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

合集下载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exercise test,TET)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与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就是最易被接受与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与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与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与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心率达到预计标准 出现典型心绞痛 ECG出现阳性结果(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
或损伤型抬高 ≥2.0mV) 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mmHg, 或上升至≥210mmHg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出现头晕、紫绀、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步态不稳等 下肢无力不能继续运动 ST段抬高≥1.0mm 仪器故障
3
3
6
5
9
7
12
10
15
13
18
16
21
级别
1 2 3 4 5 6 7
速度 (mph)
3.2 3.2 3.2 3.2 3.2 3.2 3.2
坡度 (%)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时间 (min)
耗氧量 代谢当 ml/kg.min 量(METs)
2
15.1
4.3
2
姓名、病例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检查日期 试验指征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休息时心电图表现 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方案 血流动力学资料:静息和峰值心率、血压,峰值METs,总运动时间
心肌缺血证据:出现ST段改变或心绞痛的时间和恢复时间
最大ST段压低值 异常ST 段改变的导联数 收缩压异常反应
结论
缺血型ST段下降: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型、下 斜型下降>0.10mV,持续> 2min
原有ST段下降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 0.10mV,持续> 2min
ST段弓背状急性抬高> 0.20mV ST段上斜型下降> 0.20mV,同时 avR导联ST段
抬高> 0.10mV 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T波伴对应导联T倒置 出现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束支传导

运动平板试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报告1. 引言运动平板在现代运动训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运动平板的试验结果,并分析其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2. 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标是评估运动平板在运动训练中的效果。

通过对参与者进行一系列运动测试和数据收集,我们将分析运动平板对运动员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和灵敏度的影响。

3. 试验设计3.1 参与者选择我们选取了30名身体健康、具有一定运动训练经验的男女参与者作为试验对象。

参与者的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

3.2 测试项目我们进行了如下测试项目: - 平衡能力测试:参与者在运动平板上进行不同难度的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和双脚跳跃。

- 核心力量测试:参与者进行一系列核心力量训练,如平板支撑和仰卧起坐。

- 灵敏度测试:参与者进行敏捷性测试,如侧向跳和纵跳。

3.3 测试过程参与者在熟悉运动平板的基本操作后,进行了上述测试项目。

每个测试项目都进行了多次尝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试验结果与分析4.1 平衡能力通过对参与者进行平衡能力测试,我们发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平衡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平衡能力。

在进行了2周的平衡训练后,参与者的单脚站立时间平均增加了20%,双脚跳跃距离平均增加了15%。

这表明运动平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4.2 核心力量通过对参与者进行核心力量测试,我们发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核心力量水平。

在进行了4周的核心力量训练后,参与者的平板支撑时间平均增加了30秒,仰卧起坐次数平均增加了25次。

这表明运动平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4.3 灵敏度通过对参与者进行灵敏度测试,我们发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训练可以显著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灵敏度。

在进行了3周的训练后,参与者的侧向跳距离平均增加了10%,纵跳高度平均增加了8%。

这表明运动平板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灵敏度。

5. 结论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运动平板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讲解

平板运动试验讲解
阴性指标:运动已达到预计心率,心电图无 ST段下移或ST段下移较运动前小于1mm。
七.试验中止相对指征
1. 收缩压较基础血压降低大于10mmHg,不伴心肌缺血症状。 2. ST段或QRS波改变 如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2mV。 3. 除持续性心动过速之外的心律失常 如多源PVC、短阵VT、SVT、AVB。 4. 乏力、呼吸困难、腿痉挛、步伐乱。 5. 胸痛加重。 6. 高血压( >250 /115mmHg)。
3
16
四.平板运动试验方法
试验过程 1.运动试验前应描记受检者立位12导联心电图
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按预定方案每级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3.达到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心率保持1-2min
再终止运动。 4.终止后,每2min记录一次心电图,一般至少
观察6min,如果6min后ST段缺血性改变仍未恢复, 应继续观察到恢复。
22
四.平板运动试验方法
改良Bruce方案:老年人、冠心病

速度
坡度
(km/h)/(mp
(度)
h)
时间 (min)
代谢当量 (METs)
1
2.7/1.7
0
3
2
2
2.7/1.7
5
3
3
3
2.7/1.7
10
3
5
4
4.0/2.5
12
3
7
5
5.4/3.4
14
3
10
6
6.7/4.2
16
3
13
7
8.0/5.0
18
四.平板运动试验方法
经典Bruce方案:健康个体

