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

湿地调查报告我国首批国家湿地公园名录(2005年试点)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新疆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内蒙古白狼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山东滨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湖北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江西孔目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吉林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辽宁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青海贵德黄河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广东星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第二批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08年,共计20处)哈尔滨太阳岛国家湿地公园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新青国家湿地公园浙江省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德清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省迪沟国家湿地公园福建省长乐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江西省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修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省郑州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武汉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湖南省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酒埠江国家湿地公园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蒲城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原清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第三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名单(2009年,共计62处)河北省坝上闪电河国家湿地公园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吉林省扶余大金碑国家湿地公园大安嫩江湾国家湿地公园大石头亚光湖国家湿地公园榆树老干江国家湿地公园黑龙江省富锦国家湿地公园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江苏省扬州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浙江省衢州乌溪江国家湿地公园诸暨白塔湖国家湿地公园长兴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徽省泗县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三叉河国家湿地公园淮南焦岗湖国家湿地公园太和沙颖河国家湿地公园太湖花亭湖国家湿地公园颖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福建省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江西省药湖国家湿地公园南丰傩湖国家湿地公园山东省台儿庄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南省淮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偃师伊洛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北省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蕲春赤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赤壁陆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荆门漳河国家湿地公园湖南省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湘阴洋沙湖-东湖国家湿地公园宁乡金洲湖国家湿地公园吉首峒河国家湿地公园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广东省雷州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海南省南丽湖国家湿地公园重庆市云雾山国家湿地公园酉水河国家湿地公园篇二:微山湖湿地调研报告微山湖湿地调研报告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红色特战队摘要:2011年7月21日至2011年7月26日。

湖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县东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目录第一章总论 (1)第一节项目概况 (1)第二节主管单位概况 (2)第三节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及要点 (3)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6)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 (9)第一节改造方案的确立原则 (9)第二节设计依据 (9)第三节主要建设内容 (10)第四章环境保护 (17)第一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7)第二节污染防治对策 (17)第三节生态休护 (18)第五章建设工期 (20)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1)第一节编制依据 (21)第二节总投资估算 (21)第三节编制说明 (23)第三节资金使用计划 (25)第四节资金筹措 (25)第五节贷款偿还计划 (25)第七章结论与建议 (26)第一节结论 (26)第二节存在问题及建议 (27)附表附图1.东湖广场鸟瞰图2.东湖广场二期工程平面3.环湖路纵断面设计图4.亲水平台剖面图5.东湖治理工程位臵图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县东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单位:**县建设局项目负责人:**建设地址:**县文源路以北,湖东大街以西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对东湖北岸和西岸的综合治理,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的休闲场所和城市园林景观。

主要工程内容:工程分为两大部分:东湖北岸环湖路建设工程和东湖西岸综合治理工程。

其中:污水管道配套工程684m房屋拆迁工程3377㎡征用土地 6.084亩道路工程 4000㎡园林美化绿化工程 3799㎡亲水平台建设840m续建广场7920㎡公厕 1座路灯及灯饰项目总投资:1520万元,其中:1.东湖北岸环湖路建设工程投资616万元;2.东湖西岸综合治理工程投资 848.31万元;3.建设期贷款利息 55.69万元。

资金筹措计划:**县政府自筹资金610万元,申请贷款910万元。

贷款偿还计划:项目还款期共计15年,其中宽限期以5年计算,宽限期内每年偿还贷款利息55.69万元;还本期10年,每年等额偿还本金91万元及当年的利息55.69~5.57万元(各年不等10年内平均每年偿还利息30.63万元) 。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东湖还有桂花园、杜鹃园、蔷薇园、水生花园、松柏园、盆景园等植物观赏园,这里是人间美丽生命的群芳谱。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该风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该风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为游客提供有关东湖风景区的全面信息。

二、背景介绍东湖风景区始建于公元公元公元公元1914年,占地面积约为8700多亩。

风景区内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如湖泊、山脉、林木和花草等。

此外,东湖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如沙坝、磨山粟山等。

三、景点概述1. 东湖东湖是武汉最大的城市湖泊之一,面积超过70多个足球场。

湖中心有一座小岛,名为芦蒿山。

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湖中游览,欣赏湖光山色。

2. 沙坝沙坝是东湖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最古老的景点之一。

它是一个人工栽培的小半岛,景色十分壮观。

在沙坝上,游客可以观赏到湖面上美丽的日出和日落。

3. 磨山粟山磨山粟山是东湖风景区的两座重要山峰。

磨山以其陡峭的山势和独特的形状而闻名,是摄影爱好者的热门拍摄点之一。

粟山则是一个观景台,从那里游客可以俯瞰整个东湖风景区的美景。

四、文化遗产1. 东湖革命纪念博物馆东湖革命纪念博物馆是一座展示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通过展览和多媒体模拟,让游客了解东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2. 水下考古博物馆水下考古博物馆是中国首个水下考古主题博物馆。

博物馆内展示了从东湖的湖底中探索出的珍贵文物,如青铜器、陶瓷器等。

这些文物有助于人们了解东湖的历史和水下文化。

五、游客服务东湖风景区为游客提供多种服务,如导览服务、交通服务和休息服务等。

游客可以租赁自行车、游船或观光车,方便快捷地参观景点。

此外,风景区内还配备了多家餐厅和购物中心,方便游客体验。

六、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评价非常高。

他们认为东湖风景优美,景色迷人,是一个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许多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文化遗产也表示赞赏,认为这些遗产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东湖水质调查实验报告

