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雨的教学方案
二年级《小雨》语文教案
二年级《小雨》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雨的特点和好处。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小雨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采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小雨的特点和好处。
三、教学难点:
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对小雨特点和好处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小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播放小雨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
(2)展示与小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3)提问:“你们知道小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2. 学习课文
(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小雨的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解释词义,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雨的特点和好处。
3. 课堂练习
(1)学生自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讨论小雨的好处,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3)回答问题:“小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哪些好处?”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3《雨的四季》优质课堂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3《雨的四季》优质课堂教案
一. 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通过对雨的描绘,展
现了雨的美丽和魅力。课文以生动的语言、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雨的不同面貌,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本课文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适合学生朗读和品味。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但对于雨
的描绘和表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雨的美丽和魅力。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的描绘手法,体会雨的美丽和魅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雨的短文。
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描绘手法,体会雨的美丽和魅力。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五. 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雨的美丽和魅力。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雨的描绘手法。
3.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
力。
六. 教学准备
1.课文:《雨的四季》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和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a.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雨,谈论对雨的感受。
b.展示课文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的美丽和魅力。
2.呈现(10分钟)
a.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b.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
小学语文《雨水》教案
小学语文《雨水》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雨水》这篇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并能够正确运用。
- 能够理解雨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教学准备
- 课本《小学语文》
- 课文《雨水》的复印件
- 课件或黑板
- 图片或其他辅助教具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一段简短的引导性对话,引起学生对雨水及其重要性的兴趣。
2. 正文:
- 引导学生阅读并发现课文《雨水》的主要情节。
- 分组讨论每个情节的关键事件和人物形象,并用简短的句子进行总结。
- 学生自由发表关于雨水的想法和看法,引导他们理解雨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3. 生词研究:
-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标注不熟悉的生词和短语。
- 分组分享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应用,并互相纠正。
- 教师逐一解释并示范正确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4. 听力练:
- 教师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听力材料。
- 学生听取问题并作答,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 课文拓展:
- 学生自由创作与雨水相关的短文或画面,展示他们对雨水的理解和想法。
6. 总结和评价:
-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节课学到的内容,回顾主要情节、人物
形象、生词和短语。
- 学生之间互评,分享彼此的收获和观点。
教学延伸
-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节,合作创作一个简短的小组话剧。
-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观察和记录雨水对自
然环境的影响。
课后作业
- 练书写和默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雨水的知识,并写一篇短文分
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听力和讨论等多种方
小学语文教案《雨点儿》
小学语文教案《雨点儿》
一、教学内容
《雨点儿》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本课详细内容围
绕“雨”这一自然现象,通过描绘雨点的形态、雨中的景象以及雨后
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自然界的奇妙。具体章节内容包括:课文
学习、《雨点儿》诗歌欣赏、生字词学习以及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通过绘画、写作等
活动表达对雨的感受。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学会关爱和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课文的朗读和情感表达。
难点:《雨点儿》诗歌的意境理解,以及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活动表达对雨的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雨中景象的图片,让学生描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引出课题《雨点儿》。
2. 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感受课文中描述的雨景。
3. 诗歌欣赏:讲解《雨点儿》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
情感,并进行朗读练习。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用画笔和文字描述雨后的变化,
展示并分享成果。
5. 例题讲解:以课文内容为例,进行语文知识点的讲解和练习。
6. 随堂练习:针对生字词、课文理解和诗歌欣赏进行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雨点儿》
2. 生字词:雨、滴、落、湿、润、细、密、纷飞
3. 诗歌意境:雨中的景象、雨后的变化
三年级语文上册《雨》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雨》的情感和主旨
2.掌握一些描述雨的词汇及诗歌的韵律
3.学习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雨》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理解诗歌的感性表达方式,以及对诗歌的韵律的体会
教学难点
•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对诗歌的理解能力
•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学准备
•课文《雨》
•PPT课件
•天气预报图片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步:导入情境
老师出示天气预报图片,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诗歌《雨》。刚才的天气预报
告诉我们今天会下雨,你们有没有出门带伞呢?下雨的日子,我们在心情和生活上都会有些什么变化呢?”
