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移民研究

合集下载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导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化,国际移民现象日趋普遍。

在国外移民群体形成后,社会融入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其对于移民个体和所在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综述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的相关内容,梳理理论框架、影响因素和社会融入策略等方面的相关发现,以期对于国内移民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一、社会融入的定义及理论框架社会融入的定义具有多种角度和层面。

从经济角度看,社会融入指的是移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参与程度与贡献度。

从文化角度看,社会融入强调移民接纳和接受当地文化的程度。

从政治角度看,社会融入意味着移民在政治参与和权益保护方面的地位。

综合来看,社会融入是一个涵盖多个层面的综合指标,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

关于移民社会融入的理论框架,有三种主要流派。

文化接纳融入理论认为移民融入程度取决于其对主流文化的接纳和接受程度。

社会资本理论则认为移民的社会融入与其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和资源有关。

结构融入理论强调移民的经济融入和政治融入对于社会融入的影响。

二、影响移民社会融入的因素1. 经济因素:经济机会和收入水平是移民社会融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移民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和职业地位不仅关系着他们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认同和参与度。

2. 文化因素:移民对主流文化的接受程度、语言能力以及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程度都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融入。

在文化接纳融入理论的视角下,移民主动接纳和学习当地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入。

3. 社会网络:移民的社会网络对于他们的社会融入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社会网络可以为移民提供工作机会、社会支持和社会认同等资源,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

4. 参与途径:民主参与和政治参与是移民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政治参与不仅可以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还能保障移民权益,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三、社会融入策略为了促进移民社会融入,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1. 教育和培训: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提高移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移民研究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移民研究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移民研究国际移民是指个体或家庭在跨国边界上进行永久或临时居住和工作的现象。

国际移民研究是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论解释的学科领域。

在国际移民研究中,场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视角,该理论强调社会现象是由社会场域中的各种力量和关系互动所产生的,并通过对场域和场域参与者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来揭示移民现象的内在机制。

首先,场域理论对移民决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移民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决策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考量,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

场域理论认为,移民决策是在社会场域中进行的,个体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会受到场域内各种力量和制约的影响。

例如,经济因素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但是个体在决策过程中还会考虑到家庭、社会网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通过场域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移民决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最后,场域理论对移民政策和法律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移民政策和法律是移民现象的重要规制因素,对移民流动和移民权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场域理论认为,移民政策和法律是在社会场域中产生和执行的,个体在移动的时候会受到这些政策和法律的制约和影响。

通过对移民政策和法律的场域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移民政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政策对移民流动和移民权利的影响。

综上所述,场域理论是一种重要的视角,可以对国际移民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通过对移民决策、移民社会网络和移民政策的场域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移民现象的内在机制,为移民政策制定和移民社会融合提供有益的建议。

场域理论的应用将为国际移民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和理论解释框架。

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理论综述

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理论综述

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理论综述全球化时代国际移民理论综述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不断对人口的跨国流动进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涉及各个领域的国际移民理论:例如,传统的“推力——拉力”理论,新古典经济理论,新经济移民理论,双元劳动市场论,世界体系理论。

国际移民理论新说:网络学说,制度理论,累积因果效应,移民系统理论。

林林总总的国际移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国际移民现象的多个视角,新时代促成的新的移民理论的出现,更是为广大学者打开了研究国际移民的新的天窗。

标签:全球化;国际移民理论;移民动因人口的迁移在时间维度上来说是与人类社会发展相同步的,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形成并强化之后出现了人口的“跨境迁移”。

当人类历史跨入21世纪,人口的跨境迁移潮业已席卷全球。

换言之,在当今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置身于国际移民潮之外。

而人口的跨境迁移又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安全、法律、伦理等问题密切相关的,所以,对国际移民问题探讨的学者也是多学科、多方位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理性地认识和理解国际移民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地去分析和把握国际移民问题在全球化时代的内涵。

一、传统国际移民理论范式国际移民组织将“国际移民”的定义为:“为了在其他国家定居的目的而跨越国境流动的人群,包括暂时性居住在内;游客和短期商务考察者通常不计入移民之列。

”当今的世界,人口的跨境流动伴随商品、信息及资金的跨境流通发生,成为全球化时代不容忽视的一种现象。

美国社会学家莱文斯坦通过总结移民的迁移规律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认为促使人们迁移的原因的是“推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原居地的贫穷、失业等“推力”推动人们搬离家乡,向拥有高的生活水平或者多的就业机会的国家或地区迁移。

“推拉模型”曾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剖析国际移民问题动因的理论范式。

然而,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发展变化,研究者对“推拉因素”的不断细化分析,该模型受到的批评也越来越多,各种理论也浮出水面。

国际移民理论中的回流研究——回顾与评析

国际移民理论中的回流研究——回顾与评析

一、前言早在1885年,Ravenstein(1885)[1]就注意到迁移人口会重返家乡的现象。

19世纪末,约1600万欧洲人来美国淘金。

与此同时,近1/4的迁移者又重新返回欧洲的家乡。

Ravenstein由此感叹:“每一股迁移的潮流都会产生一个补偿性的反向迁移潮流”。

至此,国外学者关于移民回流的研究沉寂下来。

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迁移者并没有在迁入地永久居住的意愿,他们的迁移行为并不必然导致永久迁移所产生的“根本归属的转移和重新定位”[2]。

