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合集下载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诊 断最 佳 变量 为 :下 壁 ( Ⅱ, Ⅲ ,a 导 联 ) 或 侧 壁 VF ( 、V6, 工,a v5 VL导 联 ) 至 少 1个 导 联 S 段 抬 高 T
≥l mm; 前 壁 至 少 1个 导 联 S T段 抬 高≥ 2 mm。 实 验
中这 种 判 定 标 准 ( 在 有 效 性 ) 的 正 确 诊 断 率 8 % , 内 3 敏感 性 5 % ,特 异 性 9 % 。 改 变 S 段 抬 高 的 标 准 。 6 4 T 使 敏 感 性 ( 5 4 ~ 6 6%) 和 特 异 性 ( 1 2 ~ 4 .% 8. 8 .%
9 . % ) 明显 改 变 ,增 加 QR T 变 异 系 数 仅 能 增 加 特 81 S 异性 ,而 总 诊 断 率 提 高不 明显 。 2 心 电 图 与 冠 脉 造 影 的 相 关 性 回顾 在 因胸 痛 人 院或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出 院 的患 者 中 ,梗 死 相 关 血 管 发 病 率 依 次 为 L D ( 5 ~ 5 % ) CA A 4% 6 ,R (7 2 %~3 % ) C ( 7 ) 9 ,L X 1 % 。 2. 前 壁 / 问壁 / 侧 壁 梗 死 ( AD 栓 塞 ) 1 前 前 L
维普资讯


24 — 0 —
旦夕 堂 : } 量生 医学分 册
20 0 2年 9月
第 2卷 3
第5
心 电 图 在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诊 断 中 的 研 究 进 展
解放军 2 2医院心肾内科 汪 明 慧 沐 贤友 编译 5

要 1 2导联 心 电 图在急 性 心肌 梗死 患者 的诊 断 以及 轻重 分级 中具 有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在 绝 大 多数 医 院 ,依 旧 是 对胸 痛 患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 进展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心电图在其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演 示将介绍心肌梗死的背景,并探讨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新方法在心电图诊断中 的应用。
心肌梗死介绍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的阻塞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细胞坏 死的疾病。它是造成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电图在诊断心肌梗死中的重要性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 法
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使用大数 据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提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临床应用案例
一些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并提供个性化的 治疗建议。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诊断心肌梗死,帮助医生进行治疗决策。通过分析 心电图图像中的特征,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严重程度和位置。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局 限性
尽管心电图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 如,早期心肌梗死可能不会在心电图上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导致诊断困难。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前景和 挑战
基于机器学习的心电图诊断方法在心肌梗死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 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保护和模型解释性。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解 决这些问题。
总结和展望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工具。通过结合机器学 习和医学知识,我们有望取得更准确和高效的诊断结果,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患者的生存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新进展ppt课件
者康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新进展
01
02
03
04
早期康复
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康复 训练,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
练等。
个体化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效
果。
综合性康复手段
采用多种康复手段,包括药物 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长期跟踪随访
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评 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方
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防保健新进展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心肌梗死的 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
平。
生活方式调整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 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
危险因素控制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危险因素,降低心肌梗 死的风险。
急救体系建设
完善急救体系,提高急救效率 ,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心电图动态监测
与传统的静态心电图相比,心电图动态监测能够更好地捕捉到心肌缺血和梗死 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新进展
心肌肌钙蛋白
心肌肌钙蛋白是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 义。近年来,新型心肌肌钙蛋白检测方法如超敏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等不断涌现, 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新进展ppt 课件
目 录
•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技术的新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与康复的新进展 •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的未来展望
01 急性心肌梗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 性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心电图通过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ST段抬高或压低: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缺血区域电位改变,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是心肌梗死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2. Q波的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由于心细胞坏死,左胸导联可出现异常的Q 波。

Q波的出现通常意味着心肌梗死范围较大。

3. T波倒置:心肌梗死时,T波常常出现倒置。

T波倒置的深浅和时间的长短与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有关。

除了观察以上指标,心电图还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心电图表现也有所不同。

前壁心肌梗死时,V1-V4导联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时,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侧壁心肌梗死时,V5、V6导联ST段抬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早期心肌梗死心电图可能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表现为非特异性ST段改变。

