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

非营利组织公共基础知识什么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不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组织。

它们通常致力于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社会条件。

非营利组织可以涵盖各种领域,如慈善机构、教育机构、文化组织、环保组织等。

非营利组织的特点1. 目的导向: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公益,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

2. 组织形式多样: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如基金会、协会、社团等。

3. 资金来源多元化: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自于捐赠、政府拨款、项目资助等多种途径。

4. 民间性质:非营利组织通常由民间个人或群体自发设立,并独立于政府或商业机构。

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1. 社会服务提供者:非营利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服务,如教育、医疗、扶贫等,弥补了政府和市场无法完全覆盖的领域。

2. 社会变革推动者: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倡导和推动社会变革来引导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3. 公民参与促进者:非营利组织鼓励公民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参与和民主发展。

4. 资源整合者:非营利组织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带动社会合作,加强社区和社会团结。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监管为了保障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管理和监管机制也非常重要。

主要的管理和监管机制包括:1. 登记和注册:非营利组织需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登记和注册,确保其合法性和合规操作。

2. 财务公开和透明:非营利组织应该定期公开财务报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 内部控制和审计:非营利组织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保障组织运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总结非营利组织是以实现社会公益为目标的组织形式,其重要作用包括社会服务提供、社会变革推动、公民参与促进和资源整合。

管理和监管机制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合法性和透明度至关重要。

了解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基础知识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支持这些组织的工作。

非营利组织管理

非营利组织管理

1/14/2019
11
非会员制的NPO
① 非会员制依据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运作型组 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自主型基金 会; ② 依据主要资金来源或所有制的不同,实体型社会 服务组织可以划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 单位。
1/14/2019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体是非会员制;
主要包括官方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两大 类;
宗教慈善; 信仰转向互助; 社会慈善观念的普及;(从成功人士到普通民众)
16
1/14/2019
2.政府与市场的缺陷
自由竞 争
国家垄断
国家与市场的纠葛
放松规制
监管约束
1/14/2019
17
3.当代公民社会的兴起
背景:
① 1989年的苏东剧变(公民社会成为颠覆政权的手段) ② 全球结社运动:政府的合法性;公民参与意识;权力
1/14/2019
37
POSC的显著优点:
① 把财政软约束,变为硬约束;
② 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公共事业的发展 ,同时让更多人享受必要的社会福利;
③ 提高公共服务绩效,促进社会公平;
④ 促进NPO或NGO的专业化和功能化发展。
1/14/2019
38
(1)财政软约束到硬约束的转变
POSC的实质是,财政应主要投入需方还是投入供 方,以及以何种方式投入更为有效。
1/14/2019
10
会员制的NPO
① 会员制分为互益性组织与公益性组织。
② 依据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互益性非营利组织可 以进一步划分为,经济性团体组织(行业协会)
和社会性团体组织(业主委员会); ③ 依据会员的成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可以进一步 划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各种 职业、爱好者协会等)。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方法_新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_[共3页]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方法_新编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_[共3页]

第二章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及其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不同政府会计主体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确保政府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6)明晰性原则。

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7)注重实质原则。

政府会计主体应当按照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不限于以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第三节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方法会计确认与计量对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尽管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需要计算利润或盈亏,也不以基金收支的数额作为其业绩考核的直接依据,但是,不同财政年度的收支情况及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和财务业绩。

如果不对收支进行会计分期,就很难分析和评价政府的业绩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从另一方面看,收支的会计分期也是预算、法律规章、行政法令及合同协议的要求。

一、影响会计确认与计量的资源流动说会计确认主要侧重于交易或事项确认为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的时间,资源流动观念则主要考虑交易或事项影响基金主体资源的内容,即什么样的交易或事项应予以记录。

这个问题将影响财务报表应包含的项目。

总的来说,影响主体交易或事项会计确认的资源流动有三种不同的观念。

(一)经济资源流动说根据经济资源流动(Flow of Economic Resources)说,主体用于提供货物或服务的所有资源和承担的所有负债都应予以确认,即应包括所有货币性项目和所有非货币性项目。

收入和支出(费用)也应包括所有应归属于当期的收入和当期的支出(费用)。

(二)总财务资源流动说总财务资源流动观念中的“财务资源”通常是指主体来自业务运营活动的所有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的资源。