之后,回流作为非永久性迁移的必然结果开始受到关注。

80年代,学者中产生了有关对于回流现象及回流对移民来源国影响的相关研究和争论,这些争论仅以几卷批评论文及会议论文的出版而销声匿迹(Kubat1984;Council of Europe 1987)[3][4]。

此后,随着人们对“合作发展”以及“第三世界国家自愿遣返”的日益关注,移民输入国和输出国之间双边接纳协议的签订和实践,国际移民与来源国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增强,移民回流研究得到发展(Cassarino,2004)[5],并成为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Cassarino,2004;Massey et al,1993;Poters,2010)[6-8]。

作为国际迁移的子过程,移民回流的研究经历了从单向到双向的发展历程,并主要来自由新古典经济理论、新劳动力迁移理论、社会结构理论及跨国主义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等所提供的一系列对比的命题。

Solinger(1999)[9]将回流研究方法主要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理性计算(rational calculation),即从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探讨移民个体的动机(如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关于移民强调工资差距);第二种是强调导致移民的历史结构性条件(historico-struc-tural conditions),干旱、失业、外迁传统,或者与当地政府和城市的矛盾(如结构方法强调移民是历史结构变迁的结果);第三种是社会关系网络(social net-works)分析。

人类学与移民研究移民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影响

人类学与移民研究移民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影响

人类学与移民研究移民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影响移民是指个体或群体离开其原居地,迁移到其他地区并在新地区定居的行为。

移民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对社会和文化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如何研究移民现象,以及移民对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影响。

一、人类学研究移民现象的方法与途径人类学作为研究人类行为和文化的学科,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来研究移民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类学研究移民的方法和途径:1. 田野调查:人类学家可以深入移民社区,进行长期的田野调查,以了解移民的生活状态、适应策略和文化变迁过程。

通过观察、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人类学家可以获取丰富的数据,并深入理解移民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2. 文化分析:人类学家通过比较移民社区的文化与原居地文化的异同,揭示移民对文化变迁的影响。

他们会研究移民社区的价值观、信仰体系、语言习惯等方面,以及与当地居民之间的文化互动。

3. 历史研究:人类学家通过深入研究移民历史,探索移民对社会变迁的长期影响。

他们会分析移民群体的形成过程、移民政策的制定与变化等因素,以及移民对当地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移民对社会的影响1. 经济发展:移民常常为目的地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他们为当地劳动力市场提供了新的人力资源,填补了劳动力短缺的空缺。

移民还带来了新的商业和创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和创新发展。

2. 人口结构变化:移民对目的地国家的人口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移民群体通常具有较高的生育率和年轻的年龄结构,这对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移民也改变了当地的族群构成和社会多元性,丰富了社会文化。

3. 社会融合与多元共存:移民带来的文化多元性也挑战了目的地国家的社会融合。

然而,通过适应和交流,移民群体逐渐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形成了多元共存的社会格局。

这种多元性不仅丰富了社会文化,也提高了社会的包容性和创造力。

三、移民对文化的影响1. 文化交流与融合:移民带来的文化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人类移民研究视角及突破

人类移民研究视角及突破

人类移民研究视角及突破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移民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反映社会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差距的一个热点话题,移民问题也成为全球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了解人类移民研究的视角以及如何突破,就成了每个研究者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视角的问题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和全球化过程的加剧,研究人类移民问题的视角也逐渐多样。

目前,研究人类移民问题的视角主要有以下几种:1.文化视角文化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移民的文化背景、移民后的文化适应以及移民与当地文化的融合等问题。

例如,研究移民在移居后是否能够保持原有文化的特点和是否能够融入当地文化等问题。

2.经济视角经济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移民在经济领域的适应和贡献,例如,研究移民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移民所扮演的职业角色等问题。

3.社会视角社会视角主要关注的是移民社会化和适应问题,例如,研究移民在和当地人交往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当地社会的认同程度等问题。

以上三种视角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研究人类移民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三种视角在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其突破,成为研究者考虑的问题。

二、突破的方向1.多视角共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多视角的研究方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

多视角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移民问题的本质,找到其中的规律性和普遍性。

可以说,多视角的研究对于推动人类移民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跨学科融合其次,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利用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人类移民问题,以达到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

跨学科融合呼吁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和观点相互交流和融合,并要求研究者要有多元化的视野和接受不同学科的观点和思路。

3.数据分析最后,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数据分析,在研究过程中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数据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只有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的数据,科学研究才能够更加深入和准确地开展。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势移民是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社会现象。

在全球范围内,移民已经成为解决国际劳动力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流与多元化的一种重要策略。

同时,移民问题也涉及到国家主权、社会秩序、文化认同以及人权保障等一系列复杂的议题。

因此,对移民现象的理论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移民动因、移民过程、移民政策和移民影响。