速度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1. 引言运动平板是一种能够通过触控屏幕和重力感应器实现交互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学习、办公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运动平板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平板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并分析其与常规台式电脑的异同,为用户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提供参考。

2. 实验过程2.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运动平板为品牌X的最新型号,其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Android 10.0- 处理器:八核2.5GHz- 内存:4GB- 存储:64GB- 屏幕尺寸:10.1英寸,分辨率1920x12002.2 实验内容本实验通过对比运动平板和常规台式电脑在以下方面的性能表现,来评估运动平板的优劣势:- 处理速度:使用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进行加载和运行,观察响应速度和流畅度;- 电池续航:运行相同应用程序,在相同亮度下观察电池的耗电情况;- 便携性:分别携带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出门,感受其便携性。

2.3 实验步骤1. 打开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分别加载相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比如浏览器、视频播放器、文字处理器等;3. 在两个设备上同时运行相同的应用程序,观察其运行速度和流畅度;4. 在相同亮度下,设置相同的任务,并记录电量使用情况;5. 分别携带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外出,观察其携带便携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处理速度比较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运动平板在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和响应速度上表现优异。

与台式电脑相比,运动平板的处理速度更快,应用程序加载更迅速。

同时,运动平板的触控屏幕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良好的操作体验。

3.2 电池续航性能比较在相同亮度和相同任务下,运动平板的电池续航性能明显优于台式电脑。

我们运行同样的应用程序,并观察两者的电量消耗情况。

结果显示,运动平板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明显少于台式电脑,这意味着用户在室外或无电源环境下,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工作或娱乐。

运动平板和直立倾斜实验

运动平板和直立倾斜实验

健康教育
试验结束后电话回访,并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因病而异: (1)室性早搏是生理性的,指导门诊复查EKG; (2)室性早搏是病理性的,指导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定时、定量,不可多服、漏服; (3)心肌炎的恢复期:复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指导患儿注意休息,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剧 烈运动。
感谢您观看!
1.血压下降 收缩压≤80mmHg和(或)舒张压≤50mmHg, 或 平均动脉压下降≥25%。 2.心率减慢 窦性心动过缓(<50/min),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 逸搏心律,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长达3s以上的 心脏停搏。罕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一旦遇到必须静脉注射阿托 品或进行短暂的心肺复苏,但结果必能完全而快速的恢复。 3.接近晕厥 指试验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胸闷、过度换气, 继之黑蒙、听力减退、反应迟钝,但无意识丧失,恢复平卧位后 症状立即消失,如不恢复平卧位,可能很快发生意识丧失。 4.晕厥、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不能维持自主体位, 晕厥前 可伴有或不伴有接近晕厥的先兆症状,恢复平卧位,意识可在几 秒后自行恢复,5min内应完全恢复正常。

的顺利开始)。
d. 部分患儿在试验进行至10min时出现气紧、大汗淋漓等情况,此时

(2)消除试验中潜在的不良因素
应鼓励患儿坚持完成试验。
察 及 护
a.患儿稍做运动后可能因劳累导致紧张程度加重,提前出现双下肢 e. 针对心肌炎恢复期的患儿,在运行中常诱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成
极度乏力、气急等症状,不利试验的继续进行。
(2)患儿准备:
心理护理 、熟悉环境、禁食2小时 更换衣服,穿布鞋,清洁皮肤并固定好导线(以免运动中脱落从而干扰心电图,影
响判断 )
临床护理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 )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地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地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地严重程度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地诊断方法.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地第一选择.b5E2R。

运动试验地发展简史年,发明地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年,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年,提出运动引发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地辅助诊断.年,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诊断.年,使二级梯运动试验地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余年.年,做出分级运动试验地研究,并推出标准地运动方案.年月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地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地是运动平板试验.p1Ean。

运动平板试验地优点:()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地生理特点;()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值;()诊断地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和死亡率<;()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地应用价值:()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估计冠状动脉狭窄地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地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地依据.DXDiT。

