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农业概论重点

农业概论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农业:人类利用土地,通过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机能,把自然界的能量和物质转化为人类

所需各种生活物品的生产事业。或说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得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

2、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农业的基本特征:①土地的特殊重要性;②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各地区具有不同的气

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等自然条件;农业生产的波动性;③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4、农业的主要贡献: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

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资料。

5、采集→农耕→种植业;渔猎→畜牧→养殖业

6、现代农业的作用

⑴农业的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⑵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②控制和治理污染

⑶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调节制约因素,如:杂草、昆虫、病害等)和非生物环

境(必要条件,如:光、温、水、气、土壤等)。

2、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是种植业,种植业的对象是作物生产。

⑴光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⑵温度是农作物必需的生活条件之一;

⑶水分是作物生存极重要的生活因子,水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与产量;

⑷养分是作物必须的生活条件之一;

⑸土壤是作物赖以立足和摄取水分、养分的场所。

3、我国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西部内陆干旱区、青藏高寒山区

4、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如果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一倍,则全球平均气温将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农业概论》部分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基本条件:光、温度、水分、养分(营养物质)、土壤。

多个作物的基本生活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采取某一技术方案或措施时,要考虑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

二、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布规律

中国农业地域自然区域的划分:东部季风区(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牧业区)、青藏高寒区(牧业区)

1、东部农业区:

南北界限:秦岭——淮河

南北差异:

①耕地类型:南:水田;北:旱地

②土地利用方式:南:农林牧用地均衡;北:林牧用地偏少。

③适生作物与熟制:南,水稻、小麦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北,早熟的耐寒喜凉作物、春麦,一年一熟,冬麦,两年三熟。

2、西部牧业区:

南北界限: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土地利用:北方以天然草地放牧业和灌溉的绿洲农业为主要利用方式,林地比重小。南方以广大天然草地放牧业为主要方式,耕地严重不足,牲畜、农作物、林牧都具有高寒区特点。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表现:全球气候变暖,干旱、洪涝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加,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强度增加等。

二、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直接影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温度升高、降水增加,海平面上升。

间接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化肥农药投资、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农业生产能源供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产品市场平衡,人类消费结构、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

气候变化将使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1、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2、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

3、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考试重点

农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一)农业的概念:指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资源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产品的生产部门。

(三)农业发展阶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农业生产的实质:人类通过社会劳动,利用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给人类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的特性和规律

1.生物性和社会性

2.地域性和季节性

3.生产的连续性

4.资源的分散性

5.经营的综合性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作物

(二)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粮食作物:①禾谷作物②豆类作物③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①纤维作物②油类作物③糖类作物④嗜好类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4、药用作物

三.作物生态特性分类

1.根据温度要求

①喜凉作物:温度三积点0-5摄氏度;12-18摄氏度;26-30摄氏度

——喜凉耐寒:黑麦、冬小麦(秋播)、冬大麦、青稞

——喜凉耐霜:油菜、豌豆、大麻、向日葵(中耕)、胡萝卜、芥菜、菠菜、大白菜、春小麦、春大麦以及饲料绿肥(箭舌豌豆、毛苕子、草木樨)

②喜温作物:温度三积点10摄氏度;20-25摄氏度;30-35摄氏度

——喜凉:大豆、谷子、甜菜、红麻、亚麻、马铃薯、荞麦

——温暖:适宜暖度25-30摄氏度,水稻(密植),玉米,棉花(密植干燥)、甘薯、芝麻、蓖麻

——耐热(>35摄氏度)高粱、花生、烟草、苜蓿、瓜类

2.根据光照要求

①长日照作物(>12)小麦、大麦、燕麦、黑麦、苜蓿、三叶草、油菜、萝卜、白菜、甜菜

【农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农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2*10=20

1.长日照作物

2.短日照作物

3.中日照作物

4.定日照作物

5.发育

6.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又称感温性、感光性)

7.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

8.生物产量

9.经济产量

10.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11.冻害

12.冷害

13.积温

15.活动积温

16.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17.种植制度

18.作物布局

19.间作

20.套作

21.混作

22.轮作

23.连作

24.最小养分律

25.水分临界期

26.昆虫的世代

27.年生活史

二、选择题4单选+3多选

1.油料作物

有、、、、、、、、、、、、、、、。

2.糖料作物有、、、、、、。

3.嗜好类作物有、、、。

4.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约占土壤养分总储量的。

5.缺氮对植物的影响:

1) 。

2)。

6.生产上作物对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是很低的,一般只有

三、填空题0.5*30=15

1 年,提出观念,有个起源中心,分别是起源中心、

起源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中心。

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映特性作物分为:、、、。

3.长日照作物是

指。如、。

4.短日照作物是指。如、、、、。

5.中日照作物是指。如:、。

4.定日照作物是

指。如

5.作物叶的主要功能是、以及一定的,少数作物叶还有。

6.光对作物生产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和的影响而做到的。

7.作物主要是利用nm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和利用最多,其次是

和。太阳辐射中的这部分波长的光波称为。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能总辐射量的。

8.高原作物总辐射高值区日照时数多在h以上。

9.极端温度有、两种。

10.积温可以分为和。

11.育种程序一般包括和两个阶段。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doc

农学概论复习材料(参考版).doc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

复习材料(参考版)(一)

一、名词解释(5对10个,每题2分,共20分)

1、 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 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 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农业活动所依赖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 光周期:光周期指白昼与黑夜时间长度的交替。

4、 光周期反应:指作物生育过程因光周期变化而引起生育期长短变化的现彖

5、 活动温度:是指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日平均温度。

6、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最低温度Z 差

7、 活动积温:是指作物全生长期内或某一发育吋期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8、 有效积温:是指活动温度减去生物学最低温度所得的差数之和。即有效温度的总和。

9、 作物的需水量(蒸腾系数):蒸腾系数指作物每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

1()、作物需水临界期:就是指作物一生屮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这一时期缺水或水分过多, 对作物生育和产量影响很大

11、 作物: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 栽培植物。

12、 生长:是指作物个休、器官、纽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 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來完成的

13、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 上质的变化,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

14、 “S”形生长过程:作物个体的生长、作物群体的建成和产量的积累以至作物的组织、 器官和细胞均经历前期主长较缓慢、中期加快、后期乂减缓以至停滞衰落的过程。

农学概论重点电子版

农学概论重点电子版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的概念

2.经济系数

3.叶面积指数

4.中耕

5.底肥

6.生育期

7.春化作用

8.生物学产量

9.经济产量

10.经济系数

11.冻害

12.冷害

13.蒸腾系数

14.土壤相对含水量

15.凋萎系数

16.种植制度

17.作物布局

18.复种

19.复种指数

20.单作

21.间作

22.涝害

23.渍害

24.湿害

二.判断题

1.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

2.一般早熟品种的单株生产力低于晚熟品种

3.休眠时植物器官仍有微弱的呼吸以维持生命

4.我国平均日照时数总的分布趋势是:东部少西部多,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5.如旱地土壤的含水量接近凋萎系数时,就应及时灌水

6.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判断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之一

三.简答题

1.农业生产的本质

2.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

3.种子休眠的原因

4.干旱引起作物死亡的原因

5.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措施

6.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中作用

7.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意义

8.作物布局的原则

9.农学的特点

四.论述题

1.利用所学知识,概述未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2.利用所学知识,以某一新的栽培模式为例制定其初步的研究、示范及推广方案

3.论述温光反应特性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选择题

1.属于农业生产次级生产的是()

A.种植业

B.养殖业

C. 加工业

D.服务业

2.属于农业生产初级生产的是()

A.种植业

B.养殖业

C. 加工业

D.服务业

3.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4.我国作物总产量最大的作物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棉花

5. 马铃薯起源于()

(整理)农学概论复习

(整理)农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作物学概述

一、作物学的概念:

作物学(crop science): 农业科学(agriculture science)之一,是关于大田作物(field crops)生产与改良的科学理论与技术。

研究对象:大田作物(庄稼):粮、棉、油、糖、麻、烟和园艺作物:茶、桑、果、菜、药、杂。

二、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一是广泛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手段和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是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和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

➢三是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和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

➢四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五是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

➢六是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七是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

三、作物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作物学的性质

➢应用性: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学科。

➢综合性: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

➢生态性: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生态学科。

(二)作物学的特点

1、严格的地域性-因地制宜

适应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2、明显的季节性-不违农时

合理掌握农时季节,使作物的高效生长期与最佳环境条件同步。

3、生物性-生长的规律性

季节性、序列性、周期性。

4、技术的实用性—通用、实用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技术科学,着重将自然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转化

为实际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力。如: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麦类少免耕技术、棉花化控技术等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农业: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2.农业的八个部门: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农业商业、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建设、农业行政管理和政策。

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赖以独立的基础、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对各国普遍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长期起作用的规律。