首先,移民动因是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人们移民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冲突与战争等。

经济因素通常是主要的移民动因之一,移民往往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机会。

政治因素则影响到一些政治庇护者或倡导民主的人们选择移民。

此外,冲突与战争也是重要的移民原因,使得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并寻求安全和稳定的国家。

其次,移民过程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移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个体的移民决策、移民途径和交通方式等都是研究的重要议题。

通过对移民过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者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在适应新环境中采取的策略。

第三,移民政策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移民政策的制定对于一个国家的移民形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政策包括移民限制、签证政策、移民保障等方面,这些政策常常会引起国际移民的波动和影响。

最后,移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也是当代移民理论研究中的关键议题。

移民对于源国和目标国的社会、经济与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移民人口的流入与流出对该国的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贫富分配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移民也给目标国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

然而,当代国际移民理论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首先,移民理论研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和长期追踪调查。

移民是复杂的、多维度的社会现象,需要深入了解移民者的真实动机和行为。

其次,移民理论研究需要更加跨学科的合作。

国际移民理论及移民与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国际移民理论及移民与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国际移民理论及移民与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孙朝辉;禹响平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008)009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国际移民也日益频繁和快速发展,并且对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移民问题也逐渐成为西方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首先阐述了国际移民理论研究的背景,并根据国际移民产生的原因介绍了目前西方主要的国际移民理论,最后根据我国是一个移民历史悠久的人口大国的实际,结合西方的国际移民理论分析了我国当前应当如何利用好移民这一优势资源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总页数】3页(P64-66)
【作者】孙朝辉;禹响平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湘潭大学,湖南,湘潭,4111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14.45
【相关文献】
1.国际移民对输出国与输入国的双重影响 [J], 李其荣
2.国际移民视野下的海外华人与侨乡研究——"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述评 [J], 刘进
3.一部国际移民研究的力作——评李明欢《国际移民政策研究》 [J], 潮龙起
4.比较视野下的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第二届“国际移民与侨乡研究”国际学术
会议综述 [J], 刘进;姚婷
5.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兼析国际移民与华侨华人的概念 [J], 张秀明;密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再探讨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移民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西方国家一直是最主要的吸引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是移民问题研究的重要场所。

虽然已经有许多关于国际移民的理论和研究,但是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国际移民现实,对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进行深入的再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一、经济理论:1.1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移民是一个经济理性的选择,移民者通过移居到更富裕的国家来获得更好的经济机会和生活品质。

这一理论侧重于移民者的个体决策,认为移民是一种自我投资行为,通过获得更好的教育、技能和工作机会来提高经济收益。

1.2 吸纳能力理论吸纳能力理论认为,国家对移民的吸纳能力是限制移民流动的重要因素。

这一理论强调了移民对接受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适应程度的重要性,认为移民的收入、技能和教育水平与接收国的吸纳能力密切相关。

二、社会理论:2.1 文化冲击理论文化冲击理论认为移民会给接受国带来文化上的冲击和变革。

移民带来的文化差异可能引发接受国内部的紧张和冲突。

然而,也有人认为移民能够丰富接受国的文化多样性,并推动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2.2 社会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移民可以为接受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移民群体可以作为社会网络的一部分,促进资源和信息的流动,增加社会资本的积累。

同时,移民还可以填补接受国的劳动力市场空缺,促进经济增长。

三、政治理论:3.1 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认为移民是多元文化社会的必然结果,应该欢迎和尊重移民的文化差异。

这一理论强调了移民的文化权利和平等,倡导建立包容性的社会和政策,以保护移民的权益。

3.2 基于公民身份的理论基于公民身份的理论认为移民在接受国获得公民身份后应该享有与本土公民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理论强调了移民的社会归属感和身份认同,认为公民身份是融入接受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关键。

结论: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需要面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移民现实进行再探讨。

国际移民理论综述

国际移民理论综述
以及与世界政治 、 经济 、 文化 等的关 系。 【 关键词 】移民 ; 国际移民理论 ; 移 民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C 9 2 2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1 0 0 9 — 3 0 3 6 ( 2 0 1 4 ) 0 1 — 0 0 0 3 — 0 3
近年多种学 科都介 入 当代 移 民研 究领域 对近代 以来 的大规模 移民现象做 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国际移 民理论主
民后 的预期 收入明显高于为移民而付出的代价时 , 移民行
切尔( Mi t c h e l 1 ) 于1 9 4 6 年分 别对 “ 推拉理 论” ( t h e p u s h a n d
的先河 , 包括七个方 面: 1 . 人 口迁移受距 离的影 响; 2 . 人 口迁
之间 的工资差距 , 认为移 民的根源在于 国家之 间的工资差
距; 国际移 民是有 理智 的主体 选择的结果 , 取 决于 当事 人 对于付 出与 回报 的估算 , 迁徙到一个新地方从 而获得更 高
移呈分层递进 的特征 ; 3 . 迁移流与反迁移流同时并存 ; 4 . 城乡
2 0 1 4年 1月
黑 河 学 刊
He i h e J o u r n a 1
J a n . 2 01 4
S e r i a l No . 1 9 8 No . 1
总第 1 9 8期
第1 期
Hale Waihona Puke 国际移 民理论综述 ⑧ 位 秀平 , 杨 磊
(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人 口研究所 , 上海 2 0 0 2 4 1 )
间迁移倾向有差别 ; 5 . 短距离迁移 以女性居多; 6 . 技术发展使 人 口迁移呈现增加的趋势 ; 7 . 人口迁移以经济动机为主。 在 莱文斯坦的基础上 , 赫伯尔 ( H e r b e r l e ) 于 1 9 3 8 年、 米

