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详细

合集下载

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1) 链球菌胞浆或分泌蛋白的某些成分
(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后可通过免疫复合物 沉积于肾小球致病。
2) 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 性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
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 致肾小球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可 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 脏病变。
病理
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 肾小球, 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 小球肾炎。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肾间质可 有水肿及灶性炎症细胞浸润。 光镜: 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 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 电镜: 肾小球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大块电子
急性肾小球肾炎
特点: 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 出现血尿 、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 可有一过性氮 质血症。
病因
1)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β 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常见为
A组12型等。
2)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细菌性感染、败血症、病毒感染、寄生 虫感染。
.
发病机制
鉴别诊断
(一)以急性肾炎综合症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后3~5天,临 床表现较轻,C3可不降低,少有水肿和高血 压,临床自限。ຫໍສະໝຸດ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常表现为肾病综合症,病重持续无自愈倾 向,50~70%患者呈持续低补体血症,8周内 不恢复。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一)水肿
80%以上患者均有水肿,典型者表现晨起 眼睑及颜面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 肿,少数严重者可全身浮肿或胸腹水。
(二) 尿异常
❖ 血尿:
几乎全部患者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40% 可有肉眼血尿。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4 和埃可病毒9。 其它:
真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疟原虫。
精选5版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致病性菌株(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溶性)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激活补体
免疫炎症反应
精选6版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免疫炎症反应
弥漫性肾小球炎症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及肿胀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精选8版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
3
245ຫໍສະໝຸດ 6精选9版精选10版
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男多于女,通常为链球菌感 染后1—3周(平均10天)起病,呼吸道感 染较皮肤感染潜伏期短,急性起病,轻重 不一,典型者呈急性肾炎综合征(血尿、蛋 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受损)表现,重 症可发生急性肾衰竭。本病大多预后良好, 常可在数月内自愈。
尿检查有红细胞、蛋白和管型。 伴有血清C3下降,病情于8周内逐渐恢复正 常,伴或不伴ASO升高 肾活检检查。
精选17版
❖肾活检指针: • 1.少尿一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
恶化者 • 2.病程超过两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 • 3.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精选18版
鉴别诊断
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1.其他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精选23版
四、透析治疗:少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需要短期透析。
五、中药治疗
精选24版
预后
• 本病的远期预后各家报道不一 • 均认为多数病例预后良好,可完全治愈,约
6%~18%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高血压 而转为“慢性”,或于“临床痊愈”多年后 又出现肾小球肾炎表现 • 一般认为,老年患者,有持续性高血压、大 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可能较差,散 发者较流行者预后可能差;肾组织增生病变 重,伴有较多新月体形成者预后差。

临床病例分析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病例分析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病例分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炎症反应的急性发作。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表现,因此对于这一病例的分析和诊断,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

张女士,29岁,最近一周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以及尿液中的蛋白尿和血尿。

经过一番详细的体格检查和问诊,医生怀疑她可能患有急性肾小球肾炎。

在对这一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前,我们先简要地了解一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免疫反应,主要累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

在病理学上,可以看到肾小球内的毛细血管壁增厚、袢状肾小囊肿破裂、系膜细胞增生等病变。

典型病例表现为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等。

回到我们的病例,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

尿液检查是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正常尿液中一般不含有蛋白,但在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尿液中的蛋白质浓度升高,超过了肾小球的滤过阈值,导致蛋白尿的出现。

同时,尿液中的红细胞计数增高,出现血尿的症状。

此外,还需要进行肾功能方面的检查,包括血肌酐浓度和尿素氮等指标。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发作时,这些指标可能会显著升高,反映出肾脏功能的受损。

在得到实验室检查结果后,医生可以根据诊断标准进一步确诊。

除了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手段,如肾脏超声、肾穿刺活检等,也有助于肯定诊断。

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中,还需要与其他肾脏疾病进行鉴别,如肾小球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一旦确诊了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进行处理。

通常会采用限盐饮食、控制水分摄入、利尿剂和抗高血压药物等药物治疗方法。

病因治疗是指根据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病因分为感染相关和非感染相关两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教学查房)

