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1]
食吗?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 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 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 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 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 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 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 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 豆沙制成,在包馅时, 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 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 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 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 成了。
清明节的习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已婚妇女吃条形的“梭子馍”,未婚姑娘则吃“抓髻馍”。
俗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 杜甫的“江边踏表罢,回首见旌旗”即是当时踏青盛况的真实写照。 你知道清明节有什么美食吗?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孩子们有燕、蛇、兔、虎等面花。 再晚点的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 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进行野炊,采摘百草,狩猎,放风筝等。 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踏青之俗早在汉代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更为盛行。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古人在春季里都有踏青游乐的习俗,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 抵暮而归。 ”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 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 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

部编七下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部编七下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七夕节】
又称为“乞巧节”。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
七的夜晚,“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
“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仙女,妇女便在这一
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
美满姻缘。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中秋节】 中秋节也称团圆节、八月节等。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十五又在八月 之中,故称中秋。圆月带来的团圆的 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 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这不仅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 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新课导入
中国有哪些传统 节日呢?
春节
元宵节 重阳节
中秋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节日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拜年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习俗:吃元宵、闹元宵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 习俗:扫墓、踏青
状元成才路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习俗:吃粽子、赛龙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元宵:用糯米粉做成 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 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端午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传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百姓纷纷到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来 回打捞屈原的尸体,拿出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 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一位老医师 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状元成,才路 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以免伤害屈大夫。后状元成才路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 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端午习俗有 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课件ppt
(一)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 日对今天影响深刻,为什么?
(二)节日经济的影响
主题一: 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起源
(一)春节的起源: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 岁,但口头上又称过年。古时春节曾专 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 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 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 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始,固 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 (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 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新 中国成立,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 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 节”,俗称阴历年。
专题三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探究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你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哪一个?为什么?
小组成员认为,他们最喜欢的传统节 日是春节。因为,春节表达了人们对美好 生活的愿望,希望和和美、团团圆圆:春 节可以和家人一起。 四处走亲访友:春节 还能拜年、守岁、放鞭炮、贴春联,可以 看到舞狮、舞龙灯、剪纸、中国结:春节 能吃到饺子、年糕.....学生展示的资料, 包括春联、中国结、剪纸、生肖邮票、 “福”字等。
(4)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
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 插 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 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学课件 (共8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学课件 (共88张PPT)
“新春、新年,亲情的温暖、欢聚的时光,也有了不同的载体。 与一般观感不同,手机上的“年味”其实并不淡。在2017年淘宝年 货节上,全国有2.8万个村的村民通过农村淘宝置办年货,而农村淘 宝精选的200种土货,吸引了全球365个城市的消费者抢购。数据显 示,年轻人不仅热心于“爆买”,也非常在意“过年”,他们十分 关注传统年俗。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与“春节”相关话题的累计讨 论量达3.9亿,“回家”“过年”“年夜饭”“全家福”仍然是高频 热词。其实,对中国家庭而言,过年堪称周期性的“集体仪式”, 不仅赓续着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更寄托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夙愿。”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 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 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 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 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起源之一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 《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 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 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 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 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 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 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 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 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如何对待中华传统节日和洋节日
第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华文化是博大 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许多传统的节日文化,都积淀着厚重 的民族文化的精华。
第二,这些节日文化,彰显的不仅仅是某时某地的民俗风 情,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勇敢等 传统美德和古朴纯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因此,我们 在崇尚西洋节日、热热闹闹过洋节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 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节日文化传统,千万不要在盲目崇拜 中迷失了自我。

故 北宋神宗年间,某年春节

夜晚,有个副宰相王韶的小儿 子南陔,跟随大人在街头观灯
游玩时,不料被歹人掠走,想
勒索王韶一笔钱财。逃跑中正
巧遇朝廷车子经过,南陔大声
呼救,歹人放下南陔仓皇逃跑。
后来,宋神宗得知此事后,就
赐予南陔一些金钱,给他压惊,
从此“压岁钱”在民间流传开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提高文化素养。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展示搜集资料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来了解相应的历史,感受传统节日承载的文化内涵;课后,教师 通过探究活动 点评、节日调查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节日文化。提高学生整理、分析资料能力, 提高沟通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38张PPT)