东湖水质调查实验报告

地理开放性实验——东湖水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检测东湖水质状况,并通过不同时段的多次调研了解东湖水质变化动态。

2.接触水质检测的仪器,学习其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评价水质的指标。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武汉市水环境的基本情况东湖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个浅水型湖泊,水域面积为34.59平方千米,总湖容量为8648万立方米,汇水区面积117平方千米。

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

多年来,由于粗放型地开发和利用东湖水体资源,导致东湖的水环境质量堪忧。

东湖的水体污染物以氮磷等营养盐为主,其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

2001-2008年间,除了2006年水质是V类外,均为劣V类,现在水质在属于IV类。

由于人工堤的隔绝,各个湖区水质状况也不相同。

从东湖多年来水生生物种群生长趋势来看,水生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却在减少。

夏秋季,由于蓝绿藻的大量繁殖,在水果湖一带形成水华,很多湖区已见不到水草。

这些现象都说明东湖水环境质量已经很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采取的措施:武汉市高度重视对东湖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武汉市已经关闭了较大的排污口,但仍有隐蔽的小型排污口在向东湖偷排污水;部分湖区实施了底泥疏浚工程;实施了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将水质较好的长江水引入东湖,疏通东湖的出水口,将湖水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容量很大的长江,加快水体流动,提高自净能力。

水果湖位于长江东南岸,是东湖的子湖,原面积为260余亩,平均水深为2.03m。

后因城市道路扩建、修筑景观绿地,缩小为180亩。

水果湖水质秋季和冬季为IV-V类,春夏季为V类。

水果湖周围是武汉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东湖治理的重中之重。

二、主要仪器与试剂:1.Professional Plus,美国金泉2.DR3900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3.DR2800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4.DRB200消解器,美国哈希5.采样器: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6.COD预制试剂,美国哈希7.总磷预制试剂,美国哈希三、采样点布置:第一次1.中南医院(水果湖)2.双湖桥东3.水生所4.水院门5.凌波门(游泳池)6.水上运动站7.风光村8.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9.沿湖大道二十三孔桥附近10.九女墩第二次1.东湖村(汉江情)2.东湖村(东北饺子)3.东湖南路与东路交汇处4.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5.梅园游船码头6.磨山亲水平台7.水上运动站8.凌波门(游泳池)9.水生所10.放鹰台11.中南医院(水果湖)第三次1.东湖村(汉江情)2.东湖南路与东路交汇处3.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4.磨山亲水平台5.梅园游船码头6.八一游泳池7.水上运动站8.凌波门(游泳池)9.水生所10.放鹰台11.中南医院(水果湖)四、测定参数及方法:采样点坐标、水体温度、大气压、溶解氧、电导、比电导、总溶解固体、盐度、PH、氧化还原电位、浊度、总磷、COD五、实验数据与结论在获得原始数据后,我们采取了舍去偶然误差求均值的做法,处理后的数据如下:第一次(注:除时间和位置坐标外,表中其它数据均为平均值)第二次第三次七、实验感想地理环境开放性实验给了我们一个走出教室、动手操作,使理论得以联系实际的机会。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武汉东湖风景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一、引言武汉东湖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第二大内湖。

作为武汉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东湖风景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武汉东湖风景区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并分析其发展前景,以提供有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三、调查结果1.建筑风貌大部分被调查者对东湖周边的建筑风貌表示满意,认为建筑和自然环境融合较好。

同时,也有一些人表示,应该更加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以保持地域特色。

2.自然生态环境东湖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普遍认可,被调查者认为湖水清澈、植被丰富、空气清新。

然而,一些人也对水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提出了一些担忧,建议加强保护工作。

多数游客对东湖风景区的服务设施表示满意,认为标志、信息牌、公共卫生间等设施较为齐全。

但也有一些人对停车场和餐饮服务表示不满意,希望提供更多的场地和更好的品质。

4.管理措施东湖风景区管理措施得到了广大受访者的认可,认为便于游客游览,同时也有一定的秩序。

然而,也有人建议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不文明行为,提高游客的自觉性。

四、发展前景1.提升旅游设施根据调查结果,应加强停车场和餐饮服务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以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此外,还应增加游船、自行车等专属交通工具,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调查显示,多数人对东湖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较为满意,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应加大对水质的监测力度,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措施,确保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3.引入文化元素东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应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优势。

可以在景区内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活动,以增加游客参与感和吸引力。

4.加强管理力度调查结果显示,东湖风景区的管理措施得到了肯定,但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的整治需要加强力度,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游览环境。

五、结论1.张鹏飞,2024,《武汉东湖风景区发展研究》,《湖北旅游科学》。

关于武汉大学鉴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

关于武汉大学鉴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

关于武汉大学鉴湖生态环境的研究报告研究人员:秦雅诗2011301580058周美蓉2011301580063姚娟2011301580062曾鑫2011301580071林晨怡2011301580066一、问题的提出在武大美丽的校园中,有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鉴湖。

樱花节期间,许多游人也曾驻足于此。

在我们的实地考察期间,却发现鉴湖的生态环境并不乐观。

就此,我们小组对鉴湖的污染情况和生态维护进行了研究。

二、调查方法1、从书籍中查找有关资料2、在英特网中查阅有关资料3、小组成员实地考察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1、鉴湖的由来和闻名的东湖相比,鉴湖并不出众,它出名在于它的另一个名字——未名湖。

