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合大学碑文及白话文

合集下载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
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 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
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西南联大校旗
•校 歌
•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 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 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 雪。 中兴业,须人杰。便"一城三户",壮怀难 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 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 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 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 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 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 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 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 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 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 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 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
• 铭日: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 更长征,经河泽。望中原,遍洒血。抵绝 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 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 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 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 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 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 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冯友兰




致力于《诗经》和《楚辞》研究 的闻一多先生带领学生深入民间 采风,收集西南民间诗歌。
他的学生刘兆吉把收集到的三百 多篇民歌,集成《西南采风录》 一书,后来被称为现代的《诗》 三百。


任继愈时为哲学系学生,这次“湘黔 滇旅行团”的经历引发了他深深的思 考:“探究高深的学问,不能离开哺 育我的这块灾难深重的中国土地。” 从此,任继愈确立了学术研究的方 向——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 并把一生都投入了这个事业。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 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 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 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 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 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 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 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 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 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 者三也。
度德里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任北 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2年获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常务委员, 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冯友兰一生著述甚丰,中、英 文著作近500万言。30年代, 他编著出《中国哲学史》两卷本, 这是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 确定了他作为中国哲学史学科主要 奠基人的地位。抗战期间,他撰有 “贞元六书”,即《新理学》、 《新事论》、《新世训》、《新原 人》、《新原道》。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一二、一”四烈士墓西侧,有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座呈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中嵌石碑。碑文约1000余字,记述了联大创办的始末及其特点,是联大在昆明的重要遗迹。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南侵,平津危急。原在北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的南开大学,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于当年11月1日上课。继而上海、南京陷落,武汉震动,1938年1月20日,临大正式宣布迁云南。数百名师生徒步3000余里,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跋涉,于4月26日抵昆明,设理工学院于昆明,设文法学院于蒙自,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4日上课。同年冬,增设师范学院。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回昆明。直到1946年“五四”,联大结束,三校分别迁回平津,历时整整8年。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

西南联大纪念碑文解析

西南联大纪念碑文解析

2. 碑文的内容:碑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碑文的题记、主体部分和尾联。
西南联大纪念碑文解析
- 题记:碑文的题记写着“西南联大纪念碑”,表明了该碑文的主题和目的。 -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主要介绍了西南联大的创办、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联大的 创办宗旨、教育理念、学科设置、教职员工和学生情况等。同时,还介绍了联大在抗日战争 期间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及在战争胜利后为国家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努力。 - 尾联:碑文的尾联写着“振兴中华,教育先行”,表明了联大的使命和愿景,即通过教 育来推动国家的振兴和发展。
西南联大纪念碑文解析
3. 碑文的意义: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是对西南联大的一种纪念和表彰,体现了联大在中国教 育史和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该碑文通过描述联大的创办和发展,展示了联大对 于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联大对于国家振兴和教育事业 发展的追求和承诺。这对于激励学校师生,传承和发扬联大的优良传统,推动学校的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来自百度文库西南联大纪念碑文解析
西南联大纪念碑文是中国重要的纪念碑文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内。 该碑文是为纪念西南联大的创办和发展而建立的,下面是对该碑文的解析:
1. 碑文的背景:西南联大是中国历史上一所重要的大学,成立于1937年,是由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西南农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创办的。该大学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为 培养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作者:冯友兰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2年第14期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一也。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课文背景介绍
► 纪念碑事情的缘起