4.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农产品的特殊性。

5.我国农业现状:基本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以占世界 7%的

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 1/5 人口的温饱问题;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像小康迈进的阶段;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着深刻变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存在的问题有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农民的纯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制约因素多。 6. 自然资源利用的基本途径:开源和节流。

7.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

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9.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5.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材队伍。 6.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7.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指南

1农学与作物生产

1.1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1.1.1农学的概念和范畴

农学是农业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悠久的知识积累历史,作为一门学科也有近200年的历史。农学是研究大田作物生产的理论、提高大田作物生产效率的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作物品种、植物营养、农田生态、植物保护和市场营销等众多学科领域。

1.1.2农学的地位与作用

农学的地位与作用依赖于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为:1)农业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农业是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3)农产品是出口换汇的重要物资。

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加工业和渔业,即常说的农、林、牧、副、渔五业,也称大农业。

大农业内各业的组成及其比例称为农业生产结构。我国的种植业比例最大,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国家统计中一般将种植业分为粮、棉、油、糖、麻、烟等大田作物和茶、桑、果、菜、药等园艺作物2大类,其中大田作物是种植业的主体。

农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因此农学的进步对于种植业、农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1.3农学的性质和特点

农学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由种植业的性质所决定。包括:1)农学是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一门综合学科;2)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因为农业生产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3)农学是必须兼顾作物生产和环境安全的一门生态学科。农业既有保护环境的一面,也有破坏环境的另一面,所以农业生产必须兼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环境的安全。

农学的特点包括:1)生物性。农学的研究对象是有生命的有机体,它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将环境中的无机物变成有机物、太阳能变成化学能。2)复杂性。作物生产是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复杂系统,受多种因子的影响和制约,农学必须研究如何处理和协调各种因子的相关性。3)实用性。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农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1、农业、作物的概念

农业:农业就是人类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事季节,通过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将日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的生产事业。

广义的作物: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植物,也就是栽培植物。

狭义的作物: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又称大田作物(field crops), 农作物等。

2、农业的重要性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果没有农业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就谈不上进行生产及其它任何社会活动。

二、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二)生态环境作用。农业不仅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而且能在相当程度上减轻其他部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在一定范围内改善生态环境。(①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②控制和治理污染。)

(三)社会文化作用。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1、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

栽培植物与野生植物主要区别:利用器官加大;产品有用成分改进和提高;生长迅速整齐成熟期一致;传播手段退化;休眠减弱缩短

2、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

(1)中国-日本:黍(shu)、粟(su)、高粱、大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山药、苎麻、大麻、苘麻、紫云英等;李、梅、梨等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爪哇稻、芋

(3)澳大利亚:烟草

(4)印度斯坦:稻、甘蔗、绿豆、豇豆、热带果树

(5)中亚细亚:小麦、豌豆

(6)近东:栽培小麦、黑麦

(7)地中海(次生):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

(8)非洲: 高粱,棉,稻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农学概论是农学专业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农学基础知识的基石。下面将就农学概论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要点的总结和归纳。

一、农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 农学的定义: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的一门学科,包括农作物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等。

2. 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种植作物、养殖动物和开垦土地等方式从事农产品生产的活动。

3. 农业的分类:农业可以分为植物农业(主要种植农作物)、畜牧业(养殖动物)和渔业(捕捞水产品)等。

二、农作物学

1. 农作物的分类:农作物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等。

2.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播种、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成熟等阶段。

3. 常见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要求、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三、农业生态学

1. 农业生态系统:研究农田内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包括农

作物、土壤、水分、气候等要素的关系。

2. 农业生态技术:强调生态平衡和循环利用,包括有机农业、生态

农业和精准农业等。

四、农业经济学

1. 农业经济的基本概念:研究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组织、农业市场

等的关系。

2. 农业供求关系:讲述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市场

供应、价格形成等。

3. 农业产业链:包括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组织和管理。

五、农村经济管理学

1. 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有所不同,包括自给自足、耕作方式、土地权益等。

2. 农村管理模式:介绍集体经济、村级自治等农村经济管理的方式

和方法。

六、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1. 农产品质量:农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水平,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农学概论考试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是指人类依靠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活机能和自然力,通过劳动协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社会需要的产品和为人类创造良好环境的物质生产。

2现代农业:是指在现代、在世界范围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农业形态,具体就是指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3农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采取恰当的农业技术措施,实现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4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所覆盖的叶片面积。即:叶面积指数反映了作物群体截取光能的能力。叶面积指数大,截取的光能多。