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演变

3-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此图为五个半小时后记录图。此图肢导联 特别II、III、aVF导联QRS电压降低,额面电轴由+60度变为+8度, III导联Q波加深约0.1mV ,II导联T波由正常转低平,III、aVF导 转为浅倒臵,对应面压低的ST段基本恢复。
3-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此图为次日记录图。此图III、aVF导联R 波进一步降低,Q波符合异常Q波标准。I、aVL、V5、V6导联T波 转低平或浅倒臵,而II、III、aVF导联T波转为正向或低平双向。
4-2、急性下侧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此图为次日图,与首次图对比 V6导联由rs型转为qs型,V5导联R波电压降低,V3R、V1、V2导联 R波电压增高,余无明显改变。
4-3、急性下侧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此图为第三日图,与第二天图 对比V7-V9导联T波转轻倒臵,I、V5、V6导联T波转为双向,余改 变不明显。
3-4、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此图为第三天记录图。此图II、III、aVF V5、V6导联T波转为倒臵,I、aVL、V3-V6导联(对应面)ST段 又转为轻度水平型至近水平型压低,I、aVL导联T波恢复正常。
3-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此图为第四天记录图。此图除心律转为心 房纤维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III导联Q波稍加深外,其它无明显改 变。
动物实验心电图改变情况
冠状动脉供血分布情况与心肌梗死关系
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关系
1、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前 壁、 心尖部、侧壁、室间隔前部。左冠状动
脉优势型时还可以有下壁。
2、右冠状动脉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膈面(下 壁)、室间隔后部、和右心室, 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3、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 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 房,可累及房室结。 4、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广泛梗 塞。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3
智能辅助
医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系统,更快速地 分析和诊断心电图结果,提高诊断效率。
新进展4: 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意义
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连续记录心电信号,使心肌梗死诊断更加全面和准确。
长时间监测
动态心电图提供了较长时间的心电信号记 录,可以捕获罕见的心肌梗死事件。
事件相关性
动态心电图可以记录患者在特定活动或情 绪状态下心电信号的变化,帮助分析与梗 死相关的因素。
综合分析
联合心电图和MRI的结果,可以 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心肌梗死诊 断。
新进展3: 人工智能在心电图诊断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心电图诊断带来了更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1
自动诊断
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心电图中的异常
精确预测
2
特征,辅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人工智能
可以预测心肌梗死的风险和预后。
诊断依据
动态心电图结果是心肌梗死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助于确定心梗的次数、持续时间和程度。
结论和展望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使诊断更准确、可靠,并且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将继续迎来更多创新和发展。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 进展
了解心电图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心肌梗死新进展的基础。
传统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局限性
传统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非典型症状和危险因素不敏感。
1 非典型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没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症 状,传统心电图可能无法准确诊断。
2 危险因素
某些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或女性性别, 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误诊或漏诊。
3 时间窗口
在心肌梗死早期阶段,心电图可能不敏感,错过了最佳诊断时机。

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及意义-精品文档

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及意义-精品文档

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及意义Recent Progress of Diagnosi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ng Luyu【】recent progress of diagnosi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ESC、ACC、AHA、WHF have an important meaning to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心肌梗死(MI)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随着流行病学调查、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及临床实践,需要更新MI定义。

基于上述现状,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1]2007年召开了多学科协作团体共识会议,拟定了新的诊断标准。

1 心肌梗死的新概念新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的定义包括:首先强调了血清生化标志物,把心肌坏死时血肌钙蛋白(cTn)T或I,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测定提到很高的地位,cTn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URL)99百分位值并有动态变化,同时伴有下述一项心肌缺血的证据:包括缺血症状、ECG变化和影像学。

其二,突发心源性死亡,通常合并心肌缺血的症状。

死亡常发生在能够获取血样或心脏标志物升高之前。

其三,血管重建所致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后的心肌梗死,其基线时的cTn正常,在术后明显升高,分别超过URL99百分位值的3倍(PCI)和5倍(CABG);如系CABG所致需要合并心肌坏死的证据(ECG、冠脉造影或影像学资料)。

其四,病理检查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

有关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基本同前,主要是从ECG、影像学和病理学方面进行描述。

