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的护理 (1)
1例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1例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环性心境障碍是一种慢性心境障碍,是一种不能满足重性抑郁症或躁狂发作诊断标准但反复出现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疾病[1,2]。
轻度躁狂发作时表现为十分愉悦、活跃和积极,且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作出一些承诺;但转变为抑郁时,不再乐观自信,而成为痛苦的“失败者”。
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心境不稳定。
环性心境障碍发病率较高,在心境障碍就诊的患者中占到3%~5%[3],如治疗不及时可有15%~50%以后发生Ⅰ型或Ⅱ型双相障碍[4]。
环性心境障碍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在治疗上容易忽视。
我院于2005年8月15日收治1例患者,现就该患者的护理体会陈述如下。
1 病历资料患者,男,19岁。
3年前因家庭氛围不和谐,父母多矛盾,加之奥林匹克竞赛失利,逐渐出现闷闷不乐、紧张、焦虑、精力下降并伴有躯体症状;胃部有明显烧灼感、返酸、纳差,体重下降,难以入睡、多梦、易早醒,做胃镜等检查均未见异常。
于2003年9月到南京某医院诊治,诊断为抑郁症。
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缓解,出院后自觉轻松兴奋、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语言增多、语速加快、好动、无疲劳感。
其后间断出现抑郁症状,因应对高考而未予重视。
数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虑、紧张,情绪低落难以排遣,甚至痛哭流泪,睡眠差,遂至我科就诊。
住院期间,患者情绪低落时,寡言少语,独处,很少外出活动。
情绪高涨时,主动与人交流,甚至在大众场合引吭高歌,好表现自己的才能。
入院后各项躯体检查均未见异常,遂诊断为“环性心境障碍”。
给予博乐欣、再普乐、佳乐定、丙戊酸钠等药物并给予心理咨询、脑波、生物反馈治疗。
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症状缓解,于2005年9月12日顺利出院。
2 护理2.1 一般护理。
2.1.1 用药护理。
正确给药,看到患者服下药物后两分钟后方可离开。
药物治疗存在副反应,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四肢乏力等躯体症状,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体征及情绪的变化,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B.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C.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D.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2.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B.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C.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D.发作性情感障碍3.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A.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B.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C.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D.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4、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B.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C.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D.发作性情感障碍5.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A.入睡困难B.睡眠需要减少C.早醒D.多梦E.嗜睡6.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C.自杀.自伤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E.疼痛7.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A.肾脏疾病的影响B.钠摄入减少C.中毒不引起昏迷D.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E.呕吐8.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以上都是9.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A.入睡困难B.早醒C.睡眠需求减少D.多梦E.嗜睡10.躁狂症思维表现常见:(。
)A.思维中断B.思维奔逸C.思维贫乏D.思维破裂E.思维散漫11.有关碳酸锂中毒病症的描述,以下哪项不精确:(。
)A.共济失调B.肌肉抽动C.中毒不会引起昏迷D.肢体活动协调障碍E.呕吐12.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动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A.防止伤人毁物B.防止自杀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D.保证环境的安全E.以上都是13、双相情感障碍都具备的临床表现是(。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19:46
(四)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方面 2.心理方面 3.行为方面 (1)合理安置患者的居住环境 (2)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 (3)引导患者做有意义的活动以减少破 坏性行为的出现 (4)严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 (5)督促患者按时吃药
19:46
(五)护理评价
1.日常生活需求 2.症状改变情况 3.自知力情况
抑郁发作期间: 1.核心症状:情绪低落。 2.典型抑郁症的“三低”症状:情感低 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 3.抑郁发作病程:至少已持续2周,病 程呈反复发作。 4.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受损。
19:46
四、诊断与治疗
(二)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2.电抽搐治疗 3.心理治疗
19:46
第二节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
案例分析:
19:46
李女士,27岁,现职文员,未婚,独居。三年前 在本科即将毕业的时候因为失恋首次发病,表现为整 个学期都情绪低落,抑郁,毕业论文答辩都几乎无法 顺利完成,当时非常绝望甚至企图自杀,后经过治疗 康复。最近半个月情绪突然高涨,无心工作,四处逛 街,购物挥霍,狂签信用卡,又穿得花枝招展,戴着 彩色帽子,到处惹来奇异目光。她的同学一次陪她上 餐厅,却因小事与侍应吵起来,非常激动,令同学非 常尴尬。还常常在凌晨起床,大唱卡拉OK骚扰邻居, 邻居忍受不了,最后李女士被送往医院治疗。 试分析李女士的病症属于哪种?诊断依据是什么?
