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地质作用过程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微专题4地质作用过程示意图的判读课件
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石受到挤压变形成为向斜构造,A 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甲位于断层上升区域形成阶地,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 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 C错误;甲处先受到外力沉积作用,后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类 型是沉积岩,不是变质岩,D错误。故选A。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
答案: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 解析:玄武岩台地形成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地势起伏加大,台地面积变小。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 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答案: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 地的玄武岩。
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 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 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 形成时间最早。
解析:根据侵蚀程度分析,地貌侵蚀越严重,岩石暴露的时间越长,形成时间 越早。尖顶山受侵蚀最严重,台地受侵蚀最弱,平顶山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其玄 武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尖顶山、平顶山、台地。
考法二 结合流水侵蚀考查台地演化过程
3.[2020·全国卷Ⅰ,37(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 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 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高考地理二轮转复习微专题4 地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如①渭河平原的形成:第一阶段是地壳不断下陷,环节是形成了地堑;第二阶段是 渭河及其支流挟带泥沙不断沉积,环节是形成了平原。②次生盐碱化的形成:第 一阶段是大水漫灌,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位抬高,导致地下盐类物质随之抬升而分 布在地表;第二阶段是该地由于蒸发旺盛,地表水分蒸发殆尽,留下盐分,导致盐 碱化的形成。
(3)方法3—逆向推理法。
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同一结果时,可用逆向推理法从结果入手,按照 地理因果关系追溯源头,然后按照逻辑关系,从间接到直接正向推理形成 结论。
6.地质演化过程类试题解题的要求及思维过程分析模板: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洮河在刘家峡大坝上游约1.5千米处汇入黄河,并在交汇处的黄河干流形成
地质地貌 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
形成过程 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地质灾害 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发生过程
【核心要点】 1.地质剖面图中4种地层特殊情况的分析: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动态 变化过程”在地质作用中的考查主要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分析不同地质 构造在形成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及对地貌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4.分析河流阶地形成的思维过程:
5.地质演化过程类试题的3种答题方法: 地质演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尤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下地理事物表现 出空间上的特征演变,使地理事物变得更加复杂。常用的解题方法如下: (1)方法1—阶段环节分析法。
抓住地理事象发展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运用演绎思维以现在地理特征推演地 理事象的过去和未来。阶段好比是线段,环节好比是节点,阶段重在趋势性,体现 出过程的持续发展,环节重在变化性,体现出过程的阶段性特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
微专题13 地质作用1.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侵蚀前形成山地,侵蚀后形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侵蚀前为谷地,侵蚀后形成山地。
2.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强度,岩体就会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断层。
断层处往往形成陡崖和断块山地。
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修建水库、交通线路应避开断层。
下图为莉娟同学所拍摄我国东北某地的自然风光(甲)及在周边所拾得的与该景观形成直接相关的代表性岩石(乙)的图片。
据此回答1~2题。
1.甲图景观是()A.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B.溶洞塌陷形成的天坑C.地壳下陷形成的湖泊D.岩石崩塌形成的堰塞湖2.乙图岩石()A.可能为石灰岩B.上升冷凝而成C.可能为变质岩D.具有层理结构答案 1.A 2.B解析第1题,结合景观图可知其为锥形山地景观,并有火山口发育,是在火山口形成的天池。
第2题,图示岩石气孔密集,为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喷出岩。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③为石灰岩,完成3~4题。
3.图中岩石按形成先后,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④①⑤C.③④②①⑤D.③①⑤②④4.从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看,下列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A.①—天然气B.②—有色金属C.③—石油D.④—大理石答案 3.D 4.A解析第3题,水平岩层一般下部形成的早,上层形成的晚;其他岩石与岩浆岩之间,一般被侵入的岩石形成较早,据此判断结论。
第4题,①处为向斜构造,不可能存有天然气;①为岩浆岩,可能存有有色金属;①处为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①处有变质岩,可能有大理石形成。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三回扣基础微专题13地质作用课件