心肌梗死新定义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审视:病理、生物化学、心电图、影像、临床试验、流行病学以及公共政策。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的胸痛,通常伴随 着肩颈痛、口干舌燥、恶心和呕吐等。
诊断心肌梗死的常规检查
诊断心肌梗死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电图、血液生 化检查、超声心动图等。
心电图的作用和意义
早期发现心脏问题
心电图可以早期发现心脏 病的病理改变,及时进行 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地 预防心脏疾病的进一步发 展。
评估心脏功能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新 进展
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式的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在不同时间和位置的心电 信号,以了解心脏的电生理状态,是诊断心脏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心电图基础知识
1
心电信号的来源
心脏的心肌细胞在膜上具有负电荷,心肌收缩后,这些细胞膜上的负电荷会瞬间 改变,从而产生心电信号。
2
心电图图形及解析
心电图是由导联仪器将心电信号采集后放大印出来的图形,可以判断心律、心率、 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3
常见心电图术语
比如P波、QRS波群、ST段等,对于理解心电图报告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症状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突然闭塞造成心肌缺血 缺氧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的一种疾病。
病人的主要症状
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主要症状:胸闷、气短、心 悸; 主要检查结果:ST段下移; 诊断结果:心肌梗死。
病例2
患者年龄:52岁 主要症状:心悸、头晕; 主要检查结果:T波倒置; 诊断结果:非ST段抬高性心 肌梗死。
病例3
患者年龄:57岁 主要症状:胸痛、出汗、呼 吸困难; 主要检查结果:Q波增宽; 诊断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 梗死。
结论和展望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电图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经济的体检方法,将继续在心肌梗死的诊 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上 下 一 个 肋 间 或左 右 轻 度 偏 移 均 能 描 记 出 Q 波 , 示 心 梗 。 提 3 5 R 波 丢 失 ① 胸 前 导联 R 波 逆 向递 增 : R >RV 或 . 如 V R > RV ; 胸 导联 两 个 连 续 的 导 联 上 出 现 R 波 振 幅 相 差 ≥ V ② 5 % ; 同一 导 联 R 波 进 行 性 丢 失 ; R I, VF 0 2 O ③ ④ II a < . 5mV 伴 QI 或 Qt 、VF伴 R I 0 . 5mV 或 R I 行 性 丢 失 。 I ta t I< 0 2 I进 3 6 急 性 胸 痛 患 者 R 波 振 幅进 行 性 降 低 , 示 心 梗 存 在 ( 排 . 提 应 除操 作 影 响 ) 。 3 7 V ~ V 导 联 R 波 起 始 部 位 出现 > 0 5mm 的 负 向 波 , . . 其 与 病 理 性 Q 波 有 同等 诊 断 价值 。
诊断 。
左前 分 支 阻 滞 , 多提 示 前 间壁 心梗 。 3 2 V。 v 导 联 出现 Q 波 , 未 达 病 理 性Q 波 诊 断 标 准 , 出 . ~ 虽 但 现以 下特 点 : QV。 QV > 或 QV > QV > QVs多 提 示 前 壁 心 ,
梗。
维普资讯
・5 4・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 筮 鲞蔓 塑 07
心 电图诊 断 急 性 心肌 梗 死 的新 进 展
蔡 自力 ; 位 性 Q 波 ;T段 ; 死 相 关 血 管 关 等 S 梗 中 圈分 类 号 : 4 . 2 R5 2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5 (0 7 0 —5 —2 1 7 —4 7 2 0 ) 10 40
2 心 电 圈 诊 断 AMI 新 标 准 的

临床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临床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损伤型ST段抬高的产生机制有多种学说,主要有
以下几种:
• 1.舒张期损伤电流学说

