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_精忠报国成语故事
关于爱国爱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爱国爱家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17d4cb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3.png)
关于爱国爱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1.精忠报国: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忠诚故事,指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精神。
据
说岳飞在年轻时,曾在其母的教诲下立下誓言,要为国家献身。
后来,他成为了著名的抗金名将,并以其忠诚和爱国精神而闻名于世。
2.破釜沉舟: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故事,指的是为了达到目标而做出极大的努
力。
据说项羽在与秦军决战时,为了表示决心,下令打破炊具和沉舟,表示不胜利不回头。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为了达到目标而做出极大的努力。
3.卧薪尝胆: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复仇故事,指的是为了报仇而刻苦自励。
据说越
王勾践在被吴国打败后,为了报仇而卧薪尝胆,刻苦自励,最终成功复仇。
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为了达到目标而刻苦自励的精神。
4.胸怀祖国:这个成语指的是心中有国家,对国家有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
这个成语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国家奋斗、献身的人。
5.情深似海:这个成语指的是对祖国、家人、朋友等感情深厚,如同大海一样深沉。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祖国、家人、朋友等有深厚感情的人。
精忠报国的故事
![精忠报国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8b1e04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e.png)
精忠报国的故事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字鹏举,是著名的军事家、策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那样,岳飞精忠报国故事的由来是什么?岳飞简介知多少?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岳飞的故事以及精忠报国一词的由来。
精忠报国一词的由来: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所著《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
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编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刺字为兵的方案仍在实行,所以岳飞从军时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明代表现岳飞故事的小说、戏剧如《精忠记》、《武穆精忠传》、《精忠旗传奇》等都有岳飞背上刺字的描写,刺字版本不一,最普及的则是精忠报国。
有学者觉得,此时的精忠报国四字是受宋高宗御赐精忠岳飞四字的误导。
始修于明代的《唐门岳氏宗谱》说尽忠报国四字是姚氏于靖康初年为岳飞所刺,但《宗谱》晚出,此事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
岳母刺字的演义故事则最早见于清抄本《如是观传奇》与杭州钱彩评《精忠说岳》,《说岳》中的岳母刺字故事影响广泛,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成语故事】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的爸爸妈妈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爸爸妈妈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
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
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
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妈妈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由于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
岳飞想到妈妈平常的教会,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可以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状况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可以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精忠报国类似的故事
![精忠报国类似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57f13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精忠报国类似的故事精忠报国的故事精忠报国是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
岳飞少年时苦学武艺,之后决定奔赴战场,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为鼓励儿子,就在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铭记母亲的教诲,奔赴抗击金军的前线,屡建战功,成了一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
现在精忠报国用来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精忠报国类似的故事一:卧薪尝胆卧薪尝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这个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他以柴草卧铺,并在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后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该成语后来用于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精忠报国类似的故事二: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这一典故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当年屯兵新野的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先前共三次拜访,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后来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就是《三顾茅庐》的经典故事,也是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的由来。
三顾茅庐的经典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管理者要礼贤下士、知人善用;面对人才,你要放下架子,心平气和的去交谈。
精忠报国类似的故事三:田忌赛马《田忌赛马》这个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中国历史人物故事,而后演化成为一个成语。
战国时期,齐威王常常与齐国将军田忌赛马,各自选出三匹马,分上中下三个等级进行赛跑。
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给齐威王。
田忌十分郁闷,他把赛马失败引起的不快告诉了孙膑。
好友孙膑就给他出了一个计谋,让田忌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结果在第一场大败之后就连胜两场。
马还是同样的马,只是调换了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
之后田忌和齐威王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而孙膑获得了齐威王的赏识。
四字成语:精忠报国
![四字成语:精忠报国](https://img.taocdn.com/s3/m/2c86a1bc26fff705cd170a14.png)
四字成语:精忠报国
【注音】jìn zhōng bào guó
【出处】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北史·颜之仪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岳飞传》
【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爱国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忠心耿耿、为国捐躯
【相反词】卖国求荣
【同韵词】名垂竹帛、鸾飘凤泊、巧偷豪夺、百般折磨、七死八活、暴取豪夺、低唱浅酌、忍耻苟活、要死要活、说死说活、......
