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完整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 - 溶液的形成PPT
溶剂
胶体
浊液
特点:
不分散的随意相混
不均一、不稳定
以分子形式分散
溶质微粒直径<1nm
以阴阳离子形式分散
分散质微粒直径1~100nm
悬浊液
乳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100nm
振荡
纯净物
溶液
物质
混合物
→
特点:
……
均一、稳定
水+油
静置
P31
→
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胶体
。
分散系
(如:泥水)
悬浊液
(先脱水CuSO4·5H2O = CuSO4+5H2O,再以Cu2+、SO42—形式分散)
♥我会说~~~
溶液
硫酸铜溶液
溶质
CuSO4
溶剂
H 2O
已知溶液溶质&溶剂
双氧水
已知溶质&溶剂溶液
石灰水
75%酒精
硝酸
H2O2 Ca(OH)2 C2H5OH HNO3
H 2O
H 2O
H 2O
H 2O
I2的CCl4溶液
分层
分层
水和植物油中
加2-3滴洗涤剂
分层
不分层
静置后
倒出液体试管
是否干净
分层
不干净
不分层
比较干净
✌乳化现象
洗涤剂去油污 — 乳化作用 (形成乳浊液)
植物油
和水
(大油滴)
洗涤剂
乳化作用
(乳浊液)
【不均一、不稳定,要分层】
原理:将大
油滴分散成
小油滴
能用水冲
洗干净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一、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可均匀混合的物质。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
在溶解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被溶剂分子包围,形成溶解态。
二、溶解度溶解度是单位溶剂中溶质能溶解的最大量,通常用质量和浓度两种表示方式。
当溶解度达到饱和时,溶剂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
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溶剂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相关。
三、浓度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量的多少,常用的浓度表示方式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
质量分数指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体积分数指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而摩尔浓度指溶质的物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四、饱和溶液的制备制备饱和溶液的方法有两种: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是将溶质逐渐加入溶剂中,直到无法溶解更多的溶质为止。
动态法是通过不断搅拌或加热加快溶质溶解速度,使溶剂能够溶解更多的溶质。
五、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从固态或气态转变为溶解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现象。
当溶解过程吸热时,称为吸热溶解;当溶解过程放热时,称为放热溶解。
溶解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溶质的性质和溶解过程所需的能量有关。
六、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当一些物质溶解时,会产生离子,并形成电解质。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而不溶于溶剂的物质则称为非电解质,无法导电。
溶解过程与溶液的电导性密切相关。
七、溶液中气体的溶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和溶质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加,气体的溶解度减少。
八、浓度的稀释计算浓度的稀释计算是根据初始溶液和所需溶液的浓度,以及所需溶液的体积计算出初始溶液中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或体积。
根据浓度的定义和溶液的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
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重点归纳笔记单选题1、属于悬浊液的是()A.矿泉水B.糖水C.泥水D.自来水答案:CA、矿泉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糖水是蔗糖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C、泥沙难溶于水,泥水是泥沙等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故选项正确。
D、自来水可看作是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等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计算得出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gB.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进行称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会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答案:AA、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10%=5g,符合题意;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应放在左盘上进行称量,且氯化钠固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不符合题意;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不会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B.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C.30℃时,将50g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KNO3答案:D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表示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131.6g的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31.6g ,故选项A不正确;B、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要计算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100%得,30℃时,100g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1.4%,故选项B不正确;数=45.8g45.8g+100gC、30℃时,KNO3的溶解度是45.8g,表示30℃时,100g水中溶解45.8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3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5.8gKNO3,所得饱和溶液的质量是145.8g,故选项C不正确;D、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表示40℃时,100g水中溶解63,9g KNO3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40℃时,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63.9gKNO3,故选项D正确;故选:D。
初中化学下册第九单元基础知识概要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概要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溶液的组成及乳化现象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3.掌握固体和气体溶解度的涵义,学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来进行溶液的转化、结晶等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学习方法指导:1.本单元涉及多个概念,要善于抓住其本质,这是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同时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2.注重过程,学会探究。
在探究溶解过程中吸热、放热等现象时,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会在探究中思考。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溶液的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联系,并学以致用。
4.注意图示的分析。
本单元内容里有图示的题目较多,要充分理解图示的含义,清楚横、纵坐标分别表示的含义。
加强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实验探究】溶液的形成P26实验9-1 蔗糖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2.组成: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溶质、溶剂都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和汽油也是常用的溶剂。
3.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密度、浓度、颜色等)。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溶剂量等)不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即溶质和溶剂都不会发生分离。
