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第一章楔形文字法
外国法制史论述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 课本19页----29页1.楔形文字法 古代两河流域及其毗连地区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 往往又被称为楔形文字法系 在很长时期被许多国家采用。
它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成文法典 这些法典具有独特的体系结构的共同特征 其中 代表其发展最高水平的是<汉穆拉比法典> 其他还有<乌尔纳姆法典><苏美尔法典>等。
2.楔形文字法的特征A.是一部神定法B.结构体系较完整C.设计内容广泛D.采用不同法律判例的汇编和抽象概括3.乌尔纳姆法典 公元前2113年至公元前2006年 的乌尔纳姆王创制 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法典内容 A.禁止巫术 B.伤害他人身体可用罚金代替刑罚C.把全体居民划分为自由民和奴隶D.缔结婚姻的当事人是男女双方家长 E.妇女必须严守贞操 发现者处死4.阿维鲁 自由民按其社会法律地位的不同。
分为享有权利的自由民与不享有权利的自由民前者称“阿维鲁”直译为“丈夫” 是具有公社社会资格的人 其中既有僧侣贵族 高级官吏 也包括自耕农和独立手工业者 法典有许多条纹专门保护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5.神明裁判 在案件无法判别是否有罪的情况下 借助神明的意志判断诉讼当事人是否应负罪责 它在古代中世纪一些国家和地区被采用。
6. 德拉古法 公元前621年 奴隶主贵族德拉古将习惯法整理编纂 颁布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 史称德拉古法。
该法主要提出三项改革 规定了公民权的取得条件 将官吏选拔由贵族会议决定改为公民抽签选举 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四百零一人议事会。
德拉古法标志着雅典法进入了成文法时期。
7.<汉穆拉比法典> 该法典是古代楔形文字法律集大成的汇编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制定 因此而得名。
是迄今已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早期法典 在楔形文字诸法典中具有代表性。
由序言 本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对古巴比伦以后的许多古代国家的法律有很大影响。
《外国法制史》讲义(楔形文字法)

典》(迄今世界上第1部成文法典)。 3、分裂后城邦国家法典:《苏美尔法典》。 4、BC.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6代王汉穆拉比(BC.1792-1750);
《汉穆拉比法典》。 5、BC.6世纪:新巴比伦王国灭亡;期间有《赫梯法典》、《亚述法
(4)债权法 ①债的形式:契约之债,重要契约采取书面形式;侵权之债并不发 达,与犯罪尚未在责任性质上区分。 ②禁止出借人提高法定利息:谷 33.3%, 白银 20%;保护借用人和农 业。 ③保护人质不受虐待。
(5)刑法 ①刑民合一 ②刑罚:保留同态复仇的氏族习惯 ③连坐/连带责任:如建筑师之子对建筑工程的连带责任。
典》。
第二节 《汉穆拉比法典》
一、制定 BC.1792-1750;现藏于法国卢浮宫。
二、结构、内容 1、结构:序言、正文、结语;共282条 2、内容: (1)财产制度(土地)
王室土地:出租;分封 公有制(为主)
公社集体所有 土地所有制
私有制 (2)社会结构
奴隶:权利客体 阿维鲁穆:国王、大臣、僧侣、商人、自耕农等
三、法典的特点 1、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1)君主的最高统治地位,“君权神授” (2)自由民对奴隶的统治权、支配权 2、体现团体本位思想
(1)公民的权利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 (2)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相联系 3、保留原始习惯(法)残余 4、诸法合体、刑民不分,缺乏抽象规则,反映习惯法和判例法的影响 (本章完)
(6)诉讼法 ①管辖权:世俗法院管辖 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国王有最高司法审判权,可向其上诉 ②民事案件具有私诉性质:私人提起,私人执行 ③刑事案件具有国家追诉性质:不因受害人宽恕而免除 ④保留私刑 ⑤证据制度:发誓,神明裁判(如投水)(注1)
外国法制史复习纲要1-4

外国法制史复习纲要1.产生与发展〔了解〕2.重要法律文件3.主要内容4.特点5.地位影响第一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指古代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包括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所适用的法律。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有自己的特征,以《汉姆拉比法典》为代表法典,对人类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乌尔纳姆法典》第一部成文法典●楔形文字法的发展《汉穆拉比法典》基本内容2.社会结构: 等级制度1、自由民:阿维鲁与穆什凯努2奴隶3.婚姻、家庭、继承法●婚姻:以契约为基础的买卖婚姻制度●继承:家内继承原则●家庭结构:家长制⏹契约种类主要有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等⏹法典还极重视对借贷关系的调整,对借贷利息等具体问题做了明确规定◆法典涉及的犯罪主要有:国事罪、侵犯人身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诬告罪、伪证罪、职务犯罪◆还保留了同态复仇的氏族习惯●宗教向世俗发展特点◆维护汉穆拉比王的专制统治地位◆确立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表达了团体本位思想:A.法典赋予公民权利时,强调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B.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相联系4.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基本特点1.法典的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体例。