至于非货币性资产(包括预付费用和预购物料等)则在业务发生时而不是在它们被实际消耗时确认为支出,应予折旧的资产成本应作为当期支出而不是将其资本化并计提折旧。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

管理知识(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学术、环保等等。

它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同时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发展演变产生原因二战后,一方面,人们对两次大战进行了反思,战争给社会造成了空前的灾难和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民族间的、地区间的、国家间的差别和矛盾继续存在,并可能激化。

人们发现,社会中的两大部门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活动与公共需求的平衡需要。

于是,社会组织形态开始蛹化,逐渐出现了第三部门——非营利性组织,也就是社会公益部门。

如出现了联合国,以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世界银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做扶贫性质的援助性贷款工作;成立了世界卫生组织,关注支持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卫生与健康问题;WTO组织也属于这种非政府组织。

这些组织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这些公益组织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影响越来越大。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三大部门内在也发生了变化。

逐渐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改造和建设,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因市场化的选举竞争和规则的执行使政府腐败逐渐消除,社会服务水平得到极大地提高。

非营利性组织则通过公平的竞争主体和公行的自律互律准则,促进公益市场的透明化,提升公益组织的效率,增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研究理论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北美和欧洲,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急剧增加,即使在东欧,对非营利组织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_滕世华

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_滕世华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蓬勃发展,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公共部门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被称之为!"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之一。

非营利组织提供公共物品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公共物品的多样化,而且从质量上提高和改善了公共物品的公众满意度,从而对传统理论中政府供给全部公共部门的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和理解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不仅关系到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政府管理改革乃至整个社会公共管理结构的调整与改革。

因此,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和全面认识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提供就显得十分必要。

概括起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公共选择理论深刻揭示了政府失败的存在,奠定了公共物品“非政府”供给的必要性之理论基础众所周知,在经济学理论中,市场组织私人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物品,已作为学科的%&’而被广泛接受;从政治学角度来说,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则是政府存在的最基本的理由。

这从大量政府理论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论证。

公共物品之所以由政府供给,而不能像私人物品那样通过市场供给,这是由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两大特征决定的:一是非竞争性。

一个人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妨碍或影响他人对该物品的同时消费,即并不减少其他人从该物品身上所获取的利益,因为向一个或向多人提供该物品的成本是相同的,典型的如路灯、国防等。

二是非排他性。

一旦某公共物品被生产出来,就公共关系!滕世华作者简介:滕世华,女,副研究员,现为中央党校博士生。

邮编:(""")(收稿日期:!""!年*月+"日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的理论依据内容提要:由于非营利组织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公共物品的多样化,而且从质量上提高和改善了公共物品的公众满意度,其意义正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公共物品领域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存在,为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提供了客观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复杂多样性特征,使得公共物品非营利组织供给不仅必要而且可能;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非政府、自治志愿性特征,为公共物品的“非市场、非政府”供给提供了现实途径。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基础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基础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基础摘要: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理念传入后,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植根和勃兴已成必然之势。

在找到与中国文化的融通点的之后,以中国文化再造和重塑非营利组织精神,形成基于中国文化的非营利组织特色文化,当是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非营利文化内涵;中国文化一、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一)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兴起的背景与原因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非营利组织就在中国迅猛崛起,成为社会上一股异军突起的力量。

非营利组织是指“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目标,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公共组织。

”[1]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漏洞也日益造成社会矛盾的加剧,在此情况下,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营利组织,无可厚非的承担着特殊的责任与使命。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兴起与西方的非营利组织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文化环境。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制度形成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密切联系。

从非营利组织在中国发展的背景来看,中国的制度转变特别是经济制度的转变给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所有的社会组织基本上都属于公有的,政府垄断着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由于市场经济的杠杆作用,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形成了多元化的选择,不再由公有制垄断,由此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独特的社会改革背景下逐渐兴起。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成就与问题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逐渐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融合的过程。

在中国社会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

特别是在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上,非营利组织都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一方面,从社会领域来看,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科教文卫体、社会服务、环境保护、扶贫救灾等众多领域都已做出无可替代的贡献;另一方面,从非营利组织对社会文化的建设来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吸收了大量的志愿人员,从精神层次上提高了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理论基础与现实问题

