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禅文化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

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

中国传统的禅宗思想可以说禅宗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独具特色的一项。

禅宗起源于唐代中国,因在印度佛教中“禅那”一词的译音为“禅”,故名为“禅宗”。

禅宗的思想核心是“悟”,即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达到直接悟性的境界,体验真实的生命本质,从而看破生命中的种种幻想和束缚,最终实现心灵的自由和超越。

禅宗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禅宗的思想特点禅宗的思想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批判理性,“言语不逮”,强调直接悟性;二是注重方法,如打坐、坐禅、禅悟等,以求突破幻象,实现本我;三是“看心为觉”,将悟性当作认知的本源,不依赖于经验和因果。

禅宗思想的核心是证悟。

禅宗认为“诸法无我”,即某种表象下的存在,并不代表其真实存在,其存在并不等价于它的实在性。

禅宗不仅否认概念性知识的一切价值,而且也否定道德规范和所有客观存在的本质。

禅宗主张的是要去除所有假设和为真实所糊涂的瞎想,通过直接悟性而达到真实的认识。

禅宗把“觉悟” 看作是认知的一种,认为这种认知能够既跨越史学和经验,突出认识的有限性,又能够直接体验实在的生命。

这种认知不仅超越了理性、知识等传统学科范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开拓世界、创新历史的意义。

二、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禅宗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且广泛。

首先,在文学艺术上,禅宗与诗歌结合,产生了“诗狂论、古意、墨宝”等艺术形式,形成了赞美生命、自然与心灵的诗歌。

其次,在建筑和园林中,禅宗的思想以自然美、人文情、趣味性和精神节肢及所孕育的禅意修养,形成了丰富多彩、气韵环美的禅园建筑。

再次,在医学中,禅宗为中医学的疑问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从禅宗的角度看,病是由于人们的紧张、压力、忧虑等负面情绪引起的,体验禅悟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这种负面情绪,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最后,在哲学、道德、社会等领域,禅宗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禅宗代表了自我与大众性、理性与非理性、历史与超历史、经验与超经验等相对的一种特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为当代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禅文化的当代意义

禅文化的当代意义

禅文化的当代意义引言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它源于佛教禅宗的传入和发展,融合了儒家、道家等多种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和价值观。

虽然禅文化起源于古代,但其内核和智慧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禅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

1. 禅文化对心灵的疗愈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和焦虑。

禅文化以其独特的教导和实践方式,能够帮助人们修身养性,缓解内心的不安和负面情绪。

禅宗注重内省和静思,通过冥想和禅修的方式,人们可以舒缓压力、平衡心灵,提升自我意识和全面性的发展。

禅文化中的“觉悟”概念,指的是通过观照自己的内心和外在世界,达到超脱和自我反省的境地。

这种觉悟的状态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和思维相处,从而减少烦恼和痛苦。

当代社会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竞争环境,使得禅文化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通过禅修来实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2. 禅文化对提高专注力和创造力的影响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专注力和创造力。

而禅文化通过其独特的冥想和禅修技巧,能够帮助人们提高专注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禅修的过程要求人们静坐闭目,集中注意力在呼吸和身体感受上,屏蔽外界的干扰和杂念。

通过持续的禅修实践,人们可以逐渐培养出专注力和思维深度的习惯,提升工作和学习中的效率与质量。

禅文化中的“无我”和“即时”观念,也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当人们能够抛开自我意识和评判,专注于当下的感受和体验,就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当代社会对创意和创新的需求越来越高,禅文化中的这种“无我”和“即时”的思维方式,对提升创造力具有积极意义。

3. 禅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非常重要。

禅文化中的“慈悲”和“无私”观念,对于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禅宗倡导的“众生平等”和“悲悯众生”的思想,使得人们在面对他人时更加宽容和善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禅宗文化的名词解释

禅宗文化的名词解释

禅宗文化的名词解释禅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闪耀的一颗明珠,它承载着千年智慧,展现了人类追求真理与自我超越的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禅宗文化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揭示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1. 禅宗禅宗(Chan Buddhism)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是传承佛教禅定思想的一个分支。

禅宗注重体验直接认知的境界,通过悟道来实现心灵的觉醒与超越。

清净心境、专注与寂静均为禅宗修行的要点。

2. 禅定与参禅禅宗强调修行者通过禅定(Dhyana)来培养内心的宁静和专注。

禅定是指通过静坐冥想,使心灵达到超越物质世界的状态,融入宇宙的智慧与和谐之中。

参禅(Zazen)是禅宗修行者的主要行动方式,通过专注呼吸和肢体的姿势,培养内心的平和与觉醒。

3. 是与非禅宗倡导超越对传统论述的执着,以体验与悟性为准则。

禅宗强调的是直接体验,而非通过概念和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在禅宗看来,真正的自性并不依附于任何概念或形式,通过突破对是与非的执念,可以开启智慧与境界的提升。

4. 禅师禅师(Zen Master)是禅宗传承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在禅宗中具有开悟境地的智慧和经验,通过言传身教来启发和引领修行者。

