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合集下载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西方商务交流日益增多。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导致了中西方商务礼仪存在一定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商务礼仪,能够提高商务合作的效果。

以下将对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进行详细分析。

1.会议礼仪在中西方商务会议中,礼貌和态度很重要。

西方会议通常开始和结束前会有握手的仪式,而中国会议则可能会开始和结束前进行鞠躬和问候。

在会议上,西方人倾向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中国人可能会更倾向于进行细致的辩论和协商。

2.礼品交换在商务交往中,礼品交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西方人通常会在特殊场合或者重大的商务成果上送礼,例如,在公司成立周年、合作成功等时候,或者在节假日送礼。

而在中国,送礼更加普遍,无论是生日、结婚还是其他特殊日子,都会给予礼物。

3.商务餐宴餐桌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西方,用餐时候常常会使用刀、叉、勺等餐具,而在中国则偏爱使用筷子。

此外,在西方,面对面交谈时被吃东西的行为会被视为不礼貌,而在中国通常是可以接受的。

4.礼貌称呼商务交往中,称呼也是需要注意的方面。

在西方,人们倾向于直呼对方的姓名,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敬称,例如“先生”、“女士”等。

尤其是在第一次见面时,中国人通常会使用称呼以显示尊敬。

5.交谈方式中西方文化中的交谈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人们更习惯于直接而开放的交谈方式,在商务交流中很常见。

而在中国,人们更倾向于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在商务交流中常常使用隐喻和比喻。

6.商务礼仪细节在商务交往中的一些小的礼仪细节上也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人通常会礼貌地对待等候服务的人,而中国人可能会显得更加急迫,并试图争取先机。

另外,在商务交往中的礼仪细节上,时间观念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西方人通常十分注重准时,而中国人可能会更加灵活。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商务礼仪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商务礼仪,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在进行中西方商务交流时,应注意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传统,并相互理解和包容,为商务交流搭建良好的桥梁。

中外商务礼仪的差异

中外商务礼仪的差异

中外商务礼仪的差异引导语:中西方商务礼仪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学习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为你带来的中外商务礼仪的差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国际商务礼仪的八大要点1.了解和尊重各国的特殊习俗。

出国前最好是多查阅些有关访问国资料,了解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否则会使访问国的主人误以为对他们不尊重,以致整个商务访问活动宾主双方不愉快,甚至彻底失败。

2.见面要有礼有节。

一般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先讲自己的身份,然后请教对方。

此外,国际上往往在互相介绍时有交换名片的习惯。

3.参加商务活动要守时,因为出席商务活动抵达时间的迟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访问国主人的尊重程度。

4.参加宴请活动要有礼节。

出席宴会应正点或提前二、三分钟抵达,告辞时要等主宾退席后才能退席。

确实有事需提早退席,应向访问国主人道歉后悄悄离去。

5.选择适当之称呼方式。

在国际交流中,一般在招呼上均称先生、女士和小姐。

但要注意在招呼地位高的人士时,要选用“阁下”或称呼其“职衔”方式。

6.带备适当之礼品。

在国外,大多数商业机构有鼓励或禁止送礼,有时赠送礼品会使访问国主人处于一种在道德上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适当之友谊礼品,如国产的一些很有特色且花销不大的纪念品或带有公司标志的小礼品等都具有独到的意义。

7.穿着服饰要合适。

参加商务活动或宴请,正统的西服和领带是必要的,对女士来说一般也应着礼服或西服。

8.交流方式要注意。

在国外几乎所有的会谈都是英语,如果语言上有障碍,可随团带备或在当地聘请一位翻译。

此外,在多数会谈中,开场白都非常简短,交流也都很快进入正题;切忌在会议中斜靠在椅子上,或把手放在头后面,或二、三人窃窃私语,或闭目小睡,或无精打采等,这些都是对交谈双方的不尊重并会引致反感。

(二)国际商务交往中的馈赠常识世界各国,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不同历史、民族、社会、宗教的影响,在馈赠问题上的观念、喜好和禁忌有所不同。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经过一个学期商务礼仪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商务活动中是离不开礼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如何让人感到舒服是非常关键的。

合适的商务礼仪有助于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形象。

所以在这里我想浅谈一下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以便于我们在对外交流中不至于“失礼”。