社会学视角下的移民及其适应问题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移民及其适应问题分析

社会学视角下的移民及其适应问题分析移民及其适应问题分析:社会学视角移民是一个既有挑战也有机遇的话题。

一方面,移民为跨境移动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收益。

但另一方面,移民也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适应问题,这些问题持续引发着许多社会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社会学视角探讨移民及其适应问题,以期更深刻地理解移民现象和其背后的社会机制。

一、移民现象及其动因移民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

移民的动机有多种因素,例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个人因素等。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为普遍的原因。

许多移民来自贫穷的国家和地区,希望通过移民能够获得更好的工作、收入和生活条件。

政治因素也是许多人的移民动因之一。

比如,许多受到战争、政治迫害或地缘政治危机的人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以寻找安全和稳定的生活。

文化因素也是着眼点之一,许多移民选择移民是为了将自己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个人因素使得移民变得更加复杂,例如个人追求自由、独立、冒险、结婚、寻求学习机会等等。

二、适应问题移民的适应问题是移民现象的一个重要方面。

适应问题可以包括语言、文化、社会关系、工作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对于移民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适应不良可能会引发移民的各种问题,例如心理健康问题、社会排斥、经济困境等等。

1. 文化适应问题文化适应问题是移民过程中最显著的问题之一。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巨大,移民往往需要面对慢慢适应于新的文化环境。

文化适应问题包括饮食、宗教信仰、礼仪、观念等方面的适应问题。

例如,在某些国家,吃猪肉是一个日常的习惯,但这个习惯在某些国家和宗教信仰中是不被允许的,这就给移民带来了适应饮食方面的困难。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礼仪和行为规范是非常严格的,但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些规范并不那么强制性,这也给新移民带来了文化适应的挑战。

2. 社会适应问题社会适应问题是移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议决中国文化制度视角下的移民海外迁移.doc

议决中国文化制度视角下的移民海外迁移.doc

议决中国文化制度视角下的移民海外迁移.1陈海钦A0075319议决中国文化制度视角下的海外迁移论及中国文化制度,笔者认为它与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息息相关,这种文明的孕育成熟伴随着统一与割据、民族冲突、南方拓殖运动等一系列的内部大迁徙。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曾将文化定义为“人的整个生活方式的总和”。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是文化的一个载体,人的背后代表着一种文化,包括社会现象同样有着文化的象征。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促使了文化多元性的产生,各民族间文化经历了相互碰撞、相互磨合至融合、互为和谐的过程。

当然这种文化制度也包括着具体的制度比如以一个血缘为组合的家庭制度以及商业化制度。

近日拜读了孔飞力教授的《故乡:海外华人历史的思考》,其中将海外华人移民史与中国历史本身联系起来考量,是孔飞力教授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海外华人移民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那么既然移民史跟中国的历史本身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文化制度又是在历史长河里孕育而成的,可以推断海外迁移史在中国的文化制度下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故乡:海外华人历史的思考》文中孔飞力将中国比作一所海外移民的学校(Chinese as a School For Emigrants)。

他所谓“移民学校”,是指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著名商业城市,如厦门、广州。

到了18世纪厦门港口成为了输送海外移民到台湾、南洋的跳板,已成为了一个“移民社会”。

本文将以孔飞力教授所著的《故乡:海外华人历史的思考》为文本,承接中国是一所“移民学堂”为论点,从中国的文化制度为视角来进行分析。

下面是笔者所阐述的四点论据。

其一,中国内部移民随之带来了文化的多元性,这种特殊历史根源给海外迁移者带来了历史经验。

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辽阔的疆域中,地区之间的移民数量之多、规模之巨、影响之大,都是世界上罕见的。

汉族的祖先华夏诸族是在多次迁移后才在黄河流域定居的,以后大批移民迁往各地,他们不仅传播了华夏文明,还吸收了大量其他民族成分。

人类移民问题的社会学视角分析

人类移民问题的社会学视角分析

人类移民问题的社会学视角分析随着人类的不断前进和世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移民问题逐渐成为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如何利用社会学作为重要的视角和手段,对移民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成为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移民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一部分移民问题的历史和现状人类移民问题可谓是一项古老且永恒的问题,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各种族群的移民始终存在。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看,移民历程是比较长久的。

早在公元前的欧洲时代,文化交流和人员迁徙就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到了今天,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口岸以及交通运输的便捷化等因素,跨国移民更加普及。

