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政治制度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一、政治制度概述
- 政治制度的定义和作用
-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二、国家政治制度
-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 国家政治制度的分类和特点
- 国家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级代表大会及其职权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问题和展望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和发展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和挑战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基层群众自治的定义和特点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实施和发展
-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作用和问题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践中的作用和挑战
七、政治制度改革与发展
- 政治制度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 政治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 政治制度改革的未来展望和建议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制度》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六章 政党制度
本章内容框架
一、政党的产生及其发展
二、政党制度的类型及其比较研究 三、政党与多元民主制
第一节 政党的产生及其发展
一、政党的含义
政党(political party),根据《韦氏大词典》的定义,
是“一群人以指导政府政策为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定义,所谓政党,就是代表一定 阶级、阶层或集团根本利益的一部分最积极分子, 为了维护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通过执掌或 参与国家权力,以实现其政治理想而结合成的具有 政治纲领、组织章程、组织系统和一定群众基础的 政治团体。 法国政治学家迪韦尔热将政党分为内生党和外生党 两种类型。内生党是产生于议会内的政党,外生党 是产生于议会外的政党。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主 义
自 由 主 义
保 守 主 义
法 西 斯 主 义
主要意识形态及其发展演变
毛泽东主义 新自由主义 新产主义 现代自由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法西斯主义 现代保守主义
民族主义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左翼 原初的古典自由主义 右翼
4、德国多党制
政党与多元民主制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利益、政治主张
和价值取向的人们或机构,为了以集体的力 量达到某种共同目标而组成的团体。他们一 般通过在议会大厅外进行游说、集会游行的 方式对议员和政府官员施加影响或压力,所 以又被称为“院外活动集团”或“压力集 团”。
利益集团影响作用示意图
超国家机构
公共舆论
名称 保守党 来源 托利党 党员组成 董事、经理、 商人、律师、 公职人员、自 由职业者 工人 党员人 数 29万 组织机构 议会党团、全 国联盟 保守党总部 中央执委会、 地区委员会、 选区委员会、 基层俱乐部 主张 信奉保守主 义、反对社 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 义理论 现任党 魁 大卫· 卡 梅隆
政治与原始社会:揭示人类社会演进中政治制度的变迁教案
政治与原始社会:揭示人类社会演进中政治制度的变迁教案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1.1 教学目标1. 了解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2. 掌握原始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3. 理解原始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1. 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以家族、部落为基础,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权力;2. 原始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强;3. 原始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奠定了政治制度的基础,促进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2.1 教学目标1. 了解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2. 掌握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3. 理解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1. 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奴隶主阶级掌握政治权力,对奴隶实行剥削和压迫;2. 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和阶级分化的加剧;3. 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相结合,阶级斗争日益激烈。
第三章: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3.1 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2. 掌握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3. 理解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封建地主阶级掌握政治权力,农民处于被剥削和压迫地位;2.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奴隶社会矛盾的激化,农民起义推动政治制度变革;3. 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政治制度逐渐完善,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章: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4.1 教学目标1. 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2. 掌握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3. 理解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1.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资产阶级掌握政治权力,实行民主制度;2.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封建社会矛盾的激化,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3.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化、法治化,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 (3)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答案】–高祖担任汉王后,将封地转变为公士,使诸侯失去封地之政治实体。
–刘邦消灭吕氏后,基本上恢复了封建的政治制度。
2.【答案】长平之战3.【答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制度。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取消了各地的诸侯国,设立了将军、县令、郡守等官员,以控制地方。
4.【答案】③国家中央集权制④取消封建制度5.【答案】财力、军力第二章:封建制度的社会基础1.【答案】–“中国社会地位的不动性”–宗法制度的复杂性2.【答案】万姓歧博士署,明初行署乡级组织3.【答案】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员以及延续两千多年的时间,其影响力是巨大的。
科举制度采取了考试加士人出身相结合的模式,以选拔优秀人才参与政府工作。
第三章:早期的农村经济1.【答案】–纺织业–织布业–陶产品制造业–金属器制造业2.【答案】–万绒灵的书上载有供品供奉,供品上写着“皇帝子孙受谒在此山”–这表明万绒灵长期供奉的对象是是中国的皇帝(秦始皇或秦兵马俑)第四章: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1.【答案】“邯郸雅歌”,主要描绘了奴隶社会的劳动生活和劳动技术。
2.【答案】周材制度第五章: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1.【答案】明前统治百姓逐渐改变了地方社会中的等级制度,经渐渐由种赋制向井田制转变。
这使得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经济发展。
2.【答案】皮革切割工具、精制丸子、玉制装饰品等。
第六章: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1.【答案】–晚唐的篡位之乱–五代十国的割伐之间–南北朝之间的战乱2.【答案】中国封建社会阶级制度,在宋代开始崩溃,封建王朝的地方割据现象增多,出现了农民起义,导致了封建社会的解体。
第七章:封建社会的经济1.【答案】–商业繁荣–人口增加–财富积累2.【答案】茶叶、丝织品、瓷器第八章:封建社会的文化1.【答案】封建社会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科学、宗教上。
2.【答案】元朝的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一王朝。
中世纪德意志-意大利的政治制度-西方政治制度史
腓特烈二世(1212-1250年)保护教会和贵族 的领地,对诸侯作了许多让步
