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图像的二值化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二值图像分析

(完整word版)二值图像分析

第三章 二值图像分析

一幅数字图像是一个二维阵列,阵列元素值称为灰度值或强度值.实际上,图像在量化成数字图像前是一个连续强度函数的集合,场景信息就包含在这些强度值中.图像强度通常被量化成256个不同灰度级,对某些应用来说,也常有32、64、128或512个灰度级的情况,在医疗领域里甚至使用高达4096(12bits)个灰度级.很明显,灰度级越高,图像质量越好,但所需的内存也越大.

在机器视觉研究的早期,由于内存和计算能力非常有限,而且十分昂贵,因此视觉研究人员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研究输入图像仅包含两个灰度值的二值视觉系统上.人们注意到,人类视觉在理解仅由两个灰度级组成的线条、轮廓影像或其它图像时没有任何困难,而且应用场合很多,这一点对研究二值视觉系统的研究人员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计算成本的不断下降,人们普遍开始研究基于灰度图像、彩色图像和深度图像的视觉系统.尽管如此,二值视觉系统还是十分有用的,其原因如下:⑴ 计算二值图像特性的算法非常简单,容易理解和实现,并且计算速度很快.⑵ 二值视觉所需的内存小,对计算设备要求低.工作在256个灰度级的视觉系统所需内存是工作在相同大小二值图像视觉系统所需内存的八倍.如若利用游程长度编码等技术(见3.4节)还可使所需内存进一步减少.由于二值图像中的许多运算是逻辑运算而不是算术运算,所以所需的处理时间很短.(3)许多二值视觉系统技术也可以用于灰度图像视觉系统上.在灰度或彩色图像中,表示一个目标或物体的一种简易方法就是使用物体模板(mask),物体模板就是一幅二值图像,其中1表示目标上的点,0表示其它点.在物体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后,为了进行决策,还需要求取物体的几何和拓扑特性,这些特性可以从它的二值图像计算出来.因此,尽管我们是在二值图像上讨论这些方法,但它们的应用并不限于二值图像.

二值化triangle算法原理

二值化triangle算法原理

二值化triangle算法原理

二值化Triangle算法是一种基于全局阈值的图像二值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直方图中的三角形特性选择全局阈值。具体数学原理如下:

首先,对图像的灰度直方图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直方图函数h(i),其中i 为灰度级别。然后,通过连接(0,0)和(L-1, h(L-1))两点形成直方图的边界线段。在直方图上从最高峰处bmx到最暗对应直方图bmin构造一条直线。从bmin处开始计算每个对应的直方图b到直线的垂直距离,直到bmax 为止,其中最大距离对应的直方图位置即为图像二值化对应的阈值T。

Triangle算法适用于灰度直方图为单峰的图像。

可微分二值化

可微分二值化

可微分二值化

可微分二值化

在很多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应用中,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而在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任务中,常常需要对真实图片进行二值化处理,以便更好地进行区分和分析。可微分二值化是一种新的方法,用于将图像转换为黑白像素值为0和1,同时保留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图像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可微分二值化通过使用可微分的激活函数,将图像的灰度数据转换为二值化的数据形式。与传统的阈值法相比,可微分二值化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鲁棒性。它不仅可以通过调整阈值来灵活地控制图像的二值化效果,更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需要,选择不同的激活函数来实现更好的结果。

可微分二值化的其中一个重要优势是,它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自适应地学习最佳的阈值,并进行高效的优化。传统的阈值法通常需要手动设置阈值,若选择的阈值有误,会直接导致图像处理结果的失真。而可微分二值化通过计算出最小化训练误差的阈值,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二值化处理,大大降低了处理结果的误差和失真。

除了适用于普通的二值化任务之外,可微分二值化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图像处理及计算机视觉领域,例如文本检测、物体检测以及人脸识别等。在文本检测任务中,将文本区域从背景区域中准确地分离出

来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可微分二值化通过对文本图像的二值化处理,提取出文本的轮廓信息,有助于后期的文本检测及识别。在物体检测