目前,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2500万人次跨越国界进行流动和迁移。

移民人口中,以亚非拉移民为主,其中又以亚洲移民的数量最多,占到全球移民总量的约40%。

而在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欧美地区,尤其是欧洲移民问题更是日渐复杂和严峻。

在美国,移民问题早已经成为政治家和专家必须要面对的议题之一。

同时,一些国家也开始制定和完善各类移民法政策,监管更加严格,以确保移民问题得到平稳处理。

第二部分移民问题的现状和社会影响移民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包括其对目标地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在文化方面,移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变化了社会文化结构,增强了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就以现代美国为例,美国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着各式各样的国际菜系和文化元素,这一系列变化带来了很多新奇和美好的事物和体验。

同时,在经济方面,移民也会对目标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态势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移民,一些国家和地区可以实现“移民刺激消费、投资、创新、开发”的有意义的经济效应。

然而,移民问题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社会融合与全球一体化不良影响的加强,新兴国家贫富差距的加剧以及职业机会和工资贫困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移民问题带来的另一个长期影响是社会对移民的视角和认识方式的改变,有时会导致一些种族间的认知隔阂或者微妙的种族歧视现象。

国际移民政策特征及其变动原因浅析_经济学论文

国际移民政策特征及其变动原因浅析_经济学论文

国际移民政策特征及其变动原因浅析_经济学论文摘要:本文梳理了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移民政策特征及其变动原因,指出移民政策的变动对移民群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与当地政府执政党、当地居民、当地企业家、维权组织等利益集团脱不了干系。

关键词:国际移民移民政策利益集团自从出现移民现象开始,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的移民政策始终呈现不断调整的不稳定状态,甚至在同一时期同一国家面对同一群体也会存在两种政策相矛盾的现象,移民政策常常处于一种限制和放宽的双重困境之中。

一、国际移民政策特征美国、西欧、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曲线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在吸收外来移民满足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却不愿意接纳外来移民成为本国公民,因为授予外来移民公民权就意味着让他们分享本国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和平等参与就业的权利。

国家主体民族甚至执政者对此有着本能的排斥。

移民浪潮常常是和工业化高潮同步到来的,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城市贫困人口增加、政治腐败和阶级冲突更加剧了主流社会对外来移民的疑虑,造成外来移民与主流社会之间的紧张。

美国移民政策作为美国社会运行机制中的组成部分,在40年代以来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自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实行的是自由放任的移民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各个利益集团的争论,美国国会于20年代确立了“限制移民人数、控制民族来源的移民限额制度”,结束了自由放任的移民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源源不断的军事订货刺激了美国的经济,是的美国对劳工的需求大大增加。

而美国青壮年因奔赴战场导致劳动力工业不足。

为此,美国政府于1942年和墨西哥、芬兰等国家签订了引进劳动合同的协议。

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以及合同劳工的到来推翻了当时移民法关于禁止引进合同劳工的规定,之后又废除了实施长达61年之久的排华法则。

这使得美国严格限制的移民政策又转向了灵活放宽。

欧洲国家移民政策也存在变动和矛盾的现象。

从场域—惯习理论看移民研究

从场域—惯习理论看移民研究

从场域—惯习理论看移民研究摘要:针对移民理论的发展现状,结合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提出“移民场域”和“移民惯习”的概念。

通过分析“移民场域”中的移民“资本”及“移民惯习”的形成,探讨移民研究的新范式。

关键词:移民场域;移民惯习;资本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11-03一、引言伴随着全球化浪潮,“移民时代”已悄然来临,当前国际移民已逾1.75亿,世界人口中大约1.7%生活于非出生国[1]。

社会学研究移民问题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芝加学派,上世纪60年代,形成社会学研究移民的主流范式。

当前社会学移民理论已不同于帕克和托马斯等人的早期研究,尤其是最近二三十年,社会学研究移民的范式及概念正发生着变化:(1)从关注移,从概念的不加界定及非系统化,转变为关注经济因素、伦理因素以及阶级结构和不平等关系;(3)从片面强调文化,转而强调结构/经济变量,即移民劳动力市场及技术移民问题;(4)从单一变量模型研究转向多变量模型[2]。

新的移民理论及研究范式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增长的实证资料没有带来理论创新;缺少宏观层面的抽象理论;将类型学混同于一般理论;试图构建宏大的普世移民理论[3]。

虽然一些研究者试图建构宏大的理论来解释移民现象,但是不同的国家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只能在一个高度抽象或根本不存在的理想状态下才能找到它们的统一形式。

同时,不同的文化背景或研究区域,理论移植存在一定的风险。

理论建构是一个精细化过程,经常会发生理论误用或解释错误。

本文试图用布迪厄场域—惯习的分析框架,针对移民跨国迁移现象,从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独特视角,跳出移民行为理性与非理性之争,社会结构与行动者个体二元对立的困境,揭示“移民场域”中移民“资本”及移民惯习,进而为国内移民研究带启发性思路。

二、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皮埃尔·布迪厄作为法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针对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结构—行动者、文化—社会、主观—客观等诸多二元对立现象,提出颇具特色的实践理论,超越了二元对立,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变革。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