第二步:学生文本阅读
老师播放《雨》的朗诵录音,学生跟随课件阅读诗歌全文,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可以重点介绍一些描述雨的形容词和诗歌中的比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第三步:课文分析
老师以诗歌的形式,将《雨》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是:雨的形态,雨
的声音,雨对生活的影响。
第四步:读诗鉴赏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的韵律和情感。鼓励学生自己朗读,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诗歌的美。
第五步:课堂练习
老师设计课堂小练习,让学生通过诗歌朗诵和分析题目,提高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例如,给出一些词汇,让学生用它们作为诗句创作,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第六步:扩展阅读
老师推荐一些诗歌或者文学作品,和学生分享一些和雨有关的作品。这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总结
通过学习和朗读诗歌《雨》,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雨的气息和美好,同时也能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和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情感和韵律的表达,让学生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和感悟。
初中语文_雨的四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优美的词汇语句。
能力目标:感悟四季雨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情怀,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重点: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分析法
教学媒体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独学
早自习安排精读课文,并利用课自习时间依据导学案完成独学。独学后是对学情的第一次调查,通过一查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在上课时一遍有的放矢地把握、调控课堂。
二:导入
课件出示四季动态雨景,同时配以轻微的雨声,营造一种美妙的雨境。同学们,雨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沟通天地的精灵。当代被称为“抒情诗之王”的诗人刘湛秋特别喜爱这美丽的雨,并写下著名的散文《雨的四季》。本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散文,走进雨的世界,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三、知识链接:
通过对刘湛秋及散文两方面知识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把握教材,明确学习方向,初步了解散文赏析的三个要点: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
四、解读学习目标:
解读学习目标,并结合导学案勾画重难点,使学生有针对性对群学。
五、预习检测:
夯实基础,对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需要完全把握,达到会读会写。学生先行对学,再展示,展示的同学领读,下面同学跟读,当堂字词当堂消化。
六、对群学:
有针对性展开对群学,要求在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归纳四季雨的特点,从中总结作者描写雨的方法。
语文精品教案《雨点儿》课文+教学设计
语文精品教案《雨点儿》课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雨点儿》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课通过描述雨点的形态、雨点的来源以及雨点带来的变化,让学生了解和感知自然界的雨滴。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雨、点、落、下、来等)、重点句子分析、课文理解。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雨滴的形态和特点,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难点:对雨滴特点的理解和描述,以及对课文内涵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课件:展示雨滴图片、课文内容等。
2. 字卡:生字词卡片。
3. 录音机: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4.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感受雨滴的声音,引出课题《雨点儿》。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生字词学习: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认读、书写,并运用到句子中。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内容,理解雨滴的形态、来源和作用。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并进行朗读练习。
六、板书设计
1. 课题:《雨点儿》
2. 生字词:雨、点、落、下、来等
3. 重点句子: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滋润了大地。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新学的生字词造句。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4课《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腰、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会写“直、呀、边、呢”4个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阴沉沉、潮湿”等词语的意思,练习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3.通过学习,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对话。
4.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这一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读“腰、坡”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会写“直、呀、边、呢”4个字。
2.通过学习,可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能分角色读好课文对话。
【教学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阴沉沉、潮湿”等词语的意思,练习将句子说具体、说完整。
2.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这一自然现象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读懂课题。
(板书:下雨了)
师:同学们,老师写了今天新课的课题,你能发现老师漏了哪一个字吗?(彩色粉笔补充“要”。出示两幅图片,一幅已经下雨,一幅即将下雨)。
下面请你观察观察这两幅图片,说一说哪幅图和我们的课文更接近?预设:还没下雨的那一幅……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要下雨了就是雨快要下了,但是还没开始下呢。课文中,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时就快下雨了。想不想知道课文里,快下雨了的时候,小白兔经历了什么?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课文里找一找答案吧!(板书:小白兔)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要”就是将要、快要的意思,从而读懂课题。
中小学三年级语文《雨》教学导案
中小学三年级语文《雨》教学导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摘抄描写雨下得大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雷雨》吗?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雨前、雨中、雨时、天空,地下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关于雨的课文,请同学看看与以前学过的雷雨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反复读几遍。
2.相互检查课文朗读。
3.指名读全文,想一想与《雷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也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4.看看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在哪些段里,在书上标出。
5.默读,看看和《雷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加上了小作者“我”,把“我”加进了文章中。也就是说
课文写的小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想到的。
(三)抓住重点、深入讨论
1.指读第一段“我”看到了什么?怎样知道要下雨了?
明确:闷热
2.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1)“我”又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雨中的景象的?
