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教学反思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等基本历史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通过历史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

2.教学难点:历史事件的时间线索、历史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中华文明起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华文明的起源。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文明起源于哪个地方吗?请大家谈谈自己对中华文明起源的了解。

2.讲解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解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如: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等。

通过实物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中华文明起源的原因是什么?3.讲解夏商西周的更迭利用多媒体展示夏商西周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疆域。

讲解夏商西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公旦辅政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是什么?4.讲解春秋战国的纷争利用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疆域。

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如:三家分晋、战国争霸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哪些收获?四、作业布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整理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的时间线索。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相关历史故事,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图片、历史地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西周的更迭、春秋战国的纷争有了直观的了解。

2.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历史知识的浓厚兴趣。

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与反思

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教学目标:1、识记并了解我国夏、商、西周的建立情况及更替事实;2、简要理解奴隶制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培养评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和品质;3、基本明白“得天下者一定得民心”的道理;初步确立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夏、商、西周的建立及更替;(2)西周的分封制;2、教学难点:(1)分析夏桀、商汤、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的特点、区别、结果。

对武王伐纣历史事件评析;(2)通过学习理解奴隶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三、教法、学法1.教法:引导、讨论、总结2.学法:小组合作;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1)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2)其他故事,如,“烽火戏诸侯”;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导入新课2、学生自学阅读;3、学生总结知识要点,教师利用板书总结:(一)夏王朝的建立及灭亡(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禹(2)意义: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进入奴隶制社会(3)统治地域:今河南西部及山西南部机构设置:首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修建城堡、宫殿及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引导学生识图)(4)夏的灭亡:夏的统治在桀是很残暴(二)商朝(1)建立:公元前1600年,商汤师生互动:问题:a、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建国呢?b、商朝为什么力量强大c、商朝前期,都城并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才有所改变?(2)商纣的暴政问题:a、商纣暴政表现有哪些?b、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商纣和夏桀的暴政哪些方面是相同的?c、商纣的暴政导致了什么后果?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难点;总结:周文王为灭商打下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到周武王时,商朝的统治更为腐朽,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

(三)武王伐纣(1)牧野之战师生互动:(2)问题:a、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b、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c、讲练结合: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姜尚等人做大臣,并且很有作为的两位君主是:()A、汤和周武王B、汤和周文王C、盘庚和周文王D、桀和纣,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教学难点。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

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成功名言警句:2、对我来说,不学习,毋宁死。

——罗蒙诺索夫3、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4、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

——布鲁姆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6、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

——普希金7、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夏商周的更替》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和更替。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加深对中国古代史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和更替,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和更替。

2.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与记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和更替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包括问题探究、自主学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起源、发展和更替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特点是什么?”“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哪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探索教案(2022年新课标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探索教案(2022年新课标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详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探索教案(2022年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及其更替;2. 掌握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加深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教学重点】1.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及其更替;2. 夏王朝、商王朝、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三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的分析比较;2. 夏商周更替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的讲解。

【教学方法】1. 归纳比较法2. 解说讲解法3. 互动问答法【教学过程】【Step1】导入1. 教师出示一段《尧舜禹治天下》的文字,并带领学生回顾《小学》的内容,问:这是哪个时期的故事?那这个时期的组成是什么?这些组成部分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2. 引入新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请看视频。

【Step2】学习和分析1. 夏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教师介绍夏王朝的产生及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与商王朝、周王朝进行比较,梳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了解夏王朝的特点。

2. 商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教师介绍商王朝的产生及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与夏王朝、周王朝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商王朝的特点。

3. 周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教师介绍周王朝的产生及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并与夏王朝、商王朝进行比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周王朝的特点。

【Step3】分析比较1. 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的夏商周三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以达到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2.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夏商周三朝代的的共性之处及不同之处,加深对中国古代的理解。

【Step4】总结教师总结夏商周的历史,让学生理解夏商周更替的历史意义,即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Step5】作业1. 点读机复习夏商周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嘚更替一、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嘚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嘚分封制嘚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嘚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嘚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嘚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嘚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嘚残酷性。

二、自主预习1.约公元前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嘚王朝。

2.约公元前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立在亳。

3.公元前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嘚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商都被占,商朝灭亡。