一、称呼方式大相径庭双方商务人士会面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就有可能出师不利。

中国人有着强烈的宗族观念,讲求“上下有别、贵贱有分、长幼有序”,并且“贬己尊人”。

对自己就是鄙人、拙见、寒舍等,对他人则称作:贵、您、某某经理,某某局长等。

在西方称呼规则简单明确,“你”就是you,“我”就是me,而且很少用头衔来称呼别人。

普通陌生人之间用先生、太太、小姐即可,熟人之间则以名相称,这是关系密切、彼此熟悉的表现,就连父母与子女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名.二、时间观截然不同西方人奉行线形时间观,认为时间一去不复返。

因此,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做任何事都应有严格的日程安排,并且将交往对象是否遵守时间当作判断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安排商务会晤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事情则至少在2个月前进行预约,到最后一分钟才联系被认为是制造麻烦、甚至是侮辱,并且一般都会遭到拒绝。

在商务会谈中,他们喜欢开门见山,习惯速战速决。

而中国人安排时间比较随意,不太重视预约。

并且,中国人经商注重关系,喜好感情投资,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更看重长远的相互信任,故中国人的商业活动时间周期较长。

在两种不同的文化差异下,如果不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往往会导致商务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三、饮食各有特色宴请是一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方式,东西方的商务人士都乐于此道。

但是,中国主人和西方东道主的风格却截然不同。

首先,饮食习惯的差异。

建立在农业基础上的中华饮食文化以五谷杂粮等素食为主,夹取蔬菜、米饭的长筷形成了共餐制;西方国家发达的畜牧业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肉类食品,切割肉食的刀叉带来分食制。

浅谈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是由于文化和传统的不同而导致的。

在进行商务活动时,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和加强沟通。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商务礼仪的一些主要差异。

首先,中西方在交谈和社交中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他们更习惯于与陌生人进行深入的交谈,即使是在商务场合。

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人们更加注重尊重和维护他人的面子和尊严。

在商务交流中,他们可能会更加保持谦虚和谨慎,避免直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批评对方。

其次,西方商务礼仪中的时间观念与东方国家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时间被视为金钱,注重高效率和准时。

商务会议通常在预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延迟和迟到被视为不尊重他人。

而在东方国家,时间更多地被视为弹性和相对的,灵活性更大。

商务活动可能会被视为更长时间的过程,可能会有较多的例外情况和突发事件。

第三,商务礼仪中的礼节和礼仪具有文化特色。

在西方国家,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表达友好和尊重。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鞠躬、鼓掌等方式来表达问候和尊重。

此外,西方商务礼仪中的公务宴会通常会有开胃酒、正餐、甜点和咖啡等环节,而中国等东方国家的商务宴会则可能会更注重酒令和餐桌礼仪。

最后,言传身教在中西方商务礼仪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在西方国家,言辞简洁明了,注重证据和数据的提供,依靠逻辑和分析来进行商务决策。

而在东方国家,人们更注重彼此之间的信任和个人关系的建立,可能更注重体谅和合作。

此外,在东方国家,通常会有更多的身体接触,如轻拍对方的肩膀或握手。

总的来说,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交谈方式、时间观念、礼节和礼仪、以及言传身教等方面。

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对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和促进跨文化合作至关重要。

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流时,我们应该尝试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和礼仪规范,注重沟通和相互尊重,以确保商务合作的成功。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对比与分析中西方商务礼仪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哪些相关的比较与分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编的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大家快来看看吧。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比较与分析:交际方式的差异中国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

两方文化行征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仪式有一定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1 语言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常常是交际失误产生误解的因素之一。

汉语中打招呼的形式使初来乍列的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比如:中国人爱用“吃过饭了?”这样一些话来打招呼,这一极平淡、俗套的日常问候语体现出了中国老百姓质朴、实在的性格:它没有更多的花言巧语,没有对社会、政治的高谈阔论,它直接指向人们最关心、最急迫的问题;它体现出了普通百姓之间一直存在的那种真切的、温情的关系,也体现出了中国人对个体生命的真诚关怀。

而这种问候语直译过来却是无法被说英语的人接受的。

在英语里的寒暄语常常是评论或预测天气状况,达是由于英国人的地理位置对天气特别敏感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天气永远是一个非个人的话题。

中国人寒喧时可能谈起年龄、工资和婚姻等,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社会家庭化,“四海之内皆兄弟” 的为人准则,显示对他人的关心。

但若对一个英国人说这些,恐怕他会敏感地认为你要刺探其隐私,容易发生文化冲突,造成误解每一种晤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之后,都会形成各自独特的称谓体系和使用规范中国文化中长幼、上下不同身份的称呼是很讲究的,不注意就会失礼。

