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美达《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一):素朴之美

合集下载

日本的手感设计

日本的手感设计

《日本的手感设计》浓缩的意识——手可掌握的器物形态与美学在日本的古典文学名著《枕草子》中,曾经揭示了一个“小巧”的迷人世界:All things small,no matter what they are,all things small are beautiful.这句话所阐述的内容认为:“所以有小巧的事情,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小巧的事情皆为美。

”在Rassegna季刊中亦曾以“Small Object”为专题做一深入探讨、剖析,其中谈到小物品设计(small object design)被视为东方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倾向,且呈现学美上的感性(aesthetic sensibility),所以日本缩小导向的设计并不在于尺寸的大或小,而是来自于“精确性”,以限定尺寸的大小。

因此许多迷你的、小型化的、精巧的形态与设计,经常性地出现在日本的工艺与器物上,在日本,制作器物被称为“细工”,更进一步地有被称之为“小细工”,甚至日语的文字经常出现“豆”与“雏”两字,例如豆本(袖珍本)、豆皿(小碟子)、雏人型(女孩节的人偶)与雏菊等,可见日本对于器物缩小化之热爱。

今道友信先生曾经提及:“‘细’一定是充满某种精密要素之集合有关,‘细物’是由费功夫的工艺品转为成高雅之人,表示充实的存在”,所以日本人认为美丽的东西就是“细物”,也就是小而精致凝集的结晶物。

无论是传统的盆栽(bonsai)、插花或枯山水园林,都呼应了日本浓缩意识的审美观,连日本人的饮食——便当,也是餐盘的浓缩盒型,无怪乎日本知名的设计师荣久庵宪司曾经提出:“要了解日本的美学观,一定要先了解日本的幕内便当”,可见便当的浓缩型,也将原始的饮食料理做最佳的铺排,然而这样缩小化的饮食“框架”,也处处地呈现料理的手感处理,由于日本料理的最大特征为块体的形态,所以料理人经常是将便当或是料理,作一浓缩型的视觉艺术来处理,从季节的呼应,色彩的协调性以至于料理形态的和谐性等,都充满料理人手感的艺术深潜其中。

探寻日本手作之美

探寻日本手作之美

策划7〇和歌山县北山村山本茜(截金玻璃)©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难波田边竹云斋(竹艺)田边竹云斋是竹工艺世家的第4代传人,致 力于追求竹子的美丽和一切可能性,用竹子 打造了新型艺术空间,进军现代美术界。

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嵯峨野志村福见(染织)E X P L O R I N GT H E B E A U T Y OF J A P A N E S E H A N D I C R A F T S1VA画O京都府京都市上京区油小路通一条下乐吉左卫门(陶艺•乐烧)第15代传承人乐吉左卫门有着在东京艺 术大学学习雕刻和在意大利等多国留学的经历,且在釉料方面苦下功夫,创作大胆,敢于追求乐烧新的呈现形式。

漆艺家北村辰夫对传统的审美技巧和技艺也有着良好传承。

他作品中细腻的表现和高超的技术令人震惊,其中流露出一种深受风雅人士喜爱的玩乐之心。

〇东京都港区六本木见附正康(陶艺•红花瓷)见附正康在故乡石川县加贺市掌握了传统红花瓷烧制技艺,他有一项绝技一弓I人瓔珞和七宝文等传统图案或花纹,用纤细的线条描绘在各种器皿上,使整体视觉效果非常当代,甚至让人产生机器打印的错觉。

〇东京都涩谷区涩谷新里明士(陶艺•玲珑瓷)新里明士在成形的器皿上进行水印透雕,再用釉药填补透雕小孔,使其产生轻微的透视效果,再通过“蛮手”(即透光的米粒状孔眼一玲珑眼)的传统技法使其呈现出玲珑瓷的当代特征。

重要的是,放大这些水印透雕作品,制作者都要对大小、形状等有非常精准的控制,甚至可以计算出釉药填补后微微漏出的透光度。

〇静冈县热海市桃山町室濑和美(漆艺•莳绘>室濑和美是莳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他的作品中传承了传统技法的同时,还引人了新的主题图案•@I中华手工nhiDesercandicraft。

浅析银器的手感设计

浅析银器的手感设计

浅析银器的手感设计作者:叶春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8年第06期摘要:手感设计的概念源自日本对神道的信仰,和清静寂的禅学思维以及缺、拙、涩的意境。

独特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审美与设计。

在大工业时代下,日本的设计仍能把现代性与传统性处理的平衡精妙。

反之,当我们关注银器工艺的传承和制作流程时,仅仅靠工艺等才能凸显吗?是否思考其文化内涵,从人与工具与物的关系角度思考银器真正的价值。

关键词:手感设计;自然;情感化一、手感设计的内涵日本的设计与其宗教和文化的紧密联系。

因为对神道的信仰,即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相信万物有灵,深深影响着日本的生活形态与审美观念。

