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解剖.ppt
合集下载
口腔科学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在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平对的颊粘膜表 面,腮腺导管开口。
精选2021最新课件
8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指牙列以内到舌腭 弓之间的空腔。
上界:硬腭、软腭;
前界:前牙列;
两侧界:上、下牙弓;
下界:舌、口底
后界:舌腭弓。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二、固有口腔
(1)硬腭:硬腭前颌部有许多横纹突起,称为腭 皱襞硬腭前方正中近牙槽处,有一粘膜突起, 称为切牙乳头或腭乳头,为鼻腭N麻醉的进针点。
17
第三节 颌面部的解剖
三、血管 1、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舌动脉、面动脉、
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静脉---面前静脉、面后静脉、翼丛汇入颈
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四、淋巴组织 1、横链---枕淋巴、腮腺淋巴、颊淋巴、颌
上淋巴、颌下淋巴、颏下淋巴。 2、纵链---颈深上、中、下淋巴、颈浅淋巴。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课后测试题:
1.口内最先萌出,不替换任何乳牙的
恒牙是: 答案:E
A.中切牙
B.侧切牙
C.尖牙 D.第一前磨牙
E.第一磨牙
2.牙体组织中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硬组
织是: 答案:C
A.牙骨质 B.牙本质
C.牙釉质 D.牙髓
E.以上都不是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课后测试题:
精选2021最新课件
8
二、固有口腔
固有口腔:是指牙列以内到舌腭 弓之间的空腔。
上界:硬腭、软腭;
前界:前牙列;
两侧界:上、下牙弓;
下界:舌、口底
后界:舌腭弓。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二、固有口腔
(1)硬腭:硬腭前颌部有许多横纹突起,称为腭 皱襞硬腭前方正中近牙槽处,有一粘膜突起, 称为切牙乳头或腭乳头,为鼻腭N麻醉的进针点。
17
第三节 颌面部的解剖
三、血管 1、动脉---颈外动脉的分支(舌动脉、面动脉、
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静脉---面前静脉、面后静脉、翼丛汇入颈
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
四、淋巴组织 1、横链---枕淋巴、腮腺淋巴、颊淋巴、颌
上淋巴、颌下淋巴、颏下淋巴。 2、纵链---颈深上、中、下淋巴、颈浅淋巴。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1
课后测试题:
1.口内最先萌出,不替换任何乳牙的
恒牙是: 答案:E
A.中切牙
B.侧切牙
C.尖牙 D.第一前磨牙
E.第一磨牙
2.牙体组织中附着在牙根表面的硬组
织是: 答案:C
A.牙骨质 B.牙本质
C.牙釉质 D.牙髓
E.以上都不是
精选2021最新课件
22
课后测试题: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参考幻灯片
(4)牙髓(pulp):是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其四周为钙化的牙 本质。牙髓中有血管、淋巴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 其主要功能为营养牙体组织,并形成继发牙本质。 牙髓神经为无髓鞘纤维,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稍受刺激即可引 起剧烈疼痛,而无定位能力。牙髓的血管由狭窄的根尖孔进出,一 旦发炎,髓腔内的压力增高,容易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牙髓逐渐坏 死,牙本质和釉质则得不到营养,因而牙变色失去光泽,牙体变脆, 受力稍大较易崩裂。
唇黏膜显露于外面的部分称为唇红,在内侧黏膜下有唇动脉,进行 唇部手术时,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唇红正中稍厚呈珠状略突向前 下的部分称为唇珠。
21
22
(二)颊( cheeks) 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
腔前庭外侧壁,上界为颧骨 颧弓,下达下颌骨下缘,前 达鼻唇沟、口角,后以咬肌 前缘为界。主要由皮肤、浅 层表情肌、颊脂垫体、颊肌 和黏膜所构成。
(2)牙本质(dentin):构成牙的主体,色淡黄而 有光泽,含无机盐70%,有机物含量比釉质多, 约占30%,硬度比釉质低。在牙本质中有成牙 本质细胞胞质突起,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 时有酸痛感。
27
(3)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 淡黄,含无机盐5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但无哈弗斯管。牙骨 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当牙根牙体及牙周组织结构面 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
唇黏膜显露于外面的部分称为唇红,在内侧黏膜下有唇动脉,进行 唇部手术时,压迫此血管可以止血。唇红正中稍厚呈珠状略突向前 下的部分称为唇珠。
21
22
(二)颊( cheeks) 位于面部两侧,形成口
腔前庭外侧壁,上界为颧骨 颧弓,下达下颌骨下缘,前 达鼻唇沟、口角,后以咬肌 前缘为界。主要由皮肤、浅 层表情肌、颊脂垫体、颊肌 和黏膜所构成。
(2)牙本质(dentin):构成牙的主体,色淡黄而 有光泽,含无机盐70%,有机物含量比釉质多, 约占30%,硬度比釉质低。在牙本质中有成牙 本质细胞胞质突起,是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 时有酸痛感。
27
(3)牙骨质(cementum):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一层钙化结缔组织,色 淡黄,含无机盐55%,构成和硬度与骨相似,但无哈弗斯管。牙骨 质借牙周膜将牙体固定于牙槽窝内。当牙根牙体及牙周组织结构面 受到损伤时,牙骨质可新生而有修复功能。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3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 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 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4