它最人的特点是“贬己尊人准则”,对自己,如:小弟、拙文、寒舍、贱内等;对他人、长辈、卜级的称呼要用一定称谓职务、衔,以示尊敬,如:兄台、贵、您、您老,千局长等。

英语中,衔称十姓氏(有时,衔称+教名)称谓形式也是有的,多用于对皇族,政府上层、宗教界、军界或法律界人士的称谓,比如Prince Charles(查尔斯亲王)、President Roosevelt(岁斯福总统),Father White(怀特神父)、GeneralPatten(巴将军)等等。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际商务往来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这就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商务礼仪。

而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体现尤为显著。

下面将从交际礼仪、商务谈判、商务宴会等方面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一、交际礼仪在交际礼仪方面,中西方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交际方式在西方社会,人们注重直接、主动的沟通方式,喜欢用直白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喜欢与他人进行开放、坦率的对话交流。

而在中国,人们则注重礼貌、谨慎,善于含蓄表达自己的意见,注重面子和礼貌,通常不愿意直接拒绝他人的提议或要求。

2. 礼貌称呼在西方国家,人们在商务场合一般使用姓名直呼对方,较少使用敬语或尊称,认为直呼姓名更直接、更亲切。

而在中国,人们在商务场合更注重使用尊称或敬语,如“先生”、“女士”等,尤其是与长辈或上级的交往,更要注重称呼的礼貌和尊重。

3. 交际距离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注重个人空间和私人生活,在交往时保持一定的距离是一种尊重和礼貌的表现;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喜欢靠近交谈,喜欢通过亲近的身体语言来表达亲近和和谐,身体接触并不会被看作不礼貌。

二、商务谈判在西方国家,商务谈判注重效率和结果,注重逻辑和理性,喜欢直接陈述自己的诉求和要求,强调双方在谈判中的平等地位。

而在中国,商务谈判更注重人情关系,强调妥协和和谐,善于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善于通过交际手段化解矛盾。

2. 谈判风格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诉求,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喜欢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团队合作和妥协,善于通过灵活的方式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喜欢通过合作来获取共赢的局面。

3. 谈判技巧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注重逻辑辩证和说服力,善于通过事实和数据来说服对方,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磋商和妥协,善于通过委婉和圆滑的方式来达成共识,喜欢在谈判中展现自己的风度和涵养。

中西方在商务谈判中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在商务谈判中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在商务谈判中礼仪的差异中西方在商务谈判中礼仪的差异1、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中国人一向有着很强的家族观念。

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以家族为本位,每个人作为家族中的一员,视家族利益为根本,可以说除了家族的利益外并无个人独立的礼仪。

重视家族观念,还表现在许多流落海外的中国人念念不忘家乡,怀念亲友,千方百计地为家乡的建设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西方社会,个人本位的观念则占据主导地位。

他们信奉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个人的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

夫妻关系不过是男女订立契约的结果,当事人双方各自为个体,保持着独立的活动,双方一般都不干涉对方的社交自由。

即使父子关系也界限划分明确,儿子帮父母干活、父母要给儿子报酬的事例并不鲜见。

2、看重人情与讲求功利由于中国人十分重视人伦亲情,中国实是一个人情的社会。

中国人一向把情义摆在利益之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成了中国妇孺皆知、代代相传的道德信条。

每逢节庆,亲友之间总要走动走动,相互致意问候。

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亲友之间也常常相互支持和周济。

同样,“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必然的了。

西方人办事交际都功利和实际效益。

各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自身的利益,决不认为是不道德的,而对别人侵害自己利益的行为也决不姑息。

这种务实的精神,一方面激发了人们自我奋斗的激情,另一方面也使人们时常感到内心的孤独。

3、重视身份与追求平等中国的礼仪历来就强调一个“分”字。

“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贫富轻重皆有称”是中国古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境界。

到了现代,中国人“官本位”的意识仍然十分浓重,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拿到行政官员的级别上套一套,以此来区分人的高低贵贱。

另外,在夫妻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仍然是许多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模式。

西方社会的阶级、阶层的对立和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同身份的人有着不同的社交圈子。

但是,在日常交际生活中,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尊严,不喜欢打听对方的身份,一些带有浓重等级色彩的礼仪形式己越来越不受人欢迎。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竞争的日益剧烈,中西方国家的商务文化差异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从话语交往、餐桌礼仪和社交活动礼仪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在商务礼仪上的差异。

一、话语交往中西方在商务交流上的话语交往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对话往往注重互相尊重和谦虚。