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国外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综述》一文旨在对全球范围内移民社会融入的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综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移民现象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

移民的社会融入不仅关系到移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对接收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对移民社会融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将对移民社会融入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移民社会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政策因素等。

文章还将探讨移民社会融入的不同阶段和模式,以及移民在融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还将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移民社会融入方面的实践和策略进行比较分析,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和教训。

文章将对未来移民社会融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期为推动全球移民社会融入的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移民社会融入的理论框架社会融入是一个多维度、复杂且动态的过程,它涉及到文化适应、经济整合、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移民社会融入时,学者们提出了多种理论框架来理解和解释这一现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多维度社会融入模型”。

该模型认为,移民的社会融入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四个维度的过程。

经济融入是指移民在目的地国家获得稳定工作和收入,实现经济自立;社会融入则是指移民能够建立并维持社交网络,参与社区活动,与当地居民建立互信关系;文化融入则关注移民对目的地国家文化的接纳和适应,包括语言学习、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政治融入则是指移民参与政治生活,享有政治权利和义务,对政治系统产生归属感。

还有“社会距离理论”和“分层融入理论”等。

社会距离理论强调移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心理距离,认为社会融入的过程就是减少这种心理距离的过程。

分层融入理论则指出,不同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程度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移民政策等多种因素。

移民与迁徙的社会学分析

移民与迁徙的社会学分析

移民与迁徙的社会学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移民与迁徙成为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离开家园,前往他国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移民与迁徙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学问题却往往被忽略。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对移民与迁徙进行分析。

一、移民与迁徙的心理学因素为什么会有人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园,到陌生的国度生活呢?这其中自然有种种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心理因素的驱动。

例如,对于一些聪明能干但家境贫寒的青年来说,出国留学或者以其他方式移民,可以为自己打开一扇广阔的人生大门,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平等的社会地位。

二、社会学背景与原因由于不同国度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移民与迁徙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现实。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供过于求,留不住优秀的人才,这就造成了人才流失。

而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说,高福利制度需要维持数以百万计的移民劳动力来支撑。

三、家庭背景与个人原因在移民与迁徙中,个人的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失调、贫困、压力和矛盾常常成为个人离开家园的原因。

例如,在富裕国家中,年轻人没有留下足够的经济支持,也没有承担家庭责任的压力,可以更容易地离开家庭、文化以及国家。

四、经济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也是导致移民与迁徙现象日益广泛的一个原因。

一方面,富裕国家需要大量的低技术工人来支持国家的工业化,另一方面,贫穷的国家需要大量的外来资金以及技术来刺激经济发展。

五、社会问题与改善移民与迁徙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例如,人口流失会造成社区、家庭、文化的分裂,甚至不能保证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

我们需要解决这些问题,并寻找一些途径来缓解移民和迁徙带来的问题。

六、移民与迁徙影响之重大移民与迁徙不仅仅会影响到个人生活和社会问题,更是对于全球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移民和迁徙也加速了全球化进程,推动了世界各地的交流和融合,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贸易和交流提供了更好的机遇。

