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
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
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
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相分析的方法、流程
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六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储层评价
⑴ 夹层分布频率( p K)
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质隔夹层的个数。
Pk
N H
N—层内非渗透性夹层个数; H—层厚,m。
夹层分布频率越高,层内非均质性就越严重。
⑵夹层分布密度( D k ) 每米储层内非渗透性泥质隔夹层的合计厚度。
Dk
H sh H
H sh —层内泥质隔夹层总厚度,
m;H —层厚,m。
夹层分布密度越大,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孔隙度、砂体延伸长度、孔隙结构参数、层内非均质程度 等。一项参数只从一个方面表征储层的特征,全面评价一 个储层,必须采用多项参数,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
24
一般来说,储层综合评价都要选择以下一些参数:
① 油层厚度:如沉积厚度、砂泥岩厚度、砂泥岩比例、
有效厚度等;
② 油层物性:如有效孔隙度、绝对孔隙度、有效渗透率、
指剖面上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以百分数 表示。
Sn
Hs H
1
00%
Hs——砂岩总厚度,m; H——地层总厚度,m。
这一参数油田上也称作砂岩比或净总比(砂岩净厚度 与地层总厚度之比)。一般来说,砂岩密度的数值越 低,其层间非均质性就越大。
.
15
3.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定量表征
仍然采用渗透率变异系数(Vk)、
要内容。 4 层内非均质性中的渗透率韵律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5 储层综合评价的目的、常用指标和评价方法
YB油区长6地层划分对比
YB油区长6地层划分对比
摘要:地层精细划分对比是油田地质的基础,通过地层精细划分对比,可以解
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许多地质问题,为了解决YB油区含水率较高、自然递减率
较快、后期注水等问题,充分利用各阶段的分析资料,对目的层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为下一步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和综合治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关键字:YB油区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
YB油区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东部,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中段。研究区属陕北黄土塬区,地表被第四纪黄土层所覆盖,地形起伏不平,为沟、梁、峁地貌,地面海拔1050~1300m。YB油区最早勘探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研究区探井均钻达长6底部,主要含油层位为长61、长62、长63。75%探井试油达到工业油流,初周月平均单井日产油0.8t,含水率85%。
区域上延长组厚度一般为1000-1400m,是一套以河-湖相为主的陆源碎屑岩系。在延长组地层划分对比工作中,从张家滩页岩(包括张家滩页岩)及其之上
的延长组中识别出了9个标志层,自下而上一次为K1-K9,本次研究以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为理论依据,遵循“先寻找区域标志层,再寻找辅助标志层,先对大段,再对小段,沉积旋回控制,参考厚度,多井对比,全区闭合”的原则。
延长组自下而上依次为T3y1- T3y5五段,同时根据油层纵向分布规律自上而
下依次划分为10个油层组,依据K1、K2、K3、K9等标志层划分大层并结合地层
岩性、电性组合及沉积旋回特征,将目的层长6地层进行亚层、小层不同级别的
划分。
根据上述原则逐井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达到全区圈闭,
渤中凹陷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渤中凹陷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中深层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冯艳红;向芳;王元君;王峻;冯明石
【期刊名称】《断块油气田》
【年(卷),期】2012(019)004
【摘要】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包裹体、X衍射和物性分析等手段,对渤中凹陷石南斜坡区古近系中深层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中深层存在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0%左右,渗透率为(100~1000)×10-3μm2,为高孔高渗储层.储层孔隙类型以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次生孔隙较原生孔隙发育.沉积作用为研究区中深层优质储层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和基础,溶蚀作用是形成该优质储层的直接原因,成岩演化控制了区内古近系中深层储层中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异常高压和烃类早期充注是形成中深层优质储层的辅助因素.
