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生物脱氮原理
污水脱氮原理
污水脱氮原理
污水脱氮是指将污水中的氮化物(主要是氨氮和硝酸盐氮)转化为氮气的处理过程。
污水中的氮化物来自于人类活动、农业排放、工业废水等源头。
污水脱氮常用的方法有生物法和化学法。
生物法主要采用厌氧-好氧(A/O)工艺,通过厌氧反应池和好氧反应池的连续操作,使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释放出去。
其中,厌氧反应池中的硝态氮被还原为氨态氮,然后在好氧反应池中通过硝化反应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最后通过硝化反应进一步转化为氮气。
化学法主要采用化学药剂来进行脱氮,常用的药剂有硫酸铁和硫酸铝等。
硫酸铁法利用硫酸铁作为氧化剂将氨氮氧化为氮气,同时生成硫酸亚铁;硫酸铝法则是利用硫酸铝沉淀污水中的氨氮,从而实现脱氮。
此外,还有一种新兴的脱氮技术是生物膜法。
利用特殊的微生物膜来吸附和分解污水中的氮化物,将其转化为氮气释放出去。
生物膜法具有体积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
总的来说,污水脱氮原理主要是通过生物法的硝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化学法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污水中的氮化物转化为氮气,从而达到去除氮化物的目的。
生物质脱氮的基本原理
生物质脱氮的基本原理
生物质脱氮是一种将氮元素从生物质中去除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氮的转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进而实现氮的去除。
生物质脱氮的主要过程包括氨氧化和反硝化。
氨氧化是指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的过程,主要由氨氧化细菌(如亚硝酸盐氧化细菌)进行。
这些细菌能够将有机氮底物(如尿素、蛋白质等)通过酶的作用,将其氧化成氨氮。
反硝化是指将氨氧化产生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还原成氮气的过程,主要由反硝化细菌进行。
这些细菌能够利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成氮气或氧化态氮。
通过氨氧化和反硝化的连续作用,生物质中的有机氮逐渐转化为无机氮,实现氮的去除。
这种去除氮的过程在自然环境中一直存在,但在生物质脱氮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控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和提供适宜的底物浓度,来加速氮的转化过程,从而提高脱氮效率。
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叙述污水脱氮原理
污水脱氮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方法,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形式,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态氮(NH3-N)和硝态氮(NO3-N)的形式存在。
污水脱氮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两种方法。
生物脱氮主要通过厌氧和好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完成。
在厌氧条件下,污水中的氨态氮由厌氧菌转化为氮气(N2)的形式,此过程称为反硝化;而在好氧条件下,厌氧转化成的亚硝酸盐(NO2-)会被其他好氧菌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NO3-),这一过程称为硝化。
通过合理控制好氧和厌氧环境的转换,可以达到高效的脱氮效果。
化学脱氮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将氨态氮转化为氮气的形式。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硝化-反硝化法,使用硫酸盐还原剂和硫化盐
来催化氨态氮的氧化和反硝化,进而将氮气排放到大气中。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化学方法,如曝气亚硝酸盐氧化法、生物Chemcan污水处理技术等。
除了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还有一些辅助措施可以提高脱氮效果。
例如,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温度、pH值和
溶解氧浓度等操作条件来改善微生物的生长环境;在化学脱氮过程中,可以优化还原剂的投加量和反应时间,以提高脱氮的效率。
总之,污水脱氮是通过生物和化学方法将污水中的氮污染物转
化为无害形式的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和组合脱氮方法,可以达到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效果。
生物脱氮原理及6大参数
生物脱氮原理及6大参数高氨氮废水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一种废水,想要将污水中的氨氮去除,除了要了解各种脱氮原理,还要从经济有效的角度来考虑选用哪种工艺,而生物脱氮技术恰恰符合以上条件,成为污水脱氮中最常见的工艺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生物脱氮原理和主要控制参数。
污水中的氮主要以氨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通常没有或只有少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式的氮。
只有不到20%——40%的氮在传统的二级处理中被去除。
污水生物处理脱氮主要是靠一些专性细菌实现氨形式的转化,经过氨化、硝化、反硝化过程,含氮有机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害的氮气,从污水中去除,其过程如图所示:1、工艺原理及过程硝化菌把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称为硝化过程,硝化是一个两步过程,分别利用了两类微生物--亚硝酸盐菌和硝酸盐菌。
这两类细菌统称为硝化菌,这些细菌所利用的碳源是CO32-、HCO3-和CO2等无机碳。
第一步由亚硝酸盐菌把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硝酸盐菌把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
这两个反应过程都释放能量,硝化菌就是利用这些能量合成新细胞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不是去除氮而是减少了它的需氧量。
反硝化过程是反硝化菌异化硝酸盐的过程,即由硝化菌产生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后从水中溢出的过程。