2.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5
(1).鼻根、鼻尖和鼻背: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 有左、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 小柱;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Leabharlann Baidu,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6
12
临床常以面神经主干 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 分为浅深两叶,浅叶位于 面神主干和分支的浅面, 而深叶位于面神主干和分 支的深面。
13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颧 弓下约1.5cm处穿出腮腺鞘→腮腺咬肌 筋膜浅面前行→与颧弓平行,导管上方 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面 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导管常用来作 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导管横 过咬肌外侧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 转向内,绕过颊脂垫,穿入颊肌,约成 45°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走 行一段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支的深面,前为上颌 骨的后面,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外以下颌支 为界。该区亦即颞下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4
2.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5
(1).鼻根、鼻尖和鼻背: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底称鼻底;鼻底上 有左、右卵圆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孔之间的隆嵴称鼻 小柱;鼻前孔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一、颌面部局部解剖
(一)颌面部的浅表结构 1.颌面部的分区 颜面部:指上起发际,下达下颌骨下缘,两
侧至下颌支后缘之间的部位。以经过眉间点及鼻下 点的两水平线为Leabharlann Baidu,将颜面部分为上1/3、中1/3 和下1/3三等分。
颌面部:由颜面部的中1/3和下1/3两部组成, 口腔临床的范围已由面中1/3、面下1/3向面上1/3 和颅部拓宽和加深。
16
12
临床常以面神经主干 和分支平面为界,将腮腺 分为浅深两叶,浅叶位于 面神主干和分支的浅面, 而深叶位于面神主干和分 支的深面。
13
腮腺导管由腮腺浅叶前缘发出→颧 弓下约1.5cm处穿出腮腺鞘→腮腺咬肌 筋膜浅面前行→与颧弓平行,导管上方 有面神经上颊支和面横动脉,下方有面 神经下颊支伴行,故腮腺导管常用来作 为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导管横 过咬肌外侧后在咬肌前缘,几乎以直角 转向内,绕过颊脂垫,穿入颊肌,约成 45°角向前,在颊肌与颊粘膜之间走 行一段距离后,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 冠颊面相对的颊粘膜上。
【口腔医学】口腔颌面部断面解剖PPT课件
断面解剖常用的三维平面和解剖基线
– 常用的三维平面 1.矢状面:由前向后即沿矢状轴方向
将处于正常解剖体位的头颅分为左 右两部分的剖面;当切面经过前后 正中线时,则为正中矢状面 2.冠状面:也称额状面,沿冠状轴方 向将头颅分为前后两部分的剖面 3.横断面:与水平面平行并垂直于矢 状面和冠状面,将头颅分为上下两 部分的剖面
二、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该断面选取从下颌骨髁突前 份到下颌角的不规则冠状切 面,经过脑颅、蝶窦、鼻腔、 翼外肌、翼内肌、软腭、舌 盲孔、舌根和下颌下腺
二、经下颌骨髁突的冠状面
上部 脑组织 中下部 中央:鼻腔、口腔及二者之间的软腭 下颌髁突及髁突颈与翼外肌相连 下颌角内面和翼肌粗隆与翼内肌相连 翼内肌内上附丽处与翼外肌之间:翼丛 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翼颌间隙 下颌下腺内:面动脉 腺体下方:颈阔肌、颈深筋膜浅层、面神经 腺体深面:舌骨舌肌、茎突舌肌、舌下动静脉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中部: 中央:蝶骨体、蝶枕联合部 蝶枕结合部外侧:颈内动脉 中部两侧:下颌骨髁突、关节盘 髁突后内侧:颞骨岩部 颞骨岩部内由内向外:外耳道、 鼓室、听小骨、半规管 髁突外侧:颞浅动、静脉
一、平颞下颌关节窝的横断面
后部: 由前向后:枕骨基底、 基底动脉、齿状核、小 脑半球、横窦、窦汇、 大脑枕叶、枕内隆凸
一、经下颌第二磨牙的冠状面
上部 上矢状窦、大脑镰、 额窦、泪腺、眼球 中部 鼻腔、上颌窦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生理课件PPT课件
下颌骨(mandible)
是颌面骨中唯一可以活动且最坚实的骨骼 呈马蹄形 分下颌体和下颌支
下颌骨(mandible)
结构
下颌体:内面、外面、牙槽突、 下缘
下颌支:内面(下颌孔)、外面、 喙突、髁突
下颌角:
下颌骨(mandible)
薄弱部位
颏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 髁状突颈部
血供和神经支配
脑颅骨:额骨、颞骨、蝶骨。 面颅骨:共14块
成对(6对):上颌骨、颧骨、鼻骨、 泪骨、腭骨、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 颈部骨:舌骨。
上颌骨(maxilla)
位置及特点: 位于面中部,解剖形态
极不规则。
结构:一体(上颌窦)(四面),四突。
上颌骨(maxilla)
一体(窦):中心部分为上颌骨体,其中
颞面干
颅外段
颞支 颧支 颊支
下颌缘支 颈支
颈面干
面神经
面神经各支损伤后的表现
颞支:不能抬眉且额纹消失 颧支:眼睑不能闭合 颊支:鼻唇沟变浅,不能鼓颊 下颌缘支:口角歪斜,流涎 颈支:颈部皮纹消失
三叉神经