提起“未名湖”,人们自然想起那个老舍沉眠的北大的“未名湖”,但每一个武大人心里都还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未名湖”,这就是位于武汉大学本部中心的“未名湖”。

“鉴湖”的名字据称是武大文学院一位教授取的,出自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鉴湖的昨天与今天曾经的鉴湖,风景优美,有一棵直接伸向湖心,像一条龙横卧着的大树,湖水清澈见底,时时可见悠闲的游鱼,微风阵阵,泛起一片涟漪。

鉴湖四周散布着各类花草,清香怡人。

而如今,鉴湖的水面漂浮着各类生活垃圾,及一片密集的水藻,旁边也尽是被随意丢弃的饭盒纸屑,使得环卫工人的工作变得沉重起来。

水中早已不见鱼儿的踪影,湖水变得混浊,偶尔也散发着阵阵异味。

3、鉴湖的主要污染原因a、面污染源多鉴湖属于小型景观湖。

景观水的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也常常饲养一些水禽、鱼虾之类的动物,供人们观赏。

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会将植物中的各种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绿化废物”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这些面源污染,使得水质进一步恶化。

另外,动物的代谢物质也会加速蓝绿藻的生长,使湖底呈厌氧状态,反过来又会使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腐烂的水生动物其蛋白质分解又使水质变臭,处于恶性循环状态。

东湖水质调查实验报告

东湖水质调查实验报告

地理开放性实验——东湖水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意义1.检测东湖水质状况,并通过不同时段的多次调研了解东湖水质变化动态。

2.接触水质检测的仪器,学习其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评价水质的指标。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一、武汉市水环境的基本情况东湖是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一个浅水型湖泊,水域面积为34.59平方千米,总湖容量为8648万立方米,汇水区面积117平方千米。

东湖是我国最大的城中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

多年来,由于粗放型地开发和利用东湖水体资源,导致东湖的水环境质量堪忧。

东湖的水体污染物以氮磷等营养盐为主,其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污水。

2001-2008年间,除了2006年水质是V类外,均为劣V类,现在水质在属于IV类。

由于人工堤的隔绝,各个湖区水质状况也不相同。

从东湖多年来水生生物种群生长趋势来看,水生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却在减少。

夏秋季,由于蓝绿藻的大量繁殖,在水果湖一带形成水华,很多湖区已见不到水草。

这些现象都说明东湖水环境质量已经很差,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采取的措施:武汉市高度重视对东湖的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武汉市已经关闭了较大的排污口,但仍有隐蔽的小型排污口在向东湖偷排污水;部分湖区实施了底泥疏浚工程;实施了大东湖水网构建工程将水质较好的长江水引入东湖,疏通东湖的出水口,将湖水的大量污染物排入环境容量很大的长江,加快水体流动,提高自净能力。

水果湖位于长江东南岸,是东湖的子湖,原面积为260余亩,平均水深为2.03m。

后因城市道路扩建、修筑景观绿地,缩小为180亩。

水果湖水质秋季和冬季为IV-V类,春夏季为V类。

水果湖周围是武汉市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东湖治理的重中之重。

二、主要仪器与试剂:1.Professional Plus,美国金泉2.DR3900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3.DR2800台式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4.DRB200消解器,美国哈希5.采样器:中科院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6.COD预制试剂,美国哈希7.总磷预制试剂,美国哈希三、采样点布置:第一次1.中南医院(水果湖)2.双湖桥东3.水生所4.水院门5.凌波门(游泳池)6.水上运动站7.风光村8.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9.沿湖大道二十三孔桥附近10.九女墩第二次1.东湖村(汉江情)2.东湖村(东北饺子)3.东湖南路与东路交汇处4.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5.梅园游船码头6.磨山亲水平台7.水上运动站8.凌波门(游泳池)9.水生所10.放鹰台11.中南医院(水果湖)第三次1.东湖村(汉江情)2.东湖南路与东路交汇处3.东湖疗养院与梅园之间4.磨山亲水平台5.梅园游船码头6.八一游泳池7.水上运动站8.凌波门(游泳池)9.水生所10.放鹰台11.中南医院(水果湖)四、测定参数及方法:采样点坐标、水体温度、大气压、溶解氧、电导、比电导、总溶解固体、盐度、PH、氧化还原电位、浊度、总磷、COD五、实验数据与结论在获得原始数据后,我们采取了舍去偶然误差求均值的做法,处理后的数据如下:第一次(注:除时间和位置坐标外,表中其它数据均为平均值)第二次第三次七、实验感想地理环境开放性实验给了我们一个走出教室、动手操作,使理论得以联系实际的机会。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总结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总结

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总结随着新课程计划的实施,“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

这是新颁布实施的生物的亮点,也是走向21世纪的生物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有利条件和挑战。

“研究性学习”对今天的生物教育会带来哪些昨晚影响?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具体地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

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约束条件,以学生感兴趣的生物学问题学生为研究组主题,通过个人或小组活动方式所进行的活动。

在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发现弊端、分析风险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限于获取知识上时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变双肋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其发展”的目的。

