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刍议海洋强国背景下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
《经济师》2019年第6期摘要:海洋强国的建设不仅仅表现在海洋经济、海防力量等硬实力的强大,也表现在海洋意识、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提升。
大学生作为建设海洋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其海洋意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从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做了初步梳理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海洋意识海洋教育中图分类号:F240;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6-217-02我国虽拥有植根于中华大地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但却掩盖不了国家和民众海洋意识薄弱的事实。
长期以来,仅从“兴渔盐之利”的角度来看待海洋,缺乏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致使中华民族错失了海洋意识觉醒、海洋大发展的机遇。
步入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意义愈发凸显。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2013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1〇。
增强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意识和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对海洋意识而言,只有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并激发自觉行动,才能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共识、舆论环境、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在建设海洋强国这一蓝色背景下,对他们进行海洋意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所谓海洋意识,是指人类在由海洋构成的生态环境中,对本身的生存和发展采取的方法及途径的认识总和,包括人类与海洋的相互关系、人类如何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海洋保护等方面总的看法等。
2〇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群体,海洋强国的建设有赖于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培养,他们海洋意识的提高会带动整个社会海洋意识的同步增强,对当前海洋强国的建设起到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大学生海洋意识培养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于海洋的认识,增加对于海洋的了解,提高对于海洋相关领域的兴趣。
(2021年整理)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部内容。
来源:国家海洋局更新时间: 2011-09—20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促进海洋科技发展,发挥海洋科技进步对发展海洋经济、提高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制定《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领域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形势和发展现状(一)面临形势未来5—10年是我国海洋科技实现战略性突破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的密集创新时代,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海洋开发进入立体开发阶段,在深入开发利用传统海洋资源的同时,不断向深远海探索开发战略新资源和能源,大力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海洋大国将依靠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海洋科技向大科学、高技术体系方向发展,进入了大联合、大协作、大区域研究阶段;海洋调查步入常态化和全球化,海洋观测进入立体观测时代,并向实时化、系统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业务化海洋学逐步形成.海洋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加快,不断催生海洋新兴产业。
海洋标准实施监督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施 的监督管理水平成为亟待解决 的问题 。由于在监督 管理过 程 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受信 息不对 称 、渎职 、地 方保护等 因素影响 ,加大了监督管理工作 的难度 ;同时 ,从经 济学 的 角度来说 ,监督管理工 作直接涉及监 督 管理 部 门 、监 督管理 者及被监督管理单位/ 部门的切身利益 ,因此对 于监督管理部 门来说 ,实施 监督的方法和策略至关 重要 ,关 系到 能否有效
1 引言
海洋标准化是 国家标准 化体系和 海洋事业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随着我国海洋事业 的快 速发展 ,海 洋行业各 领域 对标准 化工作的需求急剧增加 ,海 洋标准化 工作作 为推动海 洋工作 向制度化 、程 序化 、规范化 、标 准化方 向发展 的基础性 工作 得到我 国高度重 视 ,被纳 人 了 《 国家 海 洋 事业 发 展 规划 纲
20 0 9年第 5期
科技管理研究 S i n e a d T c n lg n g me t s a c c e c n e h oo y Ma a e n e r h ReBiblioteka 2 0 No 5 09 .
