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政策的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通过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指标,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实 施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
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经济发展形势,对区域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以 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
指不同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 、文化等方面相互促进、共同 发展,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
1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的相 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包括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
2
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受到自然资源、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
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 发展水平和可持续性。
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合,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
人口因素
区域内的人口数量、素质和结构等会 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劳动力供给 和市场需求。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出口导向型模式
以出口导向型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通 过扩大出口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模式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特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城市化、区域政策等, 以及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区域经济学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区域经济学对于理解地区经济发展、制定有效的区域政策和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具 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济决策,推动地区经济的
高教社2024马工程教学课件《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配置
衡量产业结构演进水平或高度的标准。
2.相似性系数法
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区域(通常为产业结构高的区域)的产业结构为
参照标准,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公式为:
=
σ
=1
2 2
σ
=1
(4.1)
A为被比较的区域,B为参照区域, 表示产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重心变化或产
业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
1.配第-克拉克定律
不同产业间存在相对收入差距,如制造业比农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从低收入部门向
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
=
(σ
=1 )/
2
(σ
=1 σ=1 )/
(4.11)
>1,说明i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区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即波及效果
较强的产业。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关联产业
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力
主导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要通过新主
导产业替代和原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具有产业配套性
的产业分类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第四版《所有
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1大类。
2.相似性系数法
相似性系数法是以某一区域(通常为产业结构高的区域)的产业结构为
参照标准,将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参照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公式为:
=
σ
=1
2 2
σ
=1
(4.1)
A为被比较的区域,B为参照区域, 表示产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2、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产业结构演进是指产业各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重心变化或产
业升级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发展过程。
1.配第-克拉克定律
不同产业间存在相对收入差距,如制造业比农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这种收入差距促使劳动力从低收入部门向
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
=
(σ
=1 )/
2
(σ
=1 σ=1 )/
(4.11)
>1,说明i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
区域主导产业应选择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较大的产业,即波及效果
较强的产业。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2.关联产业
发展。
2.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动力
主导产业升级是推动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主要通过新主
导产业替代和原主导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
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方向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与区域优势相适应
➢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和优化应具有产业配套性
的产业分类方法,具有广泛的适应性。2008年联合国发布了第四版《所有
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21大类。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
股市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变迁:2010 VS 2000
剔除金融、地产后,行业市值占比变化最大的前几位行业
20 15.8
15
剔除金融、地产后各行业市值占总市值比重变化:2010-7 VS 2000-12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 构
重点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理论 地区主导产业理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 库兹涅茨在继承配第和克拉克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上,仔细地挖掘了各国的历史资料。他利用现代经济统计 体系,对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较彻底的 考察。他发现的这种变动规律,即产业结构的变动受人均 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霍夫曼比例 为2.5(±1),工业化有了相当发展的阶段;
• 第三阶段,霍夫曼比例为1,表明资本资料工业开始处于 主体地位,是实现重工化的重要标志;
•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大于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 霍夫曼比例小于1。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六)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
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与人均GDP
0.6
35000
人均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0.5
30000
25000 0.4
20000 0.3
15000
区域经济学_4第四章 国家区域经济PPT课件
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形成吸纳和辐射作用 5.获得更多的土地出售、出让与出租收益
2021/4/6
8
二、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完善的基础设施
3.优惠的经济政策
4.完善的法律制度
5.高效率的管理机构
三、经济特区的类型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 与贸易。
非基础部门: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市场而生产的部门。
(2)乘数(multiplier)
M=T/B
M为乘数;T为城市总就业量;B为基础(出口)部门就业量
(3)乘数与城市规模
ΔT=T/B×ΔB
乘数T/B是一个常数,但在实际的增长过程中乘数是变动的
2021/4/6
12
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 (4)乘数的计算 (5)对城市基础模型的评价
2021/4/6
10
第三节 城市区域经济
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
1.测度指标
就业量、国民收入
2.城市经济增长测度指标的提出
用就业量测度的原因:
(1)城市就业量与人口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2)就业量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生
产函数:
Y=f(L,K,T) Y为总收入;L为就业量;K为资本;T为技术
总产出的决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均衡点的位置:
S1
P
S2
D1
Q
2021/4/6
14
可见,供给曲线的右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 当企业和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达到均衡时,它取决于
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 当这种均衡被打破时,它取决于企业和居民的移入。 (3)供给基础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计量
2021/4/6
8
二、设立经济特区的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
2.完善的基础设施
3.优惠的经济政策
4.完善的法律制度
5.高效率的管理机构
三、经济特区的类型
1.贸易型的经济特区:在区内免税进行商品转运、仓储、分装 与贸易。
非基础部门:指那些只为城市域内的市场而生产的部门。
(2)乘数(multiplier)
M=T/B
M为乘数;T为城市总就业量;B为基础(出口)部门就业量
(3)乘数与城市规模
ΔT=T/B×ΔB
乘数T/B是一个常数,但在实际的增长过程中乘数是变动的
2021/4/6
12
因此,随着城市经济的增长,乘数会变大。 (4)乘数的计算 (5)对城市基础模型的评价
2021/4/6
10
第三节 城市区域经济
一、城市经济增长的测度
1.测度指标
就业量、国民收入
2.城市经济增长测度指标的提出
用就业量测度的原因:
(1)城市就业量与人口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
(2)就业量与城市的经济规模存在着稳定的对应关系,生
产函数:
Y=f(L,K,T) Y为总收入;L为就业量;K为资本;T为技术
总产出的决定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均衡点的位置:
S1
P
S2
D1
Q
2021/4/6
14
可见,供给曲线的右移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 • 当企业和居民在城市间的移动达到均衡时,它取决于
企业生产成本的下降; • 当这种均衡被打破时,它取决于企业和居民的移入。 (3)供给基础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计量
区域发展经济学课件 (4)
12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 常见的有两大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生产) 结构,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地区主导产 业与辅助产业结构等等。
15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它又可分为 两个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 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地质勘探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 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水利业、公路及内 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具有内在 本质差别的两个概念,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发展的核 心是质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增加了,产业 结构没有升级,发展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是没有发 展的增长,是低质量的增长。