急性肾小球肾炎(教学查房)
急性肾小球肾炎(教学查 房)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炎症性肾脏疾病,主要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本教学 查房将着重介绍该疾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并 发症和预后等内容。
定义和概述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突发的肾脏疾病,常见于儿童和年轻成人。其特征是 肾小球的炎症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通常是由感染或免疫反应引起。
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因是感染,尤其是咽喉感染和皮肤感染。细菌和病 毒等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引发炎症反应,并导致免疫复合物的产生 和沉积,进一步损害肾小球结构。
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
1
急性期
发热、浮肿、血尿、蛋白尿等。肾小球炎症,免疫复合物沉积。
2
恢复期
症状减轻,但可能出现持久血尿或轻度蛋白尿。免疫沉积减少,肾小球结构恢复。
3
பைடு நூலகம்
慢性期
肾小球结构持续受损,可能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常伴有血压升高和少尿。
常见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方法
尿常规检查
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表现。
血清肌酐测定
用于评估肾功能是否受损。
肾活检
确诊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病理类型。
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
• 对症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如控制高血压、限制钠盐摄入、补充蛋白质等。 • 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等药物,以减轻炎症反应和免疫复合物沉积。 • 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进行复查肾活检。
并发症和预后
肾功能不全
严重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 导致慢性肾功能不全,需要 进行肾脏透析或移植。
移植并发症
后继感染
肾脏移植后可能出现排斥反 应和其他移植相关的并发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后可能引发 继发的感染,如尿路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三、对症治疗 • 利尿消肿 • 降血压 • 预防心脑合并症
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
四、透析治疗 • 急性肾功能衰竭有透析指征者应及时透析,但
不需长期维持,因本病有自愈倾向。 五、中医药治疗
急性肾小球肾炎
【预后】
•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少数迁延半年致一年,个 别可因急肾衰不治而死亡且多为高龄患者。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 简称急性肾炎(AGN) • 是由免疫介导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
合征的一组疾病。 • 急性起病 • 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 • 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急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 常为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组12型 等)感染所致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一、尿异常 • 肾小球源性血尿,部分为肉眼血尿; • 轻、中度蛋白尿,少数可呈大量蛋白尿; • 尿沉渣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增多,
并可有红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水肿 • 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 • 或伴有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
五、免疫学检查异常 • 早期血清C3及总补体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一过性C3下降 ) •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 • 早期CIC及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阳性。
急性肾小球肾炎
诊断
前驱感染史 急性肾炎综合征 一过性C3↓, ASO↑ 肾活检指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
鉴别诊断
一、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 (一)其它病原体感染后急性肾炎 多数临床表现较轻,常不伴血清补体降低, 少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一般正常,临床过 程自限。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治疗
• 休息:一般起病2周内患儿应卧床休息;

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
尿消失可下床室内活动

血沉正常可恢复上学,但防止剧烈活
动。

• 饮食:水肿、高血压者限盐、限水。

氮质血症者限蛋白。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治疗 • 抗生素:控制链球菌感染和去除病灶:用青
霉素10~14天 • 如青霉素过敏改用红霉素,禁用肾毒性
本病多见于5-14岁儿 童,特别是6-7岁小儿, 男女比例为2:1
急性肾小球肾炎
• 临床表现
–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 – 典型表现 – 严重表现
典型表现
• 水肿:始于眼脸,晨起明显,2-3天,涉及全身; • 为轻中度非凹陷性水肿
• 少尿:早期均有尿色深,严重者可出现 无尿;

