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理论体系框架
3.7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
4.非营利组织基金会计基本理论
1.含义
基金,是指按照特定的法规、限制条件或期限, 为从事某种活动或达成某种目的而分离形成的, 依靠一套自我平衡的账户来记录现金及其他资 产、负债,以及基金余额及其变动情况的一个 会计主体。
2.区别
非营利组织所使用的“基金”,应当严格与企 业的“基金”加以区分。
3.非营利组织接受了有特定目的的限定性捐赠 后,采用基金会计可以使观察和演示这种捐赠 人的限定条件更为方便。
4.非营利组织持有的限定性捐赠资源越多,使 用基金会计就越能反映组织在资源管理和控制 方面的公正性,对组织履行受托责任情况的控 制和监督作用也就越大。
5.当非营利组织拥有房屋、设备等财产及其投 资净额时,采用基金会计能够更清楚地揭示组 织未来运营能够耗用的资源。
(3)协调和平衡财务能力,包括:人力、财力和物 力; (4)选择适当的预算方法,进行收入、费用的单 项预算;
(5)编制汇总的财务预算。
非营利组织的“基金”是一个会计主体,有自 己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以及基金余额, 并按照基金设立明细分类账,而且涉及的则一 务资源也经常加以分离,通过存入不同的银行 账户确保基金的“专款专用”
3.作用
1.基金会计将不同用途的财务资源进行分离, 有助于捐赠人确保非营利组织受限制的基金被 恰当地使用,也有助于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评 估组织是否具有充足的现金用于偿还债务或者 提供特定的服务。 2.非营利组织设立基金并与预算进行比较,有 利于衡量组织管理者的业绩,监督不同的收入 来源及使用情况,从而用来评价组织管理层受 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3.5非营利组织社会学理论
社会网络理论
理性选择理论
问题导入
u1973年格兰诺维特(Granovetter)提出联结强度的概念,他将联结分为强弱联结两种。
u1988年科尔曼(Coleman)深入分析了社会资本概念,指出社会资本指个人所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
u1988年韦尔曼(B. Wellman)对社会网络进行了比较完整的界定和描述。
u1992年博特(Ronald S. Burt)在联结强弱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洞的概念。
ü一是网络中的任何主体与其他主体都发生联系,不存在关系间断现象,从整个网络来看就是“无洞”结构。这种形式只有在小群体中才会存在。
ü二是社会网络中的某个或某些个体与有些个体发生直接联系,但与其他个体不发生直接联系。
u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就曾用“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两个概念区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ü费孝通则运用社会结构分析方法,更准确地区分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提出了“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概念。
ü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
u中国人的社会行为的取向始终是和家长权威、道德规范、利益分配、血缘关系等四个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u理解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机理需要弄清楚中国人是怎样看待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关系的。
u理性选择理论是个体主义社会学范式和经济理性的结合。理性选择即理性行动者趋向于采取最优策略,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收益。
u在社会学理论中,迪尔凯姆代表的“实证社会学”路线与韦伯代表的“理解社会学”路线是两大主要流派,体现在方法论上则为“方法论整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体主义”的对峙。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
什么是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
标的组织。它们通常致力于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
社会条件。非营利组织可以涵盖各种领域,如慈善机构、教育机构、文化组织、环保组织等。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1. 目的导向: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而不是
追求经济利益。
2. 组织形式多样: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基
金会、协会、社团等。
3. 资金来源多元化: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自于捐赠、政府拨款、项目资助等多种途径。
4. 民间性质:非营利组织通常由民间个人或群体自发设立,并
独立于政府或商业机构。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
1. 社会服务提供者:非营利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如
教育、医疗、扶贫等,弥补了政府和市场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
2. 社会变革推动者: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倡导和推动社会变革
来引导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3. 公民参与促进者:非营利组织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培养
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民主发展。
4. 资源整合者:非营利组织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带动社会合作,加强社区和社会团结。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监管
为了保障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管理和监管机制也非
常重要。主要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包括:
1. 登记和注册:非营利组织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登记和
注册,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操作。
2. 财务公开和透明:非营利组织应该定期公开财务报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 内部控制和审计: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保障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非营利组织管理
① 法律规制; ② 政策提供; ③ 财政支持。
1/2/2021
20
2.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关系
① 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提高公共产品的供 给效率;
② 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对企业有道德示范作用; ③ 二者的互补能有效地解决市场竞争与社会公益的
内在矛盾;(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1/2/2021
21
二、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1/2/2021
36
POSC模式在我国的运用
① POSC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欧美。 ② 我国于1994年,在深圳市罗湖区的环卫领域进行
尝试; ③ 1998年,这一模式上升到深圳市级层面,并向多
领域推广。 ④ 2003年以来,POSC在各地陆续起步,试点内容扩
展至教育、医疗、养老、纠纷调解、社区服务等 大部分公共服务领域。
④ 非营利组织具有必要的“自主性”,它能有效地 对政府和社会进行必要的监督与辅助。
1/2/2021
7
(二)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NPO的活动领域; NPO组织的分类
1/2/2021
8
1. NPO的主要活动领域
① 环境保护; ② 慈善救济; ③ 扶贫开发; ④ 权益保护; ⑤ 社区服务; ⑥ 经济中介;
治理相对统治而言,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和网络 性;
善治强调一种多元化的有效治理局面。 学术研究多体现为“多中心治理”、“网络治理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2019/1/12
8
Non-profit Organization 张宇课件
(四)公民社会与善治
公民社会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的有 效治理和善治的出现。 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 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 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1)合法性; (2)透明性; (3)责任性; (4)法治; (5)回应; (6)有效。
