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李伟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高等数学李伟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ae2d509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c.png)
⾼等数学李伟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习题3—1(A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函数的极值与最值是不同的,最值⼀定是极值,但极值未必是最值;(2)函数的图形在极值点处⼀定存在着⽔平的切线;(3)连续函数的零点定理与罗尔定理都可以⽤来判断函数是否存在零点,⼆者没有差别;(4)虽然拉格朗⽇中值公式是⼀个等式,但将()f ξ'进⾏放⼤或缩⼩就可以⽤拉格朗⽇中值公式证明不等式,不过这类不等式中⼀定要含(或隐含)有某函数的两个值的差.答:(1)不正确.最值可以在区间端点取得,但是由于在区间端点处不定义极值,因此最值不⼀定是极值;⽽极值未必是最值这是显然的.(2)不正确.例如32x y =在0=x 点处取极值,但是曲线在点)00(,却没有⽔平切线.(3)不正确.前者是判断)(x f 是否有零点的,后者是判断)(x f '是否有零点的.(4)正确.⼀类是明显含有)()(a f b f -的;另⼀类是暗含着)()(0x f x f -的. 2.验证函数2)1(e x y -=在区间]20[,上满⾜罗尔定理,并求出定理中的ξ.解:显然2)1(e x y -=在闭区间]20[,上连续,在开区间)20(,内可导,且e )2()0(==y y ,于是函数2)1(ex y -=在区间]20[,上满⾜罗尔定理的条件,2)1(e )1(2)(x x x y ---=',由0)(='ξy ,有0e )1(22)1(=---ξξ,得1=ξ,∈ξ)20(,,所以定理的结论也成⽴.3.验证函数1232-+=x x y 在区间]11[,-上满⾜拉格朗⽇中值定理,并求出公式中的ξ.解:显然1232-+=x x y 在闭区间]11[,-连续,在开区间)11(,-内可导,于是函数1232-+=x x y 在区间]11[,-上满⾜拉格朗⽇中值定理的条件,26)(+='x x y ,2)1(1)1()1(=----y y ,由)()1(1)1()1(ξy y y '=----,有226=+ξ,得0=ξ,∈ξ)11(,-,所以定理的结论也成⽴.4.对函数x x x f cos )(+=、x x g cos )(=在区间]20[π,上验证柯西中值定理的正确性,并求出定理中的ξ.解:显然函数x x x f cos )(+=、x x g cos )(=在闭区间]20[π,上连续,在开区间)20(π,内可导,且x x f sin 1)(-=',x x g sin )(-=',在区间)20(π,内0)(≠'x g ,于是函数x x x f cos )(+=、x x g cos )(=在区间]20[π,上满⾜柯西定理的条件,⼜21)0()2/()0()2/(πππ-=--g g f f ,由)()()0()2/()0()2/(ξξππg f g g f f ''=--,有ξξπsin sin 121--=-,即πξ2sin =,由于∈ξ)20(π,,得πξ2arcsin=,所以定理的结论也成⽴.5.在)(∞+-∞,内证明x x cot arc arctan +恒为常数,并验证2cot arc arctan π≡+x x .证明:设x x x f cot arc arctan )(+=,显然)(x f 在)(∞+-∞,内可导,且-+='211)(x x f 0112≡+x,由拉格朗⽇定理的推论,得在)(∞+-∞,内x x cot arc arctan +恒为常数,设C x f ≡)(,⽤0=x 代⼊,得2π=C ,所以2cot arc arctan π≡+x x .6.不求出函数2()(4)f x x x =-的导数,说明0)(='x f 有⼏个实根,并指出所在区间.解:显然2()(4)f x x x =-有三个零点20±==x x ,,⽤这三点作两个区间]20[]02[,、,-,在闭区间]02[,-上)(x f 连续,在开区间)02(,-内)(x f 可导,⼜0)0()2(==-f f 于是)(x f 在]02[,-满⾜罗尔定理,所以⾄少有∈1ξ)02(,-,使得0)(1='ξf ,同理⾄少有∈2ξ)20(,,使得0)(2='ξf ,所以0)(='x f ⾄少有两个实根.⼜因为)(x f 是三次多项式,有)(x f '时⼆次多项式,于是0)(='x f 是⼆次代数⽅程,由代数基本定理,得0)(='x f ⾄多有两个实根.综上,0)(='x f 恰有两个实根,且分别位于区间)02(,-与)20(,内.7.证明下列不等式:(1)对任何实数b a ,,证明cos cos a b a b -≤-;(2)当0>x 时,x x xx<+<+)1ln(1.证明:(1)当b a =时,cos cos a b a b -≤-显然成⽴.当b a <时,取函数x x f cos )(=,显然)(x 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在开间)(b a ,内可导,由拉格朗⽇定理,有∈ξ)(b a ,,使得))(()()(b a f b f a f -'=-ξ,即)(sin cos cos b a b a -?-=-ξ,所以)()(sin cos cos b a b a b a -≤-?-=-ξ.当b a >时,只要将上⾯的区间][b a ,换为][a b ,,不等式依然成⽴.所以,对任何实数b a ,,都有cos cos a b a b -≤-.(2)取函数)1ln()(t t f +=,当0>x 时,函数)1ln()(t t f +=在闭区间]0[x ,上连续,在开区间)0(x ,内可导,根据拉格朗⽇定理,有∈ξ)0(x ,,使得ξξ+='1)(xf .因为x <<ξ0,则x xx x x =+<+<+0111ξ,所以x x x x <+<+)1ln(1. 8.若函数)(x f 在区间),(b a 具有⼆阶导数,且)()()(321x f x f x f ==,其中21x x a <<b x <<3,证明在区间)(3,1x x 内⾄少有⼀点ξ,使得0)(=''ξf .证明:根据已知,函数)(x f 在区间][21x x ,及][32x x ,上满⾜罗尔定理,于是有∈1ξ)(21x x ,,∈2ξ)(32x x ,(其中21ξξ<),所得0)(1='ξf ,0)(2='ξf .再根据已知及)()(21ξξf f '=',函数)(x f '在区间][21ξξ,上满⾜罗尔定理,所以有∈ξ)(21ξξ,?)(3,1x x ,所得0)(=''ξf ,即在区间)(3,1x x 内⾄少有⼀点ξ,使得0)(=''ξf .习题3—1(B )1.在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我国运动员以2⼩时19分26秒的成绩夺得了⼥⼦组冠军.试⽤微分中值定理说明她在⽐赛中⾄少有两个时刻的速度恰好为18. 157km/h (马拉松⽐赛距离全长为42.195km ).解:设该运动员在时刻t 时跑了)(t s s =(km ),此刻才速度为)()(t s t v v '==(km/h ),为解决问题的需要,假定)(t s 有连续导数.设起跑时0=t ,到达终点时0t t =,则3238888889.20≈t ,对函数)(t s 在区间]0[0t ,上⽤拉格朗⽇定理,有00t <<ξ,所得)()(0)0()(00ξξv s t s t s ='=--,⽽15706.183238888889.2195.420)0()(00≈=--t s t s km/h ,所以157.1815706.18)(>≈ξv .对)(t v 在区间]0[ξ,及][0t ,ξ上分别使⽤连续函数的介值定理(注意,0)0(=v0)(0=t v ,则数值18. 157分别介于两个区间端点处函数值之间),于是有)0(1ξξ,∈,)0(2,ξξ∈,使得157.18)(1=ξv ,157.18)(2=ξv,这表明该运动员在⽐赛中⾄少有两个时刻的速度恰好为18. 157km/h .2.若函数)(x f 在闭区间][b a ,上连续,在开区间),(b a 内可导,且0)(>'x f ,证明⽅程0)(=x f 在开区间),(b a 内⾄多有⼀个实根.证明:采⽤反证法,若⽅程0)(=x f 在开区间),(b a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实根21x x <,即0)()(21==x f x f ,根据已知函数)(x f 在][21x x ,上满⾜罗尔定理,于是有∈ξ)()(21b a x x ,,?,使得0)(='ξf ,与在开区间),(b a 内0)(>'x f ⽭盾,所以⽅程0)(=x f 在开区间),(b a 内⾄多有⼀个实根.(注:本题结论也适⽤于⽆穷区间) 3.证明⽅程015=-+x x 只有⼀个正根.证明:设1)(4-+=x x x f ()(∞+-∞∈,x ),则014)(4>+='x x f ,根据上题结果,⽅程015=-+x x 在)(∞+-∞,内⾄多有⼀个实根.取闭区间]10[,,函数1)(4-+=x x x f 在]10[,上连续,且01)0(<-=f ,01)1(>=f ,由零点定理,有)10(,∈ξ,使得0)(=ξf ,从⽽⽅程015=-+x x 在)0(∞+,内⾄少有⼀个实根.综上,⽅程015=-+x x 只有⼀个正根,且位于区间)10(,内. 4.若在),(+∞-∞内恒有k x f =')(,证明b kx x f +=)(.证明:(⽅法1)设函数kx x f x F -=)()(,则0)()(≡-'='k x f x F ,根据拉格朗⽇定理的推论)(x F 恒为常数,设C kx x f x F ≡-=)()(,⽤0=x 代⼊,得)0(f C =,记b f =)0(,则b C kx x f x F ==-=)()(,所以b kx x f +=)(.(⽅法2)记b f =)0(,∈?x ),(+∞-∞,若0=x ,则满⾜b kx x f +=)(;若0≠x ,对函数)(t f 以x t t ==,0为端点的闭区间上⽤拉格朗⽇定理,则有ξ介于0与x 之间,使得)0)(()0()(-'=-x f f x f ξ,即kx b x f =-)(,所以b kx x f +=)(.5.若函数)(x f 在区间)0(∞+,可导,且满⾜0)()(2≡-'x f x f x ,1)1(=f ,证明x x f =)(.证明:设函数xx f x F )()(=(∈x )0(∞+,),则xx x f x f x x x x f x x f x F 2)()(22/)()()(-'=-'=',由0)()(2≡-'x f x f x ,得0)(≡'x F ,根据拉格朗⽇定理的推论)(x F 恒为常数,设C xx f x F ==)()(,⽤1=x 代⼊,且由1)1(=f ,得1=C ,所以1)()(==xx f x F ,即x x f =)(.6.证明下列不等式(1)当0>x 时,证明x x+>1e ;(2)对任何实数x ,证明x x arctan ≥.证明:(1)取函数t t f e )(=(]0[x t ,∈)显然函数)(t f 在区间]0[x ,上满⾜拉格朗⽇定理,则有∈ξ)0(x ,,使得)0)(()0()(-'=-x f f x f ξ,即x xξe 1e =-,所以 x x x+>+=1e 1e ξ.(2)当0=x 时,显然x x arctan ≥.当0≠x 时,取函数t t f arctan )(=,对)(t f 在以x t t ==,0为端点的闭区间上⽤拉格朗⽇定理,则有ξ介于0与x 之间,使得)0)(()0()(-'=-x f f x f ξ,即21arct an ξ+=xx ,所以x x x <+=21arctan ξ.综上,对任何实数x ,都有x x arctan ≥.7.若函数)(x f 在闭区间[1-,1]上连续,在开区间(1-,1)内可导,M f =)0((其中0>M ),且M x f <')(.在闭区间[1-,1]上证明M x f 2)(<.证明:对∈?x [1-,1],当0=x 时,M M f 2)0(<=,.不等式成⽴.当0≠x 时,根据已知,函数)(t f 在以x t t ==,0为端点的区间上满⾜拉格朗⽇定理,则有ξ介于0与x 之间,使得)0)(()0()(-'=-x f fx f ξ,即x f M x f )()(ξ'=-,所以,M x f x f +'=)()(ξ,从⽽M M f M x f M x f x f 2)()()()(<+'≤+'≤+'=ξξξ.综上,在闭区间[1-,1]上恒有M x f 2)(<.8.若函数)(x f 在闭区间]0[a ,上连续,在开区间)0(a ,内可导,且0)(=a f ,证明在开区间)0(a ,内⾄少存在⼀点ξ,使得0)()(='+ξξξf f .证明:设函数)()(x xf x F =(∈x ]0[a ,),则0)(0)0(==a F F ,,再根据已知,函数)(x F 在区间],0[a 满⾜罗尔定理,则有∈ξ)0(a ,,使得0)(='ξf .⽽)()()(ξξξξf f f '+=',于是0)()(='+ξξξf f .所以,在开区间)0(a ,内⾄少存在⼀点ξ,使得0)()(='+ξξξf f .习题3—2(A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洛必达法则是利⽤函数的柯西中值定理得到的,因此不能利⽤洛必达法则直接求数列极限;(2)凡属“00”,“∞∞”型不定式,都可以⽤洛必达法则来求其的极限值;(3)型如””,“”,“”,“”,““0100∞∞-∞∞?∞型的不定式,要想⽤洛必达法则,需先通过变形.⽐如“0?∞”型要变型成为“00”,“∞∞”型,”,”,““00∞-∞””,““01∞∞型要先通过变型,转化为“0?∞”型的不定式,然后再化为基本类型.答:(1)正确.因为数列是离散型变量,对它是不能求导的,要想对数列的“不定式”极限使⽤洛必达法则,⾸先要根据“海涅定理”将数列极限转换为普通函数极限,然后再使⽤洛必达法则.(2)不正确.如0sin 1sinlim 20=→xx x x (00型)、1cos sin lim -=-+∞→x x x x x (∞∞型)、11lim 2=++∞→x x x (∞∞型)都不能⽤洛⽐达法则求得极限值.(3)正确.可参见本节3.其他类型的不定式极限的求法,但是“∞-∞”型通常是直接化为“00”,“∞∞”型. 2.⽤洛必达法则求下列极限:(1)x x x --→e 1ln lim e ;(2)11lim 1--→n m x x x (0≠mn );(3)x x x 5tan 3sin limπ→;(4)2e e cos 1lim 0-+--→x x x x;(5)1sec tan 2lim0-→x x x x ;(6)xxx 3tan tan lim 2/π→;(7)x x x 2cot lim 0→;(8)x x x cot arc lim +∞→;(9))sin 11(lim 0x x x -→;(10)111lim()ln 1x x x →--;(11)xx x tan 0lim +→;(12))1ln(1)(lim x x x ++∞→;(13)21)(cos lim x x x →;(14)nn n ln lim∞→;解:(1)e11/1lim e 1ln lime e -=-=--→→x x x x x .(2)==----→→1111lim 11lim n m x nm x nx mx x x nm.(3)=-?-==→→22)1(535sec 53cos 3lim 5tan 3sin limx x x x x x ππ53-.(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e e cos lim e e sin lim 2e e cos 1lim00021.