文章 编 号 :10 7 9 (0 9 5— 3 0— 3 00— 6 5 20 )0 0 9 0
要》 国家 “ 、《 十一 五” 海洋科学 和技术 发展 规划 纲要》 和 《 标准化 “ 十一五”发展规划》 等国家级规 划部署。
根据 《 中华人 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 的规定 ,标 准化工作 的任务是制定标准 、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 20 0 8年 1月国家海洋局发布的 《 海洋标准化 管理办法》 中明 确指出: “ 组织宣 传 、贯彻 、实施 标准 和对标 准的实 施进 行 监督 是海洋标准化工作 的主要任务之一 ” 。我 国 自2 0世纪 7 O 年代开始 开展海洋标准化工作 ,经过 多年 的发展 取得 了长足 进步 ,目前 已正式出版的海洋 国家标准 4 O多项 ,海洋行业 标 准 10余项,海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1 ,企业标准备案 4 1 8项 0 多项。标准 的制修订及宣传 、推广方 面 的工 作做 得 比较成 熟
产学研结合培养海洋渔业创新型人才
翻 管理实践 Maa e n rc c n gmet at e P i
产 学研结合培养海洋渔业创新型 人才
袁 路 ,颜云榕 ,卢伙胜
( . 东 海 洋 大 学 教务 处 ,广 东 1广 湛江 5 4 8 :2 广 东海 洋 大 学 水 产 学 院 ,广 东 208 . 湛江 548 20 8)
的层 面上对 海洋渔 业发 展进行 客观分 析 ,探 索事物 内在 、本质 和必然 的联 系 ,通 过实事 求是 的现场观
察 和理 论分 析 ,以坚韧不 拔 的精 神 团结一致 .女 ,硕 士 ,助 教 , 主 要 从 事 教 学 管 1 8一) 理 和科 研 工 作 。
此 ,以产学 研结合 为途 径 ,培养具有 上述 素质 的创 新型 人才很 有必要 ,意 义重 大 。
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 ;广东省省长黄华华提到 :“0 6 20
年 ,全省实施包括 高校 和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结 合 项 目 32 0多项 。实现年总产值 l 0 0 0多亿元 ,出 口 5 创汇 3 O多亿美元 ,新增 利税 2 0多亿元 ”j 3 l l 。
2 渔 业 经 济研 究 2 0 4 0 8年 第 3期
维普资讯
M ngm n Pate管理实践圈 aae et r i cc
难题进 行科研 攻关 ,并 努力 解决 渔业 生产 和科研 中
不断 出现 的新 问题 。
( 三) 以科研 项 目带动 产学研 结合 办 学 水 产企业 、涉 海高 校与水 产研 究机 构合作 办学 的过 程 ,提升 企业 的 自主创新 能力 以及 水产科 技水
广 东 海 洋 大学 教 学 研 究 项 目部 分研 究 成果
( ) 产 学研 结合 培 养 的海 洋 渔业人 才具有 科 二
我国海洋科技现状及其在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
一
发试 验 。完 成 了 中美 热 带 西 太 平 洋 海 气 作 用 联 合 调查 ,成 功 地 进 行 了 中 日黑 潮 合 作 调 查 、太 平洋 锰结 核 调 查 、南 海 南 部 综 合 调 查 、南 极 及 南 大 洋 考 察 ,建 立 了南 极 长 城 站 、中 山 站 ,并 在南 沙永 暑 礁 上 建 立 了具 有 国 内 水 文 气 象 观 测 系统 先进 水平 的南 沙 海洋 站 。2 O世 纪 9 0年 代初 期参 加 了 正 在 实 施 的 世 界 大 洋 环 流 试 验 计 划 , 这是 迄今 为 止规模 最 大 的海洋 学研 究计 划 。 进入 新 时 期 ,基 本 完 成 了 “ 第 二 次 海 洋 污
了我 国海 洋 开 发 和 海 洋 管 理 的 发 展 ,而 且 也 提
染 基 线调 查 ” ,为 近 海 环境 质 量 状 况 提 供 了重 要 的科 学依 据 。完 成 了专 属 经 济 区 和 大 陆 架 专 项 勘 测 以及 对 相 关 海 域 进 行 调 查 和 研 究 ,建 立 了
改革 开 放 以来 ,我 国 的海 洋 科 技 事 业 得 到 了较 快发 展 ,尤其 是进 入 2 1世 纪 ,党 和 国务 院 高度 重视 海洋 科技 工 作 , 《 国家 中长 期科 学 与 技 术 发展 规 划 纲 要 》将 海 洋 科 技 作 为 重 点 领 域 部 署 。2 0 0 6年 国 家 多 部 委 制 定 并 发 布 了 《 国 家
1 9 8 0 -1 9 8 6年 完成 了全 国海 岸 带 和 海 涂 资 源综
2 0 1 2年 8月 , 中 国第 五 次 北 极 考 察 队 完 成
海洋知识竞赛B选择题题
1.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在哪一年发生(A) A.1967年 B.1977年C.1978年D.19792.530世界首次超级油轮溢油事件是哪个国家的(B) A中国 B.美国C法国D伊拉克3.全球有多少岛屿(A) A 5万个以上B.6万个以上C.7万个以上D.8万个以上4.世界上最大群岛在哪里(C) A.东太平洋海域 B.大西洋海域C西太平洋海域D北冰洋海域5.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哪个(C)A托克劳群岛 B 太平洋群岛C马来群岛6.世界上最小的群岛在哪里(B)A东太平洋海域B南太平洋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7.有“半岛的大陆”之称的洲是哪个洲(A) A欧洲B 南美洲C北美洲D大洋洲8.世界上哪个海最古老(D)A 南海B北海C东海D地中海9.世界最长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A 马六甲海峡B莫桑比克海峡C 台湾海峡D德雷克海峡10.头戴两项“世界之最”桂冠的海峡是指哪个海峡(A) A德雷克海峡B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1.被称作“东方十字路口”的海峡是哪个海峡(B) A德雷克海峡B 马六甲海峡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2.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是哪个海峡(A)英吉利海峡B B 马六甲海峡 C 莫桑比克海峡D台湾海峡13.世界上超差最大的海湾是哪个海湾(B)A阿拉伯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 D 墨西哥湾14.有“石油湖”之称的海湾是指哪个海湾(D)A墨西哥湾B孟加拉湾C北美洲的芬迪湾D阿拉伯湾15.海域使用金的最低征收标准是多少(A) A每年每亩不得低于100元B每年每亩不得低于200元C每年每亩不得低于300元D每年每亩不得低于400元16.我国一类、二类海洋倾倒区的组织选划主体是谁(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17.溢油事故按其溢油量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大型溢油事故的溢油量标准是多少(D) A 大于1000吨B大于10吨C大于1吨 D 大于100吨18.我国《海洋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从何时开始施行(C) A2003年3月2日B2003年3月2日C2003年3月1日D2003年3月4日19.海洋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作出决定后几日内送达当事人(A) A7日内 B 8日内 C 9日内 D 10日内20.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时(D) A1979年6月1日清晨B 1979年6月2日清晨 C 1979年6月4日清晨D1979年6月3日清晨21.世界上最严重的井喷发生于何地(A)A墨西哥湾B北美洲的芬迪湾C 孟加拉湾 D 阿拉伯湾22.在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是哪一个(B)A东太平洋海域B黑海海域C大西洋海域D西太平洋海域23.我国首次进行的海洋污染综合性调查是在上世纪什么年代(C) A上世纪50年代B上世纪60年代C上世纪70年代D上世纪80年代24.世界上最大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哪一个(A) A澳大利亚大堡礁自然保护区B墨西哥自然保护区C中国自然保护区D加拿大自然保护区25.我国目前与海洋有关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多少个(D)A 22个B 23个C24个D 25个26.联合国将哪一年设为国际海洋年(C) A 1996年B 1997年C 1998年D 1999年27.世界上哪个国家率先实施“深海环境研究计划”(B) A中国B美国C 日本D法国28.哪个部门负责我国的海啸预警报业务(C)A国家海洋教育局B国家海洋研究局C国家海洋局29.我国在哪年加入国际海啸警报系统中心的(A) A 1983年B1984年C1985年D1986年30.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哪一年(B)A 1978年B 1979年C 1980年D1981年31.