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中
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为后续深入学习和研究中
药学提供基础。以下是大一中药学课程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药学概述
1. 中药学的定义和作用: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能、质量、应用及其药理学、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对于中医药
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中药的分类:中药可以根据来源、用途、药性等多种方式进
行分类,例如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
二、中药学基本知识
1. 中药的命名规则:中药的命名通常由药用部位、品种、形态、功效等要素组成,例如白癜风的治疗中常用的中药名为肉苁蓉。
2. 中药的鉴别和质量评价:通过外观、气味、质地、性状等多
个方面对中药进行鉴别,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干燥度、纯度、活性成分含量等。
三、中药学基本药理学知识
1. 中药的药理学基础:中药的药理作用是通过影响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来发挥治疗作用的,这些作用可以通过实验动物和体外
实验进行研究和验证。
2. 中药的药物代谢与排泄:了解中药在机体内的代谢途径、排
泄方式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
四、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1. 中药的四气五味:中药根据其性质特点可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
2. 中药的归经:中药根据其疗效和作用部位,可以归入不同的
经络和脏腑。
3. 中药的药性:了解中药的药性有助于掌握其特点和应用场景,如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
五、中药的加工与制剂
1. 中药的粉末制剂:中药可以制作成粉末剂型,方便调剂和服用。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蒡⼦、蝉蜕、升⿇、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能炒炭⽌⾎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蒡⼦
既能透疹⼜能明⽬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能升举阳⽓的药物是升⿇
既能透疹⼜能⽣津⽌渴、升阳⽌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能凉⾎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能解毒的药物是⽜蒡⼦、升⿇、紫草
2.通窍——⽩芷、细⾟、⾟夷、苍⽿⼦
既能通⿐窍⼜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芷
既能通⿐窍⼜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
既能通⿐窍⼜能解表的药物是⽩芷、细⾟、⾟夷、苍⽿⼦
3.清肝明⽬——羚⽺⾓、熊胆、桑叶、菊花、秦⽪、决明⼦、车前⼦、⽯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熊胆
既能清肝明⽬⼜能清热燥湿⽌痢⽌带的药物是秦⽪
既能清肝明⽬⼜能清热解毒、息风⽌痉的药物是羚⽺⾓、熊胆
既能清肝明⽬⼜能平抑肝阳、息风⽌痉的药物是羚⽺⾓
既能清肝明⽬⼜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
既能清肝明⽬⼜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
既能清肝明⽬⼜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秦艽、青蒿、地⾻⽪、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能清热凉⾎、活⾎化瘀的药物是牡丹⽪
既能清虚热⼜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能清肺降⽕、凉⾎⽌⾎的药物是地⾻⽪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是一门涵盖了中药材、中药制备、中药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将对该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药材
中药材是中药方剂中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决定方剂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来源和性质的不同,中药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1、植物药:植物药是中药材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等。常用的植物药有甘草、黄芪、人参、三七、紫草等。
2、动物药:动物药是指来自动物身上的某种组织或分泌物质,如鹿茸、蜂胶、蚕丝等。常用的动物药有蛤蚧、牛黄、蜈蚣等。
3、矿物药:矿物药是从天然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物质,如石膏、朱砂、雄黄等。常用的矿物药有磁石、自然铜等。
二、中药制备
中药制备是中药应用的前提,其工艺和方法对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1、传统炮制方法:传统的中药制备方法包括洗净、切片、炒制、煅
烧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物理性质,提高药物溶解度和吸收效率。
2、现代制药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制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中药制备。例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取和纯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三、中药应用
中药应用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用中药方剂、中药制剂等手段进行治疗和调理。
1、中药方剂:中药方剂是根据中医药学理论,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一定的配比和制备工艺形成的药剂。中药方剂的疗效取决于药物的选择、剂量、配比以及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2、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将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和纯化,制成相应的剂型。常见的中药制剂有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
中医药学知识点
中医药学知识点
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医药学涵盖范围广泛,包括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下面我们将就中医药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是中医药学的基础,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脏腑学说等内容。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阴阳相对、互根互用,阴阳失衡则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气血津液学说指的是人体内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精气神。经络脏腑学说则强调脏腑功能的协调,经络的相互联系。
二、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药性功效、配伍禁忌等内容。中药根据其性味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分为苦甘酸辛咸五味。中药有其独特的药性功效,如清热解毒、祛风止痛、补益气血等。此外,中药的配伍禁忌也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正确的搭配可以增强药效,而错误的搭配则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三、针灸学
