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获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_沙平

合集下载

试论第二语言教学原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第二语言教学原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了听说 读 写 的 训 练 方 法 。
二、 第二语 言教学原理在 对外汉语 教学 中的应用
( 一) 直接 法
直接 法最早 出现在 十九世 纪下半期 的 西欧。它 的 出现 , 打破 了互译 法“ 一 家独大 ” 的局 面 , 为外语 教 学注入 了新 的元 素 。直接 法, 指 的是 不用母语 、 不用翻 译 。 直接 通过 第二语 言 本 身来进行会 话、 交谈和 阅读等 外语教 学的方 法。我 国对外 汉语 教 学从 上世纪 6 O年代 开始吸 收 了直接 法 的精 髓 ,形成 套 讲求 实践 的教 学方法。 在 对 外汉语教 学 中,直接 法的使 用一般 有 以 下几 个操 作: ( 1 ) 直接 用 汉语讲 练汉 语 , 尽 量做 到 不用母 语 来教 学 , 培
会 使 用 目的 语 。
语 语 法知识 , 详 细讲 解 分析 汉语 语 法规 则 , 要 求学 生加 深记 忆并依靠翻 译练 习进行 巩 固 ; ( 3 ) 教 学时使 用学生母语 , 对学 生母 语和 汉语进行 互译教 学。毋庸 置疑 。 这种教 学方法 可以 使 学生更加 牢 固地 掌握 汉语语 法知 识 。提升 阅读翻译 能力 。 而且教师使 用 学生母语 进行教 学 . 和 学生之 间的语 言障碍较 小, 教 学难度 也有 所降低 。 ( 三) 感官 法 感官 法, 从 上世 纪 4 0 年 代 出现 。 是 主要运 用 听写感 官功 能对 第二语 言 句型 结构进 行反 复 练 习从 而培养 听说 能力 的 种教 学方 法。这种教 学方 法将 口语 定位 为第二语 言教 学的 第一步 , 从 说话 开始 , 运 用语 言结构 的学 习来掌握 第二语 言。 上世纪 7 O至 8 0年代 .我 国对 外汉语 教 学界 开始 研 究感 官 法 。对 外汉语 教 学对 感官 法 的吸 收 , 最 明显 的就是 “ 句型教 学” 的借 鉴 。 在 对外汉语 教 学 中, 感官 法的使 用可有 以下操作 : ( 1 ) 口 语 当先 。 以听说 为抓 手 。 通 过反 复 的演 练 , 不 断模 仿 、 重 复和 记 忆来进行 实践 , 从 而养成 汉语脱 口而 出的 习惯 ; ( 2 ) 以句型 为基 本教 学 内容 。 教 学过 程 中不使 用语 法翻 译 , 尽 量通过 直 观 的情景或语 境 。 用汉语 进行 理解 和表达 ; ( 3 ) 通过对 学生母 语和 汉语 的语 言结 构进 行 对 比 , 牢 牢把握教 学的难 点 。 将 对 外 汉语教 学的主要精 力放在 教 学难点 的攻克上 ; ( 4 )充分利 用现代 化的教 学手段 。 如 多媒 体 。 进行 深入的感 官刺激 , 加 深 对 汉语 的语境记 忆 。这种教 学 方法 以 口语 为 中心 , 对 口语 能 力有很 大的提 升作 用 。 通 过 学生母语和 汉语 的对比来达 到 学 习的 目的 . 更 是加 深 了学 生 的记 忆 , 句型教 学的 引入 也丰 富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PPT课件
时间: 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兴盛于60年代。
目的:预测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学习难点,从而在教学中
采取预防性措施,建立有效的第二语言教学法。(Lado)
理论基础:( (12))心语理言学学基理础论:基行础为:主结义构心主理义学语和言迁学移。理论;
6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01 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02 分析方法:对比和分析 03 两个观点(两个流派)
7
1.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⑴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⑵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移,学起来容易。 “我学习法语。/I study French.”
反之,产生负迁移,学起来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 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二语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 即克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
3
目录
0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02 对比分析的背景 03 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04 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05 对比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4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1.有的学者从科德(Corder)1967年发表的《学生偏误的意义》 一文算起,把该文和塞林克(SelinKer)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 一文看做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开端。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2 第六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通论2 第六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第六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第一节 概说
一、研究对象: 1、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语言学 原则参数理论 普遍语法理论;语言原则;语言参数 参数重设理论 语言类型学和语言类型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 习得顺序
2、获得语言系统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心理学 克拉申(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 输入假设 习得/学习假设 监控假设 自然顺序假设 情感过滤假设 五种假设之间的关系
Sharwood:认知的观点 中介语是可以观察到的、可以记录的语言系统, 潜在于中介语之后的心理学基础是“一般认知结构” 或“潜在的心理结构” Adjemian:心灵学派观点 中介语指的是作为生成学习者目的语话语基础 的“语言知识”,是一个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 Torane:可变能力的观点 中介语是由不同语体风格构成的连续体,这种 连续体反映了学习者中介语能力有规律的变化。中 介语有“异质性”
2、偏误分析
是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 (英)Corder:1967《学习者言语错误的重要意义》 最终目的: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 学更有针对性 理论基础:中介语理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语 言学 偏误(error)/失误(mistake)
偏误分析的局限:
(1)偏误分析虽然对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但当解释 具体的偏误产生的原因时,还是经常会有困难的,因为 它常常不是“非此即彼”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原 因的综合,也可能因人而异 把字句 (2)偏误分析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偏误进行了分类,但 将具体的偏误进行分类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并且 常常忽视篇章和语用层面 我两年前来到中国。我在上海学习汉语。我曾到过中国 的很多地方。 (3)由于产生偏误原因的复杂性,在预测学生可能会犯 的错误这一点上仍存在一些困难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二语言教学概论