要想解释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多数国家成为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部门之原因需要从一个全新的供给视角特别是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供给动机出发去探讨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非营利活动他们从事公益事业提供公共物品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Non-profit Organization 张宇课件
第二讲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2019/1/12 7
Non-profit Organization 张宇课件
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连:
公民社会的组织实体是社会资本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 础,而公民社会所倡导的合作、信任、互惠等文化价值特征 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形式; 公民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反之,公民化 程度较低的社会里,不信任、规避、孤立、混乱和停滞等现 象经常出现,社会资本必然也较少; 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因此,可以 说,公民社会是社会资本形成和增加的基础,而社会资本也 反作用于公民社会的发展。
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理论基础与现实问题
市 场 失灵 、 政府 失灵 和合 约 失灵 理 论 有 力 地 证 明 了非 营利组 织 存 在 的必 要 性 , 非 营 利组 织 但
承载 了人们 太多美好 的期望 , 被视 为超越 传统
“ 国家 主义 ” “ 场 主 义 ” 和 市 之上 的人 类 社 会 的又
一
重 大 组织创 新 。这里 显然存 在一 个对非 营利组
个传统的慈善机构 ; 而在开辟财源方面, 它是一个
成功 的商 业组 织 。当这两 种价值 观在 非营 利组 织 内相 互依 存 时 , 该组 织才 会充满 活力 ” 。
一
、
非营利组 织市场化运作 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竞争等) 开始暴 露 出来 , 非营利组织不再 是问题 的解决而是问题本身。 …非营利组织面临
7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张玉 磊 :论非营 利组 织 的市场化 运 作 : 论基 础 与现实 问题 理 的对象 往往 只是某 些特 定 的社 会 群体 , 同群 体 不 获取 资源 的能力也 有很 大差 别 。其 后 果是少 数特
过 程 中产 生 的任 何 形 式 的利 润 都 不 得 分 红 , 因为
随着非 营利 组织 数 量 的增 加 、 规模 的扩 张及 其所从 事任务 的 多元 化 、 税 优 惠 政 策 的获 得等 租 等 , 营利组织 所 处 的 制度 环 境 发 生 了深 刻 的变 非 化, 非营 利 组织 内部 的 一 些 问 题 ( 如腐 败 、 力 、 能 利他 主义 行 为 等 ) 以及 其 他 一 些 深 层 次 的 问 题 ( 如非营 利 组 织 的 自主 性 问 题 、 营 利 组 织 与政 非 府 的关 系问题 、 营利 组 织 的 营 利化 倾 向以及 与 非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 2、治理理论
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 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 3、第三方政府
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
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 3、分类控制理论
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
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 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王智慧)
善治表示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 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更离不开 公民。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 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 治。 发展公民社会,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能力。 发展公民社会,可以促使社会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组织、企业组织相比具有较低的交易成本,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非营利组织有更低的生产成本。 其次,非营利组织有更低的交易成本。 第一,非营利组织降低了生产者与生产者之间的费用。 第二,非营利组织降低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费用。 第三,非营利组织降低了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费用。
二、委托—代理理论(Principle-agent theory)
公民社会理论主要是研究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和文化特征,以及公民社会和 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公民社会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第一,私 人领域。第二,志愿性社团。第三,公共领域。第四,社会运动。 除了上述结构性要素外,公民社会还包括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或原则。它们 是:第一,个人主义。它是公民社会的理论基石,即假定每个个体都是社会 生活的基本单位,而公民社会和国家都是为了保护并增进个人的利益与权利 而存在的;第二,多元主义。它要求个人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社团组织的多 样性和思想的多元化;第三,开放性。主张政务活动的公开化和公共领域的 开放性,以利于公民议政和参政;第四,参与性。强调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 活和制约国家权力;第五,法治原则。强调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社会与国家的 分离,保证公民社会成为一个真正具有自治性和自主性的领域。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目录
•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 • 非营利组织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01
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 ,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
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推动社 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福利、保
03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模式
慈善募捐
01
募捐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募捐, 包括线上和线下募捐、定向募捐 、公众募捐等。
募捐目的
02
03
募捐监管
用于支持非营利组织的公益项目 、救助弱势群体、提供公共服务 等。
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募 捐的合法性和透明度,同时接受 社会监督。
会员收费
会员类型
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和标准, 设立不同的会员类型,如普通 会员、高级会员、VIP会员等
项目管理不善
非营利组织在项目策划、执行和评估过程中 存在管理漏洞,导致项目效果不尽如人意或 资源浪费。
社会公信力下降
信息不透明
部分非营利组织在信息公开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公众对其 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不了解,引发质疑和误解。
01
负面新闻频发
一些非营利组织因涉及丑闻或不规范行 为被媒体曝光,严重损害了整个行业的 公信力。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2、治理理论
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3、第三方政府
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
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3、分类控制理论
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
“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
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
第二章非营利组织生成和发展的基础
对政府与非营利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跨国比较之后提出这个理论的。
5、主要观点:
• 所有的福利服务中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服务的资金筹集和授权 (financing and authorizing of services);二是服务的实际配送 (actual delivery)。这两类活动可以由不同的制度来实施。他们以 这两种要素为核心变量,提出了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的四种基本模 式: (1)政府支配模式
一、政府失灵理论
4、分析范式(角度) 需求——供给范式;剩余分析的策略