2.法典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法的基本领域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具体规定〕历史地位楔形文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个法系它的形成和发展在世界法律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古东方法从习惯法阶段进入成文法阶段而且代表着人类成文法律的开端第二章:印度法:略:〕自己看看书读读故事吧我〔法的外部表现形式〕〔标准性法律文件〕〔一〕吠陀〔知识〕:共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x婆吠陀》〔二〕法经:用以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附属于吠陀主要有《乔达摩法经》《阿帕斯檀跋法经》《涅达耶那法经》《伐悉私陀法经》《毗湿奴法经》〔三〕法典《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规定了种姓制度。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的含义楔形文字法又称为两河流域法。
是对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个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一系列法律的总称。
时间约为公元前3000年以前至公元前6世纪。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与发展1、前21 世纪末《乌尔纳姆法典》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2、前20 世纪城邦国家的法典《苏美尔法典》《李必特·伊丝达法》等3、前18 世纪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世界上第一部保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4、赫梯法、亚述法承继了楔形文字法赫梯的两种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第二节楔形文字法的代表——汉穆拉比法典一、释义:汉穆拉比法典汉穆拉比法典又称石柱法。
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王汉穆拉比统治时期制定,它充分体现了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法律的特点,是古代东方法的典型代表。
四、法典序言及结语中的法律观(一)法的公正性1、立法的目的——公正我,汉穆拉比虔诚敬神的君主,为使正义在国中出现,消灭邪恶,使强不凌弱,使我象太阳一样升起在民众之上,给国家带来光明。
······2、君主与公正的关系(二)君权神授法自君出国王汉穆拉比站立在太阳神沙马什旁边,从神手中接过代表着权力的手杖,表示法律的权威来自神的赐予。
(三)法的神圣性与永恒性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
(四)理解与认识1、体现了古东方西亚朴素的法律观2、很好地处理了法律与宗教的关系五、法典主要内容与特点一)维护私有制经济土地私有与土地国有(国君私有第三章古希腊法一、何谓古希腊法泛指存在于古代希腊世界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四、古希腊法的特征一)古希腊法是城邦法,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
(二)古希腊法是成文法,但没有出现完整严密的法典。
(三)法庭在案件处理上具有灵活性,一直没有形成具有专业性质的法官群体。
外国法制史笔记

外国法制史笔记外国法制史笔记第一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的特征1.法典结构比较完整,逐渐向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结构过渡。
2.法典缺乏抽象原则。
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对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
3.楔形文字法一般都将法描述成神意的体现,但它们仍属世俗法,并非宗教法。
5.属于典型的古东方奴隶制法。
《汉穆拉比法典》的内容和特征1.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规定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无限权力。
详细规定了军事制度,建立常备军,以维护君主的专制统治。
对宫廷和神庙财产特别保护,处刑极为严厉。
2.充分保护奴隶主对财产和奴隶的所有权:对盗窃罪作出了详细规定且进行极为严厉的惩罚。
视奴隶为权利客体,可以随意买卖、出租或抵押。
3.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将自由民分为两类:阿维鲁和穆什钦努,法典对两者的权利保护是完全不同的。
4.包含大量调整手工业和商业的规范:有关手工业商业的契约的规定几乎占全部条文的一半。
(借贷契约:废除债务奴隶制,限制高利贷)5.维护家长制,确认家长对妻子和子女的特权:婚姻以契约为基础,妇女是婚姻契约的标的。
在夫妻关系中,夫妻地位极不平等。
在家庭关系中,妻子和子女完全处在家长控制之下。
6.保留若干原始公社制的残余:土地长期实行国有制。
保留血亲复仇和同态复仇遗迹。
对许多纠纷的处理还保留着自行解决争端的原始遗风。
神明裁判广泛应用。
四、法典的历史地位巩固了两河流域的中央集权制,推动了经济发展。
为后世研究两河流域及整个东方社会提供了原始材料。
在古代东方法制发展史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章古印度法古印度法的特征:与宗教紧密相联,密不可分;严格维护种姓制度;是法律、伦理、道德、宗教玄谈和哲学理念的混合物。
一、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法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内容。
解释种姓制度的起源及其实质,说明各种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截然不同。
