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

合集下载

马说文言文小学练习题

马说文言文小学练习题

马说文言文小学练习题一、词语解释1. 请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 马之千里者② 策之不以其道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二、句子翻译1. 翻译下列句子: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③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三、判断题1. 下列句子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① 千里马需要吃更多的粮食才能发挥出千里之能。

② 伯乐是通过观察马的外表来识别千里马的。

③ 文中的马指的是所有马,而不是特指千里马。

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这篇文章的主旨。

2. 伯乐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3. 请举例说明如何识别千里马。

五、连线题请将下列词语与其对应的意思连起来:① 马之千里者 A. 马的品种② 策之不以其道 B. 马的才能③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马的食量④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马的叫声六、填空题1. “______,一食或尽粟一石。

”(填入原文)2.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填入原文)3. “______,其真不知马也。

”(填入原文)七、阅读理解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1. 文段中提到的“伯乐”和“千里马”分别指什么?2. 请解释“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的意思。

3. 从这段文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八、选择题A. 马的食量很大B. 马的才能被埋没C. 马的叫声特殊D. 马的寿命很长2. “马说”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韩愈B. 柳宗元C. 欧阳修D. 苏轼A. 策之B. 食之C. 鸣之D. 千里九、改写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十、排序题① 食之不能尽其材② 策之不以其道③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 马之千里者十一、仿写题请仿照“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这句话,写一句描述其他动物的句子。

马说练习题以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以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一、基础学问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闻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3.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⑴骈死于槽枥之间()⑵不以千里称也()⑶一食或尽粟一石()()⑷食不饱()⑸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⑹策之不以其道()()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⑻执策而临之()()⑼祗辱于奴隶人之手()(10)奴隶人之手()(11)食马者()(12)才美不外见()!(13)不能尽其材()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⑴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千里马被埋没的干脆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缘由,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详细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打印版)

马说练习题(打印版)

马说练习题(打印版)一、填空题1. 马是十二生肖之一,位于生肖顺序的第____位。

2. 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象征着____、____和____。

3. “千里马”常用来比喻____。

4. “马到成功”是一句常用的成语,意思是____。

二、选择题1. 马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是:-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七- D. 第八2. 下列哪项不是马的象征意义?- A. 力量- B. 速度- C. 财富- D. 忠诚3. “马到成功”的反义词是:- A. 一帆风顺- B. 一蹶不振- C. 一帆风顺- D. 一败涂地三、判断题1. 马是中国古代“六畜”之一。

(对/错)2. “马”字在汉字中属于象形字。

(对/错)3. “马”字在现代汉字中与“妈”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描述一下“马”字的演变过程。

五、论述题1. 请论述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象征意义。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七2. 力量、速度、忠诚3. 有才华的人4. 事情顺利成功二、选择题1. C2. C3. D三、判断题1. 对2. 对3. 错四、简答题1.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是战争和狩猎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马的驯养和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也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2. “马”字最初是象形字,后来经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逐渐形成了现代的书写形式。

在演变过程中,“马”字的形态和笔画都有所简化,但仍然保留了其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马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它不仅是农业生产和军事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媒介。

马的形象广泛出现在文学、艺术、建筑等各个领域,成为力量、速度和忠诚的象征。

同时,马也与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紧密相关,如“伯乐相马”、“昭君出塞”等,这些故事和传说进一步丰富了马的文化意涵。

马的形象和象征意义,不仅体现了人们对马的欣赏和崇敬,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种名贵的马种B. 一种比喻,指有才能的人C. 一匹跑得很快的马D. 一种古代的交通工具2. “伯乐”在文中象征着什么?A. 一位善于相马的人B. 一位有眼光的领导者C. 一种古代的官职D. 一种马的品种3. 文中“食马者”指的是什么?A. 饲养马的人B. 那些不识才的人C. 马的主人D. 马的敌人4. “马之千里者”在文中的意义是什么?A. 马跑得快B. 马的价值C. 马的品种D. 马的寿命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什么意思?A. 马鞭B. 马鞍C. 马的饲料D. 驾驭马的方法二、填空题6.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7.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表达的是_________。

8. “安求其能千里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9.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

10.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和“伯乐”分别代表什么含义?12. 如何理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13. 文中“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4. 马说中“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四、论述题15. 结合马说,谈谈你对“人才”和“识才”的理解。

答案:1. B2. B3. B4. B5. D6. 有才能的人很多,但能够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的人很少。

7. 那些不识才的人,不知道马有远行的能力,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喂养马。

8. 如何能够要求马跑得远呢?9. 正确的方法或途径。

10. 马发出叫声,但人们不能理解它的意思。

简答题答案:11. “千里马”代表有才能的人,“伯乐”代表能够识别并重用这些人才的人。

12.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识才的人不能认识到马的真正价值,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喂养马,导致马的才能不能得到发挥。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马说中提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意味着_______。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