国家重点项目“中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与开发试验”历时几年完成(B) A7年B8年 C 9年D10年32..哪一种污染物对海洋破坏最普遍、最严重(A) A 石油B汞C 汽油D酸33.哪个国家最早向海洋倾废(D)A中国B美国C 日本D法国34.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2007年中国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为多少亿元(A)A 88.37亿元 B 78.37亿元C68.37亿元D58.37亿元35.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我国2007年共发生多少次台风风暴潮过程(A) A 13次 B 14次 C 15次 D 16次36.滨海湿地是指低潮时水深浅于多少米的水域及其沿岸浸湿地带(A) A 6米B 7米C 8米D 9米37.我国盘锦地区和莱州湾海水入侵最远距离分别达多少公里(A) A 68公里和45公里 B 68公里和40公里 C 68公里和50公里 D 68公里和55公里38.莱州湾南部海岸盐渍化范围较大,盐土区向陆地最远达多少(B) A 23公里B 24公里C 25公里D 26公里39.国家海洋局于哪一年启动了海水入侵、盐渍化监测工作(C) A 2005年 B2006年C 2007年D 2008年40.世界海洋日是每年的哪一天(A) A每年7月18日B每年7月19日C每年7月20日D每年7月21日41.西太平洋沿海国家中,受台风袭击最多的是哪个国家(B) A美国B中国C日本D法国42.无居民海岛允许单位或个人开发利用,租用期限最长不超过多少年(A)A 50年B60年C70年D80年43.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两个国家(B) A 中国、法国 B 中国、日本 C 中国、美国 D 中国、韩国44.在什么时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A)A 2003年5月9日B 2003年5月10日C 2003年5月11日D 2003年5月12日45..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亿吨级港口数量达到多少个(B)A13个B14个C 15个 D 16个46.根据2007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我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几年居世界首位(D)A 2年B3年 C 4年D5年47..《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期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B)A 2001—2009年B2001—2010年C2001—2011年D2001—2012年48.国家海洋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哪一年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A) A 2002年 B 2003年 C 2004年 D 2005年49.利用海水的单位或个人,在纳水时应当采取防护或有效规避措施,保护幼鱼、幼虾资源。
海洋事业六十年的辉煌(国家局)
海洋事业:六十年的辉煌我国拥有18000多公里的大陆岸线、6500多个岛屿、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海洋事业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发展壮大,管理思路由侧重海洋科研调查向综合协调海洋事务转变,管理领域由近岸海域向世界大洋和地球两极拓展,管理方式由传统的计划体制向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并举的现代化模式发展。
如今,我国的海洋事业经过60年的奋斗,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法律法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海洋法律制度不断完善,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海洋法律制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形成了涉及海洋权益、资源开发、海上交通、环境保护和海域使用管理等诸多方面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这一时期,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上安全,我国制定和实行了一些相关规定,如《关于领海的声明》(1958年)等,初步建立了中国的领海制度。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我国海洋法律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在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1982年)、《海上交通安全法》(1983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渔业法》(1986年)、《海商法》(1992年)等,这一时期中国的海洋管理工作开始真正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调节作用。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海洋法律制度开始向海洋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注意规范各用海活动的秩序,协调海洋开发与行业用海之间的矛盾,并且加大了对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力度。
这期间出台了中国海洋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三部法律:《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1998年)、《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
特别是《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出台,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管理法律体系,对联合国所倡导的海洋综合管理模式作出了开创性的探索,标志着中国海洋管理正式从行业管理向综合管理的转变。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文献综述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文献综述摘要:中国海洋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海洋梦,才能托起中国梦。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在 21 世纪的战略选择。
关于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学者们就海洋强国梦的意义、内涵、战略创新及实现海洋强国梦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
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战略意义和内涵、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路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中国海洋强国梦中国梦文献综述一、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进而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
在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海洋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海洋运输越来越频繁,海上航运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运转方式。