比如,在商务会议上,中国人往往不喜欢对别人的意见进行直接的反驳,而是通过委婉的表达方式来表示自己的观点。

同时,在中国,人们常常使用一些敬语和称谓来表达尊重和关心。

比如,“先生”、“女士”、“老师”等称谓都是常用的。

而在西方国家,话语交往更加注重效率和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商务会议上,西方人往往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寻求其他人的意见。

此外,在西方国家中,人们不太注重对称谓的使用,相对来说更注重对话双方之间的尊重和平等。

二、餐桌礼仪在商务活动中,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

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的差异也很大。

在中国,人们用餐时常常会将自己的最好的食物送给别人,并注重随时为别人倒茶。

此外,在中国的餐桌上,人们通常不会直接使用自己的筷子去夹别人的食物,而是使用公用筷子。

这些举动都是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心。

三、社交活动礼仪在商务社交活动中,礼仪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中西方在礼仪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通常会以拜访和礼品等方式表示对别人的关心和尊重。

同时,在给别人赠送礼物时,通常慎重考虑礼物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并选择价格适中的礼物。

而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在商务社交活动中注重的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

此外,在礼物送礼方面,西方人通常不会过于注重礼物的含义和象征意义,而是以实用性为主要考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在商务礼仪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当我们在商务活动中与外国人交流时,应该注意到这些差异,尊重并适应文化差异,以避免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冲突。

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更好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

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差异商务会议是指带有商业性质的会议形式。

一般包括:新产品推广会、上市公司年会、项目竞标会、行业峰会、答谢宴等等。

会议是做生意的重要一部分,无论是召开还是出席会议的人都应该具备良好的商务礼仪。

1商务会议中见面礼仪的差异1.1称谓的差异中国人对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年轻人通常对长辈称“叔叔”、“阿姨”、他们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而西方对于亲属称谓相对模糊,而且指称宽泛,对于他们除了区分辈分之外,什么都不那么重要。

例如,一个单词“aunt”,就相当于中国的“阿姨”、“姑姑”、“婶婶”、“舅妈”这4个词。

因为西方人倡导的是人格平等,不必太在意年龄,可以直呼其名,对话时无论辈位多高直接称呼为you。

因此,在英语中亲属称谓根本没有汉语那样多与复杂,使用频率也没有这么高。

在会议人员初次见面时的称谓尤为商务礼仪的展现,作为中方的代表要称外方的代表中的女士为MissorMrs.而男士为Mr.其实中国人不必拘泥于西方人的职位,而特别在称呼时一定要叫什么经理什么部长;相反地,中国人则很在乎职位,外方要常将其职位挂在对中方的称谓后面。

只有这样的称谓才会让双方都舒服且合理的接受。

1.2问候的差异在召开商务会议前的打招呼,主要用以向对方询问安好、表示关切,或者致以敬意。

常用中国人最常用的汉语是说一声:“您好!”。

但是西方人更愿意说“Nicetomeetyou"。

除此之外,中国人问候的同时习惯于与对方握手,而西方人甚至有时候会热情的拥抱,中方一定要接受这种友好的方式并同样热情的拥抱对方。

有时见面简单的问候之后,人与人之间会有简单的寒暄,即人们在平日问候他人时所讲的一些应酬话。

外国人见面的寒暄主要是从天气开始,如果用中国人的习惯去问候就会被认为你是在关注对方的隐私,打听他们的私事,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

所以,在会议前的寒暄时双方一定要多注意对方的禁忌,说话讲求适度合理。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与分析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与分析

Part 03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见面礼节差异
中方:握手是 常见的礼节, 同时会互相介 绍,使用敬语

西方:握手同 样是常见的礼 节,但通常会 交换名片,行
吻面礼等
中方:在商务 场合中,地位 高的人先伸手, 而西方则是女
士优先
西方:在正式 场合中,行吻 手礼,而在非 正式场合中, 则可以行拥抱