【总页数】5页(P418-422)
【作者】冯艳红;向芳;王元君;王峻;冯明石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第六章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与储层评价
1.粒度韵律 2沉积构造
3渗透率韵律 4.泥质夹层的分布 频率和分布密度
在碎屑岩储层中,层理是常见的沉积构造 垂直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 (Ke/KL) 渗透率非均质程 度的定量表征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定量表征 ⑴ 渗透率变异 系数(Vk)
K
n i 1
i
K K
__
2
Vk
n
式中: Ki——层内样品的渗透率值; __ K ——层内所有样品渗透率的平均值; n——层内样品个数。 渗透率变异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其值越小,说明渗透率差异小、储层比较均质;其值越 大,说明渗透率差异大、储层非均质性强。 一般来说,当Vk<0.5时为均匀型,表示非均质程度弱; 当0.5≤ Vk ≤0.7为较均匀;当Vk>0.7时为不均匀型。
复习思考题
1 储层研究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2 储层非均质性的概念及分类 3 层内非均质性、平面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的主 要内容。 4 层内非均质性中的渗透率韵律对油藏开发的影响 5 储层综合评价的目的、常用指标和评价方法
An N bi / n
i 1
n
N bi —某井的砂层层数;
n —统计井数。
2.砂层密度( Sn)
指剖面上砂岩总厚度与地层总厚度之比,以百分数 表示。
Hs Sn 100 % H
Hs——砂岩总厚度,m; H——地层总厚度,m。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沉积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及研究进展
一、沉积岩概述
1.定义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沉积物),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它是地壳中三大岩类之一,具有岩石的共同属性;是地壳中地质作用的产物;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中是稳定的;是矿物的集合体。
2.基本特征
①沉积岩(主要)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形成并稳定在地壳表层。
②沉积岩与岩浆岩、变质岩具有相似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但仍有很大差别。
外动力地质作用
③生物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④沉积岩具有特殊的复杂多样的结构与构造。
⑤沉积岩形成过程的空间与时间跨度大,阶段性明显,分异作用普遍。
3.分布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分布十分广泛。具体
地说,
①面积
陆地的大约3/4被沉积物(岩)所覆盖,而海底几乎全被沉积物(岩)所覆盖。
②体积
沉积岩约占岩石圈体积的5%,而岩浆岩和变质岩约占95%。
③厚度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各处的具体厚度变化很大。有的地方可达几十公里,如高加索地区,仅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沉积厚度就达20~30km;但有的地方则很薄,甚至没有沉积岩的分布,直接出露着岩浆岩和变质岩。
④分布区域
现代和古代沉积物大量沉积的场所为: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的拗陷带。
4.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是沉积岩石学研究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①分类的原则
A.分类要明确清晰而有系统性,要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内在联系。
B.分类切记要能够便于应用和操作。
②综合分类(冯增昭,1982,1992)
首先根据沉积岩的形成作用划分大类和基本类型,然后根据粒度、主要成分特征及是否可燃等细分。我们采用的分类方案。
大庆油田主要储集
泉头组一至三段沉积时期,由于坳陷区的大面积沉降,导致了 多向水系呈放射状向坳陷中心汇集。盆地四周共有克山、齐 齐哈尔、青冈、英台、保康和九台等六个沉积体系从周缘伸 入湖盆。广 泛 发 育 河 流 相 的厚 砂 岩 层 局 部 地 区 存 在沼泽相沉积。
