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5. 采茶戏的出现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文化、茶道与茶艺 (一)茶文化 茶文化是在饮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茶 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含与茶有关的一切文化领域,涉
及多个学科,如哲学、宗教、历史、艺术、礼仪等。
茶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 茶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行为茶文化。第二,心态茶文化。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茶树主要有乔木、半乔木、灌木三个类型(图1-3)。 1. 乔木型茶树(图1-4)
2. 半乔木茶树(图1-5)
3. 灌木型茶树(图1-6)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小思考】
红茶只能用红茶树的叶子制作,绿茶只能用绿茶树的叶子制 作,乌龙茶只能用乌龙茶树的叶子制作。这种说法对吗?为 什么?
9. 藏族的酥油茶
10. 瑶族、壮族的咸油茶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三)世界各国饮茶习俗 1. 欧洲各国饮茶习俗 (1)荷兰饮茶习俗。(2)英国饮茶习俗。 (3)法国饮茶习俗。(4)俄罗斯饮茶习俗。
2. 非洲各国饮茶习俗
3. 美洲各国饮茶习俗 (1)美国饮茶习俗。(2)阿根廷饮茶习俗。
第一章 茶及茶文化基础
(二)茶叶的贮藏与保管 1. 茶叶贮存的环境条件 茶叶贮存的环境条件有: ①低温; ②干燥;③无氧气; ④不透明(避光);⑤无异味。 2. 茶叶的保存

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

关于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茶不但对经济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茶文化基础知识有哪些,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茶道入门基础知识

一、认识中国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二、认识和应用茶具

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乐趣。

三、基本手势

学习泡茶时,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传统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差异,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四、备器

学习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

五、洁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烫洗,这一步骤称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温润器皿的意思。

六、泡茶

泡茶,一共有6个步骤,分别为:

1、置茶:把茶叶倒在茶则上,再使用茶匙量取适量的茶叶放到盖杯或茶壶里。

2、润泡:把煮沸的水倒到盖杯里,静待片刻后把盖杯里的茶汤倒掉,这第一泡茶叫“温润泡”,不作饮用。

4、正泡:重新往盖杯中注入沸水,冲泡。不同的茶叶种类,冲泡沸水温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

5、分杯:泡好茶后,再把盖杯中的茶汤,以顺时针方向平均倒入各个小茶杯里。

6、品茶:完成以上5个步骤之后,便可开始品茶。品茶前不妨先观颜色,闻茶香,再细细品缀,体验各种情趣和奥妙之后。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33
第三章 茶叶的分类
34
中国茶叶可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大部分。
1.根据我国出口茶的类别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
龙茶、白茶、花茶、紧压茶和速溶茶等几大类。
茶 叶
2.根据产地不同将茶叶称作川茶、浙茶、闽茶等。
的 3.根据生长环境不同分为平地茶、高山茶、丘陵茶。
分 4.根据发酵程度不同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
采用扦插繁殖的茶树,是由插穗基部发生的不定根而发育成的根系, 其在幼年期即为分枝根系。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依树龄、品种、种植方式与密度、生态条 件和农业技术措施等而异。
一年生根系
二年生根系
壮年期根系
衰老期根系
10
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
从种子发芽,形成一株茶苗后逐渐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然后逐渐趋于 衰老,最终死亡的这个生长、发育进程,便称之茶树总发育周期。
后发酵茶(发酵度为100%)
茶树品种资源也很丰富:茶树以灌 木为主,少数为小乔木。以发展红 茶、绿茶为主,砖茶、乌龙茶为辅。
32
江北茶区
最北的茶区:包括甘南、陕南、鄂北、 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适宜 绿茶生产。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机质的积累。
地形复杂:土壤多为黄棕壤。 气温低,茶树采摘期短:年平均气温 稍低,15 ℃左右,降水量≤1000毫米, 分布不匀,尤其是冬季,会使茶树遭受 寒、旱危害。 茶树品种资源:灌木型中小叶种茶树。 以发展绿茶为主,名茶有六安瓜片、信 阳毛尖、霍山黄大茶等。

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文化基础知识

六、怎样泡好茶

泡茶用水、水温、茶叶、冲泡的时间是 泡出一壶香茶的几个关键因素。还有就 是喝茶的心情。多做尝试,自己控制水 温和茶叶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泡茶 的方法。
1、泡茶的水