任务中,通过将图像二值化来获取目标的轮廓信息,并进行特征提取

和分类,能够实现高效的物体检测。在实际应用中,可微分二值化可

以解决传统方法中出现的过拟合和欠拟合等问题,具有更好的泛化能

浅析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烟草工业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烟草工业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烟草

工业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伴随着各个行业对产品质量不断的追求,许多新的质量检测技术投入到工业生产中。这几年,尤其是成像检测技术在烟草工业产品外观检测中得到大量应用,对产品外观质量检测起到很大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成像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成像检测技术

一:二值化相关概念

1,图像的二值化,就是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也就是将整个图像呈现出的只有黑和白的视觉效果。

首先,图像的二值化有利于图像的进一步处理,使图像变得简单,而且数据量减少,能凸显出感兴趣的目标的轮廓。其次,要进行二值图像的处理与分析,首先要把灰度图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化图像。

所有灰度大于或等于阈值的像素被判定为属于特定物体,其灰度值为255表示。否则这些像素点被排除在物体区域以外,灰度值为0,表示背景或者例外的物体区域。

2,二值化,是图像分割的一种最简单的方法。二值化可以把灰度图像转换二值图像,把大于某个临界灰度值的像素灰度设为灰度极大值,把小于这个值的像素灰度设为灰度极小值,从而实现二值化。根据阈值选取的不同,二值化的算法分为固定阈值和自适应阈值。

3,图像分割,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图像分割指的是将数字图像细分为多个图像子区域(像素的集合)的过程。图像分割的目的是简化或改变图像的表示形式,使得图像更容易理解和分析。图像分割通常用于定位图像中的物体和边界

(线,曲线等)。更精确的,图像分割是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加标签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使得具有相同标签的像素具有某种共同视觉特性。

二值化方法

二值化方法

二值化方法

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一种常用的阈值分割方法。它可以将图像分割成黑白两种颜色,从而使图像更容易处理,并减少图像的尺寸大小。换句话说,它是一种将图像转换成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方法。

二值化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图像处理应用程序中,包括图像掩码、模板匹配等。它可以用于在自然图像中提取特定对象,也可以分离噪声,使图像易于识别。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更高级的图像处理应用,如视觉检测和人脸识别。

二值化常用的方法有多种,比如自适应阈值法、最大类间方差法、最小阈值法等。其中自适应阈值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其核心是在每一个像素的领域内,根据灰度值的大小决定阈值。它可以在不同的图像中针对不同的区域生成更好的阈值,从而产生更好的二值化结果。

最大类间方差法也称为“大津法”,是一种根据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来进行阈值分割的算法。它从图像中提取灰度直方图,并使用类间方差来计算图像的最佳阈值。它可以有效地分割图像,从而产生更好的二值化结果。

最小阈值法是一种针对噪声图像的阈值分割方法。它使用一种特殊的算法来识别噪声,并找出最佳的阈值,使得噪声尽可能少地影响最终的二值化结果。

除了上述常用的阈值分割方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变量凝聚分割、迭代阈值匹配等,可以用于更加精细的二值化处理。

此外,有些二值化算法还可以被应用于无线电信号处理。

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阈值分割方法,它可以使图像更有效地处理,并减少图像的尺寸大小。它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不同的图像种类生成最佳的阈值,以使图像得到最佳的二值化结果。它也被广泛用于图像掩码、模板匹配等多种应用中,并且还可以被应用于更高级的图像处理应用程序,如视觉检测和人脸识别。然而,由于它的复杂性,二值化方法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改进,以使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值化处理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值化处理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值化处理的原理及其应用

一、什么是二值化处理

二值化处理,也称为二值图像处理,指的是将一副灰度图像转化为只包含两种颜色的图像。通常情况下,这两种颜色是黑色和白色,也可以是其他两种自定义颜色。

二、二值化处理的原理

二值化处理的原理基于图像的灰度分布。在灰度图像中,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都是介于0(黑色)和255(白色)之间的一个数值。二值化处理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分为两个类别:低于阈值的像素点被设置为0(黑色),高于阈值的像素点被设置为255(白色)。

