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储层沉积地质
储层沉积地质储层沉积地质⼤⾃然中储层的特性和分布是具规律的,⽽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虽然储层的性质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所控制,但⽆论如何沉积环境是控制两者的基础,因⽽在讨论碎屑岩储层的性质和分布时必需以沉积体或沉积体系作为讨论的基础。
只有以沉积体或沉积体系作为研究储层性质和分布的实体,研究才有完整性、系统性,有⼀主线贯穿始终。
也就是说从成因上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更体现其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节冲积扇砂砾岩储层冲积扇是由⼭前或断崖边向邻近低地延伸的,是⼀种主要由粗粒碎屑物质组成的圆锥形、⾆形或⼸形的堆积体。
它代表陆上沉积体系中最粗粒的、分选最差的近源沉积单元,通常在下倾⽅向上变成细粒、坡度较⼩的河流体系。
然⽽也有某些扇,它的前缘直接进⼊湖泊或海洋,则称为扇三⾓洲。
关于扇三⾓洲将放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论述。
⼀、冲积扇的形成和作⽤过程(⼀)、冲积扇的形成冲积扇的形成主要是在⼭区或上游发⽣暴洪时,⼤量的⽔体夹带丰富的泥砂沿⼭沟顺流直下,当流出⼭⼝时,空间突然开阔、坡度锐减、⽔流能量突然骤减,巨量的砂、砾、泥快速堆积⽽形成。
在形成冲积扇的过程中常伴随有重⼒的不稳定性⽽出现重⼒流。
因些冲积扇⼤量地出现于构造的活动区,如裂⾕盆地、与⾛滑有关有拉张盆地、前陆盆地和快速抬升的⼭体前缘。
在我国天⼭⼭前和昆仑⼭⼭前可见⼤量现代的冲积扇。
同时冲积扇的发育与⽓候有关,虽然⼀般认为冲积扇发育于⼲旱地区,实际上冲积扇既可发育于⼲旱⽓候地区,也可发育于潮湿⽓候地区。
然⽽⽓候对冲积扇的发育有⼀定的控制作⽤,即⼲旱地区冲积扇坡度⽐较陡、扇体较⼩且沉积物粒径⼤⼩悬殊;⽽潮湿⽓候地区的冲积扇坡度⼩、扇体较⼤且沉积物粒径相对细⽽均⼀。
(⼆)、冲积扇的作⽤过程McGowen and Groat (1971)把冲积扇划分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三个亚相。
也有学者把冲积扇分为上扇、中扇和下扇三个亚相(图1-1-1)。
图1-1-1理想冲积扇沉积类型及剖⾯形态(据R.D 斯⽪林,1974)冲积扇的作⽤主要是通过沉积物所反映的特征来决定的,它们在剖⾯上主要是由多个正旋回的沉积层序组成,绝⼤部分的扇体反映辫状河流和泥⽯流和漫流沉积的叠加,其次还有筛滤作⽤的沉积(图1-1-2)。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5储层评价内容
(1)颗粒成分:陆源碎屑和盆内碎屑。盆内碎屑主 要是碳酸盐鲕粒、球粒、内碎屑和化石碎屑。
(2)填隙组分:杂基和胶结物。
杂基主要指粘土杂基,次为灰泥和云泥杂基。胶 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如碳 酸盐矿物、硅质和其它铁质矿物等。
3.结构
(1)碎屑岩结构的内容包括:粒度、球度、圆度、 形状、表面特征、粒度分析的有关参数(平均粒度、 中值、标准偏差、分选系数、偏度、峰度)及图件 (结构散点图、概率累积曲线图、C-M图等),还有 胶结类型、胶结物结构、结构成熟度、孔隙结构等。
实例: 广利油田沙四段储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1 孔隙类型 (1)粒间孔隙:最发育的一种孔隙类型,约占孔隙总量的85%。 (2)粒内溶孔:在长石中最为常见。 (3)铸模孔隙:碎屑颗粒被全部溶蚀而且保存了其原有外形的孔隙。 (4)微孔隙:填隙物内或颗粒内的微细孔隙及颗粒内的微裂缝。
2.孔隙结构 六种类型:即A、B、C、D、E、F 型 (1)A型:颗粒分选较好,孔隙大而且连通性好,填隙物少。 (2)B型:颗粒分选不好,大小混杂。 (3)C型:颗粒分选较B型好,但孔隙由于胶结物分布不均匀。 (4)D型:颗粒分选很差,而且杂基很多,不均匀充填孔隙。 (5)E型:颗粒细小,杂基含量相当高,孔隙为杂基内微孔。 (6)F型:胶结物含量很高,且胶结物溶蚀较少,连通极差。
Gp<0.1 or αp<0.8 储层为异常低压 Gp=0.1 or αp=0.9-1.0 储层为正常压力 Gp>0.1 or αp>1.2 储层为异常高压
(二)评价方法 1.地温的评价方法 (1)地温的测量方法:
一是随测井仪器测量; 二是随地层测试器测量。 (2)古地温的评价方法: 一是以镜质体反射率为地温计的方法; 二是粘土矿物及其他自生矿物为地温计的方法。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第五章 储层特征研究
(一) Pettijohn分类(1973) (二) Weber分类(1986) (三) 裘亦楠的分类(1987,1989)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 Pettijohn分类(1973)
-- Pettijohn对河流储层, 按非均质性规模的大小,提出 的五种规模储层非均质性:
层系规模 1~10km×100m 砂体规模 100m×10m 层理系规模 1~10m2 纹层规模 10~100mm2 孔隙规模 10~100μm2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⑵ 层间差异
① 沉积旋回性--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沉积成因。
② 相关参数计算:分层系数(An),垂向砂岩密度(Kn),
渗透率变异系数、级差、单层突进系数、均质系数 等
③ 主力油层与非主力油层的识别及垂向配置关系: 识别--在平面及层内非均质性研究后,通过各砂层的分布
面积、厚度、储油物性、产能等指标比较后而确定。
一级:砂体延伸>2000m, 三级:砂体延伸600~1600m, 四级:砂体延伸300~600m, 五级:砂体延伸<300m, 连续性极好 连续性中等 连续性差 连续性极差
二级:砂体延伸1600~2000m, 连续性好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实际研究中,往往用钻遇率来表示砂体规模或连续
性。钻遇率反映在一定井网下对砂体的控制程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2、 层间渗透率突进系数(TK)
最高渗砂层最大渗透率与各砂层平均渗透率的比值。
K max TK K
当TK<2时 当TK为2~3时
TK –层间渗透率突进系数 Kmax—最大单层渗透率值 为非均质程度弱 为非均质程度中等
当TK>3时
为非均质程度强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3、层间渗透率级差(JK) --为砂层间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
第五章地下储层研究
第五章地下储层研究(Chapter5 reservoir description)学时:16 学时,讲授10学时,实验4学时,练习2学时基本内容:①储层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②储层格架(沉积相研究),包括沉积相研究依据、流程、岩心观察及微相分析、测相分析、平面相编制方法等③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包括非均质性概念、分类、表征方法和内容④储层裂缝研究,裂缝识别方法、表征内容⑤储层敏感性研究,敏感性性的概念、含义、水敏、速敏、酸敏、盐敏、碱敏、对开发影响、测量⑥储层评价,评价目的、意义、方法流程⑦储层地质模型,概念、分类、建模方法、建模流程教学重点:沉积相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把握储层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油气储层研究基本方法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储层沉积相研究(本章重点)一、概述1 沉积相⑴概念地貌单元:沉积环境: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相模式:相模式是指对某一类或某一沉积相组合的全面概括。