【年代】古代
【英文】to be loyal and patriotic; to devote oneself to one's
country; to give one's fealty to the nation
【日文】尽忠報国(ほうこく)
【法文】sedévouerauservicedelapatrie
【成语故事】北周宣帝时御史大夫颜之仪经常苦苦劝谏宣帝不要暴政,被宣帝冷落。
宣帝死,朝中大臣刘日方、郑泽造假遗诏让杨坚做丞相辅助小皇帝治理国家,颜之仪极力反对,誓死要尽忠报国,被杨坚贬到西疆当郡守。
杨坚最后还是表扬颜之仪
【成语示例】尽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明·郭勋《英烈传》第三回。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通用7篇)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84b9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1.png)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通用7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成语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篇1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年轻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一心要报效国家。
二十岁那年,岳飞参军入伍,投身到抗金战场,后又投奔了老将宗泽。
由于岳飞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深得宗泽赏识,很快被提拔为东京留守司统制。
后来,岳飞联络各路义军,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部队---“岳家军”。
岳家军勇猛善战,几次大败金军,还在牛头山大败金兀术。
当时,金兵士气低落,两军一交战,就被士气高涨的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个个争相逃命。
金兀术控制不住败逃的士兵,也只能骑着快马飞逃。
他一边逃命,一边不由自主地哀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啊!”从此,岳家军令金军闻风丧胆,岳飞的威名传遍也大江南北。
可叹的是,南宋政权采取苟安政策。
连连得胜的岳飞却被朝廷调离了战场。
后来更为奸相秦桧所害,被诬陷反叛朝廷,冤死狱中。
不过岳飞的事迹和精神却永为后人所传颂。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篇2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精忠报国的故事简介
![精忠报国的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f777dd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e.png)
精忠报国的故事简介精忠报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代表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以其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斗不息,展现了精忠报国的崇高品质。
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三国时期的“忠义之后”关羽了。
关羽,字云长,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将领,也是蜀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他以其忠诚不渝的品德和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忠义楷模。
关羽在刘备起兵蜀汉之初,便投身刘备帐下,从此开始了他的忠诚报国之路。
在刘备的帐下,关羽以其勇猛无敌的战斗力,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了刘备帐下的一员重要将领。
在赤壁之战中,关羽更是展现了其忠诚不渝的品格,不顾曹操的高压命令,坚决守护主公刘备,最终化解了危机,为蜀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关羽最为人所称颂的,还是他在长坂坡的一幕。
在长坂坡之战中,关羽率领三千精兵,被曹操的大军包围,陷入了绝境。
但即便面临敌军的围攻,关羽依然坚守阵地,誓死保卫主公。
最终,关羽在长坂坡英勇战死,以身殉国,成为了忠义的典范,为后人留下了永恒的英雄传奇。
除了关羽之外,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忠义之士,他们以其忠诚不渝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奋斗。
他们或是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或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都展现了精忠报国的崇高品质。
精忠报国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在当下社会,我们也应该以精忠报国的精神,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要以忠诚和奉献的态度,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民族的复兴努力奋斗。
总之,精忠报国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_精忠报国成语故事
![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_精忠报国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323a20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68.png)
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_精忠报国成语故事精忠报国的意思是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你们知道精忠报国有什么典故吗?下面请欣赏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精忠报国相关典故内容,希望对你们有用!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
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
"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
岳飞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
岳飞想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关于爱国爱家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爱国爱家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6190c40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a.png)
关于爱国爱家有关的成语故事摘要:1.前言:爱国爱家的重要性2.成语故事一:精忠报国3.成语故事二:烽火戏诸侯4.成语故事三:岳飞精忠报国5.成语故事四:孟母三迁6.总结:成语故事对爱国爱家精神的传承和启示正文:【前言】爱国爱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都彰显了这一精神。
成语故事便是其中的一种载体,将爱国爱家的理念深入人心。
本文将从四个成语故事入手,探讨爱国爱家精神的传承和启示。
【成语故事一:精忠报国】精忠报国这个成语出自于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事迹。
岳飞自幼便立志报效国家,后成为南宋抗金主要将领,他严明纪律,关心士兵,以身作则,率领岳家军屡次抗击金兵,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曾说:“臣子之事,莫大于忠,忠之至,莫大于死。
”这便是精忠报国的内涵。
岳飞以身许国,最后被奸臣秦桧陷害致死,但其精神永载史册,激励着后人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成语故事二:烽火戏诸侯】烽火戏诸侯这个成语出自于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
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欺骗诸侯。
当烽火再次燃起时,诸侯们已不再相信,没有前来救驾。
最终,周幽王被犬戎攻破都城,杀死于骊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国家的安危与统治者的诚信息息相关,失信于民,必将导致国家的衰败。