A.东北地区 C.青藏地区
B.华北地区
√D.江南地区
解析 根据材料,该地土质黏重,土壤潮湿,颜色是红色土壤,可能位
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解析 答案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二、同步听课法
有些同学在听课的过程中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老师讲到一道很难的题目时,同学们听课的思路就“卡壳“了,无法再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老师讲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具体问题,同学们应马上举手提问,争取让老师解释得在透彻些、明白些。
如果“卡壳”的内容是公式、定理、定律,而接下去就要用它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大家应当先承认老师给出的结论(公式或定律)并非继续听下去,先把问题 记下来,到课后再慢慢弄懂它。
船在中央行。”结合下面河流
剖面等流速线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河底和河岸附近的流速最快
√B.水面流速在岸边最慢,向着最大水深
方向加快
C.凸岸附近流速比凹岸附近流速快
D.水面流速在岸边最快,向着最大水深方向减慢
解析 水面流速受河床摩擦力影响,岸边最小,河流中间最大,即图中
般不宜造住宅。凸岸宜造宅、凹岸不宜造宅的原因是
A.凸岸受流水的侵蚀,河岸陡峭,宜建码头
√B.凹岸易受河流侵蚀,河岸易坍塌
C.凹岸泥沙淤积,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利于人们生活
D.凸岸泥沙淤积,易淹没农田
高考解题技巧之地质作用过程的分析与描述
“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的要求: 1.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 2.明确因果联系; 3.保证过程的连贯性,环节的完整性; 4.答案的精细化。
考查方式与解题技巧
本小考点多以问答题考查方式呈现,呈现形式 主要分三种:直问式、隐性式和间接式,问题形式 不同,但本质一样,均要求学生掌握所考查地貌景 观的演变过程。在分析与描述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 时掌握以下解题技巧:
1.分析地貌景观的位置和地理环境特点,明确形 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
2.按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罗列提纲,保证地理过 程合乎逻辑;
经典例题
(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地幔 答案解析:根据景观图片中山体形态和火山喷发的景象可 以判断出该山体属于火山,其岩石为岩浆岩,是由来自上 地幔顶部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
①
②
③
④⑤
图1
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考向二:内外力作用下的各种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 花岗岩风化地貌
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答案解析: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地 球表面的各种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喷出岩和侵入岩都 属于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变 质岩是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经过高温、高压变 质而成。 故选C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地质循环与地质作用课件
(DA )
根据图示可知,来自地幔的③表示岩浆,它
冷却以后会凝固成岩浆岩(图中的②),已生成的岩
浆岩可能经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图中的④),也可 能先经过外力作用的风化与侵蚀(图中的①),然后
经沉积作用(图中的⑥)变成沉积岩(图中的⑤)。在
上述各序号中,表示岩浆岩的②中能找到金属内生 矿,表示沉积岩的⑤中能找到油气等外生矿。黄土 高原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对应于序号⑥; 而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在流水的侵蚀 作用下形成的,对应于序号①。
岩浆冷却形成的岩浆岩,不可能形成煤炭;④处石灰
岩经高温变质,形成了大理石;⑥处为一个背斜,这 是较好的储油构造,可能有石油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 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 。 (2)甲处的地质构造为 向斜 ;地貌类型为 山地 ,其形
能够对其施加影响的环节是 ① ,具体的措施有 跨流
域调水,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平整土地 (至少说 出两个)。
解析 该题考查了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图
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是内力挤压作用的结果,
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其地质构造为向斜,但在地貌
类型上属于山地;随着交通的发展,各种交通线的 选址对地质条件的要求日益增高,本题应从工程量、 造价、安全性等方面考虑隧道的选址;水循环能够 给人类带来大量的水资源,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影响
三类岩石的比较
类型 形成 特点
有用成分 举例
矿物结晶颗 花岗岩是 入 用下,侵入地壳上部, 坚固、美 粒较大 岩 冷却凝固而成岩石 岩 观的建筑
喷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
浆
岩 喷 地下岩浆在内压力作 用下,沿地壳薄弱地 出 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岩 岩石
[全]高中地理(地质作用、沉积、侵蚀、岩浆侵入)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地质作用、沉积、侵蚀、岩浆侵入)考点详解判断沉积、侵蚀、侵入作用的先后顺序,是高考地理的难点。
一般来说,按照“倒叙”来判断。
以下图为例:(1)寻找贯穿地层的地质作用,即为最后发生的。
图中左侧,有一条稍微倾斜的直线(断层),贯穿地层。
因此断层作用是最后发生的。
(2)判断岩浆侵入作用下图中有两个岩浆侵入:黑色、斑点色。
其中斑点色的岩浆“打断”了黑色岩浆,且被左侧断层折断。
因此发生先后顺序为:黑色岩浆侵入>斑点岩浆侵入>断层(3)判断褶皱与沉积作用下图中,最上层的圆圈状砂岩与下层褶皱地层的接触面,较为平整,先形成褶皱,后形成沉积作用,即褶皱>沉积(4)判断褶皱、成绩作用和岩浆侵入如下图所示,黑色岩浆穿过了最上方的沉积砂岩。
因此褶皱>沉积>黑色岩浆侵入。
(5)综合全部顺序褶皱>沉积>黑色岩浆侵入>斑点岩浆侵入>断层图1 地质活动的顺序高考地理——真题图2 例题答案:D精讲精析:(1)读题,确定最先发生的地质事件。
仔细读题,题目中表明,地层首先发生褶皱,也就是说,图中的“格子”(沉积岩Ⅱ)为首先发生的地层。
(2)判断作用于褶皱的外力。