论非营利组织的市场化运作:理论基础与现实问题

随着非 营利 组织 数 量 的增 加 、 规模 的扩 张及 其所从 事任务 的 多元 化 、 税 优 惠 政 策 的获 得等 租 等 , 营利组织 所 处 的 制度 环 境 发 生 了深 刻 的变 非 化, 非营 利 组织 内部 的 一 些 问 题 ( 如腐 败 、 力 、 能 利他 主义 行 为 等 ) 以及 其 他 一 些 深 层 次 的 问 题 ( 如非营 利 组 织 的 自主 性 问 题 、 营 利 组 织 与政 非 府 的关 系问题 、 营利 组 织 的 营 利化 倾 向以及 与 非
的最 大 困难 就是 其 获得 的捐 赠 和资 助 的减 少 、 运 营成本 的上 升和 提高运 作效 益 以提高竞 争能力 的 迫切要 求 , 一切 推 动 了非 营利 组 织 的运 作 方式 这
发生 了显 著 的 变化 即 越 来 越 多 地 进 行 市 场化 运
1 志愿 失灵 ” 论 .“ 理
式 而采用接 近企业 的市 场化 运作 方式 已经成 为一 种世 界潮流 。 正如 弗 斯 顿伯 格 所说 : 现代 非 营 “
所 需 的开 支 与能 募 集 到 的 资金 之 间 存 在 巨 大 缺 口 , 营利 组织 往往 无 法 获 得足 够 充 分 和 可 依 赖 非 的资 源 以处 理公 共 服 务 问题 , 经 常 无 法 涵 盖所 且 有 的地 理范 围 , 得 问题 最严 重 的地 方 反 而无 法 使
市 场 失灵 、 政府 失灵 和合 约 失灵 理 论 有 力 地 证 明 了非 营利组 织 存 在 的必 要 性 , 非 营 利组 织 但
承载 了人们 太多美好 的期望 , 被视 为超越 传统
“ 国家 主义 ” “ 场 主 义 ” 和 市 之上 的人 类 社 会 的又

社区治理复习整理【精选资料】

社区治理复习整理【精选资料】

1、社区的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地域、人口、结构、结构和社会心理。

2、社区管理具有区域性、互助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3、街道办事处的性质是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不是一级政府。

4、当前,街道办事处普遍存在着“责大权小”的问题。

5、居民委员会的特征有基层性、群众性、自治性和地域性。

6、居委会员成员的产生,一般采用选举的形式。

7、从理论和法律层面上来说,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8、物业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包专项业务特色业务和多种经营等。

9、安全管理是物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业主最为关注的一项服务。

10、业主委员会不仅是业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从根本上说,也是实现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

1、社区服务的本质特征是福利性与公益性。

2、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服务,其服务内容以提供无偿或低偿的社会福利为主。

3、社区预防的工作重点为:疫情报告、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和疾病监测。

4、社区医疗的工作重点为:慢性病防治、地方病防治和职业病防治5、社区保健的工作重点为: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和老年保健。

6、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方法有社区动员、社区诊断和社区计划三大方法。

7、社区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文化现象,具有地域性、群众性、实用性和分散性等特点8、狭义的社区环境主要包括社区内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

9、环境问题通常包括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

10、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一般来说,40分贝的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

1、社区治安具有区域性、法律性、综合性和群众性等特征。

2、社区治安工作基本工作方法的指导原则群防群治。

3、打击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落实综合治理其他措施的条件。

4、社区教育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实体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5、社区教育管理的特点有地缘整合性、时空广延性和立体开放性。

(P229)6、中国社区教育由自发形式走向自觉组织以20世纪80年代在上海首先出现的社区教育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为标志的。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一、非营利组织的社会背景:1、公民社会理论 2、治理理论二、非营利组织的起源: 1、契约失灵(市场失灵)2、政府失灵 3、第三方政府三、非营利组织的弊病:1、志愿失灵四、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关系理论:1、多元主义2、法团主义 3、分类控制理论一、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公民社会”在西方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流变的概念。

中国学界在80年代下半叶开始引入公民社会理念,它在大陆的经典译名是“市民社会”,在台湾则被译作“民间社会”。

其实它们是同一英语词源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的中文译名,不少学者实际上交叉使用公民社会和市民社会两种用法,前者强调其政治学意义,后者着重其社会学意义。

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公民社会是指社会中私人利益关系的总和,它是国家政治生活之外的所有社会秩序和社会过程。

