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4)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4);(B)(1)、(2)、(3);(C)(2)、(3)、(4);(D)(1)、(3)、(4)。
2. 两 容 积 不 等 的 容 器 内 分 别 盛 有 He 和 N2 , 若 它 们 的 压 强 和 温 度 相 同 , 则 两 气 体
9.速率分布函数 f(v)的物理意义为:
[B ]
(A)具有速率 v 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具有速率 v 的分子数。
(D)速率分布在 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1
10.设 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vP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可几速率,( v2 )2 代表
℃升高到 177℃,体积减小一半。试求:
(1)气体压强的变化;
(2)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变化;
(3)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原来的倍数。
解:
(1)由
p1V1 T1
p2V2 T2
,
代入T1
=300K,T2
=450K,V2
=
1 2
V1可得
p2 =3p1
即压强由p1变化到了3 p1。
(2)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D) 6 p1 。
5. 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两者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而且都处于平衡状态, 则两者[ C ]
(A)温度相同,压强相等; (B)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压强。
6.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 T 时,其内能为

《气体动理论》课件

《气体动理论》课件

理想气体和非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特点
非理想气体行为
介绍理想气体的定义及数学模型, 并讨论实际情况下的限制。
讨论非理想气体的行为和模型, 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中的工作流 程。
气液相变
深入介绍气体液化过程,重点解 析液化温度、压力的变化以及转 化过程对气体状态的影响。
气体的状态方程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推导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让大家更深刻地认识理想气体。
Brownian运动及其应用
1
Brownian运动的定义
深入解析Brownian运动的概念以及相关特征,探究这一运动常见于哪些实际场 合。
2
Brownian运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
说明Brownian运动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的具体场合和应用方式。
3
Brownmann分布
深入探究Maxwell-Boltzmann速度分布函数的计 算方法和理论分析。
气体状态参数的统计分布
温度的分布
探究气体温度的分布规律,着重 讲解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应用。
压强的统计分布
其他参数的分布
讲解气体状态下压强的统计分布 规律,为大家解析气体物理原理。
介绍气体其他状态参数的统计分 布规律,从宏观视角理解气体行 为。
气体动理论
欢迎来到《气体动理论》课件!本次课程将会深度探究气体动力学原理,从 理想气体以及状态方程到分子运动论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讲解。
气体动理论的定义
1 定义
介绍气体动力学的含义,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2 分子速度分布
讲解分子运动的速度分布规律,从微观层面理解气体特性。
3 压强与温度的关系
探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以及状态方程的推导。

气体动理论答案

气体动理论答案

第七章气体动理论答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 选择题1、(基础训练1)[ C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A) ε和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解】:分子的平均动能kT i2=ε,与分子的自由度及理想气体的温度有关,由于氦气为单原子分子,自由度为3;氧气为双原子分子,其自由度为5,所以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不相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kT w 23=,仅与温度有关,所以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w 相等。

2、(基础训练3)[ C ]三个容器A 、B 、C 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2/122/122/12::C B A v v v =1∶2∶4,则其压强之比A p ∶B p ∶C p 为:(A) 1∶2∶4. (B) 1∶4∶8. (C) 1∶4∶16. (D) 4∶2∶1.【解】: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RTv 32=,同种理想气体,摩尔质量相同,因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4,则温度之比应为:1:4:16,又因为理想气体压强nkT p =,分子数密度n 相同,则其压强之比等于温度之比,即:1:4:16。

3、(基础训练8)[ C ]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则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A) ⎰21d )(v v v v v f . (B) 21()d v v v vf v v ⎰.(C) ⎰21d )(v v v v v f /⎰21d )(v v v v f . (D) ⎰21d )(v v v v v f /0()d f v v ∞⎰ .【解】:因为速率分布函数f (v )表示速率分布在v 附近单位速率间隔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所以⎰21d )(v v v v v f N 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速率总和,而21()d v v Nf v v ⎰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数总和,因此⎰21d )(v v v v v f /⎰21d )(v v v v f 表示速率分布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第6章气体动理论答案(精品课件)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第6章气体动理论答案(精品课件)
结束 目录
解:
μ gh
M gh
P = P0 e kT =P0 e RT
ln
P P0
=
Mg h RT
h=
RT Mg
ln P P0
=
8.31×273 28×10-3×9.8
ln
0.75
= 2.3km
结束 目录
6-15 求压强为1.013×105Pa、质量为 2×10-3kg、容积为1.54×10-3m3的氧气的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结束 目录
解:P = ( h1 h2)d =(0.76 0.60)×1.33×105 Pa
V = 0.28×2.0×10-4 =5.6×10-4 m3
T = 273+27=300 K
M = 0.004 kg/mol
PV
=
m M
RT
m
=
M PV RT
=
0.04×0.16×1.33×105×5.6×10-4 8.31×300
提示:
2 p
01e- x2dx =0.847
2 p
0∞e- x2dx =1
结束 目录
解:(1)
v=
v0pv dN vp dN
0
=
vp 0
v
3e
vp 0
v
2e
dv v 2
v
2
p
dv v 2
v
2
p

x=
v vp
dv= vp dx
v
=
vp
1 0
1 0
x 3e-x
2 dx
x 2e-x 2 dx
结束 目录
6-3 一封闭的圆筒,内部被导热的不漏 气的可移动活塞隔为两部分。最初,活塞位 于筒中央,圆筒两侧的长度 l1= l2。 当两侧 各充以T1、p1,与T2、p2的相同气体后,问 平衡时活塞将在什么位置上( 即 l1/l2 是多 少)?已知 p1=1.013×105Pa, T2= 680K, p2 = 2.026×105Pa, T2 =280K。

