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PPT(精品)

部编版语文《怀疑与学问》课件PPT(精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 证法、对比论证法。(难点)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 相宜的语言。(重点)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及文化进步的 重要意义。(素养)
知识备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 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 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代表作:《秦汉的方士和儒生》(原名《汉代 学术史略》)、《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 等。
精读细研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引用名言,意在表明做学问要有怀疑的精神,也要善 于怀疑。既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做学问“须疑”与 “会疑”,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 论据,这就使得论点更有说服力。也使文章开头显得活泼 有新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精读细研
引证法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求知要有怀疑 精神,不应该盲从 迷信。
精读细研 指出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的依据。 论述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论述求知需有怀疑精神,不应盲从迷信。 得出结论
精读细研
说一说:在论述的过程中,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预习检查
读一读

zài
程颐 张载
wàng zhì
虚妄 停滞
zhé
折扣

流俗



墨守 譬如 怀疑

《怀疑与学问》PPT课文课件

《怀疑与学问》PPT课文课件

精读感知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 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第 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第二 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论点, 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3.课文第6段的第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起的作用是什么。
在结构上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前半句 归结上一部分所论述的论点,后半句提出本段的 论点。
深层探究
4.课文第6段中共有三个“这样”,把它们找出来,说说它们分别指代的是什么。
第一个“这样”指代“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第 二个和第三个“这样”指代的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2)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段侧重说怀 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 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深层探究
2. 课文第5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本段用了对比论证(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论证(引用名 言: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总结课文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 (2)美国一家工厂的大型机器发生了故障,许多人都未能修好,老板请来一位专家。专家仔细检 查后用粉笔在机器的某个地方画了一条横线,机器很快修好了,老板为此付给这位专家一万美 元。有人不服气,这位专家说:“画一条线,只值一美元;知道在哪画,值九千九百九十九美 元。” 问:从这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 明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有价。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4张PPT)

8
检查预习
词语释义
视察:察看,审察【P94】 腐草为萤:腐草能化为萤火虫。【P94】
尽信书不如无书:原指完全相信《尚书》, 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 拘泥于书本。【P95】
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P95】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不攻自破: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 反驳、攻击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可从文章概括两 个分论点时运用的关联词“不仅”“也”看出来。
2020/7/3
13
3.给文章划分层次结构,并归纳每一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即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 。
2020/7/3
4
文体知识:
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
①举例论证: 使论证具体,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 使论证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 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 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2020/7/3
5
作者 简介
2020/7/3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 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 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 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也是中国 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 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 部,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 究。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古史辨》 《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 《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 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020/7/3
12
2.找出本文的过渡句,说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书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6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一方面:怀疑中发展学问 。 第二方面:怀疑中完善学说
3、全文结构图
分论点1 (辨伪去妄)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2 (建设新学说)
第四段 对于传说都应该 经过怀疑 第五段 书本和学问都要经过怀疑 第一方面:怀疑中发展学问
吸收知识,是基础
由浅入深 逐层递进
建设新学说,是升华
第二方面:怀疑中完善学说
反面 正面
举例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 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 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 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 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 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讲道理论证的语言特点:
有力量
准确
讲道理 论证
有逻辑
严谨
严密
2、比较阅读两文,思考:可以用乙文取代甲文作为论据吗?
【 甲】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 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 者的意思。
环节一 回顾议论文要素
论点 论据
定义: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中心论点的特点:
(1) 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 (2) 明确的判断。 (3) 句子不运用修辞和疑问词。
定义:支撑论点的材料,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道理论据:名言、格言、谚语、科学原理、概念、定律、公式等 事实论据: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据。“
【乙】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字东原,安徽屯溪人,他既是乾嘉考据学久负盛名的“皖派宗师“, 又是在儒学内部最早批判“以理杀人”的思想家。其视个体为真实、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为中国文化 现代转型的本土资源,对晚清以来的学术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有一次,他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先生,《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先生 答:“《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又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先生无以言。