褶皱发生后,应该是弯弯曲曲的起伏,但图中的最底层的褶皱却是非常平的,因此首先受到了侵蚀作用。
(3)判断沉积于侵入的先后。
观察上图,花岗岩垂直插入到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中,因此肯定是先行成了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然后再被岩浆侵入。
因此是先沉积,后侵入。
(4)判断整个地质过程的顺序。
①整个地层,先在内力的作用下发生褶皱,产生背斜和向斜;②此后被外力作用侵蚀,使得表面比较平整;③此后在平整的表面发生了新的沉积;④最后演讲自下而上,穿透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
总结判断地质作用的发生先后时,如果不发生底层反转,一般可有以下技巧:①下方地质作用先形成,上方后形成,贯穿岩层的地质作用,最后形成;②岩浆侵入哪个岩层,则这个岩层形成的时间,早于岩浆;③褶皱的表面被抹平,代表着进行了侵蚀作用;④一层层平行的、平直的岩层,为沉积作用的产物。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共53页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
地理地质作用知识点地理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物质活动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和过程,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岩石变质等。
这些地质作用对地球表层地理环境和地貌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理地质作用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因地壳运动而引发的震动现象。
地震常常由地震波引起,地震波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应力积累和释放。
地震不仅会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还会引发次生灾害如地面塌陷、火山喷发和海啸等。
2. 火山火山是地球表面向外喷发熔岩、火山灰、火山弹和火山气体等物质的地形构造。
火山活动与地壳板块运动、地幔热对流密切相关。
火山喷发时,岩浆从地下深处冒出,形成火山口和火山体。
火山不仅能够改变地貌,还可以孕育出富含矿物质财富的矿床。
3.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层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运动。
主要地壳运动形式有地壳顶向上隆起的隆升和地壳受力扭曲而产生弯曲的褶皱。
地壳运动造成山脉和高原的形成,同时也形成各种构造地貌,如断层、褶皱和地堑等。
4.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由地壳发生的各种构造形态,主要包括地壳断裂、地壳褶皱和地壳塌陷等。
地质构造通常与地震、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密切关联。
地质构造的破坏与重建过程,塑造了地球表面的地形。
5. 岩石变质岩石变质是原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其他化学条件下发生矿物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岩石变质分为热变质和变质作用。
热变质通常发生在地壳深部,由于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相互转化,从而形成新的岩石。
总结:地理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物质活动的结果,对地球表层的地理环境和地貌形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地震、火山、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岩石变质等地理地质作用是地球演化的重要过程,也是地理学和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深入了解地理地质作用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运行和演化过程。
2020版高考地理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2 4专题突破篇专题四 地质作用与地形
][专题分析岩石的形成及相要注意掌握热点区域地形特征、在复习应考中,断层构造的特点和成互转化、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等。
在复习褶皱、熟悉流水因时,学会根据岩层弯曲形态、新老关系区别背斜和向斜,地貌、风力地貌和冰川地貌的特点。
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内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1.板块边界与地貌.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3.根据地层相互关系判断地壳运动过程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1)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如下图中①→②→③→④,年代越来越老。
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2)岩层强烈褶皱所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而不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致,这种情况下,能只看岩层形态。
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代表的时代地(3)或者是当地一开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也可能是当时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等地壳隆起后,始有沉积作用,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4)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
是因为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蚀。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如下图中⑤晚于所有沉积岩。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2)()层是.二叠系C D.第四系.石炭系.志留系A B(1)A][答案(2)A地质构造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先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断分析(1)确定岩层及新老关系: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也可以通过岩层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一般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若为背斜则两翼新中间老;若为向斜则两翼老中间新;若有侵入岩体,侵入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