在生物学授课过程中,本教研组积极组织机构教师在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竞赛特殊教育和科技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素质教育钻研实践1 初步形成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操作过程教研组全体教师在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通过不同的“研究性学习”实施制定方法的比较以及教师间“研究性学习”教学实践的交流,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即:结合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讨论评价拓展延伸。

如在讲授有关生长激素的激素功能时,首先给学生提供与激素有关的常见疾病产生的主因以及主要症状,要求通过分析讨论得出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呼吸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三种激素有关的实验设计、结果预测和推理,以验证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否准确。

最后,要求学生利用得出的的来说明一些实际生活中会结论有关问题。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我们在教学中所结合教材,精心设疑。

设问一般是信息内容教材的中心内容,或是重点内容,或是研究某一问题的线索,也可以是某一光谱分析现象。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调查报告一、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况武汉东湖生态风景旅游区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东部,总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东湖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旅游风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每年吸引大量中外游客。

秀美的湖光山色东湖山水秀美,景观别致,风光迷人。

东湖风景区共分为五大景区,目前已对外开放的有听涛、磨山、吹笛、落雁四大景区,景观景点100多处。

33平方公里的水域浩瀚,12个大小湖泊,120多个岛渚星罗,112公里湖岸线曲折,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

东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满山,丹桂飘香;冬季踏雪赏梅,候鸟竞翔。

厚重的人文底蕴东湖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天台气势磅礴,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市、屈原塑像、屈原纪念馆,内涵丰富,美名远扬。

东湖周边聚集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6所高等院校,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等56个国家、省、部属科研院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艺术馆,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别致的园中之园依山傍湖的东湖梅园,为江南四大梅园之首,1200亩园地上309种梅花争芳斗艳。

目前,登录的世界梅花品种共262个,其中东湖梅园就占了152个,是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荷花资源圃拥有荷花品种505个,水生植物20多个,是中国荷花研究中心所在地。

东湖樱花园,占地150亩,5000株樱花竞吐芬芳,是与日本泓前、美国华盛顿齐名的三大赏樱胜地之一。

汤逊湖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汤逊湖水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1.加强监管力度,切实推进治 理工作: 《汤逊湖周边产业发展规
划》 《汤逊湖环境保护规划》等 启动汤逊湖南截污工程 划定保护范围
2. 建设污水处理厂,优化污水管网 建设: 兴建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和纸坊污
水处理厂,截污和净化处理 完善污水骨干管网,区雨污分流,
59个污水排口,已完成截污51个 正加速推进汤逊湖、江夏污水处
内源污染|外源污染
污染
污染
底泥释放营养盐: 渔业生产中氮、磷等这些营养物 质部分沉积底泥中,对汤逊湖水 源构成二次污染
巡司河排污口: 作为季节性排污口,其汛期携带 污染物入流汤逊湖
【参见:徐帅, 何东保, 韩明. 汤逊湖水质现状的调查检测及改良方案的新思考[J]. 科技传 播, 2012(17):133-135.】
术,倡导绿色消费 加强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水收集系
统建设
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和耕作管理
加强生活垃圾处理
加强城市道路清洁和雨水处理
建立湿地和土地处理系统,降低 污染物的入湖系数
【参见:张璟. 植物浮床技术在汤逊湖的应用及对污水去除效果的研究[D]. 武汉纺 织大学, 2012.】
尚需采取的治理措施
2017丰水期
2016枯水期 2016丰水期
污染状况
表1 2016-2017年汤逊湖水质监测结果
水质类别
超Ⅲ类标准项目(超标倍数)
总磷(劣Ⅴ)3.8、生化需氧量(Ⅳ)0.3、
劣Ⅴ
高锰酸盐指数(Ⅳ)0.2、氨氮(Ⅳ)0.2、
化学需氧量(Ⅳ)0.2

总磷,化学需氧量
V
总磷,化学需氧量
营养状态级别
中度富营养
担负责运输、管理、运营、设备等。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一)东湖是我国湖泊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东湖水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一项东湖水环境研究。

我们首先对东湖的水质进行了采样和分析。

结果显示,东湖的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主要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和有机物。

这些污染物可能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

此外,我们还发现东湖水质中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表明水体存在氧气缺乏的情况。

这可能会对湖泊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接下来,我们对东湖的水生生物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东湖的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等。

然而,由于水污染的影响,部分物种数量明显减少。

这给湖泊的生态平衡带来了威胁。

我们还发现,东湖的鱼类数量明显下降。

这可能是由于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不利影响。

另外,我们还对东湖周边的陆地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

研究发现,湖泊附近的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壤质量较差。

这可能是由于土地过度开发和废弃农田导致的。

土壤质量的下降对湖泊的水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湖的水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东湖的水质和生态系统,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加强对东湖周边地区的排污管控。

对农业和工业废水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有害物质进入湖泊。

同时,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再排放。

其次,应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采取措施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同时,加强湖泊周边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土壤质量,为湖泊提供更好的生态支持。

最后,加强对东湖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定期对水质、生物多样性等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此外,加强对东湖周边活动的管理,减少对湖泊的人为干扰。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东湖的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将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

同时,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共同努力为东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

武汉的湖泊调查报告一·调查的背景进入初中后,就经常奔波于培训机构之间,每次都要经过武汉的东湖,早就有此意向想要做一份调查报告,所以选择这个选题,主要是想通过此报告来展现武汉的湖泊的现状,希望能以此向大家展示武汉的湖泊的美,更希望大家爱护环境,爱护湖泊!二·调查结论1·湖泊的美东湖墨水湖月湖这是200年前的武汉,周围布满湖泊,可以说漂在水上。