禅师常常以无言无语的方式与修行者互动,通过问答、公案和直接示教等形式来点化修行者的悟性。

5. 禅堂与禅院禅堂(Zen Hall)是禅宗修行的场所,通常是一个安静的空间,用于禅定和开示。

禅宗修行者在禅堂中静坐,与禅师一同探索真理。

禅院(Zen Monastery)是禅宗修行者集体生活和修行的地方,这里提供了无尽的修行机会和交流的环境。

6. 公案与禅语公案(Koan)是禅宗中常用的修行工具,是一种蕴含悖理和矛盾的问题或故事。

禅师会给予修行者一个公案,通过思考和反思来超越对常识和逻辑的依赖,达到开悟的境地。

禅语(Zen Saying)是禅宗中具有警示和启示的短语或句子,通常简洁明了,却含有深刻的智慧。

7. 禅画与禅诗禅宗文化还涌现出精美的禅画和禅诗。

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中国禅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宗又称为禅宗佛教,是佛教中的一种宗派,其思想体系强调觉悟,注重禅修和直接体证,因此非常受到人们的追捧。

禅学思想的诞生和发展与中国古代时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禅宗文化与禅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禅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中国禅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

禅宗佛教最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传入中国,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文化。

禅宗文化主要包括禅宗佛教、禅宗艺术、禅宗诗歌等领域。

禅宗佛教的核心是“观心”,即通过禅修达到对自己和宇宙的真实认知。

禅修是通过禅坐、默想、禅打等方式进行的。

禅宗艺术指的是以禅修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如禅画、禅剧、禅曲等。

禅宗诗歌则是借助诗歌形式表达禅学思想的艺术形式,如苏轼的“庐山谣”、杨万里的“半亩方塘一鉴开”等。

禅宗文化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贡献。

禅宗文化的思想和精神,传达了人们对自然、生命、人类存在等问题的认知和思考,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二、中国古代禅学的思想体系中国古代禅学的思想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对生命、宇宙和自我存在的思考。

禅学主张的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悟道的本能和潜力,只要经过适当的修行,就能够觉醒,了悟佛性,超越生死,达到无上的境界。

禅学思想的核心是“一念清净”。

禅宗认为,人们应当通过禅修将自己的自我意识转化为“智慧的目盼”,使自己的“心”得到调和,达到真正的安定和平静。

禅宗认为,“无心”即“无念”,是达到涅槃的境界。

禅宗所追求的不止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更是一种对世界、自我、他人的感知。

三、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禅宗文化的发展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等领域。

禅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禅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

禅宗文化的内涵与传承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始于印度,于中国发展、壮大。

其内涵丰富、深邃,既具有哲学思辨的深度,又包含着心灵上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禅宗的传承方式特殊,除了书籍的传承外,更重要的是名师的传授和传统的仪轨。

建立并传承禅宗文化的过程,历经千年,透过每一位禅师和禅徒的了悟和经验,直至今日,依旧传递着。

本文将对禅宗文化的内涵和传承进行探讨。

禅宗文化的内涵禅指的是禅定,是人们通过冥想和专注,以止思定境,达到心神平静的境界。

它的核心是内观,即通过对自己及其身外环境的观察,达到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更深刻认识。

禅宗文化,就是围绕禅这一核心展开的文化,包含禅的哲学思想、修行法门、禅艺和禅文化等方面。

禅宗文化的哲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一心不生、涅槃、缘起空、般若和变易等理论。

其中,一心不生指的是不应将注意力放在身体或心灵上,而是专注于“无我”的状态。

涅槃是指人们获得解脱,达到超越生死的境界。

缘起空则是指一切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绝对的实体存在,即“空”;般若强调的是抛弃事物的狭隘本位意识,追求全体的智慧视角;变易则是指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和转化的状态,坚持究其本质,超越形式。

除了哲学思想,禅宗文化还包括了丰富的禅艺和禅文化,如茶道、花道、石道、剑道、禅戏、禅诗、禅画等。

这些艺术形式中,都体现了禅的精神内核,注重在身体上感悟禅理、净化心灵、追求「自由自在」的境界。

禅宗文化的传承禅宗文化的传承方式独特,在人类历史中堪称独树一帜。

它的传承不仅通过书籍的传递,而且更重要的是名师的传授和传统的仪轨,其特殊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传授方式禅宗文化的传承方式,是历经几个世纪间的禅师和禅徒的实践所形成的一种独特形式。

禅宗中,为了明确传承目标,禅宗各派都会规定成为禅宗传承人的条件,一般要求具备破般波羅蜜和第四离别等几重修行境界。

学生向师父请教,师徒之间会进行言传身教的交流。

禅师会通过问答、打坐、传递密诀等方式教导学生,让其在身心上彻底体悟禅宗的精神内涵,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中国古代禅宗文化及其精神内涵禅宗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所在。

禅宗文化与佛教密不可分,源于印度佛教,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一个派别,并逐渐融入了中国文化,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禅宗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在其思想、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厚的修养、超脱尘世的境界和对人生、世界的独特领悟。

禅宗思想的精髓在于“悟空”、“本觉”、“般若”。

悟空是指破除迷惑,觉悟空性,认识真实世界的本质;本觉则是指内在的本性觉性,是众生本有但常常被糊涂覆盖的一面;般若则是指智慧,通过提升自己的境界,触发内在的智慧,认识真实的存在。

这种思想与佛教的“无我”、“缘起”、“空性”等核心思想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禅宗思想的核心。