常用的二值化处理算法有全局阈值算法、局部阈值算法和自适应阈值算法。

1. 全局阈值算法

全局阈值算法是最简单的二值化算法之一。它假设整个图像的前景和背景的灰度值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点,通过选取合适的阈值将图像二值化。

常见的全局阈值算法有基于固定阈值的大津算法、基于最大熵的最大类间方差法等。这些算法通过计算像素灰度值的全局分布,选择一个合适的阈值,以实现二值化处理。

2. 局部阈值算法

局部阈值算法考虑到图像不同区域的灰度分布不一致性,采用不同的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常用的局部阈值算法有均值阈值法、中值阈值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计算像素周围邻域的平均灰度值或中值,以确定每个像素的二值化阈值。这样可以更好地适应图像中不同区域的灰度特征,提高二值化效果。

3. 自适应阈值算法

自适应阈值算法是对全局阈值算法和局部阈值算法的一种改进。它根据每个像素的局部特征,自适应地选择阈值。

常见的自适应阈值算法有基于局部均值的局部二值化算法、基于局部方差的局部二值化算法等。这些算法通过考虑像素周围邻域的灰度统计特征,提高了对不同区域的灰度分布的适应能力。

阈值二值化方法

阈值二值化方法

阈值二值化方法

阈值二值化方法是一种在图像处理中常用的技术,其主要功能是将图像上的像素点的灰度值设置为0或255,也就是将整个图像呈现出只有黑和白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二值化方法可以划分为全局阈值法和局部阈值法两大类。全局阈值法是在整幅图像内采用固定的阈值进行分割,如大津法、平均值法等;而局部阈值法则是针对不同的区域设定不同的阈值进行分割,如自适应阈值法等。

具体来说,全局阈值法中的大津法(Otsu)是基于图像的灰度分布特性来确定一个最佳阈值,以此来实现图像的二值化。平均值法则是取图像的平均灰度值作为阈值,大于这个阈值的像素点被设为最大灰度值,小于这个阈值的像素点被设为最小灰度值。

此外,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二值化方法,例如双峰法和P参数法等。例如,双峰法通过寻找灰度直方图中的两个波峰来确定阈值,从而实现图像的二值化。P参数法是以像素点邻域的统计信息为基础来设置阈值的。

二值化双峰法

二值化双峰法

二值化双峰法

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的一种常见操作,它将灰度图像转换为黑白

图像,使得图像上的像素值只有两种可能的取值,即黑色和白色。在

二值化的过程中,双峰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适用于具有明显双峰

灰度直方图的图像。本文将介绍二值化和双峰法的原理及其在图像处

理中的应用。

一、二值化的原理

二值化的目的是将灰度图像转换为黑白图像,常用的二值化方法

有阈值法、局部阈值法、自适应阈值法等。阈值法是最简单的二值化

方法之一,它选取一个固定的阈值,将图像上的像素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大于阈值的像素被设为白色,小于阈值的像素被设为黑色。

二值化的原理是基于图像的灰度信息,在图像上选择一个合适的

阈值,将图像上的像素值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大于等于阈值的像素,一部分是小于阈值的像素。通过二值化可以提取出图像上的目标物体

或特定的特征,便于后续的分析和处理。

二、双峰法的原理

双峰法是一种基于图像直方图的二值化方法,它适用于具有明显双峰灰度直方图的图像。在图像的直方图中,双峰指的是存在两个峰值,峰值之间的谷底对应的灰度值即为合适的阈值。

双峰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计算图像的直方图,找到图像灰度值的两个峰值,并将两个峰值之间的谷底对应的灰度值作为阈值。具体的步骤如下:

1.统计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得到每个灰度级别的像素数目。

2.找到灰度直方图中的两个最大峰值,即找到两个峰值对应的灰度级别。

3.计算两个峰值之间的谷底对应的灰度级别,并将其作为阈值。

4.将图像上的像素值与阈值进行比较,大于阈值的像素被设为白色,小于阈值的像素被设为黑色。

通过双峰法进行二值化的优点是可以自动选择合适的阈值,适用于不同的图像。但是,双峰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图像的直方图并不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双峰法可能无法得到合适的阈值。

简述图像二值化的基本过程

简述图像二值化的基本过程

简述图像二值化的基本过程

图像二值化是一种处理图像的技术,通过将像素信息降低到二个级别,可以将图像简化成黑白两色,只包含黑白两种颜色,从而使得识别、分割和处理图像变得更容易和更快。本文将针对图像二值化的基本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基本原理

图像二值化的原理是对图像进行分割,先对所有像素进行灰度转换,将彩色图像变成灰度图像,然后通过设定一个阈值,将图像分割成黑白两种颜色。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阈值和确定合理的阈值是图像二值化的关键所在。

二、像素灰度转换

从所有像素中取出每一个像素,就是对这个像素进行灰度转换,也就是将彩色图像变成灰度图像的过程。这是图像二值化的首要步骤。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取出每一个像素的R、G、B三个通道,然后将其映射到灰度空间中,比如:均值法平均(mean)、中值法计算灰度值(median)、加权平均法计算灰度值(weighted average)等,将R、

G、B三个通道的数值映射到0~255之间的数值。

三、图像二值化

二值化是指将灰度图像的像素点的灰度值划分为黑白两种颜色,这一步需要确定一个合理的阈值。在常用的二值化算法中,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每一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参考的阈值比较,如果比阈值大,则认为是白色,小于等于阈值,则认为是黑色;最常用的阈值选择方

法有:大津法(OTSU)、最大熵法(MaxEntropy)、最小二乘法(LeastSquare)、局部自适应阈值法(LocalAdaptiveThreshold)等。

四、图像二值化的应用

图像二值化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度图像的二值化

深度图像的二值化

深度图像的二值化

3.2 深度图像二值化

图像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很多图像处理技术的预处理过程。在颗粒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医学数据可视化中的切片配准等应用中,图像二值化是它们进行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技术。由于图像二值化过程将会损失原图像的许多有用信息,因此在进行二值化预处理过程中,能否保留原图的主要特征非常关键。在不同的应用中,图像二值化时阈值的选择是不同的。因此,自适应图像阈值的选取方法非常值得研究。研究者对图像二值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图像二值化算法。该算法基于数学形态学理论,较好地保留了图像二值化时原图的边缘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二值化及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

3.2.1.灰度图像与二值图像

数字图像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计算机能够辨识的点阵图像。在严格意义上讲,数字图像是经过等距离矩形网格采样,对幅度进行等间隔量化的二维函数。因此,数字图像实际上就是被量化的二维采样数组。一幅数字图像都是由若干个数据点组成的,每个数据点称为像素(pixel)。比如一幅256×400,就是指该图像是由水平方向上256列像素和垂直方向上400行像素组成的矩形图。每一个像素具有自己的属性,如颜色(color)、灰度(grayscale)等,颜色和灰度是决定一幅图像表现里的关键因素。数字图像又可分为彩色图像、灰度图像、二值图像。

彩色图像

彩色图像是多光谱图像的一种特殊情况,对应于人类视觉的三基色即红(R)、绿(G)、蓝(B)三个波段,是对人眼的光谱量化性质的近似。彩色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色有R、G、B三个分量决定,而每个分量有255种值可取,这样一个像素点可以有1600多万的颜色的变化范围。而灰度图像是R、G、B三个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图像,一个像素点的变化范围为255种。图1-1为彩色图像。图1-1

图像二值化阈值选取常用方法汇总

图像二值化阈值选取常用方法汇总

图像二值化阈值选取常用方法

最近在公司搞车牌识别的项目,车牌定位后,发现对车牌区域二值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字符切分的过程,所以就想把常用阈值选取方法做一个总结。

图像二值化阈值选取常用方法:

1.双峰法。

2.P 参数法。

3.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 、大津法)。

4.最大熵阈值法。

5.迭代法(最佳阈值法)。

1.双峰法

在一些简单的图像中,物体的灰度分布比较有规律,背景与目标在图像的直方图各自形成一个波峰,即区域与波峰一一对应,每两个波峰之间形成一个波谷。那么,选择双峰之间的波谷所代表的灰度值T 作为阈值,即可实现两个区域的分割。如图1所示。

2.P 参数法

当目标与背景的直方图分布有一定重叠时,两个波峰之间的波谷很不明显。若采用双峰法,效果很差。如果预先知道目标占整个图像的比例P ,可以采用P 参数法。

P 参数法具体步骤如下:假设预先知道目标占整个图像的比例为P ,且目标偏暗,背景偏亮。

1)、计算图像的直方图分布P(t),t=0,1,.....255。

2)、计算阈值T ,使其满足0()

*T

t p t P

m n =-∑最小。

P 参数法一般用于固定分辨率下,目标所占整个图像比例已知的情况。

3.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Otsu 于1979年提出的,是基于整幅图像的统计特性实现阈值的自动

选取的,是全局二值化最杰出的代表。

Otsu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用某一假定的灰度值t 将图像的灰度分成两组,当两组的类间方差最大时,此灰度值t 就是图像二值化的最佳阈值。

设图像有L 个灰度值,取值范围在0~L-1,在此范围内选取灰度值T ,将图像分成两组G0和G1,G0包含的像素的灰度值在0~T ,G1的灰度值在T+1~L-1,用N 表示图像像素总数,i n 表示灰度值为i 的像素的个数。

图像预处理(二值化)

图像预处理(二值化)

图像预处理(⼆值化)

图像预处理(⼆值化)

本⽂的实验室主要通过opencv与python3实现,相关的代码可以在GitHub中找到。

1. 图像获取与灰度化

通过摄像头获取到的图像为彩⾊的图像。彩⾊图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RGB及CMYK。其中RGB的彩⾊图像是由三种不同颜⾊成分组合⽽成,⼀个为红⾊,⼀个为绿⾊,另⼀个为蓝⾊。⽽CMYK类型的图像则由四个颜⾊成分组成:青C、品M、黄Y、⿊CMYK类型的图像主要⽤于印刷⾏业。

每个图像的像素通常对应于⼆维空间中⼀个特定的位置,并且有⼀个或者多个与那个点相关的采样值组成数值。灰度图像,也称为灰阶图像,图像中每个像素可以由0(⿊)到255(⽩)的亮度值(Intensity)表⽰。0-255之间表⽰不同的灰度级。

将彩⾊图像转化成为灰度图像的过程称为图像的灰度化处理。灰度化,在RGB模型中,如果R=G=B时,则彩⾊表⽰⼀种灰度颜⾊,其中

R=G=B的值叫灰度值,因此,灰度图像每个像素只需⼀个字节存放灰度值(⼜称强度值、亮度值),灰度范围为0-255。彩⾊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有R、G、B三个分量决定,⽽每个分量有255个值可取,这样⼀个像素点可以有1600多万(255255255)的颜⾊的变化范围。⽽灰度图像⼀个像素点的变化范围为255种,所以在数字图像处理种⼀般先将各种格式的图像转变成灰度图像以使后续的图像的计算量变得少⼀些。灰度图像的描述与彩⾊图像⼀样仍然反映了整幅图像的整体和局部的⾊度和亮度等级的分布和特征。对于灰度化的⽅式有分量法、最⼤值法、平均值法,加权平均法等。本⽂使⽤平均值法对图像进⾏灰度化。

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方法对比

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方法对比

图像处理中的二值化方法对比

图像处理是一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技术。而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能将图像分为黑白两个部分,使得图像中只存在黑白两种颜色的像素点。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二值化方法,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1. 阈值二值化方法

