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及政策调整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需要相互合作。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欧领导人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交往,有助于双方站在长远和战
略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处理中欧关系。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
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其对华政策,使得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大的调试和
转型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有着复杂背景,其深层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模式”及其影响的疑虑。虽然这种调整的负面影
响不容忽视,但中欧加强战略借重、双方关系总体势头良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今后双方要学会在复杂关系中生活,中欧关系将在磨合中继续前行。
首先简析一下中欧关系的存在问题: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衡。我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而欧盟的成员大多数是OEC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异。欧美之间的贸易是欧盟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欧盟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原殖民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比,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而欧盟市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我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欧盟各会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均呈现大幅成长,欧盟对中国之贸易赤字持续扩大。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设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上。中国市场占有率增加已影响到其它亚洲国家。
欧盟对华普惠制改革的原因及对策
制 待遇 的负面 影 响 ,并预 防其 他给惠 国效 仿 特殊保护措施 ,延缓 “ 毕业”进程 。 圃 欧盟 的做法 ,中国应该调整战略 , 仔细研究 【 考文 献 】 参 各国普惠制方案 ,学会运用普惠制的技巧 ,
模最大 的一次扩张,波兰、捷克、匈牙利等
l 个 中东欧 国家 成为 其 新成 员 , 加 利亚 和 0 保 罗马尼 亚 也于 2 0 年加 入 欧盟 。 07 欧盟 发展 成 为了一个拥有2 个成员国、 7 国内生产总值达 1 多万亿美元的区域 } 0 生多国联盟。 新成员国 的加入无疑将为欧盟经济注入活力 , 带动其 增长, 而且2 国之 间的内部贸易 占欧盟对外 7
原因及对策
一
一
二 Leabharlann Baidu欧盟加速 普惠制改革的原 因
( 一)欧盟经济增长缓慢 欧盟加速对 中国产品 “ 毕业制度”的改 革, 无疑与欧盟近年来的经济状况有密切的 关系。欧盟经济近年来停滞不前,企业盈利 下滑 , 政府财政赤字上扬 , 失业率居高不下 , 结构调整缓 慢,经济改革阻力重重 。 欧元坚 挺 虽 降低 了石 油和 其 他进 口产 品 的价格 , 减 少 了通货膨胀风 险,但恶化 了对外贸易环 境, 经济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低增长。 以, 所 经济形势 的恶化成为欧盟取消进 口优惠政 策 、抬 高 贸 易壁 垒 的基 本 原 因 。 ( )欧盟东扩 二 20 年5 1日,欧盟迎来了历史上规 04 月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对欧美诸国连年贸易顺差,我国出口商品在国外频频遭遇反倾销调查。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报告统计,截止至2003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达503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给我国造成上百亿元人民币损失,并导致几十万工人失业或潜在失业。我国已成为世界各国反倾销和保护措施的最大受害国之一。欧盟是我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但我国同时也是欧盟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对象。
一、我国与欧盟双边经贸合作的主要情况
1.我国与欧盟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
除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我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是我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根据我国海关统计,200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15%,与2002年基本持平,我国从欧盟进口占我国总进口的14.7%,比。2002年高出1个百分点。
2.欧盟是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渠道
在1997至2003年间,欧盟对华实际投资持续超过美国,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第二大来源。在过去的6年中,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实际金额共近300亿美元。同其他投资伙伴相比,欧盟对华直接投资项目规模大,截止2003年底,欧盟对华投资规模平均每个项目为354.97万美元,主要是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投资,且集中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引进、转让的技术有较高水准。
3.欧盟也是我国引进政府贷款的重要合作者