气体分子动理论习题解PPT课件

气体分子动理论习题解PPT课件

1 mv2 3 kT,可得
2
2
N 1 mv2 3 NkT
2
2

N
1 2
mv2
3 2
RTN
/(Nd m)
3 (M 2
/
M mol )RT
3 2
(RT
/
M mol )V
7.31106
E
1 2
(M
/
M mol )iRT
(V
/
M mol )
1 2
iRT
4.16104
J
(v2 )1/2
(v
2 2
)1/
2
(v21)1/2
(1) 气体分子的平动动能总和. (2) 混合气体的压强. (普适气体常量R=8.31 J·mol-1·K-1 )
3 kT 8.281021 J
2
Ek
N
( N1
N2)
3 kT 2
4.14105 J
p nkT 2.76 105 Pa
第6页/共10页
17.一瓶氢气和一瓶氧气温度相同.若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 6.21×10-21
[B]
8.速率分布函数f(v)的物理意义为:
(A) 具有速率v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B) 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C) 具有速率v的分子数.
(D) 速率分布在v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
[B ]
9.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为f(v),则速率在v 1─v 2区间内的分子的平均速
4.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
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气体动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气体动理论---习题及答案解析

气体动理论练习1一、选择题1.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B、C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1,它产生的压强为p1,B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1,C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n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为( )A. 3p1;B. 4p1;C. 5p1;D. 6p1.2.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k为玻尔兹曼常量,R为普适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A. pVm⁄; B. pVkT⁄; C. pV RT⁄; D. pV mT⁄。

3. 一定量某理想气体按pV2=恒量的规律膨胀,则膨胀后理想气体的温度( )A. 将升高;B. 将降低;C. 不变;D. 升高还是降低,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1. 解释下列分子动理论与热力学名词:(1) 状态参量:;(2) 微观量:;(3) 宏观量:。

2. 在推导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体现统计意义的两条假设是:(1) ;(2) 。

练习2一、选择题1. 一个容器内贮有1摩尔氢气和1摩尔氦气,若两种气体各自对器壁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 )A. p1>p2;B. p1<p2;C. p1=p2;D. 不能确定。

2. 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为n,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为E kV⁄,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为ρ,分别有如下关系( )A. n不同,E kV⁄不同,ρ不同;B. n不同,E kV⁄不同,ρ相同;C. n相同,E kV⁄相同,ρ不同;D. n相同,E kV⁄相同,ρ相同。

3. 有容积不同的A、B两个容器,A中装有刚体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B中装有刚体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若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那么,这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的内能E A和E B的关系( )A. E A<E B;B. E A>E B;C. E A=E B;D.不能确定。

气体动理论 习题答案PPT幻灯片课件

气体动理论 习题答案PPT幻灯片课件
第4章 气体动理论 习题答案
1
4-9. 质量为 2 103 kg 的氢气贮于体积 2 103 m3的容 器中,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 4 104 Pa 时,氢气分子的
平均平动动能是多少?总平动动能是多少?
解: pV M RT T pV

MR
t

3 2
kT
3 k pV
解:
总 t

3 2
kT

M

N0

3 2
k

pV
MRBiblioteka M
N0
3 pV 2
3 2103 4104 2
3
120J
4-10. 体积为 103 m 3 的容器中含有 1.031023 个氢气分 子,如果压强为 1.013105 Pa ,求气体的温度和分子的
方均根速率。
2
2
总 转 动 动 能 为 2RT 2 8.31 300 2.49103 J
2
2
热 力 学 能 为 5RT 5 8.31 300 6.23103 J
2
2
6
方均根速率。
解:方均根速率
v2
3RT

3 8.31 71.3 2103 942.7m / s
5
4-11. 在300K时,1 mol氢气分子的总平动动能、总转动动 能和气体的热力学能各多少?
解:
总 平 动 动 能 为 3RT 3 8.31 300 3.74103 J
2 MR

3 2
1.38 1023
4104 2103 2103 2103 8.31
1.991022 J

第6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第6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解答

第6章习题解答6-1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B ]A. /pV m .B. /pV kT . C . /pV RT . D. /pV mT .6-2 两容器内分别盛有氢气和氦气,若在平衡态时,它们的温度和质量分别相等,则[ A ] A.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 B.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相等. C . 两种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相等. D. 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6-3 两瓶不同类别的理想气体,设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其分子数密度不相等,则[ B ]A .压强相等,温度相等.B .温度相等,压强不相等.C .压强相等,温度不相等.D .压强不相等,温度不相等.6-4 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k ε有如下关系 [ A ] A. k ε相等,而ε不相等. B. ε相等,而k ε不相等. C .ε和k ε都相等.D.ε和k ε都不相等.6-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在x 方向分子速度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为[ D ]A. 2x =v B. 2x =v C . 23x kT m =v . D. 2x kT m =v .6-6 若()f v 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N 为气体分子总数,m 为分子质量,则2121()d 2m Nf υυ⎰v v v 的物理意义是[ A ] A. 速率处在速率间隔12~v v 之间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 B. 速率处在速率间隔12~v v 间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C . 速率为2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1v 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和. D. 速率为2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1v 为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差.6-7在A 、B 、C 三个容器中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1:2:4=,则其压强之比::A B C p p p 为[ C ]A. 1:2:4B. 4:2:1 C . 1:4:16 D. 1:4:86-8 题6-8图所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2O p v 和()2H pv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B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22O H/4p p =v v .B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22O H1/4p p =v v . 题6-8图 C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22O H1/4pp =v v . D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22O H/4pp =v v .6-9 题6-9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曲线。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气体的动理论习题答案

6.1mol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为 T 时,其内能为
[C ]
(A) 3 RT 2
(B) 3 kT 2
(C) 5 RT 2
(D) 5 kT 2
7.在一容积不变的封闭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 2 倍,则[ D ]
(A)温度和压强都提高为原来的 2 倍。 (B)温度为原来的 2 倍,压强为原来的 4 倍。
,各为单位质量的氢气与氦气的内能之比为 10:3 。
6.在相同温度下,氢分子与氧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比值为 1
,方均根速率的比
值为 4