()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地效果..原理与方法次级量确定地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地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地运动未有一公认地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地,或心率达到年龄、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地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地时作为标准.最大心率(第版诊断学)粗略计算法为年龄数,次极量为心率达到~最大心率地负荷量;例如岁地受检者最大心率为次/分钟,亚极量运动试验要求其心率应为次分钟.RTCrp。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突然过度运动
运动试验中血压下降的其他情况
心肌病 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反应 左室流出道梗阻 服用降压药 低容量 长时间剧烈运动
影响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
达不到运动终点 服用β受体阻滞剂 服地高辛 左心室肥大、复极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人工起搏器 肌肉骨骼疾病
运动试验终止标准
心率达到预计标准 出现典型心绞痛 ECG出现阳性结果(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
或损伤型抬高 ≥2.0mV) 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mmHg, 或上升至≥210mmHg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出现头晕、紫绀、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步态不稳等 下肢无力不能继续运动 ST段抬高≥1.0mm 仪器故障
显异常变化 不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常伴有早搏、短阵心动
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
运动试验中非冠心病性ST段下降
严重阿斯综合征 严重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病 过度通气 贫血 二尖瓣脱垂 低血钾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低氧血症 预激综合征 应用洋地黄
严重容量负荷过渡 (二尖瓣、主动脉返流)
2
总运动时间 (min)
3
3
6
5
9
7
12
10
15
13
18
16
21
Balke平板运动试验方案
级别
1 2 3 4 5 6 7
速度 (mph)
3.2 3.2 3.2 3.2 3.2 3.2 3.2
坡度 (%)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时间 (min)
耗氧量 代谢当 ml/kg.min 量(METs)
运动试验禁忌症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引言
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健身方式,通过一系列平板动作,可以有效锻炼身体的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

本文将介绍平板运动的基本原理、动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基本原理
平板运动是一种以躯干为主要训练对象的运动方式,通过保持身体平衡实现肌肉力量的训练。

在做平板运动时,要求身体维持在一条直线上,这需要核心肌群不断发力来维持平衡。

平板运动可以有效激活腹肌、背部肌肉和臀部肌肉,提高肌肉力量和稳定性。

动作要点
平板运动的关键在于保持身体的平衡,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平板动作及其要点:
仰卧平板支撑
•仰卧于地面,双手撑地,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注意保持臀部不下垂,腹部收紧。

侧卧平板支撑
•侧卧于地面,上肢支撑身体,身体侧面保持一条直线。

•注意保持躯干稳定,避免下腰坠落。

平板支撑
•俯卧于地面,双手支撑身体,身体保持一条直线。

•注意保持背部不塌陷,腹部用力收紧。

注意事项
平板运动虽然简单,但在进行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姿势正确:保持身体姿势正确,避免产生异常负荷。

2. 呼吸平稳: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呼吸顺畅,不要屏住呼吸。

3. 适度持久:切勿一开始就做过长时间的平板支撑,应逐渐增加训练时间。

4. 个人体质: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训练强度和量。

结论
平板运动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健身方式,可以有效锻炼身体的核心肌群,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

通过掌握正确的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可以在平板运动中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让我们一起动起来,享受平板运动的乐趣吧!。

运动平板试验解读

运动平板试验解读

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病变的实验,患者在运动增加心脏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心电图监测,以检测心脏病变是否发生或加重。

解读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变化、血压变化以及运动测试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变化等。

首先,正常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应表现为心电图在运动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同时患者无明显的胸闷、胸痛等症状,且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心电图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ST段压低等,这通常提示存在心肌缺血的证据。

其次,对于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一些患者可能由于运动量过大或测试过程中未按照规定运动,导致出现假阳性结果。

此外,对于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心脏退行性变,运动测试可能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假阴性结果。

因此,在解读运动平板试验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最后,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只能作为诊断的一部分,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

在诊断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病史、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总之,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在解读结果时,需要注意患者的症状、心电图变化、血压变化以及运动测试过程中的健康状况变化等。

同时,不能将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作为唯一的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exercise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Einthoven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 exercise test,TET)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和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是最易被接受和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 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和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方法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方法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方法
平板运动试验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材料:平滑的水平桌面、一个长直木条、一些小块木块、一个手表或计时器。

2. 将一端有较大质量的木条放在水平桌面上,使其处于水平位置,并用小块木块稳固住。

3. 将另一端没有质量的木条通过两个小块木块固定在水平桌面的一侧,使其于水平位置,并与长直木条垂直。

4. 移除长木条的固定,释放木条。

5. 使用手表或计时器来测量木条从释放到停止的时间。

6. 重复以上步骤几次,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7. 可以使用不同长度或材料的木条进行多次试验,比较它们的运动时间和运动规律。

注意事项:
- 操作时要保持桌面平整,以保证木条的平板运动。

- 确保木条释放时不会与其他物体相碰撞,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 确保手表或计时器准确,并在合适的时间开始计时。