欧盟是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较集中的地区。根据我田的统计资料,截止2003年底,欧盟成员国及官方金融组织累计向我国提供政府贷款协议金额约171.58亿美元,占外国政府和官方金融组织向我国提供贷款总额的44%。自1993年以来,我国共接受欧委会及其成员国对华无偿援助约计4亿美元。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趋势与深化中欧合作的建议
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趋势与深化中欧合作的建议
作者:刘栩畅杨长湧
来源:《全球化》2021年第06期
摘要:經过多年发展,中欧之间已形成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并在各自对外经济合作中占据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2019年以来,欧盟基于国际环境变化、自身发展战略等因素,重新定位对华关系,既将中国视为合作者,也视为竞争者,进行了一系列对外对内政策调整。在新形势下,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既面临双方理念契合增加、优势互补增多、合作空间扩大等新机遇,也面临欧盟内部保守势力、全球化逆风、世界经济持续疲弱等新挑战,但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在此背景下,宜高度关注欧盟对华相关政策的后续调整及影响,深化中欧经贸合作,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通过“深化存量,做大增量”,以绿色和数字领域为重点加强中欧经贸合作;通过“稳固双边,做好多边”,拓展中欧第三方市场合作;通过“凝聚共识,化解分歧”,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关键词:中欧经贸关系中欧合作经济竞争
作者简介:刘栩畅,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长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欧盟是与中国经贸联系和合作最为紧密的经济体之一。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继续深刻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又使得这种变化更为复杂。在此背景下,研究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下一步推进和优化中欧经贸合作,提升中国对外开放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欧经贸关系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经贸关系日益紧密,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直接投资等领域,中欧已成为重要合作伙伴。
欧盟变更的分类
欧盟变更的分类
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从1952年起,正式成立并遵循共同制定的章程,已成为当今地区经济一体化最深入和最成功的例子。欧盟近年来发生了严重的变化,但这个联盟仍然是一个坚实的政治和经济结构,其所有成员国都致力于构建一个有力且务实的欧洲经济超级大国。
欧盟实施的变更可以归类为五个方面:政策变更、政策外环境变化、政策内环境变化、社会变更和经济变更。
一、政策变更:欧盟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政策做出相应调整,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影响。比如,欧盟在贸易、投资、财政和银行等多个领域制定了政策,以促进经济一体化,并提高欧洲经济的竞争力。
二、政策外环境变化: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是政策变化的重要因素。外部环境包括欧洲经济的发展水平、政策的一致性,以及国际经济的发展动向。这些变化会对欧盟的政策带来冲击,使欧盟不得不采取迅速的措施来应对,才能使政策变化能够保持有效。
三、政策内环境变化:政策内环境变化指欧盟内部机构、规则、制度以及成员国之间各自对政策的要求等变化。这些变化使欧盟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和补充,使政策更趋于一致。
四、社会变更:欧洲社会处于快速变化之中,社会变革会对欧盟的政策做出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欧盟正在采取多种政策举措,以应对社会变化带来的挑战。
五、经济变更:欧洲经济在过去几年经历了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欧盟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加强各国经济联系的政策。欧盟通过制定和实施适应这种变化的政策,帮助欧洲经济走向发展,以实现宏观的经济效益。
从上述概述来看,欧盟变更的分类主要是政策变更、政策外环境变化、政策内环境变化、社会变更和经济变更。欧盟的政策变更可以满足其目标,即促进经济一体化,实现有效的欧洲经济发展、改善涉及欧洲社会利益和保护欧洲共同利益。欧盟领导人更加侧重于实施经济集成,并积极推进欧洲经济联盟的发展,以实现对欧洲经济更大规模的整合。
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选择
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对中国的影响及政策选择
近年来,欧盟在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加强对外国
投资的审查和监管。这些改革不仅对中国等国家的企业投资产生了一定影响,也引发了相
关政策选择的讨论和研究。本文将从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对中国的影响和可能
的政策选择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加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和监管。随着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投资增加,欧盟对
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投资时面临更
多的审查和限制,增加了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以上几个方面都表明,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和战略布局
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么,在面对这些影响时,中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政策呢?
