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相关性

合集下载

信息检索知识点

信息检索知识点

信息检索知识点信息检索是指从大规模的信息资源中,通过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和技术,准确和高效地找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信息检索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搜索引擎,还在图书馆、数据库、企业信息管理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信息检索的定义、关键概念和一些常用技术。

一、信息检索的定义和目标信息检索是指通过计算机等工具从大规模的信息资源中,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检索,提供相关性高、准确性好的信息结果。

它的目标是帮助用户快速地找到所需的信息,提升信息搜索效率和准确性。

二、关键概念1. 查询:用户提交的检索请求,通常由一系列关键词组成。

2. 检索词:查询中使用的关键字或关键词短语。

3. 检索结果:根据查询返回的与之相关的文档或信息。

4. 相关性:衡量检索结果与查询之间相关程度的指标,通常使用相关性排序算法进行排序。

5. 文档:信息资源的基本单位,可以是网页、文章、图片、音频等形式。

三、信息检索的主要技术1. 分词技术:将文本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分割成有意义的词语,是信息检索的基础步骤。

2. 索引技术:将文档中的关键词与其所在位置进行索引,以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3. 倒排索引:根据关键词构建索引表,记录关键词与文档之间的对应关系,常用于搜索引擎等场景。

4. 相似度计算:根据查询和文档的相似性,为检索结果进行排序。

5. 结果评估:通过评估检索结果的质量,改进检索算法和模型。

四、常用的信息检索模型1. 布尔模型:将查询和文档转化为布尔表达式,按照布尔运算进行检索。

2. 向量空间模型:用向量表示文档和查询,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似度进行检索。

3. 概率检索模型:基于统计方法,利用概率模型进行信息检索。

五、信息检索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 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呈指数级增长,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存储大规模的数据成为了一个挑战。

2. 多语言检索:不同语言的信息检索在跨语言信息检索中面临很大的难度和挑战。

简述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例子

简述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例子

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简介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简称IR)是指从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中,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到与之相关的文档或信息。

它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性增长使得信息检索变得越来越重要和复杂。

本文将详细解释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例子进行说明。

基本原理1. 文档表示在信息检索中,首先需要将文档进行适当的表示,以便计算机能够处理和理解。

常用的文档表示方法有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和概率模型(Probabilistic Model)。

例子:假设有以下三个文档: - 文档1:“I love cats and dogs.” - 文档2:“Dogs are loyal companions.” - 文档3:“Cats are independent animals.”使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这些文档时,可以将每个文档看作一个向量。

每个维度代表一个特定的词语,在该文档中出现次数或权重。

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表示这三个文档:文档1:[1, 1, 0, 0, 1]文档2:[0, 1, 1, 1, 0]文档3:[1, 0, 1, 0, 1]2. 查询表示用户的查询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表示,以便与文档进行匹配。

查询表示方法与文档表示方法类似。

例子:假设用户输入了查询:“I like cats.”使用向量空间模型表示这个查询时,可以将其看作一个向量,每个维度代表一个词语,在该查询中出现次数或权重。

例如,可以使用以下方式表示这个查询:查询:[1, 0, 0, 0, 1]3. 相似度计算在信息检索中,需要计算文档与查询之间的相似度,以确定哪些文档与查询最相关。

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余弦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和Jaccard相似系数(Jaccard Similarity Coefficient)。

例子:使用余弦相似度计算文档与查询之间的相似度时,可以通过计算它们的向量之间的夹角来衡量。

信息检索---名词解释

信息检索---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最普通的理解就是信息查找。

它是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查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

信息检索又叫做信息存储与检索(information storage and retri)。

信息检索可以分为事实检索、数据检索、文献检索。

特性检索:也称强相关性检索,强调向用户提供高度对口的信息。

强调检索的准确性,对检索结果的数量不作要求。

族性检索:也成弱相关性检索,强调向用户提供系统、完整的信息。

注重检索的全面性,要求检索出一段时间期限内有关特定主题的所有信息,对准确性要求较低。

特种文献:特种文献是一种不以书刊形式出版的文献,一般不公开发行,它包括专利文献、会议资料、科技报告、技术标淮、学位论文、政府出版物、产品样本及其说明书等。

其特点是内容涉及面广、种类多、数量大、报道快、参考价值高。

OPAC:联机图书馆公共检索目录,有开放的公共查询目录演化而来,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共同开发的供读者查询馆藏数据的联机书目检索系统。

参考工具书:是指根据人们的需要,把某一范围的知识或资料加以分析、综合或浓缩,并按一定的排检方法编排,以备查阅、参考,用以解决有关事实和数据方面的疑难问题的图书。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的主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及有关统计资料,提供详尽的事实、数据和统计数字,反映近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向及科学文化进步的年度出版物。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常需要查考的基本知识和数据资料,以供读者手头随时翻检的一种工具书。

名录:是汇集机构名、人名、地名等专名基本情况和资料的一种工具书。

搜索引擎:就是通过运行一个不断在网络上通过域名扫描和各种链接的软件,自动获得大量站点页面的信息,并按照一定规则归类整理,从而形成数据库,用以提供查询的站点。

图书:论述或介绍某一领域知识的出版物。

期刊:期刊一般是指名称固定、开本一致的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物。

基于文献计量的信息检索相关性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的信息检索相关性分析研究

基于文献计量的信息检索相关性分析研究摘要]:本文选取 CNKI 期刊收录的近10 年我国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的论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从年度发文数量、主要关键词分布,文献来源分析,高产作者分析等方面对信息检索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期望为该领域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献计量分析信息检索相关性Ⅰ.引言自 19 世纪 50 年代人们对信息检索相关性问题开始探讨以来,相关性一直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该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青睐,也取得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Ⅱ.数据来源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 学术文献总库为数据统计来源,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信息检索并含相关性(精确匹配),或者篇名=信息检索并含相关性(精确匹配);发表时间:2007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检索时间是 2017年 02 月 16 日。

共检索出733篇相关文献。

Ⅲ.统计结果分析3.1年度分布分析年度分布分析可以直观的反应每年在中国知网CNKI上发表的期刊数量,间接的反应出信息检索相关性这一课题领域的总体发展趋势和该领域每阶段的研究热度。

近10年来,我国对信息检索相关性的研究热度基本平衡,2008年论文发表量相对较少,2008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在2011年达到研究峰值,发表论文数量达到99篇,自2011年后,对该课题的研究热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研究热度的下降可能是在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通过对发表文献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发现,基础理论介绍类文章占有一定比例,技术和实证类文献数量有待提高。

3.2 关键词统计分析基于文献计量学中的齐普夫定律,分析某一研究领域中关键词频次分布以及关键词间的关系,可以总体了解该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以及作者著述特征等。

本文选取了出现频次在10次以上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对上述关键词进行分类梳理,发现关键词主要分为两大类。

信息检索中“相关性”的概念、类型及其不确定性

信息检索中“相关性”的概念、类型及其不确定性

而可将 19 97年之 后 的相关 性研 究作 为第 四个 阶段 。 本 文从相 关性 研究 的各 个 阶段 人 手 , 理 相 关 性 研 梳 究 中最具 代表 性 的研 究 成 果 , 总结 已有 研 究 中相 关
性 的类 型及 其不 确 定 性 表 现 , 相关 性 的进 一 步研 为
Ce e o l r n及 其 同事指 出 , vd 相关 性评 价 中最 难 的是 对
信息检索系统的评价 , 解决这一问题 的第一步应该
自上世纪 5 0年代 M or、 ab 和 Pr oe Tu e s ey等将 r 计算机技 术应 用 于信 息 检索 之后 , 相关 性 ( e — Rl e vne 就成 了该领 域 的核心 研究 内容 J ac ) 。这 三 位学
时期 围绕相关 性 评价 标 准 的实证 研 究 也 颇 丰 , 例
性 的定 义如 下 : 个 存 储 的句 子 ( 论 是 存 储 在 系 一 无 统 内或用 户 的记忆 中 ) 逻辑 上 与 用户 的信 息需 求 在 是 相关 的 , 当且仅 当它 ( 个存 储 的句 子 ) 在于 构 这 存
各 前提 是最 小前 提 的 先辈 。换 言 之 , 果构 成 信 息 如 需 求 的最小前 提集 合 存 在 于某 一 文 献 中 , 可判 断 则
该 文献 为相关 。但 对 于最 终推 论 出所 需结 果 的最小
前 提集 合 , 须 保 证其 任 一先 辈 ( 提 ) 存 在 , 必 前 都 否
过 。19 9 7年 , z r Mi ao将相 关 性 的研 究 历史 划分 为 三 z
的角 度考 虑相 关 性 的 。在 该 定 义 中 , 关 性 被认 为 相 是系统 的属性 , 与用户基本无关 。可 以说 , 这是相关 性 研究 初见 成 效 的 开始 。然 而 , 关 性 概 念得 到普 相

