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 谢修永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建议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五、案例亮点
本教学案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体现了以下五个突出亮点:
(一)创新性情景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在本案例中,通过创设“数学王国”等富有创意的情景,将学生引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数学世界。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应用,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并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发现数列中的规律。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器的操作方法,进行数值计算;
3.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并能举一反三;
4.能够将发现的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能够:
1.通过观察数列,发现问题,提出猜想;
2.运用计算器进行验证,证实wenku.baidu.com想的正确性;
3.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探索过程中的发现和经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P8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笫1-4题。
2.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的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将为学生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
这部分内容教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儿,积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规律。教材首先出示36 X30二1080 ,以填表的形式呈现,就此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做出猜想后,让学生借助计算器计算表格中给出的一组题II,初步发现规律。然后教材让学生“自己再找一些例子,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都有这样的规律,并在小组里交流”。这是完成不完全归纳推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猜想一一验证一一总结一一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他们的数学思考。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
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发现“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儿,积也随着乘儿
的变化规律”,并能简单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比较、综合、
归纳等思维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探索数学规律的一般策略和方法,
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题:数学四年级
教材简解:
《积的变化规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目标预设:
1.借助计算器的计算,使学生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能够将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探索积是如何变化的,它与原来的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课在设计上我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设计思路: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本堂课主要让学生自己经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解释说明规律——举例验证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着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四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探索二位数的“重心”规律;
3.练习个位数的加减。
二、教学重难点
1.探索二位数的“重心”规律;
2.计算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课前准备
1.准备计算器;
2.复习个位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流程
1. 导入与启发
老师出示一张纸片,上面写有数字“52”,并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数字怎么读?让学生回答“五十二”。接着,老师让学生将数字“52”按照个位、十位分别输入计算器中,然后相加。
5 + 2 = 7
学生可以看到这个结果,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位数的加法运算。接着,老师让学生将这个数字“52”反着输入到计算器中,并进行相加。
2 + 5 = 7
学生会发现,反着输入的结果也是“7”。接着,老师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数字‘52’的‘重心’在哪里?”学生可能会回答“5”和“2”的中间位置。老
师引导学生,让他们用计算器再次输入这个数字,并将十位数和个位数的结果取平均值。
(5+2)/2 = 3.5
学生会发现,这个数字的“重心”在3和4的位置之间。
2. 自主探究
接着,老师提供一些数字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归纳规律。例如,这些数字中,哪些数字的“重心”在整数上?哪些数字的“重心”在两个整数之间?同学可以上板演示。
3. 社会化学习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巩固所学内容并思考更多的数字。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更多数字的“重心”规律。
4. 提高拓展
老师可以出一些乘法口诀,例如3×2, 4×2, 5×2等,让学生用计算器来计算,然后观察这些数字的“重心”规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水平。
3.将计算器探索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计算器操作的熟练程度,影响探索规律的效率。
2.分层教学,关注差异:
针对学生对计算器操作的熟练程度,进行分层教学,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鼓励学生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搭建支架,引导思考:
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架,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关注学生的解答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索规律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辅助作用,提醒学生合理使用计算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请同学们尝试用计算器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将你的发现和思考记录下来,我们将在下节课分享。”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说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说教法、学法
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老师出示一个很有趣的数,让学生想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的方法。
2.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3.学生能够将计算器的使用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提高计算器的实际运用能力。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数学规律的探索。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打开计算器,让学生观察计算器上的各种数字、符号表示的意义。
2.教师介绍计算器各个键的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键、括号键等。
3.让学生进行简单计算练习,如加减乘除等。
第二步: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输入一些数字,然后通过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结果,思考这些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3.让学生尝试输入不同的数字和操作符,探索不同的规律。
例如:
输入:1+2=3,4+5=9,7+8=15
通过计算器得知,这些计算结果都是两个相邻的奇数之和。
第三步:合作探索规律
1.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输入一组数字和运算符。
2.让学生观察各组计算结果,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探索规律。
3.学生自由展示发现的规律,让其他学生尝试验证是否正确。
例如:
•组一:2+3=5,2+7=9,2+11=13
•组二:4+5=9,4+9=13,4+13=17
•组三:7+2=9,7+6=13,7+10=17
通过观察发现,每组计算的结果都是相邻的奇数和偶数之和。
教学作业
让学生自己组合数字和运算符,通过计算器探索有趣的规律,并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的一些案例,尤其是学生自己的案例,更加具有生动性和实践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
提问:谁能说说这两题计算得对吗?不对,错在哪里?
学生交流,分析错题原因,各自在书上改正,在小组里互相检查改得对不对。
提问:这两道题给你的体会是什么?