7.图示曲线为处于同一温度 T 时氦(原子量 4)、氖(原子量 20)和氩(原子量 40)三种
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其中:曲线(a)是 氩 气分 子的速率分布曲线;曲线(c)是 氦 气分子的速率 分布曲线。
解:(1)氢气的的氧气的温度 T 和自由度 i 均相同
氧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氢气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w 6.211021 J
v 2 3kT 2w mm
(2) T
2w 3k
300
K
2w 483m s 1 M /NA
RT
5 RT 2
6.23103 J
EO2
iO2 2
RT
5 RT 2
6.23103 J
1g 的各种气体的内能为:
E He
1 (iHe 42
RT )
9.35 102 J
EH2
1 (iHe 22
RT ) 3.12 103 J
EO2
1 (iHe 32 2
RT ) 1.95 102 J
2.在一个具有活塞的容器中贮有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其温度从 27

气体动理论(附答案)

气体动理论(附答案)

气体动理论一、填空题1.(本题3分)某气体在温度为T = 273 K时,压强为p=1.0×10-2atm,密度ρ = 1.24×10-2 kg/m3,则该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为____________。

(1 atm = 1.013×105 Pa)答案:495m/s2.(本题5分)某容器内分子密度为1026m-3,每个分子的质量为3×10-27kg,设其中1/6分子数以速率v=200m/s垂直向容器的一壁运动,而其余5/6分子或者离开此壁、或者平行此壁方向运动,且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为完全弹性的。

则(1)每个分子作用于器壁的冲量ΔP=_____________;(2)每秒碰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分子数n0=___________;(3)作用在器壁上的压强p=_____________;答案:1.2×10-24kgm/s×1028m-2s-14×103Pa3.(本题4分)储有氢气的容器以某速度v作定向运动,假设该容器突然停止,气体的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上升0.7K,则容器作定向运动的速度v=____________m/s,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_____________J。

(普适气体常量R=8.31J·mol-1·K-1,波尔兹曼常k=1.38×10-23J·K-1,氢气分子可视为刚性分子。

)答案::1212.4×10-234.(本题3分)体积和压强都相同的氦气和氢气(均视为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在某一温度T下混合,所有氢分子所具有的热运动动能在系统总热运动动能中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__。

答案:62.5%5.(本题4分)根据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设气体分子为刚性分子,分子自由度为i,则当温度为T时,(1)一个分子的平均动能为_______。

气体动理论一章习题解答

气体动理论一章习题解答

解: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 = nkT ∝ T
分子平均平动能 ε k =
1 2 3 kT ,且 ε k = 2 m v ,所以,气体温度与气体分子的 2
方均根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即
T ∝ v2
因此,气体的压强
2 ⎞ P∝⎛ ⎜ v ⎟ ⎝ ⎠ 2
所以,气体的压强之比 PA:PB:PC 为 12:22:42 = 1:4:16,答案(C)正确。
P = nkT
氦气和氮气密度相同, 氦气的分子量小,它的分子数密度大,所以氦气的 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所以,只有答案(C)是正确的。
习题 6─3
图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的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速率分布曲 ]
线, ( v P ) O2 和 ( v P ) H 2 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分子的最可几速率,则: [ (A) 图中 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 v P ) O2 (v P ) H = 4 。
习题 6—6
若室内升起炉子后温度从 15℃升高到 27℃,而室内气压不变,则此 ] (B) 4%。 (C) 9%。 (D) 21%。
时室内的分子数减少了: [ (A)0.5%。
解:依题设条件并应用公式
P = nkT 可得
P1 = n1 kT1 = P2 = n2 kT2
所以
n2 T1 273 + 15 288 = = = n1 T2 273 + 27 300
2
解:由麦氏速率分布率,在相同温度下,气体的分子量越大其速率大的分子 比率越少,曲线峰值左移,从给定的分布曲线可以判断图中 a 表示氧气分子的速 率分布曲线。另一方面,由于气体分子最可几速 率为
f(v) a b
vP =
所以

第06章(平衡态的统计规律)习题答案

第06章(平衡态的统计规律)习题答案

总和,即 E = N ´ i kT 2
则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e t
=
3 kT 2
= 3E iN
=
3´ 5´
6.75 ´102 5.4 ´1022
= 7.5 ´10-21 J
气体的温度:T = 2e t = 2 ´ 7.5 ´10-21 = 362K 3k 3 ´1.38 ´10- 23
5-4 一铁球由 10 m高处落到地面,回升到 0.5 m高处.假定铁球与地面碰撞时损失的 宏观机械能全部转变为铁球的内能,则铁球的温度将升高多少?(已知铁的比热C= 501.6 J ·kg-1·K-1)
得到管内单位体积的分子数:
n = P = 1.0 ´10-5 ´1.013 ´105 ´
1
= 3.2 ´1017 / m3
kT
760
1.38 ´10-23 ´ 300
5-3 有 2×10 -3 m3 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其内能为 6.75×102 J.玻尔兹曼常量k
=1.38×10 23 J·K 1.(1) 试求气体的压强; (2) 设分子总数为 5.4×1022 个,求分子的
思考题
5-1 试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为什么当气体的温度升高时,只要适当地增大容器
的容积就可以使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答:根据分子动理论, P = nkT ,当温度T 升高时,只要适当增大容器的容积而减小 分子的数密度 n ,就可以使气体的压强 P 保持不变。
或:当温度T 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增大,一次碰撞时给予容器壁的冲量也增大 ,适当增大容器的容积而减小分子的数密度 n ,使单位面积的容器壁在单位时间内受到的碰
O
答: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 E = nCV T µ T ,