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更多的投资自由。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政府有
能力通过外交手段争取更多的投资自由,推动欧盟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更加公平的审查
和监管,减少对中国企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这需要中国政府不断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和影响力,通过与欧盟和欧洲国家的外交谈判,争取更多的投资自由。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整和创新发展应对。面对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改革带
来的影响,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市场调整和创新发展应对。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战略布局,加大对非欧洲市场的投资和开发,减少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可以通过创新发展,提高自身
的核心竞争力和降低在欧洲市场的运营成本,增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简介
●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
市场)发展而来的
●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
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
●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
●欧洲日:每年5月9日
●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
●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
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
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当前中欧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中欧双方在战略上相互借重、经济上互补共赢,在许多全球性问题上需要相互合作。因此,健康、稳定的中欧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欧领导人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与交往,有助于双方站在长远和战略高度,用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来认识和处理中欧关系。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矛盾与摩擦亦空前突出,这是当前中欧关系的总体特征。由于近年来欧盟微调其对华政策,使得矛盾与摩擦的一面凸显,中欧关系进入一个大的调试和转型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有着复杂背景,其深层原因在于欧盟对“中国模式”及其影响的疑虑。虽然这种调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但中欧加强战略借重、双方关系总体势头良好的基本面并未改变。今后双方要学会在复杂关系中生活,中欧关系将在磨合中继续前行。
首先简析一下中欧关系的存在问题:双方的贸易地位不平衡。我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及特点各有千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个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而欧盟的成员大多数是OECD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高,是世界三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这就决定了双方相互需要在程度上的差异。欧美之间的贸易是欧盟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日本等其他非欧盟国家以及欧盟成员国原殖民地国家与欧盟的贸易往来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与之相比,欧盟与我国的贸易往来处于次要地位。而欧盟市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程度就要高得多了。这种相互依存的程度差别,决定了在贸易关系中我国尚处于下风,较为被动。欧盟各会员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均呈现大幅成长,欧盟对中国之贸易赤字持续扩大。我国对欧盟贸易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反倾销、单方面数量设限、普惠制框架和市场准入等方面上。中国市场占有率增加已影响到其它亚洲国家。
欧盟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协调
欧盟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协调
欧盟作为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其成员国面临的经济挑战和政策调
整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保持内部的经济稳定和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协调,欧盟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调整措施。
一、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
欧盟的经济政策调整的核心是建立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共同市场
的建立消除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促进了商品、劳务和资本的自
由流动。货币联盟则使得成员国可以共同使用欧元作为货币,统一了
货币政策,并且实行了一体化的货币政策调整。
二、经济调整机制
为了应对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冲突,欧盟建立了一套经济调整
机制。其中包括了经济政策协调和经济援助机制。经济政策协调通过
制定共同的经济政策目标,确保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保持
协调一致。经济援助机制则为经济困难的成员国提供贷款和援助,以
帮助其实现经济调整。
三、财政政策协调
欧盟还通过财政政策协调来调整和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财政政策。财
政政策协调包括协商一致的预算规定、债务控制和税收政策等方面。
这些措施旨在确保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协调,以保持
宏观经济的稳定和防止财政危机的发生。
四、就业和社会政策
欧盟还重视就业和社会政策的调整与协调。成员国通过共同努力,制定和实施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失业率的下降。此外,欧盟还提供社会援助和福利措施,以确保成员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适当的发展和完善。
五、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欧盟还致力于推动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欧盟的经济政策调整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并通过制定环境政策、能源政策等来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欧盟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动因、影响与政策建议
气象与人类社会2024年第2期
欧盟绿色转型的新阶段:动因㊁影响
与政策建议
陈晓径
摘㊀要近年来,欧盟一直大力推进绿色转型,在本届欧委会任期内,绿色
转型一共经历了新冠疫情㊁乌克兰危机和美国颁布‘通胀削减法案“三次考验㊂为最大程度降低‘通胀削减法案“的不利影响,欧盟从维护自身绿色产业利益㊁践行特有规则理念㊁引领国际气候治理出发,在立法㊁融资和国家补贴三方面出台措施试图应对,从而迈入绿色转型的新阶段㊂其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整绿色外交,二是重塑政策偏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㊂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统筹中欧关系㊁美国因素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等多重因素,激发欧盟对华需求,减少欧美联手的干扰,并增加与其他伙伴的务实合作,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稳步推进中欧关系㊂
关键词‘通胀削减法案“㊀绿色转型㊀绿色外交㊀气候治理㊀贸易摩擦
当地成分要求㊀关键原材料
作者简介:陈晓径,法学博士,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㊂
①
绿色新政 出台于2019年12月,本质上是增长战略,希望打造 现代化㊁资源高效与富有竞争力的经济 ,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使用脱钩的绿色转型㊂②AnnaKyriazi,JoanMiró, TowardsasociallyfairgreentransitionintheEU?AnanalysisoftheJustTransitionFundusingtheMultipleStreamsFramework ,ComparativeEuropeanPolitics,vol.21(2023).