反硝化过程也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由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第二步由亚硝酸盐转化为一氧化氮、氧化二氮和氮气。
同时,反硝化菌利用含碳有机物和部分分硝酸盐转化为氨氮用于细胞合成,该碳源既可以是污水中的有机碳或细胞体内碳源,也可以外部投加。
2、生物脱氮的工艺控制(1)消化过程(硝化菌)的影响因素1.温度: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范围是30一35℃,温度不但影响硝化菌的比增长速率,而且影响硝化菌的活性。
温度低于5℃,硝化细菌的生命活动几乎完全停止:在5一35℃的范围内,硝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达到30℃后,蛋白质的变性会降低硝化菌的活性,硝化反应增加的幅度变小。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是一种利用生物的代谢能力来降低污水中氮和磷的浓度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污水中的生物分解形成的氨氮,通过氨氧化、反硝化及硫酸还原这三个生物代谢过程,将氨氮转变成无害物质,并利用磷细菌将磷结合在污泥中,最终将氮和磷从污水中去除。
1、氨氧化过程
氨氧化过程是污水生物处理中脱氮的主要过程,也是把氨氮转变成无害物质的主要过程。
氨氧化的具体过程是把氨氮转变成氮气的过程,真正的氨氧化过程是由被称作氨氧化菌的细菌来承担的。
这些特殊的细菌需要降低水温、提高pH值和添加活性碳等外源物质的供给,才能进行氨氧化反应。
2、反硝化过程
反硝化过程是把亚硝酸氮转变成氮气的过程,它是生物处理中氮的最后一步转变过程,反硝化的最后产物是氮气,也就是说它是将氮从污水中最终去除出去的转变过程。
反硝化过程受反硝化菌的影响较大,反硝化菌属于好氧细菌,反硝化条件包括高氧化性、低温度、较高的pH值等。
3、硫酸还原过程
硫酸还原过程是通过硫酸还原菌将污水中的亚硝酸氮还原成氨氮的过程,它是把水中的氮含量降低的重要手段。
硫酸还原过程还可以与氨氧化过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去除氮的效率。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城市污水处理
总结词
城市污水处理是生物脱氮技术应用的重 要领域之一,通过生物脱氮技术可以有 效处理城市污水中含有的氮污染物,提 高水质并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VS
详细描述
城市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氮污染物,如生 活污水、雨水等。生物脱氮技术通过硝化 和反硝化作用,可以有效去除这些污染物 ,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提高水质并 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
02
CATALOGUE
生物脱氮技术应用场景
生活污水处理
总结词
生活污水处理是生物脱氮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过生物脱氮技术可以有效去 除生活污水中含有的氮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详细描述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污染物,如氨氮、硝态氮等,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 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将氮污 染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排出,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03
CATALOGUE
生物脱氮技术应用案例
某生活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总结词
成功应用、高效去除
详细描述
某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合理设计缺氧、好氧反应器,成功实现了对总氮的高效去 除。经过处理后的出水总氮浓度低于排放标准,满足了环保要求。
某工业废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技术应用
总结词
针对性强、效果显著
04
CATALOGUE
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低耗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生物脱氮 技术正朝着高效、低能耗的方向 发展,以提高脱氮效率并降低运
行成本。
智能化控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实现生物脱氮过程的智能化控制 ,提高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污水脱氮原理
污水脱氮原理污水脱氮是指将含氮废水中的氨氮和有机氮去除的过程。
氮是生物体生长和代谢的必需元素,但过量的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起水体缺氧甚至死亡。
因此,对污水中的氮进行有效去除是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污水脱氮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两种方式。
生物脱氮是利用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将氨氮和有机氮氧化成氮气释放出去,或者转化成氮气通过反硝化作用排出。
而化学脱氮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硝化细菌抑制剂、硝化细菌氧化剂等,来促使氨氮和有机氮转化成氮气或氮氧化物,从而实现脱氮的目的。
生物脱氮是目前污水处理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脱氮方式。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首先是氨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再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氮气释放出去。
而有机氮则是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氮分解成氨氮,再经过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转化成氮气。
这种生物脱氮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因此在实际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化学脱氮则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氮的去除。