目前较为典型的相模式有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滨岸沉积、风暴沉积、近岸水下扇、湖底扇等。
⑵原理两个基本原理,Walther相序、沉积过程与沉积响应原理Walther相序:只有哪些没有间断的、现在能看到的相互相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在垂向上叠加在一起。
2 沉积相研究的意义砂体分布储层物性储层非均质性3 地下沉积相研究的特点资料种类:区域地质资料、地震资料、录井资料、测井资料、露头资料、其它资料工作特点:(1)区域地质资料类型:研究报告、背景图件解决问题:构造背景、物源、大致相带、相类型(2)地震资料类型:地震剖面、地震数据体、地震地层解释结果解决问题:地层格架、沉积体系、储层分析、非均质性表征(3)录井资料类型:岩心、岩屑、岩心录井综合柱状图、岩屑录井综合图解决问题:沉积体系、沉积微相(4)测井资料类型:测井组合图、数字化测井数据文件解决问题:相类型、相分布(5)露头(现代沉积)(6)其它资料(分析化验)古生物、地球化学、水介质、粒度、分选二、沉积相研究的资料基础1 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井壁录井、分析化验资料2 间接资料: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动态资料三、沉积相研究的流程及关键技术(本节重点)1 研究流程2 关键技术⑴岩心观察及单井相分析技术①岩心观察观察内容:岩相、岩序、观察方法: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观察流程: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地球化学标志②单井相分析:岩心观察与描述、照相垂向相序列(沉积层序)分析适应的相模式对比其它资料验证单井相剖面相模式总结编制单井综合柱状图⑵测井相分析技术测井相:是指具有一定特征的曲线段或曲线组合,包括测井曲线的形态、顶底接触关系、包络线形态、齿化程度及组合特征等,反映特定的岩石组合、岩石序列和沉积环境。
关于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关于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塔中地区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勘探开发区。
在这一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志留系地层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重要目标层系,对其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特征,也对石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志留系地层在塔中地区主要发育了从下至上的志留系地层包括马五段、马四段、马三段和马二段。
在这些地层中,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研究成为了地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这些地层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地层的沉积特征,揭示地质历史和构造演化,为进一步的石油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塔中地区的志留系地层中,研究者们对其沉积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志留系地层在塔中地区主要由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其中碎屑岩主要发育于陆相地区,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海相地区。
通过对这些岩相的研究,可以揭示古地貌和古气候的特征,为识别储层和预测油气藏的分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研究者们在志留系地层中还开展了层序地层的研究。
通过对地层的层序地层进行研究,可以揭示地层的沉积演化和地层内部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研究沉积环境和预测油气藏的储集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进行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
野外地质调查和野外取样是研究的基础,通过对地层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取样,可以获取地层的详细信息,为后续的实验分析提供了样品支持。
研究者还采用了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地质力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通过对地层的物性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储集条件。
XZ—ZD地区储层综合研究及结论
流 入 湖 或 入河 口湾 处 , 东西 向上 形 成一 系列大 小 在
不 等 的三 角洲 , 沿 北 东或 北 西 等 主河 道 方 向或 分 并 又道 河 道方 向 , 形成 一 系列呈 指状 的水 下 分流河 道 。
该 地 区 主要 发 育 有三 个 较 大 的 主 河 道 , 别 为 X 分 Z 南 、 5南 以及 Z 肖 D地 区 。 中 XZ 其 —Z D地 区分 别分 为 三个 和两 个分 又河 道 , 发育 一 系列指 状砂 , 沿河 道
利相 带 , 出 了下 步滚 动 开发 的潜 力方 向 , 提 对该地 区今 后 的滚 动勘探 开发 有很 好 的指 导意 义 。
关键 词 : 储层 ; 积相 沉
XZ Z - D构 造 位 于苏北 盆 地 高邮 凹 陷南部 断 阶 带, 随着勘 探 开发 程度 的不 断深 入 , 对该地 区储 层进
该 地 区 主 要发 育 三 套 储 油层 , 积 微 相分 别 为 沉
阜 一段三 角 洲水 下分 流 河道 、 阜二 段滨 浅 湖坝 、 浅 滨 湖滩 和戴 一 段近 岸水 下扇 微相 。
1 1 三 角洲 水 下分流 河道 微相 . 该 地 区 阜一段 为 三角 洲沉 积 。微相 以水 下 分流 河 道和 河道 间沉积 为主 。 物源 来 自东 南部 隆起 , 河 在
图 3 X -Z Z D地 区 戴 一 段 上 部 沉 积 微 相 图
阜二 段 储层 以滨 浅湖 坝 、 滩沉 积 为主 , 水流 携带 物源 从西 南 方 向入湖 , 波浪 形成 的沿 岸流 相遇 , 与 由
近 岸 水下 扇沉 积 , 源来 自南部 隆起 , 物 由间歇 性 洪水 携 带大 量 碎 屑物 质 注 入 湖 盆 , 沉 积 作用 发 生 其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沉积相研究
小层划分
合理性检验
修定小层划分对比方案
单层划分模式
单层对比、编号
单砂体图
微相平面图
地层油层分层数据表 小层单层数据表
精细地层对比流程图〔新区〕
2〕已确定油组和小层划分方案的老区块
冀中已开发的老油田属于这种类型,为使研讨任务 有延续性和有利于现场消费管理,原那么上沿用前人制 定的油组、小层划分方案,包括油层、小层划分个数以 及正确的分层界限。在这种情况下,精细地层对比主要 有两项任务:一是结合新资料、新技术,在全区一致划 分对比根底上,调整不合理的层界和断点;二是运用单 层对比方法,开展单层划分对比。至于采用的任务方法 和流程。在前面已有较详细论述,在此不再反复。
a.具备一定储量规模;
b.分层系数不宜过大,减少层间干扰;
c.油组之间要有一定厚度,分布稳定的隔层,使之构成 独立的压力、油水系统,进而成为独立的开发单元;
d.顶层旋回界限清楚,内部具较类似的岩电组合特征, 有较高的划分对比精度,为小层、单层划分奠定根底。
②小层:油组单元内进一步细分,划分小层是提高单层划分 对比精度的一种手段,划分原那么有以下几点
这种类型的任务重点,是如何合理制定各级层组划分方案。 顶、底界应是旋回界限,因此具明显可分性; 小层规模要顺应单层厚度分布概率,目的有两个:一是使小层内所含砂层数最少,二是减少对厚层砂岩的劈分。