海洋是沿海国家的国防前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海洋还在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总之,海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世界文明演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历史表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盛,已经与海洋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国外海洋强国战略历史脉络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2公元前 4 世纪,古代欧洲集运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就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就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附件四“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一、指南说明“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以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多糖及蛋白质资源为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工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通过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实现新一代海洋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
重点突破生物酶制剂、生物材料及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生物制品的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作用的研发基地,提升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项目重点任务:本项目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结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物化工等技术,研制开发海洋酶制剂、生物材料、生物农药、功能性添加剂等生物制品。
说明:根据863计划有关管理办法和规定,本重点项目参照重大项目任务落实方式,对项目全部内容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的863专项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
要求按照课题进行申请,课题支持年限为4年。
二、指南内容1. 海洋生物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研究目标:建立新型海洋生物酶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的研发技术水平,获得2~3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性能独特的酶制剂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建立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基地。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2~3种新型海洋生物酶的制剂技术,研究产业化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大容积发酵罐工艺放大与高效分离工艺技术,建立酶制剂的应用工程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2~3种对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等物化因子具有耐受性的新型海洋生物酶,完成10吨发酵罐以上规模工业化生产试验,发酵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酶制剂年产量达到千吨以上;获得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或兽药等2个相关生产证书及3~4个产品批准文号。
十一五规划纲要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前言“十一五”期间,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和《863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本着深化浅海、开拓深远海的原则,重点围绕提高近海资源利用水平和深海战略性资源的储备,开发近海边际油田、深水油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和大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与重大装备;具备200海里经济专属区及西太平洋立体综合监测与监控的技术能力;研制50个海洋创新药物与海洋生物制品等高值产品;建立10个海洋高技术平台,发展一批海洋前沿高技术;实现从浅海向深海的战略性转移。
根据以上总体考虑,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将在项目和专题两个层次进行部署,设置“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四个专题,将分年度公开发布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以下为本领域2006年度专题课题申请指南。
专题一、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一、指南说明海洋监测技术是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减灾防灾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和信息获取手段。
本专题将重点探索海洋监测的前沿技术,进行前沿技术集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海洋监测技术的持续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专题鼓励发展新的探测原理和研制新的传感器,探索海洋环境要素的现场快速分析技术与实验室高精度检测技术,突破信息提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若干前沿技术的集成,实现对海岸带与海岛环境、近海海洋环境、深远海海洋过程、极区海洋环境的监测能力,提高海洋监测数据的应用水平。
此次发布的是本专题2006年度课题申请指南,年度经费预算为5000万元。
拟支持的课题分两类,一类是探索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100万元以下,支持年限为2-3年;一类是目标导向类课题,每个课题的支持强度为500万元以下,课题支持年限原则不超过3年。
二、指南内容(一)探索导向类课题1.海洋监测高性能传感器技术本方向主要针对我国海洋监测传感器的薄弱环节,为发展先进的海洋环境探测新技术,重点发展一批新型高性能传感器,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基础。
高中生物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素材
加强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监督管理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是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
近年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海洋部门的重视,在相关政策规划中逐步将海洋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通过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管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将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海洋相关规划立法政策等方面国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重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将海洋领域提升为专章,强调要“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制订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也将海洋生物多样性因素纳入,即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已有开发密度及发展潜力,在海洋功能区划基础上,对我国管辖海域进行分析评价,明确各类海洋主体功能区的数量、位置、X围,以及每个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发展方向、开发时序、管制原那么和政策措施等。
