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研究综述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研究综述作者:曾莉莎来源:《当代旅游》2016年第10期摘要:基本心理需要在决定人类动机和特定动机风格上的重要作用,围绕促进最佳的机能和健康的心理过程进行阐述,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类动机发展的不同水平,关注于研究人类的行为由意志和自我决定的程度。
本文对基本心理需要的涵义,测量工具以及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概括,力图使读者对基本心理需要理论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胜任需要;自主需要;关系需要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源于自我决定理论。
是美国心理学家Deci Edward L.和 Ryan Richard M.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动机过程理论,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1980,1985,1991,2000)[1]明确指出了基本心理需要在决定人类动机和特定动机风格上的重要作用,围绕促进最佳的机能和健康的心理过程进行阐述,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类动机发展的不同水平,关注于研究人类的行为由意志和自我决定的程度(刘海燕,闫荣双,郭德俊,2003)。
自我决定有四个子理论[2],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即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Evaluation Theory):强调人的兴趣感、能力感、控制感和主动感,从学习者的认知角度来理解内在动机的生成和发展;有机整合理论(Organismic Integration Theory):主要探讨外在动机到内部动机所经历的动机发展水平,和动机内化所具备的条件;归因定向理论(Causality Orientation Theory):关于个体对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进行定向的发展倾向的理论(Ryan R M.1985);基本心理需要理论:主要研究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程度与幸福感、归属感、忠诚度等关系,该理论是自我决定论的核心理论,也是自我决定论研究的基础。
基础心理学思维导图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阶段 品质 一般&特殊 液体智力&晶体智力 认知&操作&社会交往 模仿&再造&创造 二因素论 群因素理论 结构理论 发展水平差异 类型差异 发展早晚差异 遗传 环境和教育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统一性 类型说 巴甫洛夫 特征 外在表现 观点 结构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荣格内外向人格类型论 人格特质论
准备阶段 执行阶段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体液说 体型说 血液说 激素说 感受性和耐受性 反应敏捷型 可塑性 兴奋性 指向性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气质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无好坏之分 与成就无关 影响性格 与适应和健康有关 静态结构 动态结构 奥尔波特 卡特尔 埃森克 大五人格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
适应 动机 组织 信号 詹姆斯兰格外周理论 坎农巴德丘脑理论 沙赫特情绪认知理论 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两极性 变化维度 基本情绪和符合情绪 心境,激情和应激 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 阶段 品质
动力性 激动度 强度 紧张度 准备阶段 执行阶段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
准备阶段 执行阶段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体液说 体型说 血液说 激素说 感受性和耐受性 反应敏捷型 可塑性 兴奋性 指向性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气质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无好坏之分 与成就无关 影响性格 与适应和健康有关 静态结构 动态结构 奥尔波特 卡特尔 埃森克 大五人格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双重趋避冲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 意志特征 态度特征
1
个性心里
需要 动机 情绪情感 能力 人格
荣格 八维 基础 假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荣格八维基础假设-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目的是对文章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阐明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这里,我们将对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进行概述。
荣格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的姓氏。
他对于人类心灵和意识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提出了许多关于个人和集体心理的理论。
八维是荣格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探讨了人类心灵的多个层面和维度。
本文将首先介绍荣格的基本理论,包括他对个体心理结构、无意识和潜意识的理论探索。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荣格八维假设的概念和内涵。
八维假设意味着人类心智具有八个维度,每个维度都代表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意识层次。
这一理论的提出被广泛认为是对传统心理学模型的一种补充和拓展。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带来的理论启示和实际应用。
同时,我们还会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荣格心理学做出贡献。
总之,本文将深入探讨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这一重要理论,并就其影响和发展进行评价。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将能更全面地了解荣格的心理理论,以及八维假设对心灵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同时,我们也希望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方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章的主题和目的: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荣格八维基础假设,并对其进行评价,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探索荣格的理论。
2. 文章的主要分论点和论证顺序:说明文章将会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将首先介绍荣格的基本理论,包括其心理学观点和对人的认知方式的独特见解,然后详细介绍八维假设,探讨其在荣格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
3. 文章的组织结构和章节安排:明确文章的大致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例如,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会概述全文内容,介绍荣格八维基础假设的背景和相关理论领域的研究现状;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荣格的基本理论和八维假设的介绍,包括其内涵和起源等方面;结论部分将对荣格八维基础假设进行评价,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领域,掌握其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和解释人们的心理现象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以及相关步骤。
一、心理学基本原理1. 神经生理学原理:人的思维和行为与神经活动密切相关。
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 心理发展原理:人的心理在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根据爱因斯坦提出的发展理论,人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感性期、运动期、思维期和抽象期等不同阶段。
3. 学习原理:学习对于人的行为和个体心理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包括行为主义学派提出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等学习理论。
4. 认知原理:认知过程指个体感知、思维和记忆等心理活动。
认知心理学研究了人类思维活动的过程和机制,如注意、记忆、语言等。