怀疑与学问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怀疑与学问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
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表述。开头的内容一般是提出……中心 论点或引出……论题。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 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逸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 等。
真题演练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 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 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 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 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 成就人生之美。
真题演练
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 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 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 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 (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 元素周期表……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 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 成就意志之美)。
命题点 议论文词语能否删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9张PPT)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使论述逐层深入。
【二】
品析方法
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
(1)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道理论证(引证法)。运用道理论证,可 以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第19课 怀疑与学问
第1课时 顾 颉 刚
课时目标
01 理解并积累“虚妄”“不攻自破”等重点词语。 02 把握文章论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导入
罗素:“你的学生中谁最优秀?”
穆尔:“维特根斯坦。”
罗素:“为什么?”
穆尔:“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人在听我的课时总露
出迷茫的神色,而且老是有一大堆问题。” 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 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一场哲学家的对话中, 猜猜:维特根斯坦最后说 了什么?
维特根斯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不主动思考问题。 他缺乏怀疑精神。 …… 怀疑与学问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维特根斯坦
【一】
知人论世
走近作者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 者、奠基人。个人著作主要有《古史辨》《汉 代学术史略》《中国当代史学》等。
③做学问,其次需要提倡怀疑精神。我们反对怀疑论,但不能反对怀疑精神。 怀疑论与不可知论相伴随,而怀疑则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怀疑论没 有句号,永远是问号;而怀疑精神伴随着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是在寻找句号, 而且相信会有句号。尽管它可能不是最后的句号,但随着具体问题的解决,对某 个问题而言,可以画个句号。而新的疑问,又促使研究者迈开新的研究历程。这 就是研究的深入。没有疑问,永远不会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创造性思维就 是具有怀疑精神的思维,它打破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而最保守的思维是习惯性 思维,轻车熟路,率由旧章。古人说“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无疑则不进” 是有道理的。读书如此,写论文如此,著书也是如此。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最后反面补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
探究语言特色
1.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
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 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不绝对。前文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
代表作品:《古史辨》《汉代 学术史略》《三皇考》《国史讲话》 《史林杂识》等。
写作背景
顾颉刚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在1923 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他的 “古史辨”其实就是“疑古说”,他用“怀疑”的 方法研究历史,一生与“怀疑”相伴,《怀疑与学 问》是他对后代人的深情告白。
本条件”。这个思维品质是所有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 有“所有”之意,却比“所有”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 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 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 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课前预习
一、生字词 19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程颐
wàng
虚妄
zhì
停滞
zhé
折扣
流 俗sú


墨守 譬如
shú
biàn
xū wàng
塾师 辩论 虚妄
jié
顾颉刚
gōng
yíng
不攻自破 腐草为萤
二、词语解释
不攻自破 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形容观点、 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8课《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23张PPT)
要求:①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说服力的论据。 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
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 张。论据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 证明论点的过程。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论据类型
①事实的材料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具体的事例、概括的事 实、统计数字。 ②理论的材料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 名言,民间的谚语和俗语,科学上的公理、规律等等。
怀疑与学问
学习路线图
必背字词 程颐 譬如 腐草为萤 虚妄 盲从 停滞
必背句子
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要知道实际 的情形,只有靠己亲自去观察。 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 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
疑难问题 易错问题
掌握重要字词的音形义,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本文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品味本文语言,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意义。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 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论据。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4.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主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二、答疑全频道
4. 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答疑: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 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 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 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pptx课件(36页)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pptx课件(36页)

1、找出第3、4段列举了哪三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阅读第二部分(3—5),思考下列问题。
2、说说第三段有何作用。 内容上: ❶指出了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❷举例 论证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一观 点”❸指出证据有时不能见到,只能靠别 人的传说。
结构上: 铺垫、引出下文。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
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下 文紧接着就谈论如何对待这“传说”。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学则须疑)
整体感知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A.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B.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 基本条件。 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 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本段论点: 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论证过程: (分4层) 首先提出本段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其次,运用道理论据:对别人的话不假思索,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是不能治学的;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反面”—“正面”)。(对比论证法) 再次运用事实论据:用“戴震事例”证明发问求解的重要性。 (例证法) 最后归纳作结,照应论点:从正面阐述一切学问家做学问都要抱怀 疑的态度,指出“创建新学说”的步骤是:怀疑—辩论—评判—修 正;又从反面阐述“墨守前人旧说”的恶果。这样,有力的论述分 论点。
顾颉[jié]刚:(1893—1980),原 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 国历史学家、民间文艺研究家,古 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 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主持 《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的标 点工作。主要作品《古史辨》《汉 代学术史略》等。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最新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21张PPT)