青山口 组 和 姚 家组 沉 积 时期湖 盆 较 前 扩大,有北 部 的 克 山 杏 树 岗沉 积 体 系,西部 的 英 台沉 积 体系,西 南 部 的保 乾 沉 积 体 系 和 东南部 的 杨大 城 子 沉 积 体 系 注 入盆地。 顺着 坳 陷长 轴 方 向 展 布 的 克 山 杏 树 岗沉 积 体 系是 盆 地 内 重要 的 沉 积 体 系 。由于 坡 度 缓,集 水 面积 大,砂质 分布面积广,伸展 远 形 成 以 河 口 坝和 前缘 席状砂为代表 的叶状三 角洲复 合体。西 部 垂 直 坳 陷 长 轴 分 布 的 英 台沉 积 体 系坡度 较陡,相带较 窄,形成 以河 口,水下 砂 洲 和 浊 积 砂为 代 表 的 扇三 角 洲 复 合体。
第19页/共36页
2.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图4是三级放大的原始数据曲线,曲线上压力 持续上升阶段表示汞在喉道中运移,压力突变的点 是表示汞突破喉道进入孔隙。图5是孔喉半径比 分布图,分析得出:孔喉半径比大,分布宽,表明孔 隙被喉道控制,这对孔隙中气体的开采不利。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
工作技术要求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Z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T D10 004—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技术要求
(1∶50000)
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
技术要求
(1∶50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
3 总则
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
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b、矿产地质调查;
c、环境地质调查;
d、旅游地质调查。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Z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T D10 004—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技术要求
(1∶50000)
1989—12—11发布 1990—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ZB/T D10 004—89
技术要求
(1∶5000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主要阐明了城市地区1∶50000区调的性质、任务、部署原则、选区范围、调查内容与作法。具体地规定了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调查的内容、工作程度、工作方法及其精度要求。适用于大中城市、开放城市、新建城市、沿铁路干线和沿海、主要江河两岸的港口城市以及重要经济开发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
2 引用标准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
3 总则
3.1城市区调是一项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性很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我国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工作的基础。其任务是从基础地质调查入手,提高城市地区的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程度,同时要对城市地区的矿产资源、地质旅游资源及环境地质进行调查研究,着重调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地质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及其治理、矿产资源与地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性的地质背景资料。
3.2 城市区调的内容,一般包括:
a、基础地质调查(含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
b、矿产地质调查;
c、环境地质调查;
d、旅游地质调查。
3.3 城市区调的选区范围,应以城市的行政区划为主,并结合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来考虑,同时亦要顾及一比五万图幅的相对完整性。大城市一般以2—4个图幅为宜,中等城市以1—2个图幅为宜,必要时可适当扩大范围。
测井沉积相分析课件
数据处理
根据不同的测井方法和地层特征,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 滤波、反演、归一化等,以提取地 层的有效信息。
数据解释
