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723动车事故报告2篇

723动车事故报告2篇

723动车事故报告2篇第一篇:723动车事故报告(一)一、事故概要2011年7月23日晚,一列由苏州开往合肥的D301次和一列由南京开往滁州的D3115次硬座动车组都停靠在南京南站,准备发车。

当D301次列车行驶到南京南站第四站台时,突然出现了劫持列车的特殊情况,导致D301次列车出现了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

而D3115次列车则因及时避让没有受到影响。

二、事故原因1. 劫持事件导致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D301次列车驶进南京南站之后,被准备自杀的刘炎军劫持,劫持了D301次列车中一节软卧车厢,并在列车运行中散布汽油并引燃,致使严重火灾,并导致包括自己在内的40人死亡。

2. 安全通道封闭D301次列车在停靠南京南站时,为了方便旅客登车,安全通道被封闭。

当列车被劫持后,由于安全通道封闭,劫持者无法通过它离开车厢,迫使劫持者在车厢内继续散布汽油并引燃。

3. 安全措施不到位南京南站作为一个大型铁路车站,应当有完善的紧急处理措施。

但根据调查报告,南京南站未做好充足的安保工作,甚至火灾报警器等火灾预防设施也未能及时启动。

三、事故教训1. 加强安全措施在铁路客流量大、列车运行速度快的情况下,安全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各级车站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确保旅客和列车安全,尤其是危机事件处理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措施应事先有所准备。

2. 安全通道不应封闭安全通道对于应对突发事件非常重要,应当保持畅通状态以便于旅客和员工在安全通道上迅速离开。

铁路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加强旅客和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逃生能力。

3. 完善应急预警体系在应急处理过程中,预警非常重要。

铁路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的信息联动机制,加强应急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向群众发布应急消息,减少事故损失。

四、事故调查报告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已于2013年1月11日将其判决公开,建议各方关注该报告并积极借鉴其中有关安全管理的部分。

五、事故处理方案1. 赔偿受害者铁路管理机构根据铁路法有关规定,应承担其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造成的责任,并对事故造成死亡、伤残或财产损失的受害人进行赔偿。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3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3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3(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1.列控中心设备研发、生产单位情况。

(1)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通号集团)。

通号集团是甬温线通信、信号系统集成施工总承包商,具有国家工程勘测、工程设计、工程咨询甲级资质以及工程总承包、铁路电务工程和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一级等多项资质。

(2)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股份)。

通号股份由通号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承继通号集团的全部骨干企业、资质、主营业务,注册资本45亿元,重组后进入股份公司的资产和人员占通号集团总资产和人员的98%。

(3)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号设计院)。

通号设计院为通号股份下属的全资企业,主要经营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应用科研、标准制定、工程勘测、工程总承包、试制生产和系统集成等业务,拥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甲级勘察设计资质、工程造价咨询甲级资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一级资质。

该院承担了由通号集团总承包的甬温线的联锁、列控系统集成及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

通号设计院所属的列车自动控制研究所(以下简称列控所)为通号设计院的内设机构,是以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系统集成为核心业务的研究所,为整套CTCS-2、3级列控系统技术及设备的集成供应商。

(4)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

通信公司为通号股份下属的全资企业,是铁路通信信号行业集通信、信号于一体的设备制造企业和国家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产业化指定单位,是温州南站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制造企业。

2.铁路运输企业及其所属单位情况。

(1)上海铁路局。

上海铁路局为铁道部所属的18个铁路局(公司)之一,管辖范围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四省(市),运营里程7670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上营业里程2378公里;时速250公里及以上营业里程1777公里)。

该局下设运输站段60个,图定开行列车1774对(其中客车541对、包括动车组列车295对,货车1233对)。

“7·23”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

“7·23”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

“7·23”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原因和性质在安全和作业管理及故障处置上存在问题。

(1)上海铁路局的问题。

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相关单位(部门)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2)车务系统的问题。

一是调度所行车管理、应急处置不力。

调度所列车调度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进一步了解电务人员维修下行三接近“红光带”情况和工务人员检查线路情况,未及时了解前行D3115次列车在下行三接近运行的详细情况,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注意运行,违反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的有关规定;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不力。

二是宁波车务段温州南站职工岗位责任制不落实,行车组织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温州南站值班员在发现D3212发车时上行出站信号机故障关闭、发现CTC终端显示与现场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不符等设备故障情况后,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严格执行《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填记标准》和《车机联控作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与D301次列车执行车机联控;车站盯岗负责人在车站转为非常站控后,没有提醒行车室值班人员及时与区间运行列车有效执行车机联控。

三是宁波车务段对本单位和所属车站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及行车业务工作指导不到位,对温州南站执行车机联控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

四是运输处对调度所执行有关调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

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深究(参考模板)

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深究(参考模板)

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深究:“不可能”的事故作者:|出处:南方周末| 2011-07-29 11:46:13 |阅读:69646次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介绍,“7·23”动车追尾事故原因初步查明,只待有关方面权威发布。