(5)===-=-→→→→x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tan 4lim tan sec 4lim 1sec 2lim 1sec tan 2lim002004. (6) =---=-=?=→→→→x xx x xx x x x x x x x x sin 3sin 3lim cos 3cos lim )cos 3cos 3sin sin (lim 3tan tan lim2/2/2/2/ππππ3.(7)===→→→x x x x x x x x 2sec 21lim 2tan lim 2cot lim 200021.(8)=+=-+-==+∞→+∞→+∞→+∞→22221lim /1)1/(1lim 1/cot arc lim cot arc lim xx x x x x x x x x x x 1.(9)=-=-=-=-=-→→→→→2sin lim 21cos lim sin lim sin sin lim )sin 11( lim 002000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10)xx x x x x x x x x x x x /)1(ln /11lim ln )1(ln 1lim )11ln 1(lim 111-+-=---=--→→→=+=-+-=→→2ln 1lim 1ln 1lim11x x x x x x x 21.(11)设xxy tan =,则x x y ln tan ln =,因为0lim /1/1lim /1ln lim ln lim ln tan lim ln lim 0200=-=-====++++++→→→→→→x xxx x x x x x y x x x x x x ,所以, ==+→0tan 0e lim xx x 1.(12)设)1ln(1)(x x y +=,则)1ln(ln 21)1ln(ln ln x xx x y +=+=,因为 21)11(lim 21)1/(1/1lim 21)1ln(ln lim 21ln lim =+=+=+= +∞→+∞→+∞→+∞→x x x x x y x x x x ,所以 ==++∞→21)1ln(1e )(lim x x x e .(13)设21)(cos x x y =,则2cos ln ln x xy =,因为 21cos 2sin lim cos ln lim ln lim 0200-=-==→→→x x x x x y x x x ,所以==-→2 110e )(cos lim 2x x x e1.(14)根据海涅定理,====+∞→+∞→+∞→∞→xxx xx nn x x x n 2lim2/1/1limln limln lim0.3.验证极限xx xx x cos 2sin 2lim -+∞→存在,并说明不能⽤洛必达法则求得.解:=-+=-+=-+∞→∞→0102/)cos 2(1/)(sin 2lim cos 2sin 2limx x x x x x x x x x 2.因为极限xxx x x x x x sin 21cos 2lim )cos 2()sin 2(lim++='-'+∞→∞→不存在,因为此极限不能⽤洛必达法则求得.4.验证极限x x x x sin )/1sin(lim 20→存在,并说明不能⽤洛必达法则求得.解:=?=?=→→→011sin lim sin lim sin )/1sin(lim0020xx x x x x x x x x 0.因为极限xx x x x x x x x cos )/1sin()/1sin(2lim)(sin ])/1sin([lim 020-=''→→不存在,因为此极限不能⽤洛必达法则求得.习题3—2(B )1.⽤洛必达法则求下列极限:(1)311lnarctan 2limx x xx x -+-→;(2)xx x x 30sin arcsin lim -→(3))tan 11(lim 220xx x -→;(4)]e )11[(lim -+∞→xx x x ; (5) 260)sin (lim x x xx →;(6)n n nn b a )2(lim +∞→(00>>b a ,).解:(1)原式30)1ln()1ln(arctan 2limx x x x x -++-=→=--=--+-+=→→)1(34lim 3111112lim 40220x x x x x x x 34-.(2)原式2220220301311lim 31/11lim arcsin lim xx x x x x x x x x x ---=--=-=→→→=-=--=→→22022032/lim 311lim xx x x x x 61-.(3)原式30022220tan lim tan lim tan tan lim xxx x x x x x x x x x x -?+=-=→→→ ==-=-=→→→22022030tan lim 3231sec lim 2tan lim 2x x xx x x x x x x 32.(4)令t x 1=,则原式21010)1ln()1()1(lim e )1(lim tt t t t t t t t tt ++-+=-+→→ =+-=-+-=++-=→→→t t t t t t t t t t t )1ln(lim 2e 21)1ln(1lim e )1ln()1(lim e 002 02 e -.(5)令6)sin (x x x y =,则2sin ln 6ln x x xy =,因为 30200sin cos lim 3)sin cos 2sin /6(lim ln lim xxx x x x x x x x x y x x x -=-?=→→→ 13sin lim 320-=-=→x x x x ,所以==-→160e )sin (lim x x xx e 1.(6)令=n x nn nb a )2(+,则]2ln )[ln(ln -+=n n n b a n x ,再令x t 1=,因为 tb a b a x x t t t xx x n n 2ln )ln(lim ]2ln )[ln(lim ln lim 011-+=-+=→+∞→∞→ ab b a ba b b a a t t t t t ln 2ln ln ln ln lim 0=+=++=→,所以==+∞→abnn nn b a ln e )2(lim ab .2.当0→x 时,若)(e )(2c bx ax x f x ++-=是⽐2x ⾼阶的⽆穷⼩,求常数c b a 、、.解:根据已知,有0)(e lim220=++-→x c bx ax x x ,由分母极限为零,则有分⼦极限也为零,于是01)]([e lim 2x =-=++-→c c bx ax x ,得1=c ,此时02)2(e lim )(e lim 0220=+-=++-→→x b ax x c bx ax x x x x ,再由分⼦极限为零,同样得1=b ,进⽽022122e lim 2)12(e lim )(e lim 00220=-=-=+-=++-→→→a a x ax x c bx ax x x x x x x ,得21=a ,所以1121===c b a ,,时,当0→x 时,)(e )(2c bx ax x f x ++-=是⽐2x ⾼阶的⽆穷⼩.3.若函数)(x f 有⼆阶导数,且2)0(,1)0(,0)0(=''='=f f f ,求极限2)(limxxx f x -→.解:1)0(210)0()(lim 2121)(lim )(lim002=''=-'-'=-'=-→→→f x f x f x x f x x x f x x x .(注:根据题⽬所给条件,不能保证)(x f ''连续,所以只能⽤⼀次洛⽐达法则,再⽤⼆阶导数的分析定义)习题3—3(A )1.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只要函数在点0x 有n 阶导数,就⼀定能写出该函数的泰勒多项式.⼀个函数的泰勒多项式永远都不会与这个函数恒等,⼆者相差⼀个不恒为零的余项;(2)⼀个函数在某点附近展开带有拉格朗⽇余项的n 阶泰勒公式是它的n 次泰勒多项式加上与该函数的n 阶导数有关的所谓拉格朗⽇型的余项;(3)在应⽤泰勒公式时,⼀般⽤带拉格朗⽇型余项的泰勒公式⽐较⽅便.答:(1)前者正确,其根据是泰勒多项式的定义;后者不正确.当)(x f 本⾝是⼀个n 次多项式时,有0)(≡x R n ,这时函数的泰勒多项式恒等于这个函数.(2)不正确.拉格朗⽇型的余项与函数)(x f 的1+n 阶导数有关.(3)不正确.利⽤泰勒公式求极限时就要⽤带有⽪亚诺余项的泰勒公式,⼀般在对余项进⾏定量分析时使⽤带拉格朗⽇型余项的泰勒公式,在对余项进⾏定性分析时使⽤带⽪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2.写出函数x x f arctan )(=的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三阶麦克劳林公式.解:因为211)(x x f +=',)1(2)(2x x x f +-='',322)1(62)(x x x f ++-=''',于是 2)0(0)0(1)0(0)0(-='''=''='=f f f f ,,,,代⼊到)(!3)0(!2)0()0()0()(332x o x f x f x f f x f +'''+'+'+=中,得 )(3arctan 33x o x x x +-=. 3.按1-x 的乘幂形式改写多项式1)(234++++=x x x x x f .解:因为1234)(23+++='x x x x f ,2612)(2++=''x x x f ,624)(+='''x x f ,24)()4(=x f ,更⾼阶导数都为零,于是,,,20)1(10)1(5)1(=''='=f f f 30)1(='''f ,24)0()4(=f ,将其带⼊到)()1(!4)1()1(!3)1()1(!2)1()1)(1()1()(44)4(32x R x f x f x f x f f x f +-+-'''+-'+-'+=中,得 432)1()1(5)1(10)1(105)(-+-+-+-+=x x x x x f(其中5)5(4)1(!5)()(-=x f x R ξ恒为零). 4.将函数1)(+=x xx f 在1x =点展开为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三阶泰勒公式.解:因为111)(+-=x x f ,则2)1(1)(+='x x f ,3)1(2)(+-=''x x f ,4)1(6)(+='''x x f ,于是83)1(41)0(41)1(21)1(='''-=''='=f f f f ,,,,将其带⼊到 ))1(()1(!3)1()1(!2)1()1)(1()1()(332-+-'''+-'+-'+=x o x f x f x f f x f 中,得))1((16)1(8)1(41211332-+-+---+=+x o x x x x x . 5.写出函数xx x f e )(=的带有拉格朗⽇型余项的n 阶麦克劳林公式.解:因为)(e )()(k x x f x k +=(1321+=n n k ,,,,,)(参见习题2.5(B )3),于是,k fk =)0()((n k ,,,,210=),=+=++1)1()!1()()(n n n x n x f x R θ1)!1(e )1(++++n x x n x n θθ,将其带⼊到)(!)0(!2)0()0()0()()(2x R x n f x f x f f x f n nn +++'+'+= ,得 132)!1(e )1()!1(!2e +++++-++++=n x n xx n x n n x x x x x θθ )10(<<θ.6.将函数xx f 1)(=按(1)x +的乘幂展开为带有拉格朗⽇型余项的n 阶泰勒公式.解:因为1)(!)1()(+-=k k k xk x f,于是!)1()(k f k -=-(13210+=n n k ,,,,,,), 12112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x x n n x n f x R ξξξ,将其代⼊到中)()1(!)1()1(!2)1()1)(1()1()()(2x R x n f x f x f f x f n n n ++-+++-'++-'+-= ,得2112)1()1()1()1()1(11++++-++--+-+--=n n n nx x x x x ξ(ξ介于1-与x 之间).习题3—3(B )1.为了修建跨越沙漠的⾼速公路,测量员测量海拔⾼度差时,必须考虑地球是⼀个球体⽽表⾯不是⽔平,从⽽对测量的结果加以修正.(1)如果R 表⽰地球的半径,L 是⾼速公路的长度.证明修正量为R RLR C -=sec . (2)利⽤泰勒公式证明3422452R L R L C +≈.(3)当⾼速公路长100公⾥时,⽐较(1)和(2)中两个修正量(地球半径取6370公⾥).证明:(1)由αR L =,有R L =α,⼜在直⾓三⾓形ODB 中,CR R+=αcos ,于是R C R L+==1s e cs e c α,由此得R RLR C -=sec .(2)先将x x f sec )(=展开为4阶麦克劳林公式,为此求得x x x f tan sec )(=',x x x x f 32s e c t a n s e c )(+='',x x x x x f tan sec 5tan sec )(33+=''',x x x x x x f5234)4(s e c 5t a n s e c 18tan sec )(++=,,,,,,5)0(0)0(1)0(0)0(1)0()4(=='''=''='=f f f f f 于是 )(245211sec 442x R x x x +++=;当1<2245211sec x x x ++≈,取R L x =,得442224521sec RL R L R L ++≈,于是≈-=R R L R C sec 3422452R L R L +.(3)按公式R RLR C -=sec计算,得修正量为785010135.0)1(≈C ,按公式3422452RL R L C +≈计算,得修正量为785009957.0)2(≈C ,它们相差⼤约为000000178.0)2()1(≈-C C .2.写出函数212e)(x x f -=的带佩亚诺型余项的n 2阶麦克劳林公式.解:由)(!!3!21e 32nn tt o n t t t t ++++++= ,令22x t -=,得 )]2(!2)1(!62!42!221[e eee223624222122n n n nn x x x o n x x x x +?-++?-?+?-==--)(]!)!2()1(!!6!!4!!21[e 22642n n n x o n x x x x +-++-+-= ,按规律,由于nx2项的后⼀项为22+n x,所以余项也可以⽤)(12+n xo .3.写出函数x x f 2sin )(=的带⽪亚诺型余项的m 2阶麦克劳林公式.解:x x 2cos 2121sin 2-=)2()!2()2()1(!6)2(!4)2(!2)2(1[2121222642m m mn x o m x x x x +-++-+--=)()!2(2)1(4523122121642m m m m x o x m x x x +-+-+-=-- ,同上⼀题,余项也可以⽤)(12+m x o .(注意:像2、3题⽤变量代换写泰勒公式的⽅法只使⽤于带有佩亚诺型余项的泰勒公式,不适⽤带有拉格朗⽇型余项的泰勒公式,否则得到的余项不再是拉格朗⽇型余项) 4.应⽤三阶泰勒公式计算下列各数的近似值,并估计误差:(1)330;(2)18sin .解:(1)取函数31)(x x f +=,展开为三阶麦克劳林公式,有31154323)1(3108159311)(x xx x x x x f θ+?-+-+=+=,3339/11332730+?