泡茶的水的水质非常重要。古人尤其讲 究用来泡茶的水。 现在城市饮用水多经氯气处理,用来泡 茶影响茶的香气释出,最好事先把水静 置一两天再用来泡茶。方便点的取用优 质桶装矿泉水就很好了。
目录


1茶的起源时间 2茶的分类、每类茶的代表茶 3茶与健康(茶的成分、各类保健作用、 四季最佳饮茶) 4茶的挑选 5茶的保存方法 6如何泡好茶(泡好茶的关键因素、泡茶 的基本程序)
欢迎进入茶的世界



说到中国的茶,一定会想到龙井,铁观 音,茉莉花茶,普洱茶等茶的名称。 中国茶的种类相当多。虽然都是茶,但 每类茶的味道却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就从茶的起源开始,一步一步走进 茶的清香世界。
存放秘诀


存放茶叶首先选一个好的茶叶罐。透光的玻璃 瓶子,装过其他东西的铁皮罐、瓷罐、陶罐, 有异味的塑料盒,这些容器一定不能用来盛放 茶叶。另外,冰箱不是用来存放茶叶的地方, 纸桶不宜长时间存放茶叶。 从茶罐中取茶叶的时候,最好不要用手抓茶叶, 手上的汗渍会污染茶叶。如果习惯用手取茶, 事先一定要洗手,完全擦干。
3、茶叶的用量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茶文化基础的知识点整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1 (

第一部分茶叶的类别

中国茶叶的类别(共分7类)

1、绿茶类:绿茶是我国类别最多,销量最大,产量最高的茶类。外观造型千姿百态,香气滋味各俱特色,十分诱人。属于不发酵茶,最好当年新茶,芽茶,明前茶。

绿茶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包括蒸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

茶)

如: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太平猴魁、碧螺春、竹叶青、峨眉雪芽、六安瓜片、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功效:消炎去火,排毒养颜,解中暑。

2、红茶类:红茶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传统茶叶,后来发展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

红茶制做的基本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红茶红汤红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经过“发酵”以后形成的。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后形成了红色的氧化聚合产物――红茶色素。这种色素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积累在叶片中,使叶片变成红色。红茶的红

汤红叶就是这样形成的。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红茶兼容性较强,喝红茶暖胃,易冬天喝。

如:祁门红茶、滇红、宁红、正山小种、红碎茶等。

工夫红茶: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宁红工夫、宣红工夫、川红工夫、闽红工夫。

3、乌龙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介于不发酵茶(绿茶)与全发酵茶(红茶)之间的一类

茶叶。外形色泽青褐,因此也称它为青茶。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上有红有绿,典型的乌龙茶叶

片中间呈绿色叶缘呈红公,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经久耐泡,入口醇厚回甘有天然花香味。乌龙茶是四季茶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乌龙茶一般分四个产地

闽北乌龙: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

闽南乌龙:铁观音、观音王、黄金桂等。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以下是茶文化的基础知识:

1. 茶的起源: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传,茶的发现与神农氏有关。茶叶最早被用作药物,后来逐渐演变为饮品。

2. 茶叶的分类: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几大类。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加工方法和特点。

3. 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强调茶的制作、品尝和欣赏的仪式性和艺术性。茶道注重内心的平静与专注,在宁静的环境中享受茶的香气、口感和意境。

4. 茶具:品茶过程中使用的器具被称为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匙、茶船、茶罐等。茶具的材质、形状和工艺都与茶文化密切相关。

5. 茶的功效与禅修:茶被认为有清心、提神、降压、养生等功效。在禅修中,喝茶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宁静的境地,促进思维的净化和内心的平和。

6. 茶文化的传播:茶文化随着茶叶的传播而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的茶道、英国的下午茶等,形成了不同地的茶文化传统。

以上是茶文化的基础知识,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独特的饮品文化,更融入了哲学、艺

术和生活方式。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使其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喜爱的文化遗产。

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探究茶文化的基本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茶的起源、分类、冲泡、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一、茶的起源

茶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古代。相传,古代中国的圣帝神农嚐百草,发现茶叶可以解渴、提神。茶叶开始被用于药物之后,逐渐演化为一种饮品。茶的起源地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如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

二、茶的分类

根据茶叶的加工方式和产地不同,可以将茶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每种茶具有独特的口感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冲泡方法。