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

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检索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信息检索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信息检索中,用户通过输入一组关键词来描述自己的信息需求,系统根据这些关键词来检索相关的文档或信息资源。

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帮助系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提高检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在信息检索中,常见的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以下几种:1. 同义关系:指的是不同的关键词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意思。

例如,当用户输入“蔬菜”时,系统可以将其与“青菜”、“蔬菜类”等具有相同意义的关键词进行同义替换,以扩展检索范围。

2. 同位关系:指的是关键词之间具有并列的关系。

例如,当用户输入“苹果”和“橘子”时,系统可以将其视为同位关系,表示用户对这两种水果都感兴趣。

3. 属性关系:指的是关键词之间存在属性或特征的关系。

例如,当用户输入“高血压”和“降压药”时,系统可以根据这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属性关系,推荐一些降压药物的相关信息。

4. 逻辑关系:指的是关键词之间存在逻辑上的连接关系,如“与”、“或”、“非”等。

例如,当用户输入“手机”与“耳机”并使用逻辑操作符“与”时,系统将返回同时包含“手机”和“耳机”的相关信息。

5. 层次关系:指的是关键词之间存在上下级或包含关系。

例如,当用户输入“动物”时,系统可以自动展开到更具体的关键词,如“猫”、“狗”、“鸟”等,以提供更准确的检索结果。

6. 相关关系:指的是关键词之间存在相关性或相关程度的关系。

例如,当用户输入“足球”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搜索历史或兴趣偏好,推荐一些与足球相关的信息,如足球比赛、足球明星等。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改进信息检索系统的算法和模型,提高搜索的准确性和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同义关系来扩展检索词,使用属性关系来提取关键特征,使用逻辑关系来组合关键词,以及使用相关关系来个性化推荐。

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信息检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关系,可以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更准确、丰富的信息服务。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第12期总110期情报探索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2006年l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5级研究生湖北430072摘要讨论了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概念通过分析美国学者mizzaro的相关性框架展示了信息检索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相关性以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用户相关性判断的影响因素
维普资讯
干 预 。面 向用 户 的相 关 性 主 要 研 究 用 户 以 及用 户 或 者
相关 性尽管并 没有被人们广泛理解 ,它却 是文献 学、 情报 学和信息检索 中的一个基础概念 。自从情报学 开始作为独立 的学科 , 在它 的前 四五十年 , 相关 性就 已 经被认为是该学科 的一个基础 的 、 核心 的概念 。 大虽 的 信息检索文献对 相关性进行 了研 究。如果不理解相关 性 的含义 。 明 白相关性 对用户的意义 , 不 很难想象一个 信息检索系统怎样 为用 户检索 出相关信息 。 1 信息检索 中的 相关性 概念 信息检索 的主要 目的是检索 相关信息 ,正 如美 国 V nRj egn定义 的“ a ibre s 检索 出所 有的相关性文献 和尽 可能少 的不 相关文献 ” 。因此 , 相关性是信息检索 系统 的功能和评估 中的一个 基础概念和关注焦点 ,它也是 信息科学领域一个重要 的研究部分。 相关性 被认 为 是信 息检索 最基础 的 一个 概念 。 也 是信息检索 中最有争议 的一个概 念。 在早期 , 信息学家 们认为 , 相关性 概念是信 息系统设计 、 开发和评价 的一 个 总概念 。然而 , 于相 关性 的具体属性 , 对 以及其 在系 统中的可操作性 和可评价 性 , 没有达成一致 的看法 。 却 后来 , 许多专 家学者对相关性 进行 了深入研究 , 并 取得 了很大 的成 果 。例如 ,美 国学者 C ar uda和 K t r ae t 研 究证 明了 广泛 的相 关性 :美 国学者 R e e s和 Sh l cut z 在 提 高 对 相 关 性 的 理 解 方 面 做 出 了 贡 献 。 美 国 Srev aaei c的一篇 关于对相关性 的分析回顾是一篇有建 设 性的文章 ,他 主要研究 了如何 理解相关性 以及过 去 是如何应 用的。 在 19 9 0年期 间 ,相关 性讨 论进 一步加 强 。美 国 Esn egS hmbr S hm e 等学者 通过 引入情境 i br 、c a e 和 c a b r e 相关 的概念 而再 次 引起 了热烈的讨论 。Sh m e 等学 ca br 者 在对 历史文献 和各种各样 的相关性 观点分 析 回顾之 后 ,从相关性 的 自然属性和它在信息行 为中的作用两 方 面 , 出了三个 主要结论 : 得 () I相关性 是一个多维度的认知概念。 含义是相 其 关性 主要 取决于 用户对信息 的看法 和他们 的信息需求 情境 。 () 2 相关性是一个动态 的概念 。 它主要是指熠户在某 特定时间对检索结果与信息需求的匹配程度的判断。 () 3 相关性是一个复杂但系统 的、 可以衡量的概念。 目前 , 对相关性 的研究主要有两个分支。 其一是来 自计算机科学界 ,他们的研究主要是 围绕信 息检索 系 统展开 , 包括 系统 的分析 、 计 、 索算法 以及 性能评 设 检

信息检索中“相关性”与“相关反馈”研究概述

信息检索中“相关性”与“相关反馈”研究概述

p s n 。可 以对用 户不够具体 的初始查 询 ( ia n o a i) itl n i qey进 行 细 化 、 体 化 。将 已经 检 出 的 文 档 集 不 ur) 具
断缩小 , 终 得 到相关 度 最 大 的文 档 集 。 ( ) 最 2 调整 词 权 (em e ihig 。 当 用 户 的查 询 目的 并 不 十 tr rwe t ) g n 分 明确 时 , 统可 根 据 用 户 对 初 次 查 询 结 果 的 相关 系 性 判 断通 过 调整 词 权 改 变 词 语 在 询 问 中 的作 用 , 从 而改 变检 索效 果 。但 是 尽 管相 关 反馈 技 术 在 信息 检
2 0世 纪 4 0年 代 以 来 , 息 检 索 被 确 立 为 一 门 信
观 念在 8 0年代 被 融 合 于信 息检 索 过 程 中 的人 机 交
互 以及人 工智 能 中 的 问题 求 解 。直 到 今 天 , 关 性 相 的讨 论仍 在 热烈 进行 中 。 但 是 , 然对 此 的讨 论 已经很 多 , 相 关性 的定 虽 对
独立的学科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 习惯于这样 简单的描述 : 我们被淹没在大量信息中 , 获得信息的 准确 性似 乎 显得 越 来越 难 。这 样 所造 成 的结果 之 一 就是相关信息由于未被发现而被忽视。随着计算机 时代的到来 , 人们逐 渐地 把计算 机用 于提供快速 而 具智能性的信息检索系统。正是由于计算机代替人 所做 的大量工作 , 使得其在处理检索 问题 上与检索 者本身产生了一定的“ 隔阂” 即用户 的需求不能被 , 正确地了解 和满足 。伴随着诸多 问题 的产生 , 信息
但对于相关性 的研 究却与相 关反馈在 系统 中的 实际应 用存在 着脱 节。文章对相 关性与相 关反馈 的有关情 况做 了概 述 , 以期 二 者 更 大程度 的 融合 , 开发 更适合 于用 户 的信 息检 索 系统 。 关 键 词 : 息检 索 ; 关性 ; 关反 馈 信 相 相