Part 05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融合与借鉴
中西方商务礼仪融合的必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 中西方商务礼 仪融合有助于 跨国企业更好 地融入当地市 场,提高竞争
力。
中西方商务礼 仪融合有助于 消除文化隔阂, 促进国际商务
合作。
中西方商务礼 仪融合有助于 提高个人职业 素养,提升国
际形象。
中西方商务礼 仪融合有助于 推动不同文化 间的交流与理 解,促进世界 文化多样性的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西方商务礼仪的发展:从古至今,西方 的商务礼仪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包 括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启蒙运动时期和现代商务礼仪。
添加 标题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 加速,中西方商务礼仪也在相互影响和 融合,形成了具有国际特色的商务礼仪。
添加 标题
中国商务礼仪的发展:中国的商务礼仪 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礼制演变 到现代的商务礼仪,经历了数千年的发 展和演变。
商务礼仪规范:中西方商务礼仪都有自己的规范和惯例,双方可以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和 借鉴,以促进商务合作。
礼仪教育:中西方商务礼仪教育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个人的商务礼仪 素养和水平。
Part 06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发展趋势与 展望
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发展趋势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以商务礼仪为例社交礼仪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文化现象,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社交礼仪存在着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加强国际交流和提升商务交往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商务礼仪为例,探讨中西方社交礼仪差异,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中西方商务礼仪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西方商务交往中的问候方式不同。

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会亲吻脸颊或者握手来问候对方,而在中国则通常采用握手的方式。

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对个人空间的理解和对接触方式的认知不同。

其次,中西方商务交往中的用餐礼仪存在差异。

在西方国家,人们吃饭时通常直接用刀和叉,而在中国则通常使用筷子。

此外,中西方对颜色的认知也存在不同。

在西方,白色通常被认为是纯洁和祥和的象征,而在中国,白色通常被认为是丧葬和不吉利的象征。

对于商务交往,了解和遵守对方的用餐礼仪和颜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起到增进对方好感和信任的作用。

此外,中西方商务礼仪在会议和商务谈判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中国商务文化中,人们通常注重面子和人际关系,并倾向于通过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来达到商务目标,而在西方商务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合约和效率,更注重技术和数据的论证。

因此,在商务谈判中,中西方的沟通和决策方式会有所不同。

了解对方的商务文化和礼仪规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商务交流和合作。

最后,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还体现在礼品交换方面。

在中国,人们通常重视礼品的象征意义和面子问题,并注重通过礼品交换来维护人际关系。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更注重礼品的实用性和个人品味。

在商务交往中,选择和赠送礼物时需要注意对方文化背景和礼品交换的意义,以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综上所述,中西方商务礼仪存在着差异。

在商务交往中,了解对方的礼仪规范和文化背景,尊重并遵守对方的习俗和规范,是确保商务交往顺利进行的关键。

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商务关系,并取得长远和共赢的发展。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国际商务礼仪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商务交流日益频繁。

在国际商务交流中,文化之间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商务合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商务礼仪的理解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礼仪、沟通和商务谈判三个方面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

一、礼仪1. 拜访礼仪在中西方文化中,拜访礼仪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拜访他人通常需要提前预约并遵守时间的约定。

迟到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客人抵达时可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而且主人通常会主动表示善意,因此客人通常不会按时抵达。

2. 礼物的赠送在商务交流中,礼物的赠送也是一个重要的礼仪问题。

在西方国家,礼物通常以商务目的为主,通常情况下是一些小而精致的礼物。

在中国,礼品具有特别的意义,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礼品,尤其是在商业谈判中,礼物往往被赋予特殊的含义,要慎重选择。

3. 用餐礼仪西方国家的用餐礼仪相对严谨,通常有固定的用餐顺序和礼节。

中国用餐礼仪强调“尊老爱幼”,在用餐中主人会优先照顾客人,客人会礼让主人。

餐桌上的礼仪也有很多讲究。

例如在用餐中不能碰杯底、不能用筷子戳食物等等。

二、沟通1. 语言的使用语言是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国际商务交流中尤为重要。

在西方国家,英语是最主要的商务交流语言,在商务交涉中可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中国,礼貌和委婉的措辞往往更受青睐,因此在商务交涉中需要更多地注重语言的使用和交际技巧。

2. 书面沟通西方国家的商务信函通常简练、明了,内容直截了当;而中国的商务书信通常会在开头及结尾表达对收信人的关心与祝福,文章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平和、有礼貌的措辞。

在书面沟通中,对语言文字的处理也有很大的不同。

3. 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在商务谈判中,表情和身体语言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西方国家,表情和姿势往往比较严肃、拘谨,力求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

中国与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对比

中国与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对比

中国与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对比标题一:文化差异对商务会议礼仪的影响文化差异是中西方商务会议礼仪中最显著的差异之一。

在商务会议中的每个礼仪细节中,包含着对文化习惯以及价值观的理解和反映。

中西文化在礼仪意识、礼仪行为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习惯,成为商务会议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从中西方礼仪文化上的差异看,中西方在礼仪的敬意、礼貌、待客、礼品、言语以及礼仪细节上存在着很大差异。