中国传统节日现今比较隆重的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除夕
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起源于“火把节”每年的正月十五
主要活动
汤元 圆宵
清明节 the Tombsweeping Day
起源: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之礼
时间:冬至后第108天
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又叫“熬年”。
• 观看春节联欢晚会:
• 歌舞、曲艺、魔术、杂 技等节目,是年夜饭之 外的文化“盛宴”,每年全 球都有超过十亿人观看
• 全球华人的大联欢
• 全中国的“年会”
• 拜年与压岁钱
• 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 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 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相传 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 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 可以平安度过一岁。“辟邪”
• 年夜饭:大年夜,丰 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具体 食谱,南北各异,民 族各异。
• 鱼: • 年年有余
• 饺子:是取新旧交 替“更岁交子”的意思 ,以北方为主
• 面条:长命百岁
• 汤圆:团团圆圆
• 放鞭炮、贴春联
• 除夕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 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
节日,就是自我节制,管束,停顿的日子。
中国的节,一般都是停下来,通过古老的仪式,细 节,追思先人之德,念旧,调整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或闭门思过,或饮酒叙旧······所有的节日都是要 回到对先人,历史,经验的纪念,沉思上。

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部编)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共17张PPT)
春节是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 新年、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 佳节。春节期间的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 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 容,形式丰富多彩。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 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 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 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野兽, 每到旧历 年最后一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就爬上岸,吞食 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全 部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有 村东头wenku.baidu.com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 躲避“年”,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 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 讨老人笑而不语。
2、 我们常说:“辞旧迎新。” 总结过去一年 A.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
的得失,吸取教训。“一年之计在于春”,为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
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过年时也得回家。
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
A.
“一年之计在于春”,为迎接新一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课件共31张PPT
1·爆竹迎年 2·拜祭祖先 3·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4·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5·送穷鬼与祭财神 (4)正月初七“人生日”
1·七菜羹 芹菜代表勤劳;大蒜代表会算钱;葱代表聪明;韭 菜代表天长地久;芫荽代表缘分、大芥菜代表新春 发财、鱼代表富足有余等。故此七菜羹是一道集各 种兆头于一身的新春菜。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荡秋千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放风筝
6·蹴鞠
• 三·清明食品
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端午节
•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 风俗:吃粽子,赛龙舟。
七 夕 节
•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 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 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 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 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 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 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 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通过访问我们觉得,大家对传 统节日不是很了解,我们应该多了 解一些我们的传统节日,它是我们 的传统文化,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 兴趣对节日进行了如下再调查研究。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翻阅相关书籍,我们了 解到:
•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 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 夕。
文化节到了,为了促进校园文 化建设,能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 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决定尝试制 作一期校园展板,来激发学生的 爱国情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

源》课堂笔记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一、引入

老师问学生们:你们都喜欢过各种节日吗?有没有想过这些节日来自哪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二、学习内容

1. 农历的由来

老师给学生讲解了农历的由来。在古代,人们按照月亮的周期来计算时间,就是所谓的月历。但是月历的效果不好,因为每个月的长度会有所不同。于是,人们开始按照太阳的周期来计算时间,这就是农历。农历的正月是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

2. 春节的起源

春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的夏朝。那时候,人们认为每到年关,一定会有一只“年”兽来伤害人畜。后来,人们发现只要在家里燃放火把和敲锣打鼓,就能驱走“年”兽。于是,这种狂欢的方式就成为了春节的庆祝方式。

3. 清明节的起源

清明节起源于古代的秦代。那时候,人们认为死亡并不是终点,而是来世的开始。于是,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祭祀祖先,希望祖先在来世里能够得到安宁幸福。

4.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古代的楚国。据说,楚国的诗人屈原因政治原因被贬到了汨罗江边。屈原悲痛欲绝,投江自杀。人们怕屈原的身体会被鱼鳖吃掉,于是就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划船打鼓,以驱赶水中食肉动物。