5、主要观点: ※用需求——供给范式来解释非营利组织的存在,采用了 剩余分析的策略。 ※政府、市场、非营利组织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 ※正是由于政府、市场的局限性,导致了对非营利组织的 功能需求。
一、政府失灵理论
• 伯顿·韦斯布罗德认为: • 个人的需求是有异质性的,而政府满足的“中
2、提出时间:1981年 3、理论背景(解决问题):
非营利部门研究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合约失灵 理论在对美国的社会现实进行解释时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 局限性。因此,重新构建更具有解释力的理论是非常必要 的。
三、第三方管理理论
4、分析范式(角度)
从整体社会角度审视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5、主要观点:
一、非营利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非营利组织可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最近几年来,自主、负责、踊跃参与的各类非营利组织初步涉入社会各重要议题的提倡、参与公共事物或提供公共效劳,俨然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组织、非营组织三足鼎立之势。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成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上的。
公民社会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为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奠定理论基础。
一、公民社会
(1)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点
公民社会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的基础上,指的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爱惜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那么;另一类概念那么成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指的是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彼此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那么。进入九十年代,以国家、经济、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民社会概念慢慢为大多数学者所同意,其中,戈登.怀特(Gordon White)的概念最有代表性,他以为,“今世利用这一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要紧思想是:它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志愿结合而形成以爱惜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系统组成公民社会的基础。公民社会的特点:一、志愿性与合作性 ; 二、公布性与开放性;3、非官方性; 4、横向的协作;五、信任和容忍;六、法治原那么。
(2)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
从上面所简要介绍的公民社会理论的概念中,咱们能够明确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章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的关系(P39)
10
(三) 公民社会与善治
治理——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
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 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 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 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治理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 间管理共同事物的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 总和。
五、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的类型学理论
由吉德伦、克莱默和萨拉蒙等人提出 提出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关系德四种基本模式: 1、政府支配模式 2、第三部门支配模式 3、双重模式 4、合作模式
25
六、政府、市场、志愿部门相互依赖理论
由罗伯特· 伍思努提出 政府、市场和志愿部门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 动和交换关系,包括:竞争与合作;各种资 源的交换;各种符号的交易等
2
公民社会理论形成和广泛流行于17-18世纪,那 正是市场经济勃兴和市民资产阶级作为一股新兴 政治势力崛起的时代,其政治思想的主题是在重 商主义和专制主义国家的重压下解放社会和个人, 为此需要限制和控制国家权力,争取和坚守社会 的独立及其对国家的监控,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 “公民社会”概念与国家概念基本上是重合的, 所以有时它还被称为“政治社会”。
26
思考题
公民社会的概念和特征 社会资本的概念 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善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 公共物品有哪些特性?什么是“搭便车”行为? 政府失灵的表现有哪些? 何为信息不对称?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非营 利组织能够最大程度上克服契约失灵问题?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理论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理论
一、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使消费者没有充分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来判断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及品质。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很可能收取不合理的费收,造成信用失效,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
市场失灵的表现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马太效应。
2、外部负效应问题。环保问题。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
1、公共产品。
2、垄断。
3、外部影响。
4、非对称信息。
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
1、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
2、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允许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和参与。
“市场失灵”是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政府失灵理论
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
1、短缺或过剩。
2、信息不足。
3、官僚主义。
4、缺乏市场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政府失灵的原因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投票规则有两种: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如何治理政府失灵
1、市场化改革。
2、分权改革。
3、厉行法制。
4、促进公民的参与与监督。
第2章_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一)西方国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2.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目标 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于1987年 发布第1号概念公告《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 对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提出了全 面目标、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等三个层次的目 标。
15
三、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目标
(一)会计主体
由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各项财务资源的用途通 过预算作了限定,必须分别核算和报告不同用 途的财务资源的收支情况及结果。但政府或非 营利组织是一个对外承担受托责任的整体,它 必须对外报告所有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所以,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具有基金主体和组织主体的 双重性。
29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假设
8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五)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与外国 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往来不断增多,各级政 府正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来自这些使用者信息 需求的压力。