第一章 绪论

一、学科性质

1、学科定位

(1)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 Chinese to Foreigners ):指教师将汉语交际技能及相关汉语知识传授给海外非母语者的过程。

(2)狭义应用语言学:主要指语言教学,尤其是指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种,是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的一个分支。

(4)汉语国际教育(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应“汉语走出去”国家战略提出的新名词,是狭义的对外汉语。

2、对外汉语教学的3个含义

(1)教学: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1996《现代汉语词典》)。这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测试。

(2)学科

A 、对外汉语的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对应学科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B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即对3门基础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建立本学科的理论范畴;另一方面要重点研究“教什么、如何学、怎么教”这三大问题,研究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事业

A 、加快孔子学院建设。(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

B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师资培训全球网站,开发多媒体培训课件,提供在线培训辅导,通过网上网下、境外境内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度提升师资培训规模和质量。二是将“对外汉语”提升为二级学科,支持高校建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业硕士,并增加推荐免试招收硕士生名额,实行本科定向招生,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直接挂钩。三是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对外汉语、外语、中文、教育等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资源、坚持向社会公开招聘志愿者教师,积极从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华侨中招募志愿者教师。四是在海外推行汉语师资能力考试、培训和认定,与国外相关机构联合培养海外教师,支持各国开设培养汉语师资的相关专业或课程,增强海外师资队伍自身发展后劲。五是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并选择一批中学和社会机构,建立“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师资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汇编)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汇编)

第二语言习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现如今已经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样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与母语教学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并且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与母语教学有很大差异。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实际上就是研究学习第二语言跟学习第一语言有什么不同,学习外语跟学习本国其他民族语言有什么不同,学习汉语跟学习其他语言有什么不同,这些不同点对教学提出了一些特殊要求。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掌握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