二、所有权:古代印度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以国有制或王有制为基础,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是村社制。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 第二节 《汉穆拉比法典》 第三节 楔形文字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
一、楔形文字法的产生 二、楔形文字法的发展 三、楔形文字法的衰落
返回
第二节 《汉穆拉比法典》
一、制定《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背景 1.两河流域在政治上的统一,要求进一步统一
楔形文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法 系,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楔形文 字法首先将习惯法成文化,开始了人类成文法的 最初尝试,推动了人类法律的发展与进步。楔形 文字法诸法典,特别是《汉穆拉比法典》,内容 丰富,形式完备,条文缜密,立法技术发达,表 明其已达到奴隶制法发展的最高峰,对后世奴隶 制立法产生重要影响。以《汉穆拉比法典》为典 型代表的楔形文字法,体现了古代东方文明的伟 大成就,不仅在两河流域得到长久的应用,表现 出极强的生命力,而且还通过波斯帝国的法律和 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展使财产私有化日益加剧,需要制
定新法来维护新的经济秩序。 3.高利贷横行,需要靠法律给予限制。
二、《汉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 《汉穆拉比法典》是一部对古巴比伦社会关系、
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作出系统规定的综合性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继承了以前楔形文字法的结
构,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返回
(一)君主专制制度 (二)等级制度 (三)财产所有权制度 (四)契约制度 (五)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 (六)犯罪与刑罚制度 (七)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
返回
第三节 楔形文字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在经历了漫长的20个世纪的发展之后,以 《汉穆拉比法典》为代表的楔形文字法逐步形成了 以下基本特征:
1.楔形文字法各法典结构比较完整。 2.法典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特别重视对民 事法律关系的调整。 3.楔形文字法各法典大多数是司法判例的堆积。 4.楔形文字法除成文法之外,存在着习惯法体 系。 5.楔形文字法是世俗法。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以汉穆拉比法典为代表的古代两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法律(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发展和一般规律;掌握楔形文字法的主要特征;掌握《汉穆拉比法典》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楔形文字法律的一般概况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1、楔形文字法律是指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古代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奴隶制法律的总称,包括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依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所适用的法律。
2、楔形文字法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特征。
有的资产阶级学者将这种法律称为楔形文字法系。
二、楔形文字法律的产生与演变1、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最初由西亚两河流域苏美尔人国家所制定。
乌尔第三王朝(前22-21世纪)的创始者所颁布的《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楔形文字成文法典。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所制定的《汉穆拉比法典》是楔形文字法律的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
3、楔形文字法律后来为亚述、赫梯、依兰等国家沿袭使用,直至波斯帝国时期。
4、公元前一世纪左右,楔形文字法律完全消失。
注:1、什么是《乌尔纳姆法典》?约在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姆创制了《乌尔纳姆法典》,除序言外,共29个条文,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它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的新时代。
2、列举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典。
三、楔形文字法律的主要特征1、在结构、体系上比较完整一般分为三部分:序言、法典正文和结语三段论。
2、法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
3、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并没有规定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
4、虽被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但内容中宗教色彩并不浓厚。
第二节汉穆拉比法典一、法典的制定和结构(一)制定《汉穆拉比法典》是汉穆拉比国王执政的晚年颁布的。
制定的原因主要有:迅速消除境内法律的不统一和地方上各自为政的混乱现象;适应私有关系的发展调整新产生的各种关系;缓和自由民内部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外国法制史课件第2讲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我,…… ……
此为确立真正福祉及仁政于国内的常 胜之王汉穆拉比所制定的公正的法律.