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 和准备北归的事,在有一次清华的 校务会议上,梅贻琦说,我们在昆 明呆了七八年,临走的时候总要留 下一个纪念品吧。会上我就提议, 留下一个有古典形式的纪念品。大 家都说好,就推我筹备这件事情。 我就筹备立一个完全合乎传统形式 的纪念碑。严格地说,这座纪念碑 并不是联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建立的, 而是作为在联大中的人为了纪念联 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 最后的铭词大部分用校歌的词句, 可谓一稿二用。
西南联大民主、自由、爱国的精神
► 下午三校各自开会,算是分家,闻一多在清华的会
上发言,有一段说:“大家都说清华有优良的传统, 这不对,清华没有优良传统,有的是半封建半殖民 地的教育传统。我受了这种传统的毒害,现在才刚 有点觉醒。我向青年学习,学会了一件事,那就是 心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我现在想说蒋介石 是个混帐王八蛋,我就说蒋介石是个混帐王八蛋, 他就是个混帐王八蛋”只隔了两个多月,闻一多就 遇难了,他以他的一死把联大的“民主堡垒”的地 位推到当时的最高峰,把当时的民主运动推到最高 潮。就在这个最高潮中,联大结束了它的八年的历 程。
► 就拿最能体现这一点的第三节来分析: ► 这一节讲了西南联大的四大意义:立旷代伟业的基础;
三校合作的意义;西南联大起到了学术中坚、转移风气 的作用;南渡而能返北,历史上所无。 ► (1) “唯我国家,亘古亘新,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 旧邦,其命维新’者也” 这段文字精警雅达,铿锵有力,“唯”、“亘”、 “亦”等字用字巧妙,即隐含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又有助于形成铿锵有力的音节。句中引用也非常恰当, 即是与前面文字相一致的四字句,又出自《诗经》,所 含意义更能鼓舞人心。用字的巧妙,音节的铿锵与字里 行间的深刻道理、丰富感情完美融合,达到了极佳的艺 术效果。

西南联大的碑文

西南联大的碑文

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民安作,新丝路。砥砺奋飞,各凭气力。海阔天高,欲往何及!

这是1946年西南联大校友会为纪念西南联大建校30周年而立的纪念碑上的碑文。碑文表达了对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师生们艰苦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 编辑本段人物小传
• 人生境界说
•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 界、道德境界和天人境界。 “这四种人生
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
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
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
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
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
• 作者简介
•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 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 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 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 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 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 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 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 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 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 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 家” 。
• 哲学贡献
• 1923年夏,冯友兰以《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 (又名《天人损益论》)顺利通过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博士毕业答辩,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秋回 国后,沿博士论文方向写成《一种人生观》。 1924年又写成《人生哲学》,作为高中教材之 用,在这本书中,冯友兰确立了其新实在主义的 哲学信仰,并开始把新实在主义同程朱理学结合 起来。在燕京大学任教期间,冯友兰讲授中国哲 学史,分别于1931年、1934年完成《中国哲学 史》上、下册,后作为大学教材,为中国哲学史 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23课《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第23课《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三、铭文之制
碑文初为古典文体,其撰写 有不少规范性的要求。如 《文心雕龙·诗碑》:“标序 文心雕龙·诗碑》 盛德,必见清风之华;昭纪 鸿懿,必则峻伟之烈:此碑 之制也。”
三、铭文之制
作为纪念性的文字,碑文应文质相称,内 涵广博而文辞简约,蕴藉而清晰,尚实而 润泽;不虚美,不浮夸。完全不顾这些规 范要求,则不复有碑文之一体。
繁者,对联大连迁数地,不厌其烦——交代明白; 繁者,对联大连迁数地,不厌其烦——交代明白; 简者,于三次“奉命”,均一笔带过,不劳辞费; 实者,于年月日、人数、地点,一笔不苟; 虚者则如:“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 三校实为其中坚”,表南迁前三校之地位。
四、叙事分析
第三部分中,作者记叙了四“可纪念者”, 一一谈来。 第四部分,化用联大校歌而成碑铭,后先 照应,意味深长。互文之法,运用之妙, 深获识者之心。
西南联合大学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由 北平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天 津的私立南开大学南迁联合而成的学校。 三校始迁湖南,合组成长沙临时大学,随 后,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于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 1938年 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 日结束,在滇整8 日结束,在滇整8年。
三、铭文之制
作者采用的是浅近的文言文体,关键处、 转折处、连接处,保持了常用文言词语和 文体规范,叙事议论间,又采用了大量现 代语汇,骈散相间,文白兼用,且二者间 形成张力,语句简要,音韵铿锵,读之朗 朗上口,味之咀嚼不尽。