在实践上,禅宗强调简约、清净、自我修养,全身心地追寻和感悟真实的存在,以达到身心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

禅宗在道德伦理、心理学、人生观等方面也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后世的佛教、儒家等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禅宗哲学也是禅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思想是破除二元论和二元对立。

禅宗强调的是“中道”,也就是超越对立,平衡的人生境界,既不追求极富欲望的物质生活,也不陷入无理性的虚无主义。

禅宗主张“一切如来”、“一切皆空”二合一的思想,这体现了禅宗哲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为其开创了一种宽广而包容的思想氛围。

在禅宗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诗歌、绘画和茶道。

这些艺术体现了禅宗文化的特点,追求的是清新、淡泊、内敛和静谧。

诗歌中有着禅宗的精神内涵,注重的是追求境界,表达个人的心灵世界和感悟。

这些禅诗独具风格,语言简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

绘画也是禅宗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禅宗画家强调笔墨的简洁和自由,以其意境深远和艺术价值贯穿了中国画的历史。

茶道则是禅宗文化的象征,它不只是一种茶叶的烹饪方式,而是一种细腻、清新、虔诚和传统的生活方式。

禅宗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可以在禅宗寺院中找到。

中国禅宗文化的历史及影响

中国禅宗文化的历史及影响

中国禅宗文化的历史及影响禅宗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禅宗文化,这种文化深入人心,影响至今。

禅宗文化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中国文化,思想和艺术,并扩散到世界各地。

禅宗起源和发展禅宗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印度,当时它是一种新兴的佛教流派。

禅宗名字源于梵文dhyana,意思是冥想。

最初禅宗的主要传播者是一个名叫Bodhidharma的印度僧侣,他于公元520年左右到达中国,并在中国南方建立了禅宗的第一个独立寺庙,这就是南派禅宗。

之后,禅宗分为南北两派,并不断地发展壮大。

到了唐朝时期,禅宗在中国的影响达到了高峰,成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宗教思想。

禅宗文化的信仰禅宗文化强调的是内观和静坐冥想的修炼,它将个体内在的体验视为至关重要的事情。

禅宗信徒们追求的是一个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无私无我,超越了身心的界限。

禅宗文化的修炼可以帮助人们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和困扰,从而更加平静地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禅宗文化在中国的影响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唐朝期间,唐代诗人们经常在他们的诗歌里表达他们修禅之后的境界和感受。

禅宗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如庭院建筑、书法、绘画和茶道等。

茶道在特别需要说明。

茶道是禅宗文化与日本茶文化的结合产物。

茶道起源于唐朝,当时茶是禅宗寺庙里面重要的饮品。

茶道被视为一种禅宗文化的延伸,因为茶道与禅宗的境界一样,强调内在的平静和自然界的协调。

通过茶道的修炼,人们可以放松身心,达到内心的平静,消除世间的杂念。

禅宗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不仅局限于艺术和思想方面。

禅宗文化还影响了中国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禅宗文化强调的“即兴自然”和“相互关怀”等理念成为了中国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这种生活方式已经影响到国际社会,日益被广泛接受和推崇。

总结禅宗文化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它强调个体内在的平静和心灵上的完美境界。

禅宗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和思想,还延伸到了艺术和生活方式等方面。

传统文化中的禅宗与禅修修行

传统文化中的禅宗与禅修修行

传统文化中的禅宗与禅修修行禅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以禅修修行为核心特征,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禅宗的起源与发展、禅修修行的内涵与意义、禅宗与禅修修行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传统文化中禅宗与禅修修行的重要性。

禅宗起源于公元6世纪的中国,由印度佛教瑜伽行派传入。

禅宗主张通过冥想、行坐禅等修行方法,超越言语概念,直接体悟人生的本质。

禅宗对于内心的觉醒与解脱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它不同于其他佛教学派对于教条、经文的倚重,更强调个体的直接经验。

禅宗以如来佛本尊的无言无语为最高境界,强调通过默坐与默听,深入体悟自己内心的本源。

禅修修行是禅宗的核心实践,也是禅宗与其他佛教学派有所区别的关键所在。

禅修修行强调透彻观照个体心性的本来面目,通过直接体验超越分析概念的境地。

禅修修行主要体现在默坐禅修中,修行者通过呼吸调节与集中注意力,使心境平和静谧。

通过对呼吸与思维的观察,禅修修行者能够逐渐超越喧嚣的外在环境,透彻观照内心的本源。

禅宗倡导将禅修修行融入日常生活中,使修行者能够在忙碌与压力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禅宗与禅修修行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禅宗强调超越言语概念,倡导心与心直接的交流。

它教导人们从思维的束缚中解脱,直接体验世界的本质特征。

这对于传统文化中重视仪式与礼仪的观念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使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觉醒与自我探索。

其次,禅修修行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调节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而禅修修行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稳定。

通过呼吸调节与集中注意力,禅修修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压力管理方式。

它使人们学会放松身心,以更加平静的心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

另外,禅宗与禅修修行对于个人品行的塑造也不可忽视。

禅宗倡导“即此即佛”,强调人们自身具备觉悟的潜能。

在禅修修行过程中,个体能够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弱点与局限,并通过修行来开发与感悟自身的潜能。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禅宗和道教思想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禅宗和道教思想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禅宗和道教思想一、禅宗思想1.禅宗的起源和发展–禅宗的起源: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禅宗。