例如,通过添加硝化细菌抑制剂,可以抑制硝化细菌的活性,从而减少硝化作用的产生,达到脱氮的效果。
而添加硝化细菌氧化剂则是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加快氨氮和有机氮的转化成氮气或氮氧化物。
化学脱氮的优点是处理速度快、适用范围广,但缺点是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在实际污水处理过程中,生物脱氮和化学脱氮常常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脱氮效果。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和操作控制,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氮的高效去除,从而保护水环境,促进水体健康。
总而言之,污水脱氮是保护水环境、改善水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了解污水脱氮的原理,选择合适的脱氮方式,并加强对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处理中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水处理中生物脱氮基本原理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
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
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
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
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Ox--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
该反应历程为: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
硝酸菌有硝酸杆菌属、硝酸球菌属。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22]。
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O2--N的过程中获得能量,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CO2等。
假定细胞的组成为C5H7NO2,则硝化菌合成的化学计量关系可表示为:由上式可以看出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碱中和,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1g的NH3-N 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污水处理是保护水资源和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重点介绍污水处理中的生物脱氮技术原理、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生物脱氮技术原理生物脱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氮化合物转化为气态氮的过程。
常见的脱氮技术包括硝化-反硝化和厌氧反硝化。
其中,硝化过程是将氨氮先转化为亚硝酸盐氮,再通过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氮。
而反硝化过程则是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厌氧反硝化技术是针对无氧环境下,通过厌氧细菌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二、生物脱氮技术的应用案例1. 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脱氮技术,通过在好氧条件下,利用生物膜中的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
这种技术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2. 等温厌氧反硝化技术等温厌氧反硝化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生物脱氮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通过将反硝化与厌氧条件相结合,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提高了反硝化的效率。
这种技术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污水处理。
3. 全自动生物脱氮系统全自动生物脱氮系统是一种集成化的生物脱氮技术。
该系统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实现了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监测和调控。
这种技术具有稳定性高、运行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
三、生物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1. 高效节能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未来的生物脱氮技术将更加注重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利用厌氧颗粒污泥技术可以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较低的剩余物,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脱氮技术中的微生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一步优化脱氮效果。
3. 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将生物脱氮技术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脱氮效果。
例如,与生物脱磷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对污水中氮磷的同步去除,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总之,生物脱氮技术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污水处理方法,持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生物脱氮的原理和应用
一、生物脱氮基本原理:1.氨化作用:含氮有机物(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以及它们的排泄物、代谢物所含的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降解放出氨的过程。