信号系统地面设备本身的设计问题使雷击造成的故障升级,红码发成绿码,错误发出绿灯信号,引导D301前行追尾。

从23日20:25开始,一系列似乎合理的复杂调度实际上把两辆动车放到了危险的悬崖边,而信号设备的故障最终把两车推下了悬崖。

“必须出现”的红灯事发5天了,寿达山仍然对他看见的那一幕困惑不已:前面的那辆火车为什么突然停下来?寿达山是“7·23”动车追尾事故当地若干目击者之一。

事故发生地位于温州双屿镇下岙村,这里是温州城郊的一个“城中村”,村民们与数倍于村民的外来务工者聚集此处。

来自安徽宿州的寿达山在一个鞋厂上班,他的厂子离出事地点不到一百米。

“前面的那辆车”就是D3115,7月23日20:23,列车停在了高架桥上。

在其后12公里的永嘉站,是另一辆动车D301。

距离两车追尾的惨剧发生,还有最后的8分钟。

一份网上流传的火车“调度记录”详细描述了事故发生前这一段复杂惊险且令专业人士费解的调度作业过程。

南方周末分别向多位有关专家、温州南站相关负责人求证,基本认可这份记录的真实性。

根据这份调度记录,可以还原两车的行驶状态。

在此之前,温州南站发现永嘉方向下行来车三接近(临近车站的三个闭塞分区,约5-6公里)电路出现红光带(无理由全部显示为红灯的故障 ) 。

因此调度布置温州南站与永嘉站均转入非常站控。

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

同时,铁道信号设计采取的是“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即假如出现故障问题,则自动导向安全一方的技术原则。