5. 社会心理学原理:人类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群体中的互动、归属感、道德行为、偏见和态度等问题。
二、心理学重要概念1. 人格: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时间里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刻画了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和行为习惯。
2. 注意力:注意力是个体对某个事物或信息的集中程度。
注意力可以分为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对于个体的学习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3. 记忆:记忆是个体对过去经历的信息的保留和再现。
认知心理学中研究了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等过程。
4. 情绪:情绪是个体的情感体验,涉及到个体的情感状态和生理反应。
研究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5.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研究了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如个体的社会认知会影响到他们对他人行为的解读,以及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行为的认同。
三、理解心理学的步骤1. 了解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解其历史和发展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
2. 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学习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是掌握其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的关键。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理论观点和实证研究方法。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内心及行为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增进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具体来说,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方面:1.感知和注意力:研究人类对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刺激的感知,以及人类选择和集中注意力的规律。
2.认知和思维:研究人类的思考和学习过程,探究人类如何理解并处理信息。
3.情绪和动机:研究人类情感和动机的生成和表达,以及人类如何应对情绪和压力。
4.人格和社会行为:研究人类的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探究人类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范式:心理学的范式指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
主要的范式包括认知范式、人格范式、社会范式和心理生理学范式等。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研究者要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人类行为的多层次性:人类行为具有多层次性,包括生物学层次、心理学层次和社会学层次。
这种多层次性的特征要求学者采取多角度的研究方法。
三、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教育、医学、企业管理、法律和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发展。
2.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旨在帮助人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研究企业和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职业选择和培训等问题。
4.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研究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行为,以及如何提高运动成绩。
四、心理学的挑战和未来心理学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将实验室中的理论和方法移植到真实世界中。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一章 基础心理学知识(讲义)目录解读一、绪论二、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三、基础心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力和人格第一节 绪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心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通、最一般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心理学各个分支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言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人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人们又会产生对它的态度,引起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行动,这就是说人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一体的。
4、能力和人格(能力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格由气质和性格组成。
) 气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气秉性,它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比如有人暴躁,有人温顺,有人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本质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大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高产物,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发展。
生物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心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力、人格(气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意识、注意 心理特性心理过程心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生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老鼠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心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力)——类人猿、黑猩猩4、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类.人类有了语言,能进行抽象思维,人的心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人的心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基础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研究心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本文将从基础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础心理学的定义基础心理学,又称理论心理学,主要关注心理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以揭示心理活动的普遍性、一般性和本质性。
它以实证研究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对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以建立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二、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感觉、知觉、意识、思维、情感、动机、行为等心理活动。
这些心理活动在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中都有所体现。
基础心理学关注这些心理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和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生理、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关联。