❖ 第五对脑神经(最大) ❖ 感觉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 ❖ 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 功能:司口腔颌面部感觉,麻醉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ppt课件
• 舌扁桃体
• 舌后1/3黏膜无乳头,有结节状淋巴组织
• 舌缘是舌癌的好发部位 • 舌缘>舌尖、舌背>舌根 • • • • 舌癌转移较早 舌的血运充足 舌的运动频繁 舌的淋巴丰富而引流广泛
腭wenku.baidu.com
palate
分隔口腔和鼻腔,参与语言和吞咽等活动
硬腭:前2/3 软腭:后1/3
• 腭皱襞(palatal ruga)
• 上1/3 • 中1/3 • 下1/3
1/3 2/3
1/3 1/3 1/3
面部垂直比例
• 面部证明宽度的比例 沿内外眦作4条垂直, 可将面部在眼裂水平 分为5等份。
颈部
上界:下颌骨下缘
下界: 锁骨
面部皮肤皱纹线
• • • • • • • • • • • 1.动力性皱纹线 额纹 眉间纹 鼻根纹 眼睑纹 鱼尾纹 鼻唇沟纹 颏纹 唇纹 颊纹 2.重力性皱纹线“眼袋”
颊cheek
• • • • • • • • • (一)境界 上界:颧骨下缘 下界:下颌骨下缘 前界:唇面沟 后界:咬肌前缘 (二)层次 1、皮肤 2、皮下组织:颊脂垫 3、颊粘膜
舌tongue
• 以“∧”字沟为界 分为前2/3舌体, 后1/3舌根,界沟 尖端为舌盲孔(甲 状舌管残迹)
• 上为舌背,下为舌 腹,两侧为舌缘
下牙槽N 舌N 耳颞N 感觉N
颌面部局部解剖PPT课件
• 1)额纹:抬头纹,位于眉和眉间与前 额发际之间,横向排列,与额肌纤维 方向垂直,为额肌收缩所致。 • 2)眉间纹:两眉之间,垂直走向, 下部皱纹常向两侧略呈八字形展开, 与眉间肌纤维方向垂直,为该肌收缩 所致。 • 3)鼻根纹:鼻根部,横向排列,为 纵行降眉间肌收缩所致。 • 4)眼睑纹:上睑纹中部垂直,内、 外侧部分别向内、外上方辐射;下睑 纹垂直方向或稍斜向外下,为环形眼 轮匝肌收缩所致。
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 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 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 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 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 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 直达该肌前缘。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 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 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 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 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 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11.颞面区:后界为发际, 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 线。
1.鼻根、鼻尖和鼻背: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 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右卵圆 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 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鼻前孔 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4.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 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愈合后 瘢痕不明显。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 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 此沟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 况的指征。
层次及内容
由浅入深依次为: 1.皮肤。 2.皮下组织 含颈阔肌上部, 腮腺区:耳前淋巴结、耳大神经; 咬肌区:面神经部分分支及腮腺 导管。 3.腮腺咬肌筋膜 来自颈深 筋膜浅层,在腮腺后缘分为浅、 深两层,包裹腮腺,形成腮腺鞘。 在腺体前缘筋膜复合为一,形成 咬肌筋膜,向前覆盖于咬肌表面 直达该肌前缘。
9.面侧深区:位于颧弓和下颌 支的深面,前为上颌骨的后面, 后界为腮腺深叶,内为翼外板, 外以下颌支为界。该区亦即颞下 间隙及翼颌间隙的范围。 10.额面区:上界为发际, 下界为眶上缘,两侧为上颞线。 11.颞面区:后界为发际, 下界为颧弓上缘,前上界为上颞 线。
1.鼻根、鼻尖和鼻背: 2.鼻底和鼻孔:锥形外鼻之 底称鼻底;鼻底上有左、右卵圆 形孔,称鼻孔或鼻前孔。 3.鼻小柱和鼻翼:两侧鼻前 孔之间的隆嵴称鼻小柱;鼻前孔 外侧的隆起为鼻翼。 4.鼻面沟:鼻外侧之长形凹 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愈合后 瘢痕不明显。 5.唇面沟:为上唇与颊部之 斜行凹陷。沿此沟作手术切口, 愈合后瘢痕不明显。矫治修复时, 此沟常用以作为判断面容恢复情 况的指征。
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颌面部解剖生理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胡彬彬
1
颌面部表面形态
1.颌面部上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2.颌面部中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睑裂 睑内眦联合和睑外眦联合 内眦和外眦 鼻根 、鼻尖、鼻背、唇面沟、鼻唇沟 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人中点 唇峰和唇珠、人中 耳屏、眶下孔 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2
3.颌面部下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颏唇沟 颏下点 颏孔
12
13
14
下颌体内面
1.颏棘:分为颏上棘和颏下棘.颏上棘为颏舌肌起 点,止于舌.颏下棘为颏舌骨肌的起点,止于舌骨.
2.内斜线:从颏棘斜向后方,有一线形骨突起,为下 颌舌骨肌起始处,又称下颌舌骨线.
3.舌下腺窝:内斜线的前上方. 4.颌下腺窝:为内斜线的后下方.