1. 绿茶:经过杀青、揉捻、烘焙等加工步骤而产生的茶叶。绿茶清香、清爽,富含维生素C,有利于清热解毒和美容养颜。

2. 红茶:在茶叶鲜叶的微生物作用下,经过发酵、揉捻和烘焙而制成。红茶色泽红艳,滋味浓郁。

3. 白茶:采摘嫩芽后直接晾干,或稍经简单烘焙而成。白茶外形略显白毫,口感清淡,香气独特。

4. 乌龙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茶类,制茶过程复杂。乌龙茶具有淡淡的果香和甘甜的口感。

5. 黄茶:与绿茶相似,但在加工过程中发酵程度略高。黄茶具有明显的黄色茶汤和独特的香气。

6. 黑茶:经过微生物发酵,多年贮存后制成。黑茶色泽红褐,有独特的陈香味道。

三、茶的冲泡方式

茶的冲泡方法对于茶的口感和香气至关重要。不同的茶叶需要不

同的水温和浸泡时间。

1. 绿茶:水温控制在80度左右,冲泡时间为1-2分钟。

2. 红茶:水温控制在90度左右,冲泡时间为3-5分钟。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教学大纲

茶艺与茶文化》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码:

2.课程名称:茶艺与茶文化

3.适用专业:旅游管理

4.课程简介:(课程简介应包括课程性质、简要内容)

茶艺与茶文化》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茶文化是人类对茶的认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应用和创造等过程,而茶道则是茶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涵,荼道与艺术的结合,成为茶文化体系中最具特征性的部分,成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用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社会学、农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介绍了茶文化历史、荼与人的健康、茶道的形成与表现、茶的沏泡艺术、品饮艺术、人们的饮茶俗、饮茶趋势、茶与文学艺术的结缘、茶文化的发展等内容,突出茶道艺术内容,引导培养学生茶文化方面的知、说技能,茶叶的品、评、鉴赏技能。

二、课程说明

1.教学目的和要求:我国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也是因为品茶要达到吧情感、情绪、心境引向宁静、淡薄、深远,引向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的审美感悟。中国历代文人士大

夫之所以喜欢在山水中品茶,就是因为更能体验到XXX的“真我”,禅的“瞬刻永恒”,在大自然与茶艺的融合中,忘怀得失,拜托厉害,从而获得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乐趣。2.与相关课程衔接:在《旅游文化》后,第三学年开设3.学时、学分:总学时32,平均每周学时2节4.开课学期:第三学年上学期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训

6.考核方式:考试

7.教材:《茶艺》(XXX,作者XXX、XXX)8.教学参考材料:《茶艺师根蒂根基知识》(XXX)、《茶韵禅风》(农

村读物出版社)。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茶文化历史

一、茶文化历史

二、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 古文献中有许多茶的记载。
唐.陆羽《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 合抱者,伐而掇之”。
云南《大理府志》:“点苍山……树之大者 高一丈”。 《广西通志》:“白毛茶,……树之大者高 二丈,小者七、八尺。嫩叶如银针,老叶尖 长”。
野生大茶树的分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0个省区近200处发现 有野生大茶树. 中国野生大茶树4个集中分布区:
地质变迁:西南地区山川河谷纵横交错, 地形多变,气候多样,使该地品种变异多、 资源丰富。 植物学家:某种植物变异最多的地方当为该 植物起源中心。 茶树的进化:云南原始型茶树较集中, 当属茶树原产地。 结论:中国为茶树原产地,西南地区为原产 地中心。 茶树的自然分布:西南地区茶树种属集中、 茶树的自然分布:西南地区茶树种属集中、
宫廷饮茶 张文规《湖州共焙新茶》:“凤辇寻春半
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 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白如鸦, 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 枝枝相接连。 爆成仙人掌,以拍洪雅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 投赠有佳篇。清镜浊无盐,顾惭西子研。 朝坐有馀兴,常吟播诸天。
唐代的边茶贸易。 《唐国史补》:唐时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以茶叶为贵,一次唐朝 的使者到吐蕃,烹茶帐中,吐蕃的赞普问他煮什么?他故弄玄虚地说, 这是“涤烦疗渴”的所谓茶也。赞普说:“我亦有此,才命出之,以指