我,汉穆拉比,无敌之王.我未尝蔑视 恩利尔所赐予之黔首,而马都克委我以牧 养黔首之任,我亦未尝疏忽,我为黔首寻见 安全之居地,解决重大之困难,以光明照耀 彼等.我以萨巴巴及伊丝塔所赐与我的强 大武器,以埃亚所赋与我的智慧,以马都克 所授与我的威力,驱逐上下之敌,消弥纷争, 使国家得享太平……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发展
前22世纪,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前 2113~前2006),制定《乌尔纳姆 法典》。
安(An)和恩利尔(Enlil)将乌尔的王权交 予了南纳(Nanna)之后,那时宁松(Ninsun) 所生的儿子,乌尔纳姆为了他所钟爱的生养他 的母亲,按照公正和真理的原则……然后,伟 大的勇士、乌尔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乌 尔纳姆,以南纳的力量、城市之主,遵照乌图 (Utu)的真理,在这片土地上建立公正;他 驱走憎恶、暴力、倾轧,他将神庙的供养费定 为90古尔(Gur)大麦、30只羊以及30塞拉 (Sila)的黄油。他推行铜制塞拉量器,确立一 个密拉(Mina)单位的重量,以及多少西克勒 (Shekel)单位的重量等于一密拉……禁止欺凌 孤儿寡妇,禁止富有者虐待贫困者。
第二十五条,如果一位女奴妄自与女主人相比, 有不敬的言语,那么要用1夸脱的盐冲洗她的嘴巴;
第二十八条,作伪证者,必须缴纳15西克勒的白 银;
第二十九条,证人如果撤回证词,则必须做出补 偿,以该案件的诉讼标的为限额;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发展
前20世纪初,阿摩利人建立伊新和 拉尔萨王朝,制定成文法。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 序言;
•
土地所有权保护:实物赔偿方式;
•
奴隶的社会地位:“财产”--物,严厉
的刑罚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
•
奴隶主和自由民的法律调整:以罚金为
主;
•
犯罪问题:伤害肢体和诬告;
•
婚姻家庭:男尊女卑;
•
诉讼形式:法庭审理,神明裁判。
• 3、全盛时期: • 存续时代: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 • 国家:巴比伦王国 • 代表性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利贷;
• ---租赁契约:充分保护出租人的利益; • ---劳务契约:对劳务的质量、报酬有明
确规定。
(5)婚姻家庭法 • 买卖/契约婚姻;家长制;家内继承。
• (6)刑法 • 犯罪种类;同态复仇/血亲复仇;刑罚种类
• (7)法院组织与诉讼 • 司法行政合一;神明裁判
• 2、法典的特点-兼论楔形文字法的特征 • 条文:缺乏概括性和抽象性,司法判例汇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概述
• 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 •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
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 (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 (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 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 (中下游地区)。
《汉穆拉比法典》上部浮雕
二、法典的结构和体系
• 序言:宣言君权神授; • --安努尔与恩利尔为人类福祉计,命令我,
荣耀而畏神的君主,汉谟拉比,发扬正义 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 使我有如沙马什,昭临黔首,光耀大地。
• --常胜之王,四方的庇护者,众王之神, 众王之统治者,众王之君主,明哲之君主。
《外国法制史》第一章 古埃及和两河流域法制

④免责规定:不可抗力 ⑤建筑合同 :严格责任 5.婚姻、家庭和继承: ①婚约,已婚女贞节; ②婚前债务与婚后债务责任; ③诸男平等继承 6.简单的刑事司法: ①犯罪与侵权不分, ②民事纠纷处理刑事化, ③司法与行政不分
(四)《汉穆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1.代表了楔形文字法的最高立法成就 2.开创了成文法典石刻公布的先例 3.是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社会民事、经济关系的早期 典范 4.提出了若干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法律原则 ①私有财产无限追索 ②抵押、质押 ③故意与非故意、不慎和怠慢
1.结构体系比较完整 序言+正文+结语 2.神权观念的立法思想
3.基本上属于司法判例汇编 4.保留了若干原始习俗及残余:同态复仇、血亲复 仇、神明裁判
(三)法典主要内容
1.对君主制度的确立和保护 2.确立了社会各阶层的法律地位 3.规定了财产制度 4.发达的契约 ①契约生效条件:书面、合意 ②所有权无限追索和善意占有 ③借贷契约废除债务终身奴役制:三年债务奴役期
二、后埃及时代的法制
1.土地流转 ①欠款付清协议 ②交易土地不得有瑕疵 ③实际占有为交易标志 ④官方过户手续
2.债务流转
①免除高利贷债务②禁止人身债务
三、古埃及法特点及历史地位
1.特点
①典型神权法: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 ②浓厚专制色彩 ③较为发达的契约和财产立法
2.历史地位
①是早期东方民事经济立法的典范:抵押、 担保、遗嘱 ②对西亚、北非的影响:上帝原型、《圣经旧约》 ③对希腊的影响:废除债务奴隶,集体主义观念
第二节 楔形文字法
外国法制史 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讲义