针灸学是中医药学中的独特学科,主要包括针灸的基本理论、针刺技术、经络穴位等内容。针灸的基本理论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针刺技术是运用针、灸等针
灸工具刺激穴位以治疗疾病。经络穴位是指人体上特定位置的经脉及
其相关穴位,通过刺激相关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
四、推拿学
推拿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种以手法为主的治疗方法。推拿学包括经络穴位推拿、经络推拿、经经络穴位推拿等技术。经络
穴位推拿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经络
中药学知识点整理
中药学知识点整理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药材的生长、药理作用及制剂的准备和应
用等一门综合性学科。下面是中药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1.中药起源和发展:中药起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实践经验,在中国历
史悠久的传统医学中发展起来。中医理论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
学说等,对中药的认识和研究有着深远影响。
2.中药药材的分类和鉴定:中药药材可以按照植物、动物、矿物等分类。每种药材都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和化学成分,通过观察外形、气味、
质地等鉴定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真实性。
3.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材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如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挥发油等。这些化学成分是中药药理作用的主要依据,也是中药
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4.中药药理作用:中药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改变细胞活动、调
节生理功能等方式实现。常见的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促进血液循环
等作用。
5.中药制剂的制备和应用:中药制剂是通过对药材的研磨、溶解、提取、浓缩、干燥等操作制成的药品。常见的中药制剂有水煎剂、丸剂、散
剂等。
6.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包括对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制剂的质量监控、药品标准的制定等。
7.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结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与现代药物的
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药的活性成分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取和纯化,与合成药物相结合使用,发挥更好的药效。
8.中药饮片的研究和开发:中药饮片是将中药制成制剂供患者服用的
形式。对中药饮片的研究包括提高饮片的质量、提高药效的稳定性等。
9.中药的安全性和毒性:中药的安全性和毒性是中药研究和应用中的
中药学知识点整理
引言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学科,在中医药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药学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中药炮制技术、中药药材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将对中药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药学的视角。
概述
中药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中草药及其制剂以及药物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中药的源流、性味归经、功效与毒性、配制工艺和药材质量控制等内容。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中草药资源、推动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以及提高中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
一、中药的分类与性味归经
1. 药用植物分类:中草药可以根据植物的分类进行划分,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藤本植物等。不同植物的性质和药效也有所区别。
2. 药性与药味:中草药的性味是指草药的药性和滋味。草药的性味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等,药味则包括苦、甘、辛、酸、咸等。
3. 归经与作用:中草药根据其性味特点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经络,如归心经、肺经、脾经等。不同归经的中草药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舒肝解郁、健脾益气等。
二、中药的功效与毒性
1. 中药的功效:中草药有多种功效,如调理气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等。这些功效可以通过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发挥作用。
2. 中药的毒性:由于中草药中含有一些有毒成分,所以在使用中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一些有毒中草药在制剂过程中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解毒。
三、中药的配制与炮制工艺
1. 配制:中药配制是指将多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组合在一起使用,以增强疗效。配制可以采用煎煮、浸泡、蒸馏等不同的方法。
中药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大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研究中草药
的特性、功效和副作用,来保护和恢复人体的健康。作为中医学
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中药学的学习对于掌握中医理论和临床实
践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中药学大一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总结。
一、中药学的概述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质、功效和用法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中
药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质量标准和药材的采集加工等方面
内容。中药学的发展使得中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中草药的分类
中草药可以按照其来源、性味、功效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按
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按性味可分为寒
凉药、温热药、平和药等;按功效可分为清热药、平喘药、活血
化瘀药等。学习中药分类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和运用具有重要作用。
三、中药质量标准
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等方面。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准确判断中药的质量,并了解中药的药理学作用和功效。
四、常用中药的功效和应用
中药学科中有一些常用的中药需要大家熟悉其功效和应用,如人参、黄芪、枸杞、熟地黄等。学生需要掌握这些药材的特性和适应症,以便后续的学习和临床实践。
五、中药的制剂和应用形式