例如中国的礼仪习惯中,长辈、领导等地位高的人会优先进入会议室,在商务会议中有着更高的地位,而在西方国家中,这个礼仪习惯并不重要。

如果西方国家的企业人员对此一问三不知,容易引起企业间的误解和不适。

如何准确的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并正确使用中西方礼仪,在商务会议上给客户以更好的印象,需要咨询相关人员和寻求有效的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标题二:西方商务会议礼仪的基本流程及要点商务会议礼仪是企业人员的内在素养的体现,它反映出企业的文化价值和经营水平。

适用于商务会议的礼仪流程和要点,各国也有着不同的规定。

而西方国家的商务会议礼仪和中国的礼仪却有着一些细节上的不同。

在一个好的商务会议中,礼仪的细节要求是必须仔细遵守的。

首先,在商务会议开始前要有一个明确的程序,会议的主题、开会人员名称、职位、议程等都要事先通知客户。

其次,需要对商务会议场地进行精心布置,会议室必须保持干净整洁,环境宜人,机器和设备也要有充足的保障。

最后,西方商务会议中要注重会议流程的执行,会议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要得体、准确。

会议中与客户的交往面,要尊重客户的想法和意见,从这些方面能反映出企业团队的优秀素养和专业水准。

标题三:中国商务会议礼仪原则在中国,商务会议礼仪原则包括了会议准备、开场致辞、主席主持、发言顺序、礼品等全方位的内容。

会议前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会议主题、议程、会场布置、接待等。

在开场致辞时,主持人应该要清楚明了的介绍会议的主要内容,帮助参会人员快速了解会议的背景和必要的信息。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_商务礼仪_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_商务礼仪_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在涉外商务活动中,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以及语言习惯等造成了商务礼仪差异。

那么现在小编就来说一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

中西方商务礼仪对比:中西方交际语言的差异打招呼打招呼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事情,但就是这司空见惯的小事也能反映出中西方文化的大差异。

在我国,熟人碰了面相互问一声:“吃了吗?”“上哪去?”“今天不用上班呀?”这本是中国人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打招呼的方式,但如果你拿这些“套话”与西方人打招呼,外国人一定会感到奇怪,甚至会产生误解。

因为这些“套话”对于西方人来说全部是期待对方给与答复的真正问题,而不是打招呼语或。

称谓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在西方,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

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但在西方,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

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

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西方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商务礼仪是商业活动中一种重要的社交方式,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西方商务礼仪之间的差异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为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了解对方的文化和礼仪习惯是成功商务活动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主要探讨中西方商务礼仪的一些差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商务礼仪不同之处。

语言礼仪在商务会议上,语言交流尤为重要,因此中西方商务礼仪中语言礼仪也有不同之处。

中式语言礼仪中式商务礼仪强调尊重和传统文化,因此在使用称呼和称谓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比较熟悉的业务伙伴应该直接叫他的名字,如“小王”、“小李”等。

•注意尊称,使用正式的称谓如“主任”、“总经理”等,以及适当使用姓氏,特别是提及长辈。

•在用语上要尽量礼貌、客气,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西式语言礼仪西式商务礼仪注重简洁、直接、实用,因此在语言交流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适当使用业务伙伴的名字,这样能够让对方感到亲近和尊重。

•通常使用正式的称谓,如“先生”、“女士”等。

•在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需要明确而简练。

礼仪穿着穿着在商务礼仪中也尤为关键。

不同的文化和场合对商务穿着也有不同的要求。

中式穿着礼仪中式商务礼仪注重庄重和尊重,因此在穿着方面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男士需要穿着正式的西装外套,配以白衬衫和领带。

•女士在大多数正式场合都需要穿正式的旗袍或西装等。

西式穿着礼仪西式商务礼仪注重功能和舒适度,因此在穿着方面需要注意以下要点:•男士需要穿着西装和领带,但不一定要求一定穿着领带。

•女士则需要穿着正装,通常是一套经典的裙装。

礼仪用餐不同的餐桌礼仪,在不同的商务场合同样需要注意。

中式用餐礼仪中式商务场合离不开餐桌交际,因此在用餐礼仪方面需要注意以下要点:•敬酒礼仪十分重要,在敬酒方面需要注意酒杯的高低,以及敬酒的语言和手势等。

•在用餐时应该端庄稳重,将筷子握稳,遵从正确的用餐次序。

西式用餐礼仪西式商务社交的核心经常是晚宴,因此在用餐礼仪方面需要注意以下要点:•使用刀、叉和勺子时,需要掌握正确的用法和摆放位置。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一、打招呼差异
商务会面谈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初次见面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文化讲究“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习惯根据职业、官衔、辈分等称谓他人,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职务,地位和彼此的关系。