1-2周尿量增多浮肿消退;
• 尿量多少是观察肾功能的主要指征之一,与病情及预 后密切相关。
典型表现
血尿:起病时几乎均有血尿,50%-70%肉眼血尿,肉眼 血尿呈洗肉水样或茶色。镜下见大量红细胞,轻者仅镜 下血尿一肉眼血尿多在1~2周消失,少数持续3~4周, 镜下血尿一般持续数月,运动后或并发感染时血尿可暂 时加剧。
蛋白尿: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尿蛋白为〔+〕-〔+++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护理措施 • 观察病情变化 •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 观察尿量、尿色 • 每日测体重 • 监测血压并记录 • 观察生命体征,警觉严重循环充血的发生 • 注意有无并发症发生:观察孩子有无剧烈头痛、
呕吐、
急性肾小球肾炎
• 护理措施 • 观察病情变化 • 观察用药后的反响:使用利尿剂者,注意有无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实验室检查
• • • • • • 肉眼血尿、蛋白尿 内生肌酐清除率↓ 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CIC阳性,冷球蛋白,C3降低 B超双肾增大
诊断
• 急性肾炎表现+进行性肾功能↓+病理 • 分型 Ⅰ型 抗GBM抗体(+) Ⅱ型 CIC(+)+C3 ↓ Ⅲ型 ANCA(+)(Ⅰ型中32% ANCA (+),Ⅲ型中25%~50% ANCA (-)) • 双肾增大
鉴别诊断
• • •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鉴别诊断
链球菌感染史,ASO↑,补体C3↓
• • •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症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鉴别诊断
• • •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多见于青年人,咳血、呼吸困难、血 尿和蛋白尿,迅速发展的肾功能衰竭。胸 片和肾活检为确诊必要条件。
鉴别诊断
• • •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肾小管损害突出,尿比重<1.010,尿钠 >20~30mmol/L。
鉴别诊断
• • • •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炎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急性肾衰竭 继发于全身性疾病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Rapidly glomerulomephritis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指急性肾炎综合征、 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尿型肾功 能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改变以新月体形 成为特点。 病情发展急骤,由蛋白尿、血 尿迅速发展为无尿或少尿型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95%能完全恢复,少数持续尿异常。 预防呼吸道皮肤感染,链球菌感染
后1-3周内应定期查尿常规。
三、发病机制(一)
致病性菌株(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溶性)
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 激活补体
免疫炎症反应
免疫炎症反应
弥漫性肾小球炎症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及肿胀
系膜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腔狭窄、闭塞 肾小球滤过率 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
肾小球基底膜破坏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少尿、无尿 氮质血症 水肿、高血压、循环充血
急性肾小球肾炎 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一、定义
一种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弥漫性
肾小球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理特
征的疾病。临床上急性起病,血尿
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浮
肿、高血压或肾功不全等急性肾炎
综合征表现。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5-14岁多见,小于2岁 少见,男:女2:1
(6- 12天)、皮肤(14-28天)感染 为主。 2、一般症状: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适,发热、乏力、头疼、头 晕、咳嗽等 主要症状:浮肿、少尿或无尿、血尿、高血压
3、严重症状: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
能不全(3-5天,不超过10天)
水肿:眼睑、颜面部,重者可全身;非 凹陷性 血尿:肉眼血尿,1-2周转为镜下血尿。 蛋白尿:程度不等,少数可达肾病水平。 高血压:30-80%可有血压增高。 尿量减少。
四、病理变化
呈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光镜:肾小球增大、肿胀,内皮细胞、系膜细
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管腔狭 窄、闭锁、塌陷,球囊内见红细胞。
电镜:内皮细胞肿胀,电子致密物在上皮 细胞下沉积,驼峰样分布,基膜局 部断裂 免疫荧光:系膜区见IgG、C3、备解素沉 积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中医执业医师考点: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其特点为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一过性氮质血症,具有自愈倾向。

常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下面主要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不宜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病因】1.中医病因本病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

本病病位在肺、脾,肾,肺气郁遏,不能通调水道;脾气困阻,不能传输水湿;肾气虚衰,不能化气行水;三焦决渎功能不全,膀胱气化失司,是其基本病机。

水肿病机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2.西医病因一般认为,本病是通过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而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

溶血性链球菌A族,细胞壁上的M蛋白作为抗原与所产生的抗体在血流中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着在肾小球基膜上,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复合物型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西医发病机制】1.中医发病机制风寒或风热外袭,客于肺卫,肺气郁遏,肺失宣降,上不能宣发水津,下难以通调水道,输于膀胱,以致风遏水阻,水湿溢于肌肤发为水肿;疮疡热毒内侵,初伤脾胃,继伤及肾,肾不主水,三焦决渎失司,水泛为肿,热毒伤及血络可致血尿;湿热下注,损伤下焦血络导致血尿。