根据处理后的数据,结合地质学、 岩石物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地层的 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进行 解释和评估。
测井数据质量控制
数据完整性
确保采集的测井数据完整无缺,没有遗漏或 重复。
数据准确性
在不同测井方法和不同井段之间,保持数据 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数据一致性
对测井数据进行校准和标定,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规范性
遵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便于数据的共 享和处理。
03
沉积相的识别与分类
沉积相的识别方法
01
02
03
岩心观察
通过观察岩心,了解沉积 物的颜色、成分、结构、 构造等特征,是识别沉积 相最直接的方法。
测井曲线分析
利用测井曲线(如自然电 位、电阻率、声波等)的 特征,可以推断出沉积物 的性质和沉积相的类型。
地层学分析
结合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地层序列和地层接 触关系的研究,可以识别 和划分沉积相。
沉积相的分类标准
按照沉积环境分类
根据沉积物形成的不同环境,可以将沉积相分为河流相、湖泊相 、海洋相等类型。
提高测井沉积相分析的准确性
完善分析理论
加强测井沉积相分析理论的研究和完善,建立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分 析方法。
储层物性研究
4.3 储层物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1 储层物性分布特征
统计油田范围内46口取心井3043个孔、渗样品数据,孔隙度0.6~33.8%,平均值10.83%;渗透率0.01~4093mD,平均值32.37mD(图4-3-1、4-3-2)。其中,Ⅰ油组孔隙度1.7~27.1%,平均值12.53%;渗透率0.01~2681mD,平均值55.47mD;Ⅱ油组孔隙度2.5~21.9%,平均值12.95%;渗透率0.01~4093mD,平均值154.03mD。
图4-3-1 储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3-2 储层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根据中石油储层评价标准(表4-3-1)判断铜钵庙组储层物性以低孔、超低渗为主,特低孔、特低渗次之。
对应油层段991个物性样品资料统计,孔隙度6.0~27.1%,平均值13.58%,主峰分布于7~17%之间(图4-3-3);渗透率0.1~4093mD,平均值2.57mD,主峰分布于0.1~4.2mD之间(图4-3-4)。其中Ⅰ油组孔隙度6.0~27.1%,平均值12.53%;渗透率0.1~2681mD,平均值1.47mD。Ⅱ油组孔隙度6.0~21.9%,平均值13.95%;渗透率0.1~4093mD,平均值3.03mD。
图4-3-3 油层段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3-4 油层段渗透率分布直方图
孔隙度和渗透率有一定的正相相关关系,随孔隙度的增大渗透率也增大(图4-3-5)。油层段孔-渗和含油气显示之间相关性较差,总体表现出随孔-渗的增大逐步由荧光、油斑显示变为油浸和含油显示,当孔隙度大于20%,渗透率大于20mD时,含油显示级别为油浸和含油显示。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演化
王千军
【摘要】利用钻井、测井、录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岩石结构构造和古生物,研究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白垩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和湖相,可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以及水上分流河道、漫滩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泥滩、滩坝微相.总体为滨浅湖沉积背景,西北部为隆起区,提供物源,向东、南方向逐渐演化为宽缓的斜坡,碎屑物质主要沉积于斜坡的滨浅湖区.从清水河组到连木沁组沉积范围不断往西南部扩大.受湖平面升降、气候变化、沉积物供给等因素的影响,扇三角洲砂体规模较小,滩坝砂体广泛发育,砂体紧靠生油凹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易于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是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期刊名称】《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39)002
【总页数】8页(P51-58)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白垩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