1、楔形文字法A、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期发源于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一部古老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发明;B、两河流域是人类是历史上最早形成国家与法的地区之一,也是楔形文字法的发源地;这些地区的城市国建最初采用习惯法,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规;C、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乌尔第三王朝创制的《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开创了法典化的时代;D、楔形文字法主要有《苏美尔法典》、《苏美尔亲属法》、《尼尼微法律教本》、《椑拉拉马法典》、、《李必特尹丝达法典》、E、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统治时期,是两河流域经济最为繁荣、国势最为强势时期F、《汉穆拉比法典》文明于世,又称为“石柱法”;2、汉穆拉比法典:A、该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B、君主专制制度,国王依靠他的核心的官僚机构,自上而下实行集中统治;C、军人分为“里都”和“巴衣鲁”(重装兵和轻装兵)D、将全体居民分为自由民和奴隶,奴隶又称为“卑贱者”,奴隶和牛等价,视为财产;E、自由民分为充分享有权利的自由民与不享有充分自由的自由民;F、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称为:“阿维鲁”——主要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自耕农和独立手工业者;G、不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称为:——穆什凯努;H、财产法——属于公社的土地数量很大,约占耕地总数的85%,有关商业方面的条款约占法典条文的10%左右;I、契约制度——买卖、财产租赁、借贷、保管、合伙、人生雇佣等,其中以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J、买卖契约的标的:土地、房屋、牲畜及其他非禁止流转的财产,其中包括奴隶;借贷契约的标的:钱款、谷物;租赁契约的标的包括:房屋、土地、园圃、车辆、船只、牛、驴等,K、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L、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夫妻关系是不平等的,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地位,财产只在家庭范围内继承并且只有男子才享有充分自由的继承权;M、犯罪和刑罚制度;N、犯罪种类有: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家庭罪;O、法典几乎没有涉及:国事罪、宗教罪P、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诬告、伪证、法官擅改判决Q、侵犯财产罪的规定最多,处刑也最为严厉;R、侵犯人身罪主要指殴打或者其他原因造成他人伤亡,处罚:血亲复仇、同态复仇;S、侵犯家庭罪包括强奸罪、奸淫罪、通奸罪、养子不认养父母等T、刑罚的种类有:死刑、体刑、烙印、罚金、驱逐;刑罚轻重与罪行的大小、当事人的身份和地位有关;U、国王拥有国家最高司法审判权,地方司法权分别由国王下属大小官吏来行使,V、诉讼完全由私人提起,证据主要有:证言、证物、宣誓、神明裁判;3、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A、结构体系关系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论式;B、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民法、刑法、诉讼法、婚姻家庭法;C、大都比较重视对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调整;《俾拉拉马法典》中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占70%D、各法典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E、楔形文字法是世俗法;4、楔形文字法的历史地位A、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法律体系之一;B、是最早将习惯法成文化的先驱;C、对推动人类法制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特殊贡献;D、对楔形文字法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奴隶制早期法律产生的基本过程;E、是古代西亚法的先驱。
2外法史第一章 楔形文字法

( 约 公 元 前 17 92 — 17 50 年 ) 原 文 刻 在 雪 花 岩 的 石 柱上 , 埃 兰 人侵 入 巴 比 伦 后 把 石 柱 带 回 苏 撒 , 1 90 1 年 为 法 国 考 古 队 发 现 。 现 在 石柱 存 于 巴黎卢佛博物馆。语言是典型的古巴比伦语。 依 蓝 王 运 走 石 柱 作 战 利 品。 有 几 行 铭 文 已 被 磨 灭 , 显 然 是 为 了刻 入 依 蓝 王 自 己 的名 字 。 但 是 , 法 典 条 文 大 部 分 ———二 八 二 条 中 的 二 四 七 条 依 旧保 留 下 来 。 后 来 在 亚 述 巴 尼 拔 图 书 馆 中 发 现 了 法典 若 干 部 分 的抄 本 , 得 以 增 补 石 柱 上 毁 损的 部 分 。 巴 比 伦 王 朝 第 六 王 汉 谟 拉比 的 法 典 , 是古 代 东 方 史 最 宝 贵 的 史 料 之一 。 巴 比 伦奴隶 社 会 最 重 要 的 特 征 , 在 法 典 的 条 文、序 言 和 结 语里 , 都 明 显 表现 出 来 。 这 是 保 有得相 当 完 整 的 最 古 的 法典 , 因 为 更 早 的 法 典——— 苏 美 尔 法 典 , 留传下来的仅是片断的条文而已。
