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专项试题(含答案)
公共基础知识题库:人文历史专项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1、单选题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潮_____
A: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引导人们注意世界的形势
C: 掀起了学习外国技术的高潮
D: 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的坚船利炮粉碎了中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进步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开眼看世界”,面对现实,探索新知,掀起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单选题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早在_____时期首次发现该群岛,1621年刊印的《郑和航海图》将其列入中国版图。
A: 西汉
B: 东汉
C: 南北朝
D: 三国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南沙群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3、单选题一种特殊的工艺美术制品,采用蓝色的原料,用紫铜打成胎型,填上釉料,入炉反复烧结再磨光而成。这指的是:_____
A: 景泰蓝
B: 彩陶
C: 琉璃
D: 铜鼎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引进的项目主要包括_____ ①科技②资金③人员④设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大量引进了科技、人员和设备。
5、单选题下列事件发生于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是_____。
A: 三河大捷
B: 太平军西征
C: 太平军北伐
D: 永安突围
参考答案: A
(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填空题专项训练11、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
11、中国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科学技术
一.填空题(共27小题)
1.辛亥革命后,新式旗袍和中山装的出现,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变化,也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观念的进步和一定的创新意识。(判断对错)
2.湖南浏阳人魏源编成《四洲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判断对错)
3.魏源在他编著的《》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胡适发表《》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5.中国近代主张“实力救国”的状元资本家是。
6.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判断对错)
7.独立设计和主持修筑我国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是李四光。(判断对错)8.《义勇军进行曲》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曲作者是冼星海.改正:
A B
9.周立波的代表作有《山乡巨变》和《边城》。(判断对错)
1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
(2)译著《天演论》,启蒙思想家﹣﹣
(3)兰考治沙,“党的好干部”﹣﹣
(4)培育良种,“杂交水稻之父”﹣﹣
11.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和大众报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外来技术。(判断对错)
1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詹天佑经过刻苦努力制出了纯碱。。
13.詹天佑主持建成的唐胥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铁路。
错误:改正:。
14.如图的两位科学家在我国交通运输业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判断对错)
15.严复译述的《天演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判断对错)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专项二 非选择题题型专项
期末复习专训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是谁。探究作者认为 “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的原 因。 华盛顿。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没有改变殖民地时期的选举 权情况;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 等的政治权利;没有废除奴隶制。
期末复习专训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兴起的背景。 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禁锢约束了生产 力。
期末复习专训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重新发现古代希腊
罗马人创造的古典文化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和启发,他
们仿佛从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努力使这种古典文化再生并赋
予其新的含义,为实现他们的追求和使命,伟大的人物与伟大
期末复习专训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镇压北美反英斗争所导致的结果。 北美人民寻求独立。
期末复习专训
材料二 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胜利,使北美13个殖民 地真正成为独立的州,并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国家……但 是美国独立战争作为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是不彻底的,革命没 有解决土地问题和奴隶制问题,没有根本改变殖民地时期的 选举权情况。
期末复习专训
(1)据材料一,指出意大利当时出现的社会思潮是什么。 人文主义思想。
期末复习专训
材料二 “国王与王后二陛下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 布前往印度各地,拜谒该地诸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 了解风土人情并使人们皈依我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 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行, 即沿直至目前臣等尚不知是否有人经过之路线航行。”1492 年11月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 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
【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专项试题(含解析)
材料三 英国艺术家约瑟夫·特纳画出了汽车的速度。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当那个时代最有发明才能的机械师布鲁内尔出现在他设计的英国桥梁的开幕式上时,乐队演奏:“好啊!英雄来了!”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牛顿,<2>创立进化论——达尔文,<3>创立相对论——爱因斯坦,<4>创作《英雄交响曲》——贝多芬,<5>英国的护国主——克伦威尔,<6>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大帝国。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它使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
【点睛】
本题解答关键难点是识别材料中人物。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谷物、煤炭、各种货物的运输,几乎只需以前所用的马匹的半数。商业旅行快了一倍以上。农业进步与商业进步并肩前进。一切都呈现繁荣的样子。我们的一切出产都增加了价值。作为这个大运动的枢纽的东西就是我们道路的改革。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专项试题(1)
【历史】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专项试题(1)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大型纪录片《大国崛起》讲述了1500年以来世界上九个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也影响着未来。下面是关于俄国崛起的片段说明。寻道图强(沙俄)
1697年,俄国沙皇彼得二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归来后,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彼得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在18世纪后期,俄罗斯成为地跨欧亚美的大国,并成为欧洲事务中的重要角色。但是,农奴制使俄罗斯很快在经济、技术领域落后于完成了工业化的英法等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又加剧了国内矛盾。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没有遇到俄国责族的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的情况下,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废除了农奴制。促使俄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