假如地面信号系统损坏,无法发现列车信息,则该区间永远显示红灯。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事故原因和性质一事故原因.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使用.当温州南站列控中心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雷击也造成5829AG轨道电路发送器与列控中心通信故障.使从永嘉站出发驶向温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自动制动,在5829AG 区段内停车.由于轨道电路发码异常,导致其三次转目视行车模式起车受阻,7分40秒后才转为目视行车模式以低于2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温州南站缓慢行驶,未能及时驶出5829闭塞分区.因温州南站列控中心未能采集到前行D3115次列车在5829AG区段的占用状态信息,使温州南站列控中心管辖的5829闭塞分区及后续两个闭塞分区防护信号错误地显示绿灯,向D301次列车发送无车占用码,导致D301次列车驶向D3115次列车并发生追尾.上海铁路局有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二事故性质.经调查认定,“7 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1.通号集团及其下属单位在列控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通号集团所属通号设计院研发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设备故障后未导向安全.经事故调查组对采集驱动单元测试,以及委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检测机构组成的联合测试组对列控中心主机和采集驱动板PIO板软件进行测试,并经动车组实车模拟试验验证和反复分析论证,查明:从软件及系统设计看,温州南站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采集驱动单元检测到采集电路出现故障,向列控中心主机发送故障信息,但未按“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处理采集到的信息,导致传送给主机的状态信息一直保持为故障前采集到的信息;列控中心主机收到故障信息后,仅把故障信息转发至监测维护终端,也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继续接收采集驱动单元送来的故障前轨道占用信息,并依据故障前最后时刻的采集状态信息控制信号显示及轨道电路.从硬件设计看,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PIO采集电源仅有一路独立电源,未按规定采用两路独立电源设计,一旦电源失效,PIO机柜中全部PIO板将失去采集电源,当列控中心保险管F2熔断后,造成采集驱动单元采集回路失去供电;两路输入采集来自一个源点,无法构成输入信息的安全比较.这两处硬件设计缺陷导致设备不符合安全防护要求.具体问题如下:1通号集团的问题.通号集团履行合武线、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职责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未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标准;对通号设计院的科研质量管理工作监管不到位,集团领导及其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未对通号设计院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科研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将中标的系统集成项目完全交由下属通号设计院等企业负责,监督管理缺失,对相关重点设备研发情况不跟踪、不过问,致使先后向合武、甬温铁路提供了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2通号设计院的问题.一是决定研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不慎重.通号设计院领导在未全面了解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研发过程、进度的情况下,仅凭列控所负责人口头汇报,即同意启动升级平台研发工作.二是对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审查不严,未能发现设备存在的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未能发现列控中心设备的PIO板未经评审的问题;管理和监督列控所的研发工作不力,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文档缺失等问题失察.三是科研质量管理责任不落实,对下属企业列控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失控.未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产品质量检验的相关规定,未对产品研发过程和产品质量进行把关、管控,未能保证提供的信号产品达到“故障导向安全”的根本要求.3通号设计院列控所的问题.一是草率研发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建设合同约定的列控中心设备难以满足合肥站工程建设需要,以及现有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采集轨道电路继电器信息模块、PIO板研发未完成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向通号设计院领导建议开发LKD1-T型列控中心设备升级平台即后来定型使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二是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管理混乱.未组织正式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设计团队,仅靠列控所有关负责人口头指派相关人员研发;对设备研发设计过程管理控制不严格,导致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编制、审核研发文档不规范,且部分文档缺失.三是违反程序开展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工作.未对列控中心设备特别是PIO板开展全面评审,也未进行单板故障测试,未能查出列控中心设备在故障情况下不能实现导向安全的严重设计缺陷.2.铁道部及其相关司局机构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上存在问题.1铁道部的问题.铁道部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在铁路建设中抢工期、赶进度,片面追求工程建设速度,对安全重视不够,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不完善;铁路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工作管理不力,规章制度和标准不健全;设立的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和系统集成办公室,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公室、项目组与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之间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削弱了有关部门正常职能;相关职能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在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多个环节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总共在包括甬温线在内、广珠线、海南东环线的58个车站、18个中继站使用,根据事故调查组提出的整改建议,铁道部于8月19日全面整改完毕;对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和规章制度、标准执行以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2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司局级机构的问题.一是对合宁、合武、甬温铁路客运专线列控中心设备招标投标工作审查把关不严.在铁路客运专线CTCS-2级列控系统相关技术标准不系统、不完整的情况下,草率对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定标选型,造成两线列控设备接口不统一,无法互联互通,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引发了合肥站、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型号的变更,导致后续一系列工作操作不规范;指导、协调甬温铁路招标时,审查同意在温州南站等18个车站招标采购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二是跟踪督促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工作不力.在组织召开合宁铁路CTCS-2级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要求合肥站按合宁铁路相同类型的列控中心设备进行设计比选后,跟踪督促不力,未发现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三是推动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工作.运输局客专技术部推动科学技术司、运输局基础部对不具备技术审查条件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技术预审查,并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3运输局基础部司局级机构的问题.一是信号新产品上道使用管理存在漏洞.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审查、试用和上道使用管理制度及办法,未对信号新产品评审、试用期间保证安全生产方面作出特殊规定.二是作为信号设备的业务主管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审查把关不严.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审查资料不完善等情况下,会签同意科学技术司起草的技术预审查意见.三是违规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组织召开合武铁路列控中心设备类型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经过技术预审查及合肥站开通使用、尚未进行现场测试的情况下,未经严格试验、审查,草率同意合武全线改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4科学技术司的问题.一是未制定明确规范的技术审查规定.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程序明确、内容具体、要求严格的有关技术审查的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致使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技术审查无依据、不规范.二是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在合宁线建设工期要求紧迫、有关司局催办和LKD2-T1列控中心设备在合肥站已经进场安装的情况下,根据通号设计院、合宁公司提交的CTCS-2级列控系统技术审查的申请,会同有关部门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了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三是违规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试验和上道使用.会同运输局基础部、客运专线技术部印发文件,同意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客运专线工程现场试验和上道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该文件印发上海等路局及相关单位参照实行,客观上对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3.上海铁路局及其下属单位在安全和作业管理及故障处置上存在问题.1上海铁路局的问题.上海铁路局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基础管理薄弱,执行应急管理规章制度、作业标准不严不细,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相关单位部门安全管理不力,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和遵章守规情况监督检查不到位;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上海铁路局有关负责人在事故抢险救援中指挥不妥当、处置不周全,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2车务系统的问题.一是调度所行车管理、应急处置不力.调度所列车调度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进一步了解电务人员维修下行三接近“红光带”情况和工务人员检查线路情况,未及时了解前行D3115次列车在下行三接近运行的详细情况,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注意运行,违反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高速铁路调度暂行规则的有关规定;调度所值班负责人对有可能影响行车安全的突发情况处置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得力,对列车调度员没有及时提醒D301次列车司机的问题监控检查不力.