=+=,现取9/1=x ,)59049572912711(3303+-+≈,误差为54431089.19310-?R , 10725.3)000085.0001372.0037037.01(3)59049572912711(3303=+-+≈+-+≈;(2)⽤x sin 的麦克劳林公式,取1018π==x ,得53)10(!5)cos()10(!311018sin πθππx +-=,则3)10(!311018sin ππ-≈,误差为5531055.2)10(!51-?≈<≤πR3090.030899.000517.031416.018sin ≈=-≈.5.利⽤泰勒公式求下列极限:(1)642/012/e cos lim 2x x x x x +--→;(2)x x x x x x x sin )1(sin e lim 20+-→.解:(1)原式64636426 642012/)](!32821[)](!62421[lim xx x o x x x x o x x x x ++?-+--+-+-=→ 3607)(360/7lim 6660=+=→x x o x x .(2)原式3233220)](6/)][(2/1[lim x x x x o x x x o x x x --+-+++=→ 31)(3/lim3330=+=→x x o x x .6.设函数)(x f 在区间][b a ,上有⼆阶连续导数,证明:有)(b a ,∈ξ使得)(4)()2(2)()(2ξf a b b a f b f a f ''-=+-+.证明:将函数)(x f y =在20ba x +=点展开为⼀阶泰勒公式,有 20000)(!2)())(()()(x x f x x x f x f x f -''+-'+=η.(η介于x 与0x 之间)分别⽤b x a x ==、代⼊上式,得 201000)(!2)())(()()(x a f x a x f x f a f -''+-'+=η 4)(!2)(2)2()2(21b a f b a b a f b a f -''+-+'++=η(21b a a +<<η),202000)(!2)())(()()(x b f x b x f x f b f -''+-'+=η 4)(!2)(2)2()2(22a b f a b b a f b a f -''+-+'++=η(b b a <<+22η),上两式相加,得]2)()([4)()2(2)()(212ηηf f a b b a f b f a f ''+''-++=+,由)(x f ''连续,根据习题1-7(B )4,得)(2)()(21ξηηf f f ''=''+''()(b a ,∈ξ),于是,)(4)()2(2)()(2ξf a b b a f b f a f ''-++=+,所以,有)(b a ,∈ξ使得)(4)()2(2)()(2ξf a b b a f b f a f ''-=+-+. 7.若函数)(x f 有⼆阶导数,0)(>''x f ,且1)(lim=→xx f x ,⽤泰勒公式证明x x f ≥)(. 证明:由函数)(x f 可导,及1)(lim=→xx f x ,得1)0(0)0(='=f f ,,将)(x f 展开为⼀阶麦克劳林公式,有22)()(x f x x f ξ''+=(ξ介于0与x 之间),由0)(>''x f ,得x x f x x f ≥''+=22)()(ξ.8.设函数)(x f 在区间]20[,上⼆次可微,)2()0(f f =,且M x f ≤'')(,对任何]20[,∈x ,证明M x f ≤')(.证明:对任何∈x ]20[,,将函数)(t f y =在x t =点展开为⼀阶泰勒公式,有 2)(!2)())(()()(x t f x t x f x f t f -''+-'+=ξ.(ξ介于x 与t 之间)分别⽤20==t t 、代⼊上式,得 21!2)()()()0(x f x x f x f f ξ''+'-=,(x <<10ξ)(1) 22)2(!2)()2)(()()2(x f x x f x f f -''+-'+=ξ,(22<<ξx )(2)(2)-(1),并由条件)2()0(f f =,有 ])()2)(([21)(202122x f x f x f ξξ''--''+'=,即])()2)(([41)(2122x f x f x f ξξ''--''-=',所以M x x M x x M x f =+-?≤+-≤'222])2[(4])2[(4)(.习题3—4(A )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并按照你的判断说明理由:(1)设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在(,)a b 内可导,那么()f x 在区间[,]a b 上单调增加(减少)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对任意的(,)x a b ∈,0)(>'x f (0)(<'x f );(2)函数的极⼤值点与极⼩值点都可能不是唯⼀的,并且在其驻点与不可导点处均取得极值;(3)判定极值存在的第⼀充分条件是根据驻点两侧导数的符号来确定该驻点是否为极值点,第⼆充分条件是根据函数在其驻点处⼆阶导数的符号来判定该驻点是否为极值点;(4)在区间I 上连续的函数,其最⼤值点或最⼩值点⼀定是它的极值点.答:(1)不正确.如3x y =在]11[,-上单调增加,⽽032≥='x y .(2)前者正确,后者不正确.驻点与不可导点是取得极值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如函数3x y =有驻点0=x ,⽽3x y =在0=x 点不取极值;⼜如函数3x y =有不可导点0=x ,⽽3x y =在0=x 点也不取极值.(3)前者不正确,后者正确.第⼀充分条件对连续函数的不可导点也适⽤.(4)不正确.函数的最⼤(⼩)值点可以是闭区间端点,这时的最值点就不是极值点. 2.证明函数x x x f arcsin )(-=在]11[,-上单调减少.解:在开区间)11(,-内,0111)(2≤--='xx f ,且等号只在0=x 点成⽴,所以)(x f 在开区间)11(,-内单调减少,⼜因为函数x x x f arcsin )(-=在区间]11[,-的左、右端点处分别右连续、左连续,所以x x x f arcsin )(-=在]11[,-上单调减少. 3.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和极值:(1)323y x x =-;(2)xx y 12+=;(3)3232x x y +?=;(4)2exy x =;(5)x x y -+=)1ln(;(6))1ln(2-=x y .解:(1)定义域为)(∞+-∞,,)2(3632-=-='x x x x y ,由0='y ,得驻点0=x ,2=x ,函数没有不可导点.单增区间为:)2[]0(∞+-∞,、,,单减区间为:]20[,,极⼤值为:0)0(=y ,极⼩值为:4)2(-=y .(2)定义域为)0()0(∞+-∞,,,221xx y -=',由0='y ,得驻点1±=x ,在定义域内函数没有不可导点.单增区间为:)1[]1(∞+--∞,、,,单减区间为:]10()01[,、,-,极⼤值为:2)1(-=-y ,极⼩值为:2)1(=y .(3)定义域为)(∞+-∞,,2233)1(2xx y ?+=',由0='y ,得驻点1-=x ,不可导点0=x .单增区间为:)1[∞+-,,单减区间为:]1(--∞,,⽆极⼤值,极⼩值为:1)1(-=-y .(4)定义域为)0()0(∞+-∞,,,3)2(e xx y x -=',由0='y ,得驻点2=x ,在定义域内函数没有不可导点.单增区间为:、,)0(-∞)2[∞+,,单减区间为:]20(,,⽆极⼤值,极⼩值为:4/e )2(2=y .(5)定义域为)1(∞+-,,xxy +-='1,由0='y ,得驻点0=x ,在定义域内函数没有不可导点.单增区间为:]01(,-,单减区间为:)0[∞+,,极⼤值为:0)0(=y ,⽆极⼩值.(6)定义域为)1()1(∞+--∞,,,122-='x xy ,在定义域内0≠'y ,且没有不可导点.单增区间为:)1(∞+,,单减区间为:)1(--∞,,既⽆极⼤值,也⽆极⼩值.4.求下列函数在指定区间的最⼤值M 和最⼩值m :(1)163)(24+-=x x x f ,]20[,∈x ;(2)11)(+-=x x x f ,]40[,∈x .解:(1))1(121212)(23-=-='x x x x x f ,由0)(='x f ,得1=x (10-==x x ,都不在)20(,内),⽐较数值25)2(2)1(1)0(=-==f f f ,,,得163)(24+-=x x x f 在。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 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009abdd15abe23482f4de0.png)
3-1 设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如下:(1) )(2)(2.0t r t c= (2) )()()(24.0)(04.0t r t c t c t c=++ 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以及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g(t)和单位阶跃响应c(t)。
已知全部初始条件为零。
解:(1) 因为)(2)(2.0s R s sC =闭环传递函数ss R s C s 10)()()(==Φ 单位脉冲响应:s s C /10)(= 010)(≥=t t g单位阶跃响应c(t) 2/10)(s s C = 010)(≥=t t t c(2))()()124.004.0(2s R s C s s =++ 124.004.0)()(2++=s s s R s C `闭环传递函数124.004.01)()()(2++==s s s R s C s φ单位脉冲响应:124.004.01)(2++=s s s C t e t g t 4sin 325)(3-= 单位阶跃响应h(t) 16)3(61]16)3[(25)(22+++-=++=s s s s s s C t e t e t c t t 4sin 434cos 1)(33----=3-2 温度计的传递函数为11+Ts ,用其测量容器内的水温,1min 才能显示出该温度的98%的数值。
若加热容器使水温按10ºC/min 的速度匀速上升,问温度计的稳态指示误差有多大解法一 依题意,温度计闭环传递函数11)(+=ΦTs s 由一阶系统阶跃响应特性可知:o o T c 98)4(=,因此有 min 14=T ,得出 min 25.0=T 。
视温度计为单位反馈系统,则开环传递函数为Tss s s G 1)(1)()(=Φ-Φ=⎩⎨⎧==11v TK !用静态误差系数法,当t t r ⋅=10)( 时,C T Ke ss ︒===5.21010。
解法二 依题意,系统误差定义为 )()()(t c t r t e -=,应有 1111)()(1)()()(+=+-=-==ΦTs TsTs s R s C s R s E s e C T sTs Ts ss R s s e s e s ss ︒==⋅+=Φ=→→5.210101lim )()(lim 203-3 已知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为)1.536.1sin(5.1210)(2.1o tt et c +-=-试求系统的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 和调节时间ts 。
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3805bf649b6648d7c1c746d3.png)
19 企业计提当年盈余公积的基数,不包括年初未分配利润。
答案: 正确
20 年度终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各明细账户中,除“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可能有余额外,其他明细账户均无余额。
答案: 正确
21 得利与损失是与企业日常活动直接关联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或总流出。
答案: 错误
8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是 。
A: 支付给金融机构的手续费
答案: 制造费用
10 “应付职工薪酬”账户可设置 、 、 、 、 和“非货币性福利”等明细分类账户。
答案: 工资 社会保险费 职工福利 工会经费 职工教育经费
11 .直接生产工人的薪酬费用应计入 账户,车间技术及管理人员薪酬费用应计入 账户,销售机构人员的薪酬费用计入 账户,行政管理人员薪酬费用计入 账户。
答案: 正确
15 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经费应记入管理费用。
答案: 错误
16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
答案: 正确
17 “生产成本”账户若有余额应在借方,反映期末自制半成品的实际生产成本。
答案: 错误
18 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包括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和年初未分配利润。
B: 制造费用
C: 本年利润
D: 管理费用
E: 利润分配
答案: B, D
5 工业企业以下收入中应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的有 。
A: 销售产品
B: 销售材料
C: 固定资产盘盈
D: 固定资产出租收入
E: 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
答案: B, D
6 工业企业以下各项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的是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第四版)吴赣昌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工类,第四版)吴赣昌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18f92345a8102d276a22ff5.png)