第六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第六讲《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命也是抗战报国的一份子其二三个学校虽然历史学风各不相同但能够和平友好相处十分可贵其三西南联合大学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作风民主值得纪念其四从历史上看来北方逃难到南方的都没能回去举了晋宋明三朝例子但这次西南联合大学的人十年之后又能重回北方可纪念
冯友兰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一、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 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史家、哲学家。1915 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 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抗战期间,任西 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一直为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作结集为《三松堂全集》。
❖ 1946年,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由纽约麦 克米伦公司出版,后有法、意、西、南、捷、日、 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 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
❖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冯友兰著有《中国哲学史新 编》第一、二册、《中国哲学史论文》、中国哲学 史论文二集》、《中国哲学史史料初稿》、《四十 年的回顾》和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 本)等书。
口吃成为演讲的优势

说起冯友兰,清华的老学生们第一个想起的竟是冯老口吃的毛病。 “慧心者多口吃”,看来此话说得似有几分道理。在清华,冯老的口吃与 他的哲学成就一样闻名。传说,冯先生念墨索里尼,亦必“摸索摸索摸索” 许久。冯自美国归,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讲 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 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学而时习之”的“而”字,要 “而”一分多钟,在学生中传为笑谈。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贞 元 六 书 书 影
关于冯友兰的作品的评论:
当行本色的抒情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 碑碑文
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
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 的人物。”
20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西南联大纪 念碑碑文
2000年12月12~18日,何炳棣应“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学术讲座”之邀,在该所举行三次学术 演讲,在14日明清人口及相关问题上称“二十世纪中 国的第一篇大文章,是冯友兰先生撰写的“国立西南 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蔡仲德《冯友兰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版
► 相同处:两文都使用了倒溯时间的结构方式,内容都是 有关国家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 不同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是为了纪念死难的烈士而 作,感情慷慨悲壮;文字简短有力;运用的是白话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是知识分子的心声,体现了传统士 大夫的一些价值观、历史观,既动人心魄又发人深思; 全文容量更大;运用的是文言文。
拓展阅读
未央歌,歌未央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史宫阙,暂驻足衡 山湘水,又成别离,绝檄移栽桢干质, 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 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 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 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 复神京,还燕碣。
父女十五年
自80岁---95岁,在双目基本失明的情况 下,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完成了150万字 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21国力联合西南大学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

21国力联合西南大学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

21国力联合西南大学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1946年5月4日,随着抗战胜利结束,1937年因日寇侵华不得已远迁昆明,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组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亦将结束其使命。复员前夕典礼上,校方委托冯友兰教授宣读他所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由此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历史上一片重要文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之所鲸吞蚕食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唯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天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于湖南,合组为国立临时长沙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力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院。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入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又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反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辛苦,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唯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其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始终。此其可纪念之一也。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美文推荐: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作者:冯友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掠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软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

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冯友兰: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作者:冯友兰来源:忆库

导读:一九四六年四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准备北上复员,并决定在原址留碑纪念。五月四日,西南联大师生在图书馆举行结业典礼后,到校园后山(今云南师范大学校园东北角)举行'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式。这块碑由当时著名的大手笔、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撰文、中国文学系闻一多教授篆刻、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教授书丹。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掠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

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32页PPT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32页PPT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Biblioteka Baidu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联合大学碑文及白话文

公元2008年,时值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成立70周年校庆。为缅怀联大精神,纪念70校庆,兹翻译62年前冯友兰先生所撰联大纪念碑碑文,与师大校友并所有缅怀西南联大及关心中国高等教育者共勉。

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碑

文冯友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芦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

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干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庚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

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河泽。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弃,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

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碑文译文

公元1945年9月9日,我国政府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这一天距离1937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已经有8年之久;再上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距今已经14年了,再上溯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距今已经有51年了。在大概50年的时间里,日本用蚕食鲸吞的方式所侵占的我国领土,到现在都连同地图,户籍一起全部归还。在与外族的战争史上,获得如此大的胜利,是秦汉以来从没有过的。