二是宁波车务段温州南站职工岗位责任制不落实,行车组织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温州南站值班员在发现D3212发车时上行出站信号机故障关闭、发现CTC终端显示与现场轨道电路占用状态不符等设备故障情况后,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未严格执行上海铁路局行车簿填记标准和车机联控作业的有关规定,没有及时与D301次列车执行车机联控;车站盯岗负责人在车站转为非常站控后,没有提醒行车室值班人员及时与区间运行列车有效执行车机联控.三是宁波车务段对本单位和所属车站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及行车业务工作指导不到位,对温州南站执行车机联控作业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况监督检查不力.四是运输处对调度所执行有关调度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标准情况监督、检查、指导不力,对车务系统专业监督、检查不到位.3电务系统的问题.一是杭州电务段温州车间和瓯海工区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组织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力.电务值班人员虽然不知道信号升级的情况,但没有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得知出现轨道电路故障后,未对永嘉站至温州南站下行三接近、温州南站至瓯海站上行一离去轨道电路故障登记停用即进行检查确认,未经登记联系就对除5829AG之外的轨道电路设备进行插拔更换,违反了铁路信号维护规则的有关规定;现场值班负责人对应急值守人员的违规行为未及时制止.二是杭州电务段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设备故障应急管理不力,对电务值班人员遵章守纪情况监管不到位.三是电务处对电务系统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设备故障应急管理责任和措施不落实,对电务值班人员遵章守纪情况和应急处置工作监督检查不力.4工务系统的问题.温州南线路工区有关人员未按照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的规定,向列车调度员申请上道检查的调度命令,擅自打开防护网通道门上道检查作业,属于违规作业行为.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马骋,通号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通号股份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11年8月因病去世.未认真履行职责.对集团公司科研和生产经营工作管理不力,对通号设计院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管理混乱和合肥站使用的列控中心设备变更情况等问题失察,致使集团公司履行四电集成总承包商的职责不力,未按照要求提供安全可靠的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因病去世,建议免于责任追究.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1.刘志军,铁道部原部长、党组书记.工作严重失职.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未经批准擅自将甬温铁路项目批复的设计标准由200公里/小时提高到250公里/小时;片面追求铁路工程建设速度而忽视安全管理,盲目确定开通时间,压缩建设工期,致使甬温铁路的质量安全检测、验收、评定、评估等工作中产生一系列违规操作和不规范行为;决定设立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但未建立相应工作制度,造成集成办与运输局客专技术部、基础部职能不清、职责交叉,削弱了有关部门的正常工作职能;没有督促有关部门制定信号新产品、新设备技术审查和上道使用的规章制度,导致仅经过技术预审查、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建议另案一并处理.2.张曙光,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运输局局长、运输局党总支书记,2006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组长,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兼任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具体负责技术系统集成工作.工作严重失职.作为时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副主任、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组长和运输局局长,对系统集成办公室和运输局工作领导不力,未组织制定系统集成办公室和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相关工作制度;对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的招标投标审查把关不严,导致两线列控设备通信接口不统一;签发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会议纪要后,没有督促跟踪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工作,对通号设计院将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改型的违规行为失察;对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部推动和参加技术预审查,并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的违规行为失察;违规同意合武线全线使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审查同意甬温铁路招标采购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其涉嫌严重经济问题,建议另案一并处理.3.陆东福,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2006年8月至2011年2月,分管科学技术司等部门.作为当时分管科学技术司的副部长,对科学技术司的工作督促检查指导不到位.对科学技术司未按照职责制定设备有关技术审查的规章制度、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违规同意存在设计严重缺陷和安全重大隐患的列控中心设备上道使用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4.季学胜,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党总支书记,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任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期间,未正确履行职责.在合宁公司有关列控系统试验和审查的请示上批示速办,对违规进行的列控设备技术预审查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在技术预审查会议后,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协调指导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招标工作不到位,对四电施工总承包合同及投标文件中选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问题失察;对客运专线技术部有关人员未督促跟踪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设计比选的问题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5.徐啸明,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正厅级,2006年6月任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信号组组长.任运输局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信号组组长期间,对信号管理工作领导不力.对基础部未按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系统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的问题失察;在科学技术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列控中心设备技术预审查会议后,会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对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变更选型审核不慎重,仅通过会议研究,就违规审核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6.何华武,中共党员,铁道部总工程师,2006年6月起兼任铁道部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作为客运专线系统集成办公室主任,对系统集成工作领导不力.未组织制定系统集成办公室和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日常工作制度,对系统集成办公室、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有关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督促检查不到位.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过处分.7.耿志修,中共党员,铁道部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司长,2007年8月至2008年4月分管运输电务处.任科学技术司司长期间,未正确履行职责.没有组织制定程序明确、内容具体的技术审查相关制度,同意科学技术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对LKD2-T1和LKD2-H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并在会后会同有关部门下发客运专线列控中心LKD2-T1、LKD2-H技术预审查意见的通知,违规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宁、合武线上道使用,客观上对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甬温铁路上道使用提供了依据.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8.张骥翼,京福铁路安徽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工委书记兼上海铁路局副局长正厅级,2006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副主任,分管基础技术处.任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副主任期间,履行职责不到位.在合宁、合武线列控设备的招标投标审查中把关不严,导致两线列控设备通信接口不统一;主持召开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后,督促跟踪会议提出的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的设计比选工作不力,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指导协调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招标工作不到位,审查同意招标采购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9.刘朝英,中共党员,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副主任副厅级,负责基础部电务方面工作.作为基础部负责电务工作的副主任及客运专线技术系统集成项目组成员,对信号处未按照职责要求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督促检查不力,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10.覃燕,中共党员,铁道部运输局基础部副主任副厅级,分管基础部信号处工作,2007年7月至2010年10月任基础部信号处处长.任基础部信号处处长期间,对信号处领导不力.未按照职责要求组织制定系统完善的信号新技术、新产品试验、审查和上道使用管理办法;在科学技术司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的列控中心设备技术预审查会议后,小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上道使用;对合武线列控中心设备变更选型审核不慎重,仅通过会议研究,就违规小签同意合武线全线改用仅经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记大过处分.11.唐抗尼,铁道部运输局客运专线技术部基础技术处处长、党支部宣传委员.未正确履行职责.参加合宁铁路列控系统集成方案研讨会议后,未督促跟踪会议提出的合肥站列控中心设备的设计比选工作,对通号设计院在合肥站进行列控中心设备换型的违规行为失察;推动和参加技术预审查,并在技术预审查会议后小签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上道使用;指导协调甬温铁路四电集成招标工作不到位,审查同意招标采购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建议给予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12.穆建成,中共党员,铁道部科学技术司综合处处长.2003年9月至2009年3月任铁道部科学技术司运电处副处长,分管电务技术方面科技管理工作.任科学技术司运电处副处长期间,未正确履行职责.提出并具体组织开展了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进行无依据、不规范的技术预审查,并在会后起草了客运专线列控中心LKD2-T1、LKD2-H技术预审查意见的通知,违规同意没有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在合武线上道使用,客观上对仅通过技术预审查的LKD2-T1型列控中心设。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723动车事故报告