2.西医发病机制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细菌感染多数通过抗原一抗体免疫反应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炎症病变;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则以直接侵袭肾组织而致肾炎,在尿中常能分离到致病原。

溶血性链球菌A的致肾炎菌株侵袭到机体后,链球菌抗原或变性的IgG与抗体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CIC)。

沉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并激活补体,使肾小球基底膜及其邻近组织产生一系列免疫损伤。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脓皮病。

1.浮肿为早期最常见的症状。

自颜面、眼睑开始,1~2日渐及全身。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 二.病机 • 1.外感时邪 • • 2.湿热浸淫 • • 3.肺脾气虚
• • • 风 • •
风 热毒 湿
肺 失宣降 水湿内聚 泛溢肌肤 水肿 脾 失运化 水湿内停
损伤膀胱 血尿
肾 失气化 水湿内积
诊断
• 一.诊断要点 • 1.病史:


起病前有前驱感染,呼吸道感 染前驱期为1~2周,皮肤感染前驱期 为2~3周。
• ⑵ 抗生素 • 使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 , 常用青霉素 G 每日 5 万 U∕kg ,分两次肌注, 连用 7~10 天;青霉素过敏者改用红霉素 或阿奇霉素,感染重者可用头孢类抗生 素。
• ⑶ 对症治疗 • 1.水肿 • 本病多数于起病1~2周内自发利尿消 肿,一般水肿不必使用利尿剂。尿少、 水 肿 显 著 者 可 予 以 呋 塞 米 , 每 次 1~2 mg∕kg口服;尿量显著减少伴氮质血症时 可给予肌注或静脉注射,每6~8小时一次。
1982年全国 105所医院 小儿泌尿系 疾病构成情 况(%)
• 二.发病情况: • 1.季节:四季均可发生。秋冬为发病高峰。


2.年龄:多见于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男 孩多于女孩。
3.特点: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病急,病程短,多实证、热证。 • 4.预后:急性多预后良好。转为慢性者多预 /L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


Cr>62.0mol/L )
• •
3.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中可见蛋白,红、白细胞, 血沉增快,补体降低,抗“o”增高. • 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性 粒细胞比率增高为主。
• 二.鉴别诊断 • 1.病毒性肾炎 • 2.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 4.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 • 5.紫癜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也称为急性肾小管肾炎,简称AGN(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机械刺激引起的免疫反应性肾炎,主要发生于小球肾小管和细胞间夹层,可导致肾毛细血管的损伤和炎症,从而影响血液滤过功能。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可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特异性肾小球肾炎包括链球菌性肾炎、细菌性血小板凝集抑制因子(IgA)性肾炎和病毒性肾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IgA性肾炎,占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50-70%。

非特异性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由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结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引起,或者受到有毒物质(如铜、铅、砷、不饱和脂肪酸等)影响而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五个方面:消失性血尿、水肿、全身症状、血液学改变和肾功能改变。

这种病变在肾小管中引起血液滤过功能改变,易出现消失性血尿,表现为尿蛋白和红细胞的增多,尿量减少,但无尿痛、排尿困难、血尿或尿颜色红,次数可达100次/天,并可伴有皮肤水肿和晕眩等。

全身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和头痛等,可伴淋巴结肿大。

在血液学检查中,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可有升高,抗核抗体和IgA血清增高,表明抗原抗体反应,肾功能改变可表现为血清尿素、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亚硝酸盐增加,尿钠减少,弥散性等电解质紊乱以及钾排出增加等。

临床上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通过综合征诊断确定。

通常情况下,需进行放射能检查、血液检查以及肾功能检查,如尿沉渣检查、肾脏彩超、肾脏病理学、常规血液检查等,以做出判断和诊断。

另外,也可通过血清生化检查来诊断,如IgA沉渣尿检查、肾小球抗体和抗原抗体检测。

临床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可采取药物和生活习惯治疗,即使用抗炎药或抗感染药物治疗,以及改变生活方式,如减少体重、戒烟、控制血压、调整膳食等,以期达到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等目的,并在恢复时留意血液滤过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免重复发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名词解释儿科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