高三地理地质变化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质变化知识点地质变化是地球演化的关键过程,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理解和掌握地质变化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地球的构造、岩石圈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质灾害等几个方面,探讨地质变化的知识点。
首先,地球的内部构造对地质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部的岩石层,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厚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海洋地壳相对较薄,陆地地壳相对较厚。
而地幔是地球内部的第二层,占据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核位于地幔下方,分为外核和内核。
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地质变化的形成过程。
其次,岩石圈动力学过程是地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岩石圈由地壳和上部的脆性地幔组成,它们以不同的板块形式分布在地表。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运动的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偏心扩张、剪切和偏心压缩。
这些板块运动导致了地表的地震、火山喷发和火山地震等现象,进而引发地质变化。
例如,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构造应力作用导致了日本列岛地震活动频繁。
此外,地质灾害是地质变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
例如,地震可以引起房屋倒塌、桥梁断裂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火山喷发则会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和火山灰,对人类居住区域和农田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此外,地质变化还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地质变化可以影响气候,而气候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地质变化。
例如,随着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快,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引发沿海地区的地质变化,如海岸侵蚀。
同时,地质变化也会影响气候。
例如,火山喷发释放的大量气体和灰尘可以遮蔽太阳光,导致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寒冷的气候。
综上所述,地质变化是地球演化中的重要过程,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理解和掌握地质变化的知识点对高三地理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岩石圈动力学过程以及地质灾害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质变化及其影响,为应对地质变化带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高考地质作用的知识点
高考地质作用的知识点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外力量对地壳和地球内部产生的作用。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地质学涉及广泛,其中高考地质作用部分是考生备考中不可忽视的一块。
本文将围绕高考地质作用的知识点展开阐述,以期帮助考生加深对地质作用的理解。
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部地质作用和外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外部地质作用是指风、水、冰等外界力量对地表岩土进行破坏、侵蚀和沉积。
下面将就这两大类地质作用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内部地质作用1. 岩浆活动:岩浆是地球内部受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产生的熔融状态岩石物质。
岩浆活动包括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两种形式。
火山喷发是岩浆通过火山口喷涌而出的过程,这是地球上最直接的岩浆活动形态。
而岩浆侵入是指岩浆从地下渗透至地壳中,形成岩浆岩和侵入岩。
2.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
地壳板块运动是地壳表面的大尺度、慢速运动,包括板块的分裂、聚拢、滑动和碰撞等。
地震活动是地壳震动的结果,是地壳板块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地震的产生是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应力超过其强度限度而产生破坏。
二、外部地质作用1.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土进行侵蚀、破坏和改造的过程。
风在地表运动时会携带带状物料,对岩石表面进行冲击和磨擦,从而形成风蚀地貌。
典型的风蚀地貌有沙丘、沙漠和雅丹地貌等。
2. 水蚀作用:水蚀作用是指水对地表岩土进行侵蚀、破坏和改造的过程。
水蚀作用主要分为溶蚀作用和冲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指水通过溶解溶质的方式改变岩石的结构和形态。
冲蚀作用是指水沿着坡度流动,通过撞击、冲刷和切割作用改变地表的形态。
3. 冰蚀作用:冰蚀作用是指冰对地表岩土进行侵蚀、破坏和改造的过程。
冰蚀作用主要分为冰川蚀和冻融作用。
冰川蚀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磨蚀、撞击和抬升,形成冰川地貌。
冻融作用是指地表岩石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从而导致岩石破裂和剥蚀。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质作用过程分析技巧
技巧(一)根据题目的区位,环境特点及岩石特征,判断岩石类型。
要求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条件和特点,以及它们和岩浆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图3)。
1、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坚 硬致密的 侵入岩(如花岗岩),或多气孔的喷出岩(如玄武 岩); 2、沉积岩是由地表被侵蚀的物质,由外力搬运后沉 积下来, 固结成岩而成,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及化石 燃料; 也包括石灰岩(化学沉淀物)和珊瑚礁(珊瑚虫遗 体堆积)。 3、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如 石灰岩变 为大理岩,页岩变为板岩。
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
斜,C—背斜,D—向斜。
3.断层的判断:看断层面的完整程度。如果断层面把所有岩
石断开,且断层面完整,则断层发生时间较晚,晚于其所
断开的岩层;如果果断层面不完整,则说明断层之后又发
生了某种地质活动;