【作者】王千军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0 引言
2005年,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在排2井新近系沙湾组获得突破,发现春光和春风油田[1],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继主力层系沙湾组后,下部白垩系在钻探
中也发现丰富的油气显示[2-3],并在排60、排607、排609等井钻遇较厚油层,特别是邻区沙门1井在白垩系获得高产工业油流[4-5],证实白垩系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勘探接替层系[6].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储层构型研究方法及实例
储层构型研究是推进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目前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主要侧重于露头和现代沉积,河流相储层构型研究比较成熟。本文着重介绍了储层构型研究的方法并将河流相作为实例进行了储层构型研究分析。最后指出了储层构型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储层构型亦称为储层建筑结构,是指不同级次储层构成单元的形态、规模、方向及其叠置关系[1]。储层构型分析研究实质上是描述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最终用于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气采收率[2]。储层构型方法是著名河流沉积学家Miall于1985年首先运用于河流相构型研究。
过去沉积模式是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但是沉积模式是依据一维(钻井剖面)和二维(地震剖面或露头剖面)研究建立的。有时也是仅依据二维研究结果,拟想勾画出块状图表示沉积相和沉积环境三维的空间展布。实践证明,许多沉积环境相当复杂。用二维是不可能反映它的特征和复杂性,或者说不能全面地反映它们的特征,特别是空间的几何形态。三维构型的提出可以解决一维、二维难以解决的问题。
储层的不均匀性是当今储层地质学中最大的难题。构型研究方法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外不少学者已采用构型研究方法对不同沉积体储层进行了构型研究,较详细地划分出不均一体。这些构型研究的结果,对于各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都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构型研究方法是推进当今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进一步深化的重要方法。
1 储层构型单元分析
构型单元分析就是结合古水流数据对露头横剖面进行岩石相、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以揭示沉积体系的三维展布,恢复沉积体系的演化史。其中,界面和构型单元的划分是关键所在。构型单元分析的步骤如下[3]:①对露头照像,建立剖面的镶嵌照片,并记录剖面的尺度和方向:②划分岩石相;③进行古水流测量,并记录其在剖面上的位置;④划分界面;⑤结合岩相和古水流数据划分构型单元;
河流体系储层构型及研究方法
4、点坝内部结构解剖 (3)侧积层规模
➢ 岩心资料 可直接识别侧积层的厚度,计算侧积层的倾角。但通常取芯资料稀缺;
➢ 经验公式 Leeder关于河流满岸深度、河流满岸宽度的经验公式,认为侧积体的宽 度大致相当于河道宽度的2/3; Schumm等曲流河点坝砂体规模经验公式:F=W/h=255M-1.08,W=1.5w* , D=1.85d* (W为河宽;h为河深;M为粉泥质含量;w*为点坝侧积体最大宽 度;D为满岸河深;d*为点坝侧积体厚度);
➢ 沉积规律 随着河流的消亡,侧积体规模越来越小,侧积层倾角也变小; ➢ 水平井资料
当水平井的轨迹完全在目标砂体内时,利用水平井及直井和斜井上的泥质 侧积层信息进行模式拟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点坝内部结构解剖 (4)侧积层倾向和倾角
倾向
倾角
➢动态资料:垂直侧积层逆向注水见效 较差来判断侧积层的倾向;
2、点坝的识别
➢形态与厚度分布特征
曲流带内部厚度最大的部分,同一 河道内多个曲流点坝可构成“串珠状”;
➢点坝砂体垂向沉积特征
点坝由若干侧积体组成,侧积体之 间发育泥质夹层。在垂向上则为泥质夹 层间隔的多个正韵律层;
➢岩心特征
多个泥质侧积层。主要为水流波痕 成因的大型槽状或板状交错层理,间或 出现平行层理;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岩性及测井响应特征差异
第六章储层解析
第六章储层解析
第六章油⽓储层
储层是油⽓赋存的场所,也是油⽓勘探开发的直接⽬的层。储层研究是制定油⽥勘探、开发⽅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油⽓采收率的重要依据。本章从储集岩类型⼊⼿,系统介绍储层⾮均质性、裂缝性储层、储层建模及综合分类评价等内容。