它是一种急性结缔组织病变,可以见到肾小球和肾小管内壁损害,最终会导致肾组织萎缩和改变。

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水、电解质和有毒物质的异常排泄,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般可以被分为三类:1)细菌性急性肾小球肾炎,2)病毒性急性肾小球肾炎、3)免疫性急性肾小球肾炎。

细菌性肾小球肾炎又可分为细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类型,其中非感染性细菌性AGN一般可见于患有肺炎、泌尿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出现,而病毒性AGN则主要是由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或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感染而引起的。

而免疫性AGN则主要是由先天性免疫缺陷、肠道感染或某种抗原的免疫反应引起。

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当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病毒感染,它是一种继发性结缔组织病变,而这种结缔组织病变可能会持续好几月,乃至数年,可能会造成肾功能损伤,引起蛋白尿、血尿等问题,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

另外,由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慢性病,为了获得良好的疗效,患儿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肾活检、抗炎药物治疗、改善肾功能的药物治疗等。

另一方面,为了预防和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家长朋友对患儿应提供充足的营养,并且给予适当的休息,以减少病情的症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并且,家长朋友也要经常到医院进行检查,及时发现病情,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即时治疗。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在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家长朋友除了需要为患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并给予适当的休息外,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确保患儿及时就医,即时治疗,以确保良好的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型可为亚临床型,临床症状不明显,重者可为急性肾衰竭,严重程度差别很大。

病人大多有前驱感染史,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潜伏期为1~2周,皮肤链球菌感染者潜伏期为3~4周。

轻者可无明显感染史,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升高,而肾炎的程度也不取决于前驱感染的严重程度。

典型症状为前驱感染后经1~3周无症状潜伏期而急性起病,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主要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1.血尿常为起病的第1个症状,几乎所有病人均有血尿,40%为肉眼血尿。

尿色呈均匀棕色、混浊或呈洗肉水样,但无血凝块,酸性尿中可呈酱油样棕褐色,持续1~2周,镜下血尿可持续1~6个月,少数病例可持续半年或更久,但绝大多数均痊愈。

2.蛋白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蛋白尿,但多数低于3.0g/d,少数超过3.5g/d,常为非选择性蛋白尿。

部分患者就诊时尿蛋白已转至微量。

3.水肿常为起病早期症状,轻者为晨起眼睑水肿,呈所谓“肾炎面容”。

严重时可延及全身,稍有可凹性,少数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若水肿持续发展,常提示预后不良。

4.高血压 70%~80%患者出现高血压,多为轻、中度的血压增高,偶可见严重的高血压。

一般恢复较迅速,高血压与水肿的程度常平行一致,并且随利尿消肿而恢复正常。

若血压持续升高2周以上且无下降趋势者,表明肾脏病变较严重。

5.少尿多数患者起病时尿量减少(<500ml/d),且伴一过性氮质血症,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

6.肾功能减退极少数由少尿发展成无尿,尿素氮及血肌酐轻度升高,若尿素氮≥21.4mmol/L(60mg/L),肌酐≥352μmol/L(4.0mg/L),应警惕发生急性肾衰。

7.全身表现患者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偶与风湿热并存。

最轻的亚临床型患者,仅出现镜下血尿,甚或尿检也正常,仅血C3呈规律性改变,急性期明显下降,6~8周恢复。

肾活检有典型病理改变。

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急性肾炎不难诊断。

其主要诊断依据为:1.病前有明显链球菌感染史临床出现典型的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综合征。

2.链球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咽部或皮肤脓痂分泌物培养示A族溶血性链球菌阳性,血清补体下降,血清ASO增高,即可确诊本病。

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根据尿液检查及血清补体动态改变作出诊断。

因90%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均有低补体血症,所以,血清补体测定可作为评价急性肾炎的第一线检测。