6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与任何经济社会现象一样,区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性。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和演进状况,可以将区域经 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迈 进,都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对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经 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 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 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 增加的趋势·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研究区域产业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
• 常见的有两大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与生产资料的生产) 结构,农轻重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资金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地区主导产 业与辅助产业结构等等。
15
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它又可分为 两个部分: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四个层次:
•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 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地质勘探业、咨询服务业和综合技 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农业服务业、水利业、公路及内 河(湖)航道养护业等;
• 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具有内在 本质差别的两个概念,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发展的核 心是质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增加了,产业 结构没有升级,发展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是没有发 展的增长,是低质量的增长。
6
第一节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与任何经济社会现象一样,区域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性。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水平和演进状况,可以将区域经 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向更高阶段迈 进,都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
对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经 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 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 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 增加的趋势·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次产业结构 最重要结构 制造业内部结构 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结构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 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代表着社会进步)
区域经济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提高。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后者包含着前者。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增加了,产业结 构没有升级,发展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低质量 的增长。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三、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四、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它包括三层含义: 1.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重要标准) 2.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基本判断标准)
2. 主导产业的发展
(1)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2)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3)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
主导产业V支柱产业
(三)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核心,主 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恩格尔(Engel):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支出在消费品 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品支出
(2) 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 第二因素。
(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化可分 为三个过程: 1. 重工业化过程 2. 深加工化过程 3. 技术集约化
区域经济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提高。前者是 后者的基础,后者包含着前者。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增加了,产业结 构没有升级,发展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低质量 的增长。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三、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四、中国产业结构演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 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它包括三层含义: 1.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重要标准) 2.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基本判断标准)
2. 主导产业的发展
(1)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2)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3)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
主导产业V支柱产业
(三)主导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1.主导产业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核心,主 导产业的升级是实现区域整体产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涨的关系。 恩格尔(Engel):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物支出在消费品 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品支出
(2) 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 第二因素。
(二)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化可分 为三个过程: 1. 重工业化过程 2. 深加工化过程 3. 技术集约化
区域经济学 第四章30页PPT文档
第四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重点问题
●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1)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
3.中国的二重结构 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
14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在理论上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 区域资源结构的适应程度,分析区域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5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3
5.工业结构分析 工业可以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主要分析:轻重工业的协调关系 工业根据所有制划分:乡镇工业、地方工 业、国有工业、私营工业、“三资”工业 主要分析:非国有工业发展程度,这反映了区域经济发 展的活跃程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可以看出国外资 金和技术在区域工业中的介入程度,这反映了区域吸纳 国际资金和技术的能力和程度。
(2)非主导产业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可以扶 持和滋养主导产业,承担起高层次区域地域分 工的重任,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 地运转。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7
(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弹性状况,如 果弹性较大,应变能力强,那么区域产 业结构就能趁有利时机,进入一个更高 的水平和阶段;相反,如果区域产业结 构刚性很大,应变能力很差,那么就不 能及时转换和升级,只能听任大好机会 错过。
重点问题
● 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 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 ● 二重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消极影响 ● 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导向理论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1)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
3.中国的二重结构 传统经济部门与现代化经济部门并存,且产值结
14
6.生产要素密集度结构分析 主要分析:在理论上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 区域资源结构的适应程度,分析区域产业 结构的高度化程度。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5
第二节 二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一、二重结构的内涵与表现
1.两个方面的含义: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13
5.工业结构分析 工业可以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主要分析:轻重工业的协调关系 工业根据所有制划分:乡镇工业、地方工 业、国有工业、私营工业、“三资”工业 主要分析:非国有工业发展程度,这反映了区域经济发 展的活跃程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可以看出国外资 金和技术在区域工业中的介入程度,这反映了区域吸纳 国际资金和技术的能力和程度。
(2)非主导产业与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可以扶 持和滋养主导产业,承担起高层次区域地域分 工的重任,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 地运转。
13.01.2020
第八章 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分析
7
(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弹性状况,如 果弹性较大,应变能力强,那么区域产 业结构就能趁有利时机,进入一个更高 的水平和阶段;相反,如果区域产业结 构刚性很大,应变能力很差,那么就不 能及时转换和升级,只能听任大好机会 错过。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讲义(PPT 49页)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钱纳里
• 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 行实证研究,提出经济发展的6个阶 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阶段 的跃迁都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1.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 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 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 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 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 落后。
此外,市场结构变化也会引起 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的变化。
2、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 • 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各产 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功能和地位的 变化。
(1)农业技术进步比工业难。
(2)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是第二 产业的基本特征。创新和技术 进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 益。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动因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1.克拉克
• l940年《经济进步的条件》对三次产 业作了详细划分,并总结了伴随经济 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而开创 了产业结构理论。
第一次产业包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 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 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