二、法典的结构和体系
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式的结构,具有 一定的科学性。 序言:强调王权,宣扬君权神授。 正文:共282条,大致包括诉讼程序、法院组 织、犯罪、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 债务关系、家庭和继承、损害赔偿、劳动工具以 及奴隶地位等各方面。 结语:强调法典的效力。
三、法典的内容
1.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规定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无限权力。 详细规定了军事制度,建立常备军,以维护君主 的专制统治。 对宫廷和神庙财产特别保护,处刑极为严厉。 2.充分保护奴隶主对财产和奴隶的所有权。 对盗窃罪作出了详细规定且进行极为严厉的惩罚。 视奴隶为权利客体,可以随意买卖、出租或抵押。 3.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 将自由民分为两类:阿维鲁和穆什钦努,法典对 两者的权利保护是完全不同的。
外国法制史重点

外国法制史重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第一章楔形文字法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
它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到公元前6世纪,随着新巴比伦王国的灭亡而逐渐走向消亡。
《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它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古东方法进入成文化阶段。
《汉摩拉比法典》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它的制定,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谟拉比时期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的发展状况,而且比较完整的保留下来,因此是我们研究楔形文字法的最可靠的史料。
汉谟拉比法典制定的直接原因:1.实现法的统一的需要。
制定一部通行全王国的法典成为当时的一种迫切的需要。
2.调整经济关系的需要。
当时出现的许多新的经济关系在原有各国的法律中未得到反映,需要新法律予以规范。
3.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由于私有经济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亟需一部统一的法典缓和阶级矛盾。
汉摩拉比法典的特点:1.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维护汉谟拉比王的专制统治地位;确立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2. 法典体现团体本位思想:法典赋予公民权利时,强调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相联系3. 法典保留有原始习惯的残余4. 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楔形文字法的特点:1.法典的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体例2.法典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法的基本领域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
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缺乏理论抽象和一般原则第二章古代印度法古代印度法是印度努力只是其法律规范的总称,既包括婆罗门教法和早期佛教法,也包括国王政府颁发的敕。
古代印度的范围远比现代的印度广阔,大致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几乎相当于整个南亚次大陆。
外国法制史笔记精编版

外国法制史笔记第一章楔形文字法第一节楔形文字法概述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它是古代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早期居民创造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和演变楔形文字法是伴随着两河流域城市国家的形成与统一王国的建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演变具体可分为四个时期:1.分散的习惯法时期(公元前30世纪——公元前22世纪)城邦国家的兴起产生了最初的习惯法;简要介绍拉格什王国的社会改革。
2.成文法的初步发展时期(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8世纪)乌尔国家的兴起,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那姆法典》的编撰;随后兴起的拉尔萨王国的《苏美尔法典》,埃什嫩那王国的《俾拉拉马法典》等。
3.全盛时期(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代表着楔形文字法发展的高峰。
4.衰败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赫梯王国的《赫梯法典》和亚述王国的《中期亚述法典》继承了楔形文字法的传统,但楔形文字法的衰落不可避免。
三、楔形文字法的特征1.法典结构比较完整,逐渐向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结构过渡。