723动车事故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723动车事故报告篇一:温州723动车事故报告“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家安监总局网站28日晚间公布了“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

全文如下:目录一、基本情况3(一)事故线路情况3(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4(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5(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6(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7(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7(七)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况11二、事故发生经过13三、事故应急处置情况19四、事故原因和性质29(一)事故原因29(二)事故性质30(三)事故暴露出各有关方面的主要问题30五、对事故有关责任人员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38(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38(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38(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刻检查56(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单位依法进行整顿56(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57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57(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57(二)切实加强高铁技术设备制造企业研发工作的管理58(三)切实健全完善高铁安全运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60(四)切实强化高铁技术设备研发管理61(五)切实严把高铁技术设备安全准入关62(六)切实强化高铁运输安全管理和职工教育培训63(七)切实加强铁路安全生产应急管理65(八)切实加强高铁规划布局和统筹发展工作66“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报告20XX年7月23日20时30分05秒,甬温线浙江省温州市境内,由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中断行车32小时35分,直接经济损失19371.65万元。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抢险救援工作,同时要尽快查明事故原因,做好善后处理等工作。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篇一: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动车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下载)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

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优秀5篇)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优秀5篇)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优秀5篇)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报告日期:20xx年10月15日调查人员:xxx调查地点:xxx城市动车站事故概况:20xx年10月14日,下午3点30分,xxx动车站附近发生了一起动车事故。

事故造成了列车脱轨和多人受伤。

我作为调查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展开调查。

调查过程:1. 事故现场检查:一到达现场,我们立即对事故现场展开了调查。

发现一列动车出轨,部分车厢倾斜,多人被困在车厢内部。

2. 证人询问:我们对事故现场的目击者进行了询问,了解到事故发生时,列车突然发生剧烈抖动,并发出异响,随后出轨。

3. 调查列车维护记录:我们调查了列车的。

维护记录,发现该列车在近期曾经进行过维护,但并未发现任何严重机械问题。

4. 黑匣子分析:我们找到了列车的黑匣子,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初步结果显示,事故发生前列车速度正常,未检测到任何异常情况。

5. 调查列车驾驶员:我们对列车驾驶员进行了调查,了解到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并未收到任何异常报警信号或感觉到异常。

结论:经过调查,我们初步认定此次动车事故是由列车突发技术故障导致的。

具体的故障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调查。

我们将继续进行案件调查,以查明事故的详细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全文篇二关于动车事故的调查报告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信号设备故障后,电务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

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暴露出铁路部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不到位。

现场作业控制不力,值班人员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没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事故反映出的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现场控制等问题,说明铁路部门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些问题反映出铁路部门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抓住历史机遇,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强了高速铁路(以下简称高铁)建设工作。

7·23事故调查报告

7·23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 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 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 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处理建议 

(一)建议免于追究责任人员。 (二)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员 (三)建议责成相关单位和主要负责人作出深 刻检查 (四)建议对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 单位依法进行整顿 (五)建议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事故原因和性质

(一)事故原因 经调查认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所属 通号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 乱,通号集团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 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 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铁 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 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在温州 南站上道使用。
基本情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 (重点) (二)事故列车及司机情况 (三)事故相关设备情况 (四)事故地区气象情况 (重点) (五)事故地段治安情况 (六)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上道情 七 况
(一)事故线路情况

甬温线北起浙江省宁波市,南至温州市,全长 282.38公里,为双线电气化铁路 。2008年11 月,铁道部鉴定中心印发了《关于甬温、温福 等运行时速250km/h铁路的客车到发线和无缝 线路等问题的复函》,将开通运行速度提升为 250公里/小时。该条铁路于2006年2月28日开 工建设,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较批准工 期提前4个月。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 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愧对真相?篇一:动车事故调查报告动车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下载)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

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经调查认定,“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 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 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1. 背景在2020年7月23日,在中国某省某市的高速铁路上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动车事故。

这起事故导致多人受伤甚至死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社会上的讨论。

本文将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并撰写相关的报告。

2. 事故概述事故发生在当天下午的高峰期,一列载有乘客的动车在行驶中突然出现故障,造成车辆失控。

最终,动车撞向了前方的一列货车,并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事故导致数十名乘客受伤,其中部分伤势较为严重,目前有数人不幸遇难。

3.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初步的调查和现场勘察,事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因素:3.1 设备故障初步判断,事故的发生与动车的设备故障有关。

动车的制动系统可能存在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刹车。

这可能与动车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有关,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3.2 人为失误事故中可能存在相关人员的失误。

例如,列车驾驶员的操作错误,导致无法及时察觉到车辆的异常情况,并未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

此外,对于货车的控制也可能存在疏漏,未能及时避让动车。

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来确定。

3.3 基础设施问题在事故发生的高速铁路上,是否存在相关的基础设施问题也需要关注。

例如,铁路的信号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等。

这些因素可能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影响。

4. 目击证人证言在事故现场,有多名目击者提供了自己的证言。

根据这些证人的描述,事故发生时,动车一度出现失控情况,并试图通过紧急制动来减速停车。

然而,动车仍然没有能够停下来,并与前方的货车发生了严重的碰撞。

这些目击证人的证言将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提供重要的线索。

5. 救援与善后工作事故发生后,相关的救援工作得到了及时的展开。

救护车和消防车迅速赶到现场,将受伤的乘客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同时,警方和交通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封锁和疏导工作,以确保其他车辆的安全通行。

相关部门也积极展开善后工作,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并对伤亡人员和家属进行安抚。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事件概述723动车事故是指发生在2022年7月23日的一起铁路交通事故。

当天,一辆行驶在某条高速铁路上的动车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列车脱轨并发生严重的事故。

这起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伤亡,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调查。