㊀㊀一㊁引㊀言
绿色转型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下寻求新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方向㊂欧盟一向是绿色转型的坚定推动者,本届欧委会(2019 2024)上任伊始即推出 绿色新政 ①(GreenDeal),希望借此 打造全球首个 气候中和 大陆 ,助力欧盟转型为现代化㊁资源高效且更具竞争力的经济体㊂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1.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也在世界各地愈发强烈。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体之一,欧盟一直以来对反倾销采取了严格的姿态。中国是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变化对中国的外贸业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重点探讨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2. 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特点和变化
2.1 反倾销措施的定义和目的
反倾销是指在一个国家出口的产品被另一个国家的生产者诉讼其销售价格过低,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无法正常竞争时,另一国家政府对这些产品征收额外的关税或采取其他措施,以保护本国工业的行为。
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目的是保护欧盟本国产业免受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维
护欧盟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反倾销措施的特点包括:严格的程序要求、反倾销关税、价格承诺等。
2.2 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发展历程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成为全球制造中心,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也在
不断增加。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案
件数量逐年增加。在2008年至2016年期间,欧盟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件
数量从81起增加到了165起。
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重要性在2017年进一步凸显。欧盟委员会发布了一项
广泛的反倾销调查改革计划,旨在使其反倾销工具更加现代化和适应当前全球贸易环境的需求。
2.3 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实施情况
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的主要方式包括反倾销调查、反倾销税的征收以及价格承
诺等。
反倾销调查是欧盟对华反倾销措施的第一步,欧盟委员会会根据投诉或自发性
欧盟对华政策三大新变化及中欧关系发展趋势
Changes in EU's China Policy and the Future of Sino-
EU Relations
作者: 冯怡然[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国际论坛
页码: 80-97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欧盟对华政策;中欧关系;"全欧盟";美国外交;中美欧关系
摘要:自2016年以来欧盟内部就调整对华政策的必要性逐渐达成共识,2019年欧盟出台题为《欧盟—中国:战略展望》的政策文件,标志着欧盟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欧盟对华新政策强调中欧在经济和制度等方面的竞争性.具体表现在:欧盟对中国的定位由单一性转变为多面性,即中国既是欧盟的合作伙伴,又是经济技术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设立对外国投资的审查制度以及酝酿出台针对外国政府补贴的反补贴法等;努力使欧盟成员国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步调一致的"全欧盟"方式.近年来随着中欧实力对比变化,欧盟认为中国崛起给欧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的平衡已被打破,而这正是推动欧盟调整其对华政策的重要考虑.同时,欧盟对华政策酝酿变化正好与中美关系全面紧张同步发生,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无疑受到了美国因素的影响.随着欧盟调整对华政策,未来中欧关系的竞争面将增大,拜登上台后欧美协调增大也将对中欧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中欧之间仍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欧盟不会完全追随美国对华政策.