阈值二值化方法是最简单而直观的一种二值化方法,其通过设置一个固定的阈值,将图像中的像素点的灰度值与该阈值进行比较,大于阈值的像素点设为白色,小于阈值的像素点设为黑色。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适用于二值化处理较为简单的图像。

2. 自适应阈值二值化方法

与阈值二值化方法相比,自适应阈值二值化方法能够根据图像的局部特征自适应地选择最佳阈值。该方法将图像分割为若干个小块,在每个小块中计算局部的阈值,并将该小块内的像素点进行二值化处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应对图像中不均匀光照条件的问题,适用于处理具有明暗变化较大的图像。

3. 基于直方图的二值化方法

基于直方图的二值化方法是一种基于整幅图像的灰度分布特征进行二值化处理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并选择全局最佳阈值来进行全局二值化处理。这种方法能够提取图像的全局特征,但对于具有局部噪声的图像效果不佳。

4. 基于聚类的二值化方法

基于聚类的二值化方法是一种利用像素点的灰度值进行聚类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图像中的像素点进行聚类分析,将像素点分为前景和背景两类,从而实现

二值化处理。这种方法对于具有复杂纹理和边缘的图像效果较好,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的二值化方法各有其优势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根据具体的图像特征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二值化方法。例如,对于光照条件较好的图像,阈值二值化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光照条件不均匀的图像,自适应阈值二值化方法更适合;而对于具有复杂纹理和边缘的图像,基于聚类的二值化方法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二值化阈值公式

二值化阈值公式

二值化阈值公式

二值化阈值是图像处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将灰度图像转化为二值图像,使得像素只能取两个值,通常是0和255。其中,0代表黑色,255代表白色。

1.全局阈值法:

阈值化公式:`S(x,y)=255,ifI(x,y)>T`

`S(x,y)=0,ifI(x,y)<=T`

其中,S(x,y)是输出二值图像中的像素值,I(x,y)是输入灰度图像中的像素值,T是设定的阈值。

2.自适应阈值法:

阈值化公式:`S(x,y)=255,ifI(x,y)>M(x,y)C`

`S(x,y)=0,ifI(x,y)<=M(x,y)C`

其中,M(x,y)是局部均值,用来估计局部背景亮度;C是一个常数,用来调节阈值的大小。

上述两种阈值化方法都是常见且简单易懂的阈值化方法,可以通过调整阈值或者常数来控制二值化的效果。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阈值化方法,如Otsu阈值法、最大熵阈值法等,它们根据具体的图像特点和应用需求来选择最佳的阈值。

通过以上的阈值化公式,可以实现对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得到所需的二值图像。

图像的二值化,灰度化,滤波,反色的基本原理

图像的二值化,灰度化,滤波,反色的基本原理

一、图像的灰度化处理的基本原理将彩色图像转化成为灰度图像的过程成为图像的灰度化处理。彩色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色有R、G、B三个分量决定,而每个分量有255中值可取,这样一个像素点可以有1600多万(255*255*255)的颜色的变化范围。而灰度图像是R、G、B三个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图像,其一个像素点的变化范围为255种,所以在数字图像处理种一般先将各种格式的图像转变成灰度图像以使后续的图像的计算量变得少一些。灰度图像的描述与彩色图像一样仍然反映了整幅图像的整体和局部的色度和亮度等级的分布和特征。图像的灰度化处理可用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种方法使求出每个像素点的R、G、B三个分量的平均值,然后将这个平均值赋予给这个像素的三个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根据YUV的颜色空间中,Y的分量的物理意义是点的亮度,由该值反映亮度等级,根据RGB和YUV颜色空间的变化关系可建立亮度Y与R、G、B三个颜色分量的对应:Y=0.3R+0.59G+0.11B,以这个亮度值表达图像的灰度值。二 图像的二值化的基本原理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就是讲图像上的点的灰度置为0或255,也就是讲整个图像呈现出明显的黑白效果。即将256个亮度等级的灰度图像通过适当的阀值选取而获得仍然可以反映图像整体和局部特征的二值化图像。在数字图像处理中,二值图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实用的图像处理中,以二值图像处理实现而构成的系统是很多的,要进行二值图像的处理与分析,首先要把灰度图像二值化,得到二值化图像,这样子有利于再对图像做进一步处理时,图像的集合性质只与像素值为0或255的点的位置有关,不再涉及像素的多级值,使处理变得简单,而且数据的处理和压缩量小。为了得到理想的二值图像,一般采用封闭、连通的边界定义不交叠的区域。所有灰度大于或等于阀值的像素被判定为属于特定物体,其灰度值为255表示,否则这些像素点被排除在物体区域以外,灰度值为0,表示背景或者例外的物体区域。如果某特定物体在内部有均匀一致的灰度值,并且其处在一个具有其他等级灰度值的均匀背景下,使用阀值法就可以得到比较的分割效果。如果物体同背景的差别表现不在灰度值上(比如纹理不同),可以将这个差别特征转换为灰度的差别,然后利用阀值选取技术来分割该图像。动态调节阀值实现图像的二值化可动态观察其分割图像的具体结果。三 图像的反色原理和实现对于彩色图像的R、G、B各彩色分量取反的技术就是图像的反色处理,这在处理二值化图像的连通区域选取的时候非常重要。如物