3. 马说中“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指的是_______。

4. “执策而临之”中的“执策”指的是_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马说中所表达的观点?A. 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B. 马的食量与才能无关C. 马的才能是天生的D. 马的才能需要通过训练来提高2. “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字,其含义是:A. 哪里B. 安排C. 安定D. 安全三、判断题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句话说明千里马食量很大。

(对/错)2.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力不足”指的是马的力气不足。

(对/错)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这句话的意思是马的才能无法与普通马相提并论。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马说中“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 马说中提到的“策之不以其道”是什么意思?请结合全文解释。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 这段话中,“食马者”指的是什么?2. 为什么“食马者”不能使马发挥千里之能?3. 作者通过这段话想要表达什么观点?六、翻译题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七、论述题请结合马说,谈谈你对“人才”与“发现人才”的理解。

八、附加题1. 马说中提到的“伯乐”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人才?答案:一、填空题1. 人才需要被发现和使用2. 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有千里之能3. 驾驭马4. 拿着马鞭二、选择题1. D2. A三、判断题1. 对2. 错3. 对四、简答题1. “千里马”指的是有才能的人,而“伯乐”则是能够发现并使用这些人才的人。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一」阅读两段文章,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_(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2.翻译选文中划“ ”的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

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见,通“现”,表现。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篇二: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联想到本文中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哪句话包含了一个反题,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马说练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本文作者是XXX,字退之,唐代中期的文学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XXX”之美誉。

后世称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是唐代文坛的领袖。

2.通假字是指不同字形相同或相近,但音义不同的字。

如“死”、“槽”、“枥”、“千”、“里”等。

3.(1)骈死于槽枥之间:指马在槽枥之间被勒死。

(2)不以千里称也:指千里马的价值无法用千里来衡量。

(3)一食或尽粟一石:指千里马每天只需要一石粟就能饱食。

(4)食不饱:指千里马每天只能吃到一石粟,无法饱食。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指千里马的稀有性,无法与普通马相比。

(6)策之不以其道:指因为不了解千里马的特殊性,而无法正确对待它。

(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指人们无法理解千里马的内心世界。

(8)执策而临之:指人们对千里马进行驯养和管理。

(9)只辱于奴隶人之手:指千里马的命运被任由奴隶人支配。

4.(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无法正确对待它,无法发挥其才能。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人们无法理解它的特殊性,无法正确对待它。

(3)千里马有怎样可悲的遭遇:被埋没在千军万马之中,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挥。

(4)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士者,所以在死而后已,夫何壮于骥而尸于槽者!”(5)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人生有几,而才难得;有才无运,徒然辛苦。

”(6)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士不可以不XXX,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7)文中XXX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或以其XXX之盛,而不知其篇章之错;或以其篇章之工,而不知其大旨之纰缪;或以其大旨之得当,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因果。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本文中的一句话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句话意味着,伯乐是发现千里马的人才,而千里马是那些隐藏在人群中的优秀人才。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给以下加粗的字注音。

〔1〕牟取〔〕〔2〕众目睽睽〔〕〔3〕哂笑〔〕〔4〕颤颤巍巍〔〕〔5〕铆〔〕〔6〕慷慨〔〕2.依据意思写出词语。

〔1〕不能得出全都的结论。

〔〕〔2〕大家的眼睛都凝视着。

〔〕〔3〕比方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4〕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5〕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

〔〕3.填空。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______,情节全然出于____________,理念却发人深省,文章以____________为题材,告知我们____________。

4.仿按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例句:假如我是阳光,我将照亮全部的黑暗。

〔1〕假如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2〕假如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5.请用一段话把以下三个词连起来,要求想象合理,联系自然。

足球电脑麦当劳二、阅读阅读以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①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顾舍命地扩大生产规模,从而给城市造成了极其严峻的公害。

可是,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很麻烦。

并且,人们都只情愿在生产性企业或商业公司工作,谁也不情愿每天和各种各样的垃圾打交道。

如今人们都认为,这个社会问题将可以由这个洞来妥当解决。

②订了婚的姑娘们都把从前的那些日记本丢进了这个洞里。

还有的人把从前同恋人一起拍的照片扔进了洞里,然后又心安理得地开头了新的恋爱。

③警察把那些伪造得极其奇妙的假钞票没收来以后,也统统交给这个洞处理,从今便可万无一失了。

而犯罪分子们则把各种犯罪证据都静静地扔进了洞里,以为这样就能逍遥法外了。

④不管是扔进去什么东西,这个慷慨大方的洞全部一视同仁,照收不误。

这个洞任劳任怨地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

慢慢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秀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亮的玻璃一样。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马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第23课、马说积累与运用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骈(pián)死一食或尽粟(sù)一石B.才美不外见(jiàn) 食(shí)之不能尽其材C.鞭策(cè) 槽枥(lì)之间D.伯(bó)乐其真无马邪(yé)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或:(3)虽有千里之能千里:(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5)策之不以其道策:道:(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公将鼓之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D.骈死于槽枥之间。