其显著特征在于它是相对于政府而言的非官方的社会结构和过程,诸如各种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中介组织、社会运动等均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

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在古典市民社会理论中,“市民社会”、“政治社会”、“文明社会”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

古希腊罗马学者往往用“市民社会”概念描述城市或城邦的生活状况。

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了“Politike Koinonia"(Political Society/Community)的概念(拉丁文译为“Societas Civilis")。

古罗马政治理论家西塞罗在公元前一世纪明确了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的含义。

1)城市文明 2)政治文明3)道德的集体现代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完善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坚持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分法,强调市民社会系由非政治性的社会所组成。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主要是由黑格尔提出并由马克思加以完善的。

市民社会概念在当代西方的新发展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如柯亨、阿拉托等人提出用国家——经济——市民社会的三分法来代替国家——市民社会的二分法。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理论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理论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理论一、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使消费者没有充分的信息和专业知识来判断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及品质。

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很可能收取不合理的费收,造成信用失效,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

市场失灵的表现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马太效应。

2、外部负效应问题。

环保问题。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市场失灵的原因1、公共产品。

2、垄断。

3、外部影响。

4、非对称信息。

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1、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干预;2、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允许各类非政府组织的介入和参与。

“市场失灵”是非政府组织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二、政府失灵理论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1、短缺或过剩。

2、信息不足。

3、官僚主义。

4、缺乏市场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政府失灵的原因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投票规则有两种: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第三,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竞争、缺乏激励两个方面。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如何治理政府失灵1、市场化改革。

2、分权改革。

3、厉行法制。

4、促进公民的参与与监督。

三、志愿失灵理论正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一样,非政府组织也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在:组织活动的资金不足;组织的家长作风;组织管理的业余主义;组织管理以及服务的狭隘性等。

萨拉蒙提出的志愿失灵理论。

志愿失灵的表现1、慈善不足。

2、非政府组织往往存在家长作风。

3、非政府组织的业余性。

4、非政府组织对象的局限性。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2024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范文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因此,开展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研究,对于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推动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快速增长,涉及教育、扶贫、环保、医疗等多个领域。

这些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服务社会公众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部分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理论知识,包括公共管理、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综合分析,可以构建出适合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应包括组织的运营效率、社会效益、公众满意度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非营利组织的综合绩效。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全面,难以真实反映非营利组织的综合绩效;其次,评价过程缺乏透明度,公众参与度不高;最后,评价结果的应用不够广泛,未能有效推动非营利组织的改进和发展。

五、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对策建议(一)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的核心。

评价指标应包括组织的运营效率、社会效益、公众满意度等多个方面,同时要结合非营利组织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提高评价过程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情况和绩效评价结果,增强公众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最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论

最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总论

提供服务
交出部分权利
国家 的 产生
巩固 统治
职能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行政 事业 单位
民众
预算
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 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 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 运顺、资源勘探电力信息、商业服务业、金融、 援助其他地区、国土资源气象、住房保障、粮油 物资储备等
§3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演变和公共财 政改革 三、公共财政管理改革相关法律制度


1.《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须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通过国库单一账户 体系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方式。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指将所有的政策性财政资金全部集中到国 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必须由国库直接支付。 行政单位取得的各种财政拨款,在实际支付之前,不会以存款的 方式存放在银行,而是将所有资金都集中在国库(人民银行), 行政单位经批准购买商品等需要支付时,由财政授权的代理银行 (中农工建等)将款项直接支付给收款人,并在每天轧账前由国 库(人民银行)与代理银行(中农工建等)进行货币的结算。
第一章 概述 §2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组成体系及关系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组成体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

政府会计
行政单位会计 事业单位会计

非营利组织会计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一章 概述 §2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组成体系及关系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各部分的关系 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业务上指导行政单位和事业单 位会计,三者共同构成了政府会计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组织的框架
财政部 会计准则委员会 (CASC)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

当代西方社会的非营利组织美国、加拿大非营利组织考察报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当代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非营利组织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通过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我们试图揭示非营利组织在这些发达国家中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以及它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文章首先概述了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分类和主要功能,为后续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我们详细探讨了美国和加拿大非营利组织的法律环境、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来源,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发展。

接着,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统计,深入探讨了非营利组织在教育、医疗、环保、文化、公益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和成效,以及它们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我们总结了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平正义和增强社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机遇。