日本的设计更会尊重材料本身的质地,赋予物件以灵魂。

不论是手工艺人还是设计师无不尊崇万物有灵的理念,灵魂是产品的除了造型,功能以外的第三个要素。

它最终呈现的状态是时间与物,人与物之间互动的结果,互动的过程中积淀的则是情感和记忆,这便是器物的价值性。

在大工业批量化生产的时代,日本的手感设计坚持独一无二,保持物品的唯一性,倾注情感。

二、银器的手感设计(一)忠于材料,顺应自然手感设计因神道的信仰的文化涵构产生对自然的景仰与爱戴,工匠们制作器物时必须忠于材质的本性。

木材软而常用刀刻,竹子的柔韧弯曲则可以发挥更多的作用,而金属的性格坚韧,只有靠更坚韧的工具反复捶打,并且可以液化回炉重造,这是其他材料不能做到的。

工匠们在逐渐了解金属的性格后,创造出最合适的工具。

银与铁,铜等其他金属不同,质软易塑形,但又比锡更有筋骨。

智慧的工匠们创造出各式的工具赋予银形态,肌理,质感等形式。

在漫长的人与银的磨合相处中,人们总结出银器的锤揲,錾刻,做旧等工艺,它们更加强调金属与众不同的性格,将物灵唤醒,赋予银新的灵魂。

就像李佩玲所说的:“工匠们在制作器物时所赋予的技艺灵魂,也可以说是工匠在制作物件时与材质互动下,所产生的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体”。

(二)朴素的美感自然赋予银天然的白,正如原研哉最钟爱的白色的表现。

宜美达《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二):说的有点感觉啊

宜美达《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二):说的有点感觉啊

正如其他的评价:一本随便翻翻的书。

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杂志,没错,这就是一本类似某设计杂志关于日本设计的专栏的合订本,比较适合随便翻翻,找找感觉。

“和敬清寂”“缺、拙、涩”,我好喜欢这些字眼。

本书正是从日本万物有灵的神道教信仰开始说起。

看过《千与千寻》的同学们肯定知道吧,神道教认为事物皆有神灵,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山神、石神、河神,说不定还有电视神、书神、pad神之类的。

日本人相信再小的事物中都是有神灵的,所以万分敬重,对自然虔诚谦逊。

影响在设计上就是格外注重设计制作,他们得对的起材料里面的神灵。

日本设计在亚洲是走在前面的,他们多年的积淀而拥有了很多优秀的企业,推出了商业上很有成功的优秀设计。

而在高端的学术领域,他们似乎已经建立了日本的设计文化、设计风格和设计思想。

这本书就向我们展示了这些。

孤陋寡闻如我,没有感觉到亚洲的其他国家有这种发展势头,放眼全球,也没有几个国家把自己的设计包装的如此有内涵有深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日本的优秀设计很明显的在注重更多意识形态的表达,这好像更是艺术。

国内好像受到了日本的影响,开始向日本这种大师感的靠拢,因为没出过国,不知道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如何看待这种设计表达的,或者说大家的游戏规则其实是一样的。

评价设计的时候,能为你的设计找到合适的缘由是能加分不少的,因为这个设计有想法。

日本人从他们的传统文化为他们的设计找到了很有分量的说法(当然真实的关系是反过来的),所以他们成功了,至少可以自娱自乐了。

这就值得我们学习了。

这本书的装帧排版都很不错,字体好看,纸厚,实在是又一装逼利器,放在手边翻翻挺好的,适合有钱有闲的人士,苦逼的设计学生们就省了吧。

看不是我买的书就是爽啊,而且越贵越爽。

还有就是,字太多了,图不够啊,怎么一种浏览网站的感觉,要再详细,再深入,让我们看看人家是怎么搞设计的么。

从手感设计探讨黑川雅之的设计理念

从手感设计探讨黑川雅之的设计理念
教育时空


从 手 感 设 计 探 讨 黑 川 雅 之 的 设 计 理 念
王梦 迪
( 青 岛理 工大 学)
中图分 类号 : ( 02 4 4 ]
文献标 识码 - 9 1 4 X( 2 0 1 4 ) 4 8 一o 2 1 7 - 0 1
更 新与 循环 的概念 。 如樱花 具有 短暂 绽放 随即消 逝的 瞬间美 , 就是“ 破” 之美 的 价值所 在 。 只 有当 它的生 命 消亡 时才 能感 受到 它真 正的美 黑川 雅之 的设 计一直 本着尊 重生命和 遵循材料 本性为 出发点 , 在设 计的道
与 结构 , 这些 都对产 品设 计有深 厚的影 响 。 在 此基 础上 , 浓缩八 个美学 关键 词归 纳 其理 念内涵 。 本 文从手 感设计入 手 , 分析黑 川雅 之作 品, 最后 探讨 其设计理 念
川雅 之在《 八个 E i 本的美 学意 识* 中, 这样认 为 : 日本人 关于 “ 气” 的理 解人 或物
的存 在 , 不仅 仅是理 解 “ 人本 身或 物本 身” 而且还 包括 其周 围的空 气 , 这样 才算
完整 的存 在 , 人: 从人 的身体到 其周 围发散 的气 、 气氛 , 扩大 至空间里 的存在 。 而
扩散 到外 面 , 散在周 围空 间 的气 ” 也属于 其人 。 物, 跟人 一样 , 物 的周 围有气 , 并
种设 计 品的 能力 。 说到 什么 是美 , 黑川的形 容 似乎是 只 能意会 而不 能言 传—— 美, 就是 让 身体感 觉舒 服 的东西 ” 。 所以, 手感设 计 , 包含 了形 形色 色 的意象 。 不
材 表面 的质 地 , 再 经过 使 用者 的接 触 、 触摸 与 把玩 , 使 之 呈现 出不 同质 地 的变