第三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3.1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1设(X,Y)的分布律为X\Y12311/61/91/1821/3a1/9求a.分析:dsfsd1f6d54654646解答:由分布律性质∑i⋅jPij=1,可知1/6+1/9+1/18+1/3+a+1/9=1,解得a=2/9.习题2(1)2.设(X,Y)的分布函数为F(x,y),试用F(x,y)表示:(1)P{a<X≤b,Y≤c};解答:P{a<X≤b,Y≤c}=F(b,c)-F(a,c).习题2(2)2.设(X,Y)的分布函数为F(x,y),试用F(x,y)表示:(2)P{0<Y≤b};解答:P{0<Y≤b}=F(+∞,b)-F(+∞,0).习题2(3)2.设(X,Y)的分布函数为F(x,y),试用F(x,y)表示:(3)P{X>a,Y≤b}.解答:P{X>a,Y≤b}=F(+∞,b)-F(a,b).习题3(1)3.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如下表:试求:(1)P{12<X<32,0<Y<4;解答:P{12<X<23,0<Y<4P{X=1,Y=1}+P{X=1,Y=2}+P{X=1,Y=3}=P{X=1,Y=1}+P{X=1,Y=2}+P{X=1,Y=3}=14+0+0=14.习题3(2)3.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如下表:试求:(2)P{1≤X≤2,3≤Y≤4};解答:P{1≤X≤2,3≤Y≤4}=P{X=1,Y=3}+P{X=1,Y=4}+P{X=2,Y=3}+P{X=2,Y=4}=0+116+0+14=516.习题3(3)3.设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如下表:试求:(3)F(2,3).解答:F(2,3)=P(1,1)+P(1,2)+P(1,3)+P(2,1)+P(2,2)+P(2,3)=14+0+0+116+14+0=916.习题4设X,Y为随机变量,且P{X≥0,Y≥0}=37,P{X≥0}=P{Y≥0}=47,求P{max{X,Y}≥0}.解答:P{max{X,Y}≥0}=P{X,Y至少一个大于等于0}=P{X≥0}+P{Y≥0}-P{X≥0,Y≥0}=47+47-37=57.习题5(X,Y)只取下列数值中的值:(0,0),(-1,1),(-1,13),(2,0)且相应概率依次为16,13,112,512,请列出(X,Y)的概率分布表,并写出关于Y的边缘分布.解答:(1)因为所给的一组概率实数显然均大于零,且有16+13+112+512=1,故所给的一组实数必是某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概率分布. 因(X,Y)只取上述四组可能值,故事件:{X=-1,Y=0},{X=0,Y=13,{X=0,Y=1},{X=2,Y=13,{X=2,Y=1}均为不可能事件,其概率必为零. 因而得到下表:Y01/31pk7/121/121/3习题6设随机向量(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N(0,0,102,102,0),其概率密度为f(x,y)=1200πex2+y2200,求P{X≤Y}.解答:由于P{X≤Y}+P{X>Y}=1,且由正态分布图形的对称性,知P{X≤Y}=P{X>Y},故P{X≤Y}=12.习题7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k(6-x-y),0<x<2,2<y<40,其它, (1)确定常数k;(2)求P{X<1,Y<3};(3)求P{X<1.5};(4)求P{X+Y≤4}.解答:如图所示(1)由∫-∞+∞∫-∞+∞f(x,y)dxdy=1,确定常数k.∫02∫24k(6-x-y)dydx=k∫02(6-2x)dx=8k=1,所以k=18.(2)P{X<1,Y<3}=∫01dx∫2318(6-x-y)dy=38.(3)P{X<1.5}=∫01.5dx∫2418(6-x-y)dy=2732.(4)P{X+Y≤4}=∫02dx∫24-x18(6-x-y)dy=23.习题8已知X和Y的联合密度为f(x,y)={cxy,0≤x≤1,0≤y≤10,其它,试求:(1)常数c;(2)X和Y的联合分布函数F(x,y).解答:(1)由于1=∫-∞+∞∫-∞+∞f(x,y)dxdy=c∫01∫01xydxdy=c4,c=4.(2)当x≤0或y≤0时,显然F(x,y)=0;当x≥1,y≥1时,显然F(x,y)=1;设0≤x≤1,0≤y≤1,有F(x,y)=∫-∞x∫-∞yf(u,v)dudv=4∫0xudu∫0yvdv=x2y2.设0≤x≤1,y>1,有F(x,y)=P{X≤1,Y≤y}=4∫0xudu∫01ydy=x2.最后,设x>1,0≤y≤1,有F(x,y)=P{X≤1,Y≤y}=4∫01xdx∫0yvdv=y2.函数F(x,y)在平面各区域的表达式F(x,y)={0,x≤0或y≤0x2,0≤x≤1,y>1x2y2,0≤x≤1,0≤y≤1.y2,x>习题9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4.8y(2-x),0≤x≤1,x≤y≤10,其它,求边缘概率密度fY(y).解答:fX(x)=∫-∞+∞f(x,y)dy={∫0x4.8y(2-x)dy,0≤x≤10,其它={2.4x2(2-x),0≤x≤10,其它.fY(y)=∫-∞+∞f(x,y)dx={∫0y4.8y(2-x)dx,0≤y≤10,其它={2.4y(4y-y2),0≤y≤10,其它.习题10设(X,Y)在曲线y=x2,y=x所围成的区域G里服从均匀分布,求联合分布密度和边缘分布密度. 解答:区域G的面积A=∫01(x-x2)dx=16,由题设知(X,Y)的联合分布密度为f(x,y)={6,0≤x≤1,x2≤y≤x0,其它,从而fX(x)=∫-∞+∞f(x,y)dy=6∫x2xdy=6(x-x2),0≤x≤1,即fX(x)={6(x-x2),0≤x≤10,其它,fY(y)=∫-∞+∞f(x,y)dx=6∫yydx=6(y-y),0≤y≤1,即fY(y)={6(y-y),0≤y≤10,其它.3.2 条件分布与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习题1二维随机变量(X,Y)的分布律为从而(X,Y)的联合概率分布为P{X≤a,∣X∣≤a}=P{X≤a}⋅P{∣X∣≤a},而事件{∣X∣≤a}⊂{X≤a},故由上式有P{∣X∣≤a}==P{X≤a}⋅P{∣X∣≤a},⇒P{∣X∣≤a}(1-P{X≤a})=0⇒P{∣X≤a∣}=0或1=P{X≤a}⋅(∀a>0)但当a>0时,两者均不成立,出现矛盾,故X与∣X∣不独立.习题9设X和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在(0,1)上服从均匀分布,Y的概率密度为fY(y)={12e-y2,y>00,y≤0,(1)求X与Y的联合概率密度;(2)设有a的二次方程a2+2Xa+Y=0,求它有实根的概率.解答:(1)由题设易知fX(x)={1,0<x<10,其它,又X,Y相互独立,故X与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x,y)=fX(x)⋅fY(y)={12e-y2,0<x<1,y>00,其它;(2)因{a有实根}={判别式Δ2=4X2-4Y≥0}={X2≥Y},故如图所示得到:P{a有实根}=P{X2≥Y}=∫∫x2>yf(x,y)dxdy=∫01dx∫0x212e-y2dy=-∫01e-x22dx=1-[∫-∞1e-x22dx-∫-∞0e-x22dx]=1-2π[12π∫-∞1e-x22dx-12π∫-∞0e-x22dx]=1-2π[Φ(1)-Φ(0),又Φ(1)=0.8413,Φ(0)=0.5,于是Φ(1)-Φ(0)=0.3413,所以P{a有实根}=1-2π[Φ(1)-Φ(0)]≈1-2.51×0.3413=0.1433.3.3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习题1设随机变量X和Y相互独立,且都等可能地取1,2,3为值,求随机变量U=max{X,Y}和V=min{X,Y}的联合分布.解答:由于U≥V,可见P{U=i,V=j}=0(i<j).此外,有P{U=V=i}=P{X=Y=i}=1/9(i=1,2,3),P{U=i,V=j}=P{X=i,Y=j}+P{X=j,Y=i}=2/9(i>j),于是,随机变量U和V的联合概率分布为=∫01dy∫y2y12dx=14,P{U=1,V=1}=1-P{U=0,V=0}-P{U=0,V=1}-P{U=1,V=0}=1/2,即U\V01011/401/41/2习题4设(X,Y)的联合分布密度为f(x,y)=12πe-x2+y22,Z=X2+Y2,求Z的分布密度.解答:FZ(z)=P{Z≤z}=P{X2+Y2≤z}.当z<0时,FZ(z)=P(∅)=0;当z≥0时,FZ(z)=P{X2+Y2≤z2}=∫∫x2+y2≤z2f(x,y)dxdy=12π∫∫x2+y2≤z2e-x2+y22dxdy=12π∫02πdθ∫0ze-ρ22ρdρ=∫0ze-ρ22ρdρ=1-e-z22.故Z的分布函数为FZ(z)={1-e-z22,z≥00,z<0.Z的分布密度为fZ(z)={ze-z22,z>00,z≤0.习题5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12(x+y)e-(x+y),x>0,y>00,其它,(1)问X和Y是否相互独立?(2)求Z=X+Y的概率密度.解答:(1)fX(x)=∫-∞+∞f(x,y)dy={∫0+∞12(x+y)e-(x+y)dy,x>00,x≤0\under2line令x+y=t{∫x+∞12te-tdt=12(x+1)e-x,x>00,x≤0,由对称性知fY(y)={12(y+1)e-y,y>00,y≤0,显然f(x,y)≠fX(x)fY(y),x>0,y>0,所以X与Y不独立.(2)用卷积公式求fZ(z)=∫-∞+∞f(x,z-x)dx.当{x>0z-x>0即{x>0x<z时,f(x,z-x)≠0,所以当z≤0时,fZ(z)=0;当z>0时,fZ(z)=∫0z12xe-xdx=12z2e-z.于是,Z=X+Y的概率密度为fZ(z)={12z2e-z,z>00,z≤0.习题6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若X服从(0,1)上的均匀分布,Y服从参数1的指数分布,求随机变量Z=X+Y的概率密度.解答:据题意,X,Y的概率密度分布为fX(x)={1,0<x<10,其它,fY(y)={e-y,y≥00,y<0,由卷积公式得Z=X+Y的概率密度为fZ(z)=∫-∞+∞fX(x)fY(z-x)dx=∫-∞+∞fX(z-y)fY(y)dy=∫0+∞fX(z-y)e-ydy.由0<z-y<1得z-1<y<z,可见:当z≤0时,有fX(z-y)=0,故fZ(z)=∫0+∞0⋅e-ydy=0;当z>0时,fZ(z)=∫0+∞fX(z-y)e-ydy=∫max(0,z-1)ze-ydy=e-max(0,z-1)-e-z,即fZ(z)={0,z≤01-e-z,0<z≤1e1-z-e-z,z>1.习题7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be-(x+y),0<x<1,0<y<+∞,0,其它.(1)试确定常数b;(2)求边缘概率密度fX(x),fY(y);(3)求函数U=max{X,Y}的分布函数.解答:(1)由∫-∞+∞∫-∞+∞f(x,y)dxdy=1,确定常数b.∫01dx∫0+∞be-xe-ydy=b(1-e-1)=1,所以b=11-e-1,从而f(x,y)={11-e-1e-(x+y),0<x<1,0<y<+∞,0,其它.(2)由边缘概率密度的定义得fX(x)={∫0+∞11-e-1e-(x+y)dy=e-x1-e-x,0<x<1,0,其它,fY(x)={∫0111-e-1e-(x+y)dx=e-y,0<y<+∞,0,其它(3)因为f(x,y)=fX(x)fY(y),所以X与Y独立,故FU(u)=P{max{X,Y}≤u}=P{X≤u,Y≤u}=FX(u)F Y(u),其中FX(x)=∫0xe-t1-e-1dt=1-e-x1-e-1,0<x<1,所以FX(x)={0,x≤0,1-e-x1-e-1,0<x<1,1,x≥1.同理FY(y)={∫0ye-tdt=1-e-y,0<y<+∞,0,y≤0,因此FU(u)={0,u<0,(1-e-u)21-e-1,0≤u<1,1-e-u,u≥1.习题8设系统L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系统L1和L2以串联方式联接而成,L1和L2的寿命分别为X与Y,其概率密度分别为ϕ1(x)={αe-αx,x>00,x≤0,ϕ2(y)={βe-βy,y>00,y≤0,其中α>0,β>0,α≠β,试求系统L的寿命Z的概率密度.解答:设Z=min{X,Y},则F(z)=P{Z≥z}=P{min(X,Y)≤z}=1-P{min(X,Y)>z}=1-P{X≥z,Y≥z}=1-[1P{X<z}][1-P{Y<z}]=1-[1-F1{z}][1-F2{z}]由于F1(z)={∫0zαe-αxdx=1-e-αz,z≥00,z<0,F2(z)={1-e-βz,z≥00,z<0,故F(z)={1-e-(α+β)z,z≥00,z<0,从而ϕ(z)={(α+β)e-(α+β)z,z>00,z≤0.习题9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且服从同一分布,试证明:P{a<min{X,Y}≤b}=[P{X>a}]2-[P{X>b}]2.解答:设min{X,Y}=Z,则P{a<min{X,Y}≤b}=FZ(b)-FZ(a),FZ(z)=P{min{X,Y}≤z}=1-P{min{X,Y}>z}=1-P{X>z,Y>z}=1-P{X>z}P{Y>z}=1-[P{X>z}]2,代入得P{a<min{X,Y}≤b}=1-[P{X>b}]2-(1-[P{X>a}]2)=[P{X>a}]2-[P{X>b}]2.证毕.复习总结与总习题解答习题1在一箱子中装有12只开关,其中2只是次品,在其中取两次,每次任取一只,考虑两种试验:(1)放回抽样;(2)不放回抽样.我们定义随机变量X,Y如下:X={0,若第一次取出的是正品1,若第一次取出的是次品, Y={0,若第二次取出的是正品1,若第二次取出的是次品,试分别就(1),(2)两种情况,写出X和Y的联合分布律.解答:(1)有放回抽样,(X,Y)分布律如下:P{X=0,Y=0}=10×1012×12=2536; P{X=1,Y=0}=2×1012×12=536,P{X=0,Y=1}=10×212×12=536, P{X=1,Y=1}=2×212×12=136,(2)不放回抽样,(X,Y)的分布律如下:P{X=0,Y=0}=10×912×11=4566, P{X=0,Y=1}=10×212×11=1066,P{X=1,Y=1}=2×112×11=166,习题2假设随机变量Y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随机变量Xk={0,若Y≤k1,若Y>k(k=1,2),求(X1,X2)的联合分布率与边缘分布率.解答:因为Y服从参数为1的指数分布,X1={0,若Y≤11,若Y>1, 所以有P{X1=1}=P{Y>1}=∫1+∞e-ydy=e-1,P{X1=0}=1-e-1,同理P{X2=1}=P{Y>2}=∫2+∞e-ydy=e-2,P{X2=0}=1-e-2,因为P{X1=1,X2=1}=P{Y>2}=e-2,P{X1=1,X2=0}=P{X1=1}-P{X1=1,X2=1}=e-1-e-2,P{X1=0,X2=0}=P{Y≤1}=1-e-1,P{X1=0,X2=1}=P{X1=0}-P{X1=0,X2=0}=0,故(X1,X2)联合分布率与边缘分布率如下表所示:习题3在元旦茶话会上,每人发给一袋水果,内装3只橘子,2只苹果,3只香蕉. 今从袋中随机抽出4只,以X记橘子数,Y记苹果数,求(X,Y)的联合分布.