9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的使用者
(六)主管部门和内部管理者 按照《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各 级政府应当监督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对下级 政府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违反纪律、行政法规的 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和纠正。
25
四、政府与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质量特征
(6)可比性 财务报告应帮助报告使用者对相似的报告主体 进行相关的比较,如对具体的职能或活动的成 本进行比较。
非营利组织的基础理论
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2.长期性和积累性。 3.生产性和增值性。 4.不可转让性。 5.使用的互惠性。
•社会资本的是形有成生往产往力基的于,社这 会一共点同和体其内他个资人本和形组式织相的同对,内
•往对也而如其该••会过对社与外必其果成团产资不社会物交须效一员体生本断会资质往通果个之的互的积资,过则团间许本资惠形 累其社更体互多本与本的作会具缺不特成 ,的拥一双用合社乏信定也 但使有样的作会社任目赢必 其用者,发来性会,标结须 期往共社挥体。资那就果通 限最现社本么不。终,会, 资可存甚本能并至又实有比是现一前无。定者形社的的会还,资使要它本用长看也范。不是围见可,、 摸以其不增他着值个,的人但,或是它者有可许以组多在织载使不体用可,中如 信自能任行通、增过互值让惠,渡的使的方用式得方、越式社多来会,获关就系 网可得络能。、增惯值例得等越。多。
三、求助于非营利组织
2.3 契约失灵/志愿理论
2.3.1 契约失灵 2.3.2 志愿失灵
契约失灵
所谓“契约失灵”(contract failure),是指由于信 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 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 的现象。
2.1.4公民社会与善治
1995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 伴关系》中是这样界定治理的定义:
“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 同事务的众多方式的总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第二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一)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社会为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戈登·怀特: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怀特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特征:()志愿性与合作性:这种组织不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联系的基础上而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它具有志愿性和合作性等特征。
()公开性与开放性()非官方性()横向的协作()信任和容忍()法治原则:即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公民社会与国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活动界限保障公民社会具有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物的过多干预。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一个地区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政治经
济发展水平。
帕特南:衡量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
()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
()参选的积极性。
投票率的高低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
()依附投票程度。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根据这些标准个社会的“公民化”应具以下特定的社会和政治含义:()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
()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活动是垂直组织。
()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
他们是被剥削者、社会的边缘人、穷人、弱者他们的生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较为幸福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
研究表明凡是在政府较为清廉和较为有效率、民主政治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当地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平等、社会团结、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志愿性的公民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都较
高即该社会的公民化的程度也较高。
也可以说凡是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政府的运作效率和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也较高。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一般而言凡是公民化程度高的地区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公民化的程度都较高。
社会经济发展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公民化程度较高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三)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长期性和积累性。
()生产性和增殖性。
()不可转让性。
社会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社会资本因素都影响到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城里的集体活动进程。
一般地讲在一个社会中相互信任的程度越高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现代社会中社会信任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于规范的互惠程度和社会网络的类型。
制度中规范的互惠度越高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感就越强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就越高集体活动也越易于进行。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连:公民社会的组织实体是社会资本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而公民社会所倡导的合作、信任、互惠等文化价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形式公民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反之公民化程度较低的社会里不信任、规避、孤立、混乱和停滞等现象经常出现社会资本必然也较少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因此可以说公民社会是社会资本形成和增加的基础而社会资本也反作用于公民社会的发展。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四)公民社会与善治
公民社会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的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出现。
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善治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
民的过程。
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五)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和善治出现
公民社会的形成必然使社会资本增加进而导致善治这是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基础性的因素。
()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传播者。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加了社会资本。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阐释非营利组织问题的。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用需求供给这个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分析当时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府危机进而解释了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