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23.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陶醉、霎时间”等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贝多芬弹琴给盲姑娘听,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的原因。
2.能想象第9自然段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钢琴曲导入,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共同欣赏一首钢琴曲——《月光曲》(课件播放《月光曲》)。大家知道关于这首曲子的美丽传说吗?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就会有所了解。(教师相机板书: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是否都认识了呢?(检查字词)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本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叙述了贝多芬走进茅屋,为穷鞋匠兄妹俩演奏;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景;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讲了贝多芬奔回客店,记录曲子。
四、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课件出示问题):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2)乐曲表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光曲》部编版
4.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描述月光曲引发的一系列联想。
5.主题思想理解:探讨课文中所传达的关爱他人、传递温暖的主题思想,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逻辑思维: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总分总结构对表达主题的积极作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光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美好的事物让你感动,想要分享给别人的情况?”(例如,听到一首美妙的歌曲,看到一幅美丽的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光曲》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关爱他人,传递温暖”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月光曲》这篇课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等方面都积极参与,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共同反思。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9《月光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上19《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部编版语文(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描绘月光下景象的诗,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作者对月光下景色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理解诗歌的意义。但是,对于这首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句式、修辞等,提高学生的诗歌
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月光下景色的喜爱和赞美,提高他们
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原因: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较为抽象,需要学生通过分析、品味来理
解。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意境。
2.引导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自主品味诗歌。
3.讨论法:分组讨论,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图片和文字。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式。
3.教学用具:准备教材、教案、作业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月光下的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然后,提问学生对月光下景色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月光曲 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课件。
一揭示题目,激发兴趣
同学们,说起月光,你们一定会想起许多优美的诗句,回忆起许多与月光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贝多芬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板书:月光曲)这篇课文写得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并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2.文中的《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是谁谱写的?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
(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写了什么内容?(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故事)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群众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或某种说法。
2.这篇课文写的是有关什么的传说?(有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一首怎样的曲子?谁能在曲子的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词。
4.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课件2)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非常同情贫苦的人民,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这点该是多么幸福。”
设计意图: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贝多芬想用艺术为贫苦人民造福的高尚情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三理解结构,划分段落
1.第1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月光曲》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学会通过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月光的美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朗读。
课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
课文中意境的体会和表达。
教学准备:
课文《月光曲》的PPT课件。
相关的音乐和图片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用的卡片和笔。
学生用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情境创设:
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月光的宁静与美丽。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你用文字来描述你听到的月光曲,你会怎么写?”
分享学生的想法,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二、新课呈现(15分钟)
1. 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问:“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些词语的?”
2. 细读课文:
教师逐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 理解课文: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提问:“课文中描述的月光是怎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三、深入探究(20分钟)
1. 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段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精选3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篇9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九个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3.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三、教学重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
四、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简介,情境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大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默默欣赏(放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空间的艺术。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生回答)
是啊,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有一位作曲家关心民众生活,感受人间疾苦,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他就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贝多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名曲《月光曲》的创作历程,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传说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到同学们轻轻地放下课本,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大家了,我们来读一读吧。
莱茵河、入场券、微波粼粼、恬静、波涛汹涌、琴键、陶醉、幽静、纯熟、断断续续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月光曲》部编版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朗读与情感把握:《月光曲》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兄妹之间的深情厚意。
-主题思想的深化理解:对于兄妹情深这一主题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难于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形成深刻的感悟。
-创作练习的难点:学生在仿写练习中可能难以将所学的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结合起来,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举例:在分析“月光曲”中的情感转变时,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作者如何从月光的宁静美好联想到妹妹的疾病与希望,这是情感把握的难点。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内心的冲突和情感变化,这是写作手法应用的难点。
1.掌握课文中新出现的生字词,如“凄清”、“琴键”等。
2.阅读理解,分析课文描绘的场景、情感和主题。
来自百度文库3.体会作者如何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表达月光下的美丽与感慨。
4.讨论兄妹之间的关爱与扶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5.仿写练习,以《月光曲》为蓝本,创作一篇描绘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短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教案
23 月光曲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4.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2.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贝多芬生平事迹简介资料,制作阅读卡片资料;查找有关贝多芬写《月光曲》的传说,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谱、莱”等8个字,会写“谱写、钢琴”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播放乐曲,揭示课题
1.播放《月光曲》演奏视频。
提问:大家听了这首乐曲,最想知道什么?
导入:这首乐曲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关于它的创作,有一个传说。(板书课题:月光曲)
2.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关于贝多芬,你们有哪些了解?(指名学生简要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幼随父亲学习音乐,1778年第一次登台演出,1792年定居维也纳。1796年起听觉衰弱,晚年两耳失聪,只能通过笔谈与人交流。贝多芬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音乐遗产,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被尊称为“乐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第1篇】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月光曲》
生读课题
师:先听老师说一段话,看你能从中搜寻到哪些信息?
生: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而且是一首钢琴曲。
板书谱写
师:你还了解到什么?
生:月光曲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生:这个故事是一个民间流传的故事。
生:贝多芬是100多年前写的。
师:你能不能把这几个词组连起来说说
100多年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传说故事
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到这里,你觉得接下来会写什么?
生:传说中是怎样谱写成的。(生回答没有说“传说”,老师及时进行了补充。告诉学生“传说”可以有虚构的成分。)
生自由读课文。
师:刚才咱们基本把课文读正确了,现在谁能用简单的语言说说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出示课件,进入情境。
生:他看到了一个小茅屋。
生:他看到了路边高大的树林。
生:他看到了皎洁的月光。
师:这样的环境用一个词形容“幽静”。
师板书,学生读。
师:在这样幽静的环境里,一段优美的旋律已经在贝多芬心中酝酿。他情不自禁被琴声吸引走近茅屋。
自由读对话
师:看从这段对话中听到了什么?