【成语故事三:岳飞精忠报国】这个故事与成语同名,再次讲述了岳飞的英勇事迹。
岳飞坚持抗金,恢复中原,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付出了巨大努力。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典范。
【成语故事四:孟母三迁】孟母三迁这个成语出自于孟子的成长故事。
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成长,三次搬家,寻找更好的居住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石。
【总结】成语故事以简洁明快的形式,传达了爱国爱家的精神内涵。
从精忠报国、烽火戏诸侯、岳飞精忠报国到孟母三迁,这些成语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传承爱国爱家精神的典范。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56d2d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3.png)
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精忠报国的成语故事(精选6篇)成语典故指关于成语产生、形成、流传的故事传说。
[作文素材]描写爱国的成语故事
![[作文素材]描写爱国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eea5e5e87101f69f319588.png)
[作文素材]描写爱国的成语故事描写爱国的成语故事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岳飞投军抗辽。
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
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北宋末年,金国军队入侵中原,控制了淮河以北地区。
宋高宗赵构南渡长江,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
宋军将领岳飞积极主战抗金,驱走金人,恢复大宋一统江山。
他有深韬大略,治军有方。
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顽强,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使金兵闻风丧胆,不禁叹赞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率领岳家军多次大败金兵,收复了不少失地。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在河南开封附近的郾城大破金兀术的主力部队,于是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
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意思
![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2808df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b.png)
精忠报国四个字的意思
精忠报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时期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自《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精忠报国。
”
近义词:尽忠报国。
反义词:卖国求荣。
语法:联合式;一般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造句:
1、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蹟,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2、好男儿自当精忠报国、血染沙场。
3、精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4、我长大后一定要精忠报国。
5、如果每个人都能精忠报国,就不怕敌人来犯。
成语故事精忠报国文章
![成语故事精忠报国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532ffa21c281e53a5802ffbe.png)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释读】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经典成语故事推荐二:熟能生巧
从前有个叫陈康肃,号尧咨的人,箭术精良,举世无双。他因此心里非常的骄傲,常常夸耀自己的本领。“哈,哈,哈,我的箭术没人比得上。你们有谁愿意跟我比比看啊?”
“师父,您实在是太高明了,我们怎么比得上您呢!”“是啊,我们还要多跟您学习,学习呢!师父你再表演一下,让我们开开眼界嘛!”这些想从陈尧咨那儿学得箭术的年轻人,每天都说些恭维他的话,让他开心。
经典成语故事推荐一:愚公移山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有一天陈尧咨带着徒弟在院子里练习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翁正好走过,便停下来看。
陈尧咨举起了弓,搭上箭,一连发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红心。徒弟们在旁边拍手叫好,陈尧咨也很神气的对老翁说:“你看怎么样?”那个老翁只是微微点头,并不叫好。
爱国成语故事翻译成现代文
![爱国成语故事翻译成现代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35046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8.png)
爱国成语故事翻译成现代文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从古至今就有不少的爱国人物的事迹和故事,小编汇总历史上关于爰国人物的成语故事,大家可以看看。
一、岳飞——精忠报国出自中国历史人物(南宋爱国抗金名将岳飞)的典故。
它形容精心忠诚,报效祖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故事:岳飞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
他年轻时就怀有远大的理想,一心要报效国家。
二十岁那年,岳飞参军入伍,投身到抗金战场,后又投奔了老将宗泽。
由于岳飞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深得宗泽赏识,很快被提拔为东京留守司统制。
后来,岳飞联络各路义军,组成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部队---“岳家军”。
岳家军勇猛善战,几次大败金军,还在牛头山大败金兀术。
当时,金兵士气低落,两军一交战,就被士气高涨的岳家军打得落花流水,个个争相逃命。
金兀术控制不住败逃的士兵,也只能骑着快马飞逃。
他一边逃命,一边不由自主地哀叹:“撼山易,憾岳家军难啊!”从此,岳家军令金军闻风丧胆,岳飞的威名传遍也大江南北。
可叹的是,南宋政权采取苟安政策。
连连得胜的岳飞却被朝廷调离了战场。
后来更为奸相秦桧所害,被诬陷反叛朝廷,冤死狱中。
不过岳飞的事迹和精神却永为后人所传颂。
二、文天祥——甘之如饴出自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故事:宋朝末年,文天祥率军抗元,不幸被捕,关入元军的土牢,汉奸张弘范劝他投降,他坚决拒绝。
他在又矮又窄的地牢里呆了三年,始终不投降,最后被元朝皇帝忽必烈下令杀害,他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三、苏武——苏武牧羊出自于中国历史人物苏武,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故事: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
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
幼儿成语知识 精忠报国 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知识 精忠报国 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5e8f47e8762caaedc33d45c.png)
幼儿成语知识精忠报国成语故事成语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成语繁体精忠報國成语简拼JZBG成语注音ㄐ一ㄥㄓㄨㄥㄅㄠˋ ㄍㄨㄛˊ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感情色彩褒义成语成语用法精忠报国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成语年代近代成语成语正音国,不能读作ɡuǒ 。
成语辨形忠,不能写作中。