这是民国时期的武汉的湖泊,也有100余个大小不一的湖. 您知道,享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还剩多少湖泊吗?您了解,江城这片“梦里水乡”现存湖泊的面积吗?权威部门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武汉城区湖泊由建国初的127个锐减至目前的38个.社会各界大声疾呼:保湖治湖,刻不容缓!“湖泊是地球妈妈明亮的眼睛”,曾经,武汉市内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武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武汉市民的骄傲。

然而,武汉市水务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近30年武汉湖泊面积减少了228。

9平方公里,50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杨汊湖、范湖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仅仅成为带“湖"字的符号。

目前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仍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我国湖泊与水资源环境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金伯欣等专家认为,武汉湖泊数量减少、面积锐减,既有特殊历史背景下围湖造地、围湖养鱼的“历史之殇",也有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填湖占湖的“发展之殇”,更有屡禁不止的违法填湖的“现实之殇”。

武汉曾经优于水,如今却忧于水。

面对严峻的湖泊保护形势,武汉市长阮成发在多次重要会议上大声疾呼:“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湖泊!”“要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来治理湖泊,保护湖泊!”金伯欣教授也呼吁:“政府当需铁腕治湖,市民也应主动保护。

”武汉在湖泊保护方面也做了诸多努力,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一湖一景”、“清水入湖”、“大东湖水网”等治湖工程。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

东湖调研报告东湖是武汉市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胜。

2018年3月,我们小组的几位同学前往东湖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主要是针对东湖的现状、未来规划以及对于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将介绍我们的调研发现及建议。

一、东湖的现状东湖地处市中心,曾经是武汉市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但如今已经面积缩小。

2016年,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成开放,面积达到约50平方公里。

我们发现,公园内某些区域被开发商或者别墅业主改建为豪华度假村和高档住宅小区。

这些开发项目的建设不仅侵占了公共资源,也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影响,一些生物栖息地被破坏。

东湖的水质也引发了我们的担忧。

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东湖的水质处于中等水平,蓝藻泛滥和污染物排放严重影响了湖泊的水质。

我们了解到,早在2015年,武汉市启动了东湖治理改造项目,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污染治理。

但是,我们觉得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治理是不够的,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东湖水质的现状并积极参与湖泊保护活动。

二、未来规划我们发现东湖的发展规划已经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路线图。

从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角度来看,未来东湖的发展重点应该是深入挖掘湖泊自然和文化资源,呈现“水韵武汉”的特色招牌。

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污染治理,提供可用的物质净化、工艺净化和生物净化技术等,确保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最好将其他湖泊、河流的水生态与东湖联系起来,发挥全局性优势,提高生态保护的水平。

此外,我们还发现东湖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我们的调研中,东湖的游客以外地游客为主,当地游客的比例不足。

为了更好地挖掘东湖的旅游潜力,我们建议应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拓展旅游渠道,开展多品牌、多样式、多场地,既有传统特色、又有新趣味的旅游项目和产品,从而带动市区的经济发展。

三、环境保护我们非常关注保护东湖的环境。

东湖是武汉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它不仅用来供民众生活和农业生产,还用于工业用水。

关于武汉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3)

关于武汉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3)

关于武汉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3)据统计,仅武钢、晨鸣、青化等6家企业排放废水量占全市总量的45%以上。

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武钢、晨鸣等企业投资数亿元新建、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

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全市355台工业污水治理设备基本上保持运转,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污水处理方面,武汉市利用芬兰、世行贷款,实施黄浦路深排江工程,兴建沙湖、二郎庙、龙王嘴3座一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6.4%提高到21.6%。

筹资6.6亿元,实施21项排渍工程,建成了40立方米/秒流量的新生路泵站,还完成了古田地区,惠济二路,二七路,中南一、二路等排水工程,特别是遇雨必淹的硚口古田地区有了明显变化。

积极推广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东湖、木兰湖等旅游风景区已推广实施,全市共拥有27套设施,日处理能力达到404吨。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环境、水资源与城市环境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水文章,一批亮点工程突出了滨江滨湖特色,城市面貌有了较大变化。

将东湖路与东湖南路建成景观路,新建了沙滩浴场、楚风园和亲水平台。

“汉口江滩”、龙王庙、南岸咀等景点环境综合治理使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二、武汉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前期工作深入扎实,但武汉市的水污染的状况还没得到有效地遏制,生态环境还很脆弱,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一)生活污水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全市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环保部门统计:2000年,全市废水排放量74971.03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34310万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5.76%。

近年来,我市住宅小区成片开发,餐饮业迅猛发展,旅游业、宾馆业日渐兴旺,在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水环境污染。

我市有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

解放公园周边居民,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公园湖内,长期沉积,气温稍高,湖水发臭,市民对此反映强烈。

随着旅游业力度加大,木兰湖周边15个渡假村的兴建,排入湖内的生活污水量也呈不断加大之势。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 综合说明1.1 概况C市位于A省西南部、某江下游南岸,北濒某江与D市隔江相望,东与F市、W市毗邻,东南与H市交界,西南与B省**、**县接壤。