a0.m,占分布概一率的是60%利以上用,所综以小合层划录分厚井度在的10m左岩右为性宜。剖面予以判别;
③钻井分层与地质建模 对厚层砂岩需合理劈分,以坚持单砂层完好性。
单层是一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并以其为边境条件,彼此 分隔的单层之间不会产生相互之间的串流,因此一个单层 在注采井对应时,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是检验单层对比 能否正确的重要信息。 但应留意到有些动态分析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需反复 “动静结合〞,综合判别,才有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层内RFT测压资料与周围邻井压力系数的对比,也可以较 直观判别单层之间的对应连通关系。
中国石油大学 储层地质学
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科学。
2有效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连通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3有效渗透率:是指在多相流体从在时,岩石对其中每相流体的渗透率。
4储层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吼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其连通关系。
5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储层在沉积、成岩以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下,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的不均匀变化。
6层内非均质性:指一个单砂层规模内垂向上的储层性质变化。
7平面非均质性:指一个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规模、连续性,以及砂体内孔隙度、渗透率的平面变化所引起的非均质性。
8层间非均质性:指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层系中的层间差异。
9储层概念模型:是指把所描述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特别是储层,典型化、概念化,抽象成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模型。
10静态模型也称实体模型,是把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一个油田、一个开发区块或一套层系)的储层,依据资料控制点实测的数据将其储层表征在三维空间的变化和分布如实的描述出来而建立的地质模型.11预测模型:不仅忠实于资料控制点的实测数据,而且追求控制点间的内插与外推值具有相当的精度,并遵循地质和统计规律,即对无资料点有一定得预测能力。
12储层敏感性:储层对与各种类型地层损害的敏感性程度。
13速敏性:是指因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引起地层微粒运移堵塞喉道,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4水敏性:粘土矿物遇水发生膨胀现象。
15酸敏性:酸液进入储层后与储层中的酸敏性矿物或原油作用,或产生凝胶、沉淀或释放颗粒导致渗流率下降的现象。
16原生孔隙:是指在岩石沉积或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
17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18原始油层压力:在未开采以前油层所具有的压力。
括火山碎屑岩,岩浆岩变质岩,泥岩,硅质岩类等。
2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包括成分、结构、构造。
3 储集岩的主要含油物性,包括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是岩石储集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
储层精细地质研究
体连通性研究、储层参数(如孔隙度、渗透 率等)的空间分布等;在油田开发阶段,可 研究储层可采油气的空间分布、储层产量预 测、含水率预测以及流动单元的定量研究。 对于分形几何学来说,纵横向的分维 数的假设问题,不同的地区不一样,应用 时一定要进行验证。
在储层预测过程中,预测方法的选择 以及各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的综合,是决定 储层预测效果的关键。
划分层次的目的在于分层次描述,对描述 的结果进行成因上的解释,找出规律性的 结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的模型,借助地 质和数学的方法及计算技术,使不同层次 的特征统一在一个体系中进行层次归一, 达到预测的目的。
五、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定量建模 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定量建模
分析非均质性的关键 关键是分析沉积环境、沉积 沉积环境、 关键 沉积环境 模型和成岩历史。 模型和成岩历史 定性分析:对各种非均质性的分析和鉴别需 有每种类型的数据和数据密度。
三、地质知识库和随机建模技术 前面已经介绍) (前面已经介绍) 四、储层精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现代沉积学的四大研究领域 四大研究领域
沉 积 体 系 分 析 层 序 地 层 学 层 次 界 面 分 析 结 构 单 元 研 究
沉积体系是指在沉积环境和沉积作用过程方 沉积体系 面具有成因联系的一系列三维成因相的集合 体,成因相是其最基本的构成单元。 沉积体系分析法突出了大型沉积的空间关 系,沉积体系内部和外部几何形态的研究, 是环境和形态的统一。
层序地层学将沉积体系的概念纳入了其 层序地层学 自身的概念系统中,这使得能够在盆地 中建立高级别的等时地层格架和基本建 造单元,并阐明其有序性演化成为可能。 层次表征与层次建模(简称层次分析法) 层次表征与层次建模(简称层次分析法), 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层次划分、层次描述、 层次解释、层次建模和层次归一。
4储层沉积相与储层砂体内部结构
1-227 W51-102
XP3-70 3-70
PC2-149 2-431
2-149
2-213
3-170 3-169
2-433
2-299
PC3-35 3-35
3-184 P48
3-262
2-435
2-353
XP2-299 2-437
2-48
3-271
3-264 3-36
2-90
3-412 3-171
XP3-95
3-89
3-184
2-437 2-48
2-419
3-182 3-200
pj1
PJ1
2-421
2-421
2-295
2-295
P48
3-262 2-435
2-353
2-355 PC2-355
2-425
PC3-37
3-37
2-153
3-283
PC2-303
PC2-153
3-271
3-264 3-36
2-413 2-84
3-269 PC53 P53
3-133
2-82
2-415
3-183
2-179
2-297 3-56
3-181 2-34 3-95
3-177 2-80
3-198
3-88
XP3-61
2-351
3-415 PC3-181
XP3-95
3-89
XP36 P36
2-419
3-182 3-200
2-249
2-144 PC2-144
3-172
PC3-96
2-44 3-123
2-329
3-256
Z区块储层裂缝分布规律预测研究
1261 裂缝发育预测目前,国内裂缝预测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地震预测裂缝法(包括模式识别、地震属性分析、方差体、地层切片等技术)、构造挠曲度法、断层距法、地震蚂蚁体预测等方法。