欧盟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欧盟对华无偿援助简况
一、总体情况
欧盟于1984年开始向我提供财政技术援助。1995年以前,欧盟对华提供的发展援助以扶贫为主,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1995年以后,欧盟调整了对华政策及对华发展援助政策,扩大了欧盟对华援助的领域。
迄今,中、欧发展合作项下共支持了60个项目,累计援助金额6亿欧元。其中已完成项目48个,援助金额4.1亿欧元;正在执行的项目12个,协议金额1.9亿欧元。发展合作项目涉及农业、环保、能源、教育、卫生、贸易、司法和政府治理等众多领域。
二、近期对华援助的主要情况
2001年,欧委会通过了《国别战略文件》,将“支持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完善政府管理与法制”作为中、欧发展合作的三大优先领域。根据该文件,欧盟在2002-2006年的5年间向我提供2.5亿欧元的无偿援助。该援助战略分2期实施。即,第一个《国别指导性计划》(2002-2004年),根据该计划,欧盟在此三年期间对华安排1.5亿欧元的无偿援助,并确定了7个项目,即“支持中国参与世界贸易体系项目”、“信息社会项目”、
“社会保障改革项目”、“中、欧经理交流与培训项目”、“伊拉斯谟〃蒙杜斯中国窗口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流域综合管理项目”等合作项目,协议金额1.3亿欧元(期间的反非法移民合作项目和公民社会项目因种种原因而取消)。大部分项目已开始执行。
根据第二个《国别指导性计划》(2005-2006年),援助金额1亿欧元。双方将在“知识产权合作,治理能力建设,支持对话和交流,伊斯拉莫斯(ERASMUS PROGRAM)高等教育”等四个领域开展合作。在此框架下,“中欧政策对话支持合作”项目的财政协议已经签署,近期即可启动。“中欧知识产权二期合作”项目、“中欧法治与公民社会项目”、“中欧法学院”项目和“中欧商务管理培训”项目的设计立项将在今年秋天前完成,之后双方将商签项目的财政协议并启动相关项目。至此,2002-2006期间设计的项目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进行了分析。在反倾销措施
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方面,欧盟的政策导致中国纺织业面临挑战,需要调整和转型。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政策的影响也影响了全球纺
织品产业格局的变化。在中欧纺织贸易关系方面,双方的合作关系在
政策调整下也在发生变化。欧盟的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
了一定影响,需要中国纺织业调整和转型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
欧盟, 对华, 纺织品, 反倾销, 影响分析, 出口, 调整, 转型, 政策, 全球格局, 贸易关系, 发展
1. 引言
1.1 引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品行业在中国
的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竞争的
加剧,中国纺织品面临着来自欧盟等国家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其中包
括反倾销措施。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
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给中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纺织品产业一直在努力调整和转型,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变化
和需求。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影响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市场受到限
制,迫使中国纺织品企业加快调整步伐,转型升级。纺织品产业的全
球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中国与欧盟等国家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关系也在
逐渐调整和重新定位。
本文将分析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探讨中国纺织业调整和转型面临的挑战,分析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
政策的影响,观察纺织品产业全球格局的变化,并探讨中欧纺织贸易
关系的发展。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欧盟对华
欧盟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同盟
• 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是指参加国除了达到关税同
盟的要求外,并制定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在货币金融方
面进行协调,实现同盟内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建立起一些国家的经济调节机构的组织。
关税同盟
• 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 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 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
中国对欧盟经济的展望展望未来应以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指导政经结合开展对欧经济外交巩固扩大和深化与欧盟各个层面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提升欧盟在我国市场多元化战略中的地位落实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全面提升中欧双边包括欧盟及其成员国两个层面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的质量与水平使双方向更为成熟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步迈进进而巩固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多元化的全球格局
占全部合同金额的98.6%。欧盟是我国 2005年技术引进