TT湖位于C市ZQ区,北至SZ大道,南至TJ铁路,西至BY河,DZ某江南路,面积约为11.24平方公里。

规划将TT湖地区打造一座具有C市特色的生态城,形成在后发达地区,生态禀赋良好地区,自然保护与合理利用并重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模式。

TT湖地区涝水主要通过QX河由N湖排涝站、QX排涝站和XHC排涝站排出,C市主城区泵站均已按规划达标建设,但TT湖地区与QX河沟通不畅,TT湖涝水不能及时排入QX河,经常造成TT湖地区低洼处受淹,而出现排涝ZQ又无水可排的局面,因此开挖TT湖与QX河之间的连接通道、疏浚TT湖和域内QX河是减免洪涝灾害损失的需要。

河湖孕育了城市文明,水环境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水环境是生活环境品位的重要体现,良好的水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

在保障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打造TT湖地区的城市水环境,可展现项目区人水和谐的亲水画卷,因此对TT湖地区进行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受C市TT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编制完成了《C 市TT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建设内容为:①沿TT湖周边开挖蓄排水河道,湖周边长约3778m,规划新挖连通引河段长约2672m,总长约6450m;②QX河疏浚总长2.98km;③TT湖疏浚工程,疏浚面积约1.0km2;④新建4座跨河桥梁,其中:滨河东路南桥、北桥各一座,桥面宽度21m,跨径50m;SJ湖大道南桥、北桥各一座,桥面宽度28m,跨径50m;⑤对河湖岸坡进行防护,包括连通河道混凝土护坡2.67km,QX河生态挡墙护岸2.98km,TT湖垒石及木桩防护3.8km,连通河道草皮护坡50000m2,QX河草皮护坡44700m2,TT湖岸坡草皮护坡40000m2,景观树种植5000棵。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

东湖水环境研究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湖的水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引述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们对东湖水环境所做出的调查和研究,并进一步引用专家观点,旨在揭示东湖水环境的现状,以及如何有效的改善水质。

东湖是武汉市的一大标志性景观,占地30平方公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内湖泊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东湖周边的城市居民的数量增长,对东湖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人们越来越关注东湖的水质问题。

一份2019年发表于《科学通报》的研究显示,东湖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

据介绍,东湖水源地区受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天然水和污染水的混流。

此外,东湖近年来不断受到城市生活垃圾和内河河道工程的影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水生动物消失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水质的降低引起的。

专家对东湖的研究认为,东湖水质问题的存在与大自然的监管关系紧密相关。

代表中国古生物学界的徐星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因为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传统的“结构”监管往往无法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与生态学知识提高环境监管和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东湖的生态环境。

现实中,之所以东湖水环境仍存在着各种问题,还与监管机制薄弱有关。

尽管从国家层面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在实践层面上还有待改进。

对此,环境法学家、南京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闵枫教授认为,监管不力问题源于各地域层面的管理缺失与规律性不足,应加强政府公开、公众参与等环节的严格规定,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保障公众的社会监督权利。

在此基础上,东湖水环境改善方案应综合考虑和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首先,应切实改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排放的质量和数量,限制进河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其次,应强化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保护,尤其是对于东湖周边的生态系统,回归自然,促进区域水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月亮湖水质报告

月亮湖水质报告

1课题相关背景1.1水污染现状1.1.1污染现状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除饮用外,各种天然的或是处理过后的水更是大量的用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

湖泊水作为水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而我国大量的湖泊正遭受严重的水污染。

污染形式其水体富营养化和外界污水的大量排入为主。

在我国35个较大湖泊中,有17个已遭严重污染,就城市中的湖泊来说,它本身主要是游览水体,对于调剂人们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当城市湖泊受到污染之后,不仅无法起到它原定的功能,还会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各种不便。

就拿武汉的东湖来说,作为典型的半封闭浅水湖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因为环境相对封闭,水质状况良好。

但随着东湖周边人口的急剧增加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东湖,致使东湖逐渐由贫营养湖转换为富营养化水体。

常年漂浮的死鱼和散发的恶臭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东湖的小生态系统已被破坏。

富营养化、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以及固体垃圾污染是湖泊水污染的主要形式。

其中属富营养化问题最为严重,防止富营养物质无限制是治理城市湖泊污染的关键。

从事实来看,我国城市湖泊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采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已刻不容缓。

1.1.2水污染的影响及治理意义水污染的直接结果就是使湖泊水质急剧恶化。

水中逐渐增加的污染物在时间的推移下会不断腐化和分解,慢慢与水体中的各种元素融合。

这样会打破原有的水体结构,影响已经形成的生态环境。

而随着污染物的积累,水体结构不断遭到破坏,水质也会持续恶化。

像水体的富营养化,因为营养物的富集,水体中含胆量和含磷量急剧增加,各种藻类大量繁殖,造成湖泊环境恶化。

城市湖泊在遭受污染之后会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妨碍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湖泊景观泊遭到破坏一是来自湖泊的水体表面;另一是来自湖泊的水质。

水体表面说的就是固体垃圾漂浮在湖面上,影响了湖泊的观赏形象。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的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武汉东湖风景区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湖泊之一。

东湖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研究者。

二、景区规划东湖风景区总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包含东湖和其周边的山脉、岛屿、渔村等。

该景区被划分为多个主要景点,其中包括东湖绿道、孝感岛、黄鹤楼等。

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三、生态环境东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非常优美。