2.以楔形文字镌刻。
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
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汇编,法律条文一般都是对具体法律问题的个别规定。
4.楔形文字法一般都将法描述成神意的体现,但它们仍属世俗法,并非宗教法。
5.属于典型的古东方奴隶制法。
第二节《汉穆拉比法典》一、法典的制定背景1.巴比伦统一以前,两河流域各城邦国家的习惯法和成文法存在很大差异,各自为政,法律不统一。
2.汉穆拉比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新型的经济关系开始出现,需要用新的法律手段去解决。
3.自由民内部的分化和斗争激烈。
二、法典的结构和体系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式的结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序言:强调王权,宣扬君权神授。
正文:共282条,大致包括诉讼程序、法院组织、犯罪、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债务关系、家庭和继承、损害赔偿、劳动工具以及奴隶地位等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亚方舟(Noah's Ark)是出自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由于 偷吃禁果,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此后,揭开了人类互相残杀的序幕。人世间 充满着强暴、仇恨和嫉妒,只有诺亚是个义人。上帝看到人类的种种罪恶,愤怒 万分,决定用洪水毁灭这个已经败坏的世界, 只给诺亚留下有限的生灵。
印度法的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的概述 划分的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等级深严的种姓制度
印度法的财产法
所有权 债权法
土地国有 私人的财产受到保护
印度法的财产法
所有权 债权法
契约关系简单 契约的法律效果 对高种姓的债权给予保护
印度法的婚姻家庭法
婚姻被认为是合于神意的行为 严格维护种姓内通婚 夫妻制度,一夫多妻与一夫一妻
印度法的渊源
吠陀 法经 法典
婆罗门祭司编成的教法典籍,它所包含的纯粹法 律规范比法经多。全部法典陆续出现于公元前3世 纪至公元6世纪,其中 法经 法典 佛教经典
经藏
论藏 律藏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门徒宣扬的 佛教教义
印度法的渊源
吠陀 法经 法典 佛教经典
外国法制史
古代东方奴隶制法
第一节 楔形文字法
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
楔形文字法是指古代西亚两河 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以楔形文字 镌刻而成的法律的总称。又称为两 河流域法。
楔形文字:《辞海》解释为 “钉头文字或箭头文字。”
楔形文字
书写工具
文字变化 字母对照表
二、楔形文字法的历史
乌尔纳姆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
上帝顾念诺亚和方舟中的飞禽走兽,便下令止雨兴风,风吹着水,水势渐渐消 退。诺亚方舟停靠在亚拉腊山边。又过了几十天,诺亚打开方舟的窗户,放出一 只乌鸦去探听消息,但乌鸦一去不回。诺亚又把一只鸽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 上的水退了没有。由于遍地是水,鸽子找不到落脚之处,又飞回方舟。七天之后, 诺亚又把鸽子放出去,黄昏时分,鸽子飞回来了,嘴里衔着橄榄叶,很明显是从 树上啄下来的。诺亚由此判断,地上的水已经消退。后世的人们就用鸽子和橄 榄 枝来象征和平。
古代印度法
亚洲地图
印度地图
一、印度法的历史
1、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婆罗门教法时期。
2、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后6世纪,佛教法时期。 3、公元6到8世纪,印度教法时期。 4、8到18世纪中叶,在印度法制史上迎来了印度教 和伊斯兰教并存的时期。
5、18世纪中叶到1947年,英国法完全入侵,这是印 度法系解体的时期。 6、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开始了印度的现代法的时期。
上帝要求诺亚用歌斐木建造方舟,并把舟的规格和造法传授给诺亚。此后,诺亚 一边赶造方舟,一边劝告世人悔改其行为。诺亚在独立无援的情况下,花了整整 120年时间终于造成了一只庞大的方舟,并听从上帝的话,把全家八口搬了进去, 各种飞禽走兽也一对对赶来,有条不紊地进入方舟。7天后,洪水自天而降,一 连下了40个昼夜,人群和动植物全部陷入没顶之灾。除诺亚一家人以外,亚当和 夏娃的其他后代都被洪水吞没了,连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都低于水面7米。
二、 古 代 印 度 法 的 概念
传 统 印度 法 印度教社会法 印度奴隶制法 婆罗门教法
三、印 度 法 的 渊 源
吠陀
《梨 俱 吠 陀》 《娑 摩 吠 陀》 《耶 柔 吠 陀》 《阿闼婆吠陀》
印度法的渊源
吠陀 法经
主要是祭祀规则、日常礼节和教徒的生活规 则、权利义务以及对触犯教规者的惩罚等。没有 统一文本,各教派均有自己的法经,不同时期亦 有不同的法经流行。 “印度人永世不变的生活准 则和行为规范的圣典”。
经藏
论藏 律藏
佛教各教派学者对教义的论说
印度法的渊源
吠陀 法经 法典 佛教经典
经藏
论藏 律藏
佛教寺院规条,以律藏的法律意义最 为明显 。
印度法的渊源
吠陀 法经 法典 佛教经典 国王诏令
最为人注目的是阿育王的诏令, 要 求人们遵守佛法、服从官府等。
四、古代印度法的基本内容
种姓制度 财产法 婚姻家庭法 继承法 刑法 诉讼制度
我们 解放了
2、石柱法的发现