• 重化工业是规模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的产业,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 支持区域经济增长达到较高的速度, 因此,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也是区 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阶段。
4.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 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 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 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 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chap4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pptx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
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
以农业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资工金业密)集型产业(重型
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
期
第三阶段 工业化中
期
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
会
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
社会
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产术业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 械工业、 电子工业)。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6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
条件下,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 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 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 、咨询服务的。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 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 、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7
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
18
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 1. 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期
第三产业
3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
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 力水平很低。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 水平都比较落后。
4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 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 草、采掘、建材等)。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
二.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
以农业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资工金业密)集型产业(重型
第一阶段 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 工业化初
期
第三阶段 工业化中
期
第六阶段 现代化社
会
第五阶段 后工业化
社会
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技产术业密集型产业
第四阶段 工业化后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 械工业、 电子工业)。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 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6
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 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
条件下,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 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 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 、咨询服务的。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 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 、热水、煤气等)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17
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
18
二.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 1. 配第·克拉克定律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 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
期
第三产业
3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
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 力水平很低。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 水平都比较落后。
4
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 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 草、采掘、建材等)。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 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区域经济学 第4章 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
定义 一般分类
功能分类
—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 基础产业—除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以外的其他部 门都称之为基础产业。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 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三大类。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的适应性
一 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完整性和分工性 .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 评 应性 价 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 标 力强 准 保证取得最佳的结构性效益
二、评价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Method
基本原理
数学模型
SSM)
Gi=Ni+Pi+Di
Gi—表示i区域(或城市)总的经济增量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
二、评价分析方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
份额分量
Ni=(
E(t+1) Et
)et- et
其中:E表示全国的经济总量 e表示该区域(或城市)的经济总量 t代表基年 t+1表示研究年份
C=i= di-pi
(△Di/Di) (△Np/Np)
Ci=0,为调整的目标
- (△Si/Si) (△Np/Np)
Ci>0,表明该产业为瓶颈产业
Ci<0,应压缩生产
注意:只要di <0,表明该产业出现衰落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
二、评价分析方法 结构效果指标
总产出增长量
n
Er=i∑=1(Tti*Goi/Toi) Tt*Go/To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
定义 一般分类
功能分类
—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 主导产业—指区域中一个或几个在经济体系中处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配第-克拉克定律
•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 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 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 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库茨涅兹等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深化 • 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表
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 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一 流通部门
二 为生产和 生活服务 的部门
三
提高科学 文化和居 民素质服 务的部门
四
社会公共 服务部门
(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合 称为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地 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 渡的阶段。
5.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 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 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 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 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 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特征。技术密集型产业分三类: 一是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 业;二是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 术设备;三是新兴产业和产品。
另一方面,各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 一阶段和后一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 某些特征。特别是当区域发展处于过 渡时期时,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很 快,必须加强研究其发展方向和变化 速度,把握时机,把资本投向即将获 得高速发展的新产业。
(二)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 1.传统社会阶段 2.起飞前的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钱纳里
• 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 行实证研究,提出经济发展的6个阶 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阶段 的跃迁都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1.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 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 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 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 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 落后。
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吸收就业的份 额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到 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 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展 的主体。
(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 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 某产业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 增加率/人均GDP增加率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产业在国民 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
6.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 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 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并占主导地 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多样性 和多变性,追求个性。
•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 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投资领域 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 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 本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密切相 关。一个区域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 段,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的升级必然带来区域发展阶段的跃迁。 换句话说,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 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此外,市场结构变化也会引起 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的变化。