5最适叶面积指数:是指作物群体的净同化率达到最大值时的叶面积指数,因作物生产水平、品种、株型有很大关系,一般高产作物大多数的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6。

6发育:是指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由营养器官的分化转到生殖器官的分化这一质变过程,表现为生理和形态上质的变化。

7光能利用率:是指一定土地面积上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照到该土地上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

8光补偿点:指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量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9光饱和点:指光合作用开始达到最大光合速率值时的光照强度。

10积温:作物一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生育阶段的积温。活动积温: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大于或等于生物学零度的逐日平均温度之和。

农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农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农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农学概述

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的学科,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在农业生产和农田经

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学通过对农业的研究与生产的实践,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农业的发展。农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植物保护学、农业化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以及农业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农学是现代农业科

学的基础,是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

二、农学知识点概述

1.植物学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形态、结构和生理等方面的学科。在农学中,植

物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通过对农作物的研究,可以提高农作物

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病虫害危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动物学

动物学是研究动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进化等方面的学科。在农学中,动物学是研

究畜禽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畜禽的研究,可以提高

畜禽的生产性能,改良畜禽品种,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在

农学中,微生物学是研究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的重要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

农作物生长、改良土壤结构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土壤学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成分、结构、性质、生物和化学过程等方面的学科。在农学中,土壤

学是研究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学科,对于农业生产起着重

要作用。

5.植物保护学

植物保护学是研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作物品质的保护的学科。在农学中,植物保护学

农学概论知识点

农学概论知识点

农学:农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的科学。

一,农学的性质:

①农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科学为基础的一门应用科学。②农学是服务于种植业的一门综合学科。③农学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

二,农学的特点:

①严格的地域性(-因地制宜;)②明显的季节性(-不违农时;)③生长的规律性;④生产的连续性(—用养结合;)⑤技术的实用性⑥系统的复杂性

三,作物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及医药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三、作物的发展目标

①生产率目标、②可持续性目标、③营养安全目标、④经济高效目标

三.作物的12个基因中心(1975年):

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黍、稷、粟、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作物是以中国为初生基因中心;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日本基因中心为次生的。

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印度支那--英语Indochina)爪哇稻、芋。

3、澳大利亚中心烟草。

4、印度斯坦中心

稻、甘蔗、绿豆、豇豆等。 5、中亚西亚中心小麦、豌豆。 6、近东中心栽培小麦、黑麦。

7、地中海中心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 8、非洲中心高粱、棉、稻。

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甜菜(糖用、饲用)、苜蓿、三叶草 10、南美洲中心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 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甘薯、玉米、陆地棉。 12、北美洲中心向日葵、羽扇豆。

第二章

一、作物的传播

自然传播

方式:借助水流、自身果荚破裂的弹力、动物的取食和粘附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

农学概论复习资料

1.作物的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

即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例如小麦属禾本科,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第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这种分类对了解和认识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的异同以及研究其器官发育有重要意义。

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30~35℃,如稻谷、玉米、高粱、甘薯、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

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3℃左右,最适12~18℃,最高26~30℃,如小麦、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等。

(二)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

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等。

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称中日照作物,如荞麦、豌豆等。定日照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h45min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

(三)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

可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

三、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一)粮食作物

(1)禾谷类作物。绝大部分属禾本科。荞麦属蓼科。麦类、稻、玉米、谷子等属此类。(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

农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农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农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涉及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技

术等方面。农学知识点繁多,包括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关于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农村经济以及农业政策等方面的知识。以下将对农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并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介绍。

一、农业生产

1. 农业生产的基本概念

农业生产是指以农业生产资料为基础,通过耕作、种植、养殖、捕捞等活动,为人类提供

粮食、畜产品、水果、蔬菜、棉花、烟草、油料、茶叶、药材、花卉等农产品的过程。农

业生产是一种自然生产,在农业生产中,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的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2. 农业生产的原理

农业生产的原理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自然规律和生产规律,利用先

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以

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3. 农业生产的技术

农业生产技术是指农业生产各生产环节中的技术措施和方法,包括耕作技术、种植技术、

养殖技术、捕捞技术等。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和高效农业发展

的重要保障。

4. 农业生产的要素

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劳动力是农

业生产的主要要素,资金和技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合理

利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产品产量的关键。

二、农业经济

1. 农业发展

农业发展是指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

农产品生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概论复习要点

考试时间和地点12月26日,下午,明N409

闭卷

第一章绪论

掌握农学的定义(包括广义、中义、狭义)