首先,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语言课堂环境,主要指教师、学习者以教材为内容,相互之间进行的各种操练和交际性的语言活动。首先通过汉语本身的特点来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语音教学中声调、轻声、儿化是其重点。如:“那个人没劲儿”读成“那个人没劲”,句义就从“那个人没有力气”变成“那个人没有意思”。由此可见,能够区别意义的儿化音应加以重视;汉字中汉字的写法、区别同音字和多音字,对于外国留学生也是重点。汉语同音字特别多,学生一定要注意辨析,避免写别字;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同义词、近义词的选择、运用,一直以来是其重点。近义词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义近而形不同,另一类是义近形也近的,比如那些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语;语法方面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句子与短语构成原则的一致性,句法有很强的意合性等是其重点。上述所列举的重点是第二语言习得环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起到的基础性的作用。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 第一 ) 语言 “ 习得 ”
( 第一 ) 语言 “ 习得 ” 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 地自然地掌握 / 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 ) 的过 程和方法。 所谓不自觉地自然地 , 是指儿童有一种内在的 语言学习能力 , 他是在潜意识地、不知不觉地 过程中获得一种语言 , 对语言规则的掌握是无 意识的; 他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 ( 不是在课堂 里 ), 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学习并运用一种 语言交际 , 他不注意语言形式 ( 不自觉地掌握 ), 只注重意义的沟通 : 获得语言的过程是由不自觉 到自觉 ( 比如入学后 ) 。
3)语言能力的体现机制是“语言习得机制”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LAD) 它有两个特点:
①人类独有,正常人从出生到12岁左右,该机制发 生作用。 ②语言习得机制可以离开人类的其他功能而存在, 甚至与智力都没有什么关系。
它包括两个部分: ①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特征(语言共项),共有的 规则,又称为普遍语法。存在于所有人类语言的 深层结构中。这些语言普遍原则是以参数形式出 现的,处于待定状态。 ②先天的判断、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 儿童能对他所接触的语言参数定值。儿童听到一 些具体的话语,首先根据语言的普遍特征,对 某一语言的结构提出假设,接着运用评价能力 对假设进行验证和评价,从而确定母语的具体 结构。即为语言的普遍范畴和规则赋予具体数 值,婴儿就获得了母语的能力。

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二语习得理论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何婷婷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0年第09期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这60年也正是对外汉语事业飞速发展的60年。对外汉语教师从若有若无、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应用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于教学中,到有意识地根据二语习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也经历了一个不算漫长的过程。本文从语音、语法、词汇三个角度,对如何将第二语言习得应用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对于汉语学习者主要出现的语音“僵化”问题,提出采用科德的“偏误分析”步骤收集语音语料,具体分析汉语学习者的语音偏误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针对语法教学晦涩难懂且缺乏使用语境的问题,提出依据“输入假说+习得”的方式进行教学。另外,相对于传统的词汇教学方法,提出依据朗的“互动假说”理论编排教学,作为词汇教学方法的补充。

【关键词】二语习得;汉语教学

【作者简介】何婷婷(1981.11-),女,汉族,吉林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主要是研究人们如何学习第二语言。人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仅仅就教学法谈教学法,那么,这些教学法有时就是空洞的,似无根之木一般缺乏依据。要开发有效的教学法,就要建立在对语言学习发生的方式的理解上。因此,结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的教学法才能更加有效。语音、语法、词汇是汉语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目前的汉语教学法已经有了一些非常好的教学模式,但同时教师仍然希望解决某些困扰多年的问题。比如,汉语学习者的某些语音常常在某一阶段停滞不前,甚至形成固定的错误的模式,或者某些语法学习让学生感到晦涩难懂且不知如何应用,或者是否能让词汇教学也有效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下面,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依据实际教学案例,逐一探讨如何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与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融合。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II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

对外汉语教学导论II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

讲稿部分

讲稿部分

第四节输入与互动

本节知识结构:

一、自然情境下的输入与互动

1、输入的外国式语言

2、话语

二、课堂情景的输入与互动

1、教师语言

2、话语分析

三、输入和互动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1、提供套语以供记忆和分析

2、建立垂直结构

3、提供高频率的语法形式

4、“i + 1”原则

====================================

语言习得发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1)内在因素: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

(2)外在因素:语言习得的外在环境

本章讨论的中心问题:

语言输入和互动作为外在环境对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影响。

首先明确两个问题:

一、语言输入与互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语言输入与互动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最初,语言输入问题尚未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者的语言产出。但后来,学者们发现母语者与学习者的互动材料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一种双向信息,即学习者的语言产出和母语

者提供的语言输入。这一观察使“语言输入与互动”现象进入学者的研究视域。

二、“语言输入”与“互动”的含义

(1)“语言输入”与“互动”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

“语言输入”,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这种语言信息构成了一种单向的语言输入环境。只有有了足够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学习者才能实现后来的语言的输出,实现了有效地输出,学习者才算真正学回来第二语言。

“互动”(年龄越小的学生越讲究课堂上的互动),指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如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2)语言输入与互动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如: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与习得研究
务副院长黄昭致开幕辞 , 学院副院长周小兵教授任 大会 主席 。 有来 自 7个 国家 、7所 大 学 的 4 共 2 O余 名 专家学者 出席 了本次会议 , 提交论文 4 篇 , 自国 3 来 外和 国内多所 院校列席会议 的教师学生有 10多 0 人。此次会议 中心议题是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的教 学 与 习得研 究 ”。
从 国际形势来看 , 随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 综 合 国力 的不 断 提 升 , 全球 范 围 内 的 “ 语 热 ” 汉 持
续 升 温 。2 0 0 5年 7月 世界 汉语 大 会 召开 之后 , 世界 出现 了汉语 热 。据 国家 汉语 国际推 广 领导 小 组 ( 汉 办 )资料 ,06 20 年底全世界孔子学 院的数量是 10 0 余所 , 而到 2 0 0 7年 1 月 已达到 29 , 1 0 所 遍布 6 个 4
字依然也必定是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他的发 言引起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 , 很多学者与周质平教 授 围绕制定与推行简体字的作用与意义 、汉字改革 的方 向等问题展开讨论 。 . 中国台湾师范大学邓守信教授从汉语 学习者对 赛 年 于汉语词类使用偏误着眼 ,探讨 了对外汉语教学词 第 类使用情况 ,提出基于教学语法理念的汉语词类划 期 分 系统 。华 南 师范 大学 方小 燕教 授谈 到 了语法 结构
北京语言大学王建勤教授模拟外国学生汉字知识获得过程探讨第二语言学习者汉字知识是如何获得的为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实验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安然教授通过摄像观察手段从多元认知的角度讨论非汉语圈留学生汉字书写过程的问南京师范大学肖奚强教授通过对双向平行语料的分析讨论了韩国学生汉语代词照应存在的偏误并对偏误原因及出现的阶段作了详细的分析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二语习得研究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和应用。

二语习得研究: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旨在探索第二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揭示了二语习得的诸多规律,包括学习者个体差异、学习环境、母语迁移等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未来的二语习得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者的大脑机制,以及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和认知因素。

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

外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二语习得研究的理论来优化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需求,以便因材施教。合理利用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促进语言技能的发展。教师还应母语迁移的影响,充分

利用正迁移,同时帮助学生克服负迁移。

二语习得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二语习得研究对于外语教学的应用广泛且具有实际意义。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根据二语习得研究,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真实、有意义的语言使用场景,让学生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从而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输入与输出:二语习得研究揭示了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性。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提供丰富、高质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以帮助学生发展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学习策略:二语习得研究揭示了各种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等。教师可以通过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读书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读书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读书报告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读书报告

本学期我共读了三本书,分别是:李坤珊的《留学生在华汉语教育初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08);王建勤主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2006);蒋祖康导读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2000)。