15
16
17
18
下颌体两缘
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上拔除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双尖牙及磨牙断根时,在
掏根是应避免将牙根推入到上颌窦内。
7
8
上颌体
四突:额突、颧突分别与额骨、颧骨相连。 牙槽突又称牙槽骨,是上颌骨包绕牙根的突起部分。
左右牙槽突相连构成上牙槽弓。前牙及双尖牙区牙 槽突的唇、颊侧骨板薄而多孔,因而上颌前牙及双 尖牙区拔牙及牙槽骨手术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腭突是在牙槽突内侧伸出的水平骨板,两侧腭突在 正中线相连称腭中缝,组成硬腭,分隔口腔与鼻腔, 构成口腔顶部。硬腭前份有切牙孔,有鼻腭神经、 血管经过,后份有腭大孔,有腭前神经、血管经过。
三峡大学仁和医院 胡彬彬
1
颌面部表面形态
1.颌面部上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2.颌面部中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睑裂 睑内眦联合和睑外眦联合 内眦和外眦 鼻根 、鼻尖、鼻背、唇面沟、鼻唇沟 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人中点 唇峰和唇珠、人中 耳屏、眶下孔 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
2
3.颌面部下1/3的 表面形态标志 颏唇沟 颏下点 颏孔
12
13
14
下颌体内面
1.颏棘:分为颏上棘和颏下棘.颏上棘为颏舌肌起 点,止于舌.颏下棘为颏舌骨肌的起点,止于舌骨.
2.内斜线:从颏棘斜向后方,有一线形骨突起,为下 颌舌骨肌起始处,又称下颌舌骨线.
3.舌下腺窝:内斜线的前上方. 4.颌下腺窝:为内斜线的后下方.
15
16
17
18
下颌体两缘
牙源性上颌窦炎。临床上拔除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双尖牙及磨牙断根时,在
掏根是应避免将牙根推入到上颌窦内。
7
8
上颌体
四突:额突、颧突分别与额骨、颧骨相连。 牙槽突又称牙槽骨,是上颌骨包绕牙根的突起部分。
左右牙槽突相连构成上牙槽弓。前牙及双尖牙区牙 槽突的唇、颊侧骨板薄而多孔,因而上颌前牙及双 尖牙区拔牙及牙槽骨手术时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腭突是在牙槽突内侧伸出的水平骨板,两侧腭突在 正中线相连称腭中缝,组成硬腭,分隔口腔与鼻腔, 构成口腔顶部。硬腭前份有切牙孔,有鼻腭神经、 血管经过,后份有腭大孔,有腭前神经、血管经过。
口腔医学--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ppt课件
ppt课件
4
口腔颌面部生理功能
消化:口腔为上消化道的起端 味觉:酸甜苦辣 语言:舌,口腔共鸣,腭裂两岁内手术 呼吸:呼吸系统起始端主要的候补器官 表情:上下颌骨,喜怒哀乐
ppt课件
5
*口腔颌面部解剖特点及意义
位置外露:易损伤,易发现。 血管丰富:出血多,局部肿胀,抗感染,愈合快。 结构复杂:有面神经,三叉神经、涎腺及其导管
下颌角、 髁突颈部。
ppt课件
27
肌肉
因功能分咀嚼肌群与表情肌群
ppt课件
28
咀嚼肌
咀嚼肌群 主要附着在下颌骨上。 司开口、闭口和下颌骨的前伸及侧方运动。 支配神经:三叉神经下颌神经
ppt课件
29
表情肌
裂伤后伤口要逐层 缝合。
表情肌的运动由面 神经支配
ppt课件
30
替牙期:自6~7岁至12~13岁
ppt课件
21
乳牙的标识与书写
通用方法: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V IV III II I │ I II III IV V
FDI即世界牙医联盟记录法: 55 54 53 52 51 │ 61 62 63 64 65 85 84 83 82 81 │ 71 72 73 74 75
■牙
由牙冠、牙根,牙颈组成。 牙体的组织结构: 牙釉质(enamel)牙本质(dentin) 牙骨质(cementum)牙髓 (pulp) 牙周的组织结构: 牙槽骨(alveolar bone) 牙周膜(periodontal membrane) 牙龈(gum of gingiva)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PPT课件
下唇、颏部表面标志
颏唇沟 颏下点 颏孔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
面部比例:我国古代画论中的“三停五眼”之说。 1.面部水平比例 指面部长度的比例,即三停,又可分为:
(1)大三停:沿眉间点、鼻下点作横线,可将面部分成水 平三等分。眼、鼻位于面中1/3,口腔位于面下1/3。颅面 畸形主要表现为面上1/3及面中1/3比例失调;牙颌面畸形 主要为面中1/3及面下1/3比例异常。
颌骨 肌肉 血管 淋巴组织 神经 涎腺 颞下颌关节
颌面部
2.颌面部表面解剖标志
睑部表面标志 睑裂 宽3.5cm,高度
1.0~1.2cm 内眦、外眦
鼻部表面标志
鼻根、鼻尖、鼻背 鼻底、鼻前孔 鼻小柱、鼻翼 鼻唇沟
口唇区域表面标志
唇面沟 口裂 口角 唇红 唇红缘 唇弓和人中点 唇峰和唇珠 人中。人中嵴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
.