第六章信息检索-文档资料

第六章信息检索-文档资料

过程 信息
特征
检索 检索 分析 检索
过程 课题
提问
标引 信 息 特 输

征标识 入




检 索 工
输出
检 索


(

标引
检索提
系 检索 统

问标识

6.1.2 信息检索的类型与特性
依检索结果内容 划分
信 息 检 索 类 型
依信息存储与 检索方式划分
文献信息检索 数据信息检索 事实信息检索
手工检索 计算机检索
满足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而建立的,存贮 经过加工了的信息集合,拥有特定的存贮、 检索与传送的技术装备,提供一定存贮与 检索方法及检索服务功能的一种相对独立 的服务实体(包括人和检索工作单位),统称 为信息检索系统(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简称IRS)。
信息检索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人、检索工 具(包括设备)和信息资料
40年代进一步包括回答事实性咨询,编制书目、文摘,进行 专题文献检索,提供文献代译等。“信息检索”从此成为一 项独立的用户服务工作,并逐渐从单纯的经验工作向专业化 方向发展。
机械信息检索阶段
机械信息检索两种基本类型 机电信息检索系统 光电信息检索系统
机械信息检索并没有发展信息检索语言,只 是采用单一的方法对固定的存贮形式进行检 索,而且过分依赖于设备,检索复杂,成本 较高,检索效率和质量都不理想。
Hale Waihona Puke 需求概述 或疑问式信息组织和检索系统
信息或数据
规范化的 疑问式 检 索 流 概述的存贮 程
存贮1:概述 /搜索请求
游戏规则=主题 索引规则+辞典 (包括词汇表和 索引语言)

信息检索名词解释

信息检索名词解释

信息检索名词解释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IR)是指从大规模数据集中找出与用户需求相关的信息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与信息检索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1. 文档(Document):信息检索中的基本单位,可以是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数据。

2. 查询(Query):用户提出的一个或多个关键词或短语,用于描述其信息需求。

3. 检索(Retrieval):在信息检索系统中,通过匹配查询和文档之间的相关性,找出最相关的文档。

4. 相关性(Relevance):衡量查询和文档之间匹配程度的度量,用于判断文档是否与查询相关。

5. 评价(Evaluation):对信息检索系统性能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的过程,通常通过与人工判定相关性的比较来衡量。

6. 召回率(Recall):信息检索系统检索到的相关文档数占所有相关文档数的比例,衡量系统的查全性能。

7. 精确率(Precision):信息检索系统检索到的相关文档数占所有检索到的文档数的比例,衡量系统的查准性能。

8. F-度量(F-Measure):综合考虑召回率和精确率的度量指标,通过调和平均计算,可以较好地衡量系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9. 布尔模型(Boolean model):一种基本的信息检索模型,根据查询中的布尔运算符(AND、OR、NOT)对文档进行匹配。

10. 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一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模型,将文档和查询表示为向量,在向量空间中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度。

11. 词语权重(Term weight):表示一个词语在文档中的重要性的权重,常用的计算方法有词频、逆文档频率等。

12. 倒排索引(Inverted index):一种常用的索引结构,以词语为关键字,记录词语出现在哪些文档中,加快检索速度。

13. 停用词(Stop word):在信息检索中,指那些对判定一个文档是否与查询相关没有帮助的常见词语,如“a”、“and”、“the”等。

相关性原理

相关性原理

相关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是信息检索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检索系统返回的结果与用户查询意图之间的匹配程度。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相关性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搜索引擎、文档检索、推荐系统等领域,其核心目的是提高搜索结果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

相关性原理的核心思想是根据用户查询的关键词和检索系统中的文档内容之间的匹配程度,来确定文档的相关性。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相关性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精确相关性和模糊相关性。

精确相关性指的是文档与用户查询之间的严格匹配,而模糊相关性则是指文档与查询之间的部分匹配。

相关性原理的目标是使检索系统能够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查询意图,并返回与之匹配度最高的文档结果。

相关性原理的应用对于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在搜索引擎中,相关性原理被用于确定搜索结果的排名顺序,以确保用户能够尽快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

在文档检索系统中,相关性原理被用于过滤出与用户查询最相关的文档,以提高检索效率和准确性。

在推荐系统中,相关性原理被用于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偏好,推荐与之相关的产品或内容,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粘性。

为了提高相关性原理的准确性和效率,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相关性模型和算法。

TF-IDF模型、BM25模型、向量空间模型等都是常见的相关性模型,它们通过分析文档中的关键词和查询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匹配程度,来确定文档的相关性得分。

此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也被应用于相关性原理的研究中,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相关性原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语义理解、情境理解、用户意图理解等都是影响相关性原理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此外,文档的质量、内容的多样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等也会对相关性原理的应用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相关性原理是信息检索领域中的核心概念,它对于提高搜索引擎、文档检索、推荐系统等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改进相关性模型和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相关性原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