4.受封者可以在自己嘚封地内再进行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嘚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周代嘚贵族等级分为。

三、合作探究1.自学课本熟悉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国家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时间灭亡时国君夏商西周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嘚胜利?你对此有何认识?四、随堂演练1. 我国古代嘚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舜 C.禹传位给启舜D.商汤灭夏2. 人们经常把帮助坏人做坏事叫作“助纣为虐”其中嘚“纣”是指()A.夏桀B.商纣 C.周厉王D.周幽王3. 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嘚是()A.牧野之战B.盘庚迁都C.西周分封D.国人暴动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嘚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嘚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1)材料一中嘚“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嘚关系如何?(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3)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嘚统治?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2070 第一个2.16003.10464.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三、合作探究1.国家建立者都城建立时间灭亡时间灭亡时国君夏禹阳城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桀商汤殷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纣西周周武王镐京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周幽王2.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嘚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嘚不满和反抗。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相关史事内容;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在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吃了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

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

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之后又有哪些朝代?夏商周三朝是怎么样更替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早期国家,看看夏商周三朝是如何更替的?西周时期建立了怎样的制度?”(二)、讲授新课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史记∙夏本纪》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将战,作《甘誓》……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史记·夏本纪》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都城在阳城,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家天下”“……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措施:禹征服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

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反思开学近一个多月以来七年级学生已经逐步接受了历史这门学科,对历史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水平也得到锻炼和提升。

通过月考学生也初步尝试了学习复习历史的方法。

在今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在此我以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为例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在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的讲授过程中,因为所涉及到的时间跨度特别大,历史事实难以理解和消化。

所以在课堂教学时采用了表格教学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在多媒体中表现出三个历史朝代更替的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项,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新知识,增强了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在七年(3)班、七年(4)班采取了课前小组复习展示的环节,学生非常喜欢并且乐于组织,最主要的是效果非常好。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推广,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和兴趣。

在本单元的单元测试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检验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并自觉加以改正,希望以后继续坚持。

1、在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的讲解中,朝代更替关系不是特别好讲,导致在讲授中语言索然无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增强备课;2、在预习导学时让学生按所有的提纲的顺序通览全书,但七年级的学生阅读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3、学生在发言积极性方面,七年级学生在课堂积极性方面有所提升,今后应该加以鼓励。

三、下一阶段采取的措施1、在课堂习题的选择方面仍然要多下功夫,做到精讲精练。

2、增加课堂练习时间,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语言精练简洁准确,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善于学习历史的学生,逐步采取“小先生”制。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三代的更替过程,理解其历史背景和影响。

2. 掌握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其历史意义。

3.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发展的整体认识。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2.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献、考古发现等,供学生查阅和讨论。

3. 安排教室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4. 准备一些与历史相关的趣味性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历史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1. 夏朝的建立和死亡(1)阅读教材,了解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夏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夏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情况。

(4)通过观看纪录片或图片,了解夏桀的虐政和死亡。

(5)讨论:夏朝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迪?2. 商朝的兴起和繁荣(1)阅读教材,了解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及标志性事件。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商朝的疆域和都城。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商业活动。

(4)讨论:商朝的出现给中国历史带来了哪些影响?3. 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1)阅读教材,了解西周的建立、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2)通过图片展示,了解分封制的具体实施情况和周礼的表现形式。

(3)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4)讨论:分封制和礼乐制度有何利弊?如何评判它们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作用?4. 三个王朝更替的影响(1)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更替的历史意义。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主要讲述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示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使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历史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久远,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如夏商周的地理位置、年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

2.教学难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提问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史料图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夏商周时期的音乐、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夏商周时期的社会风貌,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5.提问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疑问。

6.总结提升: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发展规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发展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灭亡夏朝商朝西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和灭亡的了解程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反思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

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具体而言,学生需了解夏朝的起源、商朝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周朝的建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夏商周三朝更替的脉络及其各自的时代特点,如商朝的青铜文明、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等。

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背景,以及三个朝代之间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与差异。

