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最新2023秋人教版七上历史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2.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3.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目标解读】
【课程标准】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
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是哪两个朝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新课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建立
(1)【史料研读】
材料一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大意是禹在涂山会见各部落首领,这些部落首领都带着玉、帛等礼品来朝见他。说明此时禹的权势已经很大。)
——《左传·哀公七年》材料二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大意是禹将死的时候准备传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进攻伯益,继承了统治者的位置。)
——《韩非子》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问题探究】
①禹死后启继位,使尧、舜、禹时期的哪一制度遭到破坏?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禅让制。说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②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承袭王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开始于启。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开始于尧,结束于禹。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
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内容;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吃了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之后又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三朝是怎么样更替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
(二)、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的建立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史记∙夏本纪》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益干启位,启杀之。——《竹书纪年》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家天下”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考古发现等,供学生查阅和讨论。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准备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观看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夏朝的建立和死亡
(1)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夏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夏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
(4)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图片,了解夏桀的虐政和死亡。
(5)讨论:夏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迪?
2. 商朝的兴起和繁荣
(1)阅读教材,了解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商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商业活动。
(4)讨论:商朝的出现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兴替教案冀教版
第4课夏商周的兴替
教学目标
掌握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了解夏朝、商朝更替的历史进程,掌握分封制。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通过列举夏桀和商纣的暴行,让学生总结归纳夏朝、商朝灭亡的原因。总结归纳夏、商、西周更替的进程,并进行对比。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古国。正义的战争必然取得胜利
教学重点
夏朝建立及其意义,商朝的建立和盘庚迁都,西周分封制。
教学难点
夏商周的兴替是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和残酷性。西周分封制和等级制。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大禹之前的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夏朝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局,社会的组织形态,由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演进到了国家。从此,我国进入奴隶社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
(板书)第4课夏商周的兴替
(讲授新课)
(板书)一、夏朝的建立
教师讲述:由于禹治理洪水有功,禹的威望大增,统治的范围不断的扩大,直达江淮流域。公元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定都阳城。禹由部落联盟的首领变成了国王,他所建立的国家称夏朝。
教师设问引起学生注意: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有哪些变化和进步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内容
(板书)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教师讲述,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取代伯益继承王位的经过。并指出: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教师解释世袭制的含义,指导学生回答课本19页“想一想”: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说课课件
微观层面
本课内容包括夏、商、 西周的建立和灭亡,奴隶 制国家的产生、发展与更 替是本课的主要线索,这 一时期,社会出现重大变 化。
学习目标及落实途径
1.知道禅让制向王位世袭制的演变,知道早期国家的产生,夏、 商、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认识到西周分封制在中国灿烂 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
2.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 时期创造的光辉的文明,知道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流程
(五)总结方法 板书设计
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 西周的分封制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统治中心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夏桀王的残暴统治及夏朝的灭亡 2.商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 3.武王伐纣及西周的建立 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及分封对象 2.诸侯国的权利和义务
——《荀子·儒效》 材料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流程
三、主题探究,精讲点拨
史料研读—走进分封制
问题思考: 1.什么是分封制,受封者主要是哪些人? 2.周王授予受封者哪些权利?
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流程
(四)及时检测,巩固反馈
选择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庆祝新中国成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程教学设计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知道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过程,弄清更替的历史脉络。
2、了解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实质。
3、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能力目标
展示相关的历史材料(文字和图片),引导根据历史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
初步认识朝代兴衰和更替的历史规律,通过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夏朝的建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原始社会结束)、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知道分封制的内容、作用及实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材料分析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1、探究与分享-----话题引入,激发兴趣
《三字经》中有这样的描述: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zhòu)亡。周武王,始诛(zhū)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这段《三字经》中出现的朝代更替?
②这段文字中涉及哪些人物,分别与哪个朝代有关?
③除了上述问题外,从《三字经》你还找到了什么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明确:
朝代:夏、商、周
人物:汤、纣、(商王朝)周武王(西周)
其他信息:各朝代存续的时间。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后继的商周王朝,国家地域更大,且建立了各项制度,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夏朝距今有多少年了呢?它是怎样建立的?夏、商、周是怎样更替的?为什么会发生更替?为什么西周最长久?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古代历史中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互更迭;
2.了解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能够分析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图片所代表的历史时期。
2.学生通过阅读史料梳理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初步认识夏商周三代的王朝。
二、讲授
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三、讲解分析
1.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相继出现和更替
带领学生分析夏、商、周三代的出现顺序以及相互之间的更替关系,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历史演变。
2.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带领学生认识三代王朝的政治权力与家族关系的关联;初步了解周王朝的封建制度和等级制度。
3.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
带领学生分析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化,初步掌握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四、讨论
1.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围绕夏、商、周三代王朝的出现和更替
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和看法。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思辨意识,进行讨论研究,追求深
度理解。
五、练习
1.使用时间轴表现出夏、商、周三代的出现和更替关系,并简
单注释关键事件和人物。
2.让学生根据课堂讲授,分别列举出夏、商、周三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六、总结
1.对课堂内容进行回顾,强调夏、商、周三代王朝的社会制度;
2.指导学生深入思考古代中国历史的总体趋势,探究中国历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反思、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
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学生需了解夏朝的起源、商朝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周朝的建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夏商周三朝更替的脉络及其各自的时代特点,如商朝的青铜文明、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及三个朝代之间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为突破难点,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课堂上需准备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以及学生用的学习资料。同时,需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此外,还需准备课后作业和测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专注度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保持教室的安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
习和思考的舒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无论是面对疑难问题还是深入研究某个课题,安静的环境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和讨论,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和测试题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作业和测试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和测试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的授课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夏商周的更替。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以下知识点:
1.了解夏商周朝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政治制度;
2.认识夏朝的创始人和重要的贡献;
3.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认识殷墟的文化特点和重要的考古发现;
4.认识西周的建立过程和政治制度,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更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能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中国古代文明的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商朝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并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
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夏商周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政治制度、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夏商周的发展历程。
2.图片和文物展示:通过展示夏商周的文物、图片,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其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授课课题】夏商周的更替
【授课老师】李慕华
【授课班级】七(12)班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上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古代的神化传说故事嫦娥奔月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古代神话传说
里,嫦娥是东夷族领袖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丈夫从西王母那里拿来的长生不死药,然后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又是谁建立的?夏朝以后又是哪两个朝代呢?这三个朝代又是如何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46页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二)讲授新课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一目内容,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思考:
(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与都城。
(2)夏朝的统治范围与它建立的历史意义或地位?
(3)继承夏禹王位的是谁?他在位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4)夏朝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4)夏朝建立后为了维护统治建立了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出示大禹和夏启图片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朗读歌谣,提问学生歌谣里提到的内容,以解释歌谣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课件展示二里头遗址相关地图和出土文物图片,以直观图片加强
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信息。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从夏朝统治中心、统治机构、实质了解夏朝的統治;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字经(节选)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
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
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
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
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