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第23卷第6期2004年l2月情报V o1.23.No6December,2004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成颖孙建军(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南京210093)摘要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外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具体的论述按照三个阶段展开,分别是1958年之前的第一阶段,l958—1976年的第二阶段以及1976年之后的第三阶段;其中每一阶段的阐述又被分为理论与实证两部分.关键词相关性信息检索ResearchonRelevanceinInformationRetrievalChengYingandSunJianjun(DepartmentofInformationManagement,NangUniversity,Nanfing210093) AbstractResearchonrelevanceininformationretrievalabroadisreviewedinthreeperiodsan d,insideeachperiod,thepapersareanalyzedundertwodifferentaspects(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1). Keywordsrelevance,informationretrieva1.1引言Saracevic认为Bradford是信息科学中最先使用相关(relevant)一词的学者,其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文献的混沌状态"(Thedocumentarychaos)一文中首次论及"主题相关"(relevanttoasubject)…,此后,相关性已经成为信息科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知识交流学派的代表人物Saracevic认为信息科学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而不再附属于图书馆学或者文献学的原因就在于它开展了相关性的研究,也在于相关性能够解释科学交流中的诸多问题.Schamber_2.j等认为相关性是设计与评估信息检索系统的依据,同时也被应用于人类信息行为的研究中.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相关性"(relevance)已经成为信息科学,尤其是信息检索领域一个历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国外已有大量的学者对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Mizzaro的统计结果到1997年已经有近160篇文献以相关性为主题进行了研究.近年来,相关性依然是信息检索科学的研究热点,具体表现在信息科学的核心刊物IP&M以及JASIS及其改名后的JASIST都持续不断地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与国外相关性研究的欣欣向荣相比,其在国内却一直是个鲜有研究的领域,对国外研究的介绍则散见于孙绍荣',康耀红[7],李国秋以及王家钺等学者的论文中.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国外的相关性研究,以期能引发我国学者对相关性研究的重视.根据Mizzaro¨的观点,相关性研究从起始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58年之前,1959—1976年以及1977年至今.第一阶段的标志是1958年的科学信息国际会议(ICSI);第二阶段收稿日期:2004年4月7日作者简介:成颖,男,1971年生,讲师,在职博士生,发表论着十余篇(部),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检索.孙建军,男,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论着五十余篇(部),主要研究领域: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经济.690情报23卷的标志是Saracevic在1975年和1976年发表的相关性研究的阶段性综述;第三阶段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让人信服的标志.其中第一阶段的研究甚少,第二阶段则是相关性研究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阶段,其间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所形成的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的结论已经成为后来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与框架,而第三阶段虽然起于1977年,但是真正的繁荣则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初期.2第一阶段的研究二战激发了空前的科学技术活动,其结果是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报告与着作.二战结束后,V annevar Bush提出用刚刚问世的计算机技术对科技文献进行管理的建议,受此建议启发,在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Taube,Mooers,Perry以及Luhn等学者设计并实现了信息检索系统.系统中,查询与检索是基于集合论与布尔代数实现的,使用二者的原因在于其规范化好且易于计算机的实现.系统内在的假设是检索出的文献就是与查询相关的文献,而没有检索出的文献也就是与查询不相关的文献.不过,Taube等信息检索研究的奠基者们很快就意识到并不是所有检索出的文献都是相关的,不过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是非相关(non—relevance),他们, 认为误引(falsedrops)以及噪音(noise)等是由系统内在机制的缺欠造成的,比如文献表示的低效及其应用的不足等,学者们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相关性的基本观点,即相关性主要是受系统的内在特征与操作影响的,主要包括分类表,索引,词汇的语义以及语法描述,文献组织以及检索提问的分析与检索策略等.显然,系统的内在机制将影响其性能与行为,信源如何处理信息显然会影响信宿的效益,但是据此而排除其它层面也弊端明显.因此系统观的相关性研究尽管是正确的,但也是不全面的,它甚至都没有将对相关性影响巨大的文献选择过程作为系统观的一个层面进行研究,至今也鲜有文献对选择过程展开研究.系统观的相关性研究在1958年的科学信息国际会议(ICSI)上遭到了严峻的挑战.会上学者们对仅仅从系统的角度研究相关性所产生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正式的并且深入的研讨,结论认为相关性的研究必须突破系统观的限制,应当把人的因素引入相关性的研究.除此之外,会上学者们还希望能顺利解决相关性研究的两大争议:一是相关性的哲学基础及科学定义,另一则是相关性的测度方式,不过遗憾的是这两个问题现在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这次会议上,Vickery【1o3提出将相关性分为"主题相关"(rele—vancetoasubject)和"用户相关"(userrelevance)两种模式.Vickery将主题相关用"主题性"(topicality)表示,并将其定义为描述检索问题的主题词和描述文献的主题词之间的匹配关系,显然该定义等价于系统观的相关性,Vickery将用户相关性定义为用户检索相关信息的愿意程度,他理应由用户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因此被称为用户观的相关性.显然,主题相关性属于以系统为出发点的客观概念,而用户相关性则大多涉及主观因素.'Rees…和Schuhz总结的ICSI结论认为:相关性不应局限于系统层面;相关性的内涵应该超越文献内容的本质和文献的关联性;相关性判断不应是二元的;相关性研究必须扩展到用户层面.3第二阶段的研究该阶段掀起了相关性研究的第一次高峰,出现了在相关性研究历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型实证研究以及一系列理论研究.下面从实证与理论研究两个角度分别阐述该阶段的主要研究.3.1实证研究本阶段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1955年由Kent等提出的用查全率以及查准率等指标进行的检索系统评估,Cranfield测试,Cuadra和Katter以及Rees和Schultz两个小组分别开展的测试.3.】.】Cranfield溺试AslibCranfield项目由NSF(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资助,该项目包括两项研究,分别是起于1957 年的CranfieldI以及从1962年开始的CranfieldII,这两项研究都就信息检索中多种类型的受控词表以及自然语言标引进行了测试.在CranfieldI中,研究主要基于系统观的相关性,即检索提问由专家基于来源文献的题名准备,而相关性判断则由项目组成员中的查询者完成,他们并不阅读检索出的文献,而仅仅将检索提问与文献号进行比对.CranfieldII主要对CranfieldI中较小的测试集,非真实用户的查询提问以及控制的实验环境下的相关性评估进行了改进.CranfieldII具体的做法是:专家将实际的检索提问提交给系统,提问者通过阅读检索出文献的文6期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69l摘进行相关性判断.Cranfield测试的意义至少可以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找到了影响相关性判断的多种因素,并为后继的研究提供了测试数据.(2)为信息检索性能评估的实验设计制订了标准,第一个采用基于相关性的标准,即查全率与查准率进行检索系统评估,同时还发现了二者的类反比关系(inverserelationship): 即当查全率高时,则相应的查准率降低,而查准率提高时,则查全率降低.(3)Cranfield测试激起了相关性研究的论争,这种论争现在依然存在于学术界,从表面上看,该项研究的每个方面都受到了批评以及反驳,这些导致了在相关性的研究设计方面将重点从实验室环境转移到自然的,真实的用户需求环境中.3.1.2Cuadra和Katter的研究1967年由Cuadra和Katter以及Rees和Schuhz两个小组分别完成的相关性实证研究在相关性研究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到目前为止这两项研究仍然在相关性研究中被频繁引用. Cuadra与Katter".的研究主要与相关判断有关,他们将相关性分为两类:其一是用户的兴趣领域与主题以及文献之问的关系,另一则是系统输出和用户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在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者列出了38种可能影响相关判断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五类:(1)文献类型,包含主题以及难易程度等;(2)信息需求的陈述;(3)判断者的经验,背景及态度;(4)判断条件,例如时间压力,输出顺序以及文献量等;(5)表达方式.Cuadra和katter.选取了38个因素中的一半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分15次进行,每次都要求实验对象对预先选取的文献集进行相关性评估,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完成了相关性评估模型(ModelofRe1. evanceAccessment)的设计.研究结论认为,下列六方面因素在相关性判断中将起到了主要的作用:(1) 焦点变量(focusingvariables):指用户判断相关性的框架或标准.(2)界限变量(delimitingvafiables):对实验对象施以不同的指导会导致不同的相关判断结果.(3)情境变量(situationalvariables):不确定的环境,时间压力,反馈及其它社会动机都会影响相关性的判断.(4)刺激材料变量(stimulusmaterialsvari—ables):指文献特征,如文体风格,专业性等.(5)个体差异变量(individualdifferencesvariables):指用户在做相关性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6)量化尺度模式(availablemodeofquantitativeex- Dression):相关性判断在量化尺度方面如果过于粗略,则不足以表达相关判断的敏感性.Cuadra与Katter的结论认为相关性判断应随着刺激材料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也应随着用户状态(包括需求,态度,偏见以及知识储备等)的不同而异.但是他们认为用户真实的需求既不可视又不可及,据此他们认为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文献之间无法建立起直接的方法学上的联系,因此如何将用户的信息需求翻译成特定的可操作的表达式则是非常紧迫的任务.3.1.3Rees和SchuhzRees和Schuhz'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测试研究相关性判断过程的方法,构建能够预测不同判断结果和用户内在认知及刺激资料之间的复杂关系模型.