《物理学基本教程》课后答案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物理学基本教程》课后答案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6-1 一束分子垂直射向真空室的一平板,设分子束的定向速度为v ,单位体积分子数为n ,分子的质量为m ,求分子与平板碰撞产生的压强.分析 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的正压力称为气体的压强.由于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平均效果,所以推导压强公式时,应计算器壁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受到气体分子碰撞的平均冲力.解 以面积为S 的平板面为底面,取长度等于分子束定向速度v 的柱体如图6-1所示,单位时间内与平板碰撞的分子都在此柱体内.柱体内的分子数为nSv .每个分子与平板碰撞时,作用在平板上的冲力为2mv ,单位时间内平板所受到的冲力为v v nS m F ⋅=2根据压强的定义,分子与平板碰撞产生的压强为22v nm SFp ==6-2 一球形容器,直径为2R ,内盛理想气体,分子数密度为n ,每个分子的质量为m ,(1)若某分子速率为v i ,与器壁法向成θ角射向器壁进行完全弹性碰撞,问该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间运动了多长的距离?(2)该分子每秒钟撞击容器多少次?(3)每一次给予器壁的冲量是多大?(4)由上结果导出气体的压强公式.分析 任一时刻容器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各不相同,运动方向也不相同,由于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平均效果,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为:首先任意选取某一速率和运动方向的分子,计算单位时间内它与器壁碰撞给予器壁的冲力,再对容器中所有分子统计求和.v图6-1解 (1)如图6-2所示,速率为v i 的分子以θ角与器壁碰撞,因入射角与反射角都相同,连续两次碰撞间运动的距离都是同样的弦长,为θcos 2R AB =(2)该分子每秒钟撞击容器次数为θcos 2R AB ii v v =(3)每一次撞击给予器壁的冲量为θcos 2i m v(4)该分子每秒钟给予器壁的冲力为Rm R m i i i 2cos 2cos 2v v v =θθ由于结果与该分子的运动方向无关,只与速率有关,因此可得容器中所有分子每秒钟给予器壁的冲量为21212222221v v v v v v v RmN N N R m R m R m R m R m R m N i i N i i N i ===+++++∑∑== 其中n R N 334π=.根据压强的定义,分子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压强为W n m n nm R R m Np 3221323142222=⎪⎭⎫ ⎝⎛===v v vπ 其中W 为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6-3 容积为10 L 的容器内有1 mol CO 2气体,其方均根速率为1440 km/h ,求CO 2气体的压强(CO 2的摩尔质量为31044-⨯kg/mol ).分析 在常温常压下可以将气体视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压强公式中引入了统计平均量----方均根速率2v 和分子数密度n ,1 mol 的气体中分子数为阿伏图6-2伽德罗常量N A ,根据这些关系可求出压强.解 容积为V 的容器中有1 mol CO 2气体,则分子总数为N A ,摩尔质量为M ,则分子数密度为V N A ,分子质量为A N M,因此由气体压强公式得22A A 2313131v v v VM N M V N nm p ===代入数字得Pa 102.35Pa 3600101440101010443131523332⨯=⎪⎪⎭⎫ ⎝⎛⨯⨯⨯⨯⨯==--v V M p 6-4 在实验室中能够获得的最佳真空相当于大约Pa 10013.19-⨯,试问在室温(273K )下在这样的“真空”中每立方厘米内有多少个分子?分析 引入玻尔兹曼常量k 和分子数密度n 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nkT p =.解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3-113-239m 1069.2m 2731038.110013.1⨯=⨯⨯⨯==--kT p n 6-5 已知气体密度为1 kg/m 3,压强为Pa 10013.15⨯,(1)求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2)设气体为氧,求温度.分析 气体密度ρ是单位体积中气体的质量,因此与分子数密度n 和分子质量m 的关系为nm =ρ.解 压强公式可写为 223131v v ρ==nm p(1)分子的方均根速率m/s 551m/s 110013.13352=⨯⨯==ρpv(2)氧的摩尔质量M =31032-⨯kg/mol ,由定义MRT32=v ,则 K 390K 31.8310325513322=⨯⨯⨯==-R M T v6-6 体积为10-3 m 3,压强为Pa 10013.15⨯的气体,所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是多少?分析 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给出了微观量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宏观量气体温度之间的关系.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是大量分子的统计平均值,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平动动能量值.解 由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kT m 23212=v 容器中分子数nV N =,又由压强公式nkT p =,可得容器中所有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为J152J 1010013.123232321352=⨯⨯⨯===-pV kT nV m Nv6-7 一容器内贮有氧气,其压强为Pa 10013.15⨯=p ,温度T =C 27︒,求(1)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2)氧气的密度;(3)氧分子的质量;(4)分子间的平均距离;(5)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6)若容器是边长为0.30 m 的立方体,当一个分子下降的高度等于容壁的边长时,其重力势能改变多少?并将重力势能的改变与其平均平动动能相比较.分析 常温和常压下,氧气可视为理想气体.从宏观的角度,可以认为气体是空间均匀分布的,因此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立方就是每个分子平均占有的体积.通过本题的计算,可以得到气体动理论中常用到的物理量的量级概念.解 (1) 由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nkT p =,可得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为3-253-235m 1045.2m 3001038.110013.1⨯=⨯⨯⨯==-kT p n (2) 利用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RT MmpV =,氧气的密度为 3335kg/m 3.1kg/m 30031.8103210013.1=⨯⨯⨯⨯===-RT pM V m ρ(3) 氧分子的质量为kg 105.3kg 1045.23.126-25⨯=⨯==nm ρ(4) 分子平均占有的空间开方等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m 10443m 1045.21193253.n d -⨯=⨯== (5)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16J 3001038.123232121-232⨯=⨯⨯⨯==-kT m v(6) 一个氧分子下降的高度等于容壁的边长时,其重力势能改变为J 101.56J 30.08.9103.5-2526⨯=⨯⨯⨯=-mgh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比较,有4252121098.31056.11021.621⨯=⨯⨯=--mgh m v 6-8 在什么温度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等于一个电子由静止通过1 V 电位差的加速作用所得到的动能(即1eV 的能量).解 根据题意,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J 10260.1eV 12321192-⨯===kT m v 则 K 7739K 1038.1310602.122319=⨯⨯⨯⨯=--T 6-9 1 mol 氢气,在温度C 27︒时,求(1)具有若干平动动能;(2)具有若干转动动能;(3)温度每升高C 1︒时增加的总动能是多少?分析 氢气是双原子分子气体,如果作为刚性分子看待,就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根据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则可以求出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解 (1) 1 mol 氢气的平动动能为J 10.743J 30031.82323233A⨯=⨯⨯==RT kT N(2) 1 mol 氢气的转动动能为J 10.492J 30031.8223A⨯=⨯==RT kT N(3) 温度每升高C 1︒,1 mol 氢气增加的总动能为J 8.02J 131.8252525A=⨯⨯=∆=∆T R T k N 6-10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和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C 1︒时,其内能各增加多少?1 g 氧气和1 g 氢气温度升高C 1︒时,其内能各增加多少?