【知识拓展】(1)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2)V(溶液) <V(溶质) + V(溶剂)。
从微观上分析,溶液形成的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中的过程,因为粒子分子之间存在间隔,它们相互填充,所以溶液体积小于溶质体积+ 溶剂体积。
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⑴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无水,量多的作溶剂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无论水多或少,水都为溶剂⑵根据溶液的名称进行判断①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酒精溶液②简称:(溶质)溶液如:氯化钠溶液、碘酒、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③俗称: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注意:在没有指名溶剂的类型时,我们认为就是指某溶质的水溶液。
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九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价态。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反应条件写在等号上方。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类型。
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的概念和性质: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乙醇等。
实验安全知识: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药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是化学第九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提高化学成绩。
同时,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易混淆知识点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易混淆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单质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答案:B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故选项不正确;B、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表现为放热或吸热,但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乳化油污,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不聚成大的油污,随水流走,故选项不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石墨是片状结构,C60又称足球烯,结构形状像足球,不同的结构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不正确;故选B。
2、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答案:C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B、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则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3.9g×100%≈39.0%,小于63.9%,选项B正确;63.9g+100gC、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且海水中氯化钠的浓度较低,从海水中获取食盐应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即海水晒盐),用冷却海水的方法不能获取大量食盐,选项C错误;D、从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选项D正确。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及规律总结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1. 溶液●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区分溶剂和溶质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 用洗涤剂和汽油洗衣服的区别:汽油——用汽油洗衣服时,油污能溶解在汽油里,形成溶液,随着汽油挥发油污就能被带走。
洗涤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 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第二节 溶解度● 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① 氢氧化钙和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所以若把氢氧化钙和气体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要升高温度。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加溶质、加溶剂。
⑤ 氢氧化钙不是晶体,氢氧化钙从它溶液中析出只能称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②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时溶液浓度不变。
饱和溶液不管是升温还是降温,有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无晶体析出,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在一定温度和溶质相同的条件下,100g 的饱和溶液和200g 的饱和溶液,二者都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不饱和溶液 降温、恒温蒸发溶剂、加溶质升温、加溶剂 饱和溶液1. 固体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九单元是初中九年级化学的有机化学部分,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结构特点、性质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该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1.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确定主链: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确定功能基团: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其他基团,确定主链上的功能基团。
-编号:从较近的端开始编号,将功能基团编号为最小的数。
-给予前缀: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其他基团,给予主链上的碳原子一个前缀。
-给予后缀:根据有机化合物中存在的其他基团,给予主链上的碳原子一个后缀。
2.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与结构式-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有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
-结构式:用化学键表示有机化合物中各原子间的化学连接。
3.分子构型-同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结构式不同的有机化合物。
-构象异构体:同一有机化合物分子因单键自由旋转而引起的构象异构体。
-键型异构体:由于共价键键型不同而引起的永久性异构体。
4.饱和与不饱和化合物-饱和化合物:所有碳碳键均为单键的有机化合物。
-不饱和化合物: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化合物。
5.单键、双键和三键-单键:共用一对电子。
-双键:共用两对电子。
-三键:共用三对电子。
6.烷烃-由碳和氢组成的单烷基化合物。
- 命名规则为“烷烃+ane”。
7.单官能团化合物- 醇: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烷烃+anol”。
- 醛:含有羰基(C=O)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烷烃+anal”。
- 酮:含有由两个烃基连成的羰基(C=O)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烷基+anone”。
- 酸:包含一个或多个羧基(-COOH)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烷烃+anoic acid”。
- 酯:含有酯基(RCOOR')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酸根+ate”。
8.烃类的衍生物- 卤代烃:在烃的基础上,通过取代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而得到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烷烃+halide”。
- 醚:由两个有机基团通过一个氧原子连结而成的化合物,命名规则为“烷基+ether”。
第九单元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知识归纳
1.如何配制 50 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配制时所需 NaCl 的质量为 3 g3 g ,所需蒸馏水的质量
为 4747g g ,相当于 47 mL。 (2)称量 用 托托盘盘天天平平 称量 3 g3 Ng aNCalC固l固体体 ,放入烧杯中。 用 505m0 mL量L量筒筒 量取474m7 Lm水L 水 ,倒入盛有NaCl的烧杯中。 (3)溶解:用 玻玻璃璃棒棒 搅拌,使 NaCl 全部溶解。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注明药
