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微生物讲解

合集下载

放线菌Actinomyces

放线菌Actinomyces

放线菌(Actinomyces)

一、放线菌属(Actinomyces)

(一)生物学性状(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1、G+、无芽孢、无荚膜和鞭毛的非抗酸性丝状菌,以裂殖方式繁殖。厌氧生长。

2、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为硫磺样颗粒(sulfur granule),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将颗粒制成压片作革兰染色或组织切片经苏木素伊红染色,压片镜检可见颗粒呈菊花状,核心部分有分枝的菌丝交织组成,呈革兰阳性,周围为长丝排列呈放射状,呈革兰阴性。组织切片镜检颗粒中央部为紫色,末端膨大部为红色。硫磺样颗粒的检出对放线菌病有辅助诊断意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Pathogenicity and immunity)

1、属正常菌群,当机体抵抗力减弱、口腔卫生不良、拔牙或口腔黏膜受损时,可引起

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2、可发生于面颈部、胸部、腹部、盆腔和中枢神经系统,以面颈部多见。

3、若无继发感染多呈慢性肉芽肿,常伴有多发性瘘管形成,脓汁中查到硫磺样颗粒为

其特征,称放线菌病。

4、人对放线菌的免疫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二、诺卡菌属(Nocardia)

(一)生物学性状

1、G+杆菌,形态与放线菌相似,但菌丝末端不膨大,部分菌具有弱抗酸性。

2、专性需氧,生长缓慢,培养1W以上长出黄、白色的菌落,表面干燥或呈蜡样。(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星型诺卡菌()主要由呼吸道或创口侵入机体,引起化脓性感染,尤其是抵抗力下降,如白血病或艾滋病CD4+T细胞缺陷患者,肿瘤患者及器官移植病人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此菌侵入肺部,引起肺炎、肺脓肿,慢性者类似肺结核,肺真菌病。侵入皮下引起慢性化脓性肉芽肿与形成瘘管。从瘘管中可流出许多小颗粒,即诺卡菌的菌落。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

微生物降解抗生素

抗生素(antibiotic)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及发挥作用的化学物质。

目前,对抗生素污染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两种。

非生物降解方法多为物理或化学手段,包括光解、水解和氧化降解等,其优点是反应迅速、去除率高。但近些年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应用于抗生素降解中的化学材料对环境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毒副作用。

不过,以往传统的单一处理方法已很难解决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生物组合处理技术应运而生。探寻新型抗生素降解方法,利用生物吸收或降解抗生素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生物降解的主要方式为微生物降解、植物降解以及植物—微生物复合降解。抗生素进入环境中最主要的降解途径就是微生物降解,能够发生降解的主要原因是抗药细菌或真菌的作用。

微生物降解按照参与反应的微生物种类可以分为单一菌株降

解和复合菌系降解。

已有报道显示,光合菌、乳酸菌、放线菌、酵母菌、发酵丝状菌、芽胞杆菌和硝化细菌等单一菌株都具有降解抗生素的功能。另外,也可以利用复合菌系处理抗生素污染,例如通过堆肥技术处理含有抗生素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使有机固体废弃物转换成有用的物质和能源。

若按照生物处理技术手段,微生物降解则主要分为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好氧生物组合法以及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法等。

常用的好氧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

化法、深井曝气法等;厌氧生物法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将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进而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厌氧—好氧生物组合主要包括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反应器法、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法等。

放线菌基本知识

放线菌基本知识

放线菌基本知识

放线菌基本知识

目录

放线菌(Actinomycete)

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

放线菌代表属

放线菌培养基

放线菌的用途

1 放线菌(Actinomycete)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一些种类的放线菌还能产生各种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等)、维生素(B12)和有机酸等。弗兰克菌属(Frankia)为非豆科木本植物根瘤中有固氮能力的内共生菌。此外,放线菌还可用于甾体转化、烃类发酵、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少数放线菌也会对人类构成危害,引起人和动植物病害。因此,放线菌与人类关系密切,在医药工业上有重要意义。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