解答:X可取值为0,1,2,3,Y可取值0,1,2.P{X=0,Y=0}=P{∅}=0,P{X=0,Y=1}=C30C21C33/C84=2/70,P{X=0,Y=2}=C30C22C32/C84=3/70,P{X=1,Y=0}=C31C20C33/C84=3/70,P{X=1,Y=1}=C31C21C32/C84=18/70,P{X=1,Y=2}=C31C22C31/C84=9/70,P{X=2,Y=0}=C32C20C32/C84=9/70,P{X=2,Y=1}=C32C21C31/C84=18/70,P{X=2,Y=2}=C32C22C30/C84=3/70,P{X=3,Y=0}=C33C20C31/C84=3/70,P{X=3,Y=1}=C33C21C30/C84=2/70,P{X=3,Y=2}=P{∅}=0,所以,(X,Y)的联合分布如下:习题4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下表列出了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律及关于X与Y解答:由题设X与Y相互独立,即有pij=pi⋅p⋅j(i=1,2;j=1,2,3), p⋅1-p21=p11=16-18=124,又由独立性,有p11=p1⋅p⋅1=p1⋅16故p1⋅=14.从而p13=14-124-18, 又由p12=p1⋅p⋅2, 即18=14⋅p⋅2.从而p⋅2=12. 类似的有p⋅3=13,p13=14,p2⋅=34.将上述数值填入表中有习题5设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如下表:求:(1)a值;(2)(X,Y)的联合分布函数F(x,y);(3)(X,Y)关于X,Y的边缘分布函数FX(x)与FY(y).解答:(1)\because由分布律的性质可知∑i⋅jPij=1, 故14+14+16+a=1,∴a=13.(2)因F(x,y)=P{X≤x,Y≤y}①当x<1或y<-1时,F(x,y)=0;②当1≤x<2,-1≤y<0时,F(x,y)=P{X=1,Y=-1}=1/4;③当x≥2,-1≤y<0时,F(x,y)=P{X=1,Y=-1}+P{X=2,Y=-1}=5/12;④当1≤x<2,y>0时,F(x,y)=P{X=1,Y=-1}+P{X=1,Y=0}=1/2;⑤当x≥2,y≥0时,F(x,y)=P{X=1,Y=-1}+P{X=2,Y=-1}+P{X=1,Y=0}+P{X=2,Y=0}=1;综上所述,得(X,Y)联合分布函数为F(x,y)={0,x<1或y<-11/4,1≤x<2,-1≤y<05/12,x≥2,-1≤y<01/2,1≤x<2,y≥01,x≥2,y≥0.(3)由FX(x)=P{X≤x,Y<+∞}=∑xi<x∑j=1+∞pij, 得(X,Y)关于X的边缘分布函数为:FX(x)={0,x<114+14,1≤x<214+14+16+13,x≥2={0,x<11/2,1≤x<21,x≥2,同理,由FY(y)=P{X<+∞,Y≤y}=∑yi≤y∑i=1+∞Pij, 得(X,Y)关于Y的边缘分布函数为FY(y)={0,y<-12/12,-1≤y<01,y≥0.习题6设随机变量(X,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x,y)={c(R-x2+y2),x2+y2<R0,x2+y2≥R,求:(1)常数c; (2)P{X2+Y2≤r2}(r<R).解答:(1)因为1=∫-∞+∞∫-∞+∞f(x,y)dydx=∫∫x2+y2<Rc(R-x2+y)dxdy=∫02π∫0Rc(R-ρ)ρdρdθ=cπR33,所以有c=3πR3.(2)P{X2+Y2≤r2}=∫∫x2+y2<r23πR3[R-x2+y2]dxdy=∫02π∫0r3πR3(R-ρ)ρdρdθ=3r2R2(1-2r3R).习题7设f(x,y)={1,0≤x≤2,max(0,x-1)≤y≤min(1,x)0,其它,求fX(x)和fY(y).解答:max(0,x-1)={0,x<1x-1,x≥1, min(1,x)={x,x<11,x≥1,所以,f(x,y)有意义的区域(如图)可分为{0≤x≤1,0≤y≤x},{1≤x≤2,1-x≤y≤1},即f(x,y)={1,0≤x≤1,0≤y≤x1,1≤x≤2,x-1≤y≤1,0,其它所以fX(x)={∫0xdy=x,0≤x<1∫x-11dy=2-x,1≤x≤20,其它,fY(y)={∫yy+1dx=1,0≤y≤10,其它.习题8若(X,Y)的分布律为则α,β应满足的条件是¯, 若X与Y独立,则α=¯,β=¯.解答:应填α+β=13;29;19.由分布律的性质可知∑i⋅jpij=1, 故16+19+118+13+α+β=1,即α+β=13.又因X与Y相互独立,故P{X=i,Y=j}=P{X=i}P{Y=j}, 从而α=P{X=2,Y=2}=P{X=i}P{Y=j},=(19+α)(14+α+β)=(19+α)(13+13)=29,β=P{X=3,Y=2}=P{X=3}P{Y=2}=(118+β)(13+α+β)=(118+β)(13+13),∴β=19.习题9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y)={ce-(2x+y),x>0,y>00,其它,(1)确定常数c; (2)求X,Y的边缘概率密度函数;(3)求联合分布函数F(x,y); (4)求P{Y≤X};(5)求条件概率密度函数fX∣Y(x∣y); (6)求P{X<2∣Y<1}.解答:(1)由∫-∞+∞∫-∞+∞f(x,y)dxdy=1求常数c.∫0+∞∫0+∞ce-(2x+y)dxdy=c⋅(-12e-2x)\vline0+∞⋅(-e-y)∣0+∞=c2=1,所以c=2.(2)fX(x)=∫-∞+∞f(x,y)dy={∫0+∞2e-2xe-ydy,x>00,x≤0={2e-2x,x>00,x≤0,fY(y)=∫-∞+∞f(x,y)dx={∫0+∞2e-2xe-ydx,y>00,其它={e-y,y>00,y≤0.(3)F(x,y)=∫-∞x∫-∞yf(u,v)dvdu={∫0x∫0y2e-2ue-vdvdu,x>0,y>00,其它={(1-e-2x)(1-e-y),x>0,y>00,其它.(4)P{Y≤X}=∫0+∞dx∫0x2e-2xe-ydy=∫0+∞2e-2x(1-e-x)dx=13.(5)当y>0时,fX∣Y(x∣y)=f(x,y)fY(y)={2e-2xe-ye-y,x>00,x≤0={2e-2x,x>00,x≤0.(6)P{X<2∣Y<1}=P{X<2,Y<1}P{Y<1}=F(2,1)∫01e-ydy=(1-e-1)(1-e-4)1-e-1=1-e-4.习题10设随机变量X以概率1取值为0, 而Y是任意的随机变量,证明X与Y相互独立.解答:因为X的分布函数为F(x)={0,当x<0时1,当x≥0时, 设Y的分布函数为FY(y),(X,Y)的分布函数为F(x,y),则当x<0时,对任意y, 有F(x,y)=P{X≤x,Y≤y}=P{(X≤x)∩(Y≤y)}=P{∅∩(Y≤y)}=P{∅}=0=FX(x)FY(y);当x≥0时,对任意y, 有F(x,y)=P{X≤x,Y≤y}=P{(X≤x)∩(Y≤y)}=P{S∩(Y≤y)}=P{Y≤y}=Fy(y)=FX(x)FY(y),依定义,由F(x,y)=FX(x)FY(y)知,X与Y独立.习题11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Y)的两个分量X和Y相互独立,且服从同一分布,试证P{X≤Y}=1/2. 解答:因为X,Y独立,所以f(x,y)=fX(x)fY(y).P{X≤Y}=∫∫x≤yf(x,y)dxdy=∫∫x≤yfX(x)fY(y)dxdy=∫-∞+∞[fY(y)∫-∞yfX(x)dx]dy=∫-∞+∞[fY(y)FY(y)]dy=∫-∞+∞FY(y)dFY(y)=F2(y)2∣-∞+∞=12,也可以利用对称性来证,因为X,Y独立同分布,所以有P{X≤Y}=P{Y≤X},而P{X≤Y}+P{X≥Y}=1, 故P{X≤Y}=1/12.习题12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分布律为若X与Y相互独立,求参数a,b,c的值.解答:关于X的边缘分布为由于X与Y独立,则有p22=p2⋅p⋅2 得b=(b+19)(b+49) ①p12=p1⋅p⋅2 得19=(a+19)(b+49) ②由式①得b=29, 代入式②得a=118. 由分布律的性质,有a+b+c+19+19+13=1,代入a=118,b=29, 得c=16.易验证,所求a,b,c的值,对任意的i和j均满足pij=pi⋅×p⋅j.因此,所求a,b,c的值为a=118,b=29,c=16.习题13已知随机变量X1和X2的概率分布为且P{X1X2=0}=1.(1)求X1和X2的联合分布律;(2)问X1和X2是否独立?解答:(1)本题是已知了X1与X2的边缘分布律,再根据条件P{X1X2=0}=1, 求出联合分布. 列表如下:P{X1=1,X2=1}=0,P{X1=-1,X2=1}=0.再由p⋅1=p-11+p11+p01, 得p01=12, p-10=p-1⋅=p-11=14,p10=p1⋅-p11=14,从而得p00=0.(2)由于p-10=14≠p-1⋅⋅p⋅0=14⋅12=18, 所以知X1与X2不独立.习题14设(X,Y)的联合密度函数为f(x,y)={1πR2,x2+y2≤R20,其它,(1)求X与Y的边缘概率密度;(2)求条件概率密度,并问X与Y是否独立?解答:(1)当x<-R或x>R时,fX(x)=∫-∞+∞f(x,y)dy=∫-∞+∞0dy=0;当-R≤x≤R时,fX(x)=∫-∞+∞f(x,y)dy=1πR2∫-R2-x2R2-x2dy=2πR2R2-x2.于是fX(x)={2R2-x2πR2,-R≤x≤R0,其它.由于X和Y的地位平等,同法可得Y的边缘概率密度是:fY(y)={2R2-y2πR2,-R≤y≤R0,其它.(2)fX∣Y(x∣y)=f(x,y)fY(y)注意在y处x值位于∣x∣≤R2-y2这个范围内,f(x,y)才有非零值,故在此范围内,有fX∣Y(x∣y)=1πR22πR2⋅R2-y2=12R2-y2,即Y=y时X的条件概率密度为fX∣Y(x∣y)={12R2-y2,∣x∣≤R2-y20,其它.同法可得X=x时Y的条件概率密度为fY∣X(y∣x)={12R2-x2,∣y∣≤R2-x20,其它.由于条件概率密度与边缘概率密度不相等,所以X与Y不独立.习题15设(X,Y)的分布律如下表所示X\Y -112-12 1/102/103/102/101/101/10求:(1)Z=X+Y; (2)Z=max{X,Y}的分布律.解答:与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的计算类似,本质上是利用事件及其概率的运算法则. 注意,Z的相同值的概率要合并.概率(X,Y)X+YXYX/Ymax{X,Y}1/102/103/102/101/101/10(-1,-1)(-1,1)(-1,2)(2,-1)(2,1)(2,2)-2011341-1-2-2241-1-1/2-221-112222于是(1)习题16设(X,Y)的概率密度为f(x,y)={1,0<x<1,0<y<2(1-x)0,其他,求Z=X+Y的概率密度.解答:先求Z的分布函数Fz(z),再求概率密度fz(z)=dFz(z)dz.如右图所示.当z<0时,Fz(z)=P{X+Y≤z}=0;当0≤z<1时,Fz(z)=P{X+Y≤z}=∫∫x+y≤zf(x,y)dxdy=∫0zdx∫0z-x1dy=∫0z(z-x)dx=z2-12x2∣0z=12z2;当1≤z<2时,Fz(z)=∫02-zdx∫0z-xdy+∫2-z1dx∫02(1-x)dy=z(2-z)-12(2-z)2+(z-1)2;当z≥2时,∫∫Df(x,y)dxdy=∫01dx∫02(1-x)dy=1.综上所述Fz(z)={0,z<012z2,0≤z<1z(2-z)-12(2-z)2+(z-1)2,1≤z<21,z≥2,故fz(z)={z,0≤z<12-z,1≤z<20,其它.习题17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f(x,y)={2e-(x+2y),x>0,y>00,其它,求随机变量Z=X+2Y的分布函数.解答:按定义FZ(Z)=P{x+2y≤z},当z≤0时,FZ(Z)=∫∫x+2y≤zf(x,y)dxdy=∫∫x+2y≤z0dxdy=0.当z>0时,FZ(Z)=∫∫x+2y≤zf(x,y)dxdy=∫0zdx∫0(z-x)/22e-(x+2y)dy=∫0ze-x⋅(1-ex-z)dx=∫0z(e-x-e-z)dx=[-e-x]∣0z-ze-z=1-e-z-ze-z,故分布函数为FZ(Z)={0,z≤01-e-z-ze-z,z>0.习题18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其概率密度函数分别为fX(x)={1,0≤x≤10,其它, fY(y)={Ae-y,y>00,y≤0,求:(1)常数A; (2)随机变量Z=2X+Y的概率密度函数.解答:(1)1=∫-∞+∞fY(y)dy=∫0+∞A⋅e-ydy=A.(2)因X与Y相互独立,故(X,Y)的联合概率密度为f(x,y)={e-y,0≤x≤1,y>00,其它.于是当z<0时,有F(z)=P{Z≤z}=P{2X+Y≤z}=0;当0≤z≤2时,有F(z)=P{2X+Y≤z}=∫0z/2dx∫0z-2xe-ydy=∫0z/2(1-e2x-z)dx;当z>2时,有F(z)=P{2X+Y≤2}=∫01dx∫0z-2xe-ydy=∫01(1-e2x-z)dx.利用分布函数法求得Z=2X+Y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Z(z)={0,z<0(1-e-z)/2,0≤z<2(e2-1)e-z/2,z≥2.习题19设随机变量X,Y相互独立,若X与Y分别服从区间(0,1)与(0,2)上的均匀分布,求U=max{X,Y}与V=min{X,Y}的概率密度.解答:由题设知,X与Y的概率密度分别为fX(x)={1,0<x<10,其它, fY(y)={1/2,0<y<20,其它,于是,①X与Y的分布函数分别为FX(x)={0,x≤0x,0≤x<11,x≥1, FY(y)={0,y<0y/2,0≤y<21,y≥2,从而U=max{X,Y}的分布函数为FU(u)=FX(u)FY(u)={0,u<0u2/2,0≤u<1u/2,1≤u<21,u≥2,故U=max{X,Y}的概率密度为fU(u)={u,0<u<11/2,1≤u<20,其它.②同理,由FV(v)=1-[1-FX(v)][1-FY)]=FX(v)+FY(v)-FX(v)FY(v)=FX(v)+FY(v)-FU(v),得V=min{X,Y}的分布函数为FV(v)={0,v<0v2(3-v),0≤v<11,v≥1,故V=min{X,Y}的概率密度为fV(v)={32-v,0<v<10,其它.注:(1)用卷积公式,主要的困难在于X与Y的概率密度为分段函数,故卷积需要分段计算;(2)先分别求出X,Y的分布函数FX(x)与FY(y), 然后求出FU(u),再求导得fU(u); 同理先求出FV(v), 求导即得fV(v).。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https://img.taocdn.com/s3/m/7a556a58a1c7aa00b52acbc4.png)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号)(1) 两种分子酸HX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3)相同。
( )(2) 0.01mol/dm3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 b值比F-的K b值要大。
( )(3) 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 )(4) 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 )(5) MgCO3的溶度积K sp=6.82×10-6,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2+)=c(CO32-),而且c(Mg2+)·c(CO32-)=6.82×10-6。