分析 一定量理想气体的内能T R iM m E ∆=2,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3=i ,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5=i ,对于1 mol 理想气体1=Mm.氧气和氢气都是双原子气体,氧气的摩尔质量kg/mol 10323-⨯=M .解 1 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5.12J 131.8232=⨯⨯=∆T R i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8.02J 131.8252=⨯⨯=∆T R i1 g 氧气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65.0J 131.8251032101233=⨯⨯⨯⨯⨯=∆--T R i M m 1 g 氢气温度升高C 1︒,内能增量为J 4.01J 131.825102101233=⨯⨯⨯⨯⨯=∆⋅--T R i M m 6-11 计算:(1)氧分子在C 0︒时的平均平动动能和平均转动动能;(2)在此温度下,4 g 氧的内能.分析 氧气是双原子分子气体,如果作为刚性分子看待,就具有3个平动自由度和2个转动自由度,5=i .解 (1) 氧分子在C 0︒时的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655J 2731038.1232321-23⨯=⨯⨯⨯=-kT 平均转动动能为J 10.773J 2731038.12221-23⨯=⨯⨯==-kT kT(2) 4 g 氧在C 0︒时的内能为J 709J 27331.8251032104233=⨯⨯⨯⨯⨯=⋅--RT i M m 6-12 有40个粒子速率分布如下表所示 (其中速率单位为m/s):速率区间100以下100~200 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粒子数 1 4 6 8 6 5 4 3 2 1若以各区间的中值速率标志处于该区间内的粒子速率值,试求这40个粒子的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2v 和最概然速率p v ,并计算出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以及气体动理论中引入的平均速率v 、方均根速率2v 和最概然速率p v 的统计意义,有必要通过实际例子,经过计算,体验速率分布规律和统计方法.解 这40个粒子分成了10个速率区间,若取1000 m/s 为粒子速率在900 m/s 以上的速率区间的中值速率,则根据定义,其平均速率v 为m/s448.75 m/s )1100028503750465055506450 835062504150150(4011101=⨯+⨯+⨯+⨯+⨯+⨯+⨯+⨯+⨯+⨯⨯==∑=i i i N N v v 方均根速率2v 为m/s 499.9 m/s )]1100028503750465055506450 835062504150150(401[121222222222210122=⨯+⨯+⨯+⨯+⨯+⨯+⨯+⨯+⨯+⨯⨯==∑=i i i N Nv v 最概然速率m/s 350p =v .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为%20%100408p =⨯=∆NN 6-13上题所给分布情况,若以200m/s 为间隔作重新统计,列出分布情况表,计算出相应的v 、2v 和p v ,以及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并与上题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本题和上题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某一速率区间中的分子数和所计算的三种速率不但与速率区间位置有关,还与速率区间的宽度有关.只有当所统计的分子总数足够大,划分的速率区间足够小时,才可能获得处于平衡状态的气体分子速率的一个确定的分布函数,三种速率也才有确定值.解 以200m/s 为间隔对上题粒子速率作重新统计,速率分布情况为(其中速率单位为m/s):速率区间 200以下 200~400 400~600 600~800 800以上 粒子数 5 14 11 7 3这40个粒子分成了5个速率区间,若取900 m/s 为粒子速率在800 m/s 以上的速率区间的中值速率,则根据定义,其平均速率v 为m/s445 m/s)3900770011500143005100(401151=⨯+⨯+⨯+⨯+⨯⨯==∑=i i i N N v v 方均根速率2v 为498m/sm/s )]39007700 11500143005100(401[121222225122=⨯+⨯+⨯+⨯+⨯⨯==∑=i i iN Nvv最概然速率m/s 300p =v .p v 所在区间的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率为%35%1004014p =⨯=∆NN 6-14 N 个假想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如图6-14所示.(1)用N 和v 0表示出a 的值;(2)求最概然速率p v ;(3)以v 0为间隔等分为三个速率区间求各区间中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分析 速率分布函数)(v f 表示气体分子速率在v 值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本题给出了一个特殊的分布情况,通过计算,理解速率分布函数和最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以及各速率区间中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解 (1) 由图6-14可见,分布函数与气体分子总数N 的乘积曲线下的总面积应等于气体分子总数N ,即000302322121d )(0v v v v v v a a a f N =⋅+==⎰则 032v Na =Nf (v )a0 v 0 2 v 0 3 v 0 v图6-14(2) 最概然速率 0p v v =(3) 以v 0为间隔等分为三个速率区间,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分别为%3.3331211d )(10010==⋅==⎰v v v v a N f N N N %5021431d )(10220==⋅==⎰v v v v v a N f N N N %7.1661411d )(103230==⋅==⎰v v v v v a N f NN N *6-15在速率区间1v ~2v 内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下的面积等于分布在此区间内的分子数的百分率.应用(6-17)式和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表示式(6-18)式,求在速率区间v p ~1.01v p 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分析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表明,由速率分布函数)(v f 可得气体分子速率在v ~v v ∆+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分子总数的百分率为v v ∆=∆)(f NN. 解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22232e24)(v v v kT m kT m f -⎪⎭⎫ ⎝⎛=ππ,因mkT2p =v ,则分布函数可写为1p 2p223p2p22p2e4e4)(----==v v v v v v v v v v ππππf 速率区间v p ~1.01v p 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率为%83.001.01e 4e4e 4)(1p 2p223p 2p22p2=⨯⨯⨯=∆=∆=∆=∆----πππv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f N N *6-16应用平均速率表示式(6-20)*式、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表示式(6-18)式以及积分公式bb 21d e23=-∞⎰v v v 求v 的值.分析 这里采用的是数学中加权求某量值的平均值的方法,权重就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 f .如果要计算方均根速率2v ,可先求速率平方的平均值,只需将积分式中的v 改为2v ,即v v)v v d 022⎰∞=f(,再将积分结果开方.解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表示式(6-18)式和平均速率表示式(6-20)*式给出v v v v)v v v d e24d 0322302⎰⎰∞-∞⎪⎭⎫⎝⎛==kTm kT m f(ππ利用积分公式bb 21d e 23=-∞⎰v v v 得 mkTkT m kT m f(πππ822124d 2230=⎪⎭⎫ ⎝⎛⎪⎭⎫⎝⎛==⎰∞v v)v v *6-17 试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推出相应的平动动能分布律,并求出最概然能量E p ,它是否就等于2p 21v m .分析 要找出分子按平动动能的分布规律,即求出分布在平动动能区间E k ~E k +d E k 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率.