三、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被试在自然或实验室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以收集数据;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变量,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以验证理论假设;调查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被试的主观报告;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工具,对被试的心理特征进行评估;个案法是对特定个体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四、基础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基础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WilhelmWundt)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此后,基础心理学逐渐形成了诸多流派,如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
这些流派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基础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临床心理学方面,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教学方法的改进、学习策略的优化提供了指导;在工业心理学方面,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支持;基础心理学的研究还为法律、经济、政治等领域提供了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
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
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是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关键概念,它们构建了我们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理解和解释。
本文将介绍一些心理学的基础原理和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一、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记忆和学习等心理过程的分支学科。
其中,认知过程是人类用来获取、组织、理解和运用信息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原理和概念包括: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类智力和思维能力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过程。
其中,著名的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近期发展区理论。
2. 注意力和工作记忆:注意力是人类获取和处理信息时的一个关键心理过程。
工作记忆是人类在进行认知任务时暂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习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3. 学习和记忆: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训练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记忆是个体存储和回忆这些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者探讨了不同类型的记忆和学习策略,如条件反射、维持练习和联想记忆等。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强调行为可观察性和环境对行为影响的心理学流派。
其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1.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一种学习行为的方式,个体通过与特定刺激之间的关联学会产生某种反应。
巴甫洛夫的狗是条件反射研究的经典例子,揭示了刺激-反应关联的形成过程。
2. 规律性塑造: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可以通过正向和负向的强化或惩罚来塑造和改变。
正向强化是指增加某种行为频率以增加积极刺激,而负向强化是通过减少不愉悦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学习和行为不仅受到直接强化,还受到观察和模仿他人的影响。
尤其是阿尔伯特·班德拉的波波娃娃实验展示了社会学习的重要性。
三、生物心理学生物心理学是研究生物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
其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1. 神经传递:神经传递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神经递质在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巧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和实用技巧可以相互融合的学科,它致力于研究人类心理及其行为规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理论和技巧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身情绪和与他人的关系,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一、基础理论1. 心理结构心理学中的心理结构是指影响个体心理行为的基本单位,分为意识和潜意识。
意识是人们能够感知和意识到的事物,包括思考、感觉、嗅觉、听觉、触觉等。
潜意识是人们无法意识到的一些作用力量,包括潜藏的欲望、挫败感、潜在的信仰等。
对于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问题,分析心理结构是有重要作用的。
2. 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所经历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变化。
理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边人的思维和行为,体谅他们的行为。
3. 心理机制心理机制是指人脑的工作机制,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
了解人脑的工作机制不仅可以治疗不同的心理疾病,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本质。
二、实用技巧1. 积极情绪调节心理学中提到的积极情绪调节技巧包括认知重构、积极思考、正念等。
通过这些技巧可以降低负面情绪,增强自信、增强自尊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2. 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包括有效的听力、适当的表达、有效的提问等。
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让我们更加顺畅地与他人交流,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3. 焦虑和压力管理焦虑和压力是现代人工作和生活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是通过技巧性的管理,我们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焦虑和压力管理技巧包括深呼吸、主动放松、积极思考、积极寻求支持等。
4. 冷静应对挫败和失败挫败和失败是我们成长中难以避免的经历,但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受益。
冷静应对挫败和失败的技巧包括正视自己的感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取得进步、积极解决问题等。
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自己和他人,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从容和自信。
心理学中需要的定义
心理学中需要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在心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术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术语及其定义:1.心理学(Psychology):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探讨个体和群体在各种情境下是如何思考、感觉、学习、记忆、决策和与他人互动的。
2.认知(Cognition):涉及思维、知觉、记忆、语言等心理过程的总称。
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3.行为(Behavior):个体在外部可观察的动作和反应,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
4.情感(Emotion):生理激活和心理体验相结合的复杂状态,包括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表达。
5.人格(Personality):个体在行为、思维和情感方面的独特和相对一致的特征组合。
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性格结构、发展和影响因素。
6.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关注群体动态、社会影响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7.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研究个体在生命周期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关注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不同阶段的发展。