近义词尽忠报国反义词卖国求荣成语例子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英语翻译serve one s country with unreserved loyalty成语谜语岳飞背上文身成语故事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 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 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 深明大义的母亲,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 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岳飞参军后, 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 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 独当一面, 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 均获全胜, 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 把敌人驱逐出境, 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 上书给皇帝赵构, 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 力谏赵构返回汴京, 亲率六军北渡黄河, 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 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 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 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 决心以身许国, 消灭敌人, 恢复故疆, 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 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 而且越战勇, 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1140 年, 正当岳飞奋勇前进, 胜利在望的时候, 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 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 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 在一天之内连下12 道金牌, 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 长叹道: 十年之功, 废於一旦! 岳飞退兵时, 中原人民拦住军马, 哭声盈野, 岳飞也潸然泪下.岳飞回到临安后, 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 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 当时岳飞年仅39 岁.临刑前, 他奋笔疾书, 写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飞被害后, 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 向金朝称臣纳贡, 大片国土沦於金人之手.岳飞虽然惨遭杀害, 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 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桧等人, 却被铸成铁像, 反剪双手, 长跪於英雄墓前, 被万世人民唾骂!。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什么意思-精忠报国的解释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什么意思-精忠报国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90b9d1ec850ad02de8041fb.png)
精忠报国|精忠报国什么意思|精忠报国的解释典故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近义词尽忠报国反义词卖国求荣英文翻译serve one's country with unreserved loyalty成语资料成语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成语举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中性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爱国成语结构:联合式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正音:国,不能读作“ɡuǒ”。
成语辨形:忠,不能写作“中”。
成语谜面:岳飞背上文身成语故事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 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 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 深明大义的母亲,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 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岳飞参军后, 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 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 独当一面, 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 均获全胜, ”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 把敌人驱逐出境, 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 上书给皇帝赵构, 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 力谏赵构返回汴京, 亲率六军北渡黄河, 这样将帅一心, 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 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 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 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 决心以身许国, 消灭敌人, 恢复故疆, 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 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 而且越战勇, ”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1140 年, 正当岳飞奋勇前进, 胜利在望的时候, 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 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 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 在一天之内连下12 道金牌, 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 长叹道: ”十年之功, 废於一旦! ”岳飞退兵时, 中原人民拦住军马, 哭声盈野, 岳飞也潸然泪下.岳飞回到临安后, 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 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 当时岳飞年仅39 岁.临刑前, 他奋笔疾书, 写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飞被害后, 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 向金朝称臣纳贡, 大片国土沦於金人之手.岳飞虽然惨遭杀害, 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 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桧等人, 却被铸成铁像, 反剪双手, 长跪於英雄墓前, 被万世人民唾骂!。
描写报效祖国的成语
![描写报效祖国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43a105b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c.png)