事故现场勘查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展开了现场勘查工作。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一段高速铁路的一座桥梁上。

事故现场存在明显的脱轨痕迹,车辆遭受了严重的损坏,并造成了铁路线路的受损。

调查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和相关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初步的调查结论:1.设备故障:事故发生时,动车出现了严重的设备故障,导致列车无法正常行驶。

这种设备故障可能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及时维护所导致的。

2.人为因素: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列车的驾驶员在事故前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状况。

这可能是由于设备故障突发而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做出反应,或者是由于驾驶员对设备故障的认识不足。

3.基础设施问题:事故发生地点的桥梁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问题,这也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的结构检查和评估将有助于确定桥梁是否存在缺陷。

安全建议基于对事故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建议,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1.定期维护和检修:及时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对于高速铁路等关键设施,应加强巡检和维护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提高驾驶员培训:对于驾驶员,需要提供更加全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应对各种设备故障情况。

这样可以增加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反应能力,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基础设施检查:对于关键的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

4.强化安全文化:铁路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鼓励员工报告和处理设备故障,以便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教训总结723动车事故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教训。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

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温州动车事故调查报2011年7月23日晚,G列车车头与动车组尾部相撞,发生温州动车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引起了全国的震惊和人们对铁路交通安全的深刻反思。

经过调查,事故的原因涉及技术设备、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技术设备的问题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列车出轨,这直接与技术设备有关。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动车组接触网器材发生故障,导致动车组信号失联,最终导致列车出轨。

虽然原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是技术设备的问题,这也提醒人们,技术的落后和设备的缺陷对铁路交通安全构成了不可忽视的威胁。

由此,我们需要关注技术设备的更新、升级,加强检修和维护,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事故发生后,管理方面本应及时展开应急救援,避免事故的扩大,但当时太多的时间留给了上级部门的决策,使得应急救援的效果大大降低,让人不由想到,管理制度是否完善。

管理制度应如何完善呢?在平时,需要加强管理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纠正问题;另外,应针对性的做好应急预防工作,提升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应急救援的问题虽然,事故中有不少常人义无反顾的勇敢行动,但也有一些应急救援方面存在的问题,例如:交通管制不够及时,救援设备不够完善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救援的效率,使得一些本可避免的事故成为悲剧。

因此,应急救援一旦发生问题,就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

树立应急模式,完善预案,并分类别封锁道路、疏散人员,重点是要调配应急车辆和应急人员的分布充分合理,提高应急救援的效果。

四、交通安全的思考交通安全是与每个人相关的安全。

发生在交通中的意外伤害,既伤及道路交通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也影响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更多的品德责任体现于平时的安全行为,平时需要加强对交通安全的关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提高意识和责任心,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温州动车事故是一次十分惨痛的事故,更是一次对我们社会,对我们这个国家的一次自省反思。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723动车事故是指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运行至甬温线上海铁路局管内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双屿路段,与前行的杭州站开往福州南站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了解!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据新华社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原因】系多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号集团设备存设计缺陷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设备招投标把关不严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电路发生故障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处置工作不力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追责】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见右表)。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 (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温州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介绍精编版

温州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介绍精编版
D3115 次列车
20时21分46秒 5829AG轨道电 路故障停于584 公里115米处
20时29分26秒
成功转为目视行 车模式启动运行
20时30分5秒
从永嘉站开车
杭州-福州
20时12分
D301 次列车
20时24分25秒 司机按规定命令 从永嘉站出发车
20时29分32秒 列车在5829AG 轨道区段采取了 紧急制动措施
2、紧急调集了2000多人的救援队伍和 一批救援设备,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2、铁道部。
3、国家和浙江省卫 生部门。
3、派出的70多名专家分3批紧急赶赴温 州指导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当地1400多 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医疗救治工作。
四、事故原因和性质
通号集团
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 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 温州南站提供的LKD2-T1型列控 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 大安全隐患
通号设计院
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研发中管理混乱
铁道部 事故原因
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 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 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 严,致使其在温州南站上道 使用
温州南站列控中心 采集驱动单元采集电路电源回路中保 险管F2遭雷击熔断后,采集数据不再 更新,错误地控制轨道电路发码及信 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永嘉站1道停车 等信号
D301次列 车在583公 里831米处 以99公里/ 小时的速度 与以16公里 /小时速度 前行的 D3115次列 车发生追尾
北京-福州
三、事故的应急处置
1、浙江省温州市。
1、立即组织抢险救援,紧急调动市消 防支队22个消防中队、51辆消防救援车 和市区及周边县(市)消防部队官兵、 公安民警3000多人及温州军分区官兵 200多人迅速投入抢险救援。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工作范文]

7.23高铁事故调查报告篇一:事故解析事故解析京沪线动车事故回顾初步分析无论是雷击铁轨造成故障,还是路段上突然有车停驶,在调度部门的屏幕上,都应该立刻出现刺眼的“红光带”,调度中心可以立刻指挥后车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接下来,即便是雷击停车,前车司机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停车地点及目前概况向调度中心报告,无论是用列车自带的通讯系统或“对讲机”显然,这层安全策略也没有起作用。

是的,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在D3115停下来之后,不知是前车人员的责任,还是调度中心的责任,导致后车没有及时收到这一消息。