《留学生在华汉语教育初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均为近年来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发表的文章,并按照章节的形式编排成书。比如王建勤先生编著的书是按照教学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习得过程研究而分类的,让我学习到了许多的案例,学习了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到的一些方面。李坤珊所编著的书中的文章包含了理论与实践,不但从宏观角度审视了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趋势,并从微观角度探讨汉语学习者的学习信念与动机、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社会环境与文化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教师的专业进修,以及渐受广泛重视的中(小)学阶段的留华教育等多个不同议题。这本书主要侧重于留学生在华的教育问题。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虽然不是老师所指定的参考书目,但是,是Diane Larsen-Freeman和Michael H·Long的原著,由蒋祖康先生导读的,所以我通过导读的指导,参阅其他的书目及查找字典,还是利用了大量的时间读完了此书。通过此本书的阅读,令我受益匪浅。所以我重点介绍一下我读《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况》的心得。并且通过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及我的一些教学经验,谈一下语言输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及与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教学启示:
• 关键期假说并非是针对语言教学问题进行的研究 探讨,不能作为语言教学越早越好的证据。
• 不同年龄的二语学习者在习得方面具有不同的优 势。发挥儿童内隐学习的优势,进行沉浸式教学; 发挥成人外显学习的优势,进行语法教学。
• 在实际教学中,关键期假说对教学目标和方法的 确定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成人的第二语言 教学不能以达到母语者水平为标准,应根据其不 同的年龄特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 习得包含在语言学习之中,语言学习包括语言习 得,因此我们在学习中不对这两个概念做严格区 分
* 克拉申“学习-习得假说”
• 学习和习得是成人(区别于儿童)学习第二语言 的互相独立的两种途径。
• 语言习得是一个潜意识或无意识的过程,学习者 注意力在于意义的表达;语言学习是一个有意识 的过程,学习者注意力在于形式和语言规则。
对外汉语教学课件4汉语作为第二语 言的习得研究
4.1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学科性质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性质
SLA与语言学 • 为了探索学习者获得第二语言的过程和规律,
SLA不仅关注语言本体的研究,更关注描写和研 究“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 SLA的研究对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 SLA在语言学的方法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框架, 借鉴并发展语言学理论
Dekeyser,2000
• 内隐(implicit)学习是一种凭经验自动进行的学 习,保证正常儿童能够通过接触就获得完美的语 言能力。依靠的是与生俱来的“特定领域知识”。

语料库利用的两个问题

语料库利用的两个问题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合计 正 41 31 40 31 19 22 184 误 6 14 7 6 4 2 39
(孙德金2002,赵金铭 2008)
一、 语料库与语料库语言学
• 这一研究结果促使研究者利用相同语料库 对不带“得”字补语句(如趋向补语)的 习得情况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学习者习得 不带“得”字补语句偏误率整体高于带 “得”补语句。通过进一步的深入考察, 研究者大体构拟出了英、日、韩(朝)等 母语学习者对汉语不同类型补语的习得顺 序。(杨德峰2003、2008)
一、语料库与语料库语言学
1.3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建设 •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建设是在国内外语料库
语言学和母语语料库建设的影响下开始的。 • 国外第一代计算机语料库(1960-70年代):
小规模(百万词级),以语言研究为导向, 词法级。
Brown、 LOB、 London-Lund Corpus。
一、 语料库与语料库语言学
二、关于语料库利用的两个问题
……语料库的使用,为语言学的研究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角度,辅助人们 的语言“直觉”和“内省”判断,从 而克服研究者本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主流方 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料库的 使用,是语言学研究的一次革命性的 进步。(冯志伟2006:14)
二、关于语料库利用的两个问题
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 语料库利用的两个问题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优秀课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概论优秀课件

汉语教学的多种称谓:
汉语教学(泛称)
华语/华文教学(东南亚地区) 中文教学 (美国) 中国语教学(日本)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对外汉语教育学(刘珣) 对外语言文化教学(人民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国家汉办) 汉语国际传播(赵金铭等专家) 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
孔子学院总部 2004年成立。2004年4月15日,教育部正式启动“国际汉语 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2004年11月,第一所孔子学院在 韩国汉城成立。
第二讲 语言
关于“语言”的多种定义
语言是主要以呼吸器官发声为基础来传递信息的符号系统, 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存在方式之一。
用于表达事物、动作、思想和状态的一个系统。 一种人类用于进行现实观念交流方式的工具。 人类共有的有意义的体系。 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
日本汉语学习:遣隋使,是后来遣唐使的先驱;形成平假名和片 假名;采用训读和音读。
朝鲜的汉语学习:公元372年国家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采取 “训读”(用朝鲜语音读汉字)和“音读”(用中国的汉音、唐音 或吴音读汉字)并用的方法读汉字; 1444年“训民正音”创设朝 鲜文字;汉语教材《朴通事》和《老乞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 教学概论
第一讲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简介 第二讲 语言 第三讲 语言学习 第四讲 语言教学 第五讲 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及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青年文学家