品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知识归纳
2.用 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 50 g 3%的氯化钠溶液。 上述配制好的 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 1.04 g/cm3。 (1)计算:需要 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2255 g,体积 2424
mL;需水的质量为 2255 g,体积为 2255化钠溶液和水,并倒入
初中化学 人教版 九年级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思维导图
溶液配制
实验步骤 误差分析
计算 称量 溶解 装瓶 贴标签 入柜
知识归纳
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注意事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是这样的,所用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操作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签→入柜,其注意事项有以下 六条: 1、计算时,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溶 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由于溶剂一般是水,且密度为1g/cm3,所以溶剂的体积和 质量在数值是相等的; 2、称量,称量包括称取溶质的质量和量取溶剂的体积;首先,用托盘天平(配用药匙)称 量所需的溶质,倒入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配用胶头滴管)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溶 质的烧杯中;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质加速溶解;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 5、标签上要注明溶液的名称和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6、放入试剂柜时,要注意标签向外。
初中化学第一_第九单元知识点填空
初中化学九年级第一~第九单元知识点挖空1 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是的变化,只是在、和大小的改变。
比如:、玻璃破碎,冰融化和水结冰等。
(2)化学变化是的变化,也叫。
比如:葡萄酿酒、光合作用、木柴燃烧和金属生锈等。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在这个过程中常伴随颜色改变、、生成沉淀等现象,同时还会伴随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等。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饱和联系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是指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中变现出的性质,比如:、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另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比如:物质的、、状态、熔点、沸点和等。
(2)、是指在中表现出的性质。
比如:、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的语言中有“可、易、会、能”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而“镁条燃烧”则是。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用途反映;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2常见仪器和基本实验操作一、实验室规则和仪器1、实验三不:(1)不能用手药品;(2)不得任何药品的味道;3)不要把鼻孔去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闻味)2、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2)不要随意;(3)不要拿出;(4)要放入指定的。
3、药品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液体取ml;固体只需。
4、加热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蒸发皿、、燃烧匙间接加热:烧杯、、烧瓶。
垫上(使仪器受热均匀,防止炸裂)。
二、药品取用1、固体:(1)块状固体:用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防止打破)(2)粉末状固体:用或纸槽取,步骤:一横、二放、三快竖(1)较多量:倾倒法步骤:瓶塞、试管倾斜标签向(防止瓶口残留药流下标签)2、液体药品的取用:瓶口挨着管口、盖上瓶塞放回原处(2)较少量:用吸取。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汇总大全单选题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饱和溶液的浓度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C.医用碘酒是碘的水溶液D.添加溶质是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答案:AA、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一定是混合物,符合题意;B、同种物质,在同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物质不同、温度不同,无法比较,不符合题意;C、医用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不符合题意;D、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降温(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答案:DA、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符合溶液的定义,是溶液,故错误;B、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是溶液,故错误;C、白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是溶液,错误;D、蒸馏水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正确小提示:溶液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混合物;3、实验室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3gB.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C.俯视量筒读数会使所配溶液偏稀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答案:C分析: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A、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故A正确;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氯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故B正确;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C不正确;D、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故D正确。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 知识归纳(含思维导图)课件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知识归纳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 (1)观察法:如果溶液中有未溶解的物质,说明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这种物质了。 该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2)实验法:在一定温度时如果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物质,可以向原溶液中加入少量原溶 质,如果不再溶解,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温馨提示 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 (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和稀是从不同角度对溶液进行分类的,两者没有必然 联系;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温度下,在同种溶剂的条件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
(2)由于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Ca(OH)2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饱和溶液 蒸发溶增剂加、溶升剂高或温降度低或温增度加溶质 不饱和溶液
知识归纳
3.解答有关溶解度曲线的习题关键是熟悉点、线、面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 坐标);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确定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①陡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 ②缓升型:从溶液中析出该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③陡升型的物质中混有少量缓升型的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缓升型的 物质中含有少量陡升型物质时,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3)面: ①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解的溶质。