(一)治疗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虽然预后较差,但非不治之症。

现有许多药物可用于治疗本病,但疗效尚有争议。

休息和对症治疗对临床痊愈至关重要。

急性期主要是预防和治疗水钠潴留,控制循环血容量,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以减轻症状,防治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急性肾衰、高血压脑病)的发生,去除加重肾脏病变的因素,促进肾脏功能的修复。

1.休息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方可逐步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宜避免较重的体力活动。

2.饮食给予含丰富维生素的低盐饮食,保证充足热量。

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饮食,蛋白质入量应保持在1g/(kg·d)。

对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入量,每天约0.6g/kg即可。

此类病人应限制含钾食品。

水肿、高血压患者应无盐或低盐饮食,直至利尿开始,重度水肿伴尿少者,应限制入水量。

3.感染灶的治疗急性肾炎的治疗中,一般主张应用青霉素或大环内酯类等针对链球菌的抗生素,尤其是细菌培养阳性时,更应积极应用抗生素,预防病菌传播。

目前多数学者仍主张即便培养结果阴性,也应选用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药物,一般使用2周或直到治愈。

更有人主张治愈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渡过冬季,一方面控制隐蔽的病灶,另一方面可预防其他细菌或链球菌非肾炎菌珠引起新的感染,避免肾炎加重而影响肾功能。

对于病症迁延2~6个月以上,病情反复不愈,且扁桃体病灶明显者,可以考虑进行扁桃体切除术。

4.对症治疗(1)利尿消肿:急性肾炎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水钠潴留,细胞外液量增加,导致临床上水肿、高血压、循环负荷过重乃至心、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应用利尿药不仅达到消肿利尿作用,且有助于防治并发症。

①轻度水肿:无明显肾功能损害,无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腹水者)。

常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25~50mg,1~2次/d。

此类利尿药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但当GFR为25ml/min时,常不能产生利尿效果,此时可用襻利尿药。

②中度水肿:伴有肾功损害及少量浆膜腔积液,先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25~50mg,1~2次/d。

但当GFR为25ml/min时,可加用襻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及依他尼酸(利尿酸),呋塞米(速尿)20~40mg/次,1~3次/d,如口服效差可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30min 起效,但作用短暂,可重复使用。

此二药在肾小球滤过功能严重受损、肌酐清除率5~10ml/min 时,仍有利尿作用。

应注意大剂量可致听力及肾脏的严重损害。

③重度水肿:当每天尿量<400ml,有大量胸腔积液、腹水伴肾功能损害,(甚至急性肾衰竭)及高血压、心衰等并发症时,立即应用大剂量强利尿药,如呋塞米(速尿)60~120mg 缓慢静脉推注,但剂量不能>400~1000mg/d,因该药剂量过大,并不能增加利尿效果,反而使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导致不可逆性耳聋。

如利尿效果仍不理想,则应考虑血液净化疗法,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而不应冒风险用过大剂量的利尿药。

④其他利尿脱水药:汞利尿药可有肾实质损害,渗透性利尿药如甘露醇,可增加血容量,加重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还有诱发急性肾衰竭的潜在危险;保钾利尿药可致血钾升高,尿少时不宜使用。

而对有高尿酸血症者,应慎用利尿药。

此外还可应用血管解痉药,如多巴胺,以达利尿目的。

5.降压药的应用血压不超过18.7/12kPa(140/90mmHg)者可暂时观察。

若经休息、限水盐、利尿而血压仍高者,应给予降压药。

可根据高血压程度、起病缓急,选用以下降压药物:(1)肼屈嗪(肼苯达嗪):此药能扩张阻力血管,减轻心脏后负荷。

口服剂量为25mg,2次/d,肌注每次0.15mg/kg,每12~24小时1次;静注每次0.15mg/kg,每30~90分钟重复1次,最大剂量为每天1.7~3.6mg/kg,好转后改为口服,静注可立即生效,20~40min达最高峰,降压作用维持4~12h。

其主要副作用有头痛、心率加快、胃肠刺激。

(2)钙通道阻滞药:如硝苯地平(硝苯吡啶),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内,而干扰血管平滑肌的兴奋-收缩耦联,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使血压下降,并能较好地维持心、脑、肾血流量。