为突破难点,将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及设计互动式教学活动。

课堂上需准备黑板、白板等书写工具,以及学生用的学习资料。

同时,需确保教学环境安静,有利于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此外,还需准备课后作业和测试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提高学生专注度和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保持教室的安静,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思考的舒适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无论是面对疑难问题还是深入研究某个课题,安静的环境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思考和讨论,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此外,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后作业和测试题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作业和测试题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和测试题,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安静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课后作业与测试题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新人教版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在讲解基础知识时,我可能过于注重详细讲解,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提问和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其次,在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可能因为紧张或缺乏自信而未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
展示一些关于夏商周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简短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夏商周时期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特点。
过程:
讲解夏商周时期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的历史事件和特点。
详细介绍夏商周时期的重要事件,如夏朝的建立与灭亡、商朝的兴衰以及周朝的崛起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5.请学生在完成上述任务后,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相互学习和借鉴。
(4)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学生对于这个故事背后的历史教训的理解,以及对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的把握。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讲授法:在课堂上,我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各个朝代的建立、发展、灭亡及其历史地位和影响。在讲授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1.拓展阅读材料:
(1)《中国古代史》-章节:夏商周时期
(2)《夏商周探秘》-章节:夏商周的更替
(3)《中国古代文明》-章节:夏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2.视频资源:
(1)夏商周时期的历史纪录片,如《夏商周: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反思、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反思、说课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嫦娥奔月”]你能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据说故事中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期的著名人物。

那么夏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夏朝之后紧接着是哪个朝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这段历史吧。

【内容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禹因治水有功,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其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得到扩大。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多媒体展示“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师:夏朝的中心统治地区大致在今天的什么范围?夏朝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生: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师:阅读课本第20页正文部分内容,问:世袭制的具体含义又是什么?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答出:世袭制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教师出示材料:史书上记载,禹建立了一支军队,征服南方三苗,还建立了官僚机构,有“六卿”等官职。

那时已有刑法,史书上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并问: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看出夏朝出现了与以前不同的什么政治制度?实质是什么?生:出现了国家机构(军队、刑法、监狱、政府等)。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用来维护夏王朝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多媒体展示二里头遗址的“宫殿复原图”“墓葬群”“青铜酒器”等图片]师:这些历史图片资料说明了什么?生: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也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1. 了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概况,包括其建立、发展和灭亡的背景。

2. 掌握三个朝代的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出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夏、商、周三朝的更替过程及其历史背景,尤其是它们对中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教学难点则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资料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发展过程,同时辅以思考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做好以下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文化成就等。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辅助课堂教学。

3. 设计教学互动环节,如提问、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

4. 课前预习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会以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言开启本课的学习。

导言中,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短视频,使学生对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有所感知。

之后,教师会以讲述者的身份简要介绍这三个朝代的重要性和学习本课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知识呈现1. 夏朝概述在知识呈现环节,教师将详细介绍夏朝的建立、发展和灭亡。

通过结合教材和图片资料,介绍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尤其重点介绍夏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禹治水等,以此让学生了解夏朝的兴衰过程。

2. 商朝的崛起在商朝部分,教师将介绍商朝的建立背景、商人的发展以及商朝的文化特色。

七年级历史上教学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七年级历史上教学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七年级历史上教学反思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后记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

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过程及西周的分封制。

重点是理清朝代更替线索,难点是分封制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课学习目标分为(1)知识目标:记住夏朝的建立和西周分封制;(2)过程与方法:概述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商汤攻夏和武王伐纣获胜的原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出示动脑筋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

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四、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

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五、反思
上一堂满意的课不容易。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含板书反思课后训练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朗读歌谣,提问学生歌谣里提到的内容,以解释歌谣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课件展示二里头遗址相关地图和出土文物图片,以直观图片加强学生记忆和理解,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和地点信息。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

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

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

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

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5.教师补充:从夏朝统治中心、统治机构、实质了解夏朝的統治;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

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

(让学生了解残暴统治必然激起民众反抗的史实,认识王朝衰亡的原因)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反思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反思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

约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销迟于古老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

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奴隶制国家的更替过程,感悟“得道我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

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

对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

五、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这一课,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供学生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并且,关于商朝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要补充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使学生对商文明的了解更全面。

另外,在课件中,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朝代更迭的深层原因。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新编教材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及更替过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兴衰过程,理解历史更替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较为遥远,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互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建立、发展及更替过程,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更替过程。

2.难点:历史更替的原因,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知识。

4.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历史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等。

3.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夏商周时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发展及更替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知识。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2024年秋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

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