感悟日本传统之美

感悟日本传统之美

ふくろう (不苦劳)

日本人的福鸟 国有句老话:“夜猫子进 宅,无事不来”,可 见猫头鹰是种不吉利 的象征。它往往和黑 暗、神秘甚至死亡联 系起来。然而在日本, 猫头鹰却是吉利和幸 福的代表。
成为奥运会的吉祥物

日本人对猫头鹰的喜爱是世界闻名的。1998年, 日本长野冬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就是4只小猫头鹰, 虽然不少国家的代表团认为猫头鹰作吉祥物有些 怪异,但日本人却坚持认为猫头鹰是幸福的鸟儿。 如果去繁华的池袋地区逛街,可以看到猫头鹰的 身影遍布地下通道,贴满电线杆,几乎让人有闯 入了猫头鹰城堡的错觉。在北海道,你可以看到 日本最大的猫头鹰,展开的双翼可以达到1.70米左 右!目前这种猫头鹰已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当 地的阿伊努族人更把它们当作村庄的守护神来崇 拜。就连日本前首相中曾根,也曾表示他最喜欢 的动物是猫头鹰。
色艺双修,温柔婉约---艺伎

艺伎并非妓女。艺伎(げいぎ,Geigi)是一种在 日本从事表演艺术的女性。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 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 演助兴。她们的交易是满足男人们的梦想——享 乐、浪漫和占有欲。通常与她们交易的,都是上 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 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 谈论生意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伎相伴,为他们 斟酒上菜,调节气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 今天,仍有少数女性抱着浪漫的幻想以及对传统 艺术的热爱加入艺伎行业。但在过去,艺伎是一 个终身职业,必须女承母业。二战以前,绝大部 分艺伎是为了生计,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的。
日本文字


日本古代有语言而无文字。虽然现代比较语言学者, 以日本与从音韵、语法及语汇三者看起来,系属乌 拉尔、阿尔泰(Ural-Altai)语系统,质言之,它本来 是和蒙古语、通古斯语、土耳其语及朝鲜语视同一 系统的。但事实上,日本的语言系属问题,现在尚 未获得完全解决。 日儒新渡户盗造曾云:“在语言学上看来,日 本语是伶仃的孤儿,和它的左右前后各方面的言语 没有什么关系的。”事实上,日本人自有历史开始, 为了要增加语言的丰富,曾取用了许多中国的字音, 此外如朝鲜及西欧的荷兰、葡萄牙、英国等语言亦 对于日本的语言多少做过些贡献。

日本设计中学到什么作文

日本设计中学到什么作文

日本设计中学到什么作文
同为东方国家,日本设计的迅速崛起,其经验值得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

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一)“拿来主义”
学习西方,走捷径,以迎合国际市场。

譬如日本的汽车工业,—开始便引进了西方最先进的生产线,起步虽远远晚于XX,但站在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前列,避免了走XX“计划性废止制”的弯路;继承了XX汽车制造业“内重质量,外部造型朴素”的优点,以其良好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及新颖的外形设计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上汽车第一生产大国。

正是擅于扬长避短,日本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走了一条直线发展的捷径。

(二)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
在这方面成就卓著的首推XX公司。

例如XXXX年它推出的使用简单、携带方便的盒式磁带放音机风靡全球至今畅销不衰,该设计成为日本设计的—个里程碑。

XX公司不断创新,把销售利润的10%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因而其产品常常是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

XX公司创造了电子世界的许多第一,成为日本企业技术与设计起飞的缩影。

(三)提倡“以人为本、为人设计”的宗旨
日本设计的无微不至创造了市场,引导了消费。

如XX公司为了迎合儿童心理,在XXXX年推出系列录音机和收音机,其鲜艳的色彩、粗大的按钮把高科技产品玩具化,吸引了儿童消费群体。

纵观我国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设计发展却难如人意。

如何让设计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起飞的助推器?我想,应把设计纳入国
民经济发展战略的范畴,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行为,通过实施不同措施,可使设计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尊重、支持和推广。

实用之美の守护者,探访日本民艺匠人

实用之美の守护者,探访日本民艺匠人

实用之美の守护者,探访日本民艺匠人对我们的祖先而言,打磨石头、揉捏泥土、切削木块的生活场景再平常不过。

时至今日,我们在伸手触摸手作之物时内心洋溢起的温暖与满足感,让我们心生踏实,更让我们感激那些世代坚持守护着这些手艺的匠人们。

就让我们跟着《诚实的手艺》的作者美帆,一同走进日本民艺匠人的生活世界。

民艺品是指根据使用需要深思熟虑而做成的“实用之美”,而非商业商品为吸引消费者而设计。

民艺中不存在艺术家、设计师一说,更多的是负责人或者匠人,为了使用需要而制作。

大多民艺的产物都是温润可爱的,是让人情不自禁想要拥抱的东西。

一件件拥有民艺灵魂的物品,虽然都是应基本需求而生的单纯工具,但从它们身上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同为制作者和使用者的人们追求美的心境,是为了满足和美生活在一起的最纯粹的渴望。

《诚实的手艺》的作者美帆(Sauser Miho)说道“手作之物能让人感到温暖,是因其饱含着制作者的心意,并拥有机械所无法表现的素朴之味——这句被重复了无数次的话,其背后所蕴含的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总能在我心底激起涟漪。