8.学习(Learning):通过经验和环境改变行为和认知的过程。
学习心理学关注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等学习过程。
9.记忆(Memory):保存和检索信息的心理过程。
涉及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的记忆。
10.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通过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提升心理健康的过程。
11.心理测量(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度量和评估心理特征、能力、兴趣等的方法。
包括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
这仅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小部分术语和定义,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子领域和专业方向。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
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基础心理学知识要点心理学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一般可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着重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规律的探讨,应用心理学则将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这一章所谓的基础心理学相当于一般所说的普通心理学。
它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所以这一章所讲的内容是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第一节绪论第一单元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人的心理活动中,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只有人才有意识。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可以从它的发生,发展的纬度上进行研究这形成了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两个分支。
从人类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纬度上进行研究,形成了发展心理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
研究社会对心理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社会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
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一)认知(二)需要和动机(三)情绪、情感和意志(四)能力、气质和性格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人格也称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动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表现了人格的倾自性;能力、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特征,它们都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①无机物和植物没心理,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非常简单,像环节动物(蚯蚓)只有一条简单的神经链,它们只是有某种感觉器官,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它们身上只有感觉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点
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几个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知识点,包括条件反射、心理建构、认知失调和人格特质。
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俄国学者巴甫洛夫在19世纪提出的基本概念。
它指的是一种学习形式,人或动物通过多次重复的刺激与反应,建立起一个先天不存在的条件性反射。
典型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他通过在给狗提供食物前使用铃声刺激,逐渐建立了狗对铃声的条件性反射,即铃声就代表了即将到来的食物。
二、心理建构心理建构是指人们对于外界刺激进行理解和归类的过程。
人类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观念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组织,形成心理建构。
心理建构的形成受到个体的认知和情感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可能形成不同的心理建构。
三、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斯泰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概念,用来描述人们在面对矛盾信息或者与自身观念不符的情况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会主动寻求消除认知失调的不适感,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信念或行为来恢复一致性。
例如,一个人抽烟却知道吸烟对健康有害,就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少不适感,可能会选择改变自己的信念或行为,比如戒烟。
四、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指的是个体与众多个体相比在一定情境下表现出来的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和态度倾向。
人格特质是人类个体之间相对稳定的差异,可以通过心理量表等工具进行测量。
常见的人格特质包括外向性、内向性、神经质、宜人性和尽责性等。
人格特质可以对个体的行为和情绪产生重要影响,并在个体与环境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涉及到条件反射、心理建构、认知失调和人格特质等方面。
这些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
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基本心理需要是指人类内在的基本需求,是每个人生命的重要方面,追求这些基本需求有助于满足个人的内在需求和实现生活意义。
基本心理需要包括自主性、归属感、竞争力、成长、安全、爱和关爱、意义和目的等方面。
以下将介绍这些基本心理需求的概念和实现方法。
自主性:自主性指的是人们具有自主意识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包括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实现自主性需求的方法包括允许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断尝试新事物,培养自己的自我认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自我决定和生命意义方面找到自己的热情和使命。
归属感:归属感是指个体的社交需求,即感受到与他人的联系和共享一些共同点。
实现归属感需求的方法包括建立互信、支持和理解的关系,融入集体和小团体,分享相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交换反馈、意见和建议,参与社交活动和文化活动,以及在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中寻找满足感。
竞争力:竞争力是指个体渴望与他人竞争,追求成功和成就感的需求。
实现竞争力需求的方法包括建立积极、挑战性和具有成就感的目标,不断自我挑战和改进,培养强大的意志、毅力和决心,发展个人信心和主人公精神,以及不断发掘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成长:成长是指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求,包括学习和研究,探索新的经验和技能,发掘自己的能力和理解自己的自我。
实现成长需求的方法包括持续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学习,探索世界和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培养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同时,积极参与其他人的成长。
安全:安全是指个体对生命、财产、身体和精神的安全感和渴望,以及感觉到控制和支配环境的需求。
实现安全需求的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健康习惯和生活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保持积极的思想和情绪,培养灵活、适应和冷静的应对能力,尽可能预防和避免危险和风险,以及控制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关系。
爱和关爱:爱和关爱是指个体与他人的联系和爱的渴望,以及对他人的爱和关怀。