明确:从上到下,由天空——屋顶——房檐——地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好在哪里。
4.指读第三段。说说什么叫“及时雨”?想象人们看到这雨流进大田里,流进果园里时的动作、表情,理解“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的意思。
5.自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应该怎样读出雨后空气清新,树木舒枝展叶的美,并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四)总结
小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写下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建议——《雨》中的修辞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建议——《雨》中的修
辞
《雨》是一篇写雨景的课文。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雨前、雨中、雨后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逼真,令人拍案叫绝。
1.形象的比喻。雨,人们司空见惯。但是,这篇课文里对雨的形象的比喻却独具匠心,颇有特色。比如用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来比喻整个雨幕,说明雨下得很大;用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来比喻雨落在瓦片上溅起的无数水花,朦朦胧胧,若烟若雾;用像断了线的珠子来比喻顺着房檐向下流的雨水,晶莹亮丽,接连不断。这样的比喻把夏天阵雨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美不胜收。
2.生动的摹声。摹声是运用象声词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一种修辞方式。作者在《雨》一课中,写雨点落下来,打在玻璃窗上叭叭直响,用叭叭直响摹拟雨点的声音,使人如闻其声,自然也就想到了雨点的粗大,雨势的凶猛;写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喝个痛快,用咕咚咕咚摹拟玉米苗喝水的声音,使人仿佛置身于暑天的田野,听到了玉米喜饮甘霖的声音,自然地也就想到了庄稼渴望雨水的无比急切,
农民久旱逢雨的由衷喜悦。
3.真情的拈连。作者在发出真是一场及时雨啊!的由衷赞叹时,写道: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雨水可以流到地里,可以流到果园里,但怎么能够流到人们的心窝里呢?这里运用了拈连修辞,拈连词是流字,就是把久旱的喜雨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比喻成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使人们升起一个美好的希望。这里强烈地表现了我和许多人对雨的无限喜悦和欢迎。
《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摘抄形象生动的语句。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所描写的雨前、雨中、雨后景象。
教学难点
体会雨水“流进人们的心窝里”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
(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
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
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
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
(三)教师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边读边想象下雨时的样子,雨后的景象有什么变化。在小组中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其他同学思考:“这场雨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季节下的下雨前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场雨是夏季的暴雨。如果学生答不出,引导学生读读第1自然段中的第二句,雨前的特点是:天暗、风狂、闷热。要是在春季和秋季绝不会如此。)
2、学生提出问题。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1)提问:这句话是什么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这句是作者的想象和推断,因为人们一直盼下雨,久旱逢雨,人们打心里高兴,这场雨给农作物带来了好处,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作者由大田里的玉米联想到整个庄稼地,果园和人们快乐的心窝。说明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语文教案-雨》
《语文教案-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课文《雨》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
1. 课文《雨》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
1. 课文中生僻词汇的理解。
2. 课文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
1. 课文《雨》的文本。
2. 相关生僻词汇的解释。
3. 教学PPT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播放音频,引导学生对“雨”这一主题产生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雨》,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生僻词汇:教师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僻词汇,确保学生理解。
4.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作者对雨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6. 表达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表达练习,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阅读或写作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通过学生的阅读表达练习,评价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雨的实践活动,如雨中漫步,观察雨滴的形状、声音等。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对雨的感受和体验。
八、教学资源:
1. 课文《雨》的文本。
2. 相关生僻词汇的解释。
3. 教学PPT或黑板。
4. 观察雨的实践材料,如雨衣、雨伞等。
《雨的四季》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雨的四季》课文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
的方法,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由作者对四季的雨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
活,歌颂生命的情趣。
教学重点:“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赏析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
教学方法:
自读法: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提出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课件出示不同形态的雨景,同时配以肖邦的钢琴曲《雨滴》)雨是大自然的音响师,用心倾听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妙,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刘湛秋先生《雨的四季》来感受不同季节雨的性格特征。
二、作者简介
刘湛秋,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35年出生,安徽省芜湖人,著有诗集《写在早春上的信笺》、《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
代抒情之王”。
三、整体感知,鉴赏课文
1、检查字词
静谧高邈莅临粗犷咄咄逼人
2.学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处理好语速,突出关键字词的读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考每部分描写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进行了重点描写?