匠人的工坊里的削木头的香气、烧柴的味道、敲打铁块的声音和木头的触感能唤醒我儿时的记忆,而与此同时,一种有别于自己与生俱来之记忆的情感,在内心与儿时的风景共振的那一瞬间,会教人心动不已。

或许这是自己DNA上被印刻着的某些记忆起了反应吧。

”就让我们跟着美帆一起走近日本民艺与民艺匠人。

南部铁瓶御釜屋______岩手县县厅所在城市盛冈的铁器制造,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初期的庆长年间(1596~1615年),盛冈藩的南部家族开始大举修建城池之时。

此后,在历代藩主的庇护之下,以城下町盛冈市为中心的地区开始铸造铁器。

江户时代,小泉家作为关东以北地区唯一的釜师,负责铸造南部藩御用茶釜、铁瓶,因此也称为御釜屋。

釜师仁左卫门的名号也沿用至今。

铁瓶的制作是由瓶身形状、纹理、把手等整体设计来决定的。

从制作瓶身与盖子同比例大小的断面纸样开始。

简单到极致也是一种美

简单到极致也是一种美

简单到极致也是一种美
我们常常以为,越复杂、越绚丽的技术包装出来的华丽才是美丽,却忽略了日常中习以为常的一花一草。

日本当代花道第一人川濑敏郎用古老、质朴、布满历史痕迹的器皿当做花器,依据时节到山野里找最当令的花叶,融入花器中,366个作品充满了宁静和雅致,在“空”和“寂”中给人一种生命的启示。

平静你的心,跟我一起来欣赏吧。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一朵普通的花插在合适它的花瓶上,也一样安静美丽。

所有不起眼的东西,也许静静地观赏它,总有它耐人寻味的一面。

纷繁的世界里,也许我们只需要那么一点红,便能够让这个世界如此不同。

如钢铁般意志一样强韧有力,又如拐角的报亭一样具体细微,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便是一种完美。

“最高的技巧即没有技巧”,在不着痕迹中传达“素”之花极致的自然姿态。

添一分则嫌多、减一分则嫌少,做人做事都要寻找合适的状态。

寻寻觅觅中,发现那些被鸟啄虫蛀、风雨侵蚀、濒临枯萎等
生死随缘的花草,比美丽绽放的花朵更加引人入胜,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有时候,愈加伪装反而愈发做作,而天然去雕饰的东西却愈发纯粹,体现着丰富的内心。

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简单。

能够排除外在干扰,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就是一种极致的美丽。

日本手工艺以手抵心,人性最自由的气息。

日本手工艺以手抵心,人性最自由的气息。

日本手工艺以手抵心,人性最自由的气息。

日本手工艺文化,处处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和“以手抵心”的人性思考。

近些年,Lens团队多次深入日本,对那里的手工艺文化进行了探访采撷,这一次,我们来到了冲绳。

几乎双脚一落在日本冲绳的土地上,人性中自由的气息就被激发出来了:在这个日本境内唯一的“常夏之国”,太阳不分四季懒洋洋地晒在身上,来自太平洋的风温和轻柔,在湛蓝天空和茂密植物的包围下,人只想舒展筋骨,冲着太阳一个劲儿生长。

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和充满干劲的蓬勃气息,共同孕育出了冲绳迷人的手工艺文化。

这一次我们来到这里,便是想寻访当地手工艺者。

我们想知道,蓝天和大海,在他们的手下幻化为了怎样的纹饰和色彩?在这样一座似乎都被时间抛弃的小岛上,手工艺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又能为我们对家庭、个人价值的思考,带来哪些启发和感动?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冲绳中部的读谷村。

读谷是个紧挨着大海的村子。

去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洒在海面,呈现出变化纷繁的蓝色,让人久久不忍离去。

见到金城吉彦先生时,我们的心思都还停留在刚才那片洗刷眼球却又难以形容的蓝色上,结果当金城先生拿出他烧制的陶器给我们看时,我们才发现自己不是唯一被那片蓝迷住的人——那种颜色,已经深刻在了他心里,然后通过双手,巧妙呈现在了作品之中。

金城吉彦是冲绳特有的陶器——“壶屋烧”的匠人,他的爷爷,便是“人间国宝”金城次郎。

金城家以鱼虾纹著称,两种动物活灵活现地盘游在杯盘这样的日常器皿中,朴素又充满愉悦感。

更令人惊喜的是,金城家的鱼“会笑”:仔细看,那些小鱼确实弯着眉眼,在水里游的正高兴呢。

大海,是许多冲绳手工艺品都在讲述的故事。

在那霸一家已经传承了16代的“红型”工坊里,我们听到了同一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红型工匠城间荣市告诉我们:“从岸上望向大海,会发现无穷无尽的颜色变化。

这里,也是人与大海之间产生交集的地方。

我们的作品,讲述的便是海与陆相遇时所发生的故事。

”海浪拍打陆地的瞬间,碎裂成朵朵纤细的浪花,这本身就是件充满诗意的事情。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范文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范文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范文日式设计思想是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饱含着日本人民的生活智慧和文化内涵。

在长期的发展中,它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技巧,对于我们设计师在创作中的启发和借鉴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日式设计思想给我带来的启示和感悟。