概述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位于颜面部的下2/3。
颜面部
上至发际,下至下 颌骨下缘或颏下点, 两侧至下颌支后缘 或颞骨乳突之间的 区域。以眉间点和 鼻下点的水平线将 颜面部三等分。
颌面部
Maxillofacial region 上起额部发际、下至
口腔颌面部解剖ppt课件
46
(二)协调关系 1.水平比例关系 2.垂直比例关系 3.鼻、眼、眉的关系 4.鼻、唇、颏的关系 5.左右对称关系
47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48
一、颌骨
49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31
32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33
一、牙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34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运动纤维:分五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分泌纤维:泪腺、舌下腺、颌下腺、腭
及鼻腔黏膜的腺体
66
六、涎腺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
腺(parotid gland)、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以及小粘液腺
58
59
三、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 颞浅动脉等
(二)协调关系 1.水平比例关系 2.垂直比例关系 3.鼻、眼、眉的关系 4.鼻、唇、颏的关系 5.左右对称关系
47
颌面部主要包括:
颌骨 颞下颌关节 涎腺 肌肉、神经、血管等软组织
48
一、颌骨
49
(一)上颌骨
由一体四突构成 一体即上颌骨体,四突是额突、颧突、牙槽 突和腭突
31
32
第2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 应用 解剖生理
33
一、牙
一生中两副牙齿: 1.乳牙(deciduous teeth) 2.恒牙(permanent teeth)
34
(一)乳牙
20颗,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颗
名称:中线起向两旁,分别为乳中切 牙、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 和第二乳磨牙
运动纤维:分五支,即:颞支、颧支、 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味觉纤维: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 分泌纤维:泪腺、舌下腺、颌下腺、腭
及鼻腔黏膜的腺体
66
六、涎腺
组成:三对大涎腺(salivary gland),即腮
腺(parotid gland)、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和舌下腺 (sublingual gland), 以及小粘液腺
58
59
三、血管
动脉:主要来自颈外动脉的分支, 有舌动脉、颌外动脉、颌内动脉和 颞浅动脉等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切开引流时注意作多方向放射状, 分开各腺叶的脓腔。
筋膜特点与临床意义
• 腮腺鞘的延展性很小,炎症时易引起 剧痛,不易扪及波动、不易穿破引流, 腺小叶易受压缺血而坏死。
•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化脓 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涎腺
赵晋龙讲师
唾 液 腺 (涎 腺)
• 大唾液腺: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小唾液腺: 唇腺、腭腺、磨牙后腺
分类
根据腺泡结构和分泌物性质 1. 浆液性腺: 2. 粘液性腺: 3. 混合性腺:
神经支配
副交感、交感双重支配。副交感神 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唾液腺发生 作用。乙酰胆碱或其类似药物能促 进唾液分泌;拮抗乙酰胆碱的药物 (如阿托平)能抑制唾液分泌。
颌下腺
位置:两侧颌下三角内,下颌骨体内 面和舌骨舌肌与茎突舌肌之间, 由颌下腺鞘包裹。属混合性腺, 浆液性腺泡为主。
形态:以下颌舌骨肌为界分为深浅两 部分。
颌下腺毗邻
浅面:上部为翼内肌下部、下颌骨 内侧面的颌下腺窝;下部为皮肤、 皮下、颈阔肌、颌下腺鞘。颈阔肌 深面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颌外动脉、 面前静脉行走。
• 系肩胛舌骨肌下腹以下的颈深淋巴结, 与颈内静脉紧密相邻。 • 输入管来自颈深上淋巴结,或直接来 自颈前、锁骨上、脊副、颌下、颏下、 腮腺、耳后、枕和咽后淋巴结, • 左右颈深下淋巴结的输出管组成左右 颈淋巴干。
颈淋巴干
jugular lymphatic trunk
系颈深下淋巴结输出管组成。左右 颈淋巴干分别注入左胸导管和右淋 巴导管。有时直接入静脉角、锁骨 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锁骨上淋巴结
superior clavicular lymphatic nodes
即颈横淋巴结 • 系颈深淋巴结向下外延伸的部分,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同开口于舌下肉阜。
• 导管多而细小,开口较小,不易发生逆 行性感染,易阻塞形成潴留性囊肿。
小唾液腺
• 分布于唇、颊、腭、舌的口腔粘膜固有 层和粘膜下层中。属粘液腺。
• 根据位置命名为唇腺、颊腺、腭腺、舌 腺。
• 下唇、口底、舌腹等部位的唾液腺易发 生粘液囊肿。
• 磨牙后区的小唾液腺、腭腺易发生肿瘤。
腮腺毗邻关系
外: (浅面)覆盖有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浅层和淋巴结。
上: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前内:咬肌、下颌升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 和Ⅸ~Ⅻ对脑神经。
腮腺导管
Stensen duct
• 颧弓下,与颧弓平行,在腮腺咬肌筋 膜浅面的皮下组织中。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 导管的表面投影为耳垂下缘与鼻翼、 口角线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 在导管的上方有面横动脉和面神经上 颊支,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