国外人口迁居研究综述

国外人口迁居研究综述
中,以B u r mmel 居 住 迁 移 模 型 以 及 l的
研究属于微观 层面 的研 究 ,关注 的是个
新居住地并进行评估 。如果 经过 第二 阶
段 的 搜 寻 与 评 估 ,不 能 够 找 到符 合期 望
体 ( 庭 )迁 居 的影 响 因素 、决 策 过 家
程 、住房搜寻过程等 。宏观 层面 的迁 居
研 究 则 将 迁 居 作 为 城 市 重 构 的 基 础 动 力 ,研 究 它 与 城 市 结 构 的相 互 作 用 。 在 研 究 方 法 上 ,微 观 层 面 研 究 使 用 的数 据
和居住需求的居住地 ,家庭就会停止寻
找 留 在 原 居 住 地 ,或 者 再 次 进 入 住 宅 市 场 进 行 新 一 轮 的 寻 找 … 。 不 过 也 有 学 者 质 疑 了 将 迁 居 过 程 划 分 不 同阶 段的 做
基本 都为实地调查数据 ,宏观 层面研 究 则主要依靠官方统计数据 。 从 过程 来 看 ,迁居 涉 及三 个 基本 环节 ,即迁居 的动 因、迁居的过程和迁
居 的后 果 。 下 面 主 要 综 述 国 外 微 观 和 宏
法。G ̄l g a d rma 基于选择和 ri n F i n n 满意 方面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 ,认为 迁居 的决 定和住房的搜索和选择是 同一 个过程 的有机组成部分 ,而不应被视为
观 层 面 的 迁 居 研 究 在 迁 居 的 上述 三 个 环 节 上 已取 得 的 研 究 成 果 。
人 口迁 居 涉 及 个 体 的 决 策 、 区 域 的 差 异 、 人 与 居 住 地 的 关 系 、时 空 的 转 换 等 等 ,是 一 种 相 当 复 杂 的 人 口 动 态 现 象 ,因此 学界 对 其进 行 了 多层次 、 多 视 角 、 多 方 法 的 研 究 。 从 哲 学 层 次 ( ) 微 观 层 次 研 究 一 1迁 居 的 动 因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 6]
上是 20 ~ 50 岁 之 间 的 中 青 年 劳 动 力, 主 要 分 布在荷兰 、 西班牙和意大利三国,主要从事餐 饮业 、 皮革业和服装鞋帽业等行业 。 现在,全 村仅剩下 400 余人,且多为中老年人, 20 ~ 50
2010 年 6 月 第2期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Overseas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June 2010 No. 2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国际移民研究
— — — 以安徽内陆新侨乡为例
汪 鲸
510632 )
( 暨南大学 华侨华人研究院,广东 广州
[ 关键词 ]安徽; 田野调查; 场域理论; 国际移民; 移民研究; 新侨乡; 皮埃尔 · 布尔迪厄 [摘 要 ]论文介绍了场域理论,并运用场域理论对中国内陆山区新侨乡的国际移 民 潮 进 行 分 析 。 通过对场域 、 资本和村民 “习性 ” 的 研 究, 从 外 在 的 社 会 结 构 和 内 在 的 个 体 心 理 结 构 两 方 面 来 考 察 新移民活动,为新侨乡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观察解读模式 。 笔者认为新移民场域内资本 的 流 动 和 转 换 是 推动国际移民潮出现和变化的关键因素 。 随着各种资本向内陆山区农村的转移,新侨 乡 的 范 围 和 国 际 移民的数量将会继续扩大 。 [ 中图分类号 ]D523. 8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 - 5162 (2010) 02 - 0073 - 07
Key words : Anhui ; fieldwork research ; the Field Theory ;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 migration studies ; new Qiaoxiang ; Pierre Bourdieu Abstract :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ield Theory proposed by Pierre Bourdieu. It then employs this theory to study th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wave from the inland mountainous villages of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field ,capital ,and the habitual practices of local villagers ,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new migration activities from both the external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internal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nd thus provides a new analytical paradigm for the study of new Qiaoxiang. The author maintains that the flow and transfer of social capital in the field of new migration is the key factor in the rise and changes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wave. With the transfer of different social capitals to the inland mountainous villages ,the scope of new Qiaoxiang will expand and the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migrants will increase. 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改革开放后,随着中 国与世 界 的 交 流 日 益 密 切, 出 国 成 为 一 种 热 潮,并且形成了一个新移民群体 。 随着新移民 数量和来源地