作用:①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 疑”的道理。 ②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任务探究
4.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B.不信它,因为它“非”。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 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 就信了”的原因。
任务探究
任务三:本文语言精准、严谨,结合文中句子,体会议论文语言表达 上的特点。
1.“学术”和“文化”这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 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任务探究
任务一:分析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联系,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
1.通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并分析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的中心论点往往在课文的开头或是结尾,有些时候可能
会是文章标题,甚至有时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概括。)
中心论点
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个人著作主要有《汉代学术史略》《尚书通检》 《古史辨》《当代中国史学》《秦汉的方士和儒生》 《三皇考》《史林杂识出编》等。
自主学习
知背景
本文选自《宝树园文存》卷三。1922年,顾颉刚先生到上海任商 务印书馆编辑,这段时间他与胡适、钱玄同通过信件讨论群经辨伪问 题,开始复兴历史上的疑辨运动,并把儒家的辨伪变成历史家的辨伪。 在1923年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学说,引起了一场古史 大论战。1926年,顾顿刚把论战双方的文章收集起来,编成《古史辨》 第一册,于是,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一个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 《怀疑与学问》即为此段时间所作。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46张PPT)

怀疑与学问
作者:顾颉刚
凶险( ) 视察( ) 轻信( )
虚妄( ) 盲从( ) 折扣( )
流俗(
) 墨守( ) 停滞( )
不攻自破(

凶险(xiōnɡ) 视察(chá ) 轻信(qīnɡ) 虚妄(wànɡ) 盲从( mánɡ) 折扣(zhé ) 流俗( sú ) 墨守(mò ) 停滞(zhì ) 不攻自破( ɡōnɡ )
原理、定理、公式等。(引用论证(引证))
③比喻论证:打比方。 ④对比论证: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比较。(正面论证和反面论
证)
引用论证
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 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 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 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 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常常”能不能去掉?四个“常常”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 么看?
怀疑与学问
新知导入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这首诗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 早下功夫;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诀窍, 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意思,而要躬行实践, 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诗 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观点。诗人寓理于教,旨在激励儿子不要仅仅 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从 而获得真知。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第一课时)