在构造研究过程中,已明确常规地震预测裂缝法受地震分辨率影响,只能预测小断层,对微小裂缝的识别程度低。
因此,对于裂缝发育预测主要应用后3种方法。
1.1 蚂蚁体裂缝追踪技术由于该区成像测井、岩心资料等裂缝描述资料少,构造挠曲度法、断层距离法预测裂缝精度不高。
考虑应用三维地震资料预测裂缝发育规律,采用地震蚂蚁体裂缝追踪技术进行裂缝平面、纵向分布规律预测。
在应用Landmark和Epos软件有效识别研究区内断层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明确微小断层,搞清各小层裂缝的平面发育状况,采用Petrel软件三维地震蚂蚁体算法来进行微小断层-裂缝追踪。
“蚂蚁追踪算法”是Petrel软件的一种复杂地震属性算法,该算法提高了构造解释精度,改善地质细节描述;提供客观、详尽、可重复的地层不连续性构造图;充分利用地质模拟技术,更好地建立复杂构造模型,优化应用三维地震资料。
“蚂蚁追踪”算法的工作流程分四步:第一步,利用边缘探测手段,增强地震资料中的空间不连续性,并通过噪声压制技术,预处理地震资料。
第二步,建立蚂蚁追踪立方体。
利用可吸引蚂蚁的信息素(一种化学物质)传达信息,以寻找最短路径的原理。
在最短路径上,用更多的信息素做标记,使随后的蚂蚁更容易选择这一最短路径。
第三步,人工交互操作。
提取的断层必须经过评价、校正和筛选,才能得到最后的解释结果。
这一过程需要利用交互式立体网络和柱状图滤波器来完成。
第四步,已确定的断层可用于进一步地震解释,也可直接输入到断裂模型中。
“蚂蚁追踪”算法首先估算每只“蚂蚁”所在位置的(用蚂蚁边界参数控制)局部最大值的方位,该方位用于决定蚂蚁追踪的方向。
在软件中,追踪的方位偏差最大为偏离原始方位15o 。
蚂蚁的移动步长用地震数据的样点来定义。
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
[收稿日期]2020-07-10[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P20060-1)[作者简介]杨怀宇(1982 ),男,安徽铜陵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㊂doi :10.3969/j.issn.1673-5935.2020.04.001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杨怀宇(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㊀要]㊀应用岩比法或相比法的传统沉积相研究方法具有不确定性强㊁精度不高的劣势,难以满足岩性油气藏边界的准确刻画㊂以草桥北坡王955井区为例,综合运用基于曲线重构技术㊁地震反演技术对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最终实现沉积相边界的准确刻画㊂研究表明,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可较好地反映目标砂体的平面展布规律,特别是针对研究区滩坝砂薄储层的预测效果好,为最终实现草桥王955块井间及无井区沉积相的边界刻画提供保障㊂[关键词]㊀草桥北坡;沉积相;曲线重构;储层反演[中图分类号]TE12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3-5935(2020)04-0001-04㊀㊀基于钻井砂岩统计的传统单因素沉积相分析法对于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适用性较好[1]㊂东营凹陷南坡乐安油田是勘探开发近50年的老油田[2],在石村断层储量集中区的北部斜坡带油气发现少㊁勘探程度较低,今年该区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首次发现了滩坝砂油藏,但该区钻遇此种类型探井极少,传统的沉积相研究方法难以准确刻画砂体展布㊂因此如何精细刻画滩坝砂展布范围成为制约本区勘探的关键地质问题㊂笔者旨在利用地震反演技术实现井间和无井区砂岩进行定量预测㊂1㊀区域沉积特征草桥北坡沙四上早期主要发育来自广饶凸起的扇三角洲沉积,与前期的沙四下红扇沉积物相对应地称为 蓝扇 沉积,岩性组合以蓝灰色㊁浅灰色含砾砂岩㊁粉细砂岩为主,砂体单层厚度较大,一般3~10m 左右,垂向上表现为弱正旋回序列㊂近期,在草桥东坡完钻的王955㊁王956等井在沙四上纯下3砂组钻遇多套油层,岩性组合以灰色㊁浅灰色粉砂岩㊁白云质砂岩㊁泥岩及薄层泥灰岩沉积为主,垂向上以细 粗的反旋回或细 粗 细的复合旋回为主㊂结合邻井王73井区该套砂体的岩心资料来看,岩心上具有浪成砂纹交错层理(图1(a))㊁脉状层理,层面上发育垂直生物潜穴等沉积构造(图1(b))㊂同时,在显微镜下发现碎屑岩中发育薄皮灰质鲕粒㊁灰质内碎屑等特征(图1(c))㊂这些沉积特征具有滨浅湖岸边砂体被沿岸流改造的浅滩环境的特点[3-6],结合岩心薄片的累积粒度曲线特征,王73-斜1曲线表现为2段跳跃组分特征,反应岸边冲刷回流的水动力特征[6],由此认为王955-王73一带为扇三角洲侧翼的滩坝砂沉积相类型㊂自王955井滩坝砂成功之后,该井区向南抬高的高部位草36㊁草38等井储层基本不发育,随之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滩坝砂周缘是如何展布,与周围 蓝扇 的扇三角洲砂体之间的关系一直难以认清,因此需对测井约束地震资料进行反演,确定该套砂体的展布范围㊂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分析研究区地震资料发现,地震主频和有效频段12020年12月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Dec.2020第34卷㊀第4期Journal of Shengli Colleg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Vol.34㊀No.4为19Hz和5~60Hz,若主频换成最大频率,H(厚度)=V(平均速率)/4ˑf(主频)=3000/240ʈ12.5m,而目的层段储层比较薄,储层厚度一般在10m以下,甚至小于5m,因此单纯靠地震资料无法准确刻画储层的分布㊂波阻抗反演是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震波阻抗处理技术,是以钻井㊁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空间结构和物理界面识别并成像,主要应用于储层展布的预测,为油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技术依据[7-9]㊂图1㊀草桥北坡王955井区沙四上沉积特征2.1㊀曲线重构技术常规波阻抗反演是采用测井曲线(主要为声波曲线)进行钻井约束,应用地震资料进行波阻抗反演,但在实际工作中声波资料不能较好地反映地下岩性的变化规律,因此应结合其他测井信息进行曲线重构研究[9-10]㊂首先,针对研究区测井资料分析研究,发现测井曲线需要进行异常点消除㊁深度校正和基线偏移等㊂在此基础上,由于测试仪器及围岩环境的不同造成测井响应值会相差较大,即同一套储层邻井之间波阻抗值会存在较大差异㊂因此,需进一步对曲线进行测井标准化处理,使泥岩层在各井中的响应值一致,标准化后的声波曲线及其他应用的曲线泥岩响应值处理为一致的区间㊂其次,通过草桥北坡沙四上亚段的测井资料分析认为,目的层段井声波曲线对岩性反映不敏感,而自然伽马曲线(GR)却能很好的反映岩性变化,能较好地区分储层与非储层(图2),因此本研究将采用拟声波阻抗反演,即声波时差与自然伽马拟合进行储层精细刻画㊂其原理主要考虑结合声波曲线低频信息(地层背景速度)与自然伽马曲线高频信息(对地层岩性变化敏感),重构拟声波曲线,该构建技术更合理,更能准确地预测储层㊂2.2㊀储层反演定量预测在全区井震标定基础上,按照层位标定结果开展严格精细的层位解释,通过不同频率储层预测对比来看,随频率的提高,其反演结果对储层的刻画能力有所提高,但整体仍是分辨率低,储层刻画效果不理想㊂针对此问题,对地震初始模型进行建模,利用分形建模的值在横向上对地震振幅的变异进行调整,结果更为合理㊂此外,针对采样率尝试发现,2ms采样率基本满足反演需求,能较好地识别砂体横向连续性及纵向展布,1ms采样率反演结果的纵横向分辨率相对高些㊂根据实际需要,可以结合2 