二值化阈值处理

二值化阈值处理

二值化阈值处理

二值化阈值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将一幅灰度图像转换为二值图像,即将像素点的灰度值设为0或255。其应用广泛,例如在图像分割、字符识别、目标检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实现方法一般有两种:全局阈值处理和自适应阈值处理。全局阈值处理将整幅图像分为前景和背景两部分,采用一个全局的阈值将像素点分为两类;而自适应阈值处理则根据图像局部的灰度值分布来调整阈值,使得不同区域的阈值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二值化阈值处理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例如灰度变化、光照变化、噪声等。因此,选择合适的阈值处理方法和阈值值是十分重要的。常见的选择方法包括Otsu法、Sauvola算法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预处理、滤波等方式来提高阈值处理的效果。

总之,二值化阈值处理是图像处理中的基础方法之一,通过合理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图像处理的精度和效率。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图像的二值化

————————————————————————————————作者: ————————————————————————————————日期:

3.2 深度图像二值化

图像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很多图像处理技术的预处理过程。在颗粒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光学字符识别(OCR)、医学数据可视化中的切片配准等应用中,图像二值化是它们进行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技术。由于图像二值化过程将会损失原图像的许多有用信息,因此在进行二值化预处理过程中,能否保留原图的主要特征非常关键。在不同的应用中,图像二值化时阈值的选择是不同的。因此,自适应图像阈值的选取方法非常值得研究。研究者对图像二值化方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图像二值化算法。该算法基于数学形态学理论,较好地保留了图像二值化时原图的边缘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二值化及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

3.2.1.灰度图像与二值图像

数字图像是将连续的模拟图像经过离散化处理后得到的计算机能够辨识的点阵图像。在严格意义上讲,数字图像是经过等距离矩形网格采样,对幅度进行等间隔量化的二维函数。因此,数字图像实际上就是被量化的二维采样数组。一幅数字图像都是由若干个数据点组成的,每个数据点称为像素(pixel)。比如一幅256×400,就是指该图像是由水平方向上256列像素和垂直方向上400行像素组成的矩形图。每一个像素具有自己的属性,如颜色(color)、灰度(grayscale)等,颜色和灰度是决定一幅图像表现里的关键因素。数字图像又可分为彩色图像、灰度图像、二值图像。

3.2.1.1彩色图像

彩色图像是多光谱图像的一种特殊情况,对应于人类视觉的三基色即红(R)、绿(G)、蓝(B)三个波段,是对人眼的光谱量化性质的近似。彩色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的颜色有R、G、B三个分量决定,而每个分量有255种值可取,这样一个像素点可以有1600多万的颜色的变化范围。而灰度图像是R、G、B三个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图像,一个像素点的变化范围为255种。图1-1为彩色图像。

