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考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史称“生题死对”。
上联两用“半”,下联以“中”对之,又有“二”、“八”之对,十字之中六者
为数,且皆合于情理。
若无才情者,难以成此对联。
春秋多佳日;
山水有清音。
上联为陶渊明《移居二首》的诗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下联为左思《招隐诗》的诗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集句成联,工稳妥贴;处士情怀,悠然可见。
绿窗明月在;
青史古人无。
李白《把酒问月》诗有句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想来明月犹在,古人已逝,今之视昔,正如后之视今,怎能不唏嘘感慨!此联意境正如李白诗,不同者在于,白诗豪情奔放,此联简约含蓄。
然感叹明月长存、人生苦短的意绪,并无二致。
从形式上讲,“青史”对“绿窗”,“在”对“无”,工稳且灵活,平仄上也无问题,乃佳对。
泛渚怀袁子;
登楼学庾公。
袁子,指袁宏,庾公,指庾亮,其事迹前已言之。
正如重阳节联中屡用陶渊明与孟嘉,中秋节对联中也用袁宏与庾亮之事,以显得更具人文气息。
不过相较而言,袁庾二人之于中秋,比起陶孟之于重阳,其重要性要略逊一筹。
清光同会合;
秋色正平分。
清光,一方面指月光,另一方面则指政治清明,所以说“同会合”。
中秋乃秋季之中,所以说“秋色正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