(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 往1dm3、浓度为0.10mol/dm3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
(A) HAc的K a值增大(B) HAc的K 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D) 溶液的pH值减小(2) 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A) HAc-NaCl-C6H12O6-CaCl2(B) C6H12O6-HAc-NaCl-CaCl2(C) CaCl2-NaCl-HAc-C6H12O6(D) CaCl2-HAc-C6H12O6-NaCl(3) 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s0、s1、s2和s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 s0>s1>s2>s3(B) s0>s2>s1>s3(C) s0>s1= s2>s3(D) s0>s2>s3>s1三、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NH4Cl固体并使其溶解,定性分析对所指定的性质影响如何?并简单指出原因。
《空调工程(第3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空调工程(第3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888e2df242336c1eb95efa.png)
第3章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的确定1.影响人体舒适感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人体舒适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空气温度、空气流速、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决定了人体汗液蒸发强度。
除了以上的三者外, 空气的新鲜程度, 衣着情况, 室内各表面(墙面、家具表面等)的温度高低等对人的感觉也有影响。
2.在确定室内计算参数时,应注意些什么?答:确定室内设计计算参数时, 既要满足室内热舒适环境的需要, 又应符合节能的原则。
3.为了保持人的舒适感,在以下条件发生变化时,空气干球温度应作什么变化?①人的活动量增加;②空气流速下降;③穿的衣服加厚;④周围物体表面温度下降;⑤空气相对湿度φ下降。
答:以夏季为例分析干球温度变化:①降低;②降低;③降低;④升高;⑤升高。
4.每天的气温为什么呈现周期性变化?答:由于地球每天接受太阳辐射热和放出热量形成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晚地面向大气层放热;于是每天的气温呈周期性变化。
5.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答: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湿球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小时的干球温度。
即每年中存在一个干球温度,超出这一温度的时间有50 h, 然后取近若干年中每年的这一温度值的平均值。
不保证50小时,是以每天4次(2、8、14、20时)的定时温度记录为基础,以每次记录代表6小时进行统计。
6.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是否与夏季相同?为什么?答:不同。
冬季采用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作为计算参数。
夏季采用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作为计算参数。
由于冬季空调系统加热加湿所需费用小于夏季冷却减湿的费用,为了便于计算, 冬季围护结构传热量可按稳定传热方法计算, 不考虑室外气温的波动。
因而可以只给定一个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作为计算新风负荷和计算围护结构传热之用。
另外, 由于冬季室外空气含湿量远较夏季小, 且其变化也很小, 因而不给出湿球温度, 只给出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值。
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与消费者行为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ad15bcc5fbfc77da269b14e.png)
第三章消费者需要与动机思考练习1.什么是需要、欲望和需求?他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需要是指人的未被满足的状态,如人们对于食品、衣服、住所、安全、归属、受人尊重等方面的需要;欲望是指人们想得到某些具体满足物的愿望,人有了需要就会产生欲望;需求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产品的愿望。
科特勒特别指出,营销并不能创造人们的需要,人类自出生之日起就有需要;营销只是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进而满足和影响人们的欲望。
2.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有哪些类型?答: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主要有十二种,分别为求实动机、求新动机、求廉动机、求便动机、求美动机、偏好动机、好胜动机、惠顾动机、从众动机、炫耀动机、储备动机和保健动机。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对一些工厂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人们对于工作的满意或不满意与两类相互独立、互不关联的需要有关。
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
赫茨伯格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详细分析后指出,影响组织成员工作动力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与工作的满意感相关,而另一类则与对工作的不满意感有关。
赫茨伯格将与满意感相关的一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与不满意感相关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在赫茨伯格看来,人们对保健因素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一旦企业在保健因素方面都不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就会使得人心涣散,造成不满意。
但是,满足了保健因素并不能引起员工的满意感,起到激励作用,因为保健因素的满足只会导致没有不满意。
只有激励因素可以引起满意感,满足了激励需要的员工才会形成满意,而激励因素的不满足只会导致没有满意,绝不会导致不满意的出现。
这些就是双因素理论的基本思想。
4.如何诱导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答: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具有可诱导性。
所谓诱导,就是指市场营销者可以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主动引导、强化消费者的动机导向,引起消费者对营销的商品和服务产生喜爱,进而采取行动进行购买的过程。
大学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6b1313c5da50e2524d7f4f.png)
L 时时, (1)摩擦力做功多少? (2)弹性力做功多少? (3)其他力做功多少? (4)外力做的总功是多少? 8. 小球系于细绳的一端,质量为 m ,并以恒定的角速
度 ω 0 在光滑水平面上围绕一半径为 R 的圆周运动。细 绳穿过圆心小孔, 若手握绳的另一端用力 F 向下拉绳,使小球运转的半径减小一半, 求 力对小球所做的功。 9. 如图所示, 一小车从光滑的轨道上某处由
9. 解:由题意知小车飞越 BC 缺口时做斜抛运动,其射程 BC = 2 R sin α 。 设小车在 B 点时的速度为 υ B , 欲使小车 刚 好 越 过 BC , 应 满 足 2υ B ⋅ sin α g
-7-
2 R sin α = υ B ⋅ cos α ⋅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gR (1) cos α 由 A 点运动到 B 点时机械能守恒得: 1 2 mgh = mg ( R + R cos α ) + mυ B (2) 2 由式(1)与(2)得 1 h = (1 + cos α + )R 2 cos α
自治区精品课程—大学物理学
题库
第三章 功和能
一、 填空 1. 功等于质点受的 和 的标量积,功是 变化的量度。 2. 物理学中用 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力的瞬时功率等于 与 的标积。对于一定功率的机械,当速度小时,力就 (填“大”或“小” ) , 速度大时,力必定 (填“大”或“小” ) 。 3. 合外力对质点所做的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此即 定理。 4. 质点动能定理的微分形式是 。 5. 质点动能定理的积分形式是 。 6. 按做功性质,可以将力分为 和 。 7. 所做的功只取决于受力物体的初末位置,与物体所经过的路径无 关。做功与路径有关的力叫做 。 8. 物体在 力作用下,沿任意闭合路径绕一周所做的功等于零。 9. 保守力做功与物体势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是 。 10. 若保守力做正功,则势能 ( “增加”或“减少” ) ,若保守力做负功, 则 势能 ( “增加”或“减少” ) 。 11. 势能的增量与势能零点的选取 (填“有关”或“无关” ) ,势能的大小 与势能零点的选取 (填“有关”或“无关” ) 。 12. 质点系内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 ,质点系以外的其他物体对 质点系内各质点的作用力称为 。 13. 质点系在运动过程中, 所做的功与 所做的功的总 和等于质点系的机械能的增量,此即质点系的 原理。 14. 在只 有 做功 的情 况下, 质点 系的机 械能 保持不 变, 这就是 定律。 15. 行星沿 轨道绕太阳运行,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上; 对任一行星, 以 太阳 中 心为 参 考点 , 行星 的 位置 矢 量在 相 等的 时 间内 扫 过的 面 积填 ( “相 等 ”或 “ 不 相等 ” ) ; 行星 绕 太阳 运 动的 和 椭圆 轨 道的 成正比。 16. 第一宇宙速度是 所需要 的速度。 17. 第二宇宙速度是 所需要的 最小速度。 18. 第三宇宙速度是 所需的 最小速度。 二、 简答 1. 2. 3. 4. 5. 简述质点动能定理的内容,并写出其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 简述保守力做功与物体势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 简述质点系功能原理的内容。 简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简述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的内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13826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9.png)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3-1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w、砂轮的横向移动fr、工作台往复运动f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3-5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3-8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答:(p83-84)3-9CA6140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答:如教材图3-17和3-18所示,操纵手柄向上,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右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左,压紧左边正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实现正转;若操纵手柄向下,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左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右,压紧右边反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反转。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5a44b85a0116c175f0e4882.png)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
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
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
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通信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通信原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e1226647d27284b735156.png)