第一章 泰山茶文化

第一章 泰山茶文化
自古名山出名茶,五岳独尊的泰山不但具 有历史悠久的饮茶文化,而且近年来已经形成 自己独特的区域茶叶品牌。泰山茶文化不但是 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齐 鲁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独特性与其他 传统名茶相应的茶文化相比并不逊色。
第一部分 泰山饮茶史与饮茶文化 第二部分 女儿茶的传说 第三部分 饮茶的方式
泰山也出现了“女儿茶”的记载,明代李日 华在其《紫桃轩杂缀》一书中写道:“泰山无好 茗,山中人摘青桐芽点饮,号女儿茶”。20 世 纪60年代,在“南茶北引”的号召下,泰安市开 始引种南方茶树,发展茶园,泰山终于有了真正 意义上的“泰山女儿茶”。
近年来泰山茶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茶叶品质 逐级提升。据最新资料表明,泰山绿茶种植面积 已达到 17000 多亩,干茶年产销量达 350 吨, 销售额 2 亿元,注册商标 50 个。2012年 10 月,农业部正式批准使用“泰山绿茶”农产品地 理标志,用于保护原产地域为泰安市境内、海拔 200 米 - 800 米之间的特定自然地理环境生产 的泰山绿茶。
第二部分 女儿茶的传说
地点:泰山扇子崖 人物:一对姓单的夫妻和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 事件:女子发现了青桐叶子,把它制成茶叶
第三部分 饮茶的方式
1.取5-8克,将根部朝下放在杯中 2.用85度左右的泰山泉水冲泡,首次加水1/3杯, 等待一分钟,使干茶吸涨松弛,然后再慢慢注水 3.第二次加水,等待2-3分钟,此时可见水流如游 丝,杯中茶叶慢慢翻转,杯中茶汤上下浓度一致。 注水量约为容器的七分左右,“七分清,三分茶”。 4.观茶色:杯中茶水清沏剔透、茶叶碧绿娇嫩、清 澈晶莹。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

茶的传播(国内)
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先秦两汉)
茶叶由我国的云、贵、川高原向 全国传播,古有“蜀地茶称圣,蒙 顶第一家”的说法。
“自秦人取蜀而后,始有茗饮之 事”,即认为中国的饮茶,是秦统一 巴蜀之后才慢慢传播开来。秦统一 中国后,茶叶顺长江而下传遍半个 中国,现我国有17省,900余县产 茶。又我国沿海传向世界50个国家 和地区。
明清:人们对茶的选择不仅是品位, 而是去
领会茶之神。通过饮茶达到一种天地人心融 通一体的境界。
今天:茶已成为世界之无醇饮料中饮用价
值最高, 最普遍的天然饮料。
饮茶也是老舍先生一生的嗜好。他 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在 《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 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 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 物静观皆自得。”
主要表现在贡茶从顾渚紫笋改为福 建建安茶,唐时还不曾形成气候的闵 南和岭南一带的茶业,明显地活跃 和 发展起来。
唐朝:自陆羽的<<茶经>>问世后,茶文
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可谓“比屋皆饮” , 家家饮茶。
宋朝:茶叶是由团茶, 饼茶为主, 趋向于片
茶, 散茶为主。因为团茶, 饼茶的主饮方式比 较繁琐, 对于普通饮用者而言更喜欢廉价, 主 饮方便的散茶。
•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 文化。
• 2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关于茶文化基本知识

关于茶文化基本知识

关于茶文化基本知识

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以下是一些关于茶文化的基本知识:

1.茶道: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饮茶时的仪式和规距,也

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2.茶德:指饮茶人的道德修养,与品茗时的心态和行为有关。

3.茶联:茶联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与茶有关的楹联,通常

用于装饰或表达茶文化。

4.茶书:指与茶有关的书籍,包括茶叶的栽培、制作、品鉴和历

史等方面。

5.茶具:指泡茶、饮茶时所使用的器具,包括壶、碗、杯、勺等。

6.茶谱:指记录茶叶制作和品鉴方法的文献资料。

7.茶诗:指以茶为主题的诗歌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8.茶画:指以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形

式。

9.茶学:指研究茶叶的科学,包括茶叶的栽培、制作、品鉴和历

史等方面。

10.茶故事:指与茶有关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故事,是茶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11.茶艺:指泡茶和品茶的技艺,包括泡茶的方法、技巧和礼仪等。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