(1) 蛋白质分解:环境中绝大多数异氧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蛋白质、释放出氨的能力,使蛋白质水解,生成多肽与二肽,然后由肽酶进一步水解生成氨基酸。
(2)核酸的分解:核酸的生物降解在自然界中相当普遍。
76%的菌株能产生核糖核酸酶,有86%能产生脱氧核糖核酸酶。
(3)其他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尿酸、尿素、几丁质、卵磷脂等含氮有机物都能被相应微生物分解,释放出氨。
总之,氨化作用无论在好氧还是厌氧条件下。
中性、碱性或是酸性环境中都能进行,只是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作用强弱不已。
但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酚或木质素-蛋白质复合物时,会阻滞氨化作用的。
2.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硝化反应是由一类自养好氧微生物完成的,它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称为亚硝化过程,是由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菌中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硝化球菌属;第二步称为硝化过程,由硝酸菌(包括硝酸杆菌属、螺菌属和球菌属)将亚硝酸盐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都利用无机碳化合物如CO32-、HCO3-和CO2作为碳源,从NH3、NH4+或NO2-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特性大致相似,但前者的世代期较短,生长率较快,因此较能适应冲击负荷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当硝酸菌受到抑制时,有可能出现NO2-积累的情况。
反硝化反应是由一群异养型微生物完成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成气态氮或N2O,反应在无分子态氧的条件下进行。
反硝化细菌在自然界很普遍,多数是兼性的,在溶解氧浓度极低的环境中可利用硝酸盐中的氧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则作为碳源及电子供体提供能量并被氧化稳定。
当环境中缺乏有机物时,无机物如氢、Na2S等也可作为反硝化反应的电子供体,微生物还可以消耗自身的原生质进行所谓的内源反硝化。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解释
生物脱氮机理、AO工艺脱氮过程解释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NH3转化为NO2--N和NO3--N。
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并有外加碳源提供能量,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NO2--N(经反亚硝化)和NO3--N(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
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
由此可见,生物脱氮系统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需要具备如下条件:硝化阶段:足够的溶解氧(DO)值在2mg/L以上,合适的温度,最好20℃,不低于10℃,足够长的污泥泥龄,合适的pH条件。
反硝化阶段:硝酸盐的存在,缺氧条件(DO)值在0.5mg/L左右,充足的碳源(能源),合适的pH条件。
通过上述原理,可组成缺氧与好氧池,即所谓A/O系统。
AO工艺法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
A/O法生物去除氨氮原理:污水中的氨氮,在充氧的条件下(O段),被硝化菌硝化为硝态氮,大量硝态氮回流至A段,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兼性厌氧反硝化菌作用,以污水中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硝态氮作为电子受体,使硝态氮波还原为无污染的氮气,逸入大气从而达到最终脱氮的自的。
硝化反应:NH4++2O2→NO3-+2H++H2O反硝化反应:6NO3-+5CH3OH(有机物)→5CO2↑+7H2O+6OH-+3N2↑如图,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
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微生物脱氮原理
引言:微生物脱氮是一种重要的脱氮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来去除废水中的氮。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微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本文将继续探讨微生物脱氮的进一步原理和应用。
概述:微生物脱氮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其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氮气进行去除的技术。
其原理包括厌氧氨氧化和好氧硝化反应。
本文将从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过程、好氧硝化过程、微生物菌株的选择、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微生物脱氮的应用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1.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过程1.1概述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意义和背景1.2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基本原理1.3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微生物参与者1.4厌氧氨氧化反应条件的优化1.5厌氧氨氧化的限制因素及对策2.好氧硝化反应的微生物参与者2.1好氧硝化反应的基本原理2.2好氧硝化反应的微生物菌株2.3好氧硝化反应条件的优化2.4好氧硝化的限制因素及对策2.5好氧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的协同作用3.微生物菌株的选择3.1微生物菌株的筛选和培养技术3.2厌氧氨氧化反应菌株的选择因素3.3好氧硝化反应菌株的选择因素3.4工程微生物菌株的改造和优化3.5不同微生物菌株的配比及协同工作4.工艺参数的优化4.1pH值控制和调节4.2温度控制和调节4.3进水C/N比的调控4.4溶解氧浓度的控制4.5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5.微生物脱氮的应用5.1微生物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5.2微生物脱氮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5.3微生物脱氮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5.4微生物脱氮技术在资源回收利用中的应用5.5微生物脱氮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总结:微生物脱氮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脱氮技术,在废水处理、农业领域、环境修复及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厌氧氨氧化和好氧硝化过程,针对不同的废水特性选择适宜的微生物菌株,并优化工艺参数,可以实现更高效的脱氮效果。