广义的农学

指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包括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科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

中义的农学指农业生产科学,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涉及的学科有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利用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学、兽医学、林学等。

狭义的农学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涉及的学科包括作物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和植物保护学等。古代“三才”思想;

天(气候条件)、地(土壤条件)人(人为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三才”理论运用在中国农业生产中,为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如何理解“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

庄稼靠人来种植,然而却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而养育成熟还得靠天。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掌握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区别;

1. 栽培作物的器官特别是被人类利用的部位显著增大。

如野生大豆百粒重2-3 克,栽培大豆20-30

克,野生玉米果穗长仅2-3 厘米,栽培玉米20 厘米左右;

2. 栽培作物的器官的成分有明显改进。如野生甘蔗含糖量5%左右,栽培甘蔗为11-17%,甜菜

块根最初含糖量6 %,而现在含糖量已达18-20 %;

3. 栽培作物成熟期较一致,落粒性减弱,而野生植物成熟期不一致,落粒性强;

4. 栽培作物种子休眠期短,而野生植物休眠期长;

5. 栽培作物的传播手段退化,防护机能和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减退,而野生植物的传播常有其固定的方式,适于后代的繁衍,能在苛刻的生态条件下生长。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由它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

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掌握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

(一)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依据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的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二)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

一天中昼夜的时间长度构成光周期,有些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诱导才能开花,这一特性称作光周期特性。

长日作物:日照时间长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麦类、油菜、萝卜等。短日作物:日照时间短于某一临界时数才能开花的作物,水稻、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玉米等。

中日照作物:日照长短对开花影响不大的作物,荞麦、豌豆等。

定日照作物:只有在某一定中等长度的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甘蔗。

(三)按作物对CO2 同化途径分类

C3 作物:光合作用的CO2 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烟草等;等。

C4 作物:光合作用的CO2 补偿点低,在强光下,光合强度比C3 作物高,如玉米、高粱、甘蔗

景天科作物:同化CO2 的方式特殊,晚上气孔开放,CO2 进入植物体内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结合,形成草酰乙酸,进一步还原成苹果酸,积累于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内的苹果酸被运至叶绿体内,氧化脱羧放出CO2 ,参与卡尔文循环。其植物有景天、剑麻、菠萝、兰花等。

掌握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并能够举例;

(一)粮食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

(二)经济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特用等

(三)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田菁等

(四)药用作物人参天麻黄莲

掌握生活型和生态型的概念

生活型:不同作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具有相似特征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称为生活型,如水生植物、陆生作物等。

生态型:同一作物不同品种长期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或人工选择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生态型,包括气候生态型、水分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等。

你所在的省或地区是属于哪一个种植业分区;

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桑、柑橘区;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第三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作物生育期与生育时期的定义;作物从播

种到成熟之间的天数,称为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是指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掌握禾谷类、油菜、棉花的生育时期;稻、麦类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拔节孕穗期)、

抽穗期、开花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

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穗期、吐丝期、成熟期棉花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油

菜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

什么是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光周期诱导,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根据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将作物分成两大类:低温长日照作物(油菜和小麦)和高温段日照作物(水稻);

根据小麦对低温反应的强弱,可分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小麦;

根据水稻对短日反应的不同,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什么叫发芽?

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的概念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块根作物除外)。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叫做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产量构成因素(禾谷类、棉花、油菜)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穗数X单穗粒数X粒重或穗数X单穗颖花数X结实率X粒重

豆类作物为产量:株数X单株有效分枝数X每分枝荚数X单荚实粒数X粒重

薯类作物产量:株数X单株薯块数X单薯重

棉花的产量:株数X单株有效铃数X单铃籽棉重X衣分

油菜的产量:株数X每株有效分枝数X每分枝角果数X每果粒数X粒重

作物群体的概念;

作物群体是指该种作物的多个体的集合体。作物群体的结构包括哪些?作物群体结构主要指群体的组成、大小、分布、长相、动态变化以及整齐度等。

作物的源、库、流理论(源、库、流的概念)与源、库、流的关系;源:作物产量的形成是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进行的。源是指生产和输出光合同化物的绿色器官。

作物群体则是指群体的叶面积及其光合能力。源的同化产物有就近输送的特性。

库:产品器官的容积和接纳营养物质的能力,库的潜力存在于库的构建中。禾谷类作物籽粒的贮积能力取决于灌浆持续期和灌浆速度。

流: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转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