19:46
(五)护理评价
1.日常生活需求
2.症状改变情况 3.自知力状况
19:46
19:46
【章末小结】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 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 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可有双相障碍和 单相障碍两种表现,以双相障碍和单 相抑郁多见。 • 目前对心境障碍的病因还未清楚, 主要认为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会 对病人有所影响。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呈典型的“三高”症状
1.心境高涨:心境欣快,整天喜气洋洋,笑 逐颜开,有的病人表现为以易激惹,情绪骤 起骤落。心境高涨时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2.思维奔逸:音联、意联、随境转移。
3.活动增多:整日忙碌,有始无终,一事 无成,挥金如土,好打扮,不得体,幻觉、 妄想。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1.心境低落:伴有焦虑,晨重夜轻,是抑郁 症的特征性症状。 2.思维迟缓:
3.意志活动减退:生活被动,反应缓慢,回 避社交,卫生懒于料理,病情严重时可不语 不动,不食称抑郁性木僵状态。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4.其他表现: (1)明显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 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清晨3、4点钟 就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 (2)躯体症状:面容憔悴,目光呆滞, 常见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人躯体不适主 诉可涉及各脏器,常表现为疲乏无力,食 欲下降,体重下降。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3.双相障碍诊断标准:目前符合躁 狂或抑郁,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 混合发作。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4.环性心境障碍诊断标准:过去的12 个月中,至少有4次心境障碍发作。 5.恶劣心境的诊断标准:2年,抑郁 的严重程度达不到复发性轻抑郁的诊 断标准。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二)治疗 1.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纠正病 人的认知扭曲,改善其行为应对能力。 2.药物治疗: 因躁狂症反复发作,常常需要抗复发治疗, 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
负性生活事件(丧偶、离婚)
经济状况差,社会阶层低下。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情感活动异常的病因错综复杂, 至今仍不能确定,目前较一致的观 点是生物因素构成了发病素质或倾 向,心理社会因素起到了“触发媒 介”的作用。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浙医高冯怡)
指导病人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提高自我调节 能力。
康复护理
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 复训练,促进身体功 能的恢复。
定期评估病人的康复 进展,调整康复护理 方案。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 划。
03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实践
护理计划的制定
评估病人情况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心境障碍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 、生物化学、环境和心理社会等 多方面因素。
病理机制
心境障碍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 确,目前认为与神经递质、内分 泌和脑影像学等方面的异常有关 。
02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原则
药物治疗护理
02
01
03
确保病人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服用。
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反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了解病人的病情、病史、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 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确定护理目标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目标,如控 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心理适应能力等。
制定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病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药 物治疗、心理治疗、生活指导等。
护理措施的实施
80%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为病人提供合 适的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药物 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
症状与表现
01
02
03
04
情感高涨或低落
心境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 情感高涨或低落,甚至出现焦 虑、易怒等症状。
睡眠障碍
心境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睡眠过 多或过少的情况,导致睡眠质 量下降。
食欲和体重变化
心境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 振或暴饮暴食的情况,从而导 致体重的异常变化。
人卫版精神病学之心境障碍教学护理课件
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 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期望,为教学改 进提供依据。
教学改进与优化
教学方法优化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 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学内容更新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最新的 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融入 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 性和实用性。