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形式来应用,如汤剂、丸剂、散剂、贴剂等。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制剂的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形式。
六、中药的副作用和禁忌
虽然中药是天然药物,但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情况。学生需要了解中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确保安全应用中药。
七、中药研究和发展趋势
中药研究是中药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学生需要了解中药研究的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必记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中草药的性味归经、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作为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药学的知识点众多,而这里将对一些必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参考。
一、中药的基础知识
1.中药的定义:指的是用于预防、诊治疾病的中草药、植物药。
2.中药的性味:中药的性味有寒、凉、平、温、热五种,寒凉属阴性、平温热属阳性。
3.中药的归经:中药按照其归属经络的不同进行归经分类。
4.中药的药理作用: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如经络系统、内分泌系统等。
二、中药材的分类与选配
1.中草药分类:根据中草药的性味、归经、功能等进行分类,如寒热药、解表药等。
2.中草药的选配原则:中草药的选配需要根据药性相反、功能互补的原则进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3.药物配伍禁忌:在中药的选配中,需要避免一些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以防止产生不良反应。
三、中药的药效与应用
1.中药的功效:中药可以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中药的应用范围: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胃痛等。
3.中药的剂型:中药可以通过不同的剂型进行应用,如汤剂、
丸剂、颗粒剂等。
四、中药质量控制
1.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指标、活性成分等方面的指标。
2.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过程对其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包括晒干、蒸制、炒制等步骤。
3.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中药的炮制需要根据标准进行控制,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五、中药的药用价值
中药学综合知识
中药学综合知识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起源、性味归经、药性功效、制备方法等方面的学科,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中药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和中医药产业中。中药学综合知识是掌握中药的基础,下面将从中药的分类、药材的鉴别、药性功效以及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中药的分类
中药按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等四大类。植物药是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川芎、当归、人参等;动物药是指以动物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分泌物等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鹿茸、牛黄、熊胆等;矿物药是指以矿石或矿物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硫黄、石膏、朱砂等;化学药是指以合成的化学物质为原料所制成的药品,如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等。不同种类的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适应症。
二、药材的鉴别
药材鉴别是中药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鉴别药材可以保证药物疗效的有效发挥。药材的鉴别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鉴别、理化性质鉴别、显微鉴定、薄层色谱鉴别等。形态学鉴别是指通过观察药材外形、大小、质地、气味等特征进行判断;理化性质鉴别是通过检测药材的溶解性、燃烧性、水分含量等进行判断;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形态进行判断;薄层色谱鉴别是利用薄层
色谱技术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掌握正确的药材鉴别方
法对于提高中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药性功效
中药的药性是指药物的质地、性味、气味等属性,药效是指药物对
人体的作用。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中药的
《中药学》知识点梳理
《中药学》总论:
1.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2. 四气,又称四性(寒、热、温、凉),是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3.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4. 五味的作用:①辛:能行、能散、能润。②甘: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③酸:收敛固涩、生津。④苦:泄热、燥湿、坚阴。⑤咸:软坚散结、泻下通便。⑥淡:渗湿、利小便。⑦涩:收敛固涩。
5.“升降浮沉”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药物对机体有向上、向下、向外、向内四种不同的作用趋向。
6. 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①四气五味;②质地轻重;③炮制;④配伍。
7.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说明它们归肝经。
8.确定归经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脏腑经络理论。
9. 中药的“七情”配伍(尤其是所举得例子,必须牢记!):
①单行——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如独参汤。
②相须——是两种功效相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能增强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作用;石膏与知母配合,能明显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
③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如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利水健脾,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疗效。大黄泻火通便,芒硝润燥通便,可增强大黄峻下热结,排除燥屎的作用。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中药学知识点总结
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
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
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
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
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