当某一部位心室肌由缺血发展到损伤以后,心肌
细胞膜的电阻降低,在复极后的静息期,损伤区心室
肌细胞膜外仍有一部分正电荷不断地进入细胞膜内,
而使膜外电位降低(图9-5中Y线)。而健康心肌细胞膜
外电位较高(图9-5中X线),因此在健康部位心肌与受
膜下心肌扩布,形成QRS波群。QRS波群向量的起始10-20ms为室 间隔及心内膜下心肌的除极向量,30~40ms代表右心室及大部 分左心室除极产生的向量,最后为左心室后基底部的除极。在 正常人,QRS波群的前30~40ms的向量大致指向左下方偏后。因 此,当某一部分心肌坏死时,该处不会产生心电向量,综合向 量将背离梗死区,因此在面对梗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坏死型Q波或 QS波,而对应导联上则出现R波增高(图9-1)。目前,虽然关于Q 波形成的机制尚有争论,但QRS波群的向量学说已得到较广泛的 认可。
• (3)穿壁性心肌缺血:倒置的T波进一步加深,伴QT间期
延长
• (二)损伤型ST段改变 • 随着心肌缺血的进一步加重,将出现损伤型ST段改变,表
现为面对损伤区导联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为AMI早期的 另一种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的形态、程度及其动态演变 对诊断AMI和预后判断均具有极重要的临床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经典与进展心电图
主要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 经典内容
二、急性心肌梗死相 关进展
心肌梗死心电图机制诊Leabharlann 标准的变革黄金时间和诊治理念
分类的变革
三、其他
提高对再发性AMI的警 惕性
心电图检查对判断AMI病 情及预后的价值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缺 氧 . 谢输送 停止 . 代 导致 内 向电流减 少及外 向电流
增 多 . 内膜 细 胞 的 I 心 t 布减少 . I o分 由 t 发 的 动 0引
作 电位 穹顶 的 压低 在 心肌 缺 血 时不 如 心外 膜 明显 .
段压低 > . m时 , 20 a r 其心衰 、 休克 、 律失 常的 发生率 心 及病 死率 明显增 高 .T段 呈持 续性 压低 则 提示 有大 S 面积梗 死 .是诊 断急性 下壁 心肌梗 死高危 亚群 的一

4 4 9・
江两医药 2 1 0 0年 5月 第 4 卷 5
第 5期 J n x Me i 1 o ma . v2 1 . 0 4 . o i g i dc u 1Ma 0 0 V 1 5 N . a aJ . 5
心 电图诊 断急 性 心肌 梗 死 的进 展
何 雯 综述 王梦洪 审校
滞有关 .反 映 了梗 死部 位周 围存活 心肌激 动延 迟且 传导 缓慢 。其 图形 表现 为 :T段呈 尖峰 状 或下斜 型 S 明显 抬 高 ,与 Q S的下 降支 、 R T波 的上 升支 融合 相
关, S波振 幅减小 或者 消失 . J点消失 , R Q S波群 时 限 轻度增 宽 . 得 Q s S — 使 a — T T波 群形 成一个 呈峰尖 、 边
应 注意 与室性 心动过 速 、室上性 心动 过速及 室 内阻
闭塞 有研究 _】 为前 壁 A 出现 下壁 导联 s 5认 l 6 MI T段
抬 高预示 发生 室间 隔穿孔 .且死亡 率 明显高 于单 纯
前壁 心梗
4 急性下 壁心肌梗 死 时胸前 导联 S T段的 改变
41 胸 前 导 联 s . T段 压 低 急性 下 壁 心 肌 梗 死 合并 胸前 导联 s T段 压低 的发生 率 约为 5 %~7 %。 0 0 目前 认 为其 机制 可 能是 : 1 下壁 导联 S () T段 抬 高 的镜 像 改变 ;2 前壁 心 内膜 下 心肌缺 血 ;3 与后 壁和侧 () () 壁 心 肌 缺 血 有关 , 示梗 死 面积 大 ; 4 多 支 病 变 ; 提 () ( ) 性 心梗 时 的低 血 压 和休 克 使得 缺血 病 变更 加 5急 明显 :6 梗 死 区 和缺 血 区有 侧枝 循 环 。 脉 闭塞后 () 冠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

2 .左 冠 状 动 脉 前 降 支 ( AD) I I 为 RA 王兴祥[等 对 8 = 7 7例 急 性 前 壁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根 据 冠 状
动 脉 造 影 病 损 部 位 在 L D 第 一 对 角 支 或 第 一 间 隔 支 的 近 A 端 抑或 远 端 , 为 近 端 组 和远 端 组 , 分 比较 两 组 患 者 的 心 电 图 改变 : ①近 端组 I、VI导 联 S 段 抬 高 ≥ lmm 的 发 生 率 a T 高 于 远 端 组 患 者 ; 近 端 组 患 者 下 壁 导 联 Ⅱ 、 和 a F 的 ② Ⅲ V