解 速率为v 的分子的平动动能为E k = 221v m ,则v v d d k m E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可改写为kk k k 232212232223d )(d e12 d e 2112 d e 24d )(d k 22E E f E E kT m m kT kT m f N N kTE kT m kT m =⎪⎭⎫ ⎝⎛=⋅⎪⎭⎫ ⎝⎛⋅⎪⎭⎫ ⎝⎛=⎪⎭⎫ ⎝⎛==---ππππv v v v v v v v v即分子按平动动能分布律,其中分布函数kTE E kT E f k e12)(k 23k -⎪⎭⎫⎝⎛=π参考最概然速率的定义,令0d )(d kk =E E f ,由上式得最概然动能 kT E 21k p =因m kT 2p =v ,则 k p 2p 221E kT m ==v 6-18 飞机起飞前机舱中的压强计指示为Pa 10013.15⨯,温度为C 27︒.起飞后压强计指示为Pa 1010.84⨯,温度仍为C 27︒.试计算飞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解 根据玻尔兹曼分子数密度按高度分布公式kT mgh n n /0e -=和压强公式nkT p =,在高度1h 和2h 的压强分别为1p 和2p ,则有kT h h mg p p /)(2121e --=得m 100.2m 1010.810013.1ln 8.9102930031.8 ln ln 3453212112⨯=⨯⨯⨯⨯⨯⨯==+=-p p Mg RTp p mg kT h h6-19 设地球大气是等温的,温度为C 17︒,海平面上的气压为Pa 100.150⨯=p ,已知某地的海拔高度为h = 2000 m ,空气的摩尔质量kg/m ol 10293-⨯=M ,求该地的气压值.解 根据玻尔兹曼分子数密度按高度分布公式kT mgh n n /0e -=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在高度h 处的压强p 为Pa 107.90Pa e100.1e 429031.820008.910295/03⨯=⨯⨯==⨯⨯⨯⨯---RT Mgh p p6-20 在某一粒子加速器中,质子在Pa 10333.14-⨯的压强和273 K 的温度的真空室内沿圆形轨道运动.(1)估计在此压强下每立方厘米内的气体分子数;(2)如果分子有效直径为2.0×10-8 cm .则在此条件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多大?分析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可得压强和分子数密度的关系,并由此可计算平均自由程.解 (1)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3103163234cm 1054.3m 1054.3m 2731038.110333.1----⨯=⨯=⨯⨯⨯==-kT p n (2) 由定义,平均自由程为cm 101.59m )102(1054.32121428102⨯=⨯⨯⨯⨯⨯==-ππλnd6-21设电子管内温度为300 K ,如果要管内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大于10 cm时,则应将它抽到多大压强?(分子有效直径约为3.0×10-8 cm ).分析 由平均自由程定义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建立压强与平均自由程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解 由平均自由程定义221ndπλ=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Pa 0.1035Pa 1.0)103(23001038.12210232=⨯⨯⨯⨯⨯==--πλπd kT p6-22 计算:(1)在标准状态下,一个氮分子在1 s 内与其它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2)容积为4 L 的容器,贮有标准状况下的氮气,求1 s 内氮分子间的总碰撞次数.(氮分子的有效直径为3.76×10-8 cm .)解 (1) 因平均速率MRTπ8=v ,标准状态下22.4 L 中的分子数为A N ,则平均碰撞次数1-91-32321033-A 22s 1067.7 s 104.2210023.6)1076.3(102827331.816 1022.4162⨯=⨯⨯⨯⨯⨯⨯⨯⨯=⨯==---πππN d M RT n d Z v(2) 4 L 氮的分子数N =A 4.224N ,分子间的总碰撞次数为1321923s 10125.4s 1067.710023.64.2242121-⨯=⨯⨯⨯⨯⨯=-Z N 6-23 假设氦气分子的有效直径为10-10 m ,压强为Pa 10013.15⨯,温度为300 K ,(1)计算氦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λ和飞行一个平均自由程所需要的时间τ;(2)如果有一个带基本电荷的氦离子在垂直于电场的方向上运动,电场强度为104 V/m ,试计算氦离子在电场中飞行τ时间内沿电场方向移动的距离s 及s 与λ的比值;(3)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速率与氦离子在电场方向的平均速率的比值;(4)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氦离子在电场中飞行一个λ远的距离所获得的能量和它们的比值.解 (1) 由平均自由程定义221ndπλ=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nkT p =,得m 1029m 10013.1)10(23001038.1275210232-.pd kT ⨯=⨯⨯⨯⨯⨯==--ππλ 平均速率 m/s 1260m/s 10430031.8883=⨯⨯⨯⨯==-ππM RT v 则 s 107.3s 1260102.910-7⨯=⨯==-v λτ (2) 氦离子质量为A N M m =,沿电场方向受到的电场力为eE ,加速度meE a =,在τ时间内沿电场方向移动的距离为m 106.4m 1042103.710023.610106.1 2218-310234192A 2⨯=⨯⨯⨯⨯⨯⨯⨯⨯===---M eEN a s ττ 14.4104.6102.987=⨯⨯=--s λ(3) 氦离子沿电场方向的平均速率为m/s 87.7m/s 103.7104.6108E =⨯⨯==--τsv 14.4E==s λv v(4) 氦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为J 106.21J 3001038.1232321-23⨯=⨯⨯⨯=-kT 氦离子在电场中飞行一个λ远的距离所获得的能量为J 101.472J 102.910106.1-217419⨯=⨯⨯⨯⨯=--λeE二者之比为 22.410472.11021.62121=⨯⨯-- *6-24用范德瓦耳斯方程计算压强为Pa 10013.18⨯,体积为0.050 L 的1 mol氧气的温度,如果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将引起怎样的相对误差?已知氧的范德瓦耳斯常数为:225/mol L Pa 10378.1⋅⨯=a ;L/mol 0318.0=b .解 由范德瓦耳斯方程得K 342.6K 10)0318.0050.0(050.010378.110013.131.81 )(13258020=⨯-⨯⎪⎪⎭⎫ ⎝⎛⨯+⨯⨯=-⎪⎪⎭⎫⎝⎛+=-b V V a p R T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K .5609K 31.810050.010013.138=⨯⨯⨯==-R pV T相对误差为%7878.06.3426.3425.609==-*6-25在C 27︒时,2 mol 氮气的体积为0.1 L ,分别用范德瓦耳斯方程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其压强,并比较结果.已知氮气224/mol L Pa 1039.8⋅⨯=a ,L/mol 1005.32-⨯=b .解 范德瓦耳斯方程)(222RT M m b V V a M m p =-⎪⎪⎭⎫ ⎝⎛+,得Pa 109.43Pa 101039.82Pa 1005.321030031.82 782254222⨯=⨯⨯-⨯⨯-⨯⨯=--=----V a M m bMm V RTM m p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a 104.99Pa 1030031.8274⨯=⨯⨯==-V RT M m p 结果表明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出的压强小于由范德瓦耳斯方程的计算值.*6-26实验测知C 0︒时氧的粘滞系数1.92×10-4 s)g/(cm ⋅,试用它来求标准状态下氧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分子的有效直径.解 粘滞系数 v λρη31= 其中密度Vm=ρ.又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RT Mm pV =平均速率MRTπ8=v ,联立可得m109.49 m 1032827331.810013.11092.138338-355⨯=⨯⨯⨯⨯⨯⨯⨯⨯===--ππηρηλM RT p v 分子的有效直径为m 102.97m 1049.910013.122731038.1 210-8523⨯=⨯⨯⨯⨯⨯⨯⨯==--πλπp kT d*6-27实验测知氮气C 0︒时热传导系数为23.7×10-3 W/(m ·K),定体摩尔热容为20.9 J/(mol ·K),试由此计算氮分子的有效直径.解 热传导系数 λρκv MC mV,31=其中密度A N nM =ρ,平均速率MRTπ8=v ,平均自由程221nd πλ=,则2Am V,132dM RT N C ππκ=m 102.23m 1102827331.810023.6107.2339.202 13210-4343233434Am V,⨯=⨯⨯⋅⨯⨯⨯⨯⨯=⋅=--ππκM RT N C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气体动理论一 选择题1.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 ,压强为p ,温度为T ,一个分子的质量为m ,k 为玻耳兹曼常量,R 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为( )。