–禅宗的发展:从达摩东来到五家七宗,禅宗在中国逐渐繁荣起来。

2.禅宗的主要思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内心的觉悟,通过顿悟达到成佛的境界。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强调禅宗的教学方法,不依赖于经典文字,注重口头传授和心传。

3.禅宗的重要人物和著作–达摩:被认为是禅宗的祖师,提出了“二入四行”的说法。

–慧能:禅宗六祖,提出了“顿悟”的思想,代表作有《坛经》。

4.禅宗的修行方法和实践–坐禅:静坐冥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觉悟。

–公案:禅宗师父用来启发学人的话语或故事。

二、道教思想1.道教的起源和发展–道教的起源:道教起源于中国本土,以黄老道家思想为基础。

–道教的发展:从道教经典的出现到道教组织的形成,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道教的主要思想–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无为而治:主张统治者无为而治,减少干预,让人民自发地遵守道德规范。

3.道教的重要人物和著作–老子:被认为是道教的祖师,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等著名观点,代表作有《道德经》。

–庄子:道家思想家,提出了“逍遥游”等思想,代表作有《庄子》。

4.道教的修行方法和实践–内丹修炼:通过修炼内丹,追求长生不老和仙道的境界。

–道教仪式:包括道教法术、斋醮、道教音乐等,用于祭祀神灵和求得福祉。

三、禅宗和道教思想的比较1.禅宗和道教的相似之处–强调内心的修行和觉悟。

–都追求超越尘世的境界。

2.禅宗和道教的不同之处–禅宗属于佛教体系,而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禅宗注重顿悟,道教注重顺应自然和长生不老。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禅宗和道教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的发展,以及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习题及方法:1.习题:禅宗的创始人是谁?解题方法:回忆课本或教材中关于禅宗起源的部分,找出禅宗的创始人。

自学禅文化的方法

自学禅文化的方法

自学禅文化的方法
第一步,了解禅文化的概念和历史背景。

禅文化源于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发源于南北朝时期,发展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禅文化以修行禅定为核心,强调心灵的平静、自觉和觉醒。

第二步,学习禅宗经典和名家著作。

禅宗经典包括《楞严经》、《华严经》、《心经》等,名家著作有道元禅师的《正法眼藏》、慧能禅师的《法華經直解》、六祖惠能的《六祖壇經》等。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和著作,可以理解禅宗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步,寻找禅修的途径和方法。

禅修包括坐禅、行禅、念佛等方法,可以通过参加禅修班、禅修营等活动,或者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源来学习和实践。

第四步,践行禅修的精神和原则。

禅修的核心是修行禅定,要求修行者有专注、平和、觉知的心态和持续的努力。

同时,禅修也强调日常生活中的正念、慈悲和善行。

总之,自学禅文化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恒心,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领悟禅宗的精神和价值,实现自我修行和提升。

- 1 -。

禅宗文化调研报告

禅宗文化调研报告

禅宗文化调研报告1. 简介禅宗(Chan Buddhism)是佛教教派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后传入日本、韩国等国家。

禅宗注重直接体验并超越言语和概念的真实性,追求心灵的解脱与觉醒。

本报告旨在调研禅宗文化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2. 历史背景禅宗起源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印度佛教的达摩祖师传入中土。

初期发展主要分为南宗与北宗,后逐渐形成五家七宗的体系。

禅宗在唐代达到鼎盛,受到皇族、文人士大夫等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与追随。

3. 禅宗教义禅宗教义强调直接指向心性的体验,通过坐禅冥想与公案默念等修行方法,追求觉醒与解脱。

禅宗注重“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强调教法的直接传心,超越言语与概念的界限。

4. 禅宗文化4.1 禅画与禅诗禅宗文化在美学领域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禅画以墨与水墨为主要媒介,追求意境的简约与表现心灵境界。

禅诗则以简约、意境深远而闻名,对于表达禅宗境界有着特殊的意义。

4.2 禅悦与禅茶禅宗倡导随机应变、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禅悦(Chanoyu)是一种宗教艺术,强调茶道的点茶、品茗、洗茶具等过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4.3 禅宗礼仪禅宗具有严格的仪式与礼仪体系,如佛堂的布置、坐姿、手印的使用等。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出对于佛陀的崇敬,也强调修行者内心的专注与敬重。

5. 禅宗对当代社会的影响5.1 精神修养与心理健康禅宗修行强调觉察当下,并通过冥想与坐禅减少焦虑、压力与消极情绪。

禅宗被认为对于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

5.2 禅宗哲学与思考方式禅宗的思考方式强调直觉、超越概念与直接体验。

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当代社会中逐渐增加的复杂问题、困惑与争议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与解决方式。

5.3 禅宗与艺术创造禅宗文化对于艺术创造与美学的影响广泛存在。

禅宗的艺术风格与审美观念对于当代的艺术家与文化创作者具有启示作用。

6. 结论禅宗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力远不止于宗教范畴。

禅宗的精神价值与思考方式对于当代社会提供了积极的影响与启示,尤其在精神修养、心理健康、思维方式的塑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