而此时,同样晚点的D301次,正在以极高速度向前车驶来。

CTCS-2列车控制系统,设计之初就是用来做“制动”的。

列车在CTCS-2下,会被自动监控速度,一但速度过高,造成本车与前车的距离低于“离前车紧急制动的安全距离”,列车将被自动减速。

按理说,当前车突然停驶后,后车的自动控制系统将自动报警,并立刻停止运行。

显然,这层安全策略没有起作用。

国务院事故调查组:“7·23”动车追尾因温州南站信号设备设计存严重缺陷根据初步分析,前车 D3115减速运行后,闭塞信号经由钢轨传送给后续设备,安装在地面的信号灯并应该显示为红灯,但却错误显示为绿灯,调度人员也没有发出预警,引发追尾事故。

调查组表示存在设计缺陷的信号设施。

事故信号的还原分析事故信号错误,初始信号:车站 [红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调度发信号让A车进站,正常信号显示是车站 [绿区] A车 [红区] [绿区] B车,但信号错误显示为:车站 [绿区] A车 [绿区] [红区] [绿区] B车,红区过短甚至没有,B车行驶看到的全是绿区或者短暂遇红区后又突然变成绿区,最终造成追尾。

事故主要4方面的问题根据他们的汇报,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的缺陷,致使在雷击下红灯变成绿灯显示(错误)造成的,主要的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电路设备发生故障以后,值班人员没有意识到信号有可能发生错误,说明他们的安全性和责任性不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23动车事故调查报告篇一:723动车事故分析及思考”723“事故原因分析及思考XX年7月23日晚上20点30分左右,甬温线永嘉站至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导致D301次1、2、3列车厢侧翻,从高架桥上坠落,毁坏严重,4车厢悬挂桥上,D3115次15、16车厢损毁严重。

截至7月29日,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其中2名外籍人士),200多人受伤,D301次列车司机当场死亡。

对于任何铁路专业人士而言,动车组相撞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动车组装有自动防护系统 (ATP),如果后车迫近前车,系统将会自动导致后车停车,司机“就是想撞也撞不上”。

据《东方早报》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铁路建设高级顾问王梦恕表示,中国高铁在控制系统、信号系统方面很成功,能保证后面不追尾、前面不撞车。

那么,这起不可思议的事故究竟如何发生的?南方周末记者由铁道系统内部核心人士了解到,事故原因已经基本查明,其中调度方面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而信号系统也在最为关键的时刻出现了最致命的错误。

此前,由铁道部总调度长调任上海铁路局担任局长的安路生在事故发生后曾向外界通报了事故的初步分析结果,他是这样说的,由于温州南站信号设备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遭雷击发生故障后,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而温州南站值班人员对新设备关键部位性能不了解,没能及时有效发现和处置设备问题;电务值班人员安全意识敏感性不强,没有意识到信号可能错误显示,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故障处理,这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这场事故的发生。

人们对此次事故众说纷纭,但我认为总的来说,造成事故的原因大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系统方面和人为方面的原因。

系统方面的原因是铁路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由于雷电和暴雨的影响发生故障,导致本应显示为红灯的区间信号机错误地显示为绿灯。

人为方面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方面:1、车站调度员错误的将两列动车放入同一信号故障区间。

据了解,事故线路使用CTCS-2列控设备,正常情况下列控设备会将铁路隔成若干区间,一个区间理论上只能放入一辆列车,列车进入后,区间尾部信号灯将显示红光。

同时,铁道信号设计采取的是“故障导向安全原则”,即假如出现故障问题,则自动导向安全一方的技术原则。

假如地面信号系统损坏,无法发现列车信息,则该区间永远显示红灯。

D3115与D301此时都已被调度呼叫转入非常站控模式运行——非常站控意味着区间信号故障,但出于效率需要,要维持一部分行车。

通俗地说,两车都将以调度授权,人工结合信号的方式行驶。

事后分析,由于调度与信号结合过程中出现的双重错误,导致追尾。

2、D301次列车司机在知道区间前方有车且目视运行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高速运行。

目视毕竟能看到的距离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行车是应该减速的,但驾驶员却以高速行驶,所以这也是导致追尾事故的原因之一。

3、调度员在获知D3115次列车停车后信息未及时传递到D301次列车,致使D301列车依然高速前行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事故的悲剧已经发生,无法挽回,针对事故的发生原因,我们是非常值得认真对其分析和思考的。

动车组用的是日本和瑞典高速技术的列车,而运行控制用的是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TCS,在这起事故中,软件系统有明显的缺陷,在雷暴下居然就出现故障,按说这种关系生命的重大系统,应该是多备份的,至少是双机互备工作。

7月23日的天气不是极端异常天气,从软件设计的角度,这种情况应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工作环境,而CTCS局部却瘫痪了,这是我们难以相信的。

是否我们的技术还存在其他重大的不足和缺陷,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省一下了。

我们再来说说铁道部,在事故发生后仅仅过了20小时,铁道部就放弃救援,宣布车内已无生命迹象,而在36小后发现2岁8个月的女童小伊伊。

这是险些被放弃的生命,这个“奇迹”反衬出有关部门的冷漠。

本来,车头是调查事故的最好物证,也是调速列车史上的宝贵财富。

而铁路部门以为了早通车为借口毁坏和掩埋了车头,到底是官员的愚蠢还是为了掩盖什么。

这样一些动作都无不反映出我们的部门严重的道德缺失,我们的道德教育方面是不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任何事故都是如此,看似偶然,其实必然。