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与特点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同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涵盖了教育、科研、环保、公益慈善、社区发展等各个领域。

这些组织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特点,为美国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美国政府通过立法、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方式,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例如,美国税法规定,非营利组织可以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这极大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美国非营利组织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独立性。

它们大多由志愿者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决策透明公开。

同时,非营利组织之间竞争激烈,这促使它们必须不断创新,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的支持和资源。

再次,美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它们经常与政府合作,承接政府的公共服务项目,提供社会福利;同时,也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三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二

第三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二
• 多元主义:倡导个人生活方式、社 团组织及思想等的多样性,倡导信 任、宽容与妥协。
• 公开性和开放性:主张公共领域的开 放性,反对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垄 断
• 法治原则:指维护人权与民主的法律 治理架构,它强调法律至上、法无偏 私、以法制权和正当程序原则。
法治的两个事例
• 1、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 私人住宅哪怕再破旧,即使国王也不能随意进
入。 • 2、卖掉磨坊万万不可 • 18世纪70年代,德皇行宫前有一磨坊,挡住其
视线,德皇派人拆掉磨坊,磨坊主人将其告上 法庭,法庭判决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德皇执 行。后,磨坊主人后代因生活所迫,想卖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坊,德皇说:卖掉磨坊万万不可。
• 中国传统思想中背离公民社会价值和原则的思 想:
• 1、官本位思想
• 西方理论源自西方的实践,我们应 奉行“拿来主义”,结合中国国情,
批判性借鉴和吸收,而不应盲目照 搬照抄。
再见
• 在社会法团主义模式下,某些社团享有 特殊地位是通过自下而上的竞争性淘汰 过程而形成的。
三、极权主义理论
• 极权主义意味着社会秩序完全由政治权 力或国家权力达成,私人空间被压缩到 几乎不存在的状态,自由被减至最低限 度。
• 极权主义的主要特征:政治权力的全面 渗透性和扩散性
• 极权主义下的非营利组织:公民的结社 权利被完全剥夺,不存在独立的非营利 组织
• (三)法团主义的特征 • 数目有限性或单一性 • 强制性参与 • 非竞争性 • 等级化的组织架构
• 职能分化 • 国家承认 • 代表性的垄断 • 领导人选择与利益表达的控制
• (四)法团主义的两种类型:国家法团 主义与社会法团主义
• 区别:形成法团主义的特征的过程不同。

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

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

德鲁克论非营利组织管理在热闹的城市中心,有一座静谧的寺庙,它的主人不是富豪,也不是名人,而是一个非营利组织。

这个组织以环保和社区服务为己任,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它的成功秘诀和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着密切的。

本文将探讨德鲁克如何解读非营利组织管理,以及如何在实际中运用他的理论。

德鲁克,一位享誉全球的管理大师,他的思想和见解常常为营利组织所借鉴。

然而,德鲁克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也有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非营利组织首先是一个企业,需要以企业家的思维来经营和管理。

同时,它又承担着社会责任,需要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实现组织的经济目标,又能履行社会职责。

在战略规划方面,德鲁克强调非营利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它们应该集中精力解决社会最紧迫的问题,而不是追求过于宽泛的目标。

同时,非营利组织需要制定明确的财务计划,以确保组织的运营和发展不受资金不足的影响。

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员工的成长和培训。

只有当员工具备了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组织创造价值。

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

在财务管控方面,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

组织的领导者需要具备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以合理规划和分配资金。

非营利组织需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如寻求政府资助、企业合作和个人捐赠等,以确保组织的财务稳定。

市场营销方面,德鲁克认为非营利组织需要积极推广自己的服务和活动。

它们需要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然后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服务。

非营利组织需要积极与社区、企业和政府合作,以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和资源来源。

让我们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那座寺庙。

它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因为遵循了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寺庙明确了自身的使命——为社区提供精神寄托和文化活动。

寺庙制定了合理的财务计划,通过香火钱、捐赠和社区活动收入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最近几年来,自主、负责、踊跃参与的各类非营利组织初步涉入社会各重要议题的提倡、参与公共事物或提供公共效劳,俨然形成了政府部门、企业组织、非营组织三足鼎立之势。

非营利组织的兴起,是成立在大量的理论基础上的。

公民社会理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契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理论为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奠定理论基础。