个性化教学
合,完成治疗计划。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电抽搐治疗、光疗等,适用于特定类型的 心境障碍患者。
电抽搐治疗适用于重度抑郁发作的患者,尤其是有自杀倾向 的患者。光疗主要用于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通过调整 光照时间来控制症状。其他治疗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患者需了解治疗原理和注意事项,积极配合治疗。
D
护理效果评估与改进
01
评估指标
患者的病情状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等。
02
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定性 和定量分析。
03
改进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优化护理流程和 方法,提高护理效果。
04 心境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实施康复计划
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患者按照康复计划进行 康复训练,逐步恢复社会 功能。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 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应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 康复过程。
康复效果评估与调整
定期评估
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 行评估,了解康复进展情 况,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效果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症状 改善情况、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等。
康复计划的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康复计 划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 好地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
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九章 心境障碍
第九章心境障碍第一节概念及病因机制一、概念——P991、心境障碍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
2、特点(1)反复发作性病程:可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2)表现形式:躁狂和抑郁。
(3)双相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
二、病因及机制——P99-1011、目前确切病因不明,为综合性病因。
2、病因包括遗传、生化机制、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脑电生理、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
其中生化机制假说是目前较为肯定的,包括:(1)5-羟色胺功能异常:5-羟色胺功能低下导致抑郁,5-羟色胺功能亢进导致躁狂。
(2)去甲肾上腺素功能异常: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导致抑郁,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导致躁狂。
(3)多巴胺功能异常。
(4)谷氨酸生化异常。
(5)γ-氨基丁酸异常。
(6)第二信使系统。
第二节临床表现一、抑郁发作(考点26)——P101-1021、核心症状(1)情绪低落:患者体验情绪低落,甚至悲伤,出现绝望、无助、无用感。
(2)兴趣缺乏:患者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事物都缺乏兴趣,离群索居,不愿见人。
(3)乐趣缺乏:患者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快感丧失。
2、心理症候群(1)焦虑:常常伴发,并伴有躯体症状。
(2)自罪自责:患者对自己既往的一些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认为自己的作为让别人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患病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3)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幻觉和妄想,包括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听幻觉(内容多为谴责性或嘲弄性)。
(4)认知症状:可逆性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的下降。
认知扭曲。
(5)自杀观念和行为:轻者会感觉活着没意思,重者会有生不如死之感,希望毫无痛苦的死去或者主动寻找自杀的方法。
“扩大性自杀”。
(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①精神运动性迟滞:表现为思维迟缓、运动迟缓或抑郁型木僵等;②精神运动性激越:表现为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行为烦躁不安、紧张激越、无法自控。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 3.多基因遗传:较多学者认为本病并 非由个别因素决定,而是由具有连续 变异性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5
二、生化因素
多种胺代谢新假说:即五羟色胺 是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共同生化 基础,五羟色胺活动过度出现躁 狂,活动不足则导致抑郁。
.
6
三、内分泌因素
地塞米松(DST)抑制试验其灵 敏性可达67%。特异性达96%。 方法:第一天于23点抽静脉血皮 质醇做基值,服1mg地塞米松, 第二天16点和23点各抽一次血, 测查血皮质醇浓度,如果有一次 超过基低5微克每分升,则称之 为阳性。
.
7
四、心理社会因素
约有半数人病前可查到有精神因 素。目前还不能肯定哪一种是直 接发病因素。共同的观点是:生 物因素构成了发病素质或倾向, 心理社会因素起到触发媒介作用 。
发病年龄多在青壮年,以16到25 岁居多。发病形式中躁狂发作急 或亚急,抑郁发作较缓慢。病程 以发作性、间歇性、交替性为特 点。躁狂相相对短,平均3个月 。抑郁相较长,平均6个月,长 者可达1-2年。
.
25
三、预后
本病预后较好,仅有15-20%转 为慢性。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 少数残留者伴有躯体症状。
•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国内有阳性 家族史者,较一般人群高10-30 倍。国外一级亲属患病达14%; 二级亲属患病率达4.8%。双生 子中单卵双生子中33.3%-92.6% ,双卵双生子中5.0%-23.6%。
.