首先,日式设计注重自然。

自然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日式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尊重自然、追求自然。

在日本的庭院设计中,常常使用自然的材料,如木材、石材、竹子等,通过布置细致的自然景观,使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日本的室内设计也充分融入了自然元素,通过使用自然色调的装饰品、植物和自然光线的运用,营造出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也借鉴了这种注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尽量使用天然材料、自然色调和光线的处理,使作品更加融入自然,给人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其次,日式设计追求简洁。

日本人民的生活方式十分简约,他们追求精简和简化一切冗杂的事物。

这一思想也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中,日式设计注重以简洁的方式表达主题,通过减少装饰的使用和不同元素之间的繁琐搭配,使整体设计更加纯粹、简洁而有力。

这种设计方式让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设计的核心,避免了视觉上的干扰和疲劳。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也努力追求简洁的设计语言,通过选择合适的元素和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作品更加清晰明了,让人一目了然。

再次,日式设计强调平衡和谐。

日本人民崇尚平和、和谐的共处之道,这种思想也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

日式设计中经常运用的对称、平衡和重复的设计手法,使作品达到整体感,给人一种和谐、稳定的感觉。

此外,日式设计还非常注重颜色的平衡和搭配,通过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谐搭配,使作品更加鲜明有力,同时也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受。

在我的设计实践中,我也学习和运用了这种平衡和谐的设计手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比例和准确的配色来达到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最后,日式设计注重细节。

日本人民非常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们的设计中。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四):一般般。。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四):一般般。。

图很大、很多。

文字很少、很稀(还有很多文字是重复的,纯属凑字数!!!!!)
书整体分两部分:1.作者李佩玲自己的一片小文章,总体介绍了一下日本的设计文化(只是介绍性的,没什么用);2. 介绍32个设计师及其代表作(这部分非常没劲,跟看设计杂志一样的感觉,很浅的介绍,一点儿都不深入)
32个设计师及其代表作的介绍部分的结构大致为:
1. 以代表作照片作为标题页(2P),配以作者的1-2句文字(摘于正文或采访记录)
2.介绍正文(相当一部分是摘自采访记录)+ 作品照片
3.采访记录(4-5个问题,问每个设计是都差不多,很俗套又没有深度。

一般诸如“你什么时候开始做设计?”、“对日本手感设计的看法”、“近期新的设计计划”……这类的问题)
4.设计师简历
总结:本书就是一本超厚的杂志。

语言也都是“杂志体”很无味。

一点儿也不深入。

书中所谓的“手感”都是建立在以天然材料为材质的设计的基础上的(原木、漆器、陶土瓷器……)
全书只有很少的几个设计师是用工业材料做出手感来的,这样才是对于手感的设计。

而直接采用天然的手感加入设计之中,那叫有手感的设计,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本书大部分都是讲后者。

简体版的装订质量不太好,看了一遍,就开胶了,还好线没有断。

日式美学,克制之心与朴素的日常

日式美学,克制之心与朴素的日常

日式美学,克制之心与朴素的日常△商场内的无印良品专卖店最近几年,日本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喜爱,各种商品上经常可以看到“日式”“日系”这样的词眼。

和好朋友一起逛一逛MUJI,买几件日式风的家具,这或许是很多都市年轻人周末休闲的选择。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也更青睐于去选择在色彩和版型上下了功夫的日本服装品牌。

去年在网络上被大家追捧的“断舍离”,也是最先在日本流行的一种生活观念,它倡导人们抛弃生活中一切不必要的装饰,腾出空间去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这一点也恰恰和日本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在上个世纪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前,这个国家的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和腾飞的经济一样高速增长,那时候的日本是世界上进口奢侈品最多的国家之一。

但在泡沫经济破灭之后,日本却逐渐进入到了一个低欲望的社会状态。

人们不再去过度追求所谓的物质消费,从崇尚时尚、奢侈品,到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追求内心的平和、满足,而且人们更加会在意商品是否有传统文化内涵、个性化特点、是否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因此我们看到的很多日本设计都是追求简洁朴素,实用性和人性化。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日本设计所形成的独特风格与其传统的美学观念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的传统审美意识主要有三个方面:物哀,侘寂,幽玄。

△日式插花物哀类似于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常说到的触景生情,这是一种对自然细致入微的体察,正是这种微妙的感受力让人们更深刻地去领悟自然,触动自己的感性神经,与自然亲密接触。

物哀这一意识原本是属于文学范畴,后来慢慢变为日常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个审美意识,这种敏锐的察觉能力也使得日本的设计无微不至。

但对于设计本身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侘寂和幽玄这两个审美意识。

△古旧的日式容器“侘是在简洁安静中融入质朴的美,寂是时间的光泽。

”侘寂是日式美学里最重要的一个审美意识,侘与寂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意境,侘有一种孤独凄凉,离群索居的意味,而寂则是可以理解为一种安静状态,指事物静置于时间的流逝中而获得了岁月的痕迹,这两部分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一种凋零,质朴的美感。

日本人的活法读后感

日本人的活法读后感

日本人的活法读后感这本书一开篇就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我原本以为日本人就是那种特别严肃、一板一眼的形象,整天就知道鞠躬说“嗨”,然后埋头苦干。