湖泊清澈见底,水质优良,不仅可以饱览湖水波光粼粼的美景,还可以欣赏到各种水生植物和鱼类。

周边的山脉和湿地也为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

四、文化遗产东湖风景区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在孝感岛,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的建筑和寺庙。

而黄鹤楼则是东湖风景区最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它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要地标,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五、旅游活动东湖风景区提供了各种丰富的旅游活动。

游客可以选择划船、钓鱼、骑行或徒步,欣赏风景和体验自然之美。

东湖的周边还有许多渔村和农家乐,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和体验农耕文化。

六、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东湖风景区的资源,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强生态保护措施,保护水质和湿地生物多样性。

2. 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平衡人类活动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

3. 提供更多的旅游设施和服务,以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4. 加强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提升东湖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武汉东湖风景区以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而备受游客青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贵的资源,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并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这将有助于增加东湖风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更多的游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湖水污染研究报告1背景介绍东湖,降水丰富,常年湿润,我国最大的“城中湖”。

拥有120多个岛屿、112千米湖岸线、区域汇水面积375平方千米。

其水系分布共东、西、北三面,为长江围绕,并显现出西高东低的地形趋势。

可分为东沙湖水系和北湖水系,其中东沙湖水系主要湖泊有沙湖、东湖、杨眷湖,北湖水系主要湖泊有严西湖、严东湖、北湖。

由于隅堤建设,湖面养殖等原因,东湖被分为水果糊、郛郑湖、汤菱湖、庙湖、团湖、后湖、喻家湖等子湖。

大东湖水系在历史上与长江是相连的,各湖泊间也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发挥着多种功能:遇到降雨时,雨水的调蓄功能;湖区周边的动植物,改善生态的功能;极具魅力的湖区风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景观功能;农业方面,水产养殖的功能;城市工业方面,供水功能——影响着武汉的城市环境、东湖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近儿十年来,随着武汉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多的外来人口聚集,东湖湖区周围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工业、种植业和水产养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市政控制水环境的基本设施的不完善,污水整体面积32.5平方千米。

2东湖污染概述2.1点源污染为了城市污水的排放的便捷,东湖与污染严重沙湖连通,造成大量污水流入东湖,使东湖的水质急剧下降;为了交通便利,填湖修路,把完整的东湖分割成一块块池塘,其中一些池塘被承包下来作为渔业养殖使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雪上加霜。

东湖水生态群落结构被破坏,其结果就是水中的浮游生物的数量激增,湖水向富营养化状态发展。

2.2非点源污染城市地表径流、降雨和底泥污染等面源污染因素导致东湖水质恶化:湖区周边地区会因降雨形成地表径流,将地表的大量污染物带入湖中;降雨初期形成的地表径流中,污染物不仅量大且浓度非常高,而且造成东湖周边地区空气中的尘埃、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随降雨的过程进入东湖水体,致使东湖水环境受到污染;底泥污染详见下文。

3污染项目类型(化学性污染)3.1东湖富营养化3.1.1污染物与污染源一般认为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因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适宜的温度条件、光照和充足的氮、磷等营养盐;(2)硅、铁等元素量适度;(3)含溶解氧充足;(4)水流流态缓慢,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当上述四个条件均比较适宜时,才会出现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的现象,形成水华。

东湖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的东湖整体处于营养化状态,并向富营养化发展,仅仅用了几年时间东湖水体就己经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水生植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急剧变化,群落结构变得趋于简单,中小型浮游生物极具增加,湖中产生了大量的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植物、生物多样性指数骤降。

经检测,东湖的污染物主要是氮、磷两种元素。

点源污染方面,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污水污染和工业废水污染所导致的。

关于氮:目前我国对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管控不严,生活污水大量排放进入东湖,含有尿素、氨氮为主要氮形态的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排入水体后会使正常的氮循环变成“短路循环”;而工业废水进入之后直接导致东湖水质污染超标。

以及东湖曾经是武汉市市区比较重要的水产养殖区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的饵料通过人工投放进入水体,使东湖水质严重超标。

再加上农田径流挟带的大量氨氮和硝酸盐氮进入水体后,改变了其中原有的氮平衡,促进某些适应新条件的藻类种属迅速增殖,覆盖了大面积水面。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

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以及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另一方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的富存养化的湖泊中——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化,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不会解决——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盐的沉淀物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参与混合的,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入水中。

3.1.2污染危害(1)影响水体的溶解氧;(2)降低水体的透明度;(3)使水味变得腥臭难闻;(4)向水体释放有毒物质;(5)对水生生态的不利影响。

3.1.3污染治理通过上面的分析:氮磷营养盐,特别是磷,是控制东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若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则必须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

经调查,水果湖,郭郑湖和庙湖这三个子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总磷是通过点源污染造成的,所以对于点源污染方面,应限制湖泊周围的排污口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并严格控制排污口的数量,尽量减少排污口。

汤菱湖、后湖、庙湖这三个子湖泊的主要污染物总磷则来自于内源污染,就是底泥,现阶段解决底泥污染最好的措施是挖出湖底淤积的底泥,考虑长期发展,则用生态修复的方法也可以使底泥污染降低。

在总氮污染方面,其中四个湖泊:水果湖、郭郑湖、后糊和庙湖的总氮污染都是内源污染造成的。

因此,底泥的清除工作势在必行。

故而氮磷营养盐,尤其是磷,是控制东湖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也是其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性因子。