5.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周朝。那时候,人们认为月亮是最美丽的,所以每年中秋节,人们都会在月下赏月,并品尝美味的月饼。

三、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了解了这些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这些节日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ppt

新授
材料:不同历史时期春节的 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
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
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
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
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
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
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岁朝欢庆图》 你能从材料里找出不同历史时期春节独有的特色吗?在小组里
和你的伙伴交流。
新授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 香囊、挂艾草 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
少数民族的节日你知道吗?
▪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的 泼水节;苗族的苗节;白族、彝族的火把节;回 族、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祖鲁节等。
小组合作 探究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 往……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新授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 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 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 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 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 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 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
• 春节起源:春节,是农历的岁首,另一名称叫过年,是我国最盛 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自西汉以来,春节的 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据记载,春节由冬天祭拜活动发展而来。冬祭是原始社会人们的 一种习俗。开始时,冬祭活动没有固定的日期,但一般都是在每 年冬天结束时进行。慢慢地,人们在新旧年交替的时候开展庆祝 活动。随着时代的变化,冬祭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最终 成了一年辞旧迎新的节日,所以人们开始称它为春节。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 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 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 统节日之一。
中秋节习俗:
祭月、赏月、拜月、 吃月饼、赏桂花、 饮桂花酒
第二环节:品诗词 猜节日
抢答题
品诗词 猜节日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符(桃木板写上神荼、 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 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也作春联。)
龙舟竞渡、吃粽子、凭 吊屈原
变(演变)
春晚、电话拜年、互联网 拜年、禁放鞭炮、微信红 包发压岁钱等 内容变化:祭奠烈士 形式变化:网上祭奠鲜花 追思
女儿回娘家、举办龙舟文 化节、小长假旅游等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之屈原投江》-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端午节起源之屈原投江》-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端午节的由来

旁白: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因遭陷害流放到沅,湘地域。

屈原:因我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被流放至此,可悲!可叹!

旁白:他在流放中写下《离骚》。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旁白:《天问》。

屈原:胸有傲骨敢当先,众人皆浊我独廉。

旁白:《九歌》。

屈原: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旁白: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写下《怀沙》。

屈原: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旁白:楚国百姓悲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在江上打捞他的尸体。

渔夫:龙虾鱼蟹们,愿你们吃饱后就不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旁白: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拿来雄黄酒。

老医师:我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旁白:从此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教材通过介绍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习俗,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通过本课学习,学

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节日习俗,为本课学习提供了生活基础。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认识节日背后

的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

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习俗。

2.难点: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氛围。

2.谈话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节日起源、发展及习俗。

4.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与节日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节日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节日图片,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课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 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 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 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传承
3、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 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 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 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 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 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 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 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 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后被主和派排 挤,退隐山居。1207年病逝,追赠少师,谥 号“忠敏”。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 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现 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 世。
元宵节诗词节选
古蟾宫·元宵
(明)王磐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 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 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 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 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 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 春风,憔悴了梅花。
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 中划分得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完成,后来得传统节日,全都和这 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中华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与形成的必要 条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第22课
春节的前奏? 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 老婆老婆你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节本是佛教的节日,由印 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 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 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从先秦 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 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 祀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除疫。 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 游百病、佩香囊、挂艾草与菖蒲、 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
端午节的变迁 先秦时,南北风格各异,但是五月五日已作为
一个节日。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 恶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 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 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兵缯 了。隋唐埋藏,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 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 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如贴 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 但是规模却越来越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 非遗的节日。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
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 的“举杯邀明月”,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 人“千里共婵娟”。
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 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片衣襟,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 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 节。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25张PPT) 精品课件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2课 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共25张PPT) 精品课件