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

及其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梁琪瑛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 要:现如今,对语言学家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发展迅速,但如何真正将理论研究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仍然是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了

解和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文章讨论了二语习得理论的五个假设,并分析了其对课堂教

学的启示。

关键词:克拉申;二语习得;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梁琪瑛(1982-),女,汉族,湖南湘潭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在读。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8-0064-02

第二语言习得指的是在自然的或有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具体说来第二语言习得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日常交际的第二语言习得;二是课堂教学的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以及学习者习得与使用第二语言的内在联系过程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或模式来指导和探讨汉语教与学的过程,这对改革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提高对外汉语教学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克拉申的语言习得理论

克拉申从70年代初便开始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经过达十年的探索,他于80年代初发表了《第二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1981) 、《第二语言习得的原则与实践》(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2) 。通过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分析,克拉申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外语教学思想和体系。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主要由五个假设组成: 习得-学得假设,监控假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比分析)

三.对比分析的基本内容
01 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02
分析方法:对比和分析
03 两个观点(两个流派)
1.基本假设: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
⑴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及其分布、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中去。 ⑵目的语与母语结构特征相似时,产生正迁移,学起来容易。 “我学习法语。/I study French.” 反之,产生负迁移,学起来困难。母语干扰是引起困难和偏误的 主要原因或者唯一原因。二语学习者的任务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 即克服来自母语的负迁移。 “ I went to the school yesterday. /我去了学校昨天。”
行为主义心理学不能作为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因为语言的产出 是创造性的,不是那种刺激—反应的模式。
THANK YOU
⑶差异(difference)=困难(difficulty) 两种语言差异越大, 学习困难就越大,这种差异构成了语言习得的难度等级。
2.分析方法:对比和分析
系统对比学习者的母语系统和目的语系统。Lado提出 对比和分析两种语言的音位、语法、书写、文化等方面。 但在实践中,语音、语法的对比较多,文化对比当时没有 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四、对比分析的步骤和难度等级
1.对比分析的步骤:
⑴描写(description): 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进行准确、清晰的描 写。这种描写以一定的语法体系为依据。 ⑵选择(selection):选择一定的语言项目、规则或结构进行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4期(总第32期)

第二语言获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Ξ

沙 平

提要 第二语言获得研究是近二十年来在心理语言学学科背景下诞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评介了文化合流、语言调节、语言控制调节、共同语法理论、神经功能理论等有代表性的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理论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从第二语言教学文化导入、动机诱导、语言输入、获得顺序等方面论述了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理论带给我们的启示。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 isition and

the Teach i ng of Ch i nese to Fore igners

S ha P ing

Abstract T 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 isiti on is a new b ranch in lingu istics that has com e in to ex istence in the p ast20years in the favo rab le setting of p sycho2lin2 gu istic studies.T h is article is first to p resen t a b rief review of such m odels of theo retical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acqu isiti on as the m erging of differen t cu ltu res,language accomm odati on,language accomm odati on m on ito r,the study of a comm on language gramm ar and the theo ry of neu ral functi on s.Second,it show s the en ligh tenm en t gained

in the research of second language acqu isiti on on the basis of the p ractice of Ch inese2 teach ing to the fo reigners in such asp ects as the in troducti on of the Ch inese cu ltu re,the gu idance in language2learn ing m o tivati on,the inp u t(the teach ing)of the language itself and the sequen tial developm en t in language acqu isiti on.