茶文化及泾阳茯砖茶历史变迁

第一章茶文化

一、关于茶的起源

1、茶起源于中国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

2、茶起源于哪个时代至今无定论

中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但茶具体起源于哪个时期到现在依然是人们一直探讨和研究的问题。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一般认为:茶树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万年的历史。茶被人类发现和利用,大约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历史上较为广泛的茶起源时间说:

【源于神农】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

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较为普遍的说法之一。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源于唐】唐代以前没有“茶”这个字,只有“荼(tu)”字的记载。直到唐代作者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将“荼”字减一画才有了“茶”这个字。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1茶叶基础知识

1茶叶基础知识

茶树在植物学中的分类
• 界:植物界 • 门:种子植物们 • 纲:双子植物纲 • 目:山茶目 • 科:山茶科 • 属:山茶属 • 种:茶种
茶树习性
• • • • • 喜酸怕碱 (红土高原、桉树) 喜湿怕涝 喜光怕晒(高山云雾出好茶) 喜铝怕钙 喜暖怕寒(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茶树分类
• 按树分类:乔木型茶树、小乔木型茶树、 灌木型茶树。
发展(明、清)
• 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废止过去某些弊制,在茶业上立诏 置贡奉龙团,这一措施对制茶技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 作用.因此明代是我国古代制茶发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一 个重要时代,它为现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奠立良好基础.明 代制茶的发展,首先反映在茶叶制作技术上的进步,元朝 茗茶杀青是用蒸青,明茶揉捻只是"略揉"而已.至明朝一般 都改为炒青,少数地方采用了晒青,并开始注意到茶叶的 外型美观,把茶揉成条索.所以后来一般饮茶就不再煎煮, 而逐渐改为泡茶了。 清末,中国大陆茶叶生产已相当的发达,全中国大陆共有 十六省(区).六百多个县(市)产茶,面积为1500多方亩,居世 界产茶国首位,占世界茶园面积的44%,产量已超过800万 担,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产量的17%.1984年全国出口 茶叶280多万担,约占世界茶出口总量的16%.江南栽茶更 加普遍.据数据记载,1880年,中国出口茶叶达254万 担,1886年最高达到268万担,这是当时中国大陆茶叶出口 最好的记载。

茶艺基础课件 PPT

茶艺基础课件 PPT
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包括豫、陕、 甘、鲁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区主 要生产绿茶。
第二节 茶文化简史
一、茶文化发展简史
(一)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三国以前,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 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二)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传播到长江中下 游,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 用它。 魏晋南北朝是茶文化的逐步形成时期。 茶已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 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虎跑泉
二、煮水
(一)煮水燃料的选择
燃料的燃烧性能要好,燃烧物不能 带有异味和冒烟。
(二)煮水器皿的选择
煮水器应选择不会产生过多杂质的容器。 煮水器必须做到专用。
(三)煮水的程度
要急火快煮,水不要烧得过老或过 嫩,刚开即可。
第二节 茶具的选择
一、茶具的种类
(一)按质地分
1、陶土茶具
2、瓷器茶具 3、漆器茶具 4、金属茶具 5、竹木茶具 6、玻璃茶具 7、其他茶具
瓷茶具 紫砂茶具 玻璃茶具
茶壶硬度的鉴别
(二)茶具搭配的原则
1、因茶制宜
2、因人制宜
3、因艺制宜 4、注意茶具美学的运用
(三)茶具的配置
1、饼茶茶具的选配 2、团茶茶具的选配 3、芽茶茶具的选配 4、花茶茶具的选配 5、绿茶茶具的选配 6、红茶茶具的选配 7、乌龙茶茶具的选配 8、黄茶茶具的选配 9、白茶茶具的选配 10、普洱茶茶具的选配