某一个环节出问题不一定造成事故,但要是多个环节都存在问题,恰好又在某个时间点上共同作用,事故就不可避免了。

而多个环节出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失责,硬件上不能保障系统完全不出问题,何况软件呢?之前每次出现问题都兴师动众开会教育职工确保安全,没有找到问题的要害,只是通过这种运动式、口号式的全员动员来保障安全,根本就不现实,结果就是造成铁路职工全员紧张,而在保障准点率的压力之下,出现故障要求最短时间内解决,这些因素都增加了犯错误的几率,一位铁道部某地方局的人士对媒体记者表示,“保障安全是必要的,但要有好的措施来保障实施,而不是通过喊口号,或者要求职工给出安全承诺这种很空洞的方式。

”这次事故是一个悲剧。

对于悲剧因何发生,做充分的检查和反思,找出真正的原因,避免悲剧重演,可以说怎么做都是不为过的。

悲痛不是真相与事实的挡箭牌,就如央视记者柴静曾说的那样:真相常流失于涕泪交加中。

一旦以悲痛的名义,将舆论引导到“似是而非”上,这样的做法将导致用另一个悲剧去掩盖悲剧的后果。

管理和责任才是问题的关键。

本来高铁包括客专是很让国人贴金的好事,这是因为这次的动车事故,让我们觉得脸上无光,京沪高铁已经是让铁路的脸给丢了,这是事故是把铁路的信誉给弄没有了,不论这次事故如何定论,你还说你的技术是过关的,尽管是过关的,但老百姓还能信多少呢,信誉失去是很难受的,也许我们能有一份责任,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有在巴西高铁筹备工作组的朋友,说京沪高铁的事故已经让他们很难堪,这次动车事故得让他们抬不起头。

铁路的态度,作风应该改改了,相我们的盛部长会带领百万铁路职工度过这个难关,大力开展多元化经营,千方百计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实现铁路体制的改革,提高铁路的服务态度,现在铁路硬件是上来了,在软服务这块,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改变官僚作风,提高铁路服务,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批评,重新树立铁路形象,增加职工收入,这是铁路目前急需解决的事情。

吸引年轻人才,培养且能留住年轻的后备人才,尤其是技术、经营方面的人才,是铁路长远大发展的基础。

中国高速铁路,应该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安全是第一要务,服务和经营是第二要务,中国高铁实现了欧洲多年没能实现的梦想,高铁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铁对于我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意义,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国内、国外媒体的报道,这是对我们的警告,我们不能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民族,我们应该有我们两弹一星的精神,树立类似长征火箭这样在国际上让人折服的硬品牌。

另外,我们应该要加强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的优惠意识,而不能在关键时刻体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

总之,在教育和发展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篇二:动车事故报告(72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汇报。

会议指出,“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随即成立了事故调查组,此后又根据工作需要对事故调查组进行了充实加强,调整了人员结构,完善了调查制度。

国务院对事故调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查清直接原因,还要追根溯源,查清设计、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头性问题,给人民群众一个真诚、负责任的交代。

调整充实后的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由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的负责人组成,聘请了铁路运输、电力、电气、自动化、通信、信号、安全管理、建筑等领域专家,邀请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

几个月来,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开展现场勘查、检验测试、技术鉴定、调查取证、综合分析和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应急处置、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

经调查认定,“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是一起因列控中心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上道使用审查把关不严、雷击导致设备故障后应急处置不力等因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所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研发中管理混乱,通信信号集团公司作为甬温线通信信号集成总承包商履行职责不力,致使为甬温线温州南站提供的设备存在严重设计缺陷和重大安全隐患。

铁道部在LKD2—T1型列控中心设备招投标、技术审查、上道使用等方面违规操作、把关不严,致使其上道使用。

雷击导致列控中心设备和轨道电路发生故障,错误地控制信号显示,使行车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海铁路局相关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在设备故障发生后,未认真正确地履行职责,故障处置工作不得力,未能起到可能避免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作用。

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存在处置不当、信息发布不及时、对社会关切回应不准确等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会议同意事故调查组给予铁道部、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上海铁路局等单位54名责任人员党纪政纪处分的处理意见。

其中,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另案一并处理;通信信号集团公司总经理、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骋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鉴于已因病去世,不再追究责任。

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给予记过处分;给予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记过处分;给予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客运专线技术部主任、现任科技司司长、党总支书记季学胜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铁道部运输局原副局长兼基础部主任、现任广州铁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啸明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铁道部科技司原司长、现任安全总监兼副总工程师耿志修降级、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给予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缪伟忠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张海丰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铁路局原局长、党委副书记龙京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给予上海铁路局原党委书记李嘉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对其他责任人员,根据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相应党纪政纪处分。

对于相关责任人员是否涉嫌犯罪问题,司法机关正在依法独立开展调查。

会议决定,责成铁道部和铁道部部长盛光祖分别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

会议决定,责成国务院国资委对通信信号集团公司、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及下属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依法进行整顿,重新组建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列控所。

会议要求,铁道部、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按照调查组针对事故暴露问题提出的整改意见,结合前一段铁路安全大检查的情况,进一步做好整改工作,切实加强安全质量管理,全面提高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管理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