ms采样率和1ms采样率反演结果㊂以草桥北坡过王955井的近北东向反演剖面可以看出,纯下3砂组目的层王955-王732储层均较发育,向南北至草38㊁王92井储层发育均较差,可见储层反演预测整体较为准确㊂图2㊀拟声波敏感曲线交汇图3㊀反演效果3.1㊀基于反演结果修正沉积相本次储层反演定量预测采取正演与反演相结合㊁无井约束属性与井约束反演相结合㊁常规阻抗反2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演与特色阻抗反演相结合,最终达到降低储层识别多解性㊁提高储层分辨率的目的(图3)㊂同时,通过色标调整,提取纯下3顶至底时窗内的均方根振幅㊁变差函数等地震属性,并与井点统计的砂体厚度进行叠合修正(图4),达到无井区的储层定量预测的目的㊂从图4可以看出,草桥北坡整体 蓝扇 发育在西坡的草328-通20-官115一带,平面上呈北西走向,东边的王955井区呈近东西展布的滩坝砂,与西部 蓝扇 主体是分开的,由此修正了草桥北坡的沉积相展布图(图5)㊂图3㊀草桥北坡过王955井储层反演剖面图4㊀王955井区纯下3砂组反演砂体与钻井厚度叠合图3杨怀宇:基于储层反演定量预测技术对沉积相应用的研究图5㊀草桥北坡纯下3砂组沉积相平面图3.2㊀应用效果从应用效果上看,基于上述认识在王955井区滩坝砂岩性油藏的高部位部署了王956(油层4.2m/2层)㊁王955-斜1(油层12.7m/3层)㊁王955-斜2(油层13.5m/8层)分别钻遇多套滩坝砂油藏,表明沉积相相边界刻画的准确性,储层厚度与反演预测结果基本一致㊂因此在无井区沉积相的精细刻画应用储层反演预测技术具有较好的勘探效果,可推广应用㊂[参考文献][1]㊀冯增昭.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J].古地理学报,2004,6(1):3-19.[2]㊀才巨宏.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1,18(3):24-28. [3]㊀阳孝法,林畅松,刘景彦,等.博兴洼陷沙四段滩坝沉积体系及其主控因素[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17(1):51-56. [4]㊀张宇.东营凹陷西部沙四段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8,15(6):35-38.[5]㊀杨勇强,邱隆伟,姜在兴,等.陆相断陷湖盆滩坝沉积模式: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四上亚段为例[J].石油学报,2011(3):423.[6]㊀李安夏,王冠民,庞小军,等.间歇性波浪条件下湖相滩坝砂的结构特征:以东营凹陷南斜坡王73井区沙四段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0,17(3):12-14.[7]㊀冯凯,查朝阳,钟德盈.反演技术和频谱成像技术在储层预测中的综合应用[J].石油物探,2006,45(3):262-266. [8]㊀罗士利,罗中华,黄景秋.随机反演技术在薄互层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专辑): 58-61.[9]㊀鲜本忠,姜在兴,杨林海,等.测井约束反演在泌阳凹陷下切谷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7(5):8-15.[10]㊀杨晓兰,刘小平,赵锡桥.曲线重构反演在火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2(6):32-35.[责任编辑]㊀胡秋媛4第34卷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㊀第4期。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ZB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T D10 004—89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技术要求(1∶50000)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
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3 总则3.1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
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3.2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b、矿产地质调查;c、环境地质调查;d、旅游地质调查。
3.3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
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3.4 城市区调的作法,原则上采用实测为主的方式,在资料较多、研究程度较高的城市,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料,采用编测结合的方式。
为满足某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急需,可采用编制一比五万城市地质系列图件,作为第一代城市区调图件。
3.5 城市区调中对环境地质评价、矿产资源和某些基础地质的调查,应根据城市地区的地质与地貌特点及城市建设的具体任务要求,充分发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解译等方法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成果质量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在不同测井方法和不同井段之间,保持数据 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数据一致性
对测井数据进行校准和标定,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规范性
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便于数据的共 享和处理。
03
沉积相的识别与分类
沉积相的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法
01
02
03
岩心观察
通过观察岩心,了解沉积 物的颜色、成分、结构、 构造等特征,是识别沉积 相最直接的方法。
05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应用与展望
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应用领域
1 2
油气田勘探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确定油气储层的分布和特 征,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煤田勘探
利用测井沉积相分析技术,研究煤田的沉积环境 和煤层特征,提高煤田的勘探精度和开发效益。
3
地质灾害防治
通过测井沉积相分析,研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的成因和发育规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 学依据。
详细描述
河流沉积相分析是测井沉积相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分析测井曲线,可以识别出不同类型河流的沉积特征 ,如河道、河漫滩、河口等。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河流的水动力条件、搬运能力、沉积物的粒度、矿物成分等因 素有关。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预测地下岩层的分布和储层性质,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实例二:三角洲沉积相分析
01
电法测井
利用电学原理,测量地层电学性 质随井深的变化,以获取地层岩 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
02
03
核磁共振测井
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测量地层中 氢原子核的弛豫时间,以获取地 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04