2 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放线菌在形态上分化为菌丝和孢子,在培养特征上与真菌相似。然而,用近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的结果表明,放线菌是属于一类具有分支状菌丝体的细菌,革兰染色为阳性。主要依据为:①同属原核

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和真正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缺乏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核糖体为70S;②细胞结构和化学组成相似:细胞具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并含有DPA;放线菌菌丝直径与细菌直径基本相同;③最适生长PH范围与细菌基本相同,一般呈微碱性;

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和其他原核微生物
腔、组织培养细胞上。
衣原体有一个独特的生活周期:
• 交替存在两种不同的细胞类型。一种是小的、内部结构紧密、 感染力能力强、耐干燥的球状细胞,称为原体或基体 (elementory body)。原体能通过接触、性交或排泄物等方式, 经过胞饮作用进入寄主细胞,并逐渐转变为另一种细胞形 态—网体(reticulate body).网体较大、内部物质不稠密、无 感染力、通过二等分裂的方式繁殖,最后充满整个寄主细胞, 并转变为原体从寄主细胞中释放出来。
①有细胞构造; ②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③有革兰氏阴性细菌特征的细胞壁(无肽聚糖); ④细胞内有核糖体; ⑤有不完整的酶系统,尤其缺乏产能代谢的酶系统,因此须
进行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⑥以二等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⑦一般对抑制细菌的一些抗生素和药物例如青霉素和磺
胺等都很敏感(但鹦鹉热衣原体对磺胺具有抗性); ⑧在实验室中,衣原体可培养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
一些固氮蓝细菌
蓝细菌细胞有几种特化形式:
1)异形胞:是蓝细菌所特有的、结构和功能都很独特的细 胞。它一般存在于呈丝状生长的种类中。如鱼腥蓝菌属、 念珠蓝菌属和单歧蓝菌属中。异形胞位于细胞链的中间 或末端,数目少而不定。
• 异形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厚壁、浅色,在细胞两端 常有折光率高的颗粒存在。
支原体的特点: ①支原体的直径约为150~300nm,一般为250nm左右,因此,

环境微生物学2-3放线菌

环境微生物学2-3放线菌
环境微生物学
第2章 原核生物
2017/12/28
第一节 古菌域 第二节 细菌域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放线菌 第五节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四节 放线菌
放线菌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 大多数为腐生菌,有共生菌(弗兰克氏菌属的某 些菌株)与多种非豆科植物形成根瘤固氮。少数 是寄生菌并且是致病菌(分枝杆菌和放线菌属)。
纤维素诺卡氏菌、大西洋诺卡氏菌和海洋诺卡氏菌分解纤维 素能力强。纤维素诺卡氏菌还固氮,分解1g纤维素能固定大 气氮12mg。
红球菌属
红球菌属广泛分布在土壤和水生境中,能降解石油烃 、清洁剂、苯、多氯联苯(PCBs)和杀虫剂,可除燃 料中的硫。
游动放线菌属 小单孢菌属
生活在土壤、森林、垃圾堆、小溪、河 流、海洋中,分解动物、植物残体。 小单孢菌属还能降解几丁质和纤维素, 产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
游动放线菌属 指状孢囊属 小单孢菌属
没有气生菌丝或不发达气生菌丝。在其 上长出孢囊柄,顶端为孢子囊,其内有 许多孢囊孢子。孢子囊成熟后裂开放出 有鞭毛、可游动的孢囊孢子。
表2-9 分解石蜡和纤维素的诺卡氏菌
分解石蜡的诺卡氏菌
分解纤维素的诺卡氏菌
石蜡诺卡氏菌(Nocardia paraffinae) 越橘诺卡氏菌(N. vaccinii) 最小诺卡氏菌(N. minima) 布拉克威尔氏诺卡氏菌(N.blackwelli) 藤黄诺卡氏菌(N. lutea) 小球诺卡氏菌(N. globerula) 深红诺卡氏菌(N. rubropertincta) 红平诺卡氏菌( N. erythropolis )