这些主体功能区中包括海洋自然保护区、特别保护区等以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的功能区类型。
2008年初,国务院批复《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实施以海洋环境容量为基础的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关具体规划,其中将海洋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专门章节进行详细规划。
国家海洋局等部门2006年联合制定了《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在规划目标、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方面考虑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因素。
经过两年努力,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联合编制完成了《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对渤海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详细规划,并安排了多项具体保护项目。
目前,全国10个沿海省份已经编制完成海洋功能区划并得到国务院批准后开始实施,沿海市县两级海洋功能区划已经基本完成编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
附件: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 录前言一、“十五”发展情况 (1)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与目标 (4)(一)指导思想 (4)(二)发展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发展重点 (6)(一)信息产业领域 (6)(二)生物产业领域 (7)(三)航空产业领域 (7)(四)航天产业领域 (8)(五)新材料领域 (8)(六)新能源领域 (8)(七)现代农业领域 (9)(八)先进制造领域 (9)(九)循环经济领域 (10)(十)海洋领域 (10)四、重大专项 (10)(一)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 (11)(二)下一代互联网专项 (11)(三)新一代移动通信专项 (11)(四)数字音视频专项 (12)(五)新型元器件专项 (12)(六)信息安全专项 (12)(七)生物医药专项 (13)(八)现代中药专项 (13)(九)生物医学工程专项 (14)(十)生物质工程专项 (14)(十一)现代农业专项 (14)(十二)民用飞机专项 (15)(十三)卫星应用专项 (15)(十四)新材料专项 (16)(十五)新能源专项 (16)(十六)节能减排专项 (17)五、保障措施 (17)(一)加强宏观引导 (17)(二)促进技术转移 (18)(三)强化产业化能力建设 (18)(四)完善投融资体系 (19)前 言高技术产业化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高技术产业化,是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根据《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高技术产业化“十一五”规划》重点部署了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循环经济、海洋等十大领域高技术产业化的主要任务和若干重大专项,是发展改革委系统“十一五”期间开展高技术产业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十五”发展情况“十五”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化全面推进的五年。
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总体部署,制定政策措施,实施重大专项,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产业化工作新局面。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doc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申请指南科学技术部二○○六年十月前言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科技部决定启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
本项目旨在通过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全面提升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开发的集成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开发关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择课题承担单位,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地方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积极性,依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特制定本《课题申请指南》。
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本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结合、近期工作与长远规划结合、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针对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滩涂高效开发的产业需要,有效研发、集成一系列技术并开展产业化示范,集成创新滩涂养殖污染控制与生物修复、浅海高效生态增养殖、工程化养殖生产体系构建、耐盐经济植物栽培、海洋友好型高效捕捞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有效集成和优化陆基工程化养殖、滩涂高效开发利用、浅海生态养殖、鱼类网箱养殖和渔业资源修复与管理技术,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促进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升级,为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与滩涂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申请内容本项目立足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国内优势力量,重点突破共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产业化技术,建设创新平台,全面提升我国海洋渔业与滩涂高效开发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共性关键技术方面,设置5个课题,开展共性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技术支撑;在技术集成与示范方面,设置10个课题,开展优化产业模式的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在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上发挥主导作用。