一、公民社会(1)公民社会的概念与特点公民社会的概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立在国家和社会二分法的基础上,指的是独立于国家但又受到法律爱惜的社会生活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或原那么;另一类概念那么成立在国家、经济、公民社会的三分法基础之上,公民社会指的是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彼此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那么。

进入九十年代,以国家、经济、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民社会概念慢慢为大多数学者所同意,其中,戈登.怀特(Gordon White)的概念最有代表性,他以为,“今世利用这一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要紧思想是:它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志愿结合而形成以爱惜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他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系统组成公民社会的基础。

公民社会的特点:一、志愿性与合作性 ; 二、公布性与开放性;3、非官方性; 4、横向的协作;五、信任和容忍;六、法治原那么。

(2)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从上面所简要介绍的公民社会理论的概念中,咱们能够明确公民社会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公民社会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进展的基础。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进展的土壤和温床,一个地域公民社会的进展水平高低将直接阻碍本地非营利组织的进展。

(2)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传播者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实际上是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的一种表达,它的非官方性、非营利性和自愿性,自治性等特征,使它成为一套最适合从下而上发展,构建发达公民社会的组织形式,是公民社会的核心要素。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
的基本原则与具体方法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限定性原则 2.会计核算基础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权责发生制为辅 3.历史成本原则 4.配比原则 5.完整性原则 6.真实性原则 7.相关性原则 8.可比性原则 9.一贯性原则 10.及时性原则 11.明晰性原则 12.重要性原则 13.专款专用原则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及其会计体系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 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 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 部门、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目录
第八章 财政总预算支出的核算 第九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期末处理 第十章 行政单位会计概述 第十一章 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 第十二章 行政单位负债与净资产的核算 第十三章 行政单位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第十四章 行政单位期末会计处理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目录
第十五章 事业单位会计概述 第十六章 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 第十七章 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 第十八章 事业单位收入的核算 第十九章 事业单位支出的核算 第二十章 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第二十一章 事业单位期末会计处理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武汉理工大学 沈俊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目录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公共财政管理改革中的会计管理制度 第三章 财政总预算会计概述 第四章 财政总预算资产的核算 第五章 财政总预算负债的核算 第六章 财政总预算净资产的核算 第七章 财政总预算收入的核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营利组织理论基础第二讲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一)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社会为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域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原则。

戈登·怀特:当代使用这个术语的大多数人所公认的公民社会的主要思想是“是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由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怀特主张将企业或经济机构同公民社会分开来对待前者作为经济社会或经济系统构成了公民社会的基础。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特征:()志愿性与合作性:这种组织不是建立在血缘或地缘联系的基础上而是团体成员基于共同利益或信仰而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它具有志愿性和合作性等特征。

()公开性与开放性()非官方性()横向的协作()信任和容忍()法治原则:即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公民社会与国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活动界限保障公民社会具有自己独立的活动空间反对国家对公民社会内部事物的过多干预。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一个地区公民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帕特南:衡量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主要应从四个方面进行考察:()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

()报纸等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

()参选的积极性。

投票率的高低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参与程度的高低。

()依附投票程度。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根据这些标准个社会的“公民化”应具以下特定的社会和政治含义:()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

()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活动是垂直组织。

()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

()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

他们是被剥削者、社会的边缘人、穷人、弱者他们的生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

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人们较为幸福对自己的生活较为满意。

研究表明凡是在政府较为清廉和较为有效率、民主政治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当地公民参与社会生活、政治平等、社会团结、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志愿性的公民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也都较高即该社会的公民化的程度也较高。

也可以说凡是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其政府的运作效率和民主政治发展水平也较高。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明显:一般而言凡是公民化程度高的地区其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较高但并不是所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的公民化的程度都较高。

社会经济发展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而公民化程度较高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

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市场体系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三)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处于一个共同体之内的个人、组织(广义上的)通过与内部、外部的对象的长期交往、合作互利形成的一系列认同关系以及在这些关系背后积淀下来的历史传统、价值理念、信仰和行为范式。

社会资本具有以下特征:()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长期性和积累性。

()生产性和增殖性。

()不可转让性。

社会信任、规范和网络等社会资本因素都影响到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城里的集体活动进程。

一般地讲在一个社会中相互信任的程度越高进行合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现代社会中社会信任的高低又直接决定于规范的互惠程度和社会网络的类型。