利 用 E G 进 行 AMI 位 诊 断 C 定
AMI 的部 位 不 同 产 生 的 临 床 症 状 不 同 , 应 的 治 疗 措 相 施也不 同, 比如 右 心 室 AMI 起 有 心 衰 竭 伴 低 血 压 , 无 引 而 左 心 衰 竭 的 表 现 时 , 快 速 补 液 扩 充 血 容 量 , 宜 用 利 尿 宜 不 剂, 以达 到 治疗 目标 ; 对 于 其 他 部 位 的 AMI 需 要 控 制 而 则 补 液 量 和 速 度 , 防 急 性 左 心 衰 竭 。所 以 定 位 诊 断 是 E G 以 C
互 抵 消 , E G 上 看 可 能 心 肌 梗 死 的改 变并 不 严 重 , L 从 C 使 M
闭 塞 的 E G 改 变 明 显 缺 乏 特 异 性 。Y m@ 等 发 现 : 高 C a 抬
的 S > S 是 L 阻 塞 区 别 于 左 冠 状 动 脉 前 降 支 T T M ( AD) 塞 的 重 要 的 预 示 因子 , 敏 感 性 为 8 , 异性 为 L 阻 其 l 特 8 , 确 性 为 8 ; 且 在 急 性 I 阻 塞 中 a O 准 1 并 M VR 的 S 段 T 抬高越多也可预测患 者的临床预后越差 。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简称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及时准确地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对于患者的救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心电图技术是一种简单、经济、无创、日常应用广泛的心血管检查手段,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和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记录了心脏电活动的概貌,能够反映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了解心脏是否存在缺血和心肌梗死等病理状态。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心电图的变化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1.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根据心电图表现和临床症状,可以对心肌梗死的类型、部位和范围进行初步判断。

典型的ST段抬高、室壁Q波和T波倒置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电生理特征。

2. 区分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心电图可以帮助区分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常伴有持续的ST段抬高和Q波,而心肌缺血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及T波倒置。

通过监测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可以追踪心肌梗死的发展进程和预测病情的进展。

3. 判断血管再通的情况: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供应。

心电图能够反映冠脉再通情况。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出现ST段抬高消失、Q波消失或呈现动态变化等表现,往往提示冠状动脉血流再通,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4. 评估心肌损伤的范围和程度:通过心电图的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心肌梗死的范围和程度。

ST段抬高的幅度和持续时间与心肌损伤的大小和程度相关。

通过心电图的分析,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为后续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心电图特征的分析和动态监测,可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类型、部位和范围进行准确的诊断,并且有助于判断冠脉再通情况、评估心肌损伤的大小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

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

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冠心病的患病率不断提升,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全球高发病之一,引起了医务工作者高度的重视,本文论述心肌梗死诊断新进展。

【关键词】心肌梗死诊断1 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1]若检测到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一次数值超过参考正常上限的99%,并有以下至少一项心肌缺血变化的证据即可诊断ami: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即新发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出现病理性q波;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室壁运动异常。

2 实验室检查2.1 心电图2.1.1 st段升高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2](1)超急性期。

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

①st-t:呈一宽大、直立、高耸波。

②r波下降至j波后st段升高,弓背向上。

③r波振幅小,其顶端st-t大幅度上升呈“墓碑”样。

(2)急性发展期。

发病数十分钟后,上述qrs、st、t三种向量都出现变化,确诊无疑。

①qr或qs波;②st段上升呈上凸曲线;③t波呈对称型倒置。

(3)稳定演变期。

①q波增深、增宽或其后r波振幅下降;②st段逐渐下降至基线,时间不定;③t波倒置逐渐增深或缓慢恢复,或长期保持倒置。

2.1.2 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标准[2]对于没有明显st段升高,而只有t波规律或不规律变化者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或非透壁性、非q波心肌梗死,这类心肌梗死目前已被称为“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

这类患者心电图因无q波形成、st-t改变也不具有特异性,诊断应密切结合心脏生物标志物的升高,影像学有无室壁运动障碍证据。

2.1.3 ami的临床心电图特征[3](1)qrs以r波为主的i、ii、avl、avf或v4~v6导联可以出现1的两个相邻导联t波倒置≥0.1mv。

(3)前壁心肌梗死时,邻近电极v3~v5导联呈现t波倒置。

(4)如果心肌梗死部位在左心室基底部或正后壁,则v1、v2导联呈现相反的投影,则v1、v2导联不呈现q波缺代之以r波,其t波直立,而且逐渐高耸。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进展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就近年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11巨大R波型ST段改变巨大R波型ST段抬高见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常先于Q波出现。