4
遗传机理
➢ 1.单基因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完全 外显发病率为50%,不完全外显达 30%以下,而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发病 率为30%以下。故有人认为属单基因 常染色体不完全外显。
10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10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是一种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躁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等。
护理心境障碍患者需要综合运用心理、药物、社会和生活支持等多种手段,以下是护理心境障碍患者的十个常见要点:1.良好的聆听和沟通:与患者建立积极、支持性的沟通关系,聆听他们的感受和困扰,帮助他们宣泄情绪。
2.定期评估:定期进行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境和症状变化,并记录患者的情绪波动、体征和行为变化的日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提供药物治疗:心境障碍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抑郁药或稳定心境的药物。
护士应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不良反应,并确保患者按时服药。
4.教育与自我管理:教育患者了解心境障碍的特点、治疗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帮助他们掌握自我监测情绪、疏导情绪和寻求支持的方法。
6.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帮助患者建立稳定的生活规律,包括固定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心境的稳定。
7.支持和鼓励:鼓励患者面对困难和挫折,提供积极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增强应对能力和心理韧性。
8.管理焦虑和压力:帮助患者采用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放松、正念等,以减轻焦虑和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9.预防自杀: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护士需要密切监测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并与医生和家属共同制定预防自杀的安全计划。
10.家属支持与教育:与患者的家属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必要的心境障碍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患者,并指导家属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最后,护理心境障碍患者需要护士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患者的耐心、理解和关怀。
只有通过综合的治疗和支持,才能帮助患者获得持久的康复和心境稳定。
医院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
医院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常规一、概述心境障碍,又称情感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通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是重要的临床表现。
心境障碍虽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在缓解期,患者的社会适应基本正常,预后相对良好。
但是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
情感障碍在临床上表现为抑郁和躁狂两种截然相反的临床表现形式。
因此,既往又称为躁狂抑郁性障碍。
仅有抑郁发作者称为抑郁障碍,既有抑郁发作、又有躁狂发作的称为双相障碍。
西方国家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情感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一般在2%~25%之间。
导致情感障碍患病率不一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可能出自诊断标准和文化因素的不同。
抑郁症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1倍以上,而双相情感障碍患病率男女之比为1:1.2。
这一趋势在各种文化和各种族人群中是一致的,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但研究显示,这种差异的原因来自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及妊娠、分娩和哺乳及心理社会应激事件的差异等。
双相情感障碍的起病年龄平均为30岁,而抑郁症平均为40岁,但其起病年龄有趋于年轻的趋势。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生物化学1.生物胺与情感障碍的关系生物胺与情感障碍关系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了解较深的领域之一。
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被认为与情感障碍的发生关系最密切。
NE和(或)5-HT再摄取抑制药是抗抑郁药物的主体。
活体试验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以及有效的躯体治疗(如电抽搐治疗)在长期应用时都会降低突触后膜一肾上腺素能和5-HT₂受体的敏感性。