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
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
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
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
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
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
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
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笔记完整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起源、性质、药理学、药效学和质量标准等方
面的学科。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学对于了解中药的有
效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药物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全面介
绍中药学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药学。
一、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1. 中药的起源
中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医学。古人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中药资源和药物应用经验。
2. 中药的分类
中药按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化学药物等。其中,植物药是中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植物药药效的发掘与研究对于扩大
中药学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药的性质与药理学
1. 中药的性味归经
中医学认为,中药的性味归经是药物性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常见的
中药性味有寒、凉、温、热、苦、甘、酸、辛等,药性的研究对于合
理应用中药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 药物代谢与药效学
药物代谢与药效学是中药学中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通过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效机制,可以更好地指导中药的合理应用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三、中药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1.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性状、理化性质、有关成分含量和微生物限度等指标。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保证中药的质量并指导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中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质量的重要环节,采用适当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保证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质量检测、质量标准制定和质量管理等。
四、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及其制剂的科学,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下是中药学的一些知识点。
1. 药用植物:中药学关注的主要对象是药用植物。药用植物是指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药用植物通过其内含的活性成分起药物作用。
2. 药性分类:中药学中,药物根据其功效、性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药物可以根据其味道分为五味(辛、酸、甘、苦、咸);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寒、凉、平、温、热五性;根据其用途可以分为清热解毒药、滋补药、化湿药等。
3. 中药制剂:中药制剂是将药用植物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和配制后得到的成品。中药制剂可以是药片、丸剂、汤剂、调剂、外用药膏等。制剂的制备过程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4. 药用价值:中药学通过研究和实践,对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化学成分以及适应症进行评估。这些评估结果可以提供给临床医生和药剂师,用于合理地选择和使用中药。同时,药用植物还可以通过提取纯化活性成分,用于新药研发。
5. 中药毒理学:中药学也关注中药的毒性和安全性问题。中药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和中毒现象,毒理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药的安全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此外,毒理学研究还可以为中药的质量评估提供一些指标和方法。
6. 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指对药材进行热处理和加工,以改变其性质、增加药效或改善药味。炮制过程可以包括炒、煮、烘、蒸、晒等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对药材的活性成分进行改变,进一步提高药物的疗效。
7. 中药鉴定:中药学通过对药材的鉴定,确定其品种、质量和真伪。鉴定方法包括外观鉴定(如色泽、气味、质地等)、显微鉴定(如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和化学鉴定(如含量分析、指纹图谱等)。中药的鉴定能够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中药学必背知识点
中药学必背知识点
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和中药制剂的药学分支,涉及中药的起源、分类、草药的采集与加工、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中草药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
草药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以下是中药学的一些必背知识点。
1.中药的起源与发展:中药起源于古代的黄帝时期,历经汉代、唐代、宋代等朝代的发展,形成了各种中药的起源和疗效理论。
2.中药分类:中药可以按照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等方面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根茎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虫类等。
3.中药的采集与加工:中药的采集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环境,并注意
对植物的保护。采集回来后要进行干燥、研磨、筛选等加工过程。
4.中药质量控制:中药质量控制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保证
中药的安全、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物理指标、
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等。
5.中药鉴定方法:中药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性状、理化性质和化学成
分等进行分析,确定中药的真伪和质量。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显微鉴定、
纸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
6.中草药成分提取与分离:中草药成分提取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将