《怀疑与学问》PPT课件(第一课时)
第3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是怎样的?
二、新课讲解
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第3段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2.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三、归纳小结
本文中心论点鲜明突出,论证层层深入。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事理分析得透彻周密。文章引用名人名言、举事例进行论证,使文章有理有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二、新课讲解
词语解释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战国时期的墨子善于守城,后来用“墨守成规”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它自己就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并除去不合实际的。 停滞: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句是承上启下的总结句,也是两个分论点。中心论点从“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二、新课讲解
本文的事实论据有哪些?
①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
②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③听说“腐草为萤”。
④戴震善问的例子。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新课讲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程颐和张载的名言提出来的。这种写法,既开门见山提出了论点,同时,名言本身也是证明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么提出来的?
二、新课讲解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本文的道理论据有哪些?
二、新课讲解
证明了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引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道理。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
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递进
两个分论点: 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第三段: 1、这段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因果关系
①②③︱④
2、第三句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
●(从第三段顺利过渡到第四段,体现了说明文结构语言的严密。)
第4段
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 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第4段
第一层 (从开头到“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
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 具体说明了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 学派创始人,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 拓者、奠基人。
❖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大学、 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复 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大学教授。1949年后曾任中 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 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怀疑与学问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
读书要有怀疑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 设起新的学说。
师板书“怀疑”“学问”,就这二者的关系,请同 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 看看作家是怎样阐述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的。
❖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
举例论证。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9 怀疑与学问 课件(共19张PPT)
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即怀疑是学问的必要 条件。
重点探究
探究三:内外衔接,故事擂台
请你分享几则具有怀疑精神的人物故事。
重点探究
请你分享几则具有怀疑精神的人物故事。 示例一: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非典型肺炎是衣原 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示例二: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为了坚持真理,伽利略向当时的权威 亚里士多德挑战,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从同 一高度落下,同时着地。
1.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是“怀 疑与学问”。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又提出了怎样的分论点?
2.跳读课文,具体说说,作者的论证思是怎样的?(理清层次时, 我们可以抓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包括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
重点探究
1.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是“怀 疑与学问”。文章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又提出了怎样的分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重点探究
2.跳读课文,具体说说,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理清层次时,我们可以抓 住关键的语句进行分析,包括过渡句、总领句、总结句)
文章开篇引用名言,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后,分别从消极与积极两方面 进行论证。第6段首句是承上启下的递进复句,概括了前后两个分论点。在论 述前一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时,先说对传说的话要 有怀疑精神。既然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 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而别人的传说又不一定可靠,所以对于传说的话都应经 过一番思考再展开论述,提出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 的“怀疑”“思索”来辨别是非。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29张PPT)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8. 怀疑与学问  (共29张PPT)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A.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 骤。
B.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 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 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提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论证 中心论点。
•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除不合理的。 •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 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二、论证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 何提出的?
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学则须疑) 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
引用名言,提出论点。
写了第4段还写第5段?
第4段说的怀疑“传说”, 第5段则说怀疑书本,比第4段进了一 层。这两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4.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两段的
内容有何相异?
侧重点不同:
第4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 虚妄的学说”。
18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导入新课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
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其
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而有的人却收效
差。无论历史与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为
什么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呢?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
文体常识
议 论 文 三 要 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PPT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PPT优质课件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基础检测
标题: _“_讲__广__东__故__事__、__赞__发__展__成__就__”_故__事__大__赛__决__赛__落__幕____ (不超过30字) 理由: __突__出__活__动__主__题__及__结__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基础检测
4.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6月12日 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落幕,来自全省21个市的36名 选手参加了复赛与决赛。经过激烈角逐,大赛产生 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决赛选手来自21个市各地 各条战线,以精彩的故事浓墨重彩地歌颂了改革开 放、创办和发展特区的伟大成就,塑造并赞美了时 代大潮当中的弄潮儿、时代精英与劳动骄子们的群 像,展现了广东人民在新时代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1
技法探究 ……………
2
基础检测 ……………
3
课内精读 ……………
4
课外赏读 ……………
5
片段仿写 ……………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技法探究
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 法。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中 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道理论证: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典著作中 的精辟见解、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 理、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观点。作用:使论证 更概括更深入、有权威性,增强说服力。
基础检测
(3)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 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 术tínɡ zhì( 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 不会进步了。 (4)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 便bù ɡōnɡ zì pò( 不攻自破 )了。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9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3张)语文九年级上册
的必须步骤
பைடு நூலகம்
分论点二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分层教学
阅读文章第一部分 (1—2),试分析作者为 什么一开始就引用两句名 言?
明确作用:
1、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引出本文的观点:治学必须有 怀疑精神; 2、作为道理论据进一步论证观点; 3、开门见山,口吻毋庸置疑,语言精辟有力,点名怀疑和学问 的关系,从而总起下文。
佳句赏读
例句一: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 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品析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佳句赏读
例句二: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
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 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 善的学说产生。 品析思考: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四个“常常……”的顺序能不能换?为什么?
墨(mò)守
流俗(sú) 大儒(rú)
辨伪(wěi)去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依据的理念 或学说。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 经不起反驳、攻击
板块二:
内容学习
结构划分
整体阅读,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层教学
阅读文章第二部分 (3—5),试分析作者是 如何进行论证的?
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首先:第3、4段从如何对待传说和如何对待书本,论述对于 传说,不论信与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 便就信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件(共31张PPT)
哪些?
21
自主学有怀
疑的精神。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
妄的步骤。
分论点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 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2
3、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有哪些? 【1】 事实论据: (1)国难危机时的口头消息; (2)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3)听说“腐草为萤”; (4)戴震善问的例子。
【3】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 强。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 系到全篇中。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 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 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 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 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5。
4、第4段可以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
【1】 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 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 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对 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 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 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 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史略》、《史林杂识初编》
等。
3
自学指导一
• 初读课文,标识生难字
4
• 辨伪去wàng_ • mò守—— • 不gōng自破—— • 停zhì •塾 •譬 •惰 •儒
妄,虚无的不真实的 墨,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攻,比喻观点、言论等经不起推敲。 滞,
shú pì
duò