具体包括:第一层次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课题1 滩涂养殖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2 浅海典型生境高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3 工程化养殖高效生产体系构建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4 耐盐经济植物规模化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5 海洋友好型高效捕捞技术研究与开发第二层次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课题6 滩涂高效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7 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8 耐盐植物和大型海藻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9 浅海贝藻复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0 海珍品底播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1 现代工程化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2 海洋微藻工程化高效培养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3 离岸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4 海湾网箱养殖产业升级和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5 近海渔业资源增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16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三、申请管理1、由承担课题任务单位所在的省(市、区)科技厅(委、局)组成省际联盟,负责项目实施的总体协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思路
益。
三、关于“十一五”五项 重点任务的说明
• 通过规划制定工作,我们认为:发展基础研究,加强原始 创新,是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抉择。基础研究 以认识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 新方法等为基本使命,是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 摇篮,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国家实 力的根本源泉。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 究”,“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 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保障措施
附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先发展领域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 战略目标
今后发展的指导思想
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准 确把握战略定位,加强统筹部署,贯彻新时期工作方针,切 实发挥科学基金对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准确把握“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 向作用”的战略定位,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基础研究, 着力源头创新,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 的成果和人才储备;努力营造有利于科学家自由探索的 宽松环境;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战略引导。
兼顾统筹,注意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同时注意全面和重点的 关系,考虑操作性和可行性。
明确任务,确立了五个统筹、四项战略、五项任务、八项措施。
《规划》整体结构
前言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 三、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
(一)着力源头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奠定未来竞争力基础 (三)加强条件支撑,优化发展环境 (四)完善学科布局,促进学科协调发展 (五)部署优先领域,提升重点领域整体水平
• “十一五”及今后更长的时期,我国的发展将在很大程 度上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就,依赖于基础研究必然 孕育的优秀人才。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一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第二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四章发展现代农业第五章增加农民收入第六章改善农村面貌第七章培养新型农民第八章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第九章深化农村改革第三篇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第十章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第十一章振兴装备制造业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第十三章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和布局第十四章提升轻纺工业水平第十五章积极推进信息化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第十六章拓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七章丰富消费性服务业第十八章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五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九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二十章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第二十一章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六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二章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三章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强化资源管理第二十六章合理利用海洋和气候资源第七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加快科学技术创新和跨越第二十八章优先发展教育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第八篇深化体制改革第三十章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三十一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十二章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四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九篇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第三十五章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第三十六章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第三十七章积极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第十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第三十八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三十九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十章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第四十二章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第十一篇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四十三章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第十二篇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四十四章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十三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四十五章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第十四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六章建立分类指导的实施机制第四十七章调整和完善经济政策第四十八章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