报效祖国引言报效祖国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报效祖国并不仅仅是军人的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报效祖国相关的成语,这些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忠诚报效祖国的精神和行动。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并描写几个与报效祖国相关的成语。
一、舍生忘死1.1 舍生忘死的含义舍生忘死是指人们为了救国、报效祖国而毫不犹豫地舍弃自己的生命。
这一成语源自于古代中国历史上的英雄壮举和感人故事,成为了表达忠诚和报国精神的象征。
1.2 舍生忘死的典故在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以舍生忘死的精神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其中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岳飞抗金故事。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在抗击金国入侵的战斗中多次表现出了舍生忘死的精神。
他率领军队与金军浴血奋战,最后在一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岳飞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和忠诚报效。
二、精忠报国2.1 精忠报国的含义精忠报国是指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和报效之心。
这一成语强调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要求人们能够竭尽全力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2 精忠报国的典故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对精忠报国精神的正面描写和赞颂。
其中最为著名的典故之一是郭子仪平窜故事。
郭子仪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将领,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斗中展现出了精忠报国的品质。
他不畏强敌,舍小家顾大家,最终为国家和民族的和平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血战到底3.1 血战到底的含义血战到底是指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敌人的时候,毫不退缩,坚持到底的意志和勇气。
这一成语强调了人们在关键时刻的顽强拼搏精神,寄托了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忠诚。
3.2 血战到底的典故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以血战到底的精神成就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其中,孙子和他的兄弟孙武是最具代表性的典故之一。
在战国时期,他们在齐国任职期间,因为忍受不了齐国的腐败和窝囊的政治体制,最终决心投奔了邻国楚国。
然而,未来他们又回到了祖国齐国,与来犯的黄巢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475a5a851e79b8968022631.png)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及典故成语故事形式简洁、言此喻彼、言简意赅、耐人寻味,从小让孩子学习成语可以丰富文化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和相关资料。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
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精忠报国的典故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飞投军抗金,因屡立战功被宗泽提拔为统制(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长)。
建炎三年(1129年),宗泽亡故,金将完颜宗弼再次南侵,宋军大溃,高宗逃亡。
关于爱国爱家的成语故事30字
![关于爱国爱家的成语故事3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6dbe67a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2.png)
关于爱国爱家的成语故事30字摘要:1.引言:阐述爱国爱家的意义2.成语故事1:岳飞精忠报国3.成语故事2:孟母三迁4.成语故事3:诸葛亮鞠躬尽瘁5.成语故事4:杜甫忧国忧民6.结论:强调爱国爱家的价值正文:【引言】爱国爱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人物都以爱国爱家为己任。
下面将介绍四个感人至深的成语故事,以彰显这种美德的可贵。
【成语故事1:岳飞精忠报国】岳飞,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忠诚于国家,勇往直前,以身许国。
一句“精忠报国”,成为了他一生奋斗的信念。
岳飞一生屡次抵抗金国侵略,为保卫国家和民族尊严,浴血奋战,最终却因秦桧等奸臣的陷害而以身殉国。
【成语故事2:孟母三迁】孟母是孟子的母亲,她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
这个故事传颂千古,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孟母对家庭、国家的重视。
孟母以自己的智慧教导孟子成为一代儒家宗师,为我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成语故事3: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亮,蜀汉丞相,他一生致力于国家事业,临危受命,忠诚勤勉。
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出了他为国家、民族付出的辛勤努力。
诸葛亮在战争中屡出奇谋,为蜀汉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居乐业,贡献了聪明才智。
【成语故事4:杜甫忧国忧民】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关心国家大事,为民请命。
他的诗作饱含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抒发了他对贫苦百姓的关爱。
【结论】以上四个成语故事,展现了古人在爱国爱家方面的崇高风范。
时至今日,我们仍需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家庭和谐、国家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忠报国的成语典故_精忠报国成语故事
八百多年以前,河南省汤阴县岳家庄的一户农民家里,生了一个小男孩。
他的父母想:给孩子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天空而过,父母高兴地说:"好,就叫岳飞。
愿吾儿像这群大雁,飞得又高又远。
"这名字就定下来了。
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滚滚的黄河水把岳家冲得一贫如洗,生活十分艰难。
岳飞
虽然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一次,岳飞有几个结拜兄弟,因为没有饭吃,要去拦路抢劫,他们来约岳飞。
岳飞想
到母亲平时的教导,没有答应,并且劝他们说:"拦路抢劫,谋财害命的事儿,万万不能
干!"众兄弟再三劝说,岳飞也没动心。
岳母从外面回来,岳飞一五一十地把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你做得对,人穷志不穷,咱不能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
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岳母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
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
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岳母先在
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
抗金名将。
[释义] 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语出]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
[正音] 国;不能读作“ɡuǒ”。
[辨形] 忠;不能写作“中”。
[近义] 尽忠报国
[反义] 卖国求荣
[用法] 形容非常爱国。
又作“尽忠报国”。
一般作谓语、定语。
1 要想不做精忠报国,那就努力学习吧!