的最大来源地。
四、积极通过谈判解决与欧盟的贸易纠纷。
• 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是中欧贸易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 贸易摩擦案件,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6月初,欧委会宣布,欧盟从6月6日起对产自中国的光
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欧中双方未
区域经济一体化-----欧盟
目录
• • • • • • 名词解释 欧盟概述 欧盟的发展历程 欧盟的组织机构 欧盟的主要政策 欧盟与中国
中欧关系详细分析
中欧关系关键词:
互利合作是主流
摩擦分歧仍存在
求同存异是基础
互利共赢是关键
前 景 展 望
展望未来,中欧关系仍有巨大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和欧盟国家人口 总和占全球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中欧经济互补性强,中国的 发展将为欧盟提供更加巨大的市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将为双方带来更多实 实在在的好处。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地缘利害冲突,都奉行多边主义,主张维护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都是国际体系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中欧关系将进一步 超越双边范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影响。只要中欧双方坚持相互尊重、平 等互利,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处理存在的问题,不因一时一事而干扰, 中欧关系就一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时代背景:1989年至1991年,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东欧 剧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 欧洲一体化取得深入进展,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但是,1989年秋,欧共体单方面中断与中国的高层往来、 军事合作、政府贷款和合作项目,使得中欧经贸关系的发 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阻碍 1992年中欧关系有所回升,并逐步恢复正常化,欧盟相继 出台了六份《对华政策文件》
时代背景:冷战,两大阵营对立,孤立新中国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一边倒”;“另起炉 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这一时期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主要是北欧国家,如: 芬兰、丹麦、瑞典、瑞士、挪威(1950年); 1954年, 中英建立“半外交关系”。 与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东欧国家则迅速展开友好往 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及政策调整
张健
2012-10-22 16:36:40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7年7期作者简介: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博士,主要从事欧洲一体化、欧中关系等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当前中欧关系的核心问题在于欧盟对华认知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包括:经济上不愿再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而是将中国视为可能对其造成潜在威胁的竞争者;政治上对中国未能向欧洲价值观靠拢感到失望和焦虑;在安全问题上欧盟出现“美国化”趋势,即在“防范”中国崛起问题上,与美国的共同语言开始增多。欧盟对华认知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欧双方实力对比和相对地位有变、美国对欧盟影响力增强。欧盟对华认知变化已导致欧盟对华政策出现一定调整,对华经贸政策更趋保守、更具防卫性和保护性,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议题上强调所谓“中国责任论”等。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对华政策调整的方向和力度。
关键词:中欧关系对华认知政策调整
近年来,中欧关系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频繁的经贸磨擦影响到双方互动氛围,再一是欧盟对华军售解禁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久拖不决。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双方彼此产生了某种失望情绪,中欧关系“蜜月期”已经结束,挑战和困难开始增多。①当然,中欧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也有较大差异,出现问题和分歧在所难免。但本文认为,中欧之间的军售解禁和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有长期化、复杂化趋势,是影响当前及未来中欧双边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一
当前中欧关系中的问题与欧盟对华认知的变化和政策调整有很大关系,这些变化和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经贸领域,欧盟不愿再将中国看作是发展中国家,或至少不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而倾向于认为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已对欧盟构成较大威胁的工业化国家和竞争对手。