测井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预处理
关于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
关于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塔中地区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志留纪海相沉积盆地的中部。
该地区保存了丰富的志留系沉积岩相资料,是研究志留纪海相沉积相与层序地层演化的理想地点。
对于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的相关工作仍相对较少,尤其是对其地层展布特征和沉积相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和分析尚不完善。
志留系沉积相在构造、古地理和海平面变化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该地区地质演化过程。
开展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塔中地区地质特征、志留系沉积相特征、层序地层格架、地层展布特征和沉积相研究成果等方面进行系统整理和探讨,为进一步认识塔中地区地质演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区域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价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的研究,揭示该地区地质特征、沉积相特征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为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和沉积环境提供重要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塔中地区地质构造,探讨志留系沉积相的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2. 建立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的层序地层格架,揭示不同时期沉积相的演变过程;3. 深入研究塔中地区地层展布特征,推断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地层的影响;4. 总结相关沉积相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和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深入探讨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旨在增进我们对该地区地质演化和沉积环境的认识,为地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参考。
1.3 研究意义地质研究一直是人类认识地球演化历史、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而对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该地区沉积相和地层的研究,可以揭示志留纪时期该地区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历史。
对该地区地层展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资源勘查提供重要依据,尤其是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2沉积相分析
(3)微相分析 ①划分岩石相 a.在岩心观察和实验基础上首先进行岩石相分类; b.划分岩石相不仅要区分岩石类型,而且要反映沉积时
水动力,地化及生物作用条件,对于碎屑岩储层水动力条件 和能量与储层质量好坏一般有紧密联系,因此储层碎屑岩的 岩石相尽可能与能量单元(Energy Units)统一起来;
c.对每种岩石相作出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意义上的解释 d.岩石相划分举例及常用代码。
3
4
关
1
2
3
4
5
合 序
态
系
碎屑岩岩心描述图例
②岩心描述顺序及尺寸。按地层年代由老而新,即自下 而上进行观察描述,尺寸应细到厘米级。
③岩石学描述
a.颜色、岩性、粒度、含油气产状,并据此作出基本 定名,应采用标准样板对比;
b.碎屑矿物成分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矿物及岩 屑;
C.胶结程度的定性估计,着重描述特殊胶结物; d.含有砾石时,砾石的成分、大小、圆球度; e.特殊岩层、碳酸盐岩、蒸发岩、火山岩等。
岩性 命名
1 粘土
4 细砂
2
粉砂
4.3 中—细
砂
2.3 极细—极
细砂 4.7
细—中砂
粒度
编码 6.3
6.7
7
岩性 命名
极粗 —粗
砂
粗—极 粗砂
极粗砂
2.7
粉—极细 砂
3
3.3
3.7
细—极细 极细—
极细砂
砂
细砂
5
5.3
5.7
6
中砂 粗—中砂 中—粗砂 粗砂
7.3
7.7
8
含砾极粗 极粗砂—
砂
栎
砾石
②常规需要进行的沉积学实验内容: a.粒度分析:各类砂体都需选代表性样品; b.粘土矿物鉴定:各类泥岩及砂岩(杂基); c.微量元素分析:各类泥岩为主; d..同位素测定:砂、泥岩中含有物; e.薄片、铸体薄片鉴定:各类砂岩; f.重矿物鉴定:各类砂岩; g.古生物鉴定。
储层研究现状及前瞻
式中:
Φs=kπh/R (3) z Φ=44.6e-010006· (4) R为岩石颗粒直径,mm;k为校正系数。
中国致密砂岩气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
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方法 [28]
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国外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资源评价方法, 主要以建立在成熟的勘探开发数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类比法 和 统 计 法 为 主 . 类 比 法 以 美 国USGS的FORSPAN法为 代表,即评价单元从等面积的网格到变面积的井控范围;统计法包括 体积法、单井储量估算法(EUR)、随机模拟法、发现过程法和油 气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法等。 中国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已具备一定规模,通过近期综合分析研究 认为,致密砂岩气资源评价有2个关键环节:一是资源量计算以类比 法和单井控制法为主;二是通过递减法确定技术采收率。基本思路包 括以下4个方面:①通过典型致密砂岩气田的解剖研究,分析各盆地 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致密砂岩气成藏有利分布范围;②结 合典型致密砂岩气藏解剖,掌握气层基本特征与关键参数;③采用类 比法计算地质资源量;④结合已开发气田递减法确定的采收率,计算 各盆地的可采资源量。
构造、沉积、成岩作用控制圈闭的发育与分布 川西坳
陷由于喜马拉雅期构造形变较强,形成了众多局部构造,对早期油气藏 具有很强的调整和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局部构造 位置控制着油气的分布,使得单个圈闭高部位含气、低部位可能含水;