中国茶文化简介lecture

中国茶文化简介lecture

陆纳杖俶
晋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顷之。召拜左 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 临发。止携被襆。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 惟茶果而已。其侄俶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 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耶。杖之四十。
陆纳、桓温以茶代酒
将之郡,先至姑孰辞桓温,因问温曰:“公致醉可饮几酒?食肉多 少?”温曰:“年大来饮三升便醉,白肉不过十脔。卿复云何?”纳 曰:“素不能饮,止可二升,肉亦不足言。”后伺温闲,谓之曰: “外有微礼,方守远郡,欲与公一醉,以展下情。”温欣然纳之。时 王坦之、刁彝在坐。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拌,坐客愕然。纳徐 曰:“明公近云饮酒三升,纳止可二升,今有一斗,以备杯杓余沥。” 温及宾客并叹其率素,更敕中厨设精馔,酣饮极叹而罢。
汉时社会风气以清俭为美。 两晋南北朝时尚大变。
《晋书》卷三十三载,何曾性奢,“帷帐 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
何曾之子何邵更胜乃父。 石崇,上一趟厕所就要换一套衣服。
东晋南北朝继承了这种奢靡之风。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养
廉”。 于是有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的故事。
药用: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 病的方法。“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是这一事实确凿的记载。茶的作用从充饥发展到药用。
茶菜:茶叶当菜吃,少则不下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 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 卵,茗(茶的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 上则说:“苦菜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 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茶礼
中国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
酱、醋、茶”,可见茶于寻常生活之联系紧 密。“客来敬茶”是最通用的茶礼和中国的 传统美德,不用茶敬客,被认为有失礼仪。 茶话会,是以茶传情、以茶助兴的社交形式。 当今各种茶艺馆、音乐茶座,结合了传统茶 文化与当代文明,高雅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 受在这里达到统一。
思考:中国茶道与日本茶道的区别?
中国茶道融合了佛、儒、道三家思想,而突
出了道家的随意性,迎合了中国民众的实用 心理,这正是区别于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 一。[日本茶道是严格程式化的、繁琐的] 中国茶道讲究从茶事活动中获得畅适和愉快 的感受,这种怡悦性是中国茶道区别于强调 “清寂”的日本茶道的根本标志之一。

茶礼,指品茗中的礼仪文化。

先来看一个“苏东坡与茶”的小故事,了解一下 苏东坡一次去到一个寺院,没有报名号,主持以 何为茶礼? 为是一般人,不太客气的说:“坐!”冲小沙弥说:
“茶!”通过几句交谈,觉得苏东坡学识谈吐非寻 常人等,便说:“请坐!”又对小沙弥说:“敬 茶!”当听说来人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士,遂躬身说: “请上坐!”、“看好茶!”后请求苏东坡题联。 苏东坡不好推辞,便随手按主持的话写了一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主持好不尴尬。 苏东坡通过题联,讥笑主持趋炎附势,看人下菜碟。 茶礼 体现了主人的修养如何。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源流 第二节 中华茶徳与茶礼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当代茶文化 第四节 中国茶文化精神
第一节 中国茶文化的源流 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要追溯到 汉 代。最早喜好饮茶 的多是 文人雅士。 荈(chuan)诧、荼(同cha)、蔎(she)均指 茶 。 西汉末年《僮约》赋中有“烹茶尽具”、“武阳买 茶”, 规定了僮仆职责包括经常烹茶、洗涤茶具, 说明至少 西汉 时期,茶已成为四川民众的日常饮品。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从 四川 传入。 茶文化产生初期是由 儒家 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魏晋南北朝时,提出“以茶养廉”,清谈家们由饮 酒转向喝茶。

日本茶道与茶礼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 在日语中形容经常发生的事情。 日本人将茶道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使之成为一种仪 式,代表对生活的规范和理想。 日本茶道是室内传统艺术,是在特殊场所、特定时间举 行的艺术仪式,通过繁琐与制式 化的流程和手法完成,一场正式 的日本茶道持续大约四个小时。 希望通过茶道,让客人获得心灵 的平静,及人际关系的融洽。追 求“清、静、和、寂”的精神。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宋代著名茶人多为著名文人,茶与诗、画、书法的 融合拓展了茶文化的内涵,提升了茶文化的精神性。 同时,宋代市民茶文化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 交际的手段,如北宋京城内的民间礼节,搬入新居 左邻右舍要“ 献茶 ”,邻里间请喝茶称为“ 支茶”。 宋代茶文化兴盛的同时,茶艺走向 繁琐 。从元朝到 明朝中期,茶艺 简约化 ,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 以茶表现气节。 明末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但喝茶的社会 风尚由盛而衰。
茶文化,指茶事活动中形成的精神文化。 广义的茶文化指整个茶业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专指其“精神财富” 的部分,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 会现象。 文化分为四种形态: 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心态文化指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是文化的核心。