未来的研究应注重微生物菌株的改良和优化,提高微生物脱氮技术的稳定性和适用性,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作用的方法,通过生物碳、氮、磷循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和磷的过程。
其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方面:
1. 生物脱氮原理
废水中的氨氮通过硝化、反硝化等微生物代谢过程,最终转化为氮气
释放到大气中。
具体过程如下:
硝化菌利用氨氮和氧气生成亚硝酸盐,反应式为:NH4++2O2→NO2^-
+2H++H2O。
亚硝酸盐在氧气存在下被反硝化菌还原为氮气,反应式为:2NO2^-
+O2→2NO3^-。
2. 生物除磷原理
废水中的磷通过生物吸附、释放等方式去除。
具体过程如下:
生物体内的磷酸盐被菌体代谢,通过吸附释放等过程沉积到废水处理
系统,从而实现磷的去除。
同时,选择合适的填料并维持水体曝气,可以提高微生物的附着能力
和生长条件,使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更好。
3. 优化废水处理过程
为了使废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更加高效、稳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废水中的C/N/P比例,一般适宜比例为100:5:1。
(2)生物反应器运行过程中,维持一定的曝气量,保证氧气充足。
(3)监测废水中的温度、pH、DO等关键参数,及时调整水质和操作
方式。
(4)在废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加入一定的外源碳源和磷去除剂,
有助于提高去除效果。
废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的处理废水的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原理
生物脱氮指的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微生物或酶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氮污染物转化为不容易引起环境问题的形式,从而达到减少氮污染的目的。
生物脱氮的原理主要有两种:硝化和反硝化。
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由硝化细菌来完成,这些细菌可以氧化废水中的氨氮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硝化细菌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才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反硝化是指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由反硝化细菌完成。
当废水中硝酸盐的浓度较高,并且缺乏氧气供应时,反硝化细菌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外接体,还原为氮气释放到大气中。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将硝化和反硝化结合起来,构建生物脱氮系统。
首先,利用硝化细菌将废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然后利用反硝化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这种生物脱氮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氮含量,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的原理
生物脱氮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等形式的氮转化成氮气的过程。
生物脱氮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
硝化是指氨氮通过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过程。
硝化细菌主要包括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两类。
亚硝化细菌能够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氮,而硝化细菌则能将亚硝酸盐氮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氮。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硝化细菌起到了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氮的作用,为后续的反硝化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底物。
反硝化是指硝酸盐氮通过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的过程。
反硝化细菌能够在缺氧或微氧的条件下,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将有机物还原成氮气。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反硝化细菌起到了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氮的去除。
生物脱氮技术的原理简单清晰,通过硝化和反硝化两个过程,将有机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转化成氮气,达到了去除氮污染物的目的。
相比传统的化学方法,生物脱氮技术具有能