中国禅宗的传承和流派禅起源于印度,并不是佛教专有,佛祖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学习外道禅,证道成佛之时,就是对禅的开悟。

禅宗传入中国,是在南北朝时期。

公元520年前后,南印度僧人菩提达摩航海来到中国,入北魏,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开始传授佛法。

初祖达摩一、禅宗名称的由来禅宗主张以“禅定”方式修习佛法,因此称为“禅宗”。

禅宗讲究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要通过“禅定”来实现。

佛教有“戒、定、慧”三学,“禅定”就属于其中的“定学”。

最初,“禅定”特指僧人“坐禅”过程中达到的一种入定状态,所谓“万缘俱息,杂念不生”,即使僧人也很难做到。

随着禅宗的普及和大众化,对“禅定”有了更广义的解释。

在修习过程中,能够专注一境,心神不散,持之以恒,有所领悟,也就是“禅定”,这是普通信众能做到的,这样更利于禅宗的普及。

二、中国禅宗的传承初祖达摩。

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修习大乘佛法。

南朝宋末年自海路到广州,后入北朝,梁武帝大同元年圆寂,终年150岁。

北魏时期,达摩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二入四行”禅法,是中国禅宗的开创者。

相传他的著述有《达摩论》、《二入四行论》、《无心论》、《正心论》、《悟性论》、《安心法门》、《修心要论》等。

中国禅宗称达摩为“西天(印度)二十八祖”的第二十八祖,东土(中国)禅宗初祖。

达摩颇具神通,留下“达摩面壁”、“一苇渡江”的传说。

二祖慧可禅师断臂故事二祖慧可禅师(公元487—593年)。

俗姓姬,名光,虎牢(现在的河南荥阳)人,年少为儒生,精通易经,后在洛阳龙门香山出家,钻研三藏佛典,始终未能了悟生死。

40岁那年,忽然梦到一个神人,告诉他这样枯坐修行没有结果,真正的大道在南方。

慧可知道这是神人的点化,于是南行去嵩山少林寺,拜见达摩祖师。

达摩本来无意收徒,一心面壁,对慧可不予理睬。

慧可心意坚韧,把拒绝当做对自己的考验,始终不离左右,时值寒冬,下起大雪,慧可在达摩洞外,一动不动站了一夜,积雪没过了膝盖,终于打动达摩。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柳宗元也偏爱静寂荒冷、色彩幽暗的 景物。他在《永州龙兴寺东丘记》中 曾把让人感到畅适之景概括为两种: “游之适,大率有二:奥如也,旷如 也。如斯而已。其地之凌阻峭,出幽 郁,寥廓悠长,则于旷宜。抵丘垤dié, 伏灌莽,迫遽回合,则于奥宜。”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250年) 3、守成时期:两宋(320年) 4、衰颓时期:元明—清乾隆(450年)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四、南禅宗对唐宋文人的影响 1、禅宗的空灵雅致影响士大夫们的
审美情趣
禅僧的机锋警语、禅理的深奥玄妙、 禅林的清净闲适、禅家自我心理平衡
的“悟”,对唐以后文人充满极大的 诱惑力。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六祖慧能《坛经》里面已经存有 许多诗偈,神会语录里也记有一首 五言律诗,虽有诗的形式,却无诗 的韵味。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而慧能的弟子玄觉(665-713)的 《永嘉证道歌》 “入深山,住兰 若rě,岑崟yín幽邃长松下。优游静 坐野僧家,闃qù寂安居实潇洒。” (《大正藏》卷48)“江月照,松 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佛性戒珠 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大正藏》卷48)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教外别传
不需外求,只靠 人自身觉悟。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唐灵云志勤禅师见桃花开悟:“三 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 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景德传灯录》)
不立文字:不需用语言文字,强调 突然来到刹那间体验。如滴水开悟 (仪山禅师)。
中华文化要略第八章禅宗文化
直指人心:以心传心,迷在自心,悟 在自心。
南禅宗,主张单刀直入,顿悟成佛, 不立文字,不坐禅,是谓教外别传, 称为祖师禅。

古代中国的禅宗艺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禅宗艺术与文化

古代中国的禅宗艺术与文化禅宗艺术是古代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这一文化形式主要表现在传统的绘画、诗歌和建筑等领域,这些艺术形式的创作,在古代中国禅宗文化的影响下,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文化意蕴。

本文将从禅宗的定义、禅宗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禅宗文化的内涵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禅宗的定义禅宗是古代中国的佛教派别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禅修传统。

禅宗在唐朝时期基本形成,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瑰宝”。

禅教的核心是“悟”和“悟道”。

悟,即通过一定的修行方法,使自己从迷惑中解脱,认知真理;悟道,即通过悟的过程,建立自己的道德理念和人生观。

二、禅宗艺术的发展历程禅宗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的文化形态是禅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唐代文化的繁荣影响了禅宗艺术的发展,禅宗文化也进一步发展壮大。

禅宗的影响继续传承到宋朝,禅宗艺术也随之发展,尤其是在绘画和建筑领域。

在绘画领域,禅宗画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禅宗画风格独特,强调笔墨和创意,注重画面中的构图和意境,通常表现出禅宗神韵。