生:他听出姑娘很想听他的音乐会。
师:你再读一遍,读出她的心愿。
生读
师:接着贝多芬听出——
生:姑娘对音乐的渴望。
生:姑娘很想去听他的音乐会。
师:再来听哥哥的话。
生练习读
师:哥哥想说——
生:那张入场券太贵了。
师:说这句话的时候哥哥是什么心情?
生:很无奈
师:你来读
师:贝多芬听出了他们对音乐的渴望。
师:是啊,我们来读读姑娘的话,读她对哥哥的安慰,你最想圈出哪个词?
生:我想圈出“随便说说”,她不想让哥哥感到很内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
《月光曲》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月光曲》是部编六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熔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杰出的才华,同时也告知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学生通过对《伯牙鼓琴》的学习,初步体会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那么,学习本课之后,相信学生对音乐艺术会多一份了解,感受也会更深一层。对于《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及表达的情感,作者是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想,在研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再现贝多芬与穷鞋匠兄妹鲜明的人物性情,进而充分领略文本中蕴含的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好。
2.学习掌握9个生字,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继续练习标画重点词句,练习品词品句。
教学重点
1.熟读直至背诵第九自然段,感受音乐的美好。
2.理解“幽静、驻足、倾听、纯熟、激动、安详、陶醉”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奏鸣曲《月光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公开课教案第【1】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微波粼粼、霎时、一缕、汹涌、记录,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月光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4、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学习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习难点】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从课文结尾入手)。
1、(《月光曲》音乐起)齐读课题:“曲”是什么意思?
2、从课文中你结识了谁?贝多芬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他著名的?(相机教学1)
3、课文写了他谱写《月光曲》,那课文中还有哪一段和他创作《月光曲》没有关系?(相机教学最后一小节)
4、过渡: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贝多芬为什么要“飞奔”回客店,还要连夜写下来?
二、直奔重点,体会乐曲的意境。
1、文章题目是《月光曲》,主要写的也是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我备课时读了半天,你们刚才也说了不少,可是,文章交没有写《月光曲》这首曲子的琴声、节奏和旋律,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出示9:(指名读课文)
(1)这段写了什么?(大海和月光的变化)那怎么说是《月光曲》呢?
(2)引导学生理解月光、大海变化的内容,通过朗读来体会,并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文及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文及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致辞讲话、条据书信、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letter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月光曲》人教部编版
(1)情感体验:学生能深入体会作者和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理解音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举例: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捕捉作者的情感线索,如贝多芬从孤独到激情澎湃的心情变化。
(2)修辞手法运用:学生能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举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语句,如“海浪似乎被激怒了,猛烈地拍打着海岸。”,让学生了解拟人修辞的作用,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月光曲》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通过景物描绘表达情感的手法,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描绘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通过更多实例和比喻,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意境。
1.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掌握生字词:譬如“璀璨”、“琴键”、“悠扬”等。
3.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绘,如月光、海浪等,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
4.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奏鸣曲》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文学鉴赏和思维品质方面。通过学习《月光曲》,引导学生: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案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和善良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圈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和品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月光曲》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可以问学生:“你们听过《月光曲》吗?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贝多芬的生平和成就,帮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贝多芬为什么要弹完一曲又弹一曲?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原因和经过。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语句,品味关键词句。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思考问题的答案。问题如下:
•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由哪些部分组成?他是如何创作的?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方法。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部编版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七单元第22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艺术魅力,感受生动文字画面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识记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学生静静地欣赏,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师范读第1自然段,学生试着概括段意,理解“传
说”的真正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检查预习
传说幽静断断续续陌生水天相连恬静陶醉入场券粼粼
2、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3、学生试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三)自主质疑,品味探讨
1.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案设计
新部编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教案设计
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新部编版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月光曲》的意境和情感美。
3. 学生能够学习作者运用联想描写事物的方法,体会贝多芬的善良和爱心。
教学重点:
1. 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和情感变化。
2. 学习作者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联想部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月光曲》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其音乐之美。
2.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创作的吗?它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3. 揭示课题:《月光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并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理解课文
1. 学习第一至七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贝多芬为什么走进茅屋并为盲姑娘弹琴?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贝多芬被兄妹俩的对话所感动,特别是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和哥哥的体贴关爱。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段落。
2. 学习第八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贝多芬为什么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贝多芬被盲姑娘的善解人意和兄妹俩的相互关爱所感动,他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
(3)学生体会贝多芬此刻的情感,并尝试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 学习第九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是怎样的?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拨:贝多芬被茅屋里的景象所触动,他坐在钢琴前即兴创作了《月光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莱茵河、霎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贝多芬的资料。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简要发言)
教师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2课《月光曲》。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①字音方面:“茵”读“yīn”,不读“yīng”;“霎”读“shà”,不读“chà”。
②字形方面:“盲”的上面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哪一部分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哪一部分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
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第2—7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为不能直接听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盲人。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的不安,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弹琴的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
6.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1—7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学习贝多芬弹奏《月光曲》部分(第8—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8—10自然段,师生评议。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到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
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
3.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完全陶醉在音乐中,贝多芬的乐曲给她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能用心感受到。)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当中。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感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课文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阅读课文,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的地方。
如: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有关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