5
自学指导二
• 默读课文,找出标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 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 关键句子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讨 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时间8 分钟,先自主思考再小组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疑与学问》一文中指出,做学问不要盲从或迷信,要 有怀疑的精神。请你也写一段文字论证这个观点。200字左右。
提示:1.可以用相关事例、名言等材料作为论据来论证观点。 2.要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要只是简单的“观点+材
料”。
18 怀疑与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
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 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
善的学说产生。
18 怀疑与学问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么看?
第②段划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 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 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 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 (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 元素周期表……
答题时,尤其要注意开头的表述。开头的内容一般是提出……中心 论点或引出……论题。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 式: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逸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 等。
18 怀疑与学问 真题演练
请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
…… ⑥耐心成就意志之美。哲人说:“无论何人,若是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 魂。”耐心考验人的毅力和定力。古往今来,滴水穿石也好、铁杵磨成针也罢,愚 公移山也好、精卫填海也罢,难在耐心、贵在耐心、成也在耐心。俗话说,慢工出 细活。我们做很多事情,往往要靠绣花功夫、工匠精神,而离开了耐心,这些都无 从谈起。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细水长流,这也正是对人的意志品质的锤炼和塑 造。 ⑦耐心是一种修养,需要修炼养成。耐心不够,或因心里想法太多、欲望太强, 或因沉不住气、性子太急。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泊;少一点焦虑,多一份淡定; 少一点杂念,多一份纯净;少一点喧嚣,多一份宁静。如此,方可保持一颗耐心, 成就人生之美。
问题(结论)”的思路组织文章。 一般议论文总是先提出问题,点明论点,也就是“引论”。问题提出
以后,进一步加以分析,提出证明论点的论据,组织论证过程,也就是 “本论”。问题经过分析,证明论点是正确的,最后需要向读者再作一番 交代,这也就是“结论”。
18 怀疑与学问
2.方法技巧 ①分析论证思路,首先要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什么任务:从什么地 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要注意的一点是, 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 ②然后在弄清楚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 “接着”“最后”一类的词语。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 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一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 须步骤
分论点二 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18 怀疑与学问 方法拓展
分析论证思路,把握论证结构
1.考点解说 论证思路是作者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 议论文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
(万维钢《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参考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
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 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答案解析】
“据说”的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 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作者并不肯定阿基米德故事的真实性,所以 “据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华声文萃》2018年11期)
18 怀疑与学问
【参考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论点(全文分论点):耐心成就意志之美; 然后,运用讲道理、摆事实的方法(引用哲人的话和举滴水 穿石、铁杵磨成针等例子)进行论证;最后回扣论点:通过 文火慢炖、细水长流,人的意志品质得到锤炼和塑造(耐心 成就意志之美)。
积累拓展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 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任意调换顺序。第一个“常常”是说“要抱怀疑的态 度”,第二个“常常”是说“和书中的学说辩论”,“怀疑” 是“辩论”的前提条件;第三个“常常”是说“评判书中的学 说”,第四个“常常”是说“修正书中的学说”,“评判”是 “修正”的前提。
①表明态度(一般不可以删)。 ②解释词语的含义。 ③定性。如“比较”“相当”“几乎”等词语表示程 度;“大约”“可能”等表示估计;等等。 ④分析删除后的表达效果。如果删去,原来……的意 思就变成了……意思了(显得太绝对),不符合实际。 ⑤阐述词语的表达效果。XX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 严密性。
18 怀疑与学问 真题演练
所以“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步构成逐层 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不能任意调换顺序。
18 怀疑与学问 命题点 议论文词语能否删除类试题漏,否 则所提出的论点就站不住脚,严谨性是议 论文语言的第一要求。
18 怀疑与学问
(2)解题思路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 怀疑与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
思考探究
18 怀疑与学问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 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 “怀疑”“思索”“辨别”三步,这样就不会盲从和迷信, 这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18 怀疑与学问
不绝对。因为作者这里用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 所决定的,着重强调“怀疑”对于学问家的重要。
前面已充分论证了“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所以只要是做学问,就得有怀疑精神,这个思维品质便是所有 学问家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比“所有” 更多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18 怀疑与学问
18 怀疑与学问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 法的名言警句。
示例: ①学问对人们要求最大的紧张和最大的热情。(巴甫洛夫)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③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 知道一切。(高尔基) ④学贵精不贵博。(戴震)
18 怀疑与学问 小练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