请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以《俄国之崛起》为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1)用史实阐述俄国崛起的历程(侧重于俄国的两次改革内容及影响),并由此给你带来的启示。(2)表述成文,字数220字左右
【答案】彼得一世改革;改革内容:任意答出两点;俄国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气选内容;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启示:俄国通过改革崛起,并走上富国强兵之路,通过废除农奴制,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由于两次改革都不彻底,农奴制的存在又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改革,使国家发展壮大,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贴近题意即可)。【解析】
2023年4月初三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2023年初三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4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23题,共46分,第Ⅱ卷为24-25题,共24分。全卷共计70分。考试时间历史+道法(合卷)共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班级、考场和座位号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2B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非选择题,答题不能超出题目指定区域。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本卷共计4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3道题,每小题2分,共计46分)
1.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激烈的变革,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的等级阶层,这在墓葬遗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贵族墓地大都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都具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礼器。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私有制的出现B.贫富不均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D.国家机器的出现
2.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部设置刺史一人。刺史的职权:一、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二、打击地方高级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的行为……由此可见,刺史的职责是()
A.负责地方赋税征收B.协助丞相处理政务
C.监察地方官和诸侯D.镇压地方诸侯叛乱
3.“唐代《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此画以释迦降生为中心,画中诸神、鬼皆着唐装”。以上材料说明()
A.佛教文化成为中国的主流B.佛教文化最先起源于唐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考查 填空题 专项训练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考查填空题专项训练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共1小题)
1.481年法兰克人首领建立了法兰克王国;1819年,领导革命武装打败殖民者,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二.美国南北战争(共1小题)
2.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开始推行政策,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
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共1小题)
3.1777年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四.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共2小题)
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俄国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使日本从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
(3)1921年苏俄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改革﹣﹣。
5.俄国农奴制改革开始于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于年。
五.第二次工业革命(共3小题)
6.19世纪80年代,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867年,(国)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7.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年德国工程师狄尔制成了以柴油为动力的内燃机。
8.德国人利用内燃机驱动车轮,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打击了宗教神学宇宙观。
六.近代科学家(共2小题)
9.希腊的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英国的科学家。
10.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被称为现代印度的“国父”。七.近代艺术(共2小题)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近现代史42题专项训练2
5
说明:从图二上的“驻华英美烟草公司”可知,外资企业在中国利润率很高的烟草业中 至少具有一席之地。“中国制造”的印章,体现了英美烟草公司对在华制造烟草的强调。这 也能反映当时中国经历实业救国、抵制洋货、五四运动之后,外资企业对华宣传的小心谨慎。 这恰好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最好写照。
【示例 3】 信息一:图一、图二中的人物均为女性; 信息二:上海大戏院宣扬电影院的“风凉”舒适。 观点:《申报》广告客观上体现了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 说明: 花露水、女式烟草、电影院的广而告之,能够客观上反映近代企业为了迎合女 性社会生活的需求,通过宣传产品功效的作用,达到提升产品销售的目的。由此可见,近代 以来的中国女性尤其是大城市中女性的社会角色与传统时期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示例 4】 信息一:图一中的广告诗清新易懂; 信息二:图二、图三中的广告文案简洁直白。 观点: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运动影响巨大。 说明: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白话文,新式报 刊媒体成了白话文改革的重要阵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报刊广告都是用语体文写成,既 平白简洁易懂,又符合普通市民的语言习惯和文化水平。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 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 理。)(12 分)
2022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2年福建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
A. 土地制度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3. 下图所示秦始皇陵兵马俑反映出()
A.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全貌
B. 秦王完成统一大业全程
C. 当时制陶工艺水平高超
D. 秦朝北疆防御体系完备
4. “他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毅力,克服了重重的困难,终于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从此以后,西域天山南北各国相继归汉,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亦由此开辟”。“他”指的是()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5. 谚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体现了先民()
A. 强调不误农时
B. 主张种植水稻
C. 关注农具革新
D. 重视因地制宜
6. 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这体现了()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运输工具的改进
C. 劳动人民的智慧
D. 计算能力的提高
7.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这一结论的佐证史料是()