实现爱和关爱需求的方法包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情,与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联系和互动方式,积极参与和帮助他人,慷慨和善良地行动,接受他人的爱和关怀,以及坚持找到和保持有意义的关系。
理解心理学的基础概念与理论
理解心理学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科,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和方法。
在探索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人类的心理活动包括思维、情感、意识和知觉等,而行为则是指人类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和表现。
为了研究这些心理活动和行为,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临床等。
在心理学中,有一些基础概念和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其中之一是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强调人类的思维过程对行为的影响。
它研究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
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是基于信息处理的,人们通过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来进行思考和决策。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发展。
它关注人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展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教育。
此外,人格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分支。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的个体差异和人格特征。
它关注个体在行为和情感上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和测试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性格类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它关注人类在群体中的互动、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的社会行为和决策,以及群体中的社会动力和结构。
最后,心理学中的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的分支。
它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支持。
临床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理解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对于我们认识自己和他人、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通过研究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等,心理学揭示了个体和群体的心理机制和规律。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的知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包括认知、情感、运动、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来获取研究对象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感知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信息进行感觉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注意、感觉、认知等环节,人们通过感知来获取关于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信息。
2. 学习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验和实践来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学习可以分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观察学习等不同类型,通过学习,人们可以适应环境和提升自身能力。
3. 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所获取的信息的保存、存储和回忆能力。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不同类型,记忆是学习和认知的基础。
4. 情绪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事件或对象产生的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
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不同情绪状态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5. 动机动机是人们内在的驱动力,它激发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
动机可以是生理的,如饥饿、口渴等;也可以是心理的,如追求成就、社交需求等。
三、心理学的原理1. 神经机制原理神经机制原理研究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是如何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
神经元通过神经冲动传递信息,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些网络在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发展原理发展原理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和发展的。
从婴儿期到老年期,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发展特点。
3. 学习原理学习原理研究人类学习的过程和机制。
从刺激和反应的条件反射到复杂的认知学习,学习原理帮助我们了解学习的规律和方式,为个体的教育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公共基础知识心理学基础知识概述
《心理学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对于理解人类自身的行为、思维和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基,也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商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意志过程是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克服困难的过程。
个性心理则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它既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也研究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的人的心理特点和差异。
此外,心理学还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无意识的力量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以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层次。
意识是人们能够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前意识是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部分,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意识;无意识则是不能被人们觉察到的心理活动,但它对人的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弗洛伊德还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人的本能欲望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在现实环境中形成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遵循道德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1), 1269-1276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aphttps:///10.12677/ap.2017.711158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ncept,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BasisHui Ku, Huiying Shi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Oct. 26th, 2017; accepted: Nov. 15th, 2017; published: Nov. 21st, 2017Abstract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vers different groups and different fields.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still insufficient. After systematical exploring and discussion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structu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meaning, internal structure confu-sion and single measuremen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n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aticness, traceability and application.Keywords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tructure, Theoretical Basis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库慧,史慧颖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1日摘要基本心理需要在国内外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基本心理需要的研究遍及不同人群不同领域。