微生物基础-放线菌

微生物基础-放线菌

放线菌与人类
绝大多数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 用来生产纤维素、酶、维生素 具固氮作用,用于生产生物菌肥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动植物病害 有的放线菌能破坏棉毛织品和纸张
蓝细菌的形态
链杆状
球状(正在分裂)
丝状聚合体
蓝细菌生理
是光能自养型生物:只需空气、阳光、水分、少量 无机盐 没有有性生殖,以裂殖为之,也可芽生殖,极少数 有孢子 已知蓝细菌有20多种具固氮作用。 赤
放线菌(actinomyces)
什么是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
放线菌的繁殖
放线菌的生理 放线菌与人类生活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与枝细胞的细菌
有原核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菌丝直径与细菌相仿 有的放线菌产生有鞭毛的孢子,其鞭毛类型与细菌相同 放线菌噬菌体的形状与细菌的相似 最适生长PH相近,一般呈微碱性 DNA重组的方式与细菌的相同 核糖体同为70S 对溶菌酶敏感 凡细菌所敏感的抗生素,放线菌也同样敏感
M
M G
M M G G G M G G M
G
M
G M G M G M G M
M
G M G
M
G
M M
M
D-Glu
L-Ala G M
M M G G
M
M M
G - 细菌肽聚糖结构(局部)
微生物学家----汤飞凡(Feifan Tang 1897-1958) 1897年7月23日生于湖南醴陵县。1958年9月30日卒于北京。1914年考入湘雅医学院,1921年毕业并获得 美国康涅狄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系进修和工作。192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深 造。1929年回国,先后任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雷斯德研究院细菌学系主任。1935年到英国国家医学 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受命到昆明重建中央防疫处并被任命为处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 利,继续在北平任中央防疫实验处处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主持组建了我国最早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机 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1951年任中国菌种保藏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1955年被选为中国 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和卫生部生物制品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7年,第七届国际微生物学大会上,被选为国际微生物学会常任理事。 汤飞凡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已开始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病毒性状,用离心和过滤的方法研究疱疹、牛痘 等病毒,给当时病毒是否为生物的观点的争论以肯定支持。他是最早研究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支原体的微生物 学家之一。1925年他在研究疱疹病毒的嗜神经性和疱疹脑炎和免疫反应的关系时最早观察到单纯疱疹的潜伏感 染。曾研制出一系列孔径大小不同的醋酸火棉胶滤膜,用来测定葡萄球菌噬菌体和多种病毒的大小。40年代在国 内首次报道了鼠疫斑疹伤寒的地方流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和伊氏锥虫。1954年重新开始搁置了30年的沙 眼病原研究。1955年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无可争辩地结束了半个多世纪关于沙眼病原的争论。他所创建的方 法被广泛采用,后来许多类似的病原被分离出来,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特殊微生物——衣原体陆续被发现, 他是迄今为止发现重要病原体, 并开辟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唯一的中国微生物学家。由于沙眼病原的确认,使沙眼 病在全世界大为减少。1982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眼科学大会上,国际沙眼防治组织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追授 给他金质沙眼奖章,随后,他和他的共同工作者因成功地分离了沙眼衣原体而获得我国科学发明奖。 汤飞凡对我国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胜利后两次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 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生物制品制造检定规程》,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 构和第一个实验生物饲养场。 汤飞凡是一位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热爱祖国和人民,毕生献身科学事业的正直的科学家。他渊博的学识和 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科学的预见力,因此他能大胆怀疑前人的结论,并用自己的实验否定前 人的错误学说。在沙眼衣原体研究中,他为了证实病原,竟两次用自己的眼睛做实验,最具体的表现了为人类健 康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称汤飞凡是“他的国家的科学公仆”,是“预防医学领域里的一 名顽强的斗士”并断言:“在中国,他将永远不会被忘记。” *1958年因不堪无辜受辱非正常死亡。(MED8TH注) 全文摘自SCITOM