A. pV /mB. pV /(kT )C. pV /(RT )D. pV /(mT )解 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可写成NkT kT N RT pV ===A νν,式中N =ν N A 为气体的分子总数,由此得到理想气体的分子总数kTpVN =。

故本题答案为B 。

2. 在一密闭容器中,储有A 、B 、C 三种理想气体,处于平衡状态。

A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n 1,它产生的压强为p 1,B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2n 1,C 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3 n 1,则混合气体的压强p 为 ( )A. 3p 1B. 4p 1C. 5p 1D. 6p 1 解 根据nkT p =,321n n n n ++=,得到1132166)(p kT n kT n n n p ==++=故本题答案为D 。

3. 刚性三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压强为p ,体积为V ,则它的内能为 ( ) A. 2pV B.25pV C. 3pV D.27pV解 理想气体的内能RT iU ν2=,物态方程RT pV ν=,刚性三原子分子自由度i =6,因此pV pV RT i U 3262===ν。

因此答案选C 。

4. 一小瓶氮气和一大瓶氦气,它们的压强、温度相同,则正确的说法为:( ) A. 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不同 B.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相同 C.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不同 D. 气体的内能相同解: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即为密度,气体密度RTMpV m ==ρ(式中m 是气体分子质量,M 是气体的摩尔质量),故两种气体的密度不等。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即为分子数密度kTpn =,故两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相等。

氮气是双原子分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故两种气体的单位体积内的原子数不同。

根据理想气体的内能公式RT iU 2ν=,两种气体的内能不等。

所以答案选A 。

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如题图所示,图中A 、B 两部分的面积相等,则该图表示( )A. v 0为最可几速率B. v 0为平方速率C. v 0方均根速率D. 速率大于v 0和速率小于v 0的分子各占一半解:根据速率分布曲线的意义可知,分子速率大于v 0和小于v 0的概率相等。

所以答案选D 。

6. 在一定温度下分子速率出现在v p 、v 和2v 三值附近d v 区间内的概率( ) A. 出现在2v 附近的概率最大,出现在v p 附近的概率最小 B. 出现在v 附近的概率最大,出现在2v 附近的概率最小 C. 出现在v p 附近的概率最大,出现在v 附近的概率最小 D. 出现在v p 附近的概率最大,出现在2v 附近的概率最小解:v p 是最概然速率,2v 值最大,根据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可知,分子速率出现在v p 值的概率最大,出现在2v 值的概率最小。

所以答案选D 。

7. 在容积不变的封闭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2倍,则 ( )A. 温度和压强都为原来的2倍B. 温度为原来的2倍, 压强为原来的4倍C. 温度为原来的4倍, 压强为原来的2倍D. 温度和压强都为原来的4倍 解:根据分子的平均速率M RT π8=v ,及理想气体公式VRTp ν=,若分子的平均速率若提高为原来的2倍,则温度和压强都为原来的4倍。