4.根据地质构造之间的叠加和影响来判断:晚形成的地质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断关键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箭
头指向,联系岩石圈物质循环规律逐步推导。第(1)题,
由沉积物只能变成沉积岩D,沉积岩变成变质岩E,变质
岩熔于岩浆A,岩浆冷凝形成侵入岩B和喷出岩C。
二、地质剖面图中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例3(内力作用+判断岩层新老关系+岩石形成条件逻辑思维)
图5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 层、 岩体的生成时代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 A.火成岩l、沉积岩l、沉积岩2、火成岩2、 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l、火成岩2、沉积岩2、 沉积岩l DC..沉沉积积岩岩33、、沉火积成岩岩2l、、火沉成积岩岩l2、、火火成成岩岩22、、沉沉积积岩岩l l 解析:根据沉积岩的顺序由老到新应是沉积岩3、沉积 岩2,而火成岩侵入地壳的定义可判断火成岩l、火成岩2 晚于沉积岩3和沉积岩2,且火成岩2晚于火成岩1。所以 选D。
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
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地质作用(geological process)是指地球表面和地球内部所进行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作用、地质过程作用和地质现象作用,是地质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
地质作用的发生会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和地质岩石的形成,因此对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作用和过程作用两种。
构造作用是指地球内部力学和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变化和地表形态变动。
而过程作用则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环境中水、风、冰、火等自然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化和岩石成土现象。
下面将分别对这两种地质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构造作用1.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在地质历史长河中发生位置迁移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陆地分布的变化、形成和演变的重要现象,也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大陆漂移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阿尔弗雷德·韦格纳提出的“搬运”假说。
韦格纳在其著作《地质学》中提出大陆漂移学说,指出地球上的陆地板块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地球表面上漂移移动的。
并且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2. 错断和断裂错断和断裂是地质作用中最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
断裂是指岩石因外力作用,造成内部断裂与破裂。
而活动断层则是指处在地壳运动构造作用下断裂面可能产生的变形现象。
错断是岩石组成的地层相互错开照的现象,在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及断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些断层不仅均与地壳构造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地震的发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是宇宙大爆炸以来地球表面最激烈的物质运动形式之一,它产生于地球的内部,是地球内部物质变动造成的结果。
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高温物质垂直冒发至地球表面形成的地貌和现象。
地震和火山活动是构造作用中的两种地质现象,与地壳运动的性质有关,是构造作用目前仍在进行中的两种主要地质现象。
地震运动有冲击性,火山活动则有喷发性、喷流性和喷射性三种类型。
高考地理 二轮复习 二轮复习 第七节 地质作用之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知识体系构建重点内容点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例题解析下图为我国两广地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处的构造地貌为()A.背斜B.向斜C.背斜谷D.向斜谷2.②处山峰在当地有“飞来峰”之称,关于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向斜—沉积—断裂B.向斜—断裂—沉积C.向斜—侵蚀—断裂D.向斜—断裂—沉积—侵蚀【解析】第1题,图中①处地势较低为谷地地形,同时岩层年龄中心老、两翼新,说明为背斜构造。
第2题,从岩层弯曲形态上看,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飞来峰”两侧岩石年龄不同,说明出现了断裂;另外较老的岩层位于较新的岩层之上,必然出现了别处较老岩层到此处沉积现象;图示“飞来峰”呈尖顶形状,应该受到外力侵蚀作用。
【答案】1.C 2.D对点训练青海软玉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西南部的高原丘陵地区,由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接触交代而成。
结合图示信息完成1~3题。
青海软玉原石1.形成青海软玉的大理岩,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与青海软玉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A.岩浆活动B.搬运作用C.沉积作用D.熔融作用3.最初的青海软玉是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的巨石中被发现的,它出现在该处的外力作用是()A.风力的搬运作用B.流水的搬运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流水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岩石。
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青海软玉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交代而成,说明其形成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第3题,青海软玉产于高原丘陵地区,却在河流中上游被发现,可能是由于山洪暴发,被河水搬运至此。
【答案】1.D 2.A 3.B知识体系构建重点内容点拨1.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例题解析读图甲与图乙,回答1~2题。
图甲图乙1.图甲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解析】第1题,图乙显示的是张裂运动,是岩浆上升形成岩石之处;图甲中②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形式与图乙最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地质作用过程描述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谷地(位置见图)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海岸山脉与内华达山脉之间,为南北狭长的平原。