微生物放线菌

微生物放线菌

❖ 放线菌属为革兰氏阳性,着色不均,有分枝,无运
动性,厌氧,不具有抗酸染色特性。放线菌属中的
牛放线菌能引起牛放线菌病(大腭病),常用外科
手术治疗。此外,还有犬、猫放线菌的病原体,可
引起犬、猫的放线菌病整。理课件
8
患 有 副 结 核 病 的 牛
整理课件
9
牛 放 线 菌 病
整理课件
10
谢谢观看!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7
4、放线菌的致病性
❖ 放线菌在分类上属放线菌目,下分8个科,其中分
枝杆菌科中的分枝杆菌属和放线菌科中人放线菌与 动物疾病关系较大。
❖ 分枝杆菌属实一类有分枝的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运 动性,需氧,有抗酸染色特性。由于细胞壁中有大 量的类脂和蜡质,对外界环境尤其是干燥和一般消 毒药有较强的抵抗力。分枝杆菌中的结核分支杆菌 和禽分枝杆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结核病,副结核分 支杆菌能引起牛羊等反刍动物的副结核病。
11
整理课件
5
不 同 颜 色 的 放 线 菌 菌

整理课件
6
3、放线菌的分布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极其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不论数 量和种类,以土壤中最多。据测定,每克土中含数万乃至数百万 个孢子,但受土壤性质、季节、作为种类等条件的影响。一般情 况下,肥土比瘦土多,农田比森林所,中性或碱性土壤中也较多。 土壤环境因子如有机质、水分、温度、通气状况等也影响其数量。 它适宜在含水量较低的土壤内生长。而厩肥和堆肥中仅限于高温 放线菌活动。放线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往往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 腥味。

放线菌-其他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枝状的菌丝组成,菌
丝无隔膜,属单细胞。菌丝的粗细与细菌
中的杆菌宽度相近(1μm左右)。细胞壁
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不含几丁质、
纤维素,革兰氏阳性。
一、放线菌的形态构造
(一)菌丝
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 同可分为: 基内菌丝(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繁殖菌丝)
三、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 1、概念
衣原体,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过去误认为“大病毒”,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更接近细菌 而不同于病毒。
在宿主细胞内 观察到的衣原 体微菌落
2.特性

(1)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也含有胞壁 酸、二氨基庚二酸;70S核糖体也是由30S和50S二个亚基组成)。 (2)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2-0.3 um,能通过细菌滤器; (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 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此又被称 为“能量寄生型生物”。 (4)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体 两种形态。 (5)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 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 管翳等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6)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怕低温,冷冻干 燥可保藏多年。 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微生物之放线菌

微生物之放线菌

thanks
土壤放线菌对环境的作用:
主要包括土壤放线菌对四种土传性 病害的抑制作用,放线菌在极端环 境下的耐盐性等特殊性质,以及诺 卡氏菌在石油脱蜡、烃类发酵和含 腈污水处理的各方面应用。
土壤中放线菌的一般应用:

1.土壤中分解有机物,特别是难分解之有机物质。 2.垃圾卫生掩埋场掩埋层中分 ,解腐化废弃物,使掩 埋层渐趋稳定。 3.堆肥处理过程中,促使有机物发酵分解成稳定之土壤 改良物。 4.分泌具土臭味之有机物质,使淨水处理难去除臭味。

从京郊菜园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拮抗放线菌 ,编号为A03。为 了科学评价该菌株在植物病害生防中的应用潜力 , 采用平 板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防治法测定了其抑菌活性 , 并通 过形态学、化学和分子分类的方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 表明,该菌株对供试的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其 中对果蔬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瓜果 腐霉的抑制作用较强 ,平板抑菌带宽度达11.0~12.0 mm。 温室防病试验结果表明 , 其发酵上清液对甜椒灰霉病和番 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生防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84.97%和 79 . 51% 。根据其菌株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 性、细胞壁化学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A03归入 链 霉 菌 属 , 并 鉴 定 为 吸 水 链 霉 菌 Strep- tomyces hygroscopicus。