但看了书才发现,他们的活法可真是五花八门,就像一盒混合口味的糖果,每一颗都有不一样的惊喜。

先说他们的工作态度吧。

日本人对工作那叫一个认真,简直认真到了让我觉得有点“轴”的程度。

书里讲了好多日本匠人,那些人做个小物件,就像在雕琢稀世珍宝一样。

比如做寿司的师傅,那捏寿司的手法,仿佛每一个动作都经过了千锤百炼,一粒米都要摆放得恰到好处。

他们把工作当成一种信仰,一辈子就专注于做一件事。

我就在想啊,要是我在工作的时候也能这么专注,估计早就成行业大拿了。

不过这也有个小问题,他们这么拼命工作,会不会都没时间好好享受生活了呢?再说说他们的社交礼仪。

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

见面鞠躬还得分好几个度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鞠躬的方式都不一样。

我感觉要是我去了日本,光学这些鞠躬就得学上好一阵子,保不准还会因为鞠躬不到位闹笑话呢。

而且他们说话特别委婉,很少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一点和我们可太不一样了,我们有时候说话就像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在他们那儿,你得像个侦探一样,从那些含蓄的话语里猜出对方真正的意思。

这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猜心游戏”,还挺有趣的呢。

在家庭方面,也有很多独特之处。

日本的家庭观念既传统又现代。

传统的是他们对长辈很尊敬,家族的传承和延续看得很重。

现代的是家庭中的角色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女性开始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围着家庭转。

不过书里也提到,这种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家庭关系的新问题,就像一艘大船在调整航向的时候,总会有些小颠簸。

日本的城市生活也是书里的一大看点。

他们的城市规划得井井有条,街道干净整洁得不像话。

我就在想,他们是不是有什么魔法,能让城市一直保持这么干净呢?还有他们的公共交通,那效率真的是高。

在日本坐地铁,就像看着一部精密的机器在运转,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细腻而极致的日本之美-散文2000字相关作文

细腻而极致的日本之美-散文2000字相关作文

细腻而极致的日本之美-散文2000字相关作文在大学读日语专业之前,我对日本文学都是只有听闻,并无详细的了解。

只大略知道几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文学家。

印象里,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不在少数。

后来,大学读了日语专业,由于我本身对语言还有文化很感兴趣,就粗略的读了一些名作家的几本,后来又看了些有关于日本的影视作品,听了各路人士对于日本的看法,又接触了一些日本人。

心里大概对日本有了一个印象。

一想到日本,每个人脑海里都会浮现一些画面,或是陪伴童年的《樱桃小丸子》,《数码宝贝》的二次元影像,或是《小森林》,《深夜食堂》那样治愈,干净,留白的画面,或是浮世绘里讲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记得一次看《源氏物语之千年恋》,其中的一位女御伏在地上,双手合拢,额头触及手背,黑而长头发任意披散,这样跪伏着。

黑发,和服,落日,木门,红叶,色调。

当时只有一个感觉,很美,很日本式的美。

微醺的黄色的色调,日落黄昏衰美之感,静谧中却又有点意外的温馨。

美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有临界点,多了一份则太过,少了一分则觉得不足,然而日式的那种审美,总是让我觉得,这是美的极值点,是一种极致的细腻。

和宿舍室友聊天,她们说,觉得日本很奇妙,总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创意,像是要照顾到人各种各样的情绪,他们明明是拥有最多的情绪,却呈现出最统一的样子,很多人都敏感孤独到无以复加。

却又表现得异常活泼合群。

为了不灼伤彼此,宁愿收起自己,保持距离······所以啊,日本给人的感觉,很微妙。

刚学日语的时候,被一个词语惊艳到,“言葉”。

读到这个词语是在一部很有名的动漫里《言叶之庭》里,当时只觉得读着很美。

后来在精读课本里得知,言叶乃是语言,词汇之意。

知道了意思后,反而萌生出“这个词真是大材小用了”这样的想法。

之后,老师说,日本有一本诗集《万叶集》,日本人把诗看成一片又一片的树叶,这样采集,便有了文学。

这样一解说,觉得自己仿佛懂了七八分。

以手思考 用心造物——日本当代工艺美术特征探析

以手思考 用心造物——日本当代工艺美术特征探析

理论研究101摘要:日本当代工艺美术根植于丰沃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土壤之上,一方面秉承日本传统工艺的匠人精神、审美意趣及制作理念,可被视为日本传统手工业在当代语境下的再次复兴;另一方面,近代以来日本的文化理念一直仿效西方,而基于相似的文化意识形态,日本当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更加重视以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的相互共融而共同发展,日本的当代工艺美术愈加受到东亚文化圈的影响,同时也对东亚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工艺美术具有反作用力。

笔者于2018年11月参与了在日本工艺美术之城——金泽市以 “工艺美术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以及“艺术院校在工艺美术发展中的职责”为题举办的《东亚文化都市——中日韩国际论坛“工艺· 生活·研讨会” 》系列活动,考察了日本金泽美术工艺大学、东京艺术大学,并与日本工艺美术理论家山崎刚(Yamazaki Tsuyoshi)、漆艺家山村慎哉(Shinya Yamamura)、陶艺家折桥礼一(Reichi Orihashi)等展开切磋与讨论,分析并总结日本当代工艺美术的特征及发展态势。