4.按照要求默写句子。

(1)《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

(2)《马说》一文中点明了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

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

(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______________,方显__________________;无______________,岂有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1. 马是哺乳动物吗?为什么?2. 马的科学分类是什么?3. 马的寿命通常有多长?4. 马有几种基本毛色?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多少?6. 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7. 马的智商是否较高?8. 马匹在运动中如何呼吸?9. 马的眼睛长在哪个位置?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参考答案:1. 是,马是哺乳动物。

它属于哺乳纲、奇蹄目动物,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如分娩产仔和哺乳的习性。

2. 马的科学分类是马科(Equidae)。

3. 马的寿命通常在20到30年左右。

4. 马的基本毛色有黑色、棕色、白色、灰色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毛色,如杂色、花斑等。

5. 马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约70公里。

6. 马主要以草类为食,如青草、干草等。

有时也会吃一些植物的叶子和树皮。

7. 马的智商相对较高,它们能够通过学习和记忆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

8. 马匹在运动中通过鼻孔呼吸。

它们的鼻孔十分灵活,可以有效地调节呼吸频率和供氧量。

9. 马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位于头部顶部的两侧,可以俯视和正视。

10. 马在人类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曾用于农耕、战争、交通工具和体育竞技等方面。

马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练习题二:1. 马怎样进行交流?2. 马的鬃毛有什么作用?3. 马的牙齿特点是什么?4. 马的前肢和后肢有什么区别?5. 马在睡眠中是怎样的状态?6. 马的社交结构是什么样的?7. 马是怎样繁殖的?8. 马的嗅觉和听觉如何?9. 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怎样的文化象征?10. 马目前的保护状况如何?参考答案:1. 马通过声音、姿势和表情进行交流。

它们会发出特定的叫声、耳朵的位置和躯体的姿势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2. 马的鬃毛主要用于保护颈部和背部的皮肤,同时还具有降低身体温度和驱赶昆虫的作用。

3. 马的牙齿特点是持续生长和磨损。

它们的牙齿会不断地生长,并通过咀嚼食物来磨损,以保持适宜的长度和形状。

马说》练习题。全选择题。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全选择题。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

全选择题。

含答案用的悲惨遭遇,呼吁社会重视人才,善待人才。

答案】B解析】本文通过讲述千里马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被埋没的故事,反复强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对于怀才不遇的心情,同时也借此讽喻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人才,说明了识别和选拔人才的困难及其严重危害。

因此,选项B正确。

剔除下面文章的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然后再小幅度的改写每段话。

马说》是战国时期的《楚辞》中的一篇。

文章借助千里马的形象,寓意人才难得,需要有明主才能发挥其才华。

文章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文章开头就用“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表达了千里马才华横溢,但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发挥出来的意思。

接着,文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这句话,指出了如果不根据千里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策略,就会导致千里马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这两句话都暗示了需要有明主才能发挥人才的才华。

接下来,文章用“马之千里者虽有千里之能,其真不知马也其此之谓乎”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有千里马这样的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没有明主的正确引导,也会被埋没。

最后,文章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这句话,表现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和对千里马才华的浪费。

整篇文章都是通过千里马这个形象,寓意人才难得,需要有明主来发掘和培养。

只有明主能够正确引导人才,才能让他们充分发挥才华。

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马说》是战国时期的《楚辞》中的一篇文章。

作者通过千里马的形象,表达出人才难得,需要有明主才能发挥其才华的意思。

文章简练而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文章开篇就用“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这句话,表达了千里马才华横溢,但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培养才能发挥出来的意思。

接着,文章又用“策之不以其道以其境过清”这句话,指出了如果不根据千里马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策略,就会导致千里马的才华无法得到施展。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说”一文中,作者韩愈对马的态度是怎样的?A. 欣赏B. 批评C. 漠不关心D. 既欣赏又批评答案:D2. “马说”中提到的“千里马”是指什么?A. 一匹能跑千里的马B. 比喻有才能的人C. 一种特殊的马种D. 一个地名答案:B3.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里的“伯乐”是指什么?A. 一个古代的马贩子B. 一个善于识别马的人C. 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D. 一个地名答案:C二、填空题1.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______文,通过______来表达对人才的重视。