微生物的分离技术—放线菌基本知识

微生物的分离技术—放线菌基本知识
鉴定依据。
(参见P38,图2-30)
放线菌菌落形态示意图
孢子丝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基内菌丝)
三、Baidu Nhomakorabea线菌的生长与繁殖
繁殖菌丝 (孢子丝)
孢子丝释放分生孢子
大多数放线 菌以分生孢
子繁殖
分生孢子在适宜 的条件下萌发, 长出1-3个芽管。
孢子丝通过横隔断裂形成分生孢子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分生孢子:大多数放线菌
放线菌与细菌的不同点:
• 细胞为分枝状菌丝; • 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 • 孢子繁殖
根据肽聚糖的组分和结构,即肽链第3位氨基酸、肽桥有 无甘氨酸、 糖的成分,放线菌细胞壁分4大类。
放线菌细胞壁类型(4大类)
细胞壁类型 Ⅰ
DAP L,L
肽桥上的 甘氨酸
+
特征糖
代表属
NA 类诺卡氏菌属,链霉菌属

内消旋
石油脱蜡、烃类发酵、含氰废水的处理等。
3. 弗兰克氏菌属(Frankineae)
能与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固氮(根瘤)
4. 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棘孢小单孢菌(M. echinospors):庆大霉素(gebtamicin)
紫苏霉素、福提霉素、达地米星
产生维生素(B12)、酶制制(葡萄糖异构酶,蛋白酶);在甾 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循环

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循环

土壤微生物与养分循环

土壤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环境之一,其中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各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态功能十分重要,其中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功能最为突出。

一、土壤微生物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

1. 微生物降解有机质

土壤中的有机质是土壤中最基本的养分来源,其中包括落叶、根系、死亡生物体等。然而,这些有机质无法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需要通过微生物分解成为可被植物利用的养分。微生物通过分泌酶类、代谢等方式降解有机质,释放出氮、磷、钾等元素,为土壤中的植物提供了可利用的养分。

2. 微生物提高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中的养分并非都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它们需要被转化为可溶性的形式,然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土壤微生物能够通过自己代谢过程释放出有机酸、蛋白质酶等酶类,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转化和转化成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3. 微生物促进养分循环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固态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再被植物吸收。同时,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也会释放出氧气,促进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进一步提高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同时,土壤微生物还能够通过传递能量和养分,促进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形成完整的养分循环。

二、微生物在有机质降解过程中的作用

1. 细菌在有机质降解中的作用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类微生物。它们在有机质降解

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将碳化合物、蛋白质等有机质分解为基本的小分子,进一步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营养素。