茶文化的四个层次

今日之茶徳
茶徳的当代发展: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 “廉、美、和、敬”,台湾学者范增平提出“和、 俭、静、洁”,是新时代茶徳的发展与要求,均从 不同角度阐述饮茶人应有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 茶,提高品德修养,达到和谐、健康、纯洁安乐的 崇高境界。 茶徳的社会功效: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渐充裕富足, 精神生活的充实与心灵满足更显重要。发扬与实践 茶徳可以:缓解压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调节心 理平衡,提升人格。
茶艺与酒水
wk.baidu.com
目录

茶: 第一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第二章 茶叶基础知识 第三章 茶水与茶具 第四章 茶的冲泡方法与技巧 酒水:第五章 酒文化基础知识 第六章 鸡尾酒概述 第七章 鸡尾酒的制作 第八章 酒吧与经营

第一章 茶文化基础知识
本章任务目标: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特征;掌握 中华茶徳的核心内涵。
第三节 丰富多彩的当代茶文化
茶文化活动与研讨交流的开展 茶文化出版物涌现 茶文化社团建立 茶馆业蓬勃兴起,茶艺表演发展 关于茶的文物古迹被挖掘、整理与考证 名茶不断涌现,推陈出新 茶具艺术创新与发展 茶文化艺术品涌现 重视培养茶文化人才(茶艺师) 茶旅游兴起

第四节 中国茶文化精神
第二节 中华茶徳与茶礼


茶徳,指对饮茶人的道德要求。将茶艺的形式上升到哲
学层次,追求人的品德境界。 茶徳之源与发展: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饮茶人应 具有俭朴之美德;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徳》中说“以茶 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扩展了 茶徳内涵,包含了人的品德、修养,和谐人际关系等内 容。 中华茶徳的影响:茶徳观念起源于中国,唐宋传入日本、 朝鲜。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茶道基本精神“和、敬、清、 寂”,指通过饮茶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品茶拂除内心的 尘埃与彼此间的芥蒂,达到高尚的道德要求。朝鲜茶徳 也是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

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一、什么是茶文化?
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叶的过程中, 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理 念、信仰、思想情感的文化形态的总称。
二、茶文化有什么主要特征?
(1)社会性与群众性 (2)民族性与区域性
中国茶道
是“饮茶之道”、“饮茶修道”、“饮茶即
道”的有机结合。 中国茶道四谛为总纲,即: 和— 和谐 儒家“中和”、道家自然、佛家规 范 静— 静则虚,静则明,以修身养性 怡— 人生感悟、心境感受,怡悦性 真— 参悟、透彻、从容、真实

物态文化: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总和, 包括种茶、制茶技术和茶事活动依托的物质等。 制度文化: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社会行为规 范。 行为文化: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 约定俗成的行为 模式,表现为茶礼、茶俗、茶艺等。 心态文化:人们在应用茶叶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 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这是茶文化的 最高层次与核心部分。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茶文化区别于一般饮食文化,除了满足人们
的生理需要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 需求。 茶文化的社会功能概括如下: 一、以茶雅心– 陶冶个人情操 二、以茶敬客– 协调人际关系 三、以茶行道– 净化社会风气
当代茶馆
茶礼—敬茶的规范
敬茶:备、洁、煎、沏、奉、接、品、斟、清 通过敬茶,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展示主人的礼仪与修 养。 具体要求:环境、茶具、动作均要注意卫生清洁;选 择好的茶品、茶具与水;冲泡过程动作连贯、圆融; 斟茶七分为宜;敬茶先敬老者、尊者,双手奉上示敬 意,客人双手接茶示谢意;品饮时可做必要的解说, 助客了解茶性;及时添注茶汤;备茶食,助茶趣;品 饮应缓啜慢饮,仔细体味;饮毕,待客人走后才收具 清洗,以示尊敬。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茶文化 的兴盛与当时佛教发展、科举兴起、诗风盛 行、贡茶出现及禁酒有关。 唐朝茶圣 陆羽 茶学、茶艺、茶道思想自成一 家,所著 《茶经》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 础,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唐朝茶文化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宋朝 由社会上层向下层拓展。宋代改唐代直接煮 茶法为 点茶法 ,到南宋末年,又出现 泡茶法 , 使饮茶更普及和简约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