黄山市位于皖南山区,具有内陆山区的地 理特 征, 素 有 “八 山 一 水 一 分 田 ” 之 称 。 H 村在唐宋以来就是较兴盛的村落 。 至 1984 年, H 村共 有 1275 人 、 254 户, 其 中 温 州 籍 村 民 约有 640 余人 。 H 村共辖八个生产队, 其中两 个较大的生产队由本地的村民构成 。 其余的六 个 生 产 队 中, 温 州 籍 村 民 均 占 各 队 人 口 的 90% 以上 。 据村 民 邱 先 生 回 忆: 早 在 20 世 纪 30 年代 初, 因 温 州 人 口 渐 繁, 人 多 地 少 的 矛 盾日渐突出,便有一些温州人到此处定居,后 又吸引来不少温州亲友 。 新中国成立前后,仍 有一些温 州 人 来 到 H 村 工 作 并 定 居 。 在 国 际 移民潮兴起前,传统的农业生产是当地经济收 入的主要来源 。 村民的生产和生活主要依赖稻 米种植,体力和畜力是主要劳动力,生活水平 较为低下 。 H 村中较早移民欧洲的是温州籍村民郑先 生和 胡 先 生 两 家 。 郑 先 生 50 岁 ( 2009 年 ) , 在家中 排 行 老 四 。 1974 年, 因 为 定 居 在 意 大 利的大伯没有子嗣,需要从国内挑选子侄辈的 亲属前去继 承 遗 产,因 此 他 得 以 移 民 意 大 利, 此后一直在意大利经商,现在主要从事皮革生 意和服装进出口贸易 。现在,郑先生的大哥 一 家人 、 二哥的两个儿子 、 三弟的一个儿子 、 五 弟夫妻二人和六弟一家都被接至欧洲 。 胡先生 74
73
取得了相当多的成果,如对浙江 、 福建 、 广东 和云南等地侨乡从移民网络和社会资本等视角 进行的分析, 但 对 中 部 地 区 新 移 民 和 新 侨 乡 的关注仍然较少 。2007 年 10 月至 2008 年 5 月 间,笔者对黄 山 市 H 村 的 新 移 民 现 象 进 行 了 相关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对部分新移民和留 守村民进 行 了 访 谈 和 调 查 。 通 过 对 H 村 材 料 的分析,本文试图考察内陆山区新移民的缘起 和发展过程,并采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 · 布 尔迪厄 ( Pierre Bourdieu ) 的 场 域 理 论, 将 内 陆山区的跨国移民活动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场 域 。 通过 对 场 域 、 资 本 和 村 民 “习 性 ” 的 研 究,从外在的社会结构和内在的个体心理结构 两方面来考察新移民活动,为新侨乡研究提供 一种新的观察解读模式 。
① 这些海外新移民基本 有 500 余人移民欧 洲 。
位置对应着不同的资本或权力; 不同位置之间 的关 系 ( 如 对 应 、 支 配 和 服 从 关 系 ) 就 构 成 了动态性与开放性的场域,而将场域内不同位 置的 行 动 者 聚 拢 起 来 的 是 “资 本 ” 要 素 。 布 尔迪厄的 “资 本 ” 将 马 克 思 的 经 济 资 本 概 念 予以扩大 化 ( 包 括 了 社 会 资 本 、 文 化 资 本 和 象征资本等) 。 布 尔 迪 厄 认 为 资 本 是 行 动 者 的 “幻象 ” ,即场 域 内 的 行 动 者 接 受 了 该 资 本 是 值得付出努力和智力去获得的,从而对其产生 某种 信 念 。 经 由 对 特 定 “资 本 ” 的 谋 求 和 竞 争,处于不同位置上的个体和群体被相互关联 起来,形 成 了 具 有 相 对 独 立 的 行 动 逻 辑 的 场 域 。 此外,场域理论也非常关注场域中的个体 抉择,认为处于场域内不同位置的是具有一定 能动性的行动者 。 这些具有能动性的行动者同 时受到家庭出身 、 教育经历与独特成长道路的 ) 。 “习 影响而 具 备 一 定 的 “习 性 ” ( habitus 性 ” 内 化 于 行 动 者 的 身 体, 在 行 动 者 的 “习 性 ” 遭遇到 其 场 域 内 熟 悉 的 境 遇 时, 便 会 自 然而然地生成实践活动 。 场域内不同位置上的 , 行动者或多 或 少 都 具 备 “资 本 ” 和 “习 性 ” , 他们既按照 场 域 的 具 体 逻 辑 来 争 夺 “资 本 ” 又在某种程度上主动创造和改变游戏规则 。 场 域和行动者是 相 互 形 塑 和 影 响 的 辩 证 关 系 。
[ 1]
的父亲早年曾前往意大利,从事推销皮包和领 带等 行 当, 新 中 国 成 立 前 回 到 中 国, 并 于 1955 年迁 到 黄 山 市 来 。 1979 年, 胡 先 生 通 过 在荷兰经营餐饮业的姑姑前往欧洲,随后,三 个弟弟也到了荷兰与西班牙,妹妹也跟随女婿 前往西 班 牙 。 兄 妹 们 刚 开 始 都 是 在 中 餐 馆 打 工,后来在亲戚的帮助下都开设了中餐馆和商 店 。 郑 、 胡两家通过与欧洲亲属的关系,分别 以继承遗产和劳务输出的方式进入欧洲,在取 得了合法居留权后,他们又将家人陆续接往欧 洲 。 之后,为了扩大事业,他们又陆续将村中 的亲属和朋 友 带 到 欧 洲 务 工 。 据 笔 者 的 统 计, H 村里 通 过 郑 、 胡 两 家 关 系 而 出 国 的 村 民 有 110 多人 。 在 H 村中,郑 、 胡两家的移民路径 是比较典型的跨国移民方式,这也成为之后很 多 H 村村民进行移民所仿效的行为模式 。 20 世纪 70 年代是 H 村温州籍村民移民海 外的初期,人 数 较 少 且 途 径 单 一 ( 如 继 承 财 产) 。 到 20 世 纪 八 九 十 年 代, 移 民 日 益 增 多, 人们大多通过家庭团聚和劳务输出途径前往欧 洲 。 当时,部分欧洲国家允许具有合法身份的 海外新 移 民 申 请 家 庭 团 聚, 将 父 母 ( 65 岁 以 上) 、 配偶 和 未 成 年 子 女 接 至 移 居 国 共 同 生 活 。 但家庭团 聚 对 移 民 身 份 的 限 制 较 为 严 格, 因此,通过劳务输出前往欧洲的村民占了大多 数 。 之前移往欧洲的新移民通过数年乃至数十 年的辛勤劳动,已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并 开始经营自己的店面或企业 。 他们扩大生产时 需要雇佣工人,而一般的欧洲劳动力又不愿意 从事低工资低福利的工作 。 因此,急需劳动力 的移民雇主们自然想到了家乡的亲戚和朋友。 一方面,这些人沾亲带故,较为可靠; 另一方 面,这些工人的工资低且无需代缴高额保险费 用,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 当然,通 过劳务输出前往欧洲的村民也有与雇主不存在 亲属或朋友关系的 。 这些村民一般要在雇主的 工场或商店中以低廉的工资工作几年,作为对 雇主将其接往欧洲的报偿 。 在 H 村较普遍的移民模式首先是接配偶 和子 女 ( 具 有 享 受 家 庭 团 聚 政 策 的 便 利 条 件) ; 其次是兄弟 姐 妹 和 父 母; 再 次 则 是 配 偶 方的 家 庭 成 员 或 是 友 邻 。 至 2008 年, H 村 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