制度中规范的互惠度越高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任感就越强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就越高集体活动也越易于进行。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连:公民社会的组织实体是社会资本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而公民社会所倡导的合作、信任、互惠等文化价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资本形式公民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加反之公民化程度较低的社会里不信任、规避、孤立、混乱和停滞等现象经常出现社会资本必然也较少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因此可以说公民社会是社会资本形成和增加的基础而社会资本也反作用于公民社会的发展。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四)公民社会与善治公民社会的形成社会资本的增加必然带来社会的有效治理和善治的出现。

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的基本要素有:()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善治与公民社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

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

从这个意义上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五)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和善治出现公民社会的形成必然使社会资本增加进而导致善治这是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完善是一个至关重要和基础性的因素。

()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传播者。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加了社会资本。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是运用经济学方法来阐释非营利组织问题的。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用需求供给这个传统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分析当时西方国家所面临的政府危机进而解释了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一)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所谓公共物品就是每个人消费这种产品不会导致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的物品。

它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排他性、取得方式的非竞争性、非营利性等特征而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本质和核心特征。

公共物品的这几个特性导致经济学上的“搭便车”现象。

但是如果大多数人都想“搭便车”的话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无人再提供公共物品。

显然公共物品的特性与市场机制是相矛盾的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体系即由个别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交易来提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

由于公共物品又是整个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为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寻求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主体。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政府失灵政府本身在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这主要体现在:()政府难以满足每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着浪费和低效率问题。

由于上述这些组织机制都不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以外的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就有了存在的功能需求。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开创了经济学解释非营利部门的先河为非营利组织的现实运作提供了相当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三、契约失灵志愿失灵理论(一)契约失灵所谓“契约失灵”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契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出现的现象。

在有些领域要么由于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中间隔了一层要么由于产品和服务本身的性质太复杂、太专业导致消费者对它的质量难以做出评估。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往往缺少足够的信息来评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就使得他们往往在最初不能达成最优的契约即使契约达成也很难让它得到真正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由营利性组织构成的市场竞争只能是无效率的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的收益甚至出现所谓逆向选择问题即劣质商品是把优质品逐出市场的现象。

这就是契约失灵契约失灵的结果是使消费者的福利蒙受了大量的损失。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契约失灵是靠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因此对于诸如再分配的慈善福利事业、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等情况下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必须寻求新的非市场供给主体。

这个主体就是非营利组织。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二)志愿失灵志愿部门作为人类服务的提供者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固有的缺陷会产生志愿失灵而政府则可以视为是志愿失灵之后的衍生性制度。

非营利部门的缺陷主要有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于慈善的供给不足二是慈善的特殊主义或者狭隘性三是家长式作风四是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志愿失灵恰好证明了非营利部门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互相竞争而是相互依赖的。

非营利部门应该作为最初的提供公共服务的制度只有在非营利部门提供的服务不足的情况下政府才能进一步发挥作用。

因此政府的介入不是对非营利部门的替代而是补充。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四、供给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和契约失灵的重点是从功能需求的角度探讨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但光有需求并不一定能够产生服务和公益行为需求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志愿失灵理论则将研究的视角放在非营利组织自身通过考察它的一些特征和结构论述了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所存在的一些不足。

但这种不足并不能阻碍其迅速发展壮大和在世界各国公益事业及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所发挥出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要想解释非营利组织在世界多数国家成为最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部门之原因需要从一个全新的供给视角特别是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供给动机出发去探讨为什么有人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进行非营利活动他们从事公益事业、提供公共物品的原始动机是什么。

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组织非营利活动的团体和个人确实有各式各样的动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类:(一)牟利动机:这一大类是把非营利活动作为牟取个人和团体私利(金钱、地位、荣誉、权力等)的手段。

这里面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些非营利部门名义上不以营利为目的实际上它们的负责人能够通过各种合法和非法的途径获取物质利益。

另一种则强调参与非营利活动的人可以从中牟取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无形的私利而不是金钱。

(二)精神回报动机这类动机带有利他主义色彩但也期望获得某种回报包括精神上的快慰。

(三)纯粹利他主义动机NonprofitOrganization张宇课件五、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该理论从考察制度的形成与演变出发认为制度在增长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有利的制度环境和适当的制度变迁可以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