谷地南方的耕地占了全谷地的2/3,而北方的水资源占了全谷地的2/3。
谷地东部河网密集且径流量稳定,西部河网稀疏且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原来,中央谷地只能作为畜牧用地,随着加州水道系统的共建,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
该地经济主体是农业,但有着94%的城镇人口。
简述中央谷地的形成过程。
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天然沥青是由地下石油和天然气长期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
沥青湖就是露出地面的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矿床。
沥青有遇冷变硬的习性,主要应用于铺垫公路与建筑物的防水处理等。
特立尼达岛西南角的彼奇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沥青产地。
据图乙描述该沥青湖(彼奇湖)的形成过程。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南部的一个内流湖。
该湖西半部湖 水的平均含盐量为 1.48‰,东半部平均含盐量高达 10.4‰。
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 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如图为巴尔喀什湖及其周边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
4. 桌山位于南非开普敦附近,主峰海拔 1087 米,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被称作“上帝 的餐桌”。
桌山是地质历史浅海海底断裂后整体上升形成, 山体由石灰岩 (沉积岩) 构成。
山顶溪湖绝迹,植被低矮稀少,景象荒芜。
夏季在海陆风的作用下,晴天时 山顶常有大片云团环绕,被称为“上帝的桌布”。
图
1桌山位置示意图,图 2 为桌
山景观。
描述桌山主峰“桌面”形成的地质过程。
分析甲河河口地貌的形成过
程。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 多公
里。
每年大钦岛风力≥6级的大风日数有200 多天。
该岛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
岛上海湾沿岸,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
鹅卵石滩具有砾石光滑、颗粒大、滩面孔隙度大、坡度陡等特点。
每年的6-8 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
贝齐布卡河口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如图),当地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月—10月。
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域到达图阿马西纳。
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径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
说明贝齐布卡河口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石林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经典样板而举世闻名。
在石林广袤的
土地上。
有雄奇的峰林、湖泊、瀑布、溶洞。
天造奇观,美不胜收。
材料二: 内蒙古阿斯哈图石林处于大兴安岭向西部草原的过渡地带。
阿斯哈图石林 主要在冰川与冰川融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 是世界上罕见的花岗岩石林, 浑厚粗犷, 千姿百态。
材料三:如图为“云南石林和阿斯哈图石林典型景观图”。
说明形成阿斯哈图石林景观的地质作用过程。
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 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 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 带。
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 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
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
下面为运城盐 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
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概述匈牙利的地形特征.
2)简述巴拉顿湖形成的主要过
程.
10. 根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
题。
碓臼峪风景区以花岗岩地貌景观为主。
简述碓臼峪风景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1.【答案】先期受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地壳断裂下陷,后期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2.【答案】油气储集在背斜构造中,与泥沙等物化合而成沥青;地壳运动使岩层断裂;沥青沿断层上涌到地表堆积,形成沥青湖。
3.【答案】河流注入湖泊时,河流入湖口附近地势平坦,加上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所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河口三角洲。
4.【答案】(在地质历史时期)在海底形成平坦的沉积岩,沉积岩断裂整体抬升后内部裂隙较少顶部平坦,顶部受外力作用(风化和风力侵蚀)进一步被削平为“桌面”。
5.【答案】(2)大钦岛多基岩海岸,海岸出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崩解破碎;碎石(砾石)在海浪侵蚀或搬运中不断磨蚀成为鹅卵石;在海湾地区随着波浪、潮流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在海边堆积,形成鹅卵石滩。
6.【答案】玛瑙原岩经火山喷发到达地表;经流水冲刷磨圆,并搬运至河口;因河口处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沉积而成。
7.【答案】岩浆侵入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冰川侵蚀、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和风
化。
8.【答案】岩层断裂下陷;流水在低洼处汇成湖;地处内流区内,水分蒸发,流水带来的盐分长期在湖泊内累积,形成盐池。
9.【答案】(1)匈牙利全境以平原为主,属多瑙河中游平原;多瑙河以东的匈牙利大平原,还有西北部的小平原;在多瑙河以西、小平原和巴拉顿湖之间,是阿尔卑斯山脉东延余脉;南部有巴兰尼亚丘陵.地势起伏小.
(2)巴拉顿湖周边属于断块山,是经地壳运动形成的,地震使得沉积的地表变成了一个个盆地,盆地中不断聚集的雨水逐渐形成了湖泊.
10.【答案】岩浆入侵地壳薄弱处形成花岗岩体;经外力风化、侵蚀形成花岗岩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