所以答案选D 。

选择题5图8. 三个容器A 、B 、C 装有同种理想气体,其分子数密度n 相同,而方均根速率之比为212121)( :)( :)( 2C 2B 2A v v v =1:2:3,则其压强之比p A :p B :p C 为 ( ) A. 1:2:4 B. 4:2:1 C 1:4:16 D. 1:4:9解:方均根速率与T 成正比,因此三个容器的温度之比为T A : T B : T C =1:4:9,而压强nkT p =,故p A :p B :p C =1:4:9。

所以答案选D 。

9.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内,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分量的平均值为( )0 D. π38 . C π831 B. π8 A.==⋅==x x x x mkTm kT m kT v v v v 解:在热平衡时,分子在x 正反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是等概率的,故分子速度在x 方向分量的平均值为零。

所以答案选D 。

10. 气缸内盛有一定量的氢气(可视作理想气体),当温度不变而压强增大一倍时,氢气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的变化情况为 ( )A. Z 和λ都增大一倍。

B. Z 和λ都减为原来的一半。

C. Z 增大一倍而λ减为原来的一半。

D. Z 减为原来的一半而λ增大一倍解:温度不变,分子的平均速率不变,而压强增大一倍时,根据公式nkT p =,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也增大一倍。

而Z 与n 成正比,λ与n 成反比,故Z 增大一倍而λ减为原来的一半。

所以答案选C 。

二 填空题1. 氢分子的质量为3.3×10-24g ,如果每秒有1023个氢分子沿着与容器器壁的法线成对45︒角的方向以10 3 m ⋅ s -1的速率撞击在2.0cm 2面积上(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则此氢气的压强为 。

解:tS mv N t S I N t S t Nf S Nf p x ∆∆=∆∆=∆∆==)(,取∆t =1s ,将题中数据代入可计算出压强 343327231033.21100.2)]45cos 10(45cos 10[103.310⨯=⨯⨯︒⨯--︒⨯⨯⨯⨯=--p 帕。

2. 在常温常压下,摩尔数相同的氢气和氮气,当温度相同时,下述量是否相同,分子每个自由度的能量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子的平均动能 ;气体的内能 。

解:分子每个自由度的能量与具体分子无关,故分子每个自由度的能量相同;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都是kT 23t =ε,故相同;氢和氮都是双原子分子,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5k =ε,故相同;内能RT U ν25=,故摩尔数相同、温度相同的气体内能也相同。

3. 储有氢气的容器以某速度v 作定向运动,假设该容器突然停止,全部定向运动动能都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此时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上升0.7K ,求容器作定向运动的速度 m ⋅ s –1,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 J 。

解:氢气是双原子分子,其分子自由度等于5。

设容器内的气体有ν 摩尔,则气体的内能为RT U ν25=,内能的增量T R U ∆=∆ν25。

所有分子的定向运动动能为)21(2H A 2v m N ν。

若此动能全部变为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使容器中气体的温度上升,则有)21(252H A 2v m N T R νν=∆ 整理上式得到容器作定向运动的速度 3.1201067.127.01038.1552723H 2=⨯⨯⨯⨯⨯=∆=--m T k v m/s 因分子的平均动能kT 25k =ε,所以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了 2323k 1042.27.01038.12525--⨯=⨯⨯⨯=∆=∆T k εJ4. 1mol 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贮于一氧气瓶中,温度为27℃,这瓶氧气的内能为 J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J ;分子的平均动能为 J 。

解:1mol 氧气的内能5.623230031.812525=⨯⨯⨯==RT U νJ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123t 1021.63001038.12323--⨯=⨯⨯⨯==kT εJ分子的平均动能2023k 10035.13001038.12525--⨯=⨯⨯⨯==kT εJ5. 若用f (v )表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则某个分子速率在v →v +d v 区间内的概率为 ,某个分子速率在0→v p 之间的概率为 ,某个分子速率在0→∞之间的概率为 。

解: d )(v v f ;⎰pd )(v v v f ;1d )(0=⎰∞f v v 6. 假设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f (v )与速率v 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子总数为N ,则()=⎰0230d v v v f ;而()⎰d v v v Nf 的意义是 。

填空题6图0v解:根据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1d 0230=⎰v v v f ;()⎰d v v v Nf 的意义是速率在0~ v 0区间内的分子数。

7. 一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的理想气体的分子数密度为 。

若该气体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v p ,则此气体的压强为 。

解:MN V m M N V M mN VN n A A Aρ====; 2p2p A A 2p 2122v v v ρρ=⨯⨯===k N M k M N R M nknkT p 8. 密闭容器中贮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若加热使气体的温度升高为原来的4倍,则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 倍,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变为原来的 倍。

解:因MRTπ8=v ,则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变为原来的2倍。

nd 2π21=λ,因为密闭容器中气体分子数密度n 不变,故平均自由程不变,即变为原来的1倍。

三 计算题1. 在一具有活塞的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气体,如果压缩气体并对它加热,使它的温度从27℃升至177℃,体积减少一半,求气体压强是原来的多少倍?解 已知T 1=273+27=300K ,T 2=273+177=450K ,V 2= V 1/2。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222111T V p T V p = 得到1111221233004502p p p T V T V p =⨯==即气体压强是原来的3倍。

2. 目前好的真空设备的真空度可达到10-15大气压,求此压力下,温度为27℃时,1m 3体积中有多少气体分子?解 1m 3体积中的气体分子数就是分子数密度n 。

根据公式nkT p =,得到31023155m /102.45= 3001038.11010013.1个×××××--=RT p n=3. 已知某种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为pV = cT ,试求该气体的分子总数N 。

解 将本题中的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pV = cT 与公式pV =νRT 对比,得到νR =c 。

因此气体的分子总数kcR cN N N ===A A ν。

4. 1 mol 的氢气在温度为27℃时,它的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各为多少?解 氢分子为双原子分子,平动自由度为3,转动自由度为2,所以1mol 的氢气的平均平动动能为31074.330031.82323⨯=⨯⨯=RT J ;,转动动能为310493.230031.822⨯=⨯=RT J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