练习
1、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诗词
中不是描绘元宵节的是 ( )
C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2、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
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节简介》,下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
活动课:中国传统 节日的起源
导入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节日。在
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
们民族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探索、学习, 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 的渊源。
新授
春节
南方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菜:一是有头有尾完整的鱼, 象征年年有余;二是丸子(圆子),象征团团圆圆。
福建:韭菜(久),豆腐(兜福),萝卜
(菜头-彩头),竹笋(节节高),鸡, 橘子(吉祥如意),甘蔗 (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北京:荸荠(必齐) 南方:年糕(年高) 北方:饺子(更岁交子,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是 A.柳条 粽子 D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 )
3、中国古人在划分二十四节气时充分考虑了季节、气 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 。能够反映农作物成熟的节气是 A.雨水、清明 C B.惊蛰、谷雨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数民族的节日你知道吗?
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独有的传统节日,例如傣族的 泼水节;苗族的苗节;白族、彝族的火把节;回 族、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祖鲁节等。
小组合作 探究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有什么作用
传统节日对社会生活的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体现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传统节日构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唤起人们对美的向 往……
我骄傲 我是中国人
新授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 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 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 是认识先辈。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 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 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 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 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新授
端午节的变迁
•先秦时,南北风俗各异,但是五月五日作为一个“节日”已各 有所侧重;战国时代,人们已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月”“恶 日”;秦代之后,端午节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隋 唐,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但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唐代端午节竞渡之风尤为鼎盛;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 了新变化,如贴天师符;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 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2009年,端午节被列入世界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 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之一,在社会发 展中产生过深远影响。我们作为中学生,更要了解 我们的传统节日,继承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民族 精神,在我校白鹭精神和思翔文化的引领和熏陶下, 为把祖国建立得更加富强,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之 梦而努力学习!
谢谢大家!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新授
春节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 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是一年的 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一般至少要到正月 十五(上元节或元宵节)新年才结束,春节俗称“年节”,是 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 (农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 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 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清明节
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都是我们非常熟悉 的节日。在祖国悠久的历史中,这些节日 是怎么形成和演变的?又反映出我们民族 怎样的习俗和文化观念?让我们通过这节 课的探索、学习,走进这些传统节日,在 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探寻这些节日 的渊源。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22、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
中国传统节日只是我们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还 有很多其他方面东西,如剪 纸、跳绳、皮影等,我们应 该把它们传播、传承下去。
我们学校也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
手工制作
书法
当堂练习
1、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
月节、艾节、夏节等。 若请你写一篇《端午
节简介》,下列四组关键词,你会取用的应
新授
清明习俗
1·扫墓 2·祭黄帝 3·踏青 4·荡秋千 5·放风筝 6·蹴鞠 清明食品:鸡蛋,春饼,乌饭,螺蛳,清明粑
清明节变迁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 食节有关。唐代以前,人们主要是以寒食节为主;唐代时, 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官方规定清明和寒食节一起放假,清 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 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为踏青节;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并形成了一个以 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祭祀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 统节日。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民国时期,清明节这天, 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当堂练习 3、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 列诗词中不是描绘元宵节的是 ( C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作业
搜集更多我国传统节日 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历史 故事,出一期手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报。
老师寄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临中夏,石清日复长。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你有什么发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
端午临中夏,石清日复长。
——端午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下赐群臣的习俗。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
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岁朝欢庆图》 你能从材料里找出不同历史时期春节独有的特色吗?在小组里
和你的伙伴交流。
新授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来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风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 香囊、挂艾草 与菖蒲、放风筝、栓五色丝线等
新授 春节习俗
放爆竹 拜祭祖先 着新衣,戴花胜,饮春酒 压岁钱 守岁 拜年:由内及外,由近及远。 送穷鬼与祭财神
新授
春节习俗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 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 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 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春节 的活动丰富多彩多姿,带有浓郁的各民 族特色。

(D )
A.柳条 粽子 春耕 屈原
B.月亮 月饼 团圆 嫦娥
C.菊花 九层糕 敬老 晋文公
D.艾叶 粽子 龙舟 屈原
当堂练习
2、中国古人在划分二十四节气时充分考虑了季
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以有利于
指导农业生产。能够反映农作物成熟的节气是
(C )
A.雨水、清明
B.惊蛰、谷雨
C.小满、芒种 D.白露、霜降
新授
材料:不同历史时期春节的 变迁
先秦时期,就有了岁时的雏形;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
的习俗;唐朝时,人们除了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
年帖”;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
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到了明朝,
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