答案:议论;马的比喻2. 韩愈在“马说”中提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饲养马的人不知道马能跑千里而只是单纯地饲养它三、简答题1. 简述“马说”中韩愈对“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韩愈在“马说”中认为,只有伯乐这样的识才之人才能发现并培养千里马,即只有真正懂得人才价值的人才能识别并利用人才。

2. “马说”中韩愈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重视的?答案:韩愈通过比喻,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欣赏和利用人才的人,才能使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四、论述题1. 论述“马说”对当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答案:在当代社会,韩愈的“马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告诉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需要被正确地识别、培养和使用。

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得以发挥其潜力,同时也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物,能够发现并培养人才,使他们能够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五、思考题1. 你认为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千里马”和“伯乐”?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根据个人理解和社会现象进行回答。

)通过以上练习题及答案,考生可以对“马说”这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启示。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23《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一、解释下列字词。

1.伯乐:2.祗:3.奴隶人:4.骈死:骈:5.槽枥:6.不以千里称也:7.一食:8.或尽粟一石:或:尽:石: 9.食马者:食:10.才美不外见:外见:见: 11.且:12.策之:策: 13.不以其道:14.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16.临: 17.其真无马邪:其: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三、翻译。

1)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3)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四、填空。

1.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

世称其为“___________”。

2.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最集中体现的一句是:,。

3.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怎样:,,。

5.千里马被埋没的(外在)直接原因是:,,。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学生)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马说》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三、按原文填空。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检测题一、《马说》选自《韩愈文选》 ,作者是韩愈,唐代的著名文学家。

世称昌黎先生,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之首。

与柳宗元共倡导古文运动,合称“韩柳”。

二、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1.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3.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5.才美不外见:表现在外面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7.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马8.食之不能尽其才: 竭尽它的才能9.鸣之不能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10.执策而临之面对 11.其真无马邪难道12.其真不知马大概、其实13.是马也这,这样的三、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五⑴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是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因日行千里而著称。

⑵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⑶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⑷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六1.表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七.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不识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八、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选用人才,知人善任,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马说 练习 含答案

马说  练习 含答案

一、填空1、《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气势雄健有力,语言精练。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代表作品《昌黎先生集》。

2、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其真不知马也。

(主要结论或主旨句)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千里马最悲惨的遭遇的句子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⑩本文的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原文中的意思。

①故虽有名马(即使)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这里指受辱而埋没才能)③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④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⑤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⑥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⑦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⑧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驾驭)(正确的方法)⑨执策而临之曰(马鞭子)(面对)⑩是马也(这)4、第一段正面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第二段反面写世无伯乐的危害性,第三段是为世上无人识马的慨叹。

5、第二段的写作意图在于谴责:食马者。

6、第二段连用四个“不”字,源出于食马者的无知。

二、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及含义。

答:①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②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显现。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④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马说陋室铭

马说陋室铭

《马说》练习题(一) [甲]《马说》[乙 ]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⑤ 当如是捉,如是正。

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

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

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

③捉:驾驶。

④住:停止。

⑤唱言:高声说。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虽有千里之能()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善诵入海捉船方法()入海...方法我悉知之().2.翻译下列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译文:(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文:3.“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4.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

5.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二)【甲】《马说》【乙】《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音“ 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何,为什么。

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6.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7.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8.《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马说练习题目含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马说》练习题一、填空《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

作者是唐朝的,有文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

学过的诗歌《》。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⑹才美不外见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⑾执策而临之:⑿其真无马邪:⒀其真不知马也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6、本文的主旨是: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七、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八、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九、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十、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十一、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下联:二、阅读《马说》,完成文后各题:12、填空:(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着名__________家;被后人誉为“_________”之首(2)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__________的手法,食马者喻指__________ ,千里马喻指__________,伯乐喻指 __________ ,抨击__________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之情,作者希望统治者__________13、用原文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练习题46462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马说》练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死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
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虽有名马骈.死于槽枥之间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
3、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是
才美不外见同,意思是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意思是
其真无马邪同,意思是
4、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3)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翻译下列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文学常识或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马说》选自,作者, (朝代)着名的文学家,世称,被列为之首。

与共倡古文运动,合称“韩柳”。

②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③《马说》中揭示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④《马说》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句子是:
⑤《马说》中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
是:,,。

⑥《马说》中活画统治者愚昧蛮横丑态的句子是:,。

⑦《马说》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⑧《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⑨人们常用文中的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这两句话是:
,。

7、本文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作者的愤慨感情。

说说“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8、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陋室铭》练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给下列汉字注音。

(3分)
陋()馨()儒()牍()案()苔()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

(20分)
⑴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⑵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⑶写出运用类手法的句子。

⑷全文的旨句是。

⑸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⑹本文实虚相的句子是。

⑺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句子是。

⑻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⑼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⑽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⑾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⑿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

(4分)
(1)有仙则(名)(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2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