而西方同等观念比较强,称呼规则简单,除了对某些特定人士称呼,大凡很少用头衔称呼别人,在非常正式的商务活动场合下,西方人以Mr.称呼男士,以Miss或Ms称呼女士。

大凡情况下会直呼其名以示亲密、同等。

与西方熟人之间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尊称为“Mr某某”会让对方误认为你试图与他人保持距离。

二、时间观念差异
三、送礼方式差异
四、商务礼仪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一、价值观差异
二、时间观差异
三、饮食观差异
四、语言习惯差异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严重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例外的文化特性。

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多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

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崇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穷困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1/ 1。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

中外商务礼仪差异浅析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化,对外商务交流也越来越多。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遵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中外商务礼仪差异进行浅析,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跨文化商务交流。

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在商务礼仪方面有许多差异。

在西方国家,礼仪往往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尊重,而在中国等东方国家,礼仪则更注重团体和身份等方面的考虑。

在商务场合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比较明显。

例如,在交谈时,西方人可能会比较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中国人可能更多地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此外,中西方人在交换名片时也有不同的做法,西方人会将名片放在口袋里或者放在桌子上,而中国人则会用两手同时呈上名片,以示尊重。

中外餐桌礼仪差异餐桌礼仪是商务交流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在中西餐桌礼仪方面也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在西方国家,午餐比较短,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

晚餐比较正式,通常使用刀叉等工具。

而在中国,餐桌礼仪注重团体氛围和礼貌。

一般会有主人的位置,主人会安排席位,开头的词语也很重要。

在用餐时,中国人着重于用筷子和餐匙,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等器具。

此外,中西方的饮酒习惯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晚餐时可能会配上一定量的酒,而在中国,用餐时一般不会喝酒或者只会喝少量的酒。

合理应对中外差异对于中外商务礼仪的差异,我们需要理性看待和应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尽可能地去适应和尊重当地的习惯和方式。

在使用餐桌礼仪时,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习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如果不确定当地的礼仪规范,可以提前询问当地人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最后,我们也需要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尽可能地了解和理解当地文化,并尝试去融入和适应当地的商务礼仪。

中外商务礼仪在很多细节上存在着差异。

为了更好地跨越这些文化壁垒,在商务交流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适应当地的礼仪方式,并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同的商务礼仪,随着国际间商务交往活动的频繁和密切,了解各国间商务礼仪的差异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可能直接影响商务活动的实际效果,因此本文强调不同国家商务礼仪的异同对于国际商务谈判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供你阅读参考。

中西商务谈判礼仪差异01一、打招呼差异商务会面谈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如果不了解对方的称呼习惯,初次见面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文化讲究“上下有别”“长幼有序”,习惯根据职业、官衔、辈分等称谓他人,要充分反映出对方的职务,地位和彼此的关系。

而西方平等观念比较强,称呼规则简单,除了对某些特定人士称呼,一般很少用头衔称呼别人,在非常正式的商务活动场合下,西方人以Mr.称呼男士,以Miss或Ms称呼女士。

一般情况下会直呼其名以示亲切、平等。

与西方熟人之间如果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尊称为“Mr某某”会让对方误认为你试图与他人保持距离。

二、时间观念差异守时是商务交往中的重要礼仪之一,但是,中西方对“守时”的理解,对时间分配和利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认为提前一些赴约是礼貌的,然而在西方人则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事先通知是西方人时间观念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在西方国家,请人吃饭或参加商务谈判活动都要事先通知,临时的邀请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怠慢,不管多诱人基本上都会被拒绝,在中国现代商务交往中,邀请与会面一般也是要提前预约的,但是即使最后一分钟对方也会接受和欢迎。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还表现在谈话方式上,中国人在商务谈判,经商中,喜欢感情投资,在交谈中不急于进入主题,谦虚,往往采取间接的方式,保持选择的灵活性,有时让西方人摸不着头脑,被西方人认为是缺乏准备、表达能力差、低效率。

而中国人却认为西方人的直接与简洁带有冰冷甚至傲慢的味道,不了解这些时间观念的差异,商务活动往往无法顺利开展。

三、送礼方式差异送礼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外商务人士都讲究送礼以增进友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商务礼仪(小论文)课题名称:完成期限: 2013年10月01日至 2013年10月31日学院名称外经贸学院专业班级工商管理21102 学生姓名江津学号 1014221075指导教师陈晓燕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院领导小组组长签字绪论 (1)一、商务礼仪的内涵 (2)(一)礼貌 (2)(二)礼节 (2)二、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3)(一)中西方礼尚交往的区别 (3)(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 (3)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3)(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4)(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4)(三)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4)结论 (5)参考文献 (6)绪论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在人与人的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