腮
腺
parotid gland
位于颜面部两侧,颧弓之下,外 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方,大部 分贴于下颌后窝内。
浆液性腺
腮腺形态
不规则。大致呈楔形,底向外,尖向前内。 分深、浅两叶。 深浅两叶于升支后缘以腮腺峡相连。 浅叶:面突,较大,形似倒锥体,位于咬
肌后部的表面。 深叶:下颌后突,位于下颌支后内侧。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 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 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巴结 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感 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瘤 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出
颌下腺毗邻
深面:前部与下颌舌骨肌相邻,后部 借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及舌咽神 经与咽侧壁相隔。颌外动脉在颌下腺 后端上部的深沟向下前行绕过下颌骨 下缘至面部。深叶的深面还有舌骨舌 肌。
颌下腺导管
Wharton duct
• 导管自腺体深部发出, 行走于下颌舌骨肌 和舌骨舌肌之间,向内前方开口于舌下 肉阜,途中有舌下腺导管归入。
脊副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颈二腹肌淋巴结 甲状淋巴结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submandibular lymphatic nodes
• 位于颌下三角内,介于下颌骨下缘和颌 下腺之间。 • 接纳面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引流颌下腺、舌下腺、上下唇外侧、颊 部、鼻、上下颌牙(下切牙除外)、牙 龈、眼睑内侧部、软腭、舌前2/3的淋巴。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主动脉弓(左)/ 无名动脉(右)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动脉体 、颈动脉窦
颈外动脉
颅外段 颈内动脉管
咽升动脉 枕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颌外动脉
耳后动脉 眼动脉
颌内动脉
颅内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颞浅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颞浅静脉
海绵窦 眼下静脉
翼静脉丛 面深静脉
眼上静脉 内眦静脉
颌内静脉
耳后静脉
面后静脉
枕静脉 面后静脉后支 面后静脉前支
甲状淋巴结
位于颈内静脉的前方,沿甲状腺 上静脉排列,与之紧密接触。甲 状腺癌肿常转移至此。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方,在肩 胛舌骨肌跨越颈内静脉处。为一 个大的淋巴结。舌癌下颌鳞癌口 底癌转移时常可侵及此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inf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与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经过茎突根 部的浅面,从腮腺后上部进入腮腺并 分成数支。穿过腮腺后从腮腺上缘、 前缘和下端穿出,后达所支配的肌。 临床上以面神经经过的平面为界将腮 腺分深、浅两叶。
筋膜特点与临床意义
• 浅层特别致密,深层薄弱,化脓时 易形成咽旁脓肿。
• 腮腺鞘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化 脓时形成许多独立散在的小脓腔。
• 导管长而弯曲,自后下斜向前上,唾液 在导管内行走缓慢,易于淤滞浓缩,同 时,颌下腺导管开口大,易受损,牙垢 及异物易进入管内,成为钙盐沉积中心, 唾液粘附可逐渐形成结石。与腮腺比颌 下腺易形成导管结石。
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和舌下神经的关系
• 导管、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均位于颌下腺 的深面,在舌骨舌肌浅面自后向前经下 颌舌骨肌深面进入舌下区。在舌骨舌肌 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为舌神经、颌下 腺导管及舌下神经。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或颈淋巴干。
颈二腹肌淋巴结
又称角淋巴结或扁桃体淋巴结 • 位于二腹肌后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或颈淋巴干。
右淋巴导管
right lymphatic duct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 淋巴干及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合而 成,接受右侧头颈部、右上肢、右侧 胸部的淋巴回流,注入右静脉角。有 时三淋巴干分别直接入右静脉角、右 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
胸导管颈段
• 收集膈以下和左侧上半身的淋巴,上行 于第七颈椎平面从后纵膈转向前上外, 再向下行称胸导管弓,经膈神经及前斜 角肌浅面,于该肌内侧注入左静脉角。wenku.baidu.com• 左颈淋巴清扫术时不要损伤胸导管,以 防发生乳糜漏。
舌下腺位置
• 位于舌下区,在口底粘膜舌下皱襞的 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外侧面是下 颌骨内侧面的舌下腺窝,内侧面为颏 舌肌,该肌与舌下腺之间有舌神经和 颌下腺导管经过。前端在颏舌肌的前 方正中线与对侧舌下腺相遇,后端与 颌下腺深部毗邻。
舌下腺导管与 颌下腺导管的关系
• 舌下腺导管分大管、小管。 • 小管开口于舌下皱襞或颌下腺导管。 • 大管经颌下腺导管外侧与颌下腺导管共
起于颅底颈静脉
颈外静脉
孔处的乙状窦
面前静脉 面总静脉
肩胛上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颈静脉角