图1-1

3.2.1.2灰度图像

灰度图像是指只含亮度信息,不含色彩信息的图像。单纯的看,灰度图也是黑白的,就像黑白电视显示的图像一样,但是点与点之间黑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深度。如果称不同深度的颜色为一色的话,灰度图像就不止只有黑色和白色两种颜色,一般使用的灰度图为256级灰度图,就是说图像由256种不同灰度级的颜色组成。图像灰度化的效果如图1-2。

图1-2

灰度图像是R、G、B三个分量相同的一种特殊的彩色图像,其一个像素点的变化范围为255种。YUV是编译颜色空间的种类,“Y”表示明亮度“U”表示色度“V”表示浓度,根据YUV的颜色空间,Y的分量的物理意义是点的亮度,由该值反映亮度等级,根据RGB和YUV颜色空间的变化关系可建立亮度Y与R、G、B三个颜色分量的对应:

Y=0.3R+0.59G+0.11B(1-1)

以这个亮度值表达图像的灰度值。

3.2.1.3二值图像

二值图像就是指只有两个灰度级的图像,二值图像具有存储空间小,处理速度快,

可以方便地对图像进行布尔逻辑运算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在二值图像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对图像处理,获得该图像的一些几何特征或者其他更多特征。

在图像相关方面,用二值图像进行相关比用灰度级图像进行相关有更好的相关性能和去噪作用。在用硬件实现时可避免乘法运算,从而提高硬件系统的速度和降低成本。在图像的符号匹配方面,二值图像比灰度级图像更适合于用符号来表达。二值图既保留了原始图像的主要特征,又使信息量得到了极大的压缩。图1-3为二值图像。

图1-3

3.2.2 灰度图像二值化方法研究

图像二值化是图像处理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很多图像处理技术的预处理过程。

图像的预处理在进行图像二值化操作前要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彩色图像灰化和增强。由于选取阈值需要参照直方图,因此在图像进行处理后,我们再获取图像的直方图以帮助选取阈值。整个流程如下所示:

读取图像→灰度图像→图像增强→图像直方图→二值化处理

图像二值化是图像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技术,如果二值化过程中阈值选取不当会损失原图像的许多有用信息。图像二值化处理的方法包括全局阈值法、局部阈值法。

3.2.2.1全局阈值法

3.2.2.2全局阈值法的概念

全局阈值法是指在二值化过程中只使用一个全局阈值T的方法。它将图像的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T进行比较,若大于T,则取为前景色(白色);否则,取为背景色。

根据文本图像的直方图或灰度空间分布确定一个阈值,以此实现灰度文本图像到

二值图像的转化,其中全局阈值法又可分为基于点的阈值法和基于区域的阈值法。阈值分割法的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阈值的选择,因此该方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合适的阈值。

选择不同的初始灰度也会产生不一样的二值化图像,图2—1 所示3幅图像则是分别采取T=109,T=127,T=155三种初始值对Lena 进行基本全局门限二

值化后的图像。可以看出效果都不一样。因此要获得最佳效果,必须要考虑选择一个好的初始T 值。另外使用迭代法虽然能得到很精确的阈值,但是也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即时间复杂度比较高,效率较其他算法低。

图2—1

3.2.2.3全局阈值法的方法

典型的全局阈值法包括Otsu方法、最大熵方法等。全局阈值法算法简单,对于目标和背景明显分离、直方图分布呈双峰的图像效果良好,但对于由于光照不均匀、噪声干扰较大等原因使直方图分布不呈双峰的图像,二值化效果明显变差。下面重点介绍Otsu方法:

Otsu方法是一种全局化的动态二值化方法,又叫大津法,还称为最大类间差发,是基于整幅图像的统计征,实现阈值的自动选取。其原理是把图像直方图用某一灰度值分割成两类,分别计算这两类的像素点数和灰度平均值,然后计算它们的类间方差。当被分割成的两类间方差最大时,此灰度值就作为图像二值化处理的阈值。大津法的使用范围比较广,不论图像的直方图有无明显的双峰,都能得到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