耗低、操作简便、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在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总的来说,生物脱氮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废水处理方法,其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生物脱氮技术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及原理介绍
污水生物脱氮过程及原理介绍①氨化作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②同化作用:氨用于合成细菌并随剩余污泥排出;③硝化作用: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之后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④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转化为氮气并排入大气。
(1)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指有机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氮。
氨化速率与含碳污染物降解速率相同。
多数情况下,基于有机氮的特性和污水厂的运行参数(尤其是构筑物内的水力停留时间),大部分的有机氮较易氨化。
(2)同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细菌将一部分氨氮合成为自身组成物质的过程。
在处理一些碳氮比【BOD5/(氨氮+有机氮)】较高的工业废水时,同化作用在脱氮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粗略计算,通过剩余污泥去除的氮约占剩余污泥量的5%~8%。
(3)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由专门的自养微生物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生物过程:亚硝化细菌将NH4+氧化为NO2-;硝化细菌将NO2-氧化成硝酸盐NO3-;根据上述反应,氨氮完全氧化的需氧量为4.57g O2/g NH4+-N(不包括用于细胞合成代谢的氮)。
以下反应式可用于估算反应所需的碱度∶NH4++2HCO3-+2O2——NO3-+2CO2+3H2O即氧化1gNH4+-N需要7.14g碱度(以CaCO3,计算)。
此外,每克NH4+-N 将合成大约0.17g 新细胞。
①生长速度和泥龄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较异养微生物更缓慢。
通常来说,它是设计硝化反应器容积时最重要的限制性参数。
更确切地说,主要的限制阶段是氨氮氧化生成亚硝酸盐,这与亚硝化细菌的活性有关(排除个别瞬时情况,例如水厂试运行阶段)。
鉴于它们的生长速率较低,水厂在设计脱氮生物反应器负荷时通常受制于好氧污泥的泥龄。
实际上,在系统中生长的硝化细菌数量必须等于或大于随剩余污泥排出的损失数量,否则将会导致硝化细菌的流失。
维持硝化作用的泥龄受温度影响很大。
在pH值为7.2~8时,用以维持稳定硝化作用的好氧污泥最小泥龄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如下所示。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
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污水处理工艺脱氮是指在污水处理过程中,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去除的过程。
脱氮工艺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氮气化合物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下面将从脱氮工艺的原理、常见脱氮工艺、脱氮工艺的应用、脱氮工艺的优势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脱氮工艺的原理1.1 生物脱氮原理:利用厌氧细菌将氨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1.2 化学脱氮原理:利用化学试剂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1.3 物理脱氮原理:通过物理方法将氮气从污水中分离出来。
二、常见脱氮工艺2.1 生物脱氮工艺:包括厌氧氨氧化、厌氧硝化反硝化等过程。
2.2 化学脱氮工艺:包括硝化反硝化、氨气氧化等过程。
2.3 物理脱氮工艺:包括气浮法、膜分离等方法。
三、脱氮工艺的应用3.1 城市污水处理厂:常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中,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气化合物。
3.2 工业废水处理: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减少氮气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3 农业废水处理:用于农业废水处理中,改善水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四、脱氮工艺的优势4.1 减少氮气化合物对水体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4.2 降低氮气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改善水生生态环境。
4.3 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处理成本,节约资源。
五、脱氮工艺的发展趋势5.1 绿色环保: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2 高效节能: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注重高效节能,提高处理效率,降低能耗。
5.3 智能化技术:未来脱氮工艺将更加智能化,采用先进技术提升处理水平。
总之,污水处理工艺脱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希翼未来脱氮工艺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为人类创造更夸姣的生活环境。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
生物脱氮基本原理作者:weidongwin阅读:994次上传时间:2005-10-13推荐人:weidongwin (已传论文17套)简介: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
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关键字:生物脱氮基本原理氨化硝化反硝化同化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 x O气体的过程[1]。
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O x--N等形式的氮,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氮被异养微生物氧化分解,即通过氨化作用转化为成NH3-N,而后经硝化过程转化变为NO x--N,最后通过反硝化作用使NO x--N转化成N2,而逸入大气。