1901年,由法国考古学家在 古城苏撒(今伊朗境内)发现, 现在存在于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内。
3、关于《汉穆拉比法典》的汉译本
A、1938年 商务印书馆 英文版 B、1962年 商务印书馆 俄文版 C、1992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阿卡德文
D、2000年 法律出版社 无
4、《汉穆拉比法典》的结构
刑罚手段残酷,广泛适用死刑,伤害 肢体刑等等
血亲复仇:杀害自由民之女则应杀 其女
F、诉讼制度
发誓:被告人对神发誓说明自己没有犯罪, 就可以减轻或免除其刑事责任。
神明裁判:“如果有人被指控犯罪而又无 法证实,则将被告人投入河 水,借助神的力量来进行裁 判”。
6、法典的历史地位
A、它是楔形文字法的代表性法典 B、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成文法典 C、汉穆拉比法典体现了一定水平的立法技术
序言:强调国王汉穆拉比是接受神意,管理 国家,进行立法的过程 。
正文: 共282条,1-25条,道德规范;26
-41条,国家规范,也就是国家管 理方面的内容;42-282条,主要是 私人社会的规则,包括债务、伤害、 继承、婚姻等。 结语:强调法典的效力。
5、《汉穆拉比法典》的 主要内容
A、保留了古代东方土地所有制特征的公有制
• 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 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 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 II, 在位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 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 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 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 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 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 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 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开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 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空中花园”,又 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 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 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 “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一)乌尔纳姆法典
1、制定时间 公元前22世纪末,乌尔
第三王朝时期
2、主要内容
• 据考古学家研究整理,《乌尔纳姆 法典》 有序言和正文,正文有29条, 实存23条。
(1)序言
• 详细叙述国王乌尔纳姆受神的 宠爱,制法的过程 。
(2)正文内容
A禁止巫术
B以罚金代替同态复仇
C居民 自由民
奴隶 D缔结婚姻的当事人是男方 和女方家长 E 妇女必须严守贞操 F 刑法
印度法的继承法
长子优先继承 继承的份额与种姓联系
印度法的刑法
同罪异罚 刑罚和宗教相联系
古代印度的诉讼制度
缺乏统一固定的法院组织 神明裁判
五、印度法的基本特征
与宗教密不可分 严格维护种姓制度 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
相混合
六、古代印度法的历史地位
对印度法制史的深远影响 印度法系
七、近现代印度法的变革
3、《乌尔纳姆法典》的历史地位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 一部成文法典
(二)《汉穆拉比法典》
• 1、《汉穆拉比法典》的别称:又称为 石柱法 。
• 《汉穆拉比法典》是由巴比伦王国第六代 王汉穆拉比时期制定的,法典原文刻在一 个玄武岩石柱上,故又被称为“石柱法”。
汉穆拉比法典
太 阳 神 夏 马 西 向 汉 穆 拉 比 授 权
B、社会结构 自由民 C、家内继承制
阿维鲁穆 穆什根奴
D、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E、刑事法
F、诉讼制度
D、采取了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
a.限制了利息
b.照顾债务人的权利 c.法典确立了债务奴役制 d.法典规定债务奴役制的最高期限是3年
E、刑事法
国事罪:即有人在酒家“聚议”谋反的话,
而卖酒妇不逮捕并将其送往宫廷的 话,则该卖酒妇应处死。
三、楔形文字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一)特点 • 1、法典的结构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
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的三段式体例。 • 2、法典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了法的基
本领域。 • 3、法典缺乏抽象原则。
(二)历史地位
• 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法系,在世界 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代表着人类成文法律的开端,为研究人类 早期的法律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