(1)情感障碍的单胺学说:最初发现的两类抗抑郁药,即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均作用于单胺在突触部位的清除过程。
SchildkrautJJ(1965年)首先提出情感障碍发病的儿茶酚胺学说。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我的体会
• 心境障碍是一组不存在器质性病理基础的精神障碍,其症 状表现多种多样。这类人虽然对自身疾病存在自知力,但 是在发病过程中往往出现行为紊乱,不能适应社会及家庭 生活,这就需要矫正。所以我们也应该以病人为中心,给 与他们不同需要的个人护理。通过对心境病人实施护理, 我们体会到领导的人重视和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护 理的根本保障,提高护士素质及业务水平是做好护理的关 键,做好病史资料的采集和病情观察是护理的程序实施, 做好健康教育是护理的基础。只有这样,护理在以病人为 中心、护理程序为框架的各个环节中环环相加、协调一致 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3.活动增多:整日忙碌,有始无终,一事无成, 挥金如土,好打扮,不得体,幻觉、妄想。
(二)抑郁发作:
呈典型的“三低”症状,持续存 在2周以上才有诊断意义,起病大多渐进而 隐伏。 1.心境低落:伴有焦虑,晨重夜轻,是 抑郁症的特征性症状。2.思维迟缓:3.意 志活动减退:生活被动,反应缓慢,回避 社交,卫生懒于料理,病情严重时可不语 不动,不食称抑郁性木僵状态。
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1.概述(概念,特点,分类) 2.病因(生物性因素,生理社会因素) 3.临床表现特点 4.诊断与治疗 5.病人的护理 6.抑郁病人的护理 7.我的体会
一 概述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 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表 现为情感异常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 为改变,严重者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 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经治疗缓解 后或发作间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可 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谢谢聆听!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一、心境障碍的定义在临床上,心境障碍又可以被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
这是一种归属于精神科的疾病,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心境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持续且较为明显的心情高涨,或是与之相反的心情低落症状,并且在此种极端情绪的表达下,患者还会存在与情感状态相对应的思维逻辑方式和行为动作。
由于心境障碍是一种精神类疾病,所以当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会表现出与精神疾病患者相似的症状。
在心境障碍的宽泛定义下,临床根据心境障碍患者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类别将其进一步分为狂躁症和抑郁症。
狂躁症指的是情绪普遍较为激烈高亢的心境障碍患者,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则比较低落。
从心境障碍的发病情况来看,一部分患者由于遭受了应激性的事件或与其特殊处境有关,可进一步分为急性发病或亚急性发病。
二、心境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观察临床护理人员主要从以下三种症状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境障碍问题,分别为情绪处于高涨状态或易激怒状态、思维非常奔放、精神运动性兴奋。
每天都有好心情并不意味着患者的情绪高涨。
高涨指的是有兴高采烈和洋洋得意的姿态,情绪上非常鲜明生动,并且患者的情绪会与周围的环境表现得更为协调统一,具有较强的感染性。
其中部分心境障碍患者表现出的情绪为易怒、容易发火,会出现摔毁东西或辱骂他人等行为。
极少数患者的个人情绪处于低落状态,出现短暂的抑郁或焦虑感。
当患者处于思维非常活跃的状态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重视。
若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跟不上其脑海中所思考的内容,即可认定患者的思维处于较为奔逸的状态。
经常口若悬河,高谈阔论,或是由一个物体立刻联想到另一物体,这些都是心境障碍患者比较常有的思维表现。
当患者的思维较为活跃时,患者还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对于自己的评价甚高,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被害妄想。
由于患者的情绪和思维均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因此会导致其行动也较为活跃。
但从总体来看,行为相当轻率,冲动和鲁莽是心境障碍患者的典型特征。
第六章心境障碍病人的护理
2.心理症状
① 焦虑 ② 自罪自责:对既往的轻微过失而感到自责,认为给家人
和社会带来负担。严重的的会达到妄想程度。 ③ 精神病性症状:妄想和幻觉。有罪恶妄想、无价值妄想、
灾难妄想、被害妄想、谴责性的幻听。(但是有原因, 不荒谬)。 ④ 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认知扭曲,对各种事 物均做出悲观的解释。 ⑤ 自杀观念和行为:半数以上会有自杀观念和行为。1015%最终死于自杀。还有扩大性自杀,杀死数人后再自 杀。
• 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但不能持久, 易被周围事物所吸收。