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
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
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国家加大对海洋事业的投入提供了保障;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海洋事业提供更好的指导、管理和服务;新技术的应用对海洋事业的支撑作用更为明显;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迫切要求海洋事业提高监测预报、防灾减灾等公共服务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hyjww/zwgknew/zcfg/webinfo/2008/09/1221707761941638.htm为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海洋科技发展任务,统筹国家“十一五”海洋科技发展,提升我国海洋科技水平和能力,发挥海洋科技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的规划期为2006年至2010年,部分领域展望到2020年。
一、面临形势与发展现状1.面临形势21世纪是海洋世纪。
世界各沿海国家、国际社会对海洋事务高度重视,国际海洋科技围绕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发展迅速,呈现新的趋势。
一是重大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催生着一些新的海洋科学研究领域,带动着海洋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二是以海洋生物技术和深海技术为核心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快速发展;三是海洋监测和探测向高分辨、大尺度、实时化、立体化发展,建设海洋环境业务化监测系统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举措;四是大量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和引领海洋产业向高科技化发展,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
贯彻落实“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部署,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加速发展海洋科学技术。
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向海洋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缓解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瓶颈制约,对海洋调查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务;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保障海洋和海岸带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灾减灾,实现沿海地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迫切需要海洋科技的支撑、服务和引领。
我们要切实把握国际海洋科技迅速发展的态势和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机遇,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开创海洋科技发展的新局面。
2.发展现状“十五”期间,我国海洋科技显著进步,为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综合性海洋调查与考察取得重大进展,调查区域从海岛海岸带、近海向远海、大洋、极区扩展,积累了大量海洋基础资料。
国际海底资源勘探与研究和南、北极科学考察成果显著,环球大洋调查拓展了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空间和领域。
海洋监测、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勘探高技术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
海洋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取得新的进展。
海洋卫星实现零的突破,构建了系列海洋卫星框架。
海洋重大基础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对我国近海环流、海陆相互作用、有害赤潮、边缘海形成与演化、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深海环境等的认识,部分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同时,海洋科技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初步建立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形成了以部门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重点学科群,创新和支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海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得到加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越来越深入。
但是,我国海洋科技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为:自主研发的海洋开发技术有限,海洋技术推广应用与成果转化不足,产—学—研一体化体系不完善,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海洋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和系统,对海洋自然规律的认知程度亟待提高;海洋科技条件和基础设施平台建设滞后,大型海洋科技装备能力明显不足,共享程度较低;创新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科技人才较少;海洋科技投入不足;海洋科技体制及运行机制依然存在问题。
二、指导方针、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1.指导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目标和“数字海洋、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和谐海洋”建设,深化近海、拓展远洋、强化保障、支撑开发,大力加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实现重点领域新突破,超前部署战略性海洋科技研究,强化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推进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扩大海洋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海洋科技进步,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基础。
2.基本原则需求牵引,推进创新。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从提高海洋科技的整体创新能力出发,注重原始性创新,重点实施集成创新;积极利用全球海洋科技资源,加强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优化整合科技资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机制创新。
远近结合,超前部署。