关键词:日本 当代工艺美术 艺术化趋势 依存自然 劳作之美中图分类号:J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2-0101-05Abstract: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s and crafts,rooted in the rich soil of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on the one hand,inherit the craftsmanship,aestheticinterest and production philosophy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arts and crafts,and are seen as a revival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handicrafts in the contemporary context. On the other hand,although Japanese cultural ideology has been modeled on that of the West since modern times,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s and crafts has been based on a similar cultural ideology,with greater emphasis on the mutual integ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of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ircles represented by China,Japan,and Korea. Currently,Japanese contemporary arts and crafts are being in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sphere,while also having a countervailing effect on the arts and crafts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at large. Based on the above,in November 2018,the author participated in a series of events of the "East Asian Cultural City - China-Japan-Korea International Forum 'Craft - Life - Symposium'" held in Kanazawa,the city of Japanese arts and crafts,under the title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rts and crafts in modern life"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art colle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s and crafts",including visits to Kanazawa University of Arts and Crafts,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discussions with Japanese arts and crafts theoretician Yamazaki Tsuyoshi,lacquer artist Shinya Yamamura,and ceramicist Reichi Orihashi,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contemporary Japanese arts and crafts.Keywords:Japan Contemporary arts and crafts Artistic trends Dependence on nature The beauty of workmanship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张夫也 凌敬淇引言“日本是个文化垃圾箱[1] ”。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1000字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1000字

《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10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1000字《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读后感1000字!见微知著,从建筑到生死观,一本小书做到了。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

《日本手工艺》读后感《日本手工艺》读后感:本书作者寻访日本各地,严格挑选出了日本默默无闻的手工艺者潜心制作出的26种手工艺。

这些手工艺品凝聚了制作者们一生的智慧和辛劳的绝品,是百年技艺,千年造型。

文化无国界,尽管中日两国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历史,但它们的文化艺术,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欣赏。

《日本手工艺》试读章节:从那以后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内在精神和外在面貌,旧的事物被淘汰,新的事物被引进。

这样的快速变化,恐怕在世界历史上也不曾有过吧。

苏醒的日本以这个城市为中心向前开拓推进,增强国力,鼓励学术,开发交通,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宣告日本的存在。

这样,日本就成为东亚最进步的国家,东京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都市,无论人口和面积都是如此。

然而,现在看来,当时伴随着繁荣也出现了许多令人遗憾的现象。

因为过度急于大量汲取西洋的东西,便把日本的很多事物毫不惋惜地丢弃了。

这在当时是无法阻止的形势,完全失去了从容的心态。

倘若多一些深思熟虑,就不会丢弃不该丢弃的东西。

现在的东京人生活已经半西洋化了,如建筑、衣服、食物,就连使用的语言也掺杂了那么多外来的东西。

从好的方面可以把这样的情况理解为国际化,然而,不知不觉中就把日本式的日本淡化了。

不仅仅是东京,大都市的生活多少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遗憾的是,近年来都市人使用的物品变得很粗劣,商品的格调普遍低下,人类的智慧并没有用在好的方面,有时也会去学着做一些狡诈的表面文章。

热心于赚钱就会不知不觉地远离踏实的工作,一般销售的商品,多数会因此而变得粗糙。

如今,要想找到真正的好东西是很困难的,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大百货店的各个角落。

我正准备周游日本全国,却不是去欣赏景色,参拜寺院、名胜,而是要去寻访诞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乡土产品,是去寻访具有日本面貌的、至少也是在日本常见的产品。

那不仅仅是一般的日本产品,而是值得夸赞的日本产品。

我是想寻找正确而美丽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在哪里?有多少?被做成了什么样子呢?我并不是去寻访同一种类的产品,我是想去寻找我们平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东西,有陶瓷,有印染品,有织物,有金器,有漆器,还有木的、竹的、革的、纸的工艺制品。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怎么写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怎么写

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怎么写日式设计思想感悟总结在日式设计中,我感受到了独特的艺术观念和生活哲学,这种思想让我对设计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日式设计思想的一些感悟总结,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首先,日式设计强调简约与自然。

从传统的和室布局到现代的建筑和家具设计,日本人都注重将空间简化,减少冗余的装饰和复杂的结构。

这种简约的风格不仅使空间看起来更加舒适和宽敞,也突出了自然元素的重要性。

日本人尊重自然,通过运用天然材料和自然灯光等设计手法,使室内外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其次,日式设计强调平衡和谐。

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艺术作品,日本人都追求平衡感和谐美。

在室内设计中,家具通常布置得非常整齐,每个物件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能,却又不显得拥挤。

在艺术作品中,日本的传统绘画和陶瓷艺术都注重构图的平衡感和色彩的和谐度。

这种追求平衡和谐的思想让我深思,无论在设计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保持内外的平衡,让各种元素相互辉映,形成整体的和谐美。

另外,日式设计追求的是深度和内涵。

在日本的传统建筑和家具中,往往可以看到简单的线条和材料,却能够营造出宁静和内敛的氛围。

日本人追求的是内在的美,而不是外表的华丽。

这使我意识到,设计的价值不仅在于外在的表达,更在于内心的感受和思想的传达。

一个真正好的设计,应该能够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而不仅仅是为了炫耀和吸引眼球。

最后,日式设计强调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日本,人们一直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