无名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管入纵行组 • 纵行组:深,纵形排列,输出管组
成颈淋巴干
环形组
枕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面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腮腺深淋巴结
颌上淋巴结 颊淋巴结 眶下淋巴结 颧淋巴结
耳前淋巴结 耳下淋巴结
纵形组
咽后群
颈前群
颈前淋巴结 内脏旁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 气管前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颈 外 颈浅淋巴结 侧 颈深淋巴结 群
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和舌下神经的关系
• 从联系上看,舌神经下方连于颌下神经节, 通过该结的节后纤维与颌下腺相连,而颌 下腺导管则直接发自颌下腺。
• 从形态上看,舌神经较颌下腺导管粗而扁, 且坚韧。
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和舌下神经的关系
• 从位置关系上看,在舌骨舌肌表面,舌 神经位于颌下腺导管的上方,若将下颌 舌骨肌的后缘向前拉开,可见舌下区的 舌神经自外上钩绕导管,经其下方转至 内侧和上方。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 位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和颈外静脉周围, 沿颈外静脉向腮腺淋巴结延伸。 • 收集枕淋巴结的输出管、腮腺、耳后等 处的淋巴结。 • 输出管越过胸锁乳突肌,入其深面的颈 深上淋巴结。
筋膜特点与临床意义
• 腮腺鞘的延展性很小,炎症时易引起 剧痛,不易扪及波动、不易穿破引流, 腺小叶易受压缺血而坏死。
•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紧密相连,化脓 性感染可在腮腺与外耳道之间互通。
颌下腺 submandibular gland
混合性腺,以浆液性腺泡为主。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涎腺
赵晋龙讲师
唾 液 腺 (涎 腺)
• 大唾液腺: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小唾液腺: 唇腺、腭腺、磨牙后腺
分类
根据腺泡结构和分泌物性质 1. 浆液性腺: 2. 粘液性腺: 3. 混合性腺:
神经支配
副交感、交感双重支配。副交感神 经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对唾液腺发生 作用。乙酰胆碱或其类似药物能促 进唾液分泌;拮抗乙酰胆碱的药物 (如阿托平)能抑制唾液分泌。
颌下腺
位置:两侧颌下三角内,下颌骨体内 面和舌骨舌肌与茎突舌肌之间, 由颌下腺鞘包裹。属混合性腺, 浆液性腺泡为主。
形态:以下颌舌骨肌为界分为深浅两 部分。
颌下腺毗邻
浅面:上部为翼内肌下部、下颌骨 内侧面的颌下腺窝;下部为皮肤、 皮下、颈阔肌、颌下腺鞘。颈阔肌 深面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颌外动脉、 面前静脉行走。
• 系肩胛舌骨肌下腹以下的颈深淋巴结, 与颈内静脉紧密相邻。 • 输入管来自颈深上淋巴结,或直接来 自颈前、锁骨上、脊副、颌下、颏下、 腮腺、耳后、枕和咽后淋巴结, • 左右颈深下淋巴结的输出管组成左右 颈淋巴干。
颈淋巴干
jugular lymphatic trunk
系颈深下淋巴结输出管组成。左右 颈淋巴干分别注入左胸导管和右淋 巴导管。有时直接入静脉角、锁骨 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锁骨上淋巴结
superior clavicular lymphatic nodes
即颈横淋巴结 • 系颈深淋巴结向下外延伸的部分, 列于颈横动静脉的浅面(横链)。 • 收纳脊副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的 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sup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同开口于舌下肉阜。
• 导管多而细小,开口较小,不易发生逆 行性感染,易阻塞形成潴留性囊肿。
小唾液腺
• 分布于唇、颊、腭、舌的口腔粘膜固有 层和粘膜下层中。属粘液腺。
• 根据位置命名为唇腺、颊腺、腭腺、舌 腺。
• 下唇、口底、舌腹等部位的唾液腺易发 生粘液囊肿。
• 磨牙后区的小唾液腺、腭腺易发生肿瘤。
腮腺毗邻关系
外: (浅面)覆盖有皮肤、皮下组织、 深筋膜浅层和淋巴结。
上: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后面。 前内:咬肌、下颌升支、翼内肌后部。 后内:乳突、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
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 和Ⅸ~Ⅻ对脑神经。
腮腺导管
Stensen duct
• 颧弓下,与颧弓平行,在腮腺咬肌筋 膜浅面的皮下组织中。开口于上颌第 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腮腺乳头。 • 导管的表面投影为耳垂下缘与鼻翼、 口角线中点的连线的中1/3段。 • 在导管的上方有面横动脉和面神经上 颊支,下方有面神经下颊支。
腮
腺
parotid gland
位于颜面部两侧,颧弓之下,外 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方,大部 分贴于下颌后窝内。
浆液性腺
腮腺形态
不规则。大致呈楔形,底向外,尖向前内。 分深、浅两叶。 深浅两叶于升支后缘以腮腺峡相连。 浅叶:面突,较大,形似倒锥体,位于咬
肌后部的表面。 深叶:下颌后突,位于下颌支后内侧。
口腔颌面部解剖
Oral and Maxillofacial Anatomy
淋巴
赵晋龙讲师
临床意义
口腔颌面颈部的淋巴组织(淋巴 结和淋巴管)十分丰富;共同组成此 部的防御系统。正常情况下,淋巴结 的硬度与软组织相似,不易触及。感 染状态下淋巴结会肿大和疼痛;肿瘤 侵及淋巴结呈现无痛增大。
分组
根据部位、排列方向 • 环行组:浅,环绕颈项上部,输出
颌下腺毗邻
深面:前部与下颌舌骨肌相邻,后部 借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及舌咽神 经与咽侧壁相隔。颌外动脉在颌下腺 后端上部的深沟向下前行绕过下颌骨 下缘至面部。深叶的深面还有舌骨舌 肌。
颌下腺导管
Wharton duct