A. B.
C. D.
8. 下图所示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 土地兼并空前严重
常识测试题(十一)
常识测试题
1、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落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
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的总结、独创于世。在十二时辰中,()指的是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
A.丑时
B.子时
C.申时
D.亥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民俗知识。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由此可知,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是申时。故C项当选。A项:丑时为1~3时,A项不符合题意。B项:子时为23~1时,C项不符合题意。D项:亥时为21~23时,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和唐诗、宋词一起成
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A.小说
B.元曲
C.戏剧
D.散文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学知识。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故B 项当选。A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C项不符合题意。D项: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976年12月-984年11月)时期。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练习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注:赶上潮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
——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1930)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观点的一点或整体进行评析。(说明:运用3个具体史实,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中外史实均应列举,不能重复材料)
【答案】示例:
观点:赞同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说明:时代发展与变化对历史研究需要新材料与新问题。汉初为了恢复经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自汉武帝以后,历朝历代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近代以来,面对中国的变局,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图强之路,在学习器物和制度失败后,转而去学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对儒家思想全面否定。在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下,一些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改革。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学术领域与其同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学术的发展与时代发展相关。
【解析】材料的观点是层层递进的,学术需要适应时代,学术研究者研究时需要与时代同步。考生可以结合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等进行分析。围绕材料的观点,进行论述,要求把史实写清楚。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含解析)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逻辑论证)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解析】
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专项二 非选择题题型专项
期末复习专训
4.探究问题。 材料一 在1775年武装斗争开始后,英国政府的凶恶面孔 越来越暴露出来,决心用屠刀把北美反英斗争淹没在血泊 里,并随之付诸了行动。英国政府调动外国雇佣兵来镇压 北美运动,这就向北美表明,母国将靠邻人的力量来打自 己的儿女。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北美人民对英国的幻想, 他们不得不从独立中找出路。 ——摘编自刘祚昌《美国的独立与独立宣言》
期末复习专训
【答案】(1)科学与生产(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或发明者主要是 生产者);首先发生于英国。 (2)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和公共 卫生安全问题。
期末复习专训
3.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统治着全部文化……认为 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只能通过禁欲修行,寄希望于死 后的“来世”。随着中世纪后期城市经济的发展,佛罗伦萨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为了打破思想禁锢对生产力的约 束,人文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个体意识的觉醒及其多姿多 彩的艺术展开,渗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精神,但又超 越了它的局限。 ——摘编自张莉《浅谈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期末复习专训
(1)据材料一,概括人文主义兴起的背景。 城市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禁锢约束了生产 力。
期末复习专训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在重新发现古代希腊
2021年高考历史42题专项突破训练
2021年高考历史42题专项突破训练
高三历史主观材料题训练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伴随着社会结构转型问题讨论的深入,文化转型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由于各种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文化的自我发展等因素,使
原来文化类型的稳定性难以保持而出现了失稳状态,从而向另一种文化类型的转变。“一
般来说,文化转型时期是指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
遽的重组与更新”。通过重组与更新,形成新的文化类型。在文化转型的一般问题上,有
学者提出了四个标准:其一,原文化类型借以建立的经济政治基础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二,是否有新文化观念的产生并对旧文化类型形成冲击;其三,新文化观念是否得
到了国家政权的认可和支持;其四,大众文化是否改变(大众文化观念的改变)。
����摘编自张磊《文化转型的评判标准探析》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
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所拟论题观点明确,简述须有史实依据,史实准确、史
论结合)答案及解析:
1.考点:Y5: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分析:
本题考查中外的社会转型.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和14��18世纪欧洲的社
会剧变的表现及其影响.需要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表现和14��18世纪欧洲在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解答: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论题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
社会变迁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论题二是14��18世纪,欧洲的社会剧变推动了文化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答案)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
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生产力是社会结构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图表指出近代城市人口变化的趋势,并据材料二概括其原因。
(2)综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工业革命的推动。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可知,趋势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根据所学和材料二“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业中心。由于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得以生存下来”可知,增长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可知,这说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
2.材料论述题
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汽车和航空工业的兴起。1886年
德国人奥托研制成功内燃机,1886年本茨发明了第一台汽车。1900至1929年美国汽车的
等级总数由8000辆猛增到2675万辆,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辆汽车,美国已成为“汽车王国”。内燃机的发明也为人们翱翔天空提供了理想的能源。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已有24家飞机制造厂,年生产飞机 21000架。汽车和航空工业兴起标志着交通运输业的第二次革命,它推动了钢铁、石油等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工业体系。
高考历史评析类试题专项训练
高考历史评析类试题专项训练
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罗马法片段一:因为人民通过颁布关于治权的王权法,把自己的一切治权和权力授予给他。罗马法片段二:行使治权的君主承认服从法律,这是与他的尊严相吻合的一种说法。——摘编自《罗马公法与现代欧洲宪政》
材料三如果把欧盟国家包括债法在内的现代私法与罗马法作出影像重叠式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私法与罗马法至少在两个方面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框架。
——《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债法趋同之罗马法基础》