第⼀节储集岩类型
在⾃然界中,把具有⼀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定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称为储集岩。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层,简称储层。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可进⾏不同的储层分类。
⼀、按岩⽯类型的储层分类
根据岩⽯类型,可将储层分为碎屑岩储层、碳酸盐岩储层和其它岩类储层。其中,前⼆者亦可称为常规储层,后者可称为特殊储层,意为在特殊情况下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储层。《⽯油地质学》[56]已系统阐述了各种岩类储层的基本特征和控制因素,在此仅简要介绍。
1.碎屑岩储层
主要包括砂岩、粉砂岩、砾岩、砂砾岩等碎屑沉积岩。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在部分较细的碎屑岩中可发育裂缝。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的控制,储集空间的发育则受控于岩⽯结构和成岩作⽤,部分受构造作⽤的影响。
2.碳酸盐岩储层
主要为⽯灰岩和⽩云岩。储集空间包括孔隙、裂缝和溶洞。与碎屑岩储层相⽐,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具有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储层的形成和发育受到沉积环境、成岩作⽤和构造作⽤的综合控制。
3.其它岩类储层
包括泥岩、⽕⼭碎屑岩、⽕⼭岩、侵⼊岩、变质岩等。
泥岩的孔隙很⼩,属微⽑细管孔隙,流体在地层压⼒下不能流动,因此,⼀般不能成为储集层。但是,在泥岩中发育裂缝,或者泥岩中含有的膏盐发⽣溶解⽽形成晶洞时,泥岩中具有连通的储集空间,可成为储集岩。
储层评价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谷风建筑
向上文档
19
3.5 储层分类方法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A HP)确定权系数方法
评价储层。根据研究区的实际资料 ,针对那 读组储层选择了如下参数参与储层综合定量 评价:孔隙度、渗透率、 粒度中值、 渗透率 变异系数、 泥质含量和含油饱和度。根据 储层综合评价参数值 ,计算各参数的权重 , 根据其结果确定出该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依 据储层分类标准 ,那读组储层可分成三种不 同的类型(见表 3) 。
OID = - 01014lg ( Rt ) + 010969Φ
- 010153V sh - 0132
据前人研究结果[ 1 ]和岩心分析可知 ,由低孔隙度(Φ< 13 %)较纯砂岩得出的胶结指数 m 与泥质 含 量(V sh )的关系为
m = 21006e010033V sh
向上文档
11
为了对储层性质进行判别,OID 与 m 分别使用一定的刻度绘图进行重叠, 可 得出各层的OID 与 m的交会面积 S 值。试油资料表明,储层产量与交会面积 S 值正相关关系,因此根据 S 大小即可实现储层流体性质(储层性质) 的识别。使用 交会面积方法对已试油的28 层储层流体的性质进行判别,得出如表 1所示的判别 标准 ,图 1 为 XK7 井流体性质判别图。上述应用实例表明 ,交会面积法为中央 凹陷带那读组致密储层性质识别提供了新的有效识别手段 ,与原有的交会图等 识别方法相比 ,该法快速、 直观 ,效果明显 ,解释结果符合率由 56 %提高到 9614 %,从而解决了在近年生产上遇到的难题 ,为开发测试准确选层提供了可靠 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B地区储层及沉积相研究
zb地区区内二、三叠系具有与普光、元坝等地区相似的沉积背景,油气前景应是非常优越。文章通过整体对比分析普光、元坝构造及沉积背景,结合区内竹园1井的资料,确定区内储层类型主要是白云岩储层和生物礁储层,通过地震资料拼接组合,总结长兴--飞一段台地相、长兴组--台地边缘相和长兴组--飞一段斜坡、陆棚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预测储层分布区域。
标签:ZB;储层;沉积相;长兴组;飞一段
1 区域地质背景
ZB地区位于秦岭构造带的南侧,川东北南大巴山逆掩推覆冲断裂构造带西端,是古生代-中三叠世四川盆地地台的一部分,北西与米仓山冲断推覆构造带相接,南西与通南巴构造带相连,区域应力场位于应变避风港的有利位置,后期遭受构造变形相对最小,二、三叠系地层埋深适中,保留齐全。区内出露地层整体走向北西-南东向,地表侏罗系呈三角形出露,条带由南向北依次变窄,北部为三叠系碳酸盐岩裸露区。
2 储层类型
2.1 白云岩储层
川东北地区目前已发现的长兴组-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长兴组上部-飞仙关组1~2段,岩性以残余鲕粒晶粒白云岩、砂屑白云岩为主,分布在通江铁厂至普光1井以东、镇巴三元坝-宣汉鸡唱一线以西的狭长带内,在通江北部地区及宣汉樊哙以东地区有地面露头剖面。宣汉普光浅滩白云岩已获高产工业气流。