习题解答3-1.填空题(1)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有效性与已调信号带宽的定性关系是( 已调信号带宽越小,有效性越好),可靠性与解调器输出信噪比的定性关系是(解调器输出信噪比越大,可靠性越好)。
(2) 鉴频器输出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与频率的定性关系是(功率谱密度与频率的平方成正比),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3) 在AM 、DSB 、SSB 、FM 等4个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 ),有效性最好的是(SSB ),有效性相同的是(AM 和DSB ),可靠性相同的是(DSB 、SSB )。
(4) 在VSB 系统中,无失真传输信息的两个条件是:(相干解调)、(系统的频率特性在载频两边互补对称)。
(5) 某调频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6310cos(2105sin10)t t ,此信号的载频是(106)Hz ,最大频偏是(2500)Hz ,信号带宽是(6000)Hz ,当调频灵敏度为5kHz/V 时,基带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30.5cos10t )。
3-2.根据题3-2图(a )所示的调制信号波形,试画出DSB 及AM 信号的波形图,并比较它们分别通过包络检波器后的波形差别。
解:设载波()sin c s t t ,(1)DSB 信号()()()DSB s t m t s t 的波形如题3-2图(b ),通过包络后的输出波形为题3-2图(c)。
(2)AM 信号0()[()]sin AM c s t m m t t ,设0max ()m m t ,波形如题3-2图(d ),通过包络后的输出波形为题3-2图(e)。
结论:DSB 解调信号已严重失真,故对DSB 信号不能采用包络检波法;而AM 可采用此法恢复。
3-3.已知调制信号()cos(2000)cos(4000)m t t t ,载波为4cos10t ,进行单边带调制,试确定该单边带信号的表示式,并画出频谱图。
解法一:若要确定单边带信号,需先求得()m t 的希尔波特变换题3-2图(a )题3-2图(b)、(c)、(d)和(e)ˆ()cos(2000)cos(4000)22sin(2000)sin(4000)mt t t t t故上边带信号11ˆ()()cos ()sin 2211cos(12000)cos(14000)22USB c c s t m t t mt t t t下边带信号为11ˆ()()cos ()sin 2211cos(8000)cos(6000)22LSB c c s t m t t mt t t t其频谱图如题2-3图所示。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16c2b06910661ed9ac51f349.png)
第三章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3-1 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能呈树枝状成长?答:原因:在纯金属的凝固过程中,在正温度梯度下,固液界面呈平面状生长;当温度梯度为负时,则固液界面呈树枝状生长。
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凝固时,固液界面能呈树枝状生长的原因是固溶体合金在凝固时,由于异分结晶现象,溶质组元必然会重新分布,导致在固液界面前沿形成溶质的浓度梯度,造成固液界面前沿一定范围内的液相其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出现了一个由于成分差别引起的过冷区域。
所以,对于固溶体合金,结晶除了受固液界面温度梯度影响,更主要受成分过冷的影响,从而使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也能按树枝状生长。
3-2 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吗?答:合金平衡相图是指在平衡条件下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间关系的图解,又称为状态图或平衡图。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相图并不能给出任一条件下合金的显微组织,相图只能反映平衡条件下相的平衡。
3-3 有两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Cu-Ni合金铸件,其中一个铸件的W Ni=90%,另一个铸件的W Ni=50%,铸后自然冷却。
问凝固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找出消除偏析的措施。
答:W Ni=50%铸件凝固后偏析严重。
解答此题需找到Cu-Ni合金的二元相图。
原因:固溶体合金结晶属于异分结晶,即所结晶出的固相化学成分与母相并不相同。
由Cu-Ni合金相图可以看出W Ni=50%铸件的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的距离大于W Ni=90%铸件,也就是说W Ni=50%铸件溶质Ni的k0(溶质平衡分配系数)高,而且在相图中可以发现Cu-Ni合金铸件Ni的k0是大于1,所以k0越大,则代表先结晶出的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的差值越大,也就是偏析越严重。
消除措施:可以采用均匀化退火的方法,将铸件加热至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充分扩散,可达到成分均匀化的目的。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d77b932c2f60ddccda38a03f.png)
第3章 力学基本定律与守恒律 习题及答案1.作用在质量为10 kg 的物体上的力为i t F)210(+=N ,式中t 的单位是s ,(1)求4s 后,这物体的动量和速度的变化.(2)为了使这力的冲量为200 N ·s ,该力应在这物体上作用多久,试就一原来静止的物体和一个具有初速度j6-m ·s -1的物体,回答这两个问题. 解: (1)若物体原来静止,则i t i t t F p t 1401s m kg 56d )210(d -⋅⋅=+==∆⎰⎰,沿x 轴正向,ip I imp v111111s m kg 56s m 6.5--⋅⋅=∆=⋅=∆=∆ 若物体原来具有6-1s m -⋅初速,则⎰⎰+-=+-=-=t tt F v m t m F v m p v m p 000000d )d (,于是⎰∆==-=∆t p t F p p p 0102d,同理, 12v v ∆=∆,12I I=这说明,只要力函数不变,作用时间相同,则不管物体有无初动量,也不管初动量有多大,那么物体获得的动量的增量(亦即冲量)就一定相同,这就是动量定理. (2)同上理,两种情况中的作用时间相同,即⎰+=+=tt t t t I 0210d )210(亦即 0200102=-+t t 解得s 10=t ,(s 20='t 舍去)2.一颗子弹由枪口射出时速率为10s m -⋅v ,当子弹在枪筒内被加速时,它所受的合力为 F =(bt a -)N(b a ,为常数),其中t 以秒为单位:(1)假设子弹运行到枪口处合力刚好为零,试计算子弹走完枪筒全长所需时间;(2)求子弹所受的冲量.(3)求子弹的质量. 解: (1)由题意,子弹到枪口时,有0)(=-=bt a F ,得ba t =(2)子弹所受的冲量⎰-=-=tbt at t bt a I 0221d )(将bat =代入,得 ba I 22= (3)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子弹的质量202bv a v I m ==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球,在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1/4圆弧形滑槽中从静止滑下。
土力学 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
![土力学 第三章 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8061f74693daef5ef73d2b.png)
第三章3-2. 某施工现场需要填土,其坑的体积为2000m3,土方来源是从附近土丘开挖,经勘察,土粒比重为2.70,含水量为15%,孔隙比为0.60。
要求填土的含水量为17%,干重度为17.6kN/m3。
取土场土的重度、干重度和饱和度是多少?应从取土场开采多少方土?碾压时应洒多少水?填土的孔隙比是多少?解:(1)W=Mw/Ms*100%=15% e=0.6Mw=0.15MsGs=Ms/Vs*Pw1=Ps/P w1=2.7P=M/V=(Ms+Mw)/V=(Gs* P w1*Vs*1.15)/V令Vs=1 则V=1+e土的重度:R=pg=Mg/V=(2.7*1.15*9.8)/1.6=19.02 KN/M^3干重度Rd=Pdg=(Ms/V)g=(Ps*Vs)/V=Ps/(1+e)=(2.7*9.8)/1.6=16.54 KN/M^3饱和度:Sr=Vw/Vr*100%=Vw/e*Vs=(Gs*Mw)/(e*Ms)=(2.7*0.15)/0.6=0.675(2)Rd=Ms*g/V=16.54KN/M^3需要填土质量:Ms=3376kgVs1=Ms/Ps=1250m^3(3) W1=Mw1/Ms1*100%=17%Rd1=Ms1*9.8/2000=17.6 KN/M^3Ms=3592KgMw1=38.04*0.17=610.64kgMw=Ms*0.15=506.4Kg△Mw=Mw1-Mw=610.64-506.4=104.24kge1=Vv1/Vs1=(V1-Vs1)/Vs1=(2000-1250)/1250=0. 63-4. 从A、B两地土层中各取粘性土样进行试验,恰好其液、塑限相同,即液限为wL=45%,塑限为wP=30%,但A地的天然含水量为w=45%,而B地的天然含水量为w=25%。
试求:A、B两地的地基土的液性指数,并通过判断土的状态,确定哪个地基土比较好。
解:由A与B的液性指数分别为1 ,-0.33 。
运筹学(胡运权版)第三章运输问题课后习题答案
![运筹学(胡运权版)第三章运输问题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a159e789eb172ded63b7a9.png)
P66: 8.某部门有3个生产同类产品的工厂(产地),生产的产品由4个销售点出售,各工厂A 1, A 2,A 3的生产量、各销售点B 1,B 2,B 3,B 4的销售量(假定单位为t )以及各工厂到销售点的单位运价(元/t )示于下表中,问如何调运才能使总运费最小?解:一、该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为:可以证明:约束矩阵的秩为r (A) = 6. 从而基变量的个数为 6.34333231242322213141141312116115893102114124min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c z i j ij ij +++++++++++==∑∑==⎪⎪⎪⎪⎪⎩⎪⎪⎪⎪⎪⎨⎧==≥=++=++=++=++=+++=+++=+++4,3,2,1;3,2,1,01412148221016342414332313322212312111343332312423222114131211j i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ij 111213142122232431323334x x x x x x x x x x x x 71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 ⎪⎪ ⎪⎝⎭二、给出运输问题的初始可行解(初始调运方案)1. 最小元素法思想:优先满足运价(或运距)最小的供销业务。
其余(非基)变量全等于零。
此解满足所有约束条件,且基变量(非零变量)的个数为6(等于m+n-1=3+4-1=6).总运费为(目标函数值) ,1013=x ,821=x ,223=x ,1432=x ,834=x ,614=x ∑∑===3141i j ij ij x c Z 246685143228116410=⨯+⨯+⨯+⨯+⨯+⨯=2. 伏格尔(Vogel)法伏格尔法的基本思想:运输表中各行各列的最小运价与次小运价之差值(罚数)应尽可能地小。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66c03d36a32d7375a41780e7.png)
第三章思考题1. 试说明集总参数法的物理概念及数学处理的特点答:当内外热阻之比趋于零时,影响换热的主要环节是在边界上的换热能力。
而内部由于热阻很小而温度趋于均匀,以至于不需要关心温度在空间的分布,温度只是时间的函数, 数学描述上由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大大降低了求解难度。
2. 在用热电偶测定气流的非稳态温度场时,怎么才能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答:要改善热电偶的温度响应特性,即最大限度降低热电偶的时间常数,形状上要降低体面比,要选择热容小的材料,要强化热电偶表面的对流换热。
3. 试说明”无限大平板”物理概念,并举出一二个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的非稳态导热问题 答;所谓“无限大”平板,是指其长宽尺度远大于其厚度,从边缘交换的热量可以忽略 不计,当平板两侧换热均匀时,热量只垂直于板面方向流动。
如薄板两侧均匀加热或冷却、 炉墙或冷库的保温层导热等情况可以按无限大平板处理。
4. 什么叫非稳态导热的正规状态或充分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在物理过程及数学处理上都有些什么特点?答:非稳态导热过程进行到一定程度,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就会消失,虽然各点温度仍 随时间变化,但过余温度的比值已与时间无关,只是几何位置()和边界条件(Bi 数) 的函数,亦即无量纲温度分布不变,这一阶段称为正规状况阶段或充分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数学处理十分便利,温度分布计算只需取无穷级数的首项进行计算。
5. 有人认为,当非稳态导热过程经历时间很长时,采用图3-7记算所得的结果是错误的.理由是: 这个图表明,物体中各点的过余温度的比值与几何位置及Bi 有关,而与时间无关.但当时间趋于无限大时,物体中各点的温度应趋近流体温度,所以两者是有矛盾的。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
答: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物体中各点过余温度的比值不变 但各点温度的绝对值在无限接近。
这与物体中各点温度趋近流体温度的事实并不矛盾。