-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加入其他测量设备或仪器来获得更多的数据。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显异常变化 不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常伴有早搏、短阵心动
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
-
运动试验中非冠心病性ST段下降
严重阿斯综合征 严重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病 过度通气 贫血 二尖瓣脱垂 低血钾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低氧血症 预激综合征 应用洋地黄 严重容量负荷过渡
(二尖瓣、主动脉返流)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突然过度运动
(相当于195-年龄) 进餐前或餐后2h以上进行 运动前记录卧立位12导ECG,运动中每3min记录一次,并持续ECG
监测,达到运动终点后立即平卧,记录运动后即刻、2、4、6min的12 导联ECG。直至恢复原状 运动前测卧立位血压,运动开始后3min复测1次,运动终止后2、4、 6min再测血压,直至恢复到接近运动前水平
平板运动试验
康复科
-
何谓平板运动试验?
是一种让受检者在活动 的平板上走动,根据所选 择的运动方案,仪器自动 分级依次递增平板速度及 坡度以调节负荷量,直到 受检者心率达到亚极量水平,
分析运动前、中、后 的心电图变化作出实验结果,来评定心脏情况。
-
原理
运动时
冠脉血 流量增 加3-5倍
18
3
60.5
16
15
6
8.8
5.5
20
3
71.4
19
18
7
9.7
6.0
22
3
83.3
22
21
-
方法
改良Bruce方案:老年人、冠心病
级别 1
速度 (mph/h)
1.7
坡度 (%)
0
时间 (min)
3
2
1.7
5
3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试验方案
平板运动试验 Bruce方案




分级运动,自动调节平板坡度和转速 预测心率(次极量):最大心率的85% (相当于195-年龄) 进餐前或餐后2h以上进行 运动前记录卧立位12导ECG,运动中每3min记录一次,并持续ECG 监测,达到运动终点后立即平卧,记录运动后即刻、2、4、6min的12 导联ECG。直至恢复原状 运动前测卧立位血压,运动开始后3min复测1次,运动终止后2、4、 6min再测血压,直至恢复到接近运动前水平


达不到运动终点 服用β受体阻滞剂 服地高辛 左心室肥大、复极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人工起搏器 肌肉骨骼疾病
运动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
68%
特异性
77% 66% 53%
1支血管病变
多支血管病变 左主干或
25%~71%
81% 86%
3支血管病变
运动中, ST段下降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下斜或水平下降, 低运动量出现等均提示多支病变
262例运动试验中心率变慢的2.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2191例正常心率反应者。
运动时同步测定氧摄取量 运动中最大氧摄取量(VO2max)为运动耐力指标
运动试验中非冠心病性ST段下降



严重阿斯综合征 严重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病 过度通气 贫血 二尖瓣脱垂 低血钾

运动试验报告

姓名、病例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检查日期 试验指征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休息时心电图表现 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方案 血流动力学资料:静息和峰值心率、血压,峰值METs,总运动时间 心肌缺血证据:出现ST段改变或心绞痛的时间和恢复时间
最大ST段压低值 异常ST 段改变的导联数 收缩压异常反应
运动试验目的


诊断CAD 判断CAD预后 AMI后(判断预后、活动能力、药物治疗效 果、指导康复治疗) 血管重建前后 心律失常诊断及病因 无症状者特殊需要 (如运动员,飞行员)
运动试验禁忌症



AMI (2天) 不稳定性心绞痛,休息时胸痛 未经治疗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高度AVB 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 重度阿-斯综合征 严重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 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

结论
多支血管病变或预后严重的运动试验参数



症状限制性运动时间<6METs 运动中血压不能≥120mmHg或下降≥10mmHg或处于静息 状态水平 ST 段下降≥2mm(水平、下斜)
<6METs即开始,累及≥5个导联



持续时间≥5min 运动诱发ST 段升高(V1除外) 低运动负荷时发生心绞痛 持续(>30s)或症状性VT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低氧血症 预激综合征 应用洋地黄 严重容量负荷过渡 (二尖瓣、主动脉返流)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突然过度运动

运动试验中血压下降的其他情况



心肌病 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反应 左室流出道梗阻 服用降压药 低容量 长时间剧烈运动
影响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

基础代谢需氧量=1个MET 1个MET=耗氧3.5mlO2/kg/min
运动 运动中或运动后心电图出现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 降≥1mm,或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1mm 运动中血压下降
运动试验终止标准


心率达到预计标准 出现典型心绞痛 ECG出现阳性结果 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mmHg, 或上升至≥210mmHg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步态不稳 下肢无力不能继续运动 ST段抬高≥1.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