宣汉普光2井飞仙关组一、二段储层岩性以鲕粒白云岩、残余鲕粒白云岩、糖粒状残余鲕粒白云岩、含砾屑鲕粒白云岩为主,孔隙度0.94~28.86%,平均为9.89%,渗透率0.0112~3354.6965×10-3μm2,平均为108.6092×10-3μm2;测井解释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在4.5~15.2%之间,属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储层,有效储层厚301.5m(Ⅰ、Ⅱ、Ⅲ类厚度分别为84.4m、162.3m、54.8m)。长兴组储层岩性为灰色鲕粒溶孔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灰色白云岩,测井解释有效储层平均孔隙度在4~11%之间,属裂缝-孔隙型和孔隙型储层,有效储层厚58.9m(Ⅰ、Ⅱ、Ⅲ类厚度分别为26.5m、22.5m、9.9m)。完井后,在长兴组、飞仙关组一段、飞仙关组二段分别试获日产58.88×104m3、62.02×104m3和22.65×104m3的工业气流。
长兴组-飞仙关组一、二段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两个因素,一是粗结构的礁滩相沉积,二是白云化程度。
三维区东西两侧的井、露头资料证实沿南西-北东方向发育台地-陆棚相沉积,其中红渔、盘龙洞剖面长兴-飞仙关组发育台缘礁滩相沉积,台缘礁滩储层发育,证实了台地东侧台缘的存在。竹园1井钻遇的飞一、二段发育德蒸发环境膏盐岩沉积则揭示了稳定台地相沉积,由台缘向东侧推移,露头资料揭示了斜坡-陆棚相沉积,长兴组为典型深色薄层泥页岩深水沉积。因此可以推断三维区中东部应为长兴、飞仙关台缘相储层发育的有利区。
2.2 长兴组生物礁储层
生物礁滩相储集岩是二叠系长兴组特有的储集岩类型,生物礁大致可分为下部礁基、中部礁核与上部礁盖三部分,储集层主要在礁盖(多白云化)及礁核,为裂隙-孔隙型储层,宣汉黄龙场生物礁已获工业气流,盘龙洞发现生物礁古油藏,为重要的储集层系。纵向上,储层主要分为两段,即下部的礁灰岩段和上部的滩相白云岩和灰岩段。
川东北地区生物礁储层主要发育于长兴组中下部。礁气藏储集岩是礁组合中的礁滩相泥粒岩-颗粒岩经白云化改造后的颗粒云岩、晶粒云岩,分布与礁体关系密切相关。根据黄龙1井的物性分析资料,生物礁储层的物性好坏与岩石类型有很大的关系。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6.5%,平均渗透率25.95×10-3μm2;灰质白云岩的平均孔隙度 2.81%,平均渗透率 6.0×10-3μm2;云质灰岩的平均孔隙度3.37%,平均渗透率3.59×10-3μm2;灰岩的平均孔隙度1.5%。从以上数据看,白云岩类的孔渗性能最好;灰质白云岩和云质灰岩次之;灰岩最差,为非储集层。
3 储层沉积相及反射特征
通过典型剖面拼接组合,拼合剖面上吴家坪组、长兴组和飞仙关组一段在地震上对应一套3个相位、4个相同相轴的波组反射,下部三个同相轴位连续稳定,振幅强;顶部同相轴振幅弱,在三维区内部随着相带的变化,巫家坪与长兴组之间的同相轴载斜坡和陆棚部位变弱活消失。吴家坪底面是区域的不整合面和稳定强反射面,地震剖面上对应波组底部强反射;长兴组底界对应上部第2个同相轴强反射;飞一段底界面为最顶部弱轴反射。
3.1 长兴——飞一段台地相
拼接典型剖面上长兴台地表现为长兴组平行席状强反射。吴家坪组-长兴组为3-4轴相位强振幅反射,t0时间≥150ms。长兴组底部或内部反射由差连续弱振幅变为较连续稳定中强振幅点是台地边缘和台地相带划分界线点。其上对应的是飞一段台地相带,飞一段为稳定的平行的中低频、较连续、中强振幅反射,具有蒸发台地的地震特征。
3.2 长兴组——飞一段台地边缘相
在长兴台地边缘相带长兴组表现为明显增厚、在与斜坡相邻部位呈现前积特征,内部不稳定中弱振幅,飞一段振幅转弱;飞1段台地边缘在长兴组基础上继
承性发育,相比较长兴台缘位置,飞一段台地边缘相向台地方向迁移,较长兴台地边缘相范围更宽,且其内地层增厚明显,向右侧下超减薄。内部为不稳定的中弱反射。
3.3 长兴组——飞一段斜坡、陆棚相
在长兴组斜坡部位长兴组表现为底层变薄,双轴变单轴相位,TT1f1、tp2ch 均为较强振幅。吴家坪变薄,双轴变单轴,呈前积特征的位置对应长兴组陆棚相,总体来说镇巴区内受地震资料品质影响,斜坡和陆棚相带分界不很明显,可能三维区内只发育斜坡,陆棚相尚未出现,也可能斜坡发育较陡,横向相带较窄。
参考文献
[1]王一刚,文应初,张帆,等.川东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分布规律[J].天然气工业,1998,18(6):10-25.
[2]燕继红,李启桂,石文斌.镇巴区块飞仙关组沉积演化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0.
[3]贺振华,蒲勇,等.川东北长兴~飞仙关组礁滩储层的三维地震识别[J].
[4]汪晴川,李瑞,蒲平文,等.川东长兴组生物礁分布地震识别技术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8.
[5]李实荣,贺卫东,席代成,等.川东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录井识别[J].天然气工业,2007,27(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