要点:总——分——总
第一部分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写四季的雨。
第三部分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2——5自然段是重点段,描写四季雨的不同特点。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雨》教案
教学目标:1、知道同学间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要乐于助人。2、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理解淋湿、敲门、连声、称赞、头发、不断、关心等词语的意思。3、能把因果句补写完整。4、能按提示语的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情。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事情发展的结果为什么正好与奶奶的想法相反;懂得同学间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要乐于助人。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让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自觉乐意地把他人放在心上,主动帮助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淋湿、称赞等词语的意思。
3、导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出示《下雨》。下雨了,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轻声自由读课文,生字词要读正确。2、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3、想一想:图中的两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奶奶称赞的两个好孩子是谁?三、检查自学。1、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一评哪个同学读得正确。2、正音:玲、砰、称是后鼻音,淋是前鼻音。3、指名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出砰表示声音,是象声词。
4、重点理解:淋湿:课文中讲谁被雨淋湿?(小宝)谁没被雨淋湿?(小玲)称赞:课文中的奶奶称赞谁?你能换个词吗?(夸奖、赞扬)四、学习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雨了,奶奶心里为什么事着急?划出奶奶心里想的话。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奶奶心里的想法。3、指导朗读。第2句要读出奶奶着急的心情,很着急的很要读得长些、重些。奶奶心里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4、齐读第1段。
要下雨了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要下雨了语文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了解下雨的原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下雨的原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进行实际操作。
2.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究。
四、教学内容:
1.引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并询问学生现在的天气状况。引导学生了解下雨的原因和特点。
2.讲解和讨论:教师讲解和讨论下雨的原因和特点,让学生了
解雨水来源和下雨的物理现象。
3.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模拟下雨环境,在室内
进行简单的雨水收集活动。
4.询问总结: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让
学生总结模拟活动的过程及方法,明确知识点。
初一上册语文《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一、课文原文
雨是水珠溶入空气,通过云层,翻滚成波,洒向大地。每
一滴雨,都承载着天空的情感。但是人们一般只热爱春天的雨。春雨不像夏雨那么凉爽,不像秋雨那么寒凉,不像冬雨那么寒冷。人们热爱的是那种树木发芽、草色泛绿的春天雨。
初夏的雨夏天的雨是一种洗礼,就像溅在脸上的泼水,让
人感到清爽。夏天的雨,不够凉爽,不过是缓解夏日高温的辅助品。在初夏,我们经历的有可能是赤日炎炎,偷偷向往着一场降温的雨。
秋天的雨说起秋天的雨,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雨巷》里
的句子:“秋雨梧桐叶下。”秋天的雨是一种比较煽情的存在。不像春天的雨那么短暂却又欢快,秋天的雨像是辞别般地拖长,却又伴随着黄叶纷飞的伤感。
冬天的雨冬天的雨是最朴素的存在。漫天大雪,点缀着点
点的雨珠。当雨滴落在,却不能感到清爽。只有在白雪遍地的冬天,在这雪的背景下,一滴水的存在可能会更加清晰。
二、教案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雨的四季》语文课文的学习和阅读。
通过对雨的四季的描述,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下的雨,以及人们对雨的不同情感和寓意。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下的雨,以及对雨的种种情感和寓意。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3.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
•学生能够认识不同季节的雨,以及对雨的不同情感和寓意。
4.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雨的寓意和不同情感的理解和运用。
5. 教学方法
通过给予学生提问、讲解的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和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文雨的教学方案
语文课文雨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摘抄描写雨下得大的语句。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雷雨》吗?
回忆一下这篇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雨前、雨中、雨时、天空,地下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2.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关于雨的课文,请同学看看与以前学过的雷雨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反复读几遍。
2.相互检查课文朗读。
3.指名读全文,想一想与《雷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也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4.看看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在哪些段里,在书上标出。
5.默读,看看和《雷雨》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加上了小作者“我”,把“我”加进了文章中。也就是说课文写的小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想到的。
(三)抓住重点、深入讨论
1.指读第一段“我”看到了什么怎样知道要下雨了
明确:闷热
2.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1)“我”又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雨中的景象的?
明确:从上到下,由天空——屋顶——房檐——地下
3.找出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好在哪里。
4.指读第三段。说说什么叫“及时雨”
想象人们看到这雨流进大田里,流进果园里时的动作、表情,理解“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的意思。
5.自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应该怎样读出雨后空气清新,树木舒枝展叶的美,并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四)总结
小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写下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探究活动
同学们,学习了《雨》一文后,你能不能也选一次雨景,仔细观察一番,再把它写下来,说不定比本文作者写得还棒呢!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又细致地观察雨中景物的,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互相学习讨论读懂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及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