二是形成的裂缝系统与相对优质储层相匹配,构成天然气高产、 富集带[10]。 高能沉积相带是岩性圈闭形成的基础[12]。沉积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储层空间分布的控制,沉积微相类型直接控制了砂体分 布。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水体能量低,沉积物分选性差,泥 质含量较高,致使原始孔隙度低 [13]。 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最基本因素,决定后期成岩作用的类 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形成低孔渗储层的关键。致密砂岩形成的早期 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而中、后期则主要以成岩作用为主[14-15]。成岩 作用研究表明,绿泥石衬垫和溶蚀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通过 对长石、岩屑等易溶矿物形成次生孔隙。胶结作用往往是最主要的破 坏性成岩作用,是成岩后期导致孔隙大量减少的主要方式[10、17]。长 岭断陷中部及东部地区储层物性的改善主要依靠有机酸对长石的溶解, 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取决于气源断裂演化与有机酸充注时间的配置关 系。排酸期一般都早于天然气充注期,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有机酸通过 气源断裂进入储层溶解长石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有利于后期天然气 的聚集成藏[17、18]。成岩流体是水岩化学反应的介质和物质迁移的载 体。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孔隙流体化学组分与储层矿物间达到化学
Q油田Z区块长2储层特征及敏感性研究
收稿日期:2020-08-06;修订日期:2023-11-27。
作者简介:马钰凯(1995—),男,工程师,现从事油气田开发工作。
E-mail:myk19950101@163.com。
文章编号:1673-8217(2024)02-0022-05Q油田Z区块长2储层特征及敏感性研究马钰凯,李 杰,宁 波(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中心,陕西延安716000)摘要:为提升Q油田Z区块的开发效果,掌握储层基本特征,弥补储层敏感性分析的空白,强化储层保护工作,针对长2低渗储层,开展了岩石学、孔隙结构、物性特征以及储层敏感性分析。
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孔隙度为5.8%~19.8%,平均为15.9%,主要分布区间为15%~19%,占样品总数的66.8%;储层渗透率为0.038×10-3~319.56×10-3μm2,平均为24.63×10-3μm2,主要分布区间为1×10-3~100×10-3μm2,占样品总数的86.6%;属于中孔低渗透储层。
储层敏感性分析认为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强-强水敏、强盐敏、中等偏弱-无酸敏、中等偏弱-弱碱敏。
该研究结果为Z区块的储层保护及制定科学合理的油藏开发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长2油层组;低渗储层;储层特征;储层敏感性中图分类号:TE122 文献标识码:ACharacteristicsandsensitivityofChang2reservoirinBlockZofQOilfieldMAYukai,LIJie,NINGBo(Exploration&DevelopmentTechnologyResearchCenterofYanchangOilfieldCo.,Ltd.,Yan’an716000,Shaanxi,China)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developmenteffectofBlockZofQoilfield,makeclearthebasicreservoircharacteristics,fillingthegapinreservoirsensitivityanalysis,andstrengthenreservoirprotection,thepe trology,porestructure,physicalproperties,andreservoirsensitivityanalysiswerecarriedoutforChang2low-permeabilityreservoir.Theresultsshowthatthemainrocktypeinthestudyareaisarkosesandstone,theporosityis5.8~19.8%,withaverageof15.9%.Themaindistributionrangeis15~19%,accountingfor66.8%ofthetotalsamples.Thepermeabilityis0.038~319.56×10-3μm2,withaverageof24.63×10-3μm2,themaindistributionrangeis1~100×10-3μm2,accountingfor86.6%.Thereservoirbelongstomediumporosityandlowpermeabilityreservoir.Thereservoirsensitivityanalysisshowsthatthereareweakvelocitysensitivity,medium-strong~strongwatersensitivity,strongsaltsensitivity,medium-weak~noacidsensitivity,medium-weak~weakalkalisensitivity.TheaboveresultsprovideanimportantbasisforreservoirprotectionandreasonablereservoirdevelopmentpoliciesinBlockZ.Keywords:Chang2oilreservoir;lowpermeabilityreservoir;reservoircharacteristics;reservoirsensitivity 面对我国诸多油田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的现实,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开发政策的同时,更要注重减少储层伤害[1-4]。
陕北斜坡中东部长6储层沉积相对物性的控制作用
陕北斜坡中东部长6储层沉积相对物性的控制作用陕北斜坡是鄂尔多斯盆地内主要的勘探开发地区,多发育岩性油藏。
沉积相控制着岩性油藏的富集规律,而物性又是储层富集油气的核心。
研究两者间的控制作用,对寻找优势储层是很有帮助的。
目前针对研究区内沉积相对物性控制作用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本研究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测井解释、常规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物性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研究区长6储层的沉积相、岩石学特征、孔渗特征及变化规律等做了相关研究与探讨。
将研究区中沉积相有变化的三个井区进行横向对比,具体取得了以下认识:ZB井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平原沉积相,可分为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侧翼、分流河道间微相,水动力条件较强,发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泥岩,砂岩厚度较大。
发育平行、槽状交错层理,常见直立虫孔。
CK井区长6储层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分流间湾微相,水动力条件中等,发育厚层状细砂岩,夹少量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发育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构造底面发育有冲刷面。
FH井区长6储层为浊积扇沉积相,可分为浊积水道、浊积水道间、中扇过渡带微相,水动力条件是中等—弱,发育长石细砂岩,夹长石岩屑细砂岩,发育槽模、沟模两种特殊沉积构造,是很好的识别标志。