由此可见,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
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 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也称为矿化作用。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自然界中,它们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好氧性的荧光假单胞菌和灵杆菌、兼性的变形杆菌和厌氧的腐败梭菌等。
在好氧条件下,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2]。
例如氨基酸生成酮酸和氨:(2-1)丙氨酸亚氨基丙酸法丙酮酸另一是某些好氧菌,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
例如尿素能被许多细菌水解产生氨,分解尿素的细菌有尿八联球菌和尿素芽孢杆菌等,它们是好氧菌,其反应式如下:(2-2)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2-3)(2-4)(2-5)2. 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O x--N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
该反应历程为:亚硝化反应 (2-6)硝化反应 (2-7)总反应式(2-8)亚硝酸菌有亚硝酸单胞菌属、亚硝酸螺杆菌属和亚硝酸球菌属。
污废水深度处置脱氮的微生物学原理
污废水深度处置脱氮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7页
2、生物脱氮工艺
(1)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空气
空气
污废水深度处置脱氮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8页
1)流程说明
有机物氧化、硝化及反硝化独立, 都有自己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
“一级”曝气池:去除 COD、BOD,BOD<15-20mg/l
有机氮转化为 NH3 、NH4+ ; “二级”硝化曝气池,NH3 、NH4+生成NO-3—N,碱度下降; “三级”反硝化池——NO-3—N转化为氮气。
(10-15)d。θC与温度相关,温度低θC高。
(f)水力停留时间(HRT):3.5~6h
污废水深度处置脱氮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4页
+4H
+4H
2HNO3
2HNO2
-2H2O
-2H2O
2HNO
2NH2OH
-H2O NO
NO2-
反硝化过
NO3-
程简化式
NO2-
NH2OH N2O
2NH3 同化反硝化
N2 异化反硝化 有机体(同化反硝化) N2(异化反硝化)
• 缺点
脱氮效率不高,普通ηN=(70~80)%
好氧池出水含有一定浓度硝酸盐,如二沉池运行不妥,
则会发生反硝化反应,造成污泥上浮,使处理水水质恶
化。 污废水深度处置脱氮的微生物学原理
第14页
3)A1/O工艺影响原因
1. 水力停留时间t
t反硝化≤2h,t硝化≥6h,t硝化:t反硝化 =3:1,ηN到达(70-80)%,不然ηN↓
第3页
硝化过程影响原因
(a)好氧环境:硝化菌氧化NH3和NO2-取得能量,溶解氧含量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废水生物脱氮原理1.1.1 废水中氮的存在形式 氮在废水中有以下几种形式 无机氮 N anorgan .: ∙ 氨氮NH 4-N ∙ 亚硝氮NO 2-N ∙ 硝氮 NO 3-N有机氮N organ .总氮N total = N anorgan . + N organ . 总凯氏氮TKN = N organ . + NH 4-N以氮的形式氮化合物的换算关系如下:NH NH N NH NO NO N NO NO NO N NO 412854128542328523285234428344283++----−→−−-−→−−−→−−-−→−−−→−−-−→−−/,*,/,*,/,*,1.1.2 废水生物脱氮的基本过程①氨化(Ammonificaton ):废水中的含氮有机物,在生物处理过程中被好氧或厌氧异养型微生物氧化分解为氨氮的过程;②硝化(Nitrification ):废水中的氨氮在好氧自养型微生物(统称为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转化为NO 2- 和NO 3-的过程;③反硝化(Denitrification ):废水中的NO 2- 和/或NO 3-在缺氧条件下在反硝化菌(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N 2的过程。
1.1.3 氨化作用基本原理在废水中部分氮以无机物的形式存在。
蛋白质被生化降解为氨氮的作用成为氨化作用。
尿素在酶的催化下降解也属于该作用。
举例:COOH O∣∣R - C - H + H2O + 1/2 O2 ----> R - C + NH4+ + OH-∣∣NH2COOHNH2∣C=0 + 3 H2O 尿素酶> 2 NH4++ 2 OH-+ CO2∣NH2该反应是在不需要氧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填埋场中的垃圾中该反应居多。
有该反应可以看出,该反应释放氢氧根离子 ,因此通过氨化作用可提高系统的硷度(耐酸缓冲能力)。
1.1.4 硝化反应(Nitrification ) 1.1.4.1 硝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硝化反应分为两步进行:①-+→24NO NH ; ②--→32NO NO 。
是由两组自养型硝化菌分两步完成的:① 亚硝酸盐细菌(或称为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② 硝酸盐细菌(或称为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itrobacter );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任何一种细菌可以直接将氨氮通过一步氧化到硝酸盐。
这两种硝化细菌的特点:① 都是革兰氏染色阴性、不生芽孢的短杆菌和球菌;② 强烈好氧,不能在酸性条件下生长;③ 无需有机物,以氧化无机含氮化合物获得能量,以无机C (CO 2或HCO 3-)为碳源;④ 化能自养型;⑤ 生长缓慢,世代时间长。