2、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 • 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各产 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功能和地位的 变化。
(1)农业技术进步比工业难。
(2)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是第二 产业的基本特征。创新和技术 进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 益。
2.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 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 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 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 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 主。
3.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 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 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 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 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 段。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动因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1.克拉克
• l940年《经济进步的条件》对三次产 业作了详细划分,并总结了伴随经济 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 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 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 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 步实现区域经济质量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层含义: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 务”,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作 用不如第二产业明显,但它能解 决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难以解 决的大规模就业问题。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把鹤骑。
人们将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总支 出的比值称为恩格尔系数。当 人们满足温饱后,消费结构发 生变化,引起第二、第三产业 收入弹性大幅度上升。
• 重化工业是规模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的产业,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 支持区域经济增长达到较高的速度, 因此,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也是区 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阶段。
4.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 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 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 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 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 该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 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 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 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一时期发展最快 的是第三产业。
• 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 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 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 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库茨涅兹等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深化 • 在整个工业化时期,产业结构的转换表
第三次产业是指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 的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
2.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一 流通部门
二 为生产和 生活服务 的部门
三
提高科学 文化和居 民素质服 务的部门
四
社会公共 服务部门
(二)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第二、第三、第四阶段合 称为工业化阶段,是一个地 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 渡的阶段。
5.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 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 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 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 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 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是这一时期 的主要特征。技术密集型产业分三类: 一是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 业;二是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 术设备;三是新兴产业和产品。
另一方面,各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 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 一阶段和后一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 某些特征。特别是当区域发展处于过 渡时期时,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升级很 快,必须加强研究其发展方向和变化 速度,把握时机,把资本投向即将获 得高速发展的新产业。
(二)经济成长阶段论:罗斯托 1.传统社会阶段 2.起飞前的准备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5.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钱纳里
• 钱纳里对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 行实证研究,提出经济发展的6个阶 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阶段 的跃迁都通过产业结构转化来推动。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1.传统社会阶段:产业结构以农业 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 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化工业,生产 力水平很低。传统社会发展水平 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 落后。
现为第一产业创造财富和吸收就业的份 额逐渐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到 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 也开始下降,第三产业则成为经济发展 的主体。
(三)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 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 某产业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 增加率/人均GDP增加率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产业在国民 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
6.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 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 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并占主导地 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多样性 和多变性,追求个性。
• 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 追求个性发展的社会,其投资领域 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 生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 本特征。
※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密切相 关。一个区域处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 段,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 的升级必然带来区域发展阶段的跃迁。 换句话说,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 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此外,市场结构变化也会引起 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的变化。
2、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 • 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 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各产 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功能和地位的 变化。
(1)农业技术进步比工业难。
(2)大规模集约化生产是第二 产业的基本特征。创新和技术 进步,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 益。
2.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 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 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 转变,工业中则以食品、烟草、 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 主。
3.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内部 由轻型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型 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力 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 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 段。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一、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及动因
(一)三次产业的划分
1.克拉克
• l940年《经济进步的条件》对三次产 业作了详细划分,并总结了伴随经济 发展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括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 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指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 活动,主要有广义的工业和建筑业;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技术创 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 步实现区域经济质量的提高。
•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层含义:
第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 第二,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 第三,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 务”,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作 用不如第二产业明显,但它能解 决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难以解 决的大规模就业问题。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 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栓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把鹤骑。
人们将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总支 出的比值称为恩格尔系数。当 人们满足温饱后,消费结构发 生变化,引起第二、第三产业 收入弹性大幅度上升。
• 重化工业是规模经济效益最为显著 的产业,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能够 支持区域经济增长达到较高的速度, 因此,工业化中期阶段通常也是区 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的阶段。
4.工业化后期阶段:在第一、 二产业协调发展的同时,第 三产业开始由平稳增长转入 持续的高速增长,成为区域 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 该阶段主要特征是在第一、第二产业 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 业保持持续高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 长的主要贡献者。这一时期发展最快 的是第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