但是需要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在概念界定、需要结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几个方面系统地对国内外基本心理需要的观点和研究进行阐述之后,发现其中存在涵义不清、内部结构混乱以及测量单一等问题。
因此从系统性、追踪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提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库慧,史慧颖关键词基本心理需要,结构,理论基础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及辨析1.1. 需要概念的界定需要作为一个日常概念虽然广为人知,但其定义却并不统一。
国外学者们各有看法,如Sullivan (1953)在人际理论里将需要定义为个体与有机体内外的物理化学环境之间的生物不平衡引起的张力;Rotter (1975)的社会认知学习理论中对需要进行了假设,认为需要是被人们认为是驱使自己朝向目标的行为或行为群,需要由需要势能、活动自由和需要值组成;Murray (1981)则认为需要是一种存在于大脑中的生物化学力量,它以将令人不满意的情境转化成令人更加满意的情境的方式来组织知觉、智力和行动,并将需要等同于驱力,认为一种需要或多或少可以被看作是稳定的人格特质或者某些时候是一种状态(叶奕乾,2005)。
可见需要是内部产生的,指向一定行为的力量。
1.2. 需要概念的辨析需要常以意向、愿望、动机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概念以需要为基础,与需要关系紧密,正确理清这些概念和需要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掌握需要的概念。
常见的容易与需要发生混淆的有欲望、内部动机和目标等。
欲望(desire)是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必然为人所觉知,可能超出需要的度,欲望象征有机体缺少或者实际需要某些东西,欲望的结果可能是有害的,而需要则与人的成长健康联系在一起(Kasser & Ryan, 1996)。
内部动机是人类积极主动寻求成长的本性,是人类学习和发展的基础(White,1959),而胜任(competence)及自主(autonomy)的需要激励内部动机行为的产生,即动机是需要的基础,推动人们去行为或指向某一目标以满足需要,阻碍人的自主需要会降低行为的内部动机(Kowal & Fortier, 2010)。
Deci与Vansteenkiste (2004)将基本需要与内在化联系起来分析,认为外在刺激驱力可以通过加强对自主需要的支持度来提升内部动机,实现内部的整合。
以及关于人生目标的阐释,目标设定过程的核心依据就是基本需要,且需要满足的程度影响着目标的制定(Deci & Ryan, 2000)。
1.3. 基本心理需要的界定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根据需要的特征描述列出一个清单来,比如睡眠、性、进食等等的需要,这些生理的驱动彼此间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并且毫无疑问是先于其他需要存在的最有力的需要(Maslow, 1943)。
在满足这些需要之后,才会考虑到爱、归属、安全等等需要。
Len Doyal和Ian Gough (2008)在《人的需要理论》一书中对基本需要进行了论述,认为基本需要是在需要与想要之间存在普遍性和最高的标准判断,这种需要是所有人为了避免严重伤害都必须达到的目标,并且列举了健康和自主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对于基本心理需要的概念,却并未见到明确的界定。
McClelland (1961)将需要划分为两大类,基本心理需要就是除却生存需要或者物质需要之外在精神上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中便是除去最库慧,史慧颖底层的所有层次的需要。
除开和动物一样的生物需要之外,这些存在的特殊的人类需要出现于人类文化的演化过程中。
基本心理需要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心理整合而言是必要的营养(Deci & Ryan, 1991)。
2. 基本心理需要结构2.1. 国外需要结构的划分对于需要的结构,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马斯洛(1943)的需求层次理论将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还有早期曾提及的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Alderfer (1969)在马斯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E.R.G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类,包括存在、关系和成长需要。
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霍妮(1937)认为神经症的动力结构是基本焦虑,为消除基本焦虑个人产生了神经质需要,她提出十种神经症需要并归为三类:依从人,对爱与赞许的需要;支配人,对权力、成就威信等的需要;分离人,即对独立、自主和完善的需要。
艾瑞克森(1968)则提出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的阶段需要,如婴儿期对基本信任感的需求、青少年时期对同一性的需要等,主要有基本信任(希望)、自主(意志)、主动性(目的)、勤奋(能力)、同一性(忠诚)、亲密(爱)、繁殖(关心)以及自我完整(智慧)的八种需要。
之后弗洛姆(1981)提出人类除了生理或者动物需要外,还受五种需要的驱使,即亲合、超越、寻根、同一性感以及定位的需要。
随着动机研究的发展,Deci及Ryan提出影响颇大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通过对内外部动机的认识假定人有三种根本的心理需要,即胜任需要、关系需要及自主需要。
2.2. 国内需要结构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于需要结构的研究则偏向于在通过调查研究进行分析,并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和被认可的理论。
如黄希庭等(1988)通过开放式问卷测量后自编的需要调查表,将大学生的需要分为6类18种,主要有生理、安全、交往、尊重、发展和贡献需要。
景汇泉和孙宝志(2001)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参考马斯洛理论、ERG等理论编制问卷,提出了需要的TGO理论,包括成长、成才及服从三大类需要,并发现需求结构具有层次性和相对稳定性。
2.3. 需要结构内部辨析需要划分的种类众多,甚至名称各有不同,有些需要之间存在重叠。
Murray(1981)也认为需要与需要之间存在关联,需要可能融合也可能发生冲突。
以马斯洛和德西的理论为参照分析,首先,生存需要是生物或者物质需要,排除在心理需要之外,对此不予赘述。
其次是安全需要,马斯洛认为在婴儿和孩子身上这种需要表现的最明显,是指一种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确定感、可预测、稳定的以及有秩序的要求,能使个体感到受保护和安心,感受到父母的有力保护和外界环境的安全。
不安全分为几种,缺乏保护的心里不安全,对未知的恐惧,对危及生存的意外事件的不确定等等。
心理安全感是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有预测和处理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控制感和确定感,这在某种程度上又表现出一种渴望支配的权力,这与弗洛姆等人提到的支配需要、权力需要存在一定的联系。
归属与爱的需要,主要是指对亲情、爱情以及友情的追求,这类需要在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中均有表述,有的和此含义相同,如霍妮对“爱与赞许”的需要,艾瑞克森“亲密”的需要,弗洛姆“寻根”的需要,以及萨提亚冰山理论中“被认可、被接纳、被爱”需要等。
有的则将其归纳到其他类别中,如德西的关系需要定义为来自重要他人的爱与关心,与他人连接的需要,包括归属需要。
周冠生(1995)的关系需要包括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权力与优越的需要等等,两者之间的观点存在相同之处。
库慧,史慧颖而黄希庭等(1988)将归属需要、友情需要以及求援需要都归结为交往需要。
马斯洛将尊重需要单独设为一个层次,认为尊重需要是普遍的一种希望自我尊重、以及尊重他人并且对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有根基的高自我评价的渴望。
弗洛姆则将尊重视为爱的要素之一,黄希庭等(1988)认为尊重需要包括成就需要、自尊自立需要以及权力需要,即希望胜过他人,得到他人尊重、顺从服从,此含义与马斯洛的则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