• 导管自腺体深部发出, 行走于下颌舌骨肌 和舌骨舌肌之间,向内前方开口于舌下 肉阜,途中有舌下腺导管归入。
脊副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颈二腹肌淋巴结 甲状淋巴结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submandibular lymphatic nodes
• 位于颌下三角内,介于下颌骨下缘和颌 下腺之间。 • 接纳面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引流颌下腺、舌下腺、上下唇外侧、颊 部、鼻、上下颌牙(下切牙除外)、牙 龈、眼睑内侧部、软腭、舌前2/3的淋巴。 • 输出管入颈深上淋巴结的颈二腹肌淋巴 结或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主动脉弓(左)/ 无名动脉(右)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动脉体 、颈动脉窦
颈外动脉
颅外段 颈内动脉管
咽升动脉 枕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舌动脉 颌外动脉
耳后动脉 眼动脉
颌内动脉
颅内段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颞浅动脉
后交通动脉
颞浅静脉
海绵窦 眼下静脉
翼静脉丛 面深静脉
眼上静脉 内眦静脉
颌内静脉
耳后静脉
面后静脉
枕静脉 面后静脉后支 面后静脉前支
甲状淋巴结
位于颈内静脉的前方,沿甲状腺 上静脉排列,与之紧密接触。甲 状腺癌肿常转移至此。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上方,在肩 胛舌骨肌跨越颈内静脉处。为一 个大的淋巴结。舌癌下颌鳞癌口 底癌转移时常可侵及此淋巴结。
颈深下淋巴结
inferior deep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与面神经的关系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经过茎突根 部的浅面,从腮腺后上部进入腮腺并 分成数支。穿过腮腺后从腮腺上缘、 前缘和下端穿出,后达所支配的肌。 临床上以面神经经过的平面为界将腮 腺分深、浅两叶。
筋膜特点与临床意义
• 浅层特别致密,深层薄弱,化脓时 易形成咽旁脓肿。
• 腮腺鞘发出许多间隔伸入腺体,化 脓时形成许多独立散在的小脓腔。
• 导管长而弯曲,自后下斜向前上,唾液 在导管内行走缓慢,易于淤滞浓缩,同 时,颌下腺导管开口大,易受损,牙垢 及异物易进入管内,成为钙盐沉积中心, 唾液粘附可逐渐形成结石。与腮腺比颌 下腺易形成导管结石。
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和舌下神经的关系
• 导管、舌神经和舌下神经均位于颌下腺 的深面,在舌骨舌肌浅面自后向前经下 颌舌骨肌深面进入舌下区。在舌骨舌肌 浅面自上而下依次排列为舌神经、颌下 腺导管及舌下神经。
• 位于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颈内静脉交叉的 上方,沿颈内静脉周围排列。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 结、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或颈淋巴干。
颈二腹肌淋巴结
又称角淋巴结或扁桃体淋巴结 • 位于二腹肌后腹至面总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处,与舌下神经和颈内动脉紧密相邻。 • 接收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的输出管。 • 输出管入颈深下淋巴结或颈淋巴干。
右淋巴导管
right lymphatic duct
右淋巴导管由右颈淋巴干、右锁骨下 淋巴干及右支气管纵隔淋巴干汇合而 成,接受右侧头颈部、右上肢、右侧 胸部的淋巴回流,注入右静脉角。有 时三淋巴干分别直接入右静脉角、右 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
胸导管颈段
• 收集膈以下和左侧上半身的淋巴,上行 于第七颈椎平面从后纵膈转向前上外, 再向下行称胸导管弓,经膈神经及前斜 角肌浅面,于该肌内侧注入左静脉角。wenku.baidu.com• 左颈淋巴清扫术时不要损伤胸导管,以 防发生乳糜漏。
舌下腺位置
• 位于舌下区,在口底粘膜舌下皱襞的 深面,下颌舌骨肌上方。外侧面是下 颌骨内侧面的舌下腺窝,内侧面为颏 舌肌,该肌与舌下腺之间有舌神经和 颌下腺导管经过。前端在颏舌肌的前 方正中线与对侧舌下腺相遇,后端与 颌下腺深部毗邻。
舌下腺导管与 颌下腺导管的关系
• 舌下腺导管分大管、小管。 • 小管开口于舌下皱襞或颌下腺导管。 • 大管经颌下腺导管外侧与颌下腺导管共
起于颅底颈静脉
颈外静脉
孔处的乙状窦
面前静脉 面总静脉
肩胛上静脉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颈静脉角
无名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管入纵行组 • 纵行组:深,纵形排列,输出管组
成颈淋巴干
环形组
枕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面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腮腺浅淋巴结
腮腺深淋巴结
颌上淋巴结 颊淋巴结 眶下淋巴结 颧淋巴结
耳前淋巴结 耳下淋巴结
纵形组
咽后群
颈前群
颈前淋巴结 内脏旁淋巴结
喉前淋巴结 气管前淋巴结
气管旁淋巴结
颈 外 颈浅淋巴结 侧 颈深淋巴结 群
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和舌下神经的关系
• 从联系上看,舌神经下方连于颌下神经节, 通过该结的节后纤维与颌下腺相连,而颌 下腺导管则直接发自颌下腺。
• 从形态上看,舌神经较颌下腺导管粗而扁, 且坚韧。
颌下腺导管、舌神经 和舌下神经的关系
• 从位置关系上看,在舌骨舌肌表面,舌 神经位于颌下腺导管的上方,若将下颌 舌骨肌的后缘向前拉开,可见舌下区的 舌神经自外上钩绕导管,经其下方转至 内侧和上方。
咽后群
• 位于咽后间隙,在椎前筋膜的前方, 主要集中于咽上部的后方。 • 收集鼻腔后部、蝶窦、后筛窦、硬 腭、软腭、中耳、咽鼓管、鼻咽部 及咽后壁的淋巴。 • 输出管入气管前淋巴结,颈深上淋 巴结。
颈浅淋巴结
superficial cervical lymphatic nodes
• 位于胸锁乳突肌浅面和颈外静脉周围, 沿颈外静脉向腮腺淋巴结延伸。 • 收集枕淋巴结的输出管、腮腺、耳后等 处的淋巴结。 • 输出管越过胸锁乳突肌,入其深面的颈 深上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