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汇总,中考复习必备
一、化学用语
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
非金属:O氧 H氢 N氮 Cl氯 C碳 P磷 S硫
金属:K钾 Ca钙 Na钠 Mg镁 Al铝 Zn锌 Fe铁 Cu铜 Hg汞 Ag银 Mn锰 Ba钡
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OH- NO3- CO3 2-
硫酸根磷酸根铵根SO4 2- PO43- NH4+
2、化合价口诀
(1)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五氮磷三价铝;
铜汞一二铁二三;
二、四、六硫四价碳;
三、许多元素有变价,
四、条件不同价不同。
(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常见磷酸根;
通常负价除铵根。
(3)熟练默写常见元素的常用的化合价
+1价 K+ 、Na+ 、H+ 、Ag+ 、NH4+
+2价 Ca2+ 、Ba2+ 、Mg2+ 、Zn2+ 、Cu2+ 、 Hg2+、亚Fe2+
+3价 Fe3+ ,Al3+
-1价 Cl-、OH-、NO3-
3.必须熟记的制取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
(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
(5)实验室制取氢气:Zn+H2SO4==ZnSO4+H2↑
(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
(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超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超全)
单选题
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C
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
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
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故选C。
2、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结果偏小的是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④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①称量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导致氯化钠质量偏小,从而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而量筒中水的体积偏大,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
质量分数偏小,正确;③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将配制好的溶液往试剂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溅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A。
(必考题)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B.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
解析:C
A、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此选项正确;
B、食盐的饱和溶液由于溶解度变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食盐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此选项正确;
C、一定温度下,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不能增加食盐的溶解的质量,此选项错误;
D、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C。
2.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硬水易产生水垢
B.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里的色素和异味
C.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较高的操作
D.乳化是使植物油溶解在水中D
解析:D
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煮沸后形成沉淀,易产生水垢,说法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在“活性炭吸附池”中除去水里的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
C、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操作中,蒸馏是净水程度较高的操作,因为蒸馏可除去水中可燃性、不溶性物质,说法正确;
D、乳化是指将大分子团油滴分解成小分子团油滴,发生乳化作用,油并不能溶解在水中,说法错误。
故选:D。
3.下表是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
B.20℃时取等质量的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KNO3>NaCl
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九单元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离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化学式和化合价: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价态。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反应物和生成物用化学式表示,反应条件写在等号上方。
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四种类型。
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的概念和性质: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除外),常见的有机物有甲烷、乙烯、乙醇等。
实验安全知识: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药品,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是化学第九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提高化学成绩。同时,在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第九单元溶液第九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1. 溶液
l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l 基本特征
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
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时,溶质、溶剂不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n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原因: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分子中。
l 溶质由两部分组成——溶剂和溶质。
n 溶剂的定义: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n 溶质的定义: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n 常见的溶剂有水、酒精、汽油。
n 溶质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但溶剂只能有一种。
n 溶质和溶剂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n 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
n 区分溶剂和溶质
u 固体(或气体)与液体混合——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u 液体和液体混合——质量小的为溶质,质量大的为溶剂。如果其中一种液体是水,那么水是溶剂。
u 当两种物质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产生的气体不是溶质,溶剂仍是水。
例如锌溶于稀硫酸后,所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锌。
l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如果没有指明溶剂,我们就认为水是溶剂。
l 水和酒精能以任意体积互溶。
探究水与乙醇能否互溶时,要先滴入红墨水(目的:为了显色,利于观察)。
2. 悬浊液、乳浊液与乳化作用
l 悬浊液:由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初三化学第九至第十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化学第九至第十二单元知识归纳
第九章溶液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的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均一、稳定
均一: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体系溶质溶剂
液体气+液气体液体固体固+液
量多量少无水液+液非水物水有水〖实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3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mL~3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
溶剂溶质现象
几乎不溶碘水汽油碘溶解,溶液棕色
高锰酸钾水溶解,溶液紫色
高锰酸钾几乎不溶汽油
物质的溶解性不仅与溶质有关,还与溶剂的性质有关〖探究实验:洗涤剂在清洗油污时起的作
用是什么?〗1 / 16
问: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答: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是乳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静置后会分层;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所以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稳定存在。
拓展:用洗涤剂洗餐具就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二、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 、NaOH(你还可以选用其它仪器及药品),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易混淆知识点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易混淆知识点
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单质
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它们的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答案:B
A、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钙”等不是强调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高钙豆奶粉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故选项不正确;
B、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表现为放热或吸热,但燃料燃烧时一定放出热量,故选项正确;
C、洗涤剂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乳化油污,将油污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不聚成大的油污,随水流走,故选项不正确;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石墨是片状结构,C60又称足球烯,结构形状像足球,不同的结构导致它们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但化学性质相似,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2、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100gH2O最多能溶解36.0gNaCl
B.4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3.9%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A、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0g,固体的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因此20℃时,100gH2O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选项A正确;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全册
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有关知识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有关知识
一、溶解度理解和应用“七忌”
溶解度曲线是我们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溶解度而画出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平滑曲线。
一、溶解度曲线图上的点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如A点表示当温度为t2时,物质R的溶解度为ag。