2. 真菌在有机质降解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色藻青蛋白+叶绿素
呈蓝绿色
红色藻青蛋白+叶绿素 (紫色等)
呈红色
4、分布:广,两极,沙漠,岩石上可 生长
5、繁殖:二分裂,还没有发现有性生 殖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三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
如螺旋藻:国内外用于生产的主要有两个种(钝顶 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1939年,法国的药物学家 克莱(Creach)到非洲探险时,发现非洲乍得湖畔 (盐水湖)的佳尼姆族土著人,经常捞取湖面上的 绿色漂浮物,制成酱,或晒干(Dihe),这种被当 地人称为Dihe为螺旋藻。1965年,比利时和法国的 联合探险队再次来到非洲,重新发现,开始研究和 开发。
第二节 放线菌
一、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而 接近细菌的原核微生物。G+、化能有机营 养型,多数腐生少数寄生,少有致病。分 泌抗生素,适于中性偏碱,需氧。 典型的菌丝有三部分构成: 1、基内菌丝: 2、气生菌丝 3、孢子丝:
第二节 放细菌
二、放线菌的繁殖: 1、菌丝片段 2、无性孢子:以横隔分裂、产生分生孢子繁殖为
第三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
二、立克次氏体: 三、衣原体:是一类比立克次氏体小, 代谢活性丧失更多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 致病菌性原核微生物,仅在脊椎动物细胞 内生活,它没有产能系统,ATP得自宿主, 故有“能量寄生物之称”
四、支原体: 五、古细菌:
70年代末,沃斯等人用他们独创的技术分析了200 多种细菌和真核生物(包括其中的某些细胞器) 的16S(或18S)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的寡核苷酸 谱,结果将生物分为3大类群:真核生物、真细
只有基内菌丝无气生菌丝,从基内菌 丝中生出孢子梗,顶端着生一个球形、椭 圆形或长圆形孢子,分布于湖底泥、厩肥 或堆肥中,有的会产抗生素,如绛红小单 孢菌产庆大霉素。
第三节 其它原核微生物
一、蓝细菌的形态构造与繁殖 1、形态:最简单的为单细胞的球状、杆状:
大多数是不分枝的丝状体,由许多单个细 胞连成一串,为一个共同的胶质外套所包 围。 2、蓝细菌的个体较大,D=3—10微米,小的 为0.5—1微米。 3、光合作用(叶绿素)、固氮作用(异形 胞)
发育阶段上有一定的共同形态和生理特征。现代分类学上 规定种内菌株的DNA同源性≧70%。
变种: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纯种,如果与典型种之
间存在某些特征的差别,而这些特征又是稳定遗传的,则 可将这一纯种称为典型种的变种。如枯草芽孢杆菌的黑色 变种。
小种(亚种):实验室中获得的微生物变异型称为小种
菌和古细菌。
古细菌包括3类不同的细菌:产甲烷细菌、 极端嗜盐细菌和嗜酸嗜热细菌。它们生存在极 端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具有独特的16S核糖体 RNA寡核苷酸谱。而且,它们在分子水平上与 真核生物和真细菌都有不同之处或只与其中之 一相同。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分类的单位与命名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
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属名在前, 为名词,开头字母大写,是该微生物的主要特征。种名
在后,为形容词。如:Stapylococcus aureus, Streptomyces albosporeus(Krainsky) Waksman et Henrici, Micrococcus sp.(spp.), Bacillus subtilis var.niger
细菌: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第八、
第九版)、细菌系统学手册(第一版)
放线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编著
的放线菌目分科、分属检索表
四、分类的方法
经典分类法:采用双歧法整理实验结果 数值分类法:测定100项以上的各种性状,利用计算
机进行菌株的相互比较,并得出总的相似值。一般认 为同种微生物菌株之间的相似值≧80%。
遗传分类法:DNA杂交(液相复性速率法)、G+C含
量的测定(热变性法、浮力密度法等)
五、微生物的常用分类系统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
微生物分类的目的:把各种微生物按照它们的亲缘关 系分群归类,排成系统,以便于人们对微生物进行鉴 定和交流。
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 种、变种、亚种(小种)、型、菌株(品系)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常用的几种分类概念
种:亲缘关系较近的微生物有机体的集合,它们在进化
主。 3、少数产生孢囊孢子。 三、放线菌的菌落特征(P39):早期菌落类似细
菌,较小。不产生气生菌丝的菌落,结构松散, 粘着力较差,易于挑起;产气生菌丝和基内菌 丝所形成的菌落菌丝缠绕致密、紧贴培养基表 面,质地致密,表面干燥,粉粒状并常有辐射 皱折,有各种颜色,不易挑起。
四、放线菌有代表性的属
1、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枝丝状,基内菌
或亚种。
型:自然界存在的差异较小的同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称为
型。如结核分支杆菌依其寄主的不同可分为人型、牛型和禽型。
菌株(品系):来源不同的同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均
可称为菌株。
群:
有些微生物的特征介于两种微生物之间,我们把这两种
微生物及其中间类型统称为一个群。
二、微生物的命名
命名的方法:国际法规命名,即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 双名法的规则:微生物的学名依属和种而命名,由两个
三、微生物分类的依据
形 态 特 征:个体形态(形状、大小、染色 反应等)、群体形态(菌落特征、液体培养特 点等)
生理生化特征:代谢产物、营养要求、细胞壁 成分等的测定
生态特征:微生物间各种相互关系的利用 遗传特征:DNA同源性分析 G+C的含量 其它:全细胞蛋白的分析、多位点酶的分析等
丝和气生菌丝发达,需氧菌,产分生孢子颜色多样,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的产可溶性色素,多数产抗生素。
2、诺卡氏菌属(Nocardia):放线菌中最低等的一
个属,菌丝无隔,可断裂成杆状,不产生气生菌丝, 菌落小;存在于土壤中,少数产抗生素如抗结核的利 福霉素,有的有致病性。
3、小单胞菌属(Micromonaspor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