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研究者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在生物医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实验对象的素质. 他们实验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相关性评估在严格限定的环境中是可记录的并可分析的,严格限定的环境指明了在给定的时间段内,说明是由谁对与查询表达式(query)相关联的系统输出进行相关性评估. 他们的研究测试了40个影响相关性判断的变量,其中包含主要变量(primaryvariables)(如研究阶段,判断组,文献集以及文献描述等)及次要因素(second. aryvariables)(如教育,专业经验以及研究经验等),而其他因素(dependentvariables)则包括判断者在特定时间对相关性及有用性的估计值.Rees和Schuhz的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差异对相关性判断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判断者以及文献,文献表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发现越是对主题的科学内涵熟悉的实验对象(例如医学家对学生而言)被判断为相关的文献越少;当所有的实验对象在熟悉了更多的信息之后,则对文献的相关性评价就越低.这两项发现似乎说明相关性判断依赖于实验对象个体知识储备的内在差别和,或动态变化.受这些发现的鼓舞,Rees和Schultz建议在以后的相关性研究中要引入认知方法. Cuadra和Katter以及Rees和Schultz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的意义非常深远,其原因至少包括以下三点:(1)他们提出了一组广泛的影响人类相关性判断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今天的相关性研究中仍然非常重要.尽管他们只就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测试,但是他们所得出的许多结论在今天仍然是正确692情报23卷的,尤其是他们提出的用户特征中的认知特征对相关性研究的意义尤其深远.(2)尽管他们的研究不是基于实际的用户以及真实的信息需求展开的,但是他们就相关性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问题.(3)他们阐述了评估偏见的特定问题,这些对于相关性的理解以及基于相关性的研究设计都具有显着的影响.3.2理论研究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实证研究之外,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在该阶段也精彩纷呈,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包括Mamn.Kuhns,Goffman,Hillman以及Cooper等. Mamn和Kuhns是信息科学中进行相关性理论研究的先行者之一,他们期望利用概率实现文献的相关性排序.Maron和Kuhns认为"信息科学中相关性概念的解释与香农信息论中信息量概念的解释是相似的,因此也可以用概率方法对相关性概念进行研究".据此,他们提出用"相关量"(relevance number)作为相关性的量化值,该值的条件概率基本上是由用户的查询,查询的主题域,查询表示及系统检出的文献等四项因素共同决定,换句话说,相关量即用户以"需求的主题域"形成"查询表示"后,"系统检出的文献"能满足"读者查询"的概率.Maron和Kuhns的贡献在于他们认为用户的查询,查询的主题域,查询表示及系统检出的文献等是影响相关性的因素,意识到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并引入概率的方法对该关系进行描述.概率方法在许多现象复杂的领域中都取得了成功,不过提出将概率作为一种测量的尺度是一个问题,如何得到具体的概率值则是另一个问题,后者是实践中主要需面对的问题,也是到目前为止依然需要更多努力的问题. 第二个相关性理论由GoffmanL】提出,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查询表达式与文献所存载信息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基于集合论进行.他认为数学上作为测量值必须满足四个必要条件,形式化的表示为:定义集合Ⅳ,M,对于每一NCM,赋值(Ⅳ)必须满足下列必要条件:(1)对于每一个NCM,(Ⅳ)≥0(2)对于每一个Ⅳc以及Ⅳ:c,且ⅣcⅣ:则(Ⅳ)≤(Ⅳ:)(3)对于每一个ⅣcM以及Ⅳ的补集Ⅳ,ⅣcM,贝0(Ⅳ)+(Ⅳ)=/z(M)(4)对于Ⅳ,1,2,…,k,是M的无交集的子集,则S:Ⅳ,是M的子集并且I:1kk(5)=:(Ⅳ)=Ⅳi=li=l必要条件(1)说明测量值必须是大于等于零的实数;(2)保证了测量值必须是有序的;(3)测量值应有绝对零点,即(0)=0;(4)测量值必须满足完全相加(completelyadditive)的原则.Goffman认为若将相关性定义为每篇文献所存载信息与查询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则相关性不可能成为测量值,因其违背测量值的必要条件(2,3,4).很明显,单篇文章的相关值之和不一定会等于所有文章的相关值(违背必要条件4);相关值4和2的差距,不一定等于相关值10和8的差距,虽然其间的距离皆为2(违背基本条件2);至于零相关(相关的绝对零点)更是因人而异,根本无法找出相关值的绝对零点(违背必要条件3).不过,由于Goffman认为相关性应该是数学上的测量值,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出在相关性的定义上,因此他认为应突破系统观的相关性定义,应当考虑包含检索出的文献集而不仅仅是文献本身.第三个理论是由Goffman和Newill¨''"共同提出的流行病学理论,他们将知识的传播类比于疾病的传播,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是有效接触(effective contact).作为传播过程子过程的信息检索过程,相关性被作为接触有效性的量度.概括而言,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相关性的定义是:在信息检索过程中测量信息传播效益的值.Goffman和Newill认为任何传播过程皆可视为信息从源(source)到宿(destina. tion)的一连串事件,所应用的原理被其称为"流行病学原理".在流行病学理论中,传染源和感染者大体上可分为感染者,易感者和免疫者等三类,而传染的效果则可分为病情加重,病情减弱以及病情稳定,其中最有效的传播方式是由感染者传染易感者.同理,如果想发挥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益,从源到宿的信息必须是相关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宿的知识积累.为了量化该传播模型,Goffman和Newill基于检索问题与文献及文献与文献间的关系决定相关性的条件概率,此概率即相关值,可以用来代表传播所能达到的效果.第四个理论是Cooper"'?提出的逻辑相关性理论.逻辑观的相关性聚焦于不同元素关系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枚举影响相关性的困素.Cooper认为关系的本质是通过推理体现的,而相关性是推理的本质属性.逻辑相关性的基本观点包括句子是6期信息检索中的相关性研究693存载信息的基本语言单位,信息需求以及检索系统中的数据可以通过陈述句加以表示.因此,一条语句s与另一语句相关r(或是其逻辑非一r)的前提是s属于包括r的最小前提组.形式化的表示就是: relevant(s,r)∥(s∈M八MI=r八—sI≠r).然后,文献D被看作语句的集合D={s,s,…,s},同时它与检索请求r相关的定义是relevant(D, r)i(relevant(s,r)).逻辑观的相关性存在三个基本限制:(1)检索查询只能为是/否型问题,从而可以将其转换成一对是否型的组件语句(component statement).(2)储存在系统的数据必须是已组织好的语句,从而组件语句可以成为最小前提组(minimal premiseset)推演的逻辑结论.所谓的最小前提组即能推论出所需结果的最小前提集合,在此集合中,如果删除任一前提,就无法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所需结论.(3)检索行为是推演性的,它能提供直接的答案,而非参考型书目(itdeducesadirectanswertoinput question).基于此,Cooper的逻辑相关的定义是:"句子和信息需求逻辑相关的必要条件是其所属文献必须包含构成信息需求的最小前提组(minimalpremise set)"4第三阶段的研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迎来了相关性研究的第二次高峰,该阶段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面向用户展开的,影响比较大有1994年的JASIS相关性专辑,包括Schamber,Park,Barry以及Wang等在内的四篇博士论文,以及Schamber,Froehlich,Saracevic,Mizzaro以及Borlund等的综述与述评.下面依然按照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两部分阐述.4.1实证研究第三阶段的实证研究比较多,限于篇幅的关系,本文只论述影响比较大的几篇博士论文的研究情况.Schamber的研究Schambert63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在信息源以及信息表现形式都呈多样性的环境中,用户在其真实的信息查询以及信息利用活动中所采用的相关性标准.Schamber认为气象信息的检索是满足该研究背景的,研究方法采用结构化的时间序列访谈法.通过对每名实验对象的访谈进行录音,然后通过转录并结合内容分析,发现相关性标准包括22个小类, 主要涉及信息,信息源以及表现形式的质量,这些具体的标准可以归并为十个大类,即准确性,实时性, 特异性,地理接近性,可靠性,可获取性,可验证性,简明性,动态性,表现形式的质量等.Park的研究Park_】'在其博士论文中,将到1990年为止的所有涉及相关性评估标准的研究归纳为5类,分别是文献,判断情境,检索问题表述,判断者以及文献表现形式.以此为基础,Park以大学教师以及研究生等在内共10人为研究对象,以其真实的信息问题为背景,通过分析实验对象对检索结果(书目记录) 的相关性判断发现了影响用户相关性判断的因素, 并将其分为三类,即用户的内部情境,外部情境以及问题情境.其中内部情境反映了基于用户先前的经验或对问题域理解基础上的对引文的解释,主要因素包括对期刊引文中各元素的认识,经验,研究领域的知识,对以往文献的熟悉程度,教育和训练以及其他的因素等,这些因素意味着相关性判断将随着判断者在进行判断时的个人特征情况而变化;外部情境指的是与用户当前的检索以及研究有关的因素, 主要包括对检索质量的认识,检索目的,信息可获得性,信息需求的优先级,研究阶段以及研究成果的形式等;而问题情境则是面向内容的情境,主要涉及隐藏在用户动机背后的引文特定用途的思考,包括获得定义,背景信息,方法,问题的框架以及其他类似的标准.三类标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Barry的研究Barry驯的研究也是基于用户自发的信息需求,评判用户面对真实的信息需求所进行的相关性评估.实验对象包括l8名教师以及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内容分析找出了23种影响相关判断的因素,Barry将这些因素归为七类,分别是(1)文献内容,包括文章深度及探讨重点,信息的正确性,可应用程度,效率高低,清楚程度,出版年代等;(2)用户过去的经验和背景,包括经验和背景,理解能力,内容的新颖性,来源的新颖性及其个人偏好等;(3)与信息环境中其他信息资源的关系,包括论点的一致性,其他学者对研究结果的认同,信息的可获取性, 及个人拥有此类信息的程度等;(4)与文献的来源品质有关的因素,包含期刊的品质及期刊的信誉等;(5)与文献的实体部分有关的因素,包括取得文献的可能性及花费等.(6)与读者的情境有关的因素,包括时间限制及读者和文章作者间的关系等.结论显694情报23卷示每位实验对象都会使用主题以外的信息进行相关判断,由此可断定在相关判断的过程中,很多情境因素事实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些情境因素主要包括用户的经验,背景,知识素养,信仰以及个人喜好等.Wang的研究Wang是位华裔学者,在其1994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以及后继的研究中构建了文献选择的认知模型,包括六个组件:文献信息元素(DIEs,包括题名,作者,文摘,期刊等),用户标准(包括主题性,质量,新颖性,可获得性,权威性等),文献价值(认识的,功能的,情境的,社会的以及情感的),个人知识(包括主题的,组织的,期刊的,个人的以及文献类型的等),决策标准(排除,多标准,优势,缺乏,感到满意的等)以及决策自身(接受或者拒绝),模型见图1图1文献选择模型基于文献选择模型,Wang将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2年进行的,实验对象包括25名来自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的25名师生(其中11名教授以及14名研究生),都有其真实的信息需求,具体包括准备学术论文,基金申请报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以及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等,研究的目的是文献的选择行为.第二阶段的研究于1995年进行,实验对象包括第一阶段25人中的15名(包括8名教授, 6名博士以及1名硕士),他们的研究主题与1992年的相同,其中13人已经结项,另外两个即将结项, 1992年的其他研究者由于研究主题已经变化,因而。