有效成分从中草药中提取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醇提法、超
声波提取法等。
7.中草药的药理作用:中草药的药理作用是指中草药在机体内的生物
学效应。常见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氧化、免疫增强等。
8.中草药的临床应用:中草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可以作为预防、治疗和辅助治疗的药物。常见的中草药包括白芍、黄连、甘草等。
9.中草药的毒副作用:中草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如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中药师考试知识点大全总结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中药师考试,特总结了一些考试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一、中药学基础知识
1. 中药学基础理论:包括药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剂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中药的来源及分类:中药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其中又可以分为中药材、中
成药、中药制剂等不同分类。
3. 中药化学成分:中药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生物碱、萜类化合物、多糖等。
4. 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量、重金
属含量等。
5. 中药的制备方法: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药材的收获、加工、炮制、提取、制剂加工等。
二、中药学深入知识
1. 中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利湿利尿、活
血化瘀等。
2. 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中药的药效评价方法包括药理学实验、临床试验、现代分析方法等。
3. 中药的毒性与不良反应: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与不良反应,考生需要
了解并掌握其处理方法。
4. 中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中药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斟酌其适应症与禁忌症,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 中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使用中有可能会产生药物相互作用,考生需要了解各种中
药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三、中药药用植物
1. 中药常用药用植物:常用的中药植物包括黄芪、甘草、当归、石斛等,考生需要了解其
产地、性味、功能主治等知识。
2. 中药植物的药材鉴别:中药植物的鉴别包括外观特征、理化指标、显微鉴定等方法。
3. 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中药植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包括常规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知识点
中药学
1.四气:寒、热、温、凉。
2.五味:辛、甘、酸、苦、咸。
3.归经药性: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治疗作用,在于指明作用部位和范围。
4.向上:呕吐、喘咳;
向下:泻利、崩漏(bēnglòu)、脱肛(gāng);
向外:自汗、盗汗;
向内:疹(zhěn)点隐没;
能够改变或消除这些病势趋向的药物性能,称为升降沉浮。
5.七情: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反、相恶、单行。
6.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
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
藜芦反人叁、沙叁、丹叁、玄叁、细辛、芍药。
7.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
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宫桂畏石脂;人叁畏五灵脂。
8.特殊煎服方法的目的:
◆后下:防止芳香性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包煎:防止药液发粘糊锅或刺激咽喉出现咳嗽;
◆另煎:避免药液被其它药渣吸收而影响疗效;
◆洋化(即溶化):防止糊锅或形成糊状,影响其它药物有效成分煎出;
◆冲服: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材浪费。
9.中药:中药材、饮片、中成药。
10.中药鉴别方法:显微鉴定。
11.中药鉴定的依据:《中国药典》和《局颁药品标准》。
12.中药鉴定的取样原则:
◆100件以下,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无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13.中药鉴定中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实验所需用量的3倍,留样的保存期至少1年。
14.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15.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该准确到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16.中药害虫防治方法:
◆经验贮藏;◆利用温度贮藏;◆化学试剂处理;◆气调养护和钴辐射灭菌。
17.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8.主要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为我国最早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类;
◆《新修本草》(即《唐本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
◆《证类本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19.中药的一般采收原则:
◆根及根茎类:秋冬季采收;
◆茎木类:秋冬季采收;
◆皮类:春末夏初采收;
◆叶类: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采收;
◆花:含苞待放时或在花初开时采收;
◆果实类:在自然成熟或近成熟时采收;
◆种子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
◆全草类:在茎叶茂盛时采割。
20.部分道地药材:
21.四大怀药:牛膝、地黄、山药、菊花。
22.产地:
◆当归:甘肃岷县;◆砂仁:广东阳春;◆广藿香:广东石牌;
◆薄荷:江苏太仓;◆石膏:湖北应城;◆血竭:印度尼西亚;
◆金钱草:四川;◆槟榔:海南;◆木香:云南;
◆龙胆:东北;
23.中药分类:
24.药用部位
(1)根及根茎类
◆根:牛膝、银柴胡、赤芍、防己、板蓝根、黄芪、人叁、西洋叁、三七、当归、紫草、黄芩、巴戟天、党叁。
◆根茎:黄连、苍术、黄精。
◆根及根茎类:大黄、威灵仙、甘草、羌活、丹叁。
◆块根:何首乌、草乌、附子。
◆块茎:延胡索、泽泻、天南星、半夏、天麻。
◆鳞茎:川贝母、浙贝母。
(2)茎木类
◆心材:沉香。
◆带钩茎枝:钩藤。
(3)皮类
◆根皮:牡丹皮。
◆树皮:肉桂、杜仲、黄柏。
◆干皮、枝皮、根皮:厚朴。
(4)叶类
◆小叶:番泻叶。
(5)花类
◆花蕾:辛夷。
◆花蕾及带初开的花:金银花。
◆花:洋金花、红花。
◆花粉:蒲黄。
(6)果实及种子类
◆成熟果实:五味子、补骨脂、巴豆、砂仁、女贞子、枸杞子。
◆成熟种子:葶苈子、苦杏仁、菟丝子、槟榔。
◆成熟假果:金樱子。
◆干燥果实:连翘。
(7)全草
◆草质茎:麻黄。
◆全草:细辛、金钱草。
◆地上部分:广金钱草、益母草、青蒿。
◆带鳞叶的肉质茎:肉苁蓉。
(8)菌类
◆菌核:茯苓、猪苓。
(9)树脂的分类
◆单树脂类的酯树脂:血竭。
◆油胶树脂类:乳香、没药。
(10)其它类
◆蕨类植物的成熟孢子:海金沙
(11)动物类
◆干燥全体:全蝎(xiē)、蜈蚣、斑蝥、土鳖虫(雌虫)、僵蚕(cān)、地龙。
◆动物的某部分:石决明(贝壳)、鳖甲(背甲)。
◆生理产物:珍珠。
(12)矿物药类
◆原矿物: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