知识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一、溶液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溶液的组成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判断溶质、溶剂•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作为溶剂•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98%浓硫酸)3、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溶液各处密度相等)4、物质的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转换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改变温度⌝三、溶解度1、定义:在定温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符号:S单位:g/100g水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外因• 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夏日夜晚鱼、虾浮在水面换气煮沸的水冷却后不可再养鱼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0—0.01g:难溶0.01—1g:微溶1—10g:可(能)溶10g以上:易溶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CO2溶于水:制汽水时必须加压并保持低温4、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原则• 温度一定• 饱和状态公式• s/100=m质/m剂• s/100+s=m质/m液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结晶:形成晶体的过程•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 降温结晶((点燃→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五、溶液的组成和溶质质量分数1、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m液=m质+m剂(体积不可加减)2、溶质的浓度:溶质的量与溶液的量的比值质量百分比浓度:c%=m质/m液ⅹ100%⌝体积比浓度:1:4的硫酸溶液(1——V质;4——V剂)对于饱和溶液:c%=s/s+100ⅹ100%⌝3、配置一定浓度的溶液(1)计算(2)称量、量取(3)溶解稀释浓溶液则只需量取不称量。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液体溶于液体,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1)概念:(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①加水②升温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 ,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 —10g ,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1g ,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A解析:A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C、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B解析:B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D解析:D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0%20%100g25g⨯=+,故选项错误;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故选项错误;C、A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C析出固体,C是饱和溶液,A是不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D、B中含有少量A,要提纯B,通常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选项正确;故选:D。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同一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3.化合物的化学式表示元素种类和元素的相对原子数目。
4.二价阳离子常用的有Cu2+,Fe2+,Zn2+等。
第二节离子反应和化学方程式1.离子反应是由离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引起的反应。
2.离子之间发生反应时,正离子与阴离子结合形成化合物,反应过程中离子的数量不变。
3.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
4.化学方程式必须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
第三节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是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验证化学理论和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步骤,并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
3.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仪器和材料,不得随意丢弃有毒有害物质,注意实验废液和废品的处理。
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荷发生转移的反应。
2.氧化是电子的流失,还原是电子的获得。
3.氧化剂是能够氧化其他物质的物质,还原剂是能够还原其他物质的物质。
4.氧化还原反应中,含氧元素的原子数增加,称为氧化过程;含氧元素的原子数减少,称为还原过程。
第五节化学能量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是宇宙中各种物质在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
2.化学能的释放和吸收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3.化学能的转化是指从一种化学物质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物质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4.化学反应可以是放热反应,也可以是吸热反应。
第六节可燃物质和非可燃物质1.可燃物质是指能够与氧气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热能的物质。
2.烧火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3.阻燃剂是能够降低燃烧速度和阻碍火焰蔓延的物质。
4.非可燃物质是指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或者发生反应后无法继续燃烧的物质。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讲解教案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讲解教案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3.学会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化学》第九单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试管架、酒精灯等;
3.实验药品:铜粉、氯化铁溶液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验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
2.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以及判别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实验:进行实验观察铜粉与氯化铁溶液的氧化还原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4.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运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相关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际实验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增强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加强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0 t 1 t 2 t 3 N
t S P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 蒸发溶
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 溶解度是 80g 。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
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
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 (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 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80 · S 100+S A ·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