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综述

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综述
是建 立在相 关性 的基 础 之上 的 。
识 。③ 系统 性 , 由此 形成 的 系统观 的相 关性 。④ 情境 决定 性 ,即用 户 问题 与 客观环 境影 响用 户 的相 关判 断 。⑤ 认 知 性 ,即相 关度 最终 是依 赖人 的知识 及理 解 。 可 测度 性 , ⑥ 即相 关是 可观察 且 能用 一定 的方法 与技 术进 行 具体 测量 。 动态性 . ⑦ 即相关 的判 断随 时 间的的推移而变化。 ⑧多维性 , 即相关的测度受多种 因素的影响 。 ⑨模糊性 , 相关性判定不可能是机械绝 对 的 “ 关 ” “ 相关 ” 而 是 对 于相 关 性 程 度 的渐 相 或 不 ,
自 15 9 8年第 一 次正 式 提 出信 息 检 索 相关 性 概 念 至今 , 内外都 还 没有 一个公 认 的定 义 。目前 大 都 国 将相 关 性描 述 成用 户 从信 息 系统检 出的信 息满 足 用 户需 求 的程 度 。 上个 世 纪 较早 开 展相关 性 研 究 的学者 从检 索 的 角 度将 相关 性 定义 为 “ 索词 与文 献 索引 词 之 问的 检 吻 合程 度 ”3 [。后 来 意大 利学 者 Mi ao 所 有 的相 ] z r将 z 关性 概 念 以及 模 型研 究通 过信 息 资源 、用 户信 息需 求 的描 述 、 间 、 件这 四维 框 架 加 以描 述 [, 到 时 组 引得 了广 泛 的认 同 。到 目前都 还是 开展 相 关性 研究 的基 础 。另 一 得到 学术 界共 识 的观点 是 “ 合论 ” ]将 信 集 [: 5 息检 索 过程 看 作 是两 个集 合 ,即系统 中存 储 的文 献 与 用 户 信 息 需 求 中两 个 实 体 之 间 的 相 关 性 配 关 文: 三是 中国标 准 服务 网 中也 可查 到修 改单 信 息 。 但 信 息收 录不 完全 。 总 之 。了解 标 准及 标 准文 献信 息 资源 的在 网 络 中的分 布情 况 .熟 练 的掌 握和 应用 标 准文 献信 息 的 检 索方 法 和技 巧对 于 广大 科研 T 作者 特别 是 高等 院 校 教职 员 工提 高知 识 产权 意识 ,了解新 技 术新 理论 的 发展状 况 等诸 方 面都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

相关性研究一、概述相关性研究是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领域的重要课题,它旨在判断不同文档或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通过相关性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更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

二、相关性的定义相关性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

在信息检索领域中,相关性通常指用户查询与检索到的文档之间的关联程度。

相关性评价的好坏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三、相关性研究的应用1.信息检索系统:在搜索引擎中,相关性研究用于判断搜索结果与用户查询的匹配度,从而呈现给用户最相关的信息。

2.推荐系统:相关性研究被广泛应用于推荐系统中,帮助系统更好地推荐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3.数据分析: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相关性研究可用于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相关性研究的方法1.基于统计学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来计算文档之间的相关性得分,如TF-IDF、余弦相似度等。

2.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训练模型来预测文档之间的相关性,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

3.基于深度学习方法:近年来,深度学习在相关性研究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使用神经网络模型。

五、相关性研究的挑战1.数据稀疏:在大规模数据中,相关性研究可能受到数据稀疏性的影响,导致难以准确判断相关性。

2.语义理解:相关性研究除了考虑词语的匹配,还需要考虑语义的理解,这对算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3.信息噪声:在真实数据中,会存在大量的信息噪声,这会干扰相关性研究的结果。

六、结论相关性研究在信息检索和数据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之间的联系,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性研究将继续成为学术和工业界的热门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简述信息检索方式并举例。

简述信息检索方式并举例。

简述信息检索方式并举例。

信息检索是指通过某种检索方法和工具,在大量信息资源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

下面是常见的信息检索方式:1.布尔逻辑检索:利用布尔逻辑运算符进行检索,如“AND”、“OR”、“NOT”。

例如,查找“同时包含关键词 A 和关键词 B 的信息”。

2.限定检索:对检索式进行限定,例如限定时间、地域、类型等信息。

例如,查找“2019 年发布的关于新冠疫情的文章”。

3.独特信息检索:查找与给定信息不同的信息。

例如,查找“与文献 ID=P123456 不同的文献”。

4.相关文献检索:查找与给定文献主题或作者相关的文献。

例如,查找“与文献 A 相关的文献”。

5.元检索:检索结果集不限制检索式中的具体词汇,而是利用元数据 (如作者、文献标题、关键词等) 进行检索。

例如,查找“关于新冠疫情的综述性文献”。

以上是常见的信息检索方式,下面举例说明:1.布尔逻辑检索:查找“关键词 A 和关键词 B 同时出现的信息”。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在“限制条件”中添加“AND”运算符,输入“关键词 A AND 关键词 B”。

2.限定检索:查找“2019 年发布的关于新冠疫情的文章”。

可以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框”进行限定,在年份处输入“2019”,在关键词处输入“COVID-19”。