礼仪被认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务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约束了商务活动中的某些方面。

而在商务往来中,任何一个表现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是一块手表,也许是一顿晚餐。

学习商务礼仪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

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其次是为了交际应酬,因为商务活动中毕竟是离不开这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而面对不同的人怎样进行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

最后便是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

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了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

1东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一、商务礼仪的涵义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准则。

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在内容上比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更为丰富。

同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相比,商务礼仪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商务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方面。

(一)礼貌礼貌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得体的风度和风范。

礼貌是礼的行为规范,是指人在仪容、仪表、仪态、语言和动作上待人接物的表现。

礼貌主要通过言语和动作表现对他人的谦虚和恭敬,它是一个人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体现。

良好的教养和道德品质是礼貌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自觉的培养和必要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习惯的微笑、主动打招呼、善意的问候、得体的举止等都是礼貌的反映。

商务交往中有礼貌的人往往热情大方、待人谦恭、行为举止得体,显得很有教养。

在商务会面时,他会自觉地向对方问好,行致意礼或握手礼,说话彬彬有礼,一切礼仪的运用看上去自然和谐。

(二)礼节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

礼节是礼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

比如现代商务交往中,初次见面要行握手礼、交换名片等礼节。

礼节从形式上看,具有严格规定的仪式;从内容上看,它反映着某种道德原则,反映着对人的尊重和友善。

在行握手礼时,长辈、上级、女士先伸手,晚辈、下级、男士才能伸手相握;交换名片时一般是地位低的先向地位高的递名片,对方人员较多时,先将名片给职务高或年龄大的,分不清职务时,按照座次递送名片,这都是礼节。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礼节的具体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握手、点头、拥抱、鞠躬、合十、碰鼻子、折肚皮等,都是礼节的表现形式,而且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表达形式不同。

礼节是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法”,是必须遵守的表示礼仪的一种惯用形式。

因此,我们平时应十分注重不同礼节的具体运用,以避免出现“失礼”行为而影响商务活动的进行。

二、中西语言文化差异(一)中西方礼尚交往的区别2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

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

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通过以上两则小故事可体现出: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跨国商务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沟通是极其重要的。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很容易出现误解。

虽然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基本上可以直接而准确传达信息,但是实践中也出现过因语言差异而造成国际商务活动失败的案例。

例如,百事可乐公司的“七-UP”(七喜)牌汽水在上海一直销路不畅,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个品牌用上海方言来说即为“去死”,上海人当然是不会去买这“去死”牌汽水了。

再比如,法国雪佛莱汽车公司对“诺瓦”牌轿车在拉美地区的销售状况很是沮丧,随后才发现该品牌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不走”。

最终,雪佛莱公司只好改变销往拉美国家的汽车品牌。

所以从种种生活中的小例子可体现出:所以说,对商务活动中难以理解事情的分析,从文化背景角度上考虑往往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与其他领域相比,许多国家的商界对跨文化活动较为敏感。

来自《1995国家竞争报告》的研究显示,对跨国文化的理解程度最高的是瑞士,其下依次是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和瑞典,中国排在墨西哥之后列第十六位。

在跨越文化鸿沟时,要有一双倾听的耳朵,敞开理解的胸怀,这样双方的沟通才不是一件难事。

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3(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

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三)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古今中外,着装从来都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的介绍信。

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是一门艺术,服饰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不是用语言所能替代的。

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

在社交场合,得体的服饰是一种礼貌,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

影响着装效果的因素,重要的一是要有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是要有运动健美的素质。

健美的形体是着装美的天然条件。

三是要掌握着装的常识、着装原则和服饰礼仪的知识,这是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美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

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

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装,西方代表装是西装。

4结论商务礼仪乃商务人员交往之艺术,只有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商务活动在更轻松更愉快地氛围中顺利进行。

可以说,正确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企业展示形象,塑造企业文化的一种艺术。

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商务礼仪才能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素质修养。

从而,更好改善人际关系,通过自身良好的礼仪展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5参考文献:[1] 汪洪梅. 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33)[2] 吕维霞. 现代商务礼仪及其发展的新特点[J]国际商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2004(03)[3] 郭华. 浅谈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