在建筑领域,禅宗建筑的特点是简朴、宁静和舒适。

禅宗建筑注重内在美和精神美的表现,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建筑形式更多地体现了佛教的信仰之一——慈悲。

禅宗艺术形式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演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禅宗文化的内涵禅宗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基本思想是“悟、修、证”的过程。

禅修的初衷是让人们认识人生的真谛,体验生命的意义,以此改善自身。

禅宗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也是广泛的,艺术家们通常通过禅修来得到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并以此表现出更精彩的艺术作品。

其次,禅宗文化注重的是知行合一。

此处的“行”,即非常重视实践、行动的力量;而“知”,则是强调人们对于社会、人性、宇宙真谛的认知。

两者的结合才能呈现出一种全面的人生价值和修行意义。

这种价值体现在了禅宗艺术中,形成了对于美感、内涵等的综合考量,不仅强调审美品质的高度,还注重其精神价值的体现。

中国的禅宗与修行方式

中国的禅宗与修行方式

中国的禅宗与修行方式中国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自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以来,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并发展出独特的修行方式。

禅宗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冥想和直接体验来达到觉悟与解脱的境地。

在中国,禅宗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心灵修养和生活态度。

一、禅宗的起源与发展禅宗源于印度佛教的达摩禅,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逐渐发展壮大。

禅宗最早在南朝时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深入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禅宗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面貌,深受当时士人、文人、武士和民众的追捧。

二、禅宗的核心理念禅宗的核心理念是直接体验与觉悟。

禅宗强调在冥想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思考和内心静观,超越语言与概念的限制,直接与真实的世界产生联系。

禅宗认为,只有在觉察当下、体悟内心的同时,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平静。

三、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宗的修行方式主要有坐禅、行禅和公案禅。

坐禅是禅宗的主要修行方式之一。

通过端坐静思、专注呼吸,禅修者可以达到超越思维的境地。

坐禅需要禅修者保持稳定的身体和意识状态,直面自己的思绪和情绪,从而实现身心的平静与觉悟。

行禅是禅宗的另一种重要修行方式。

禅修者通过缓慢、专注地行走,与身体的每个动作保持高度的觉知。

行禅的目的是培养对当下的敏锐感知,并将这种觉知扩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公案禅是禅宗特有的一种修行方式。

禅宗师父会给予禅修者一种看似矛盾或无法解答的问题,禅修者通过直接观察和思考,超越语言与概念的束缚,以达到觉悟的目的。

四、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禅宗的受众逐渐扩大,从士人阶层到庶民百姓,从文人雅士到武士武夫。

禅宗的艺术与文化影响可以在中国的文学、绘画、园林设计等各个方面找到。

在文学方面,禅宗的修行思想影响了诗词的创作。

唐代的杜牧、苏轼等文人都是禅宗的忠实追随者,他们的作品常常体现了对自然、人生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

禅宗的影响还可见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

禅宗认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可以通过营造合适的环境来达到。

禅文化概述

禅文化概述

禅文化概述禅在大千世界中无处不在,是一种智慧。

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植根于印度,兴盛于中国。

禅文化千百年来兴盛不衰,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影响巨大。

禅学,是佛教的禅法理论。

在印度原始佛教中,禅是定的一种,在佛教教义里的“戒定慧”,以及“八正道”教理中的“正定”等都有论述。

汉化佛教兴盛发展,中国佛教往往把禅和定并称为“禅定”,随着禅宗的崛起,“禅定”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佛教在中国与儒教、道教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孕育了中国禅学,禅学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重要学说。

禅宗出现之后,中国的禅宗思想成为中国禅学思想的代表,中国禅学中折射着禅宗的发展以及演变。

在中国佛教中,禅宗流传时间最长,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影响广泛而深远。

禅宗的核心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六祖慧能大师所著的《六祖坛经》是禅宗的经典著作,是禅宗思想走向成熟的标志,影响力遍及哲学、政治、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而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和南华寺更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

禅修,顾名思义就是学禅的修行。

禅修,就是修行戒、定、慧,培育品德,静心思考,增长智慧。

而“八正道”则是将对戒、定、慧三学渐次修行分为八个部分,作为修习佛法的八种基本法门,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其中,正见和正思维属于慧学,正语、正业和正命属于戒学,正精进、正念与正定属于定学。

修习八正道就是通过禅修,在不同认识层面上培育戒定慧,逐级升华自身的精神境界。

在品茶中参禅、悟道,借茶喻禅,以茶论禅,只要和佛教禅学有联系的茶,都称之为禅茶。

在佛教徒的眼中,茶就是禅,喝茶就是修禅。

禅茶的起源,可以上溯到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参禅。

禅僧种茶、饮茶日渐风行,饮茶甚至成为禅寺的一项制度,将禅修融入茶中,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禅茶文化,茶则成为了以“正、清、和、雅”的基本内涵。

禅画,通俗地说就是以禅学、禅理、禅僧、禅机等一切与禅有关内容为题材的绘画。

中国禅文化基本内容

中国禅文化基本内容

中国禅文化基本内容
中国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基本内容涵盖了禅宗思想与实践、禅境艺术、禅的生活方式等多个领域。

一、禅宗思想与实践:
禅宗强调人们应当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内在的清明,拥抱即刻的存在,释放自我,摆脱束缚,达到真实的认知与体验。