以前壁心肌梗死最为常见,也可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巨大R波型ST段抬高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现认为和梗死心肌周围的传导阻滞有关,反映了梗死部位周围存活心肌激动延迟且传导缓慢。

其图形表现为:ST段呈尖峰状或下斜型明显抬高,与QRS的下降支、T波的上升支融合相关,S波振幅减小或者消失,J点消失,QRS波群时限轻度增宽,使得QRS-ST-T波群形成一个呈峰尖、边直、底宽的酷似巨大R波的特殊形态[1]。

巨大R波型ST段抬高出现在缺血损伤区相对应的导联,与ST 向量的方向有关,对于梗死定位有指导意义。

因其发生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所以很难被发现,临床上应注意与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室内阻滞相鉴别[2]。

211缺血性J波缺血性J波常出现于心肌梗死的超急性期,表现为新出现的J波或原有J波的振幅增高或时限延长。

现认为其形成的离子流机制[3]是: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代谢输送停止,导致内向电流减少及外向电流增多,心内膜细胞的Ito分布减少,由Ito引发的动作电位穹顶的压低在心肌缺血时不如心外膜明显,使得在动作电位的1相和2相产生跨壁电压差,心电图上表现为J点抬高,J波形成。

当心肌缺血持续加重,J波与ST段抬高将同时出现。

缺血性J波出现与右冠病变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多见于下壁心肌梗死。

国内有观察研究显示[4]缺血性J波常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出现。

这是由于伴随心肌细胞缺血加重,心外膜动作电位切迹逐渐加深,当切迹的谷底电位不能再激活Ca离子通道时,心外膜动作电位的平台相消失,形成“全或无”的复极。

当心外膜细胞动作电位穹顶完全丢失时,往往是非均匀性的,非缺血区细胞动作电位的穹顶会引起已经丢失穹顶的缺血区细胞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即2相折返,心电图上即表现为R-on-T的室性早搏,从而引发多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0.1120. 10.11Sunday, October 11,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0 5:1705: 05:1705 :0510/ 11/2020 5:05:17 AM
体表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新进展
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
严金胜
内容提要
一、ECG在诊断AMI中的地位 二、ECG在AMI分型中的进展 三、ECG诊断AMI的新标准 四、ECG定性诊断AMI的新概念 五、ECG与AMI预后相关的新概念 六、ECG诊断AM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心脏的外观及血管
一、ECG在诊断AMI中的地位
STavR↑伴Ⅰ、Ⅱ、v5、v6、ST↓--左主干或三 支病变; STavR↓伴前壁心梗—梗死面积大,住院心衰发生 率高; STavR↓伴下壁心梗—梗塞面积大,预后差。
五、ECG与AMI预后相关的新概念
2、ST↑与ST↓并存 前壁心梗出现下壁ST↓--前壁严重缺血及
LAD近端闭塞,梗塞面积大; 下壁心梗并胸导ST↓--与后壁或侧壁缺血有
位是:室间隔、左右室前壁、心尖部、左室 侧壁。
二、ECG在AMI分型中的进展
不出现病Q的原因 1、梗塞面积小,如累及左室面积≤ 10%; 2、梗塞深度浅; 3、某些特殊部位;如左室高侧壁、后壁和 后基底部; 4、多支血管病变引起的大面积梗塞;多部 位的小灶性梗塞;LBBB;LAFB。
三、ECG诊断AMI的新标准
脂质核
外膜
中层平滑肌细胞 (可伸缩型)
不稳定型斑块(病变)
发生在破裂/侵蚀口的血 小板凝聚
脂lip质id 核core
外膜
不稳定型心绞痛 / 非Q波急性心梗
稳定型斑块 不稳定斑块
斑块破裂
Braunwald E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0;36:970–1062.
病者劳力性胸痛5年,本图为无胸痛时记录
五、ECG与AMI预后相关的新概念
5、超急性期中,梗死区相应导联R升支延缓, 即VAT≥0.045”,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6、AMI伴束支阻滞,自主心律或心室肥厚者预 后差。
六、ECG诊断AMI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系列的心电图描记 增加描记导联,如右室、后壁等 认真细致的观察和对比 紧密结合临床及血清心肌标记物
为同一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
急性心梗严重威胁生命
心血管事件链 美国每年: 110万;其中首发MI65万,再发MI45万; 83万MI住院; 20万死亡。 即每29秒发生一例心梗,每分钟即有一例死 于心梗
中国急性心梗流行现状
每年新发心梗70万例; 每年心梗死亡40万例;
上海复旦大学资料:急性心梗死亡率20%左 右,明显高于欧美
ESC/ACC2000AMI的ECGS标准
导联
进展的AMI
确立的AMI
ST↑/mv
Q时间/ms
胸导
≥0.2
任何Q