口服或舌下含化吸收良好,每次10mg,20min血压下降,1~2h作用达高峰,持续4~6h,与β-受体阻滞药合用可提高疗效,并可减轻其引起的心率加快。

本药半衰期短,需多次用药。

现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的多种长效制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波依定),可酌情选用。

(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活性,而抑制血管紧张素扩张小动脉,适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介导的高血压,也可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常用药物为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口服25mg,15min起效,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效果更好。

(4)α1-受体阻滞药:哌唑嗪(prazosin)具有血管扩张作用,能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副作用有直立性低血压,口干、眩晕和乏力等。

(5)二氮嗪(低压唑,氯苯甲噻二嗪):为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对严重的高血压或发生高血压脑病者可迅速降压,且维持时间较长,不需连续滴注,应用较方便。

成人50~100mg,快速静注(10~15min注射完毕),1~2min起作用,2~5min作用最强,持续4~12h,为防止水钠潴留,每次注射前30~60min先静注速尿0.5~1mg/kg(因与速尿合用可能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有心绞痛、心衰患者忌用)。

无效可30min后重复应用。

降压效果与剂量和注射速度有关,快速静注足量药物,能获得充分的降压效果。

副作用是水钠潴留、血糖升高。

(6)硝普钠:用于严重高血压患者。

用量以1μg/(kg·min)速度持续静脉点滴。

数秒内即起作用。

常以5~20mg溶于100ml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先从小剂量开始,依血压情况调节滴速。

此药的优点是作用快,疗效高且毒性小,既作用于小动脉的阻力血管,又作用于静脉的容量血管,能降低外周阻力而不引起静脉回流增加,故尤适用于心力衰竭的患者。

药品应新鲜配制,输液瓶以黑纸包裹避光。

6.严重并发症的治疗(1)急性循环充血性状态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严格卧床,限制钠、水入量。

使用强利尿药,发生心衰时,可用地高辛或毒毛花苷K,危重患者可采用轮流束缚上下肢或静脉放血(每次150~300ml),以减少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和肺淤血。

酚妥拉明(rigitin)或硝普钠可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腹膜透析或血液滤过脱水治疗。

(2)高血压脑病的治疗:采用上述药物积极降压治疗,首选硝普钠剂量为5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ml中静脉滴注。

4滴/min开始,用药时应监测血压,每5~10分钟测血压1次,根据血压变化情况调节剂量,最大15滴/min,为1~2μg/(kg·min),每天总剂量<100μg/kg,用药时应避光,应在4h内静脉滴注完毕,如配制药液>4h,则应重新配制。

用药后如病人高血压脑病缓解,神志好转,停止抽搐,则应改用其他降压药维持血压正常。

因高血压脑病可致生命危险,故应快速降压,争分夺秒。

硝普钠起效快,半衰期短,1~2min 可显效,停药1~10min作用消失,无药物依赖性。

但应注意硝普钠可产生硫氰酸盐代谢产物,故静脉用药浓度应低,滴速应慢,应用时间要短(<48h),并应严密监测血压,因如降压过度,可使有效循环血容量过低,而致肾血流量降低,引起肾功能损害。

抢救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危象,用硝普钠疗效可靠、安全,且副作用少。

伴脑水肿时,宜采用强利尿药及脱水剂。

降低颅内压和脱水治疗应选用20%甘露醇,每次5ml/kg,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每次0.3~0.5mg/kg(或5~10g/次),每6~8小时1次静脉滴注;呋塞米每次1mg/kg静脉滴注,每6~7小时1次脱水利尿;如有惊厥要注意对症止痉,持续抽搐者,可用镇静药如地西泮(安定)每次0.3mg/kg,总量不超过10~15mg静脉注射;或给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苯巴比妥肌注,并可辅以给氧。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参见急性肾功能衰竭。

7.透析治疗本病于以下两种情况时可采用透析疗法:①少尿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高血钾时;②严重水钠潴留,引起急性左心衰竭者,透析超滤脱水为有效措施,可使病情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