禅宗通过思辨与修行达到智慧的境地。

其中,最为经典的思想是“一切皆空”,即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虚幻的、无常的。

禅宗最重要的实践方式是坐禅,静坐修行,达到心灵上的清明状态。

二、禅境艺术:
禅境艺术也是禅文化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禅宗的文化即源于禅宗的修行与思想,其特点是简洁、深邃、富有内涵,强调对形、色、声、香的铭感体验。

禅画、禅诗、禅音乐、禅茶艺等都是禅境艺术中的代表。

三、禅的生活方式:
禅的生活方式是一种自由、简约、淡泊、清凉的生活方式。

它强调生活中要追求精神内在自由的心态,避免束缚于物质、名利和感性附着中。

此外,禅宗注重回归生活本身,具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简洁、自然与平静,体现了禅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禅宗思想、禅境艺术和禅的生活方式涵盖了禅文化的主要内容。

它不仅在古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学习和实践禅文化,人们可以陶冶心灵,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平静。

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

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

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中国古代禅宗是佛教的一个重要分支,起源于印度的禅宗,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和传播,逐渐在中国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禅宗的起源和传播过程。

一、禅宗的起源禅宗起源于印度的达摩祖师,他是佛教禅宗的创始人。

据传,达摩祖师在公元6世纪初期来到中国,传授禅宗的教义。

禅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禅修和默观来达到觉悟和解脱的境界。

禅宗注重直接体验,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直觉,而非依赖于经典和教义的解释。

二、禅宗的传播1.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当时,佛教在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翻译经典的限制,佛教教义的传播并不广泛。

禅宗的到来为佛教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强调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相契合,因此很快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2. 禅宗的兴盛与分化隋唐时期,禅宗在中国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禅宗的代表人物有六祖慧能、神秀、僧璨等。

六祖慧能的《六祖坛经》被誉为禅宗的经典之作,对后来的禅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在这一时期分化为多个派别,如南宗、北宗、曹洞宗、临济宗等,各派别在禅宗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3. 禅宗的传播与影响禅宗的传播主要通过禅师的弟子传承和禅宗寺庙的建立来实现。

禅师们通过讲授禅宗的教义和指导弟子的修行,逐渐形成了禅宗的传统和体系。

禅宗寺庙成为禅宗修行的场所,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学者前来学习和参与禅修。

禅宗的影响逐渐扩大,不仅在中国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还对中国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禅宗的特点和影响1. 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禅宗注重个体的直接体验和内心觉悟,强调通过禅修和默观来达到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

禅宗的修行方法包括坐禅、行禅、看话头等,通过这些方法,禅宗追求超越言语和概念的境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觉悟。

2. 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禅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思想,与儒家、道家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交融。

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探析

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探析

中国传统禅宗文化探析禅宗是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一个宗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独特、深刻的一种思想体系。

禅宗强调内心的宁静、自我超脱,并在禅定、禅悟、禅行等方面展现出其深刻的哲学、宗教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对禅宗历史、禅宗思想及其文化体现的探析,从多个角度解读禅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禅宗历史禅宗起源于6世纪初的中国南北朝时期,传自印度大乘佛教的禅理,成功融合了中国道家和佛教思想,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特点的禅宗文化。

禅宗在汉代经典《楞严经》和《华严经》的基础上形成,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南北朝时期南宗的慧思(397-468),北宗的神秀(606-706),唐代青原行思(665-713),法眼道信(580-651),法海(882-965)等。

从中国禅宗文化源流来看,它的深层次思想内核是毗连诸法本无自性,无生灭之实,即“空、如、不、等”。

这种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深刻思想内涵使得禅宗文化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特立独行的思想体系之一。

禅宗思想禅宗思想是古代中国佛教思想中的一支,对于禅宗修行来说,往往是直接跳过经管生老病死的东西,直接开启了修习灵魂或人格的一模一样路子。

禅宗在追求“超验的真理”,以达到心灵的解脱和超脱,从而实天人合一和大同世界的目标和信仰。

禅宗提出了“打破平常意识”的主张,鼓励个体去挣脱繁琐的思考和理论,直接去寻求上帝、大自然和生命之本源,以获得灵性的内在觉醒,进而修成道果,涅槃解脱。

禅宗强调:深刻开悟于身心中的真正智慧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其所达到的自我认知能带来真正的人生幸福和完整感。

禅宗文化体现禅宗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中国复杂的哲学和宗教文化遗产,其中大量的艺术形式以及文化交流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国的禅画、禅诗、禅茶、禅剑、禅学等都体现出了禅宗文化的主旨理念。

禅画禅画是禅宗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艺术形式,它以笔墨为主,依靠簡單的手法、形式、空間、节奏和节拍,表現出靜和動、意象和空白的對比關系,傳達出超越常規的精神境界和禪宗觀念。

古代中国的禅宗文化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的禅宗文化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的禅宗文化及其影响中国禅宗文化源于佛教的一支,传统认为是由菩提达摩将禅宗传入中国,成为了佛教的主要教义之一。

禅宗以“打坐”、“看心”、“修行”等方式来追求心灵的安宁与平衡,许多中国文化在禅宗的启蒙下得以深入和完善。

一、禅宗思想的基本原理禅宗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强调人应该保持沉着冷静,遵守本心,不被外界干扰。