3.独特信息检索:查找与文献 ID=P123456 不同的文献”。

可以使用数据库的“文献过滤”功能,在“文献 ID”处输入文献 ID=P123456,在“过滤条件”中添加“NOT”运算符。

4.相关文献检索:查找与文献 A 相关的文献”。

可以使用数据库的“文献搜索”功能,在“文献标题”、“作者”、“关键词”等检索项中输入文献 A 的相关词汇,并在“相关性”处选择“高”。

本体信息检索情境下相关性理论研究_郝斌

本体信息检索情境下相关性理论研究_郝斌
按照关注对象的不同 , 传统相关性理论研究把 相关性研究分为两个方面 :即系统角度相关性(主题 相关或算法相关)和用户角度相关性 。 其中 , 系统角 度相关性定位于一种单方向的信息处理过程 , 系统 根据用户的提问输出检索结果 , 用户是信息接受者 , 该理论是对复杂的相关性概念 采取的一种简 化处 理 , 从信息组织与检索的角度来研究相关性 。 随着 研究的发展 , 人们发现 , 用户在整个信息检索过程中 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 检索的目的最终是满足用户 的各种信息需求 , 所以 , 不考虑用户 , 单纯从技术角 度讨论相关性 , 就限制了相关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 而且 , 相对于早期信息检索系统使用人员的专业性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越来越多不具备专业信息检索知 识的普通用户加入到用户群体中来 , 这就更需要从 用户角度来对相关性进行判断 , 因此学界提出了用 户角度相关性 , 从用户角度考虑 , 由用户来判断检出 文档是否相关 , 在多大程度上相关 。但同时这又带 来了新的问题 , 因为用户相关性判断因素是极其复 杂而难以捉摸的 , 考虑用户主观因素使得相关性的 定义与衡量变得更加复杂 。
正是该项研究的复杂性和前瞻性 , 决定了其研 究具有较大价值 , 因此 , 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个 探讨性研究 。作为研究基础 , 本文首先论证了相关 性理论和本体理论 ;针对本体信息检索在不同表现 形式下对相关性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和对比研究 ;最 后为结语与展望 。
67
2007 年第 6 期 图书 · 情报 · 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 , 我们可以看出 , 本体的应用能够 在信息源端和用户端提高相关性 , 但是仍然还有很 大不足 。 在信息源端 , 该类型系统中本体是最简单 意义上的本体 , 本体间概念间只有最基本的联系且 不具备推理能力 , 因此揭示语义知识联系的能力极 其有限 。 同时 , 本体中概念匹配的对象是文档关键 词和摘要 , 是对二次信息源进行加工 , 而不是针对原 始文献进行的直接分析 , 因此 , 关键词和摘要的质量 对检索相关性的提高程度有较大影响 。 另一方面 , 有时候文档隐含的真实内容并没有在关键词和摘要

网络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

网络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

20 年 2月 第 2 06 期
网络 信 息检 索 的相 关性 问题
陆小辉 (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0 1) 303
[ 摘 要] 在传统的信息检索中。我们常用检全 率、 准率来评价信 息检 索系统性能和检 索效果。随着信 息网 检
络化的迅速发展 。信 息总量的息剧增加 。信息交流速度的 日益加快 ,相关性 这一信息检索 申的关键性概念 日 受到人 益 们 的重视。本文分析探讨 了信息检索 中 相关性的概念、构成及评价指标 ,阐述了提 高信息检索相关性的措 施。
提供相关检索可在知识层面或者说概念层面上辅助查询通过主题词典上下位词典相关同级词典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或概念网络给予用户智能知识提示最终帮助用户获得最佳的检索效果比如用户可以进一步缩小查询范围至微机服务器或扩大查询至信息技术或查询相关的电子技术软件计算机应用等范畴
维普资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针对用户 的查询 (ur)从文档集 中检 出 的文档 与查 询之 qe y 间的一种 匹配关系。我们 可以从用 户进行 检索 的途径 和检
那些检索词在文章 ( )中出现频率较高的 , 网页 位置较重要 的 ,再加上 一些对检索词本身常用程度的加权 ,最后排出一 个结果来 ( 检索结果页面 ) 。第二定律是人气 质量 定律—— 解决 了技术问题 。科学引文索引机制的思路移植到 网上就是 谁的网页被链接次数多,那个网页就被认为是质量高,人气 旺的。再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 ,就可 以用在搜索结果的 排序上 了。根据这一定律 , 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 ,并不完 全依赖于词频统计 。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超链分析 。第三定律 为自 信心定律——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 除了词频统计和 超链分析之外 ,更注重的是竞价拍卖。谁对 自己的网站有信 心, 谁就排在前面。本文着重对网络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 做一探讨研究 ,旨 在抛砖引玉 , 求教于同行。 众所周知 ,信息检索经 历了手工 检索 、计算机 检索到 目前网络 化、智能化检 索等多个发 展阶段 ;信息 检索的对 象从相对封 闭、稳定一致 、由独立数 据库 集 中管理 的信息 内容扩展 到开 放 、动态 、更新更 快、分布广泛 、管理松散 的Wb e 内容 ;信息检索的用户也 由原来的情报 专业人员扩 展到包括 商务人 员、管理人员 、教 师学生 、各专业 人士等 在内的普通大众,他们对信息检索从结果到方式都提出了 更高 、更多样化的要求 。适 应 网络化 、智 能化 以及 个性化 的需要 是 目前信息检索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过程 中, 相关性一 直是个主线 。信 息检索 的核 心是在文 档集中为用 户检 出最相关 的子 文档集 ,或者按检 出文档 的相关程度进 行排 序,作为对检索用户所提出查询的回应 。

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信息检索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它用于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所需信息。

以下是一些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
•索引:信息检索的首要步骤是构建索引。

索引是一个按关键字组织的数据结构,用于快速定位和访问文档。

•关键字:关键字是进行信息检索的基本单位。

它们可以是单个词或短语,根据检索目的和搜索引擎的功能来确定。

•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是信息检索的核心工具。

它利用索引和算法来找到与用户查询相关的文档,并按相关性排序。

•查询:用户通过查询向搜索引擎提供信息需求。

查询可以是简单的关键字、短语,也可以是复杂的语句。

•相关性:搜索引擎根据文档与查询的匹配程度计算相关性。

相关性分数用于确定排名,从而决定返回给用户的搜索结果顺序。

除了以上基本知识,信息检索还涉及更多高级技术:
•倒排索引:倒排索引是一种常用的索引结构,它将关键字映射到包含这些关键字的文档列表中,以支持快速的搜索。

•词频和权重:搜索引擎通常根据关键字在文档中出现的频率和位置,以及其他因素来计算关键字的权重。

•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理解用户查询和文档内容,以提高搜索效果。

•评估和优化:为了提供更好的搜索结果,搜索引擎需要不断评估和优化算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和文档集合。

总结起来,信息检索是一门复杂而关键的技术,它在数字化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和使用搜索引擎、开发相关应用都非常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我国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现状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摘要:相关性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核心研究的内容之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信息检索的效率,推动信息检索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共词分析的方法,利用知识图谱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检索;相关性;共词分析前言相关性一直以来都是信息检索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其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早期图书馆用户认识到查找相关信息的问题。

但由于客观原因,相关性只是作为一种朦胧意识停留在人们头脑中,直到20世纪20年代少数学者Lotka(1926)、Zipf(1949)、Urquhart (1959)、Price(1965)才陆续从各个领域开始了相关性的研究工作。

在信息科学界Saracevic 认为Bradford是最先使用相关性一词的学者。

其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文献的混沌状态》一文中首次提出“主题相关”的概念。

而此后关于“相关性”的探讨并未引起学界更大范围的关注。

直到1958年国际科学信息会议(ICSI)的召开,相关性(Relevance)才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被学术界认可。

至此“相关性”逐渐成为信息科学尤其是信息检索领域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甚至知识交流学派的代表人物Saracevic认为信息科学之所以成为独立学科,而不再隶属于图书馆学或文献学的原因就在于它开展了相关性的研究也在于相关性能够解释科学交流中的诸多问题。

足见“相关性”在信息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当前,各国学者已对信息检索的相关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文将通过共词分析法,使用知识图谱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分析。

1.信息检索相关性基本概念对信息检索相关性基本概念方面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各国学者借助数学工具及各种概念提取方法从各个角度对“相关性”的含义及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而相关性的基本概念研究以1976年为边界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76的主要成果有Maron和Kuhns利用概率论定义相关性的概念,提出相关性并非只是简单的是/非选择问题。