材料四法律上的平等原则,来源于商品经济条件,因为商品交换必须根据商品的价值来进行,而价值则体现了一切人类劳动的“平等和同等效用”……它在本质上就是对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完满反映。
——《罗马法原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罗马法的影响。(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运用恰当,史论结合。)
2.(12分)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赴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据材料四“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可知,工业革命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灾难,如: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工业污染,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等,但是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2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五 然而,恰恰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这种多少有点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在同时代人们之间引发了恐慌。在……公共医疗卫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工业城市的死亡率一直比农村更为糟糕。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文明》
(5)针对材料揭示的现象,有人提出人类应该回到工业革命前的农耕文明时代,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150字的小短文反驳这一观点。
——根据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有何影响?(不得摘抄原文,答出四点,
材料二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这年6月,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就连河边议会大厦的窗上也不得不挂起一条条浸过消毒药水的被单。
——引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答案】(1)工厂制出现;女性经济独立或提高了妇女地位或解放了妇女;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英国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巩固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每点,任意4点得,不得摘抄原文。)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专项试题(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材料一
(1)图1、图2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ロ占英国总人ロ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5)工业革命虽然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和灾难,如:无规则的市场波动引起人们的恐慌、引发新的社会矛盾、产生了工业污染,破坏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等,但是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解析】
【分析】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立足于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出各题的答案,如抓住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联系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的过程及影响,即可回答,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分析材料二时抓住“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这些关键信息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材料三 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展开是由一系列发明所引发的,而这些发明又很快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并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他们逐步取得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婚姻价值观、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人们看到了科技所蕴藏的巨大动力,由此焕发了他们学习科技、接受教育的巨大热情。……1851年英国为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修建了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2)环境污染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出现;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社会化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生产方式;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根据材料二“泰晤士河,臭气熏天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
5.赏析名人名言,对话名家名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1)汽车。本茨。内燃机。
——摘编自《文明的力量》
(2)根据材料二分析机器时代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3)德国教育体系的建立为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Biblioteka Baidu国等多国同时进行,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2)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
(3)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变化: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
原因: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材料三“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渐严重”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依据材料三“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问题”的信息可知,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的原因是英国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
【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
(2)改善了交通条件;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造成了环境污染;
(3)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4)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电力广泛应用多国几乎同时进行;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发展更加迅速;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2)英国满足现状,坐享其成,不重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投入少管理混乱等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注重科技创新:重视人才,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一;依据材料二“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小问:美国经济变化的内因是美国重视和保护发明创造、鼓励创新或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重视并采用最新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仅1865-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3)据材料三“1903年德国通过了童工法,规定6‑14岁的青少年必须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结合所学可知,德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大众的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近代西方各国发展大众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
(4)由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以依据法拉第的电磁学理论研究出的发电机为发端第2次工业革命开始”可归纳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根据“电力开始带动机器迅速成为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力电话,电灯等新发明大量涌现出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并在德国美国等多国同时进行”可归纳出电力广泛应用多国几乎同时进行;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发展更加迅速;根据“由于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德国日本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
【详解】
(1)由材料中的图表信息可知,图1、图2的内容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出现城市化现象。
(2)由材料二“描写了英国有钱人坐汽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的场景”可归纳出机器时代改善了交通条件;根据“在他们风光的背后,大批的农村人口背井离乡涌入城市,农村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可归纳出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根据“大量的贫民常年居住在没有基本卫生设施和通风设备的住房内”可归纳出加剧了贫富分化;出现了大量城市贫民;根据“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可归纳出造成了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