日本的现代建筑和家具设计中,很多都结合了传统的元素和现代的风格,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新传统。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设计更加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同时也展现了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创新思维。

通过对日式设计思想的感悟和总结,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设计的本质和价值。

简约与自然、平衡和谐、深度和内涵、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这些思想不仅可以应用于日式设计中,也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发现其普适性。

极简的纯粹《寿司之神》观后感

极简的纯粹《寿司之神》观后感

极简的纯粹《寿司之神》观后感极简的纯粹《寿司之神》观后感(精选13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极简的纯粹《寿司之神》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极简的纯粹《寿司之神》观后感篇1这真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因为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才得以有这部伟大的电影。

看过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心灵的震撼无以描述。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现在我知道,有一位日本人做到了。

一花一世界,谁说寿司不能做成尽人皆知的品牌呢?小野二郎一生都在寿司这个行业坚持着。

他固守着自己的理论:一旦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永远向前看,这次要比上次更加美味,永远要日臻完美。

他总是往前看,他从不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意,他总是想办法把寿司做到更好,更好的永远在下一次,永不满足,永远在追求下一次更好的作品,追求无穷完美所带来的无穷的牵引力,让它永不停歇。

他对自己近乎变态的严厉和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是他成功的关键。

他的确做到了,七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不仅专注,而且对自己的要求永远是最高的,没有满足,只有不断的寻求超越。

就是专注,对每一个细节的严格到有些变态的专注造就了世界上最贵的寿司店和世界上最好吃的寿司。

我认为小野二郎的寿司已经不是简单层次的寿司,而是一个艺术品,一种态度,一颗专注的心。

就像电影里说的:我觉得我没有到达巅峰,因为我认为没有巅峰。

这就是小野二郎对待人生的态度,对待事业的态度。

选定职业,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用一生来磨练技能,赢得他人尊重。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无名的伟大。

专注会带给一个人无穷的力量,无穷的热情,无穷的创造力,无穷的热爱,无穷的收获,专注创造奇迹,创造成功!现在想想,大师就是这么炼成的: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将简单的事情做到完美,做到极致,你就成了专家,成了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の手感设计》读后感(一):素朴之美
和中国传统重雕镂重离的工艺美学不同,日本的工艺美学更接近中国的山水写意画,以素朴的写意,呈现着自得、自由且静观的心灵之美。

素朴,一是指材质的特质,一是所呈现出的美。

守素抱朴,首先是局囿于材质之珍稀,故一切以自然原生为上。

手工时代,金属之器主杀伐,采集锻造甚难,故适合用来做重器以达威慑之用,也以错彩缕金为身份之象征。

而相对应的,山水树木,则更接近人的自然韵律,有成长、衰退,于自然气候中又处于弱柔之势,而日本岛自古自然灾难众多,因此对自然的崇拜和同情,便成了理所当然。

风花雪月、晴雨旱涝,推动着生命的转折、委婉、困顿、勃发,因此,对柔弱之原生态自然材质的亲近,便成了人的本能。

对自然化原生态材质的亲近,也必定延伸出对设计的朴拙、自然、素淡之美的执着。

因此所生发的自然美学,也充分体现了在天地之间以应和“至柔而动而刚”的文化心理积淀。

读《源氏物语》之时,最受触动的,不是作为故事主轴的光源氏家族的情事,而在于其中对于节气的感悟。

不同的季节所带来的不同的情境、服饰着装及饮食、礼仪的变迁,以及在各个时段出现的具有自然化人名的女子,无不映合着这种应和自然韵律的素朴美学。

而在日本的工艺设计中,对材质的原生态选择、以及在处理材质之时尽量减少雕琢和人工感,正如庄子所谓“依乎天理”。

《日本の手感设计》第一部分总结的“构、缺、拙、涩”等美学元素。

其实也正是万物“天理”的本真质素。

这样所维持的,材质和人的感官之间处于“不隔”和“隔”,恰恰是破除了因刻意强调统一的美之多元维度。

而以全球化工业时代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迁,恰如《道德经》中所提到的“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之奢侈,普及到大众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如果说古代的欧洲和中国上层,追求名贵材质的质感和雕琢,是基于生产力的不发达,而工业时代的技术革新让技术平民化的同时,感官从农耕时代的匮乏一下子转变为泛滥,尤其是电脑时代信息爆炸和消费快餐化,对传统以静观体验为主的美学处于岌岌可危的阶段,如村上隆等具有暴发户典型性质的伪艺术成为当下时代的典型美学危机。

而日本式的素朴美学,在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就尤受关注。

相对而言,技术的进步,让素朴美学的外在表征变得容易,如包豪斯的许多设计以及21世纪风靡全球的苹果热潮,无不以极简的
工业技术之美和传统的素朴美学形成了呼应。

然而,素美的内在精神,在刹那之间获得“隔”与“不隔”的淡泊静照,如何通过设计去对抗时代的大浪潮,则是真正对艺术家的挑战。

《日本の手感设计》中所列举三十几位日本设计师,在不同的领域,表达了日式美学“亲切、惜物”的表征,彰明了他们和传统素朴美学的承继关系。

这种设计是对当代社会过度强调占有的恶俗消费习俗的一种反抗,以一种执着的精神证实着美在后工业时代的可能性,这唯实令人动容。

2011-8-5读毕,随感于和声宜美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