国立北京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原址在北京,私立南开大学原在天津。自从“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政治中心逐渐南移,只得以文化力量与日本在平津斗争,这三所学校确实是中坚力量。1937年,北京天津沦陷,三校奉命迁到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联合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11月10日开始上课。待到上海沦陷,武汉震惊,临时大学又奉命迁往云南。广大师生徒步过贵州,在1938年4月26日到达昆明。立即奉命改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云南蒙自,于5月4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也迁到昆明。同年,增设师范学院。1940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期后并与本校。昆明本为西南后方名城,自日军侵入越南,攻陷缅甸后,就成为了后方重镇。联合大学屹然挺立与此,先后有2000多名学生毕业于此,从军的学生就有800多人。等到祖国山河再次回到我们手中,日月再次放出光芒,联合大学的使命业也随之完成,奉命在1946年5月4日停课。原来的三所大学各自返回原址,恢复办学。缅怀在昆明八年岁月的艰辛,和这三校的联合办学的和谐,可值得纪念的有四点:

我们中国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雄踞于亚洲东部的天府之地,本来应该继承汉唐以来的丰功伟绩,以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将来建国完成,必将在世界历史上居于独特的地位。很多强国,虽然是新兴的但历史并不久长;而希腊罗马,虽然有悠久的文明,现在却已不再存在。只有我们的伟大祖国,从古至今,斯文

一脉,薪火相传,不绝如缕,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周朝虽为旧国,但它却能秉承天命,持续长新。”前代从没有过的伟业,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已经开启了古老中国复兴的大门,使我们拥有了不凡的开国规模和雄厚的立国基础。今天的胜利,对于我们的国家有旋转乾坤的大功,而联合大学的使命,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抗战始终如一,这是值得纪念的的第一点。

曹丕说,“文人之间自古以来就相互轻薄”,古人的话,今人仍感同身受。三所学校有着不同的历史和学风。八年亲密无间的合作,和而不同,学术争鸣,相互切磋学习而逐渐走向完美,多种文化思想碰撞交融而和平共处,这是值得纪念的第二点。

“世间万物各自成长发育可是互不伤害,自然界的各种规律同时运行但是互不冲突。小的善行像小溪川流不息,大的德行敦厚教化。这就是天地这么广大的原因啊。”这些虽然是先民的格言,但实际上更是民主精神的真谛。联合大学凭借她的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改变了社会一个时期的风气习俗,在内树立起学术自由的精神,对外赢得民主精神堡垒的称号。勇于摒除庸众的唯唯诺诺的国民劣根性,转而发起以天下为己任的奋发进取精神,这是值得纪念的第三点。

翻开历史,我汉民族如果不能在中原立足,不得不偏居江南一隅,就被成为南渡。南渡的王朝,没有一个能重新收复失地的:晋朝南渡,这是第一个例子; 宋朝南渡,是第二个例子;明朝南渡,是第三个例子。“风景大不一样了”,是东晋士人的悲叹;“还我河山”,是南宋仁人志士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夙愿。我中华民国是第四个南渡的政府,但是竟能在十年之内,全部恢复失地。我们再也不必像庾信一样抒发亡国之痛,反而应该发出杜甫当年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时的那份狂喜之情。这就是可以纪念的第四点。

1938年10月,联大初步确定了校歌。歌辞首先悲叹南迁流离的艰辛困苦,中间颂扬广大师生不屈不挠的壮志,最后寄托抗战最终一定会胜利的期望。对照今天的成功,没有丝毫差错,完全切合实情。

联合大学的经历,难道不是一个时代的盛事吗?这实在是几千年也遇不到的啊!于是写下歌辞,刻于石上,作为铭文。

铭文说:

悲痛南渡,辞却宫阙。

暂驻湖南,又成离别。

征途漫漫,跋山涉泽。

回望中原,遍洒热血。

抵达云南,继续讲说。

教材遗弃,犹有唇舌。

书声朗朗,真情更切。

千秋耻辱,最终洗雪。

看那倭寇,灰飞烟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