若要控制水体的富营养化,则必须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盐的含量及其比例。

(利贝格最小值定律指出: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提供给它的所需养料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在合适的温度、光照条件、pH值、硅铁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外界供给它们养分最少的一种或两种。

)3.2重金属污染3.2.1污染物与污染源东湖各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为Cd>Zn>Cu>Pb>Ni>Cr。

自2003年以来,东湖湖区周边的大多数排污口己关闭,可是依旧有些的排污口没有完全关闭,这是东湖水的工业废水污染源;此外,各类废旧电池和废旧电子用品的随意丢弃;以及底泥中吸附的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之后的二次污染均是重要来源。

3.2.2污染危害以Cd为例:Cd是一种积累富集型毒物,进入人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肾内和骨骼中。

能引起骨节变形,自然骨折,腰关节受损,有时还引起心血管病。

这种病潜伏期10多年,发病后难以治疗。

Cd浓度0.2~1.1mg/L可使鱼类死亡,浓度0.1mg/L时对水体的自净作用有害,如日本富山事件。

工业含Cd废水的排放,大气Cd尘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都可使Cd进人水体。

Cd是水迁移性元素,除了 Cd s外,其他Cd的化合物均能溶于水。

进人水体的Cd还可与无机和有机配位体生成多种可溶性配合物。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物理化学迁移主要包括下述三种作用。

(1)沉淀作用。

重金属在水中可生成氢氧化物,也可以生成硫化物或碳酸盐。

这些化合物的溶度积都很小,容易生成沉淀物。

最终使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速度和范围受到限制,从水质自净方面看这是有利的,但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2)吸附作用。

重金属离子由于带正电,在水中易于被带负电的胶体颗粒所吸附。

吸附重金属离子的胶体,随水流向下游迁移,但大多会很快地沉降下来。

因此,这也使重金属容易富集在排水口下游一定范围内的底泥中。

沉淀作用和吸附作用都会造成大量重金属沉积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

沉积在底泥中的重金属是一个长期的次生污染源,很难治理,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有可能重新释放出来,会成为二次污染源。

(3)氧化还原作用。

由于氧化还原作用的结果,使得重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水体中以不同的价态存在,而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也不同。

无机汞在水体底泥中或在鱼体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甲基汞)。

生物迁移是指重金属通过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进行的迁移。

过程比较复杂,它既是物理化学问题,也服从生物学规律。

所有重金属都能通过生物体迁移.并由此使重金属在某些有机体中富集起来,经食物链的放大作用,构成对人体的危害。

3.2.3治理措施1物理法:河流稀释和换水法、吸附法、生物膜修复法等。

2化学法:化学混凝沉淀法、离子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电动力学修复法等。

3生物法:植物修复法、动物修复法、微生物和藻类修复法等。

但对于东湖这个特定对象而言,大范围的修复方法很有限,结合修复效果而言,生物修复是目前比较好的方法:(1)植物修复法:利用重金属积累或超重金属积累水生植物,将水体中的重金属提取出来,富集输运到植物体内,然后通过收割植物将重金属从水体清除出去。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较好地吸收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水浮莲、印度葵、香蒲和芦苇都己被用来处理污水。

(2)动物修复法:应用一些优选的鱼类以及其它水生动物品种,在水体中吸收、富集重金属,然后把它们从水体中驱除以达到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目的。

此法需驯化出特定的水生动物,并且处理周期较长、费用高,后续处理费用较大,要大力推广比较困难。

(3)微生物和藻类修复法:利用水体中的微生物或者向污染水体中补充经驯化的高效微生物对水体重金属进行固定和形态的转化。

3.3其他污染从上表不难看出,除了主要的污染外,东湖的需氧性有机物污染也十分严重。

在这里进行简介:有机物可分为自然生成的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

自然形成的有机物特征极不稳定,易于被生物降解,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

在有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作用,主要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稳定物质;在无氧条件下,即厌氧微生物作用,主要产物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氨气等——既有毒害作用,又有恶臭味,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会造成公害。

生活污水和很多工业废水,如食品工业、石油化工工业、制革工业、焦化工业等废水中都含有这类有机物。

虽然好氧分解的产物无害,但在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体或环境中的溶解氧,故有机物又称为好氧物质。

当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较高时,微生物耗氧量很大,从大气中补充的氧不敷需要,会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下降,当水中溶解氧降低至4mg/L以下时,鱼类和水生生物将不能在水中生存。

从而导致鱼类和水生物死亡。

如果完全缺氧,则有机物将转入厌氧分解,生成大量硫化氢、氨气、硫醇等带恶臭的气体,使水质变黑发臭,造成水环境严重恶化。

水体污染中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可用化学需氧量衡量(CoD )和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4应对总方略4.1治理(1)污染专项治理。

(针对超标项目精确举措)(2)污染内源、点源、面源治理。

(武汉常年都是湿润的环境,特别是在进入雨季丰水期时,降下的暴雨会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城市径流将空气中的污染物与地面的污染物带入湖水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所以,东湖未来面临的污染状况十分紧急,不管从内源、点源和面源污染来看都得引起重视)4.2保护(1)加强控污。

(污水浓度、污水总量、污水容量控制。

通过从武汉市2014年第四季度污水处理厂监测数据结果的调查,目前武汉市大部分排放入湖中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水质基本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标)(2)提升环境容纳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