2 从小就听妈妈讲"岳母刺字"的故事,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3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蹟,至今仍为人所称颂。
4 精忠报国,乃臣子之责。
5 我长大后一定要精忠报国。
6 如果每个人都能精忠报国,就不怕敌人来犯。
7 文天祥公园是纪念精忠报国的文天祥,其六米高的铜像屹立于公园的最高处,令人
肃然起敬,铜像后有一幅雕工极之精美的大石碑,栩栩如生地把文天祥的一生纪录下来,
石碑尽头还刻上文天祥被关在蒙古监牢其间所写的《正气歌》,其英勇、气节和爱国精神
更震撼每一位游人的心灵。
8 有一种追求叫精忠报国,有一种日子叫与星相守,有一种情愫叫思家念亲,有一个
佳节叫“八一”建军,献给所有无私奉献的军人!
9 他的母亲在他从军前,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
10 他从小就立志要效法岳飞,精忠报国,因此投身军旅。
11 古往今来,多少义士精忠报国,吟唱出了一曲曲忠魂义胆!
12 听到这位英雄精忠报国的事蹟,每个人都深受感动。
13 岳飞以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显扬于世.
14 南宋初年大元帅岳飞,精忠报国却被秦桧所害,老百姓为了唾弃秦桧,就用春饼和
“油炸桧”。
15 精忠报国,何为忠!武穆遗书传天下,四海内外一个变!
16 功高震主,岳飞虽有满腔热血、精忠报国之意,但奈何奸人作崇,被秦桧在宋高宗赵
构的授意下,以“莫须有”。
17 杨树这精忠报国唱的很是不错。
18 肆意闲来无事,只能弹弹琴,唱唱歌,送给大家一首精忠报国可否?
19 本文以杨家将的故事为背景,叙述了杨家一龙七虎精忠报国、血染沙场的感人故事。
20 勇士你要想精忠报国就的找到法克大将军,不过他同意不同意就不是我所不了解的。
21 他们不是为了精忠报国而去的吗,他们不是为了赤心报国而去的吗?一腔热血都洒了,忠胆头颅都抛了,可是国又给了他们什么?是阴谋迫害,是满门抄斩!
22 此役全靠余玠制置使调度、明教精忠报国,狄咏适逢其会,不敢居功——刘掌门果
然消息灵通啊。
23 众人还沉浸在精忠报国的余韵当中,吕布一曲满江红,便又让文武百官的热血重新
沸腾了一回。
24 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应学习他精忠报国的精神,在战场上可以临危不震,灵活运用的卓越指挥才能和他的文学造诣以及他正直,简朴,爱
国爱民爱兵的良好精神和品质。
25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26 某某大将困守孤城,城破在即,大将先毒杀自己的老婆孩子,甚至包括宠物狗,然后
舍生战死或自杀殉国,以示自己精忠报国,与城共存亡。
27 天下大事,岂因福祸避趋之?我想,做文臣的就是在这个时候精忠报国了。
28 而他这次从北方来到洞庭,见到了两个闻名天下的当世英雄,一个是精忠报国一心
驱除外患的岳飞,一个是要彻底该换人间的杨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