肢导
≥0.1
≥30
注:ECG变化必须至少2个导联,且Q深≥0.1mv
四、ECG定性诊断AMI的新概念 等位Q波
1、微小Q波 前胸导联Q未达病Q标准,但宽于或深于
下一胸导Q,即Qv3>v4 > v5…..;且V1~3均出 现Q波。
中国AMI的诊断标准: ESA/ACC AMI新定义:
1、心绞痛;
有心肌坏死标记物
2、心电图的动态演 1、心肌缺血的症状

2、出现病理性Q波
3、心肌坏死标记物 3、ST↑或↓
且有动态变化
4、PCI术后
以上3条中有两条即
可诊断
内皮细胞
稳定型斑块(病变)
纤维帽
(平滑肌细胞和)基质
内膜平滑肌细胞 (修复型)
2、进展性Q波 原导联出现的Q波进行性增宽或加深,或
原无Q的导联出现新Q。(从小到大,从无 到有)
微小Q波V1—3小Q
进展性Q波
四、ECG定性诊断AMI的新概念 等位Q波
3、病理性Q波区
虽在梗死区导联上出现的Q未达标准,但 其周围可记录到病Q区域。如胸导上下肋或 左右的范围均可记录到。 4、QRS波起始部的切迹,顿挫
80年代后….. QMI NQMI
近年 根据ECG-ST改变(早!) STEMI(管腔全堵,红色血栓,溶栓!) NSTEMI(管腔不完全堵,白色血栓,抗栓!)
二、ECG在AMI分型中的进展
Q波形成的条件 1、梗塞的范围 直径>25~30mm; 2、梗塞的深度 >左室厚度的50%; 3、梗塞部位位于QRS起始40ms;这些部
0.25mv或RⅡ进行性丢失。
R波丢失:胸导R波递增不良、R波振幅相差>50%
左束支传导阻滞合併急性前间壁心梗
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
左束支阻滞并急性下壁心梗
五、ECG与AMI预后相关的新概念
avR的改变在心梗中的重要意义 1、STavR↑或↓-梗塞面积大,预后差;
STavR↑伴前壁心梗-左主干或LAD 近端堵塞;
关,提示梗死面积大,临床预后差。
五、ECG与AMI预后相关的新概念
3、Q波 QAMI梗塞面积通常>NQMI,MI早期死亡
率较高。而NQMI再发MI的发生率较高,两型 的远期预后相似。 多导联有Q、宽而深的Q及R振幅明显降低的 病例常伴左室射血分数的明显下降。
五、ECG与AMI预后相关的新概念
4、梗塞部位 前壁心梗比下壁心梗的预后差; 下壁心梗合并右室梗塞的预后比无合并右室 梗塞者死亡率相差约5倍;心源性休克、室 颤及Ⅲ度AVB的发生率高。
QRS40ms内,梗死相关导联的R波出 现≥0.05mv的负向波。 Cabrera征和 Chapman征。
Cabrera征和 Chapman征
四、ECG定性诊断AMI的新概念 等位Q波
5、R波丢失 ①胸导R递增不良; ②胸导两个相连的导联上出现R振幅相差≥
50%; ③同一导联R波进行性丢失; ④RⅢ、avF<0.25mv伴QⅡ出现,或QⅢ 、avF伴RⅡ <
一、ECG在诊断AMI中的地位
ECG的优点
设备简单、普及; 检查无创,方便; 可多次重复; 经济; 信息可靠,具诊断价值。
ECG仍然是诊断AMI必不可少的、极其有用 的诊断工具
二、ECG在AMI分型中的进展
80年代前,根据ECG有无Q波:(一般6~8小时出 现,平均9小时) 透壁性心梗 非透壁性心梗或心内膜下心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