综合分析影响研究区长6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可以得出结论:沉积相控制了砂体的空间展布,并且不同沉积环境下岩石矿物成分、岩石粒度、砂层厚度、沉积构造等特征的差异会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带储层物性的好坏。
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物性较好;沉积相的平面分布控制着砂岩孔
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以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中也部位的砂岩的物性最好,其次是河道边缘砂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zb地区区内二、三叠系具有与普光、元坝等地区相似的沉积背景,油气前景应是非常优越。
文章通过整体对比分析普光、元坝构造及沉积背景,结合区内竹园1井的资料,确定区内储层类型主要是白云岩储层和生物礁储层,通过地震资料拼接组合,总结长兴--飞一段台地相、长兴组--台地边缘相和长兴组--飞一段斜坡、陆棚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预测储层分布区域。
标签:ZB;储层;沉积相;长兴组;飞一段
1 区域地质背景
ZB地区位于秦岭构造带的南侧,川东北南大巴山逆掩推覆冲断裂构造带西端,是古生代-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地台的一部分,北西与米仓山冲断推覆构造带相接,南西与通南巴构造带相连,区域应力场位于应变避风港的有利位置,后期遭受构造变形相对最小,二、三叠系地层埋深适中,保留齐全。
区内出露地层整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地表侏罗系呈三角形出露,条带由南向北依次变窄,北部为三叠系碳酸盐岩裸露区。
2 储层类型
2.1 白云岩储层
川东北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长兴组上部-飞仙关组1~2段,岩性以残余鲕粒晶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为主,分布在通江铁厂至普光1井以东、镇巴三元坝-宣汉鸡唱一线以西的狭长带内,在通江北部地区及宣汉樊哙以东地区有地面露头剖面。
宣汉普光浅滩白云岩已获高产工业气流。
宣汉普光2井飞仙关组一、二段储层岩性以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糖粒状残余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为主,孔隙度0.94~28.86%,平均为9.89%,渗透率0.0112~3354.6965×10-3μm2,平均为108.6092×10-3μm2;测井解释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在4.5~15.2%之间,属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储层,有效储层厚301.5m(Ⅰ、Ⅱ、Ⅲ类厚度分别为84.4m、162.3m、54.8m)。
长兴组储层岩性为灰色鲕粒溶孔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灰色白云岩,测井解释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在4~11%之间,属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储层,有效储层厚58.9m(Ⅰ、Ⅱ、Ⅲ类厚度分别为26.5m、22.5m、9.9m)。
完井后,在长兴组、飞仙关组一段、飞仙关组二段分别试获日产58.88×104m3、62.02×104m3和22.65×104m3的工业气流。
长兴组-飞仙关组一、二段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两个因素,一是粗结构的礁滩相沉积,二是白云化程度。
三维区东西两侧的井、露头资料证实沿南西-北东方向发育台地-陆棚相沉积,其中红渔、盘龙洞剖面长兴-飞仙关组发育台缘礁滩相沉积,台缘礁滩储层发育,证实了台地东侧台缘的存在。
竹园1井钻遇的飞一、二段发育德蒸发环境膏盐岩沉积则揭示了稳定台地相沉积,由台缘向东侧推移,露头资料揭示了斜坡-陆棚相沉积,长兴组为典型深色薄层泥页岩深水沉积。
因此可以推断三维区中东部应为长兴、飞仙关台缘相储层发育的有利区。
2.2 长兴组生物礁储层
生物礁滩相储集岩是二叠系长兴组特有的储集岩类型,生物礁大致可分为下部礁基、中部礁核与上部礁盖三部分,储集层主要在礁盖(多白云化)及礁核,为裂隙-孔隙型储层,宣汉黄龙场生物礁已获工业气流,盘龙洞发现生物礁古油藏,为重要的储集层系。
纵向上,储层主要分为两段,即下部的礁灰岩段和上部的滩相白云岩和灰岩段。
川东北地区生物礁储层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中下部。
礁气藏储集岩是礁组合中的礁滩相泥粒岩-颗粒岩经白云化改造后的颗粒云岩、晶粒云岩,分布与礁体关系密切相关。
根据黄龙1井的物性分析资料,生物礁储层的物性好坏与岩石类型有很大的关系。
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6.5%,平均渗透率25.95×10-3μm2;灰质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 2.81%,平均渗透率 6.0×10-3μm2;云质灰岩的平均孔隙度3.37%,平均渗透率3.59×10-3μm2;灰岩的平均孔隙度1.5%。
从以上数据看,白云岩类的孔渗性能最好;灰质白云岩和云质灰岩次之;灰岩最差,为非储集层。
3 储层沉积相及反射特征
通过典型剖面拼接组合,拼合剖面上吴家坪组、长兴组和飞仙关组一段在地震上对应一套3个相位、4个相同相轴的波组反射,下部三个同相轴位连续稳定,振幅强;顶部同相轴振幅弱,在三维区内部随着相带的变化,巫家坪与长兴组之间的同相轴载斜坡和陆棚部位变弱活消失。
吴家坪底面是区域的不整合面和稳定强反射面,地震剖面上对应波组底部强反射;长兴组底界对应上部第2个同相轴强反射;飞一段底界面为最顶部弱轴反射。
3.1 长兴——飞一段台地相
拼接典型剖面上长兴台地表现为长兴组平行席状强反射。
吴家坪组-长兴组为3-4轴相位强振幅反射,t0时间≥150ms。
长兴组底部或内部反射由差连续弱振幅变为较连续稳定中强振幅点是台地边缘和台地相带划分界线点。
其上对应的是飞一段台地相带,飞一段为稳定的平行的中低频、较连续、中强振幅反射,具有蒸发台地的地震特征。
3.2 长兴组——飞一段台地边缘相
在长兴台地边缘相带长兴组表现为明显增厚、在与斜坡相邻部位呈现前积特征,内部不稳定中弱振幅,飞一段振幅转弱;飞1段台地边缘在长兴组基础上继
承性发育,相比较长兴台缘位置,飞一段台地边缘相向台地方向迁移,较长兴台地边缘相范围更宽,且其内地层增厚明显,向右侧下超减薄。
内部为不稳定的中弱反射。
3.3 长兴组——飞一段斜坡、陆棚相
在长兴组斜坡部位长兴组表现为底层变薄,双轴变单轴相位,TT1f1、tp2ch 均为较强振幅。
吴家坪变薄,双轴变单轴,呈前积特征的位置对应长兴组陆棚相,总体来说镇巴区内受地震资料品质影响,斜坡和陆棚相带分界不很明显,可能三维区内只发育斜坡,陆棚相尚未出现,也可能斜坡发育较陡,横向相带较窄。
参考文献
[1]王一刚,文应初,张帆,等.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1998,18(6):10-25.
[2]燕继红,李启桂,石文斌.镇巴区块飞仙关组沉积演化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0.
[3]贺振华,蒲勇,等.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储层的三维地震识别[J].
[4]汪晴川,李瑞,蒲平文,等.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
[5]李实荣,贺卫东,席代成,等.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录井识别[J].天然气工业,2007,2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