Rees认为相关性受文档所包含的信息概念的影响,认为相关信息是对用户原来所具备的知识而言有用的信息Goffman和Newill把相关性当成连接有效性的一种测度,并试图用数学方法证明相关性(Relevance)与关联性(Relation)之间具有等价关系。

Saracevic 则建议从文档、词与文献引用等各种文献特征上来定义检索的相关性。

Cooper利用数理逻辑给相关性做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Wilson则在Cooper研究的基础上对数理逻辑相关性描述做了进一步扩充,并将“情境相关性”的概念首次引入到相关性的研究中,这些成果成为第二阶段研究工作的基础。

在第二阶段,1977年至今,由于相关性各领域研究成果的相继出现,使相关性的概念描述也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征。

首先是从面向用户及认知方法的观点重新审视相关性,认为相关性是个多维的认知概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个人对信息的理解以及信息需求的情境。

相关性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依赖于信息与用户某一特定时间所需信息之间关系质量的评价,以用户的观点来看,相关性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可测度的概念。

其次是一些学者试图给信息检索定义一个逻辑模型来理解相关性概念这项工作由Rijsbergen开创之后又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参与。

2.信息检索相关性共词分析2.1数据收集处理本文研究的数据收集是以中国知网(cnki)中文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为基础,期刊来源为SCI、EI、CSSCI,以“信息检索”并含“相关性”作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2004年至2013年,共检索文献95篇。

对其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共有关键词202个,对其进行词频统计,将词频超过2次的关键词作为高频关键词,共有高频关键词42个(表1),本文的数据分析将基于这些高频关键词。

表1 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统计关键词频次关键词频次信息检索59信息系统成功模型2相关性29信息素养2搜索引擎8信息检索模型2用户相关性5相关性判据2情报学4模糊聚类2评价4模糊矩阵2检索模型4模糊方法2查准率4可视化2用户交互3检索系统2信息检索系统3检索评价2相关性判断3关联理论2相关性反馈3个性化2相关度3次序效应2系统相关性3词频矩阵2网络信息检索3查询扩展2数字图书馆3查全率2模型3测试集2跨语言信息检索3标准2检索3本体2用户需求2TEDS模型2用户行为2学术信息检索系统22.2建立共词矩阵在EXCEL表格中,删除低频关键词之后,对确定的42个关键词所在列进行两两配对,统计其在文献同时出现的频次,建立透视表,并通过Ucinet软件将42个关键词建立共词矩阵,图1为共词矩阵部分效果图。

图1 共词矩阵效果图(部分)2.3分析数据结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6.0版本和Netdraw2.0版本对获取的关键词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出社会网络分析图谱。

2.3.1K-core分析在本文中,首先使用Ucinet6.0软件建立共词矩阵的电子表格,然后采用Netdraw2.0软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采用K-core 分析法进行社会网络分析,建立不同连接度k 核(最高为4)的共词网络图谱,经过处理后得到可视化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红色代表关联度为4的关键词,绿色为关联度为3的关键词,蓝色为关联度为2的关键词,黑色为关联度为1的关键词。

图2 K-core 分析效果图2.3.2多维尺度分析使用Ucinet6.0软件中的非量纲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分析近十年我国信息检索相关性的关键词的数据结构,统计这些关键词坐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并形成散点图,效果如图3所示。

表2 关键词分布坐标关键词 X 坐标 Y 坐标 所处象限 关键词 X 坐标 Y 坐标 所处象限 TEDS 模型 -0.794 1.984 第2象限评价 -0.234 -0.438第3象限本体 0.4 -0.145 第4象限 情报学-0.018 0.168 第2象限标准 -0.368 -0.089第3象限 数字图书馆-0.215 -0.92 第3象限测试集 -0.859 0.175第2象限 搜索引擎-0.317 0.409 第2象限 查全率 -0.048 -0.261第3象限 网络信息检索-0.716 0.905 第2象限 查询扩展 0.315 -0.505第4象限 系统相关性0.317 0.358第1象限查准率 -0.056 -0.524 第3象限 相关度0.253 0.135 第1象限词频矩阵0.676-0.556 第4象限相关性0.023-0.057第4象限次序效应-0.4490.128第2象限相关性反馈0.902-0.545第4象限个性化-0.689-0.11第3象限相关性判断-0.2310.057第2象限关联理论0.540.056第1象限相关性判据-0.485 2.055第2象限检索-0.52-0.571第3象限信息检索0.175-0.256第4象限检索模型0.127-0.858第4象限信息检索模型-0.0620.363第2象限检索评价-0.244-0.73第3象限信息检索系统0.558-0.773第4象限检索系统0.5420.268第1象限信息素养0.699-0.233第4象限可视化-1.1640.349第2象限信息系统成功模型-0.405 2.366第2象限跨语言信息检索0.389-1.334第4象限学术信息检索系统-0.803 2.397第2象限模糊方法0.111-0.689第4象限用户交互0.384-0.956第4象限模糊矩阵0.6-0.374第4象限用户相关性0.1270.471第1象限模糊聚类0.846-0.061第4象限用户行为0.057-1.102第4象限模型-0.4-0.284第3象限用户需求1.036-0.275第4象限2.62.42.221.81.61.41.210.80.60.40.20-0.2-0.4-0.6-0.8-1-1.2-1.42.62.42.221.81.61.41.210.80.60.40.20-0.2-0.4-0.6-0.8-1-1.2-1.4TE DS 模型本体标准测试集查全率查询扩展查准率词频矩阵次序效应个性化关联理论检索检索模型检索评价检索系统可视化跨语言信息检索模糊方法模糊矩阵模糊聚类模型评价情报学数字图书馆搜索引擎网络信息检索系统相关性相关度相关性相关性反馈相关性判断相关性判据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模型信息检索系统信息素养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学术信息检索系统用户交互用户相关性用户行为用户需求图3 多维尺度分析散点图分布效果图根据多维尺度分析图和表2的统计可以看出,42个关键词中,分布在第一象限的有:关联理论、检索系统、系统相关性、相关度、用户相关性,共五个;分布在第二象限的有:TEDS 模型、测试集、次序效应、可视化、情报、搜索引擎、网络信息检索、相关性判断、相关性判据、信息检索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学术信息检索系统;分布在第三象限的有:标准、查全率、查准率、个性化、检索、检索评价、模型、评价、数字图书馆;分布在第四象限的有:本体、查询扩展、词频矩阵、检索模型、跨语言信息检索、模糊方法、模糊矩阵、模糊聚类、相关性、相关性反馈、信息检索、信息检索系统、信息素养、用户交互、用户行为、用户需求。

3.信息检索相关性研究分析通过核心关键词所处的象限分布情况以及K-core 分析图所示,我国信息检索相关性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信息检索系统的相关性评价标准及模型的研究,包括查全率、查准率、相关度、TEDS 模型、学术信息检索系统、信息系统成功模型等;第二,有关用户的研究,包括用户需求、用户行为、用户相关性、信息素养等。

3.1信息检索系统的相关性评价及模型研究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相关性评价研究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也一直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相关性评价指标为查全率和查准率,目前系统相关性评价可用相关度作为相关性好坏的评价指标,相关度是文档表示与查询表达式间的匹配程度,相关度越高则说明文档与表达式越相近。

作为相关性的量化指标, 相关度已广为接受。

系统相关性评价的模型包括布尔模型、向量空间模型、概率模型、模糊模型、逻辑模型、概念模型、网络模型等。

信息检索系统是相关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极点,检索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反馈结果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用户相关性的判断。

从系统的角度看,提高信息检索的相关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①系统设计的用户观。

②信息组织的合理化。

③系统实现的智能化。

④检索功能的全面化。

⑤相关算法的最优化。

3.2与用户有关的信息检索系统相关性的关系研究信息检索的 目的是要预言信息对于用户需求的适用性,即信息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或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但情报检索系统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只是信息表示和查询表示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