学生直接写在书上。
独立思考
学生辨析、改正
四、全课总结
师:什么样的题目可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设计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格第三行的空格。提问:这里的60你是怎样得到的?如果学生说是先计算4×3=12,再算5×12=60,可提问:还有别的办法得到吗?再完成其余的表格。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做题。提问:第一组题做题时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填写
独立思考
学生比较交流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找到了一条什么规律?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这条规律与上节课找到的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这节课还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六、教后反思
3、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仪征市陈集镇中心小学赵厚华
教学内容
1、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1)、猜想
(2)、实验验证
出示:36×30=1080
师:在这个算式中,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2.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规律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2.使用计算器探索数的规律;
3.探索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
4.计算器在数的学习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性的方法和技巧,将探究的过程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预习
通过课前预习课本,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并通过作业题目进行基本练习。
检查
通过课前布置的作业,教师检查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否掌握。
导入
通过课外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堂的学习主题。例如,在物超所值的打折季购物中,如何方便快捷地计算商品的折后价格?
探究
1.分组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掌握的使用方法展示出来,并相互交流分享。
2.给出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问题的规律性。例如:输入数值10,按一次“×2”键,再按一次“+3”键,再按一次“÷4”键,最后按一次“-5”键,输出的结果是什么?学生需要亲自操作计算器得到结果,然后和同学交流总结规律。
3.引导学生使用规律性进行推理,例如:输入数值2,按一次“+1”键,再按一次“×2”键,再按一次“+1”键,结果是多少?学生需要归纳总结计算规律,并交流分享。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现在的数学课堂强调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基于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始终围绕着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地学习,让学生在运用计算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得新知,发展他们的个性。
1、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乘法和用计算器计算,所以我从复习导入,然后帮助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中,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自主探索规律。在动手前先让学生疑问、猜想,有效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确本课的研究方向。
2、通过计算器探索,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刚刚的猜想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接着让学生自己列举算式再次验证规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
3、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而数学是抽象的,因此本课在学生掌握规律后,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切的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
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青岛版)教学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索,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规律,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观察和发现算术序列中的规律,通过计算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并能够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能够发现并理解数学规律,培养观察、推理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难点
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数学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或数学表达式准确地描述这些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和数学探索。
教具学具准备
1. 计算器:每个学生一台计算器,用于进行数学运算和探索数学规律。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数学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运算。
2. 探索:给出一个算术序列,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序列中的数,并观察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
3. 验证: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他们发现的数学规律,确保规律的准确性。
4. 应用:给出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他们发现的规律进行计算,巩固他们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教案)第四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四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并能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如数的倍数关系、数的因数分解等。
3.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思考。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1 2 3 ... 100等于多少吗?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这个问题。”
2. 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1)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
(2)讲解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输入数值、选择运算符号、查看计算结果等。
(3)强调使用计算器时应注意事项,如避免输入错误、注意运算顺序等。
3. 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1)数的倍数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并观察倍数之间的关系。
(2)数的因数分解:让学生通过计算器对一个数进行因数分解,并总结因数分解的方法。
(3)其他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探索其他数学规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4. 实例讲解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计算购物时找零的金额、计算班级平均分等。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
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42页一45 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的形式美。
情感目标: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体会并掌握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计算器图片
上节课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算式中蕴含的规律。(板书课题)(播放课件)出示图片。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这个想法对不对呢?这只是我们提出的猜想(板书:提出猜想)(打上?),还需要我们进行举例验证。(板书:举例验证)老师先来举一个例子。
1. 初步验证
出示36×30=,请同学们用计算器计算36×30的积。积是多少?
出示例题表格(逐行出示)(学生猜想并用计算器验证,教师把表填完整。)
出示表格第二行:一个因数36不变,另一个因数30乘2,请你猜一猜,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可以来验证一下。请一二两组同学算出这个算式的积,三四两组同学算一下1080×2的积。怎么样?符合猜想吗?
出示表格第三行:如果另一个因数乘10呢?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这次交换一下,请三四两组同学算这个算式的积,一二两组同学算一下1080×2的积。看来一个因数36不变,另个因数30乘几,得到的积确实是原来的积1080乘几,符合猜想,对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计算器及其功能。
2. 学习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3. 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4.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提高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及其功能。
1.2 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2. 学习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2.1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熟悉计算器的使用。
3. 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3.1 教师出示一系列算式,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3.2 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
3.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4. 解决实际问题
4.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
4.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
5.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略)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精选8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1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教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上课时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会一下子发现规律,并脱口而出,于是,我就让这个学生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给还处于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结规律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写算式来验证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当然,对那些“聪明”孩子的上课习惯还是要加强培养。
2、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算一算例题,找找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发现规律。
3、克服思维惰性,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后,就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一些较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会回避用规律来进行计算,而是采用比较繁琐的列竖式。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课堂上对规律的感知还不够,要适当的给这部分孩子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感受规律,提高规律掌握的熟练度。另一种是,怕粗心犯错,对于这部分孩子则可让他们算完后,进行估算,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通过估算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感。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课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
2.谈话: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 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请看题目。 80×3= 80×6= 80×9= 80×12= 80×15= 80×120=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0 除外),积也要乘几。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
一个因数 24
另一个因数 30
积
720
24
8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60
30
1440 240
24
4
300 30 7200 120
参考答案
1.3;6;9;12;21;24
2. 9
98
987
1234X8+4=9876
12345X8+5=98765
3.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板块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