• 可有片断幻觉、妄想。 • 意识障碍、错觉、思维不连贯。 • 多数病人在疾病的早期就不同程度的丧失
自知力障碍。
病例
• 某女,19岁,高中生,因异常兴奋3周,挥霍乱 花钱而就诊住院。
• 患者近3周来性格突然发生改变,情绪出现异常愉 悦,整天兴高采烈,忙东忙西的,自我感觉良好, 经常逃学,喜欢逛街购物,胡乱花钱,出手大方, 买些不实用的东西,打扮一改常态而怪异。谈话 滔滔不绝。精力旺盛,晚上忙忙碌碌到后半夜。 把住院当成疗养。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与陌生 人随意交谈,毫无顾忌,很热情的与医生、护士 打招呼。说话幽默,不时引起其他围观病友哈哈 大笑。
6.预后
• 本病预后较好,但多易复发。有15%-20% 病人转为慢性。
• 未经治疗的躁狂发作持续3个月;约有50% 的病人经现代治疗恢复。
• 未经治疗的抑郁发作持续约6—13个月,药 物治疗3个月即结束发作。
• 恶劣心境属慢性心境障碍,预后较差。
7、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根据(CCMD-3) 1.躁狂、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4.心境障碍的类型:CCMD-3
(1)躁狂发作:春末夏初发病,病程较短,平均3 个月。
心境障碍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护理
社会支持
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与家人、朋友保持联 系,寻求支持和帮助。
心理干预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检查,学习应对压力的技 巧,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
早期识别与干预
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及 早发现并采取措施。
为鲁莽。
思维奔逸
患者表现为思维跳跃快 速,话题转换频繁,言 语内容夸张,难以打断。
睡眠减少
躁狂发作时,患者睡眠 需求减少,常常通宵不 眠或仅需很少的睡眠。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情绪低落
患者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 自我感觉沮丧、无助、无价值
。
兴趣丧失
抑郁发作时,患者对日常活动 和爱好失去兴趣,回避社交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感波动 时可能出现思考困难、注意力 不集中等症状。
行为异常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感波动 时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冲动、
自我伤害等行为。
混合性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
躁狂与抑郁症状混合
混合性心境障碍患者在同一时间段内 同时表现出躁狂和抑郁的症状。
情感波动加剧
混合性心境障碍患者的情感波动更加 剧烈,难以预测和控制。
流行病学概况
01
02
03
全球患病率
心境障碍在全球范围内的 患病率较高,其中抑郁症 的患病率最高。
性别差异
女性在抑郁症中的患病率 高于男性,而男性在双相 情感障碍中的患病率较高。
年龄分布
心境障碍可发生于任何年 龄段,但青少年和老年人 是高发年龄段。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心境障碍具有明显的家族 聚集性,遗传因素是其发 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心理障碍患者的心理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5例患者。
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皆完全康复,恢复良好,现已满意出院。
结论:对患者的正确诊断,护士的细心护理,对患者病情好转期关键作用。
【关键词】心理障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6-0216-02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心境障碍患者35例,年龄18~43岁,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9例。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括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
1.2方法与结果:医生通过患者资料了解患者情况,病人有无情感淡漠或情感高涨、兴奋躁动、伤人毁物、消极意念行为、幻觉、妄想、自知力等情况;病人的一般状况、体格检查及精神状态;病人及家庭成员是否曾有过心境障碍的病史;病人的社交能力、应对方式、心理状态、与家人的关系及家属配合情况等。
结果:经过对35例患者的护理,所有患者完全康复,皆已出院。
2 护理措施2.1躁狂发作病人的护理2.1.1提供安全的环境提供安全、安静的病室环境,避免拥挤、嘈杂及强光刺激,清除所有危险品,病房内家具宜少而实用,避免病人用其当作攻击性武器。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尊重、关心病人,对病人态度和蔼,不用刺激性言语激惹病人,以诚恳、稳重的态度接纳病人。
2.1.2用药护理病人常由于自知力缺乏而拒绝服药,护士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告诉其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并密切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
2.1.3作好饮食护理病人由于精神运动性兴奋,整日忙碌不停,体力消耗大,又无暇顾及用餐,因此容易造成营养物质及水分的摄入不足。
护士应为病人选择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督促病人进食及饮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及处理:
• 心血管副作用:α肾上腺素能受体 的阻断可产生直立性低血压,心动 过速,头晕。可致QT间期延长(奎 尼丁样作用)诱发心律失常,可引 起P-R间期和QRS时间延长。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及处理: • 性方面的副作用:阳痿、射精障碍、 性兴趣和性快感降低。 • 体重增加:可能与组胺受体阻断相关。 • 变态反应:皮疹,粒细胞缺乏一旦发 生立即停药。
病程和预后
多数预后较好,15%~20%的患者可 慢性化。预后与反复发作、慢性化病史、 阳性家族史、病前适应不良、合并躯体 疾病、缺乏社会支持和治疗不恰当等有 关。
治
疗
躁狂发作的治疗
• 药物治疗: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包括锂
盐、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或使用二代抗 精神病药及其他抗癫痫药。
• 电抽搐或改良电抽搐治疗:极度兴奋
• 睡眠脑电图:抑郁患者总睡眠时间 减少,觉醒次数增多,快眼动睡眠 潜伏期缩短。
神经影像改变
抑郁患者海马、额叶皮质、杏 仁核、纹状体等脑区萎缩;左额叶 及左前扣带回局部脑血流量降低。 应激所致抑郁动物模型显示海 马神经元萎缩以及海马神经再生受 损,抗抑郁药可以逆转该种病理改 变。
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心境障碍,尤 其是抑郁关系密切。 • 经济状况差。
37
三环类抗抑郁药
作用机制:阻断了去甲肾上腺素(NE) 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末梢 对NE和5-HT的再摄取,以增加突触 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长期用药 后则可以降低受体的敏感性(下调 作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
用法和剂量:小剂量开始,1~2周的
时间逐渐加到最大有效剂量。抗抑 郁疗效要在用药2~4周后出现。半 衰期长,可顿服,睡前给药。
• 重者可有明显的精神病性症状, 对社会功能影响较重。 • 间歇性病程,常反复发作。
流行病学
• 1982年,0.76‰ ,0.37‰ 。 • 1992年,0.83‰ ,0.52‰ 。
• 西方:20‰~250‰ 。
• WHO:抑郁第5位,双相障碍第18位 • 我国:抑郁第2位,双相障碍第12位。
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 家系研究:早期遗传现象 • 双生子与寄养子研究: • 分子遗传学研究:多基因遗传模 式
神经生化素
• 5-HT假说: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
郁有关,增高与躁狂有关。
阻滞5-HT回收的药物、抑制5HT降解的药物、5-HT的前体色氨酸 可抗抑郁;5-HT耗竭剂可导致抑郁。 脑脊液5-HT的代谢产物含量越低, 抑郁越重。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及处理: • 过量中毒:昏迷、癫痫发作、心律失 常三联征,高热、低血压、肠麻痹、 瞳孔扩大、呼吸抑制、心跳骤停。处 理:毒扁豆碱每0.5~1个小时重复给 药1~2mg,洗胃,输液,控制癫痫发 作。
抑郁发作的治疗
全程治疗:
• 急性期治疗: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 床痊愈,一般2~4周起效,6~8周无 效可换药。
病例讨论
主诉:间歇性病史十七年,复发伴兴奋、话多、夜眠差5天 患者于1997年无明显原因出现兴奋话多言语内容夸大,爱花钱,好 打扮,精力旺盛,睡眠少,住宁安医院,诊断心境障碍---躁狂发作 ,予以碳酸锂等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剂量不详,7天后病情好转 出院,院外坚持服药治疗,社会功能良好,但病情多次复发,表现 同前,多次住宁安及我院治疗,诊断心境障碍——躁狂发作,具体 治疗不详,出院后均能坚持服药,社会功能良好。上周五同事送她 回家,在回家途中被劫,警察找其询问情况,患者便出现兴奋、话 多、四处打电话、说起话来难以打断、四处乱跑、不知去向、家人 无法照顾,于今日送入我院。
心境障碍
临床三科查房
心境障碍
概述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
概
述
定义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 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 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特征的 一组疾病。包括躁狂发作、抑郁 发作、双相情感障碍、复发性抑 郁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等。
临床特征
• 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为主要的、基 本的或原发的症状,常伴有相应 的认知和行为改变。
碳酸锂副作用
早期副作用:无力,手指震颤,恶心, 呕吐,多尿,口干。
后期副作用:多尿、烦渴、甲状腺肿 大,手指细震颤。 锂中毒先兆:呕吐,粗大震颤,抽动, 构音不清。
锂中毒及处理
中毒症状:共济失调、肌肉抽动、言 语不清、意识模糊,重者昏迷、死 亡。
抗癫痫药
丙戊酸钠:可与锂盐合用治疗难治性
患者,肝脏和胰腺疾病者慎用,孕 妇禁用。常见胃肠刺激、共济失调、 转氨酶升高,罕见中毒性肝炎和胰 腺炎。
• 思维奔逸:联想速度加快,严重者出现 音联和意联,注意随境转移。
• 活动增多:精力旺盛,爱接近异性,行 为轻率,自控力差。
躁狂发作
• 夸大观念及夸大妄想 • 睡眠需求减少
• 其他:食欲增加、性欲亢进等。
抑郁发作
“三低”是重型抑郁发作的典 型症状,可伴躯体症状、自杀观念 和行为。发作至少持续2周,并不同 程度损害社会功能,可一生发作一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 • 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
部分抑郁患者血浆皮质醇分泌 增多,昼夜节律改变,无晚间自发 抑制;重度抑郁患者脑脊液中CRH含 量增加。
脑电生理变化
• 脑电图:抑郁发作时多为低α频率, 躁狂发作时多为高α频率。
神经生化因素
• 去甲肾上腺素假说:NE功能活动