近期安排与长远目标相适应,近海和远海相结合,超前部署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海洋技术开发,以及能充分体现我国优势的海洋基础科学研究,发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提升我国海洋基础研究的国际地位,创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科技体系。
3.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海洋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海洋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重大海洋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实现新突破,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对海洋经济、海洋管理、减灾防灾和海洋安全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海洋科技资源配置得到优化,海洋科技高层次人才数量增加30%,海洋科技成为支撑和引领海洋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到2020年,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三、重点任务“十一五”期间,海洋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大力发展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技术和海洋开发技术,积极开展海洋基础科学和海洋综合管理研究,组织实施重大海洋专项,着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科技设施、基础条件平台和海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全面快速发展。
1.发展海洋监测预报技术,提高海洋环境保障能力围绕国家海洋公益事业需求,发展海洋监测、海洋环境和灾害预警报及其应急保障技术,提高海洋环境数据获取、海洋预警报能力和水平,为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维护海洋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1)海洋监测技术海洋遥感监测技术。
大力发展卫星海洋遥感监测技术,以及卫星遥感监测信息提取、分析和应用服务技术等;开发海洋航空遥感监测技术和信息应用技术。
近海环境监测技术。
重点发展海洋赤潮综合监测,水质与污染多参数综合监测,新型海洋生态环境传感器与监测搭载平台技术,溢油综合监测,营养盐自动在线分析,以及近海海洋环境监测集成技术等。
中远海环境监测技术。
重点发展海洋动力环境和移动目标雷达探测技术,多功能新型锚系浮标、多参数剖面漂流浮标、实时传输潜标、水中自动剖面滑行器、水下智能动力平台,以及海洋水下检测和探测技术等,并建成2-3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示范系统。
海底环境监测技术。
重点开展海床地震动态监测、海底泥沙运移监测、海底土液化和海底滑坡动态监测、海水入侵监测、海底深部地球化学要素监测、海床浅层气运移与释放监测、海床沉积物污染监测技术和海底管线监测等技术研究,并建成1-2个海底环境监测示范区。
海洋监测数据传输与信息应用技术。
重点开发海洋监测数据传输、多功能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海量数据信息集成、开发与应用服务技术平台等。
(2)海洋环境和灾害预警报及其应急保障技术近海海洋灾害预警技术。
重点开发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和海啸预警技术,发展海冰预报及灾害风险预测、海面风场精细化预报、海流高精度数值预报、海啸高精度快速数值预报、海岸带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等;重视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滨海湿地退化等海岸带地质灾害的预警技术研究。
远洋及全球海洋环境预测预报技术。
开展厄尔尼诺海洋环境变异预测技术和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研究,发展全球风场、海浪、大洋海温和声场数值预报技术及三维数据同化技术,拓展远洋航线安全保障技术。
海上突发事件应急预报技术。
重点开发溢油应急预报、水质污染应急预报、海上失事目标搜救应急预报技术等。
海洋灾害及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保障综合集成技术。
重点开发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保障数据库系统、海洋灾害及海上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辅助决策支持平台技术等。
2.发展海洋开发保护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健康发展为提高近海海洋资源利用水平,扩大深海战略性资源储备,重点发展近海边际油气田、深水油气田、天然气水合物、大洋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形成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技术体系,积极培育海洋产业,为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奠定技术基础。
(1)海洋能源与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近海油气勘探与高效开发关键技术。
重点开发近海海域油气勘探技术、海洋油气藏描述技术、采收率提高关键技术、边际油气田开采技术和海上油气田工程安全保障技术等,以及边际油气田水下生产系统、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第二代钻井中途测试系统和近海油气田复合驱油技术等,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近海边际油气田开发技术模式。
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装备。
重点开发深水复杂构造与高精度中、深层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深水钻完井、采油和工程保障等关键技术及装备。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和装备。
重点开发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探、钻探取样与装备、开采机理及开采模拟试验技术等。
深海探测及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重点开发海底地形地貌和构造探测、海底直视探测和取样、水下运载、高精度地震勘探、数控测井、海底多参数探测、矿产资源综合快速评价、海底长期观测、深海环境模拟与样品保真技术等。
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
突破海岛及沿岸风力发电的关键技术;开发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和温差能利用技术,研建小型实用波浪能发电站、温差电站的实验样机以及万千瓦级潮汐能电站等。
(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水养殖种子工程。
重点发展海洋生物细胞工程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细胞和基因工程育种关键技术,以及若干种名贵海洋生物生殖调控和育苗扩繁技术、重要生物种质保护与保育技术。
同时,开展重要海洋生物生长、抗逆等研究,选育优质、高产和抗逆的鱼、虾、贝、参、藻新品种。
海水健康养殖技术。
重点开发生态养殖系统构建技术与养殖容量评价技术、海水养殖生物病害控制技术、海水养殖高效健康饲料开发技术、深海网箱养殖开发技术与装备、海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以及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和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受损养殖区养殖功能修复技术等。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与功能基因开发技术。
重点开发海洋水产品深加工技术,抗肿瘤、抗病原微生物等系列海洋生物制药技术和医用生物新材料技术,超高压、超临界、膜分离、挤压技术以及海洋活性天然产物高效筛选、分离、鉴定技术等。
发展海洋药用功能基因开发技术、海水养殖重要病原生物功能基因开发技术、深海和海洋动植物共生微生物培养技术、深海微生物“宏基因组”技术和一批防治重大疾病的海洋药物。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