6. 试说明Bi 数的物理意义。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四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2d44da8956bec0975e3ae.png)
③在 x=0,x=l 的次要边界上,面力可写成主矢、主矩形式: x=0 上 x=l 上
x向主矢:FN1 = y向主矢:FS1 = 主矩:M 1 =
h/2 -h/2
h/2
h / 2 h/2
f x dy 0, f y dy F ,
FN2 FS2
h/2
h / 2 h/2
h / 2
④在次要边界 x l 上,分布面力为
f x x l x x l f y x l xy
主矩: 弹性体边界上的面力分布及在次要上面力的主矢和主矩如图所示
M'
x x l ydy h / 2 2blydy 0 h / 2
(3) cxy
3
将应力函数代入公式(2-24) ,得应力分量表达式
x 6cxy, y 0, xy yx 3cy 2
考察应力边界条件,主要边界,由公式(2-15)得
y
在
h h h f x y bh, f y y 0 2 2 2 主要边界,上边界上,面力为
在
y
h h h f x y bh, f y y 0 2 2 2 ,下边界上,面力为
面力的主矢、主矩为 x 向主矢
Fx
x x l dy h / 2 6clydy 0 h / 2
h/2 h / 2
h/2
h/2
y 向主矢:
Fy
h/2
y x l
dy
h/2
h/2
h / 2
ch 3cy dy 1 4
2
3
主矩: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c544c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7f.png)
第三章效用论1。
已知一件衬衫的价格为80元,一份肯德基快餐的价格为20元,在某消费者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是多少?解答:按照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的定义公式,可以将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写成:MRS XY=-错误!其中,X表示肯德基快餐的份数;Y表示衬衫的件数;MRS XY表示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份肯德基快餐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衬衫的消费数量。
在该消费者实现关于这两种商品的效用最大化时,在均衡点上有MRS XY=错误!即有MRS XY=错误!=0.25它表明,在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上,该消费者关于一份肯德基快餐对衬衫的边际替代率MRS为0。
25。
2。
假设某消费者的均衡如图3-1(即教材中第96页的图3—22)所示。
其中,横轴OX1和纵轴OX2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线段AB为消费者的预算线,曲线图3-1某消费者的均衡U为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E点为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已知商品1的价格P1=2元。
(1)求消费者的收入;(2)求商品2的价格P2;(3)写出预算线方程;(4)求预算线的斜率;(5)求E点的MRS12的值。
解答:(1)图中的横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1的数量为30单位,且已知P1=2元,所以,消费者的收入M=2元×30=60元.(2)图中的纵截距表示消费者的收入全部购买商品2的数量为20单位,且由(1)已知收入M=60元,所以,商品2的价格P2=错误!=错误!=3元.(3)由于预算线方程的一般形式为P1X1+P2X2=M所以,由(1)、(2)可将预算线方程具体写为:2X1+3X2=60。
(4)将(3)中的预算线方程进一步整理为X2=-错误!X1+20.很清楚,预算线的斜率为-23。
(5)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上,有MRS12=错误!,即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MRS等于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章习题答案3-1如图3-63a~d所示4个TTL门电路,A、B端输入的波形如图e所示,试分别画出F1、F2、F3和F4的波形图。
略3-2电路如图3-64a所示,输入A、B的电压波形如图3-64b所示,试画出各个门电路输出端的电压波形。
略3-3在图3-7所示的正逻辑与门和图3-8所示的正逻辑或门电路中,若改用负逻辑,试列出它们的逻辑真值表,并说明F和A、B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
答:(1)图3-7负逻辑真值表A B F000011101111F与A、B之间相当于正逻辑的“或”操作。
(2)图3-8负逻辑真值表A B F000010100111F与A、B之间相当于正逻辑的“与”操作。
3-4试说明能否将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当做反相器使用?如果可以,各输入端应如何连接?答:三种门经过处理以后均可以实现反相器功能。
(1)与非门:将多余输入端接至高电平或与另一端并联;(2)或非门:将多余输入端接至低电平或与另一端并联;(3)异或门:将另一个输入端接高电平。
3-5为了实现图3-65所示的各TTL门电路输出端所示的逻辑关系,请合理地将多余的输入端进行处理。
答:a)多余输入端可以悬空,但建议接高电平或与另两个输入端的一端相连;b)多余输入端接低电平或与另两个输入端的一端相连;c)未用与门的两个输入端至少一端接低电平,另一端可以悬空、接高电平或接低电平;d)未用或门的两个输入端悬空或都接高电平。
3-6如要实现图3-66所示各TTL门电路输出端所示的逻辑关系,请分析电路输入端的连接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予以改正。
答:a)不正确。
输入电阻过小,相当于接低电平,因此将提高到至少50Ω2KΩ。
b)不正确。
第三脚V CC应该接低电平。
2KΩc)不正确。
万用表一般内阻大于,从而使输出结果0。
因此多余输入端应接低电平,万用表只能测量A或B的输入电压。
3-7(修改原题,图中横向电阻改为6kΩ,纵向电阻改为3.5kΩ,β=30改为β=80)为了提高TTL与非门的带负载能力,可在其输出端接一个NPN晶体管,组成如图3-67所示的开关电路。
当与非门输出高电平V OH=3.6V时,晶体管能为负载提供的最大电流是多少?答:如果输出高电平,则其输出电流为(3.6-0.7)/6=483u A,而与非门输出高电平时最大负载电流是400u A ,因此最大电流。
L I (4000.7/3.5)8016mA =−×=3-8如图3-68所示TTL 与非门,其多发射晶体管的基极电阻R 1=2.8kΩ,若在A 输入端分别为5V 、3.6V 、0.6V 、0.3V 、0V 的电压,试分析计算接到B 输入端的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输出电压v O 是多少?答:(1)当输入5V 时,表的电压读数为1.4V,v O =0V;(2)当输入3.6V 时,表的电压读数为1.4V,v O =0V;(3)当输入0.6V 时,表的电压读数为0.6V,v O =3.6V;(4)当输入0.3V 时,表的电压读数为0.3V,v O =3.6V;(5)当输入0V 时,表的电压读数为0V,v O =3.6V;3-9用双线示波器观测到某TTL 与非门的输入信号v 1和输出信号v 0的波形如图3-69所示,试求此与非门的传输延迟时间t PHL 、t PLH 和平均传输延迟时间t PD 。
答:t PHL =7ns ,t PLH =10ns ,t PD =8.5ns3-10为什么说TTL 与非门的输入端悬空相当于接高电平?多余的输入端应如何处理?答:由于TTL 与非门输入端负载特性决定,当输入端悬空时,输出将为低电平,因此相当于接入高电平。
因此多余的输入端悬空,或接高电平。
3-11有TTL 与非门、或非门和三态门组成的电路如图3-70a 所示,图b 是各输入端的输入波形,试画出F 1和F 2的波形图。
答:(1)当E 为高电平时,缓冲器(三态门)输出为高阻,对应与非门与或非门的输入相当于悬空,而TTL 门悬空相当于输入高电平,因此。
12F B,F 0==(2)当E 为低电平时,缓冲器(三态门)输入同输入,输出为0,因此。
12F 1,F A ==3-12(修改原题,a )图中的PNP 管改为NPN 管)试分析图3-71所示3个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列出其值表,写出其逻辑函数表达式,指出它们能完成的逻辑功能。
答:(a )图真值表因此,,电路实现“或非”运算功能。
'F=A+A 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分别通过三个发射结实现“与”运算,321A A A 3'2'1'A A A 然后进行“或非”运算,简化真值表如下表所示:因此,,电路实现“与或非”运算功能。
'''123123F=A A A +A A A (c )图真值表A'A F 001010100110321A A A 3'2'1'A A A F 001010100110AB F 000011101因此,,电路实现“异或”运算功能。
B A B A F +=3-13图3-72所示逻辑电路中,G 1、G 2、G 3是OC 门。
负载电阻R L =2kΩ,其输出低电平的输出特性如图b 所示。
负载门是CT74H 系列的与非门,其多发射极晶体管的基极电阻R1=2.8kΩ,输入高电平漏电流I IH =40μA ,OC 门输出高电平的漏电流I OH =2μA ,V OHmin =3V ,V OLmax =0.4V 。
试求此“线与”输出能带二输入TTL 与非门多少个?答:OC 门输出短接时可以实现“线与”功能,分析图中所示电路驱动双输入与非门的数量(高为n ),则需要分为输出高电平和低电平两种情况分析。
(1)当“线与”端为高电平时,所有OC 门均输出高电平,此时应满足如下不等式:CC L L OHminV -I R V ≥其中:L OH IHI 3I 2nI =×+×CC OH min OH L IH V V 53(3I )100032R 2n 122I 240−−−×−×==≈×(2)当“线与”端为低电平时,考虑最坏情况,即只有一个OC 门输出为低电平,此时应满足如下不等式:OLMAX IL LOL CC IL RL OL I nI R V V nI I I <+−=+=max CC OL max OLMAX L IL V V 50.4I 16R 2n 9I 1.5−−−−==≈综合以上情况,图中“线与”输出最多能带9个二输入TTL 与非门。
3-14图3-73所示3个CMOS 门电路,为实现图中各输出端所示逻辑函数表达110式的逻辑关系,多余输入端C应如何处理?答:a)C端接低电平或与其他端并连使用。
b)C端接高电平或与其他端并连使用。
c)C端接高电平或与其他端并连使用。
3-15如图3-74所示逻辑电路,图中G1是TTL三态输出与非门,G2是74系列TTL与非门,电压表的量程为5V,内阻为100kΩ。
试问,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电压表的读数以及G2的输出电压v0各为多少?(1)v A=0.3V,开关S打开;(2)v A=0.3V,开关S闭合;(3)v A=3.6V,开关S打开;(4)v A=3.6V,开关S闭合。
答:(1)电压表没有读数,v O=0.3V。
(2)电压表读数1.4V,v O=0.3V。
(3)电压表读数0.3V,v O=0.3V。
(4)电压表读数0.3V,v O=3.6V。
3-16由TTL三态门和OC门组成的逻辑电路如图3-75所示,试用内阻为20 kΩ/V的万用表测量图中A、B、C共3点的电压,读数各为多少?答:A点电压:0.3V,B点电压:0.1V,C点电压:10V。
3-17当电源电压V DD改变时,CMOS反相器的电压传输特性为什么会像图3-47所示那样变化,试分析说明其原理。
答:由于CMOS器件工作时NMOS和PMOS交替工作,输出不同电平时,总有一种MOS管截止,从而使得输出电平接近于电源电压。
以CMOS反相器为例,当输出高电平时,NMOS管截止,PMOS管没有压降,其输出高电平就为电源供电电压,因此传输特性曲线随电源电压改变。
从图中也可看出CMOS器件工作电压的范围要比TTL宽。
3-18在CMOS传输门TG的输出端接电阻R L=1kΩ,如图3-76所示,设TG的导通电阻为R TG,截止电阻大于109Ω,求:(1)当C=1时,v 0与v 1的关系;(2)C=0时,输出v 0的状态如何?答:(1)LTG L i o R R R v v +=(2)v 0为高阻态。
3-19将CMOS 门电路的输入悬空,其输出状态如何?请说明其原理。
答:输入端悬空,会受到感应信号干扰而误认为是有效输入信号,易出现错误的输出。
3-20在CMOS 门电路中,有时采用图3-77所示的方法扩展其输入端数,试分析图a 和图b 的逻辑功能,写出其输出F 1和F 2的逻辑表达式。
答:,ABCDE F =1ED C B A F ++++=23-21能否将题3-20所述的扩展CMOS 门电路输入端数的方法,用来扩展TTL 门电路的输入端数?试简述其原理。
答:不能。
因为,当二极管与门输入低电平时,经过二极管后,输出低电平会被抬高0.7V ,可能会超过TTL 与非门的开门电平V ON ,TTL 与非门不能正常工作。
同理,当二极管或门输入高电平时,经过二极管压降后,输出高电平会被降低0.7V ,可能会低于TTL 或非门的输入关门电平V OFF ,或非门则不能正常工作。
3-22能够将两个CMOS 与非门或者或非门的输出端直接并联连接使用,请说明其原因。
答:不能。
只有OC 门、OD 门或者三态门的输出能够直接并联,其他门电路输出端不能直接连接,否则会提升输出低电平的电压值,也容易烧毁器件。
3-23试比较TTL 电路和CMOS 门电路的优缺点。
答:1)TTL电路是电流控制器件,而CMOS电路是电压控制器件。
2)TTL电路的速度快,传输延迟时间短(5-10ns),但是功耗大。
CMOS电路的速度慢,传输延迟时间长(25-50ns),但功耗低。
CMOS电路本身的功耗与输入信号的脉冲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功耗越高,芯片越热。
3)CMOS电路的锁定效应:CMOS电路由于输入太大的电流,内部的电流急剧增大,除非切断电源,电流一直在增大。
这种效应就是锁定效应。
当产生锁定效应时,CMOS的内部电流能达到40mA以上,很容易烧毁芯片。
3-24试说明在使用CMOS门电路时不宜将输入端悬空的理由。
答:CMOS电路的输入阻抗非常高,很容易受到干扰,并且CMOS电路为场效应管,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悬空时容易出现静电等瞬时高压烧毁器件的现象,所以必须不用的输入端不能悬空,就根据器件功能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