1.1.4.2 硝化反应过程及反应方程式① 亚硝化反应:+-+++→+H O H NO O NH 25.12224如果加上细胞合成,则:322227532410457541097655CO H O H NO N O H C HCO O NH +++→++--+亚硝酸盐细菌的产率是:0.146g/g NH 4+-N (113/55/14); 氧化1mg NH 4+-N 为NO 2--N ,需氧3.16mg (76⨯32/55/14);氧化1mg NH 4+-N 为NO 2--N ,需消耗7.08mg 碱度(以CaCO 3计)(109⨯50/55/14)② 硝化反应: --→+3225.0NO O NO如果加上细胞合成,则:-+-++→++++227523324240031954400NOO H N O H C O HCO CO H NH NO硝酸盐细菌的产率是:0.02g/gNO 2---N(113/400/14) 氧化1mg NO 2--N 为NO 3—N ,需氧1.11mg(195*32/400/14) 几乎不消耗碱度③总的硝化反应: +-+++→+H O H NO O NH 222324如加上细胞合成,则:323227532488.198.004.1)0025.00181.0(98.186.1CO H NO O H N O H C HCO O NH ++++→++--+ 总的细菌产率是: 0.02g/gNO 2--N(113/400/14);氧化1mg N NH -+4为N NO --3,需氧4.27mg(1.86*32/14); 氧化1 mg N NH -+4为N NO --3,需消耗碱度7.07mg(以CaCO 3计);污水中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否则硝化反应会导致pH 值下降,使反应速率减缓或停滞;如果不考虑合成,则:氧化 1 mg NH 4+-N 为NO 3--N ,需氧4.57mg ,其中亚硝化反应3.43mg ,硝化反应1.14mg ,需消耗碱度7.14mg(以CaCO 3计)1.1.4.3 硝化反应所需要的环境条件(1) 温度和微生物与碳的氧化相比,碳在硝化反应中的生化降解能量释放(增长)较慢,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硝化菌繁殖速度较慢,因此废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停留时间一般比较长。
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就是好氧泥龄,在废水处理设计中,当计算最小污泥泥龄时最需要考虑得时温度上升得影响。
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即污泥龄,必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一般为3~10天)。
微生物生活的环境温度即活性污泥的温度对污泥增长和硝化影响较大,对于硝化菌来说最佳的反应温度范围为25至35摄氏度。
低于5摄氏度或高于45摄氏度将会抑制硝化菌的增长从而抑制硝化反应。
因此,温度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对于反硝化和硝化水平影响较大(见下图)。
而影响温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废水的温度、生化反应放热、设备如水泵风机等温升、射线、散热等。
在好氧系统中微生物的浓度是计算反应器体积所需的一个重要参数(见下图)。
由图可以看出,污泥浓度增越高所需要的反应器容积越小。
传统的市政污水厂的污泥浓度一般为3 - 6 kg MLSS/m3.而膜生化反应器作为一种高效的废水处理工艺,其污泥浓度可以达到35kgMLSS/m3,生化反应器所需的容积大大的缩小。
(2) 供氧氨氮转化为亚硝氮到硝氮需要氧气。
1克NH4-N 氧化为硝氮需要大约4.6克氧,其中三分之二的氧是在氨氮转化为亚硝氮的过程中消耗掉。
在好氧池中碳化合物的氧化也需要氧。
渗滤液处理中碳化合物氧化的所需氧量的计算和传统的污水处理有所不同。
在渗滤液处理中分解代谢占的比重比内源呼吸要多。
从经验得知,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宜保持在2-5mg/L,好氧池中曝气应做到气泡尽可能的细以保证给微生物最佳的氧的供应,提高氧的利用率。
由物理学可知,氧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即温度越高水或活性污泥中氧的溶解度越低(见下表),而压力越高水或活性污泥中氧的溶解度越高。
表:氧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溶氧浓度2mg/L,水深为4米)Excess pressure Temperaturebar 10°C 20°C 30°C0 11,4 9,2 7,71 22,9 18,6 15,73 45,9 37,4 31,75 68,9 56,3 47,7供氧不足将导致硝化反应不完全,因为当供氧不足时硝化菌将会转化为降解有机碳的微生物。
因此在曝气供氧设计时应考虑一定的余量。
(3) pH值得缓冲能力(酸碱缓冲体系)废水中酸碱的比例通常以pH值和耐酸度来表示,硝化反应对于pH值很敏感,在章节1.2.3.3中可以看出硝化反应将引起酸度增加,产生的氢根离子将减弱废水中的耐酸缓冲能力。
在分析化验中耐酸(碱)缓冲能力以mmol/l表示。
硝化产生的氢根离子减弱废水的耐酸(碱)缓冲能力如下:氢根离子的中和反应:H++ OH-⇔H2O∙碳酸根转化为碳酸氢根:H++ CO32-⇔HCO3-∙碳酸氢根转化为二氧化碳H++ HCO3- ⇔H2O + CO2除碳酸氢根外, 磷酸二氢根和磷酸氢根也具有pH缓冲能力,其缓冲能力范围为 6.0-7.6,但在渗滤液中由于磷的含量较少,大部分的耐酸缓冲能力由碳酸氢根提供。
如下所示,在硝化反应中1mmol的氨氮氧化反应将消耗2mmol 的耐酸度即HCO3:2 121444 mmol Hmmol NH Nmmol mg NH N+-=-因此硝化反应中1000mg/L的氨氮的转化将消耗掉143 mmol/l 的耐酸度。
在硝氮还原为氮气的反硝化中,由于消耗氢根离子,耐酸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计算如下:2 211433 mmol Hmmol NO Nmmolmg NO N+-=-由此可见在硝化反应中消耗掉的耐酸度在完全反硝化中将被恢复一半,即如果氨氮进水浓度为1000mg/L,并且硝化反应中产生的硝氮在反硝化中被完全还原为氮气,则理论上来讲,整个系统所消耗的耐酸度约为70 mmol/l 。
为保证生化系统的耐酸缓冲能力,一般要求生化出水中的硷度应为5mmol/l(经验)。
系统(进水)所需的硷度计算如下:SK mmol l NH N NO Nmg mmolmmol lerf zu ab4343145,.[/]// =-+-+举例: NH4-Nfeed = 1000 mg/lavailable SK4,3 = 70 mmol/l反硝化率= 90 %NO3-Ndrain = (1 - 0,9) * 1000 mg/l = 100 mg/lSK mmol l mg l NH N mg l NO Nmg mmolmmol mmol lerf 43431000100145836,.[/]///,/ =-+-+=由上式可以计算出,所需的硷度比完全反硝化下要高出13.6 mmol/l 。
但系统硷度不足时,可通过投加以下几种碱液使系统pH 值平衡:碳酸钠Na2CO3 + H2O ⇔2 Na+ + HCO3 + OH-碳酸氢钠NaHCO3 ⇔Na+ + HCO3-碳酸钙CaCO3 + CO2 + H2O ⇔Ca2+ + 2 HCO3-氢氧化钠NaOH ⇔Na+ + OH-通常情况下,氢氧化钠由于其强碱性及其快速性被用来平衡生化系统的pH值,其所需量计算如下:NaOH的摩尔量= 40 g/mol废水所需额外硷度= 13,6 mol/m3 wastewater40 g/mol * 13,6 mol/m3 = 550 g NaOH/m3 wastewater投加的NaOH (25%): 2200 g NaOH/m3废水;密度NaOH(25%) 1,274 kg/l:所需量: 1,73 l NaOH (25 %) 每m3废水。
(4) pH值和硝化抑制游离氨(NH3)和亚硝酸(HNO2)为“细胞毒药”,对硝化菌具有毒性抑制作用。
这两种物质在污水中(NH3)或在微生物反应(HNO2)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