禅宗长时间的冥思练习使修者能够意识到所谓的“自我”只是一个幻象,在更深的层次上,人与宇宙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们可以通过“打坐”或者参禅寺机会来感知自己和周围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也是禅宗独具特色的地方。

在禅宗的哲学中,还存在着“一念三千”和“一花一世界”等概念。

前者说明一个思想的诞生和发展可以影响到整个宇宙;后者则是指每个小事物具有无限的可能和价值。

这些理念促使着人们自我反思,不断学习和探索,提高自身的品质,做一个更好的人。

二、禅宗文化的影响禅宗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在诗歌中,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常常表现出深刻的禅宗意识,他们观察世界,反省自己,从而创作出了一些反映其人生哲学的作品。

在绘画中,禅宗的影响更加显著,许多中国画家笔下的景观意境就来源于禅宗,例如王蒙的山水画以及齐白石的写意花鸟。

在音乐方面,禅宗与民乐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中国音乐文化,如琵琶、唢呐等乐器都在庙会和禅宗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禅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也深远。

它追求无为而治,主张“法外无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仁义”、“忠诚”等价值观相辅相成,为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此外,禅宗文化还培养着人们的良好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注重观察、感悟和自我保持安静。

三、禅宗文化传承的困境与关注在当代,虽然禅宗文化仍然存在着,但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困境。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其中蕴藏的消费主义文化,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正在逐渐减弱。

禅寺也由于经济原因和社会各种问题的影响,缺乏传承后人的支持,使得一些禅宗文化价值得不到完全发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禅文化
佛教文化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而禅文化作为佛教特有的一种文化对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设计人如何在我们的设计中找到禅呢?我个人认为禅文化不是我们这些初入门的小小设计人能够在作品中应用的得心应手并游刃有余的。

一个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设计师的设计做的比我们国内的设计师做的好,而在日本的景观或其他设计中我们都能看到禅文化。

鉴于本人才疏学浅所以我个人认为日本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枯水景观是最能体现其禅境。

而我又认为所谓枯水景观其实很大部分跟我们的国画中的山水极其相似,所以我们当代设计师所丢失的并不是所谓的前卫所谓的创意与灵感,更多的是在社会主义的教育体制下丢失了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似乎有些偏题,不好意思作为一名伪愤青一写东西就收不住。

回归正题,那么我们这些初入行的小设计人如何在作品中孕出禅意呢?我个人认为禅意,是高深无垠的智慧,是难以穷极的真谛,是探索不完的秘籍。

那什么又是禅呢?我自然是没那么高的道行,根据前人的探索我认为禅是空灵无物,就像倒空的杯子才能真正的恬
淡安静。

古有长庆慧禅师,二十余年坐破七个蒲团,仍未见性,直到一天偶一卷帘,才忽然大悟,即作颂口:“也大差,也大差,卷起帘来见人下有人问我解何宗,拈起拂子劈头打。

”一旦豁然贯通靠的却是解去坐禅的束缚。

因而真正深通禅机者,往往一切听之自然,自在无碍。

“要眠即眠,要坐即坐”,“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让一切都自然和谐的发生,这就是禅的平常心,回归本真才能知禅味。

那么只有这一点点就足够了?不,我们得先想一想我们看那些个有禅境的设计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感觉,或者我们想到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感觉。

淡泊,宁静,致远、、、、还有一个最最关键的“干净”,此“干净”非彼“干净”我说的是心灵上的干净,是佛教讲究五蕴皆空达到无我之境。

那么我们设计人想要做出禅境也得自身达到这样一个境界。

仔细想设身处地的想僧人他的境地,没有金榜题名之喜没有洞房花烛之乐他们所寻求的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

所以我们在做景观的时候在大局上把握到位的时候应该在小品上多多思考。

做设计的时候应该换位思考做禅境我们应该做一个僧人,做商业空间我们不仅把自己想成甲方更多的是我们要把自己比作消费者。

日本是一个把很多设计做到极致的一个国家,日本的景观大师枡野俊明先生是设计师也是一位禅师。

他之所以能设计出那么好的景观作为枯山水的代表人物和他的僧人身份是分不开的。

每一个物体都是有生命的,石头,植物都都有其灵魂。

在设计时我们应和它们进行心灵的对话。

你把它们组合摆在一个适合的位置让它的灵魂得到最美的展现。

在这样一个西方文化全盘侵略的时代我们艺术人设计人应该坚守我们东方文化的阵地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继续浮于纸面。

我们中国的设计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是学西方艺术出身,细统计起来肯定在小数点后面还有好多九。

本来想多写点,关于设计和禅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对话亦或是内在的联系。

其目的主要是希望我们当代设计人多学点我们的传统文化,但是恰如画画学的越多越是不敢轻易下笔越是不敢自吹。

此文皆是本人之想法若有什么不到之处希望大家指正,大家也看的出来这文字写着写着就跑偏了。

正如我以前写字的时候经常说的那些话我的想法仅仅是我的想法不代表也代表不了任何人。

之所以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足够强大是因为我想让自己足够牛B以后不给蠢货做设计。

这是电影里的一句话,但足够好,是能和我们大部分设计人共鸣的一句话吧,与君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