降低与抑郁有关,增高与躁狂有关。 阻滞NE回收的药物有抗抑郁作 用,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可控制躁 狂发作,并可导致轻度抑郁或抑郁 恶化;抑郁患者中枢NE浓度降低。
神经生化因素
• 多巴胺假说:DA活性降低与抑郁相
关,增高与躁狂相关。
阻滞DA回收的药物、DA受体激 动剂、DA前体有抗抑郁的作用;阻 断DA受体的抗精神病药物可以治疗 躁狂;抑郁患者尿液中DA降解产物 高香草酸水平降低。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及处理:
• 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便秘、视 物模糊,严重者尿潴留、肠麻痹。 处理:原则上减少抗抑郁药物的剂 量,必要时加拟胆碱能药对抗副作 用。
三环类抗抑郁药
不良反应及处理:
•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镇静,震颤, 诱发癫痫、药源性意识模糊或谵妄, 诱发睡前幻觉、精神病性症状及躁 狂。
躁动、锂盐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可选用。 起效快,隔日一次,4~10次为一疗程。
躁狂发作的治疗
• 锂盐:首选,起效慢,2~3周起效。
急性期有效治疗剂量为1.0~2.0/日, 小剂量开始,3~5日至治疗量,分2~3 次口服,维持治疗剂量为0.5~1.5/日。 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急性期血药浓度 为0.6~1.2mmol/L,维持期为0.4~ 0.8mmol/L,不宜超过1.4mmol/L,老年 人不超1.0mmol/L。
•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能预防复发,
躁狂发作的治疗
• 抗精神病药物:急性躁狂患者治疗早
期可短期联用抗精神病药,常用药物有 氟哌啶醇、奥氮平、利培酮、氯氮平等。
• 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不能耐受抗精神
病药的急性患者可使用该药,但不宜长 期使用。
躁狂发作的治疗
治疗流程:
急性治疗期:控制症状,缩短病程,达 到完全缓解,6~8周。 巩固治疗期:防止症状复燃,促使社会 功能恢复,3个月。 维持治疗期: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的社 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醒治疗(抗抑郁性睡眠剥夺)
适应证:主要为内源性抑郁症,但也可用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 抑郁综合征。对于神经症性抑郁和反应性抑郁无明显效果。醒 治疗对重度抑郁、伴有生命活力症状及典型的日波动者效果更 好。 实施:醒治疗在夜间进行,可重复(在5-7天后)。治疗在后半 夜开始(1点半左右唤醒病人)往往比整夜不睡更有利。 夜间不睡比抑郁症病人事先想象的要容易,也比健康人容 易承受。夜间清醒期间可组织病人做一些活动。病人第二天的 活动安排应像往日一样,白天不应睡觉,夜间也不应睡眠过长。 效果:醒治疗后的第一个白天,症状平均减轻20%-35%(同治疗 的前一天相比)。这种简单、生理性、有效而无危险的治疗方 法被视为电痉挛治疗的替代性疗法。
次,也可反复发作。
抑郁发作
• • • • • 情绪低落:典型病例晨重晚轻。 兴趣缺乏 快感缺失 思维迟缓:思维联系速度缓慢。 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木僵或亚木僵。 激越患者表现紧张,烦躁不安,难 以自控,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 焦虑
抑郁发作
• 自罪自责:严重可达罪恶妄想。 • 自杀观念及行为:自杀是严重抑 郁的标志。 • 精神病性症状 • 躯体症状:睡眠障碍,食欲减退、 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乏力。
• 目前为混合性发作 • 目前为缓解状态
持续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主要特征是持续 性心境不稳定。心境波动与生活事 件无明显关系,波动幅度相对较小, 极少严重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一 般开始于成年早期,呈慢性病程。
持续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抑郁性神经症,一种 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 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焦虑、躯体 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但无明显的精神 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抑郁常 持续两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完全缓 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始 于成年早期,持续数年,有时终生。 与生活事件和性格有关。
双相障碍
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 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的明 显改变,发作间期通常完全缓
解,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
替发作。
双相障碍
• 目前为轻躁狂 • 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 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 目前为轻度或中度抑郁
• 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
• 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
• 巩固期治疗:防止复燃,4~6个月。 • 维持期治疗: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