2、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B点表示当温度为t1时,物质R和N的溶解度相等,都为bg。
二、溶解度曲线图上的线
每一条曲线都表示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总趋势,主要有:
1、陡升型:绝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曲线陡峭。如曲线R,代表物质有KNO3、NH4NO3等。
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如曲线M,代表物质有NaCl。
3、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曲线N,代表物质有Ca(OH)2。
三、溶解度曲线图上的面
1、在溶解度曲线上方平面上的任何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形成了含有部分固体溶质的饱和溶液,即按照该点所示温度和溶质质量,
在100g溶剂中配制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且还有未溶解完的溶质存在。如C点。
2、在溶解度曲线下方平面上的任何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形成了不饱和溶液,即按照该点所示温度和溶质质量,在100g溶剂中配制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D点。
四、溶解度曲线图的综合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找出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判断溶质、溶剂
• 固、气体与液体混合,液体为溶剂,固、气体为溶质
• 两种液体混合时,一般量多的作为溶剂
• 两种液体混合且有水时,无论水多少,水一般作为溶剂(98%浓硫酸)
3、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溶液各处密度相等)
4、物质的溶解性定义: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溶解的能力
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溶剂本身性质
• 外因:温度(对大多数固体而言,升高温度,物质的溶解性提高)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
2、转换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水、改变温度⌝
三、溶解度
1、定义:在定温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符号:S
单位:g/100g水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
外因
• 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气压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NaCl 极少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Ca(OH)2
夏日夜晚鱼、虾浮在水面换气煮沸的水冷却后不可再养鱼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复习课 溶液复习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缺 一
④单位为g。
不 可
通常是水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 能溶解36克NaCl。
或
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S=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100 g
(S表示某温度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再溶解就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氢氧化钙【Ca(0H)2】要例外哈!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饱和溶液
氢氧化钙【Ca(0H)2】要例外哈!
【例2】室温下,一只烧杯中盛有 20g水,放入2g熟石灰并搅拌,有白 色固体沉淀到烧杯底部,则对于烧杯 中的上层清液,说法错误的是( B )
利用一次结晶得到的晶体里往往混有少量氯化钠,要想得到纯度更高的 晶体,可把这些晶体重新溶解在热的蒸馏水里,制成饱和溶液,冷却,使它 再一次结晶,然后过滤,杂质留在母液里。这样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叫做重 结晶或再结晶。有时要多次重复这一过程,才能得到纯度高的晶体。
3.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气体压 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 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 积。 (2)影响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 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 气体溶解度越大)
九年级初中化学-溶液-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含课后练习以及答案标示
九年级
溶液课堂教学:
(一)知识要点:
知识点1:溶液的基本概念
(1)由一种或者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例如:蔗糖溶液、生理盐水等;
(2)配置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贴标签
知识点2:常见的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
知识点3:溶液相关概念
①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称为溶剂,量少的一种称为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通常把水看作溶剂);
②: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例如:植物油和水混合震荡后形成的乳浊状液体)
知识点4: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现象
分类:①吸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要吸收热量;
②放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和分子或者水和离子的过程要放出热量;
注意:有得溶液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和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总体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所以吸热和放热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溶质溶解时是可以同时发生的。
知识点5(重点):溶解度概念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溶剂里加入某种物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更多的溶质的叫做不饱和溶液;
③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例如:20℃时,100g水里最多能够溶解36g的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我们说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
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提高科学核心价值观,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氧气具有可燃性
B.洗涤剂清洗油污——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氢能源未广泛应用——氢气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D.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A
解析:A
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故说法不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可用于清洗油污,故说法正确。
C、氢气未被广泛应用,是因为氢气制取成本相对较高,储存和运输较为困难,故说法正确。
D、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故说法正确。
故选:A。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减少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质的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微粒的运动速率B
解析:B
A.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B.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通过改变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如改变温度、添加或减少溶剂、添加或减少溶质均可实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D.搅拌和升温能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可以加速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5%
B.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B>C=A
C.将t1℃时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A、C两溶液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单选题
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前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B.n的数值是12
C.甲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是50g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答案:C
A、蒸发前烧杯中的溶液没有固体剩余,故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B、第一次蒸发10g水后有晶体析出,故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再次蒸发10g水后共有6g甲,即10g水中能溶解5g甲,那么第三次蒸发10g水也能析出5g甲,故三次共析出甲11g,即n=11,错误;
C、20℃时10g水中能溶解5g甲达到饱和状态,那么100g水中能溶解50g甲,故2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正确;
D、该过程中温度不变,故不能判断该物质的溶解度和温度的关系,错误。故选C。
2、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汽水B.白酒
C.酸奶D.苏打水
答案:C
A、汽水是碳酸、蔗糖等物质的水溶液,是碳酸、蔗糖等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B、白酒是酒精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C、酸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A
A、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作反应容器,故A选项不正确;
B、试管可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故B选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 《溶液》知识点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 4为蓝色 FeSO 4为浅绿色 Fe 2(SO 4)3为黄色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 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 4NO 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 溶解、浓H 2SO 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 3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0 t 1 t 2 t 3 N
t S P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 蒸发溶
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A 溶解度是 80g 。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
会析出晶体的有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 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①气体的性质 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 蒸发溶剂,如NaCl (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KNO 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C%= × 100%(C < S )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①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②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80 · S 100+S A ·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