通过比较欧盟不同时期的对华政策文件,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欧盟在经贸问题上对华认知的变化过程。在1995年欧盟首份对华政策文件“中欧关系长期政策”出台时,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开始逐年增长,但这份文件并没有把贸易逆差视为“一个问题”,而是强调了中国经济奇迹以及中国作为欧盟产品销售市场的巨大潜力。② 1998年,欧盟出台“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政策文件,此时的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已从1996年的153亿埃居(欧元诞生前欧洲统一货币的称谓)增加到1997年的200亿埃居,且据这份文件统计,“中国一直是欧盟普惠制的受益者,仅在1997年就占了所有欧盟普惠制受益者进口总额的30%还多”。该文件虽然抱怨“中国本身的市场壁垒具有阻滞性影响”,但对华贸易基调仍是积极的,表示要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委员会还对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法提出了修改意见,取消了对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分类。欧盟承认,“尽管生活水平已有很大的提高,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③
2000年和2001年,欧盟连续两年发表了对“1998文件”执行情况的评估报告,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欧中贸易关系作出了积极评价,认为这将“大大改善欧洲公司向中国出口、同中国进行商务往来和在中国投资的环境”。同时,评
估报告也对中国对欧巨额贸易顺差表示不满,认为其部分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存在的、阻碍了贸易和投资流动的市场准入壁垒”,包括“不能令人满意的知识产权状况”等。④
2003年,欧盟再次发表新的对华政策文件“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共同的利益和挑战”,经贸问题不是这份文件的重点,但透过这份文件,欧盟对中国看法已出现微妙变化,认为中国自2001年12月“入世”以来,已成为“全球化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国家,应在调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利益之间发挥重要作用”,并“期待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建设性和负责任的角色”,⑤其言外之意是中国已经有点“发达了”。
2006年,欧盟出台第六份对华政策文件,首次将贸易文件单列发表,经贸问题已由中欧关系中的稳固基础开始转化为欧盟对华政策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而且欧盟在这一问题上的对华看法也出现较大转变。欧盟首次明确表示,中国对于欧盟贸易政策而言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挑战”。在该文件所大量、详细列举的“中国挑战”中,包括加大了欧盟在产品升级和结构转型方面的困难、欧盟企业外迁中国、中国迅速提升的研发能力对欧盟的技术挑战以及贸易逆差等。按欧盟对华贸易文件的说法,造成欧中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欧中之间没有一个互惠的自由、开放和公正的市场。欧盟还指责中国在环境、社会保障、货币、自然资源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移等方面的政策对欧洲企业构成了不公平竞争。⑥这表明,欧盟在对华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内部某些行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较大冲击的情况下,已不满足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时的承诺,开始要求中国更多地向欧盟“开放市场”和“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欧盟在中国未能如其预期那样成为欧盟一个大市场,而欧盟则相反成为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时,对华心理和认知上出现转变,不愿再将中国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更多强
调中国的挑战,强调中国是“实力持续增长的”竞争对手,并要求中国承担超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WTO框架下所应承担的责任。
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欧盟对中国的负面认知有所强化。在中欧关系中,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政治性议题包括人权以及西藏问题等,并没有给双边关系带来太大麻烦。长期以来,发展经贸一直是欧盟对华关系的重点,政治处于从属地位。欧盟在这方面的对华战略是“支持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接触”,并支持“中国向一个基于法治和尊重人权的开放社会转型”。
⑦ 1995年以来,欧盟这一立场基本没有改变。欧盟的目的是,通过与中国的交往,包括政治和人权对话以及发展援助,可以将欧盟的“自由、民主与法治”观念灌输给中国,促进中国向欧盟价值观靠拢。
但近年来,欧盟对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未能更快地与欧盟价值观“趋同”,产生了明显的“失望”情绪,这在以下领域表现尤其突出。其一,人权问题。这是中欧关系中的老问题,未来也将长期存在。欧盟没有像美国那样赤裸裸地将人权问题作为对外干涉的工具,而且很早就认识到,“频繁强硬的声明”只会适得其反,“恰当时机的声明加上正式的私下讨论和实际上的合作”可能更为有用。⑧因此,自1997年以来,欧盟放弃了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案谴责中国人权的做法,开始与中国进行人权对话。欧盟在其1995年、1998年和2003年的对华政策文件中,尽管在人权问题上延续了其一贯居高临下的态度,指责中国“没有达到国际公认的人权标准”,但基本上承认中国的人权状况正在改善。⑨然而,欧盟2006年对华政策文件却开始对延续了十多年的中欧人权对话提出质疑,表示欧盟对“对话的期望已有所上升”,这种期望没有从中欧对话中得到满足。2006年底欧盟理事会的一份文件表达更为直白,称欧盟将“继续严重关切中国的人权问题”,并“极为遗憾中国在一系列领域几无进展”。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