一 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目的、模式及成果

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哈古塔(H aku ta,1981)认为是:寻找一种最恰当的描述学习者规则系统的方法。换句话说,第二语言获得研究主要是“描述”,即把学习者在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语言结构特点如实记录下来。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者还希望在描写的基础上解

Ξ本文为国家汉办1998~2000年科研规划项目“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动机诱导的研究”的前期成果之一。

释为什么学习者遵循一定的顺序学习第二语言。正如鲁舍福特(R u thefo rd)所指出的:我们力图知道第二语言学习者得到什么,什么时候得到的,如何得到的,而我们也更期望知道为什么……。由此可知,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目的除“描述”获得过程之外,也注重“解释”获得现象。

在短短二十年左右的第二语言获得研究历程中,由不同学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式不断出现,他们或侧重描写或侧重解释,有的从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有的从语言应用或语言能力的角度、还有的从神经功能的角度对第二语言的获得过程进行了研究。限于篇幅,以下仅简单综述几种有代表性的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理论模式,一些相近的模式将放在一起介绍。

1.文化合流模式与语言调节模式

所谓“文化合流”,用布朗(B row n)的定义来说,是指“一种逐渐适应新的文化的过程”。这一因素被认为对第二语言获得极其重要,因为语言含有大量的文化因素,所以第二语言获得与第二文化紧密相关。这一模式的中心命题是:“第二语言获得是文化合流的一个方面,一个人能将自己的文化与第二文化合流多少决定了一个人获得第二语言的成败。”(Schum ann,1978)文化合流模式强调第二语言获得是由学习者与所学语言的文化之间的社会及心理距离所决定的。距离越近,第二语言越易获得。社会距离是学习者在与第二文化的社会成员接触时产生的,心理距离则由学习者的各种个人因素所致。苏曼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与所在国成员是否具有平等地位,第二语言学习者与所在国成员是否均希望学习者同化,第二语言学习者与所在国成员能否共同享用社会福利设施,第二语言学习者成员数量的多少,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对对方的态度,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间差异的大小,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否期待长期居留所学语言国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学习者的社会距离;而影响心理距离的因素包括语言障碍、文化障碍、学习动机、个人形象等方面。这些社会和心理因素决定了学习者使用或接触多少第二语言,在学习者社会距离大的情况下,学习者只能接收少量的语言输入,当心理距离大的时候,学习者不可能将所听到的第二语言应用在自我表达之中。苏曼基于长期的观察实验指出,当社会与心理距离太大时,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获得将停留在初级阶段,形成“皮钦化”(即洋泾浜)过程,进而呈现“化石化”(错误逐渐成为定式)状态。也就是说,第二语言学习者不可能进一步向第二语言的更高水平发展了。反之,学习者就能调整自己语言的内在系统以适应所接触的语言,他们会利用多种推理策略不断修改已有的第二语言处理机制,从而使皮钦化解体(苏曼认为第二语言获得的早期均有皮钦化趋势),第二语言日益接近母语使用者水平。

语言调节理论模式来自盖尔斯(Giles)及其合作者对多语国家中第二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调查,其理论建立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并借助了兰伯特(L am bert,1967)等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双语调查结果。美国心理学家W1E1兰伯特长期以来致力于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双语现象和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他认为:“如果一个学生想要学习另一个共同体的语言并想学好它,他必须愿意而且能够采纳代表另一个语言文化集团的行为方式,包括言语方式。”兰伯特将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作两种类型:实用动机(仅仅出于功利的目的而学习)和归附动机(对另一语言文化集团产生了好感,希望成为其一员)。在研究说英语的蒙特利尔高中生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时,兰伯特发现:“如果出现了归附的倾向,它就会使人明显地保持一种强烈的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动机……那些具有归附动机的学生要比只具有实用动机的学生学习法语的成绩更好。”通过大量的测试和分析,兰伯特还证实了“要求在交际中主动使用语言的技巧,比如发音准确程度、听力,则主要取决于学习法语的归附动机的强弱。在这种情况下,语言学习能力的大小是不重要的。”盖尔斯完全赞同兰伯特的理论,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