康拉德四世(1250-1254年)在意战败被杀
大空位时期(1254-1273年)帝国分崩离析, 严重割据,王室领地被瓜分殆尽
鲁道夫(1273-1291年)1273年法兰克福选 侯会议后,七大诸侯掌握了实际权力
②主教区和各大公国都是独立的 政治实体,拥有立法、行政、司 法等特权;王权利用教会来平衡 贵族的势力
③行政权力分散,帝国空有其名, 高级官吏由大公爵、主教担任, 职务世袭
④受罗马国家制度的影响较小, “强权就是公理”的强权法普遍 存在
⑤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常备军,军 事上依赖各公国和主教
二、选举君主制——软弱的中 央皇权与诸侯割据
地内享有各种特权,领地世系,由长子继承 ④ 承认封建主私战的合法性;禁止城市结盟等
帝国国会
选侯会议
封建主代表大会
帝国宫廷总务府 城市代表会议
帝国宫廷参议院
帝国执政府
帝国法院
三、德国的城市同盟
1.13世纪德国城市的发展 2.“汉萨”同盟
莱茵同盟 士瓦本同盟
3.城市结盟的原因 自我保护的需要;维护共同的 商业利益
《西方政治制度史》
第六章 中世纪德意志、意 大利的政治制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中世纪德意志帝国的 选举君主制 德意志帝国各邦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中世纪意大利城市共和 国的统治
第一节 中世纪德国的选举君主制
一、德国早期历史发展的特点(9-13世纪)
1.德国的对外侵略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形成
▪ 早期德意志 ▪ 德意志始于凡尔登合约 ▪ 康拉德(911-919年)短暂执政 ▪ 亨利一世(919-936年),萨克森王朝的统治
初中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制度知识点归纳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公共权力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运转的目标,由社会形成和实施的一系列组织和规范的制度安排。
而对于初中生而言,了解和掌握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初中政治制度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国家政权与政治制度国家政权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和掌握者。
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地方权力。
3.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也可以参与国家事务。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政治协商制度是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重要途径。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为了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中国采取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地方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力,可以制订和执行地方的自治条例和民族自治制度。
5. 阶级斗争与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斗争仍然存在,但性质和方式发生了变化。
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制度必须保障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拥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履行相应义务。
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结社自由等。
公民的政治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社会秩序等。
7. 全球政治制度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中涉及到各国之间的政治制度和互动。
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国家间的政治制度差异会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国际社会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机制来规范和管理国际关系。
政治制度知识点
政治制度知识点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组织和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是国家政权的体现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途径和方式。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知识是我们对世界政治格局进行分析和评估的基础。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介绍政治制度的核心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概述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规范和基本组织形式。
它包括国家的性质、政体形式、国家机构、决策程序等诸多方面。
政治制度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二、国家性质的体现国家性质是政治制度的核心,它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实质属性。
根据国家的性质可将政治制度分为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混合制度等。
不同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治体制。
三、政体形式的分类政体形式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机构和政治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
常见的政体形式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君主制度等。
不同的政体形式决定了国家的权力分配和政府的运作方式。
四、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能国家机构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权力的组织载体。
国家机构包括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司法机构等,它们分工协作,保障国家政权的正常运转。
五、决策程序的运行与特点决策程序是政治制度实施的途径和方式,它决定了政治权力的产生和行使。
决策程序一般包括选举、任免、表决等环节,它们受到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保证了政治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六、多元化与权力制衡政治制度的多元化和权力制衡是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多元化表现为党派竞争、利益集团参与等,它有助于各方力量的平衡和制约。
权力制衡则是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机构间相互制衡,防止权力滥用和专制倾向。
七、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优劣势和特点。
常见的比较指标包括政府效能、公民参与、权力分散等方面。
了解不同政治制度的比较有助于我们分析和评估国家的政治现状和发展趋势。
结语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组织和运行的基本制度安排,其性质、形式、机构和决策程序等方面决定了国家的政治格局和运作模式。
第6章 西方政治制度的中央政府制度(答案)
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第六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内阁制起源于( A )(2013年1月)p.203A.英国B.美国C.奥地利D.西班牙2.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主要奉行( B ) (2013年1月)p.215A.积极干预的大政府思想B.“守夜人”的小政府思想C.“福利国家”的政府理念D.政府与市场并重的混合监管理念3.日本转向“象征天皇制”及确立议会君主制的时间是在( D )(2012年10月)p.199A.20世纪初B.明治维新之后C.一战后D.二战后4.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一种政府组织形式是( A )(2012年10月)p.205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5.法国的半总统制又被称为( D )(2012年10月)p.208A.“拿破仑体制”B.“密特朗体制”C.“希拉克体制”D.“戴高乐体制”6.20世纪末西方国家掀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其导向是( C )(2012年10月)p.220A.民主B.法治C.效率D.平等7.兼任美国参议院议长的是( D ) (2012年1月)p.212A.国务卿B.首席大法官C.总统D.副总统8.当今西方国家中属于虚位元首的是( D ) (2012年1月)p.198A.法国总统B.德国总统C.葡萄牙总统D.奥地利总统9.瑞士联邦共和国实行( D ) (2012年1月)p.209A.总统制B.内阁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10.下列国家中,实行集体元首制的是( D )(2011年10月)p.197A.意大利B.德国C.法国D.瑞士11.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国家权力的中心是( B )(2011年10月)p.208A.国民议会B.总统C.总理D.政府12.美国总统在组阁过程中需遵循不相容原则,即( C )(2011年10月)p.212A.内阁成员不能是归化的美国人B.内阁成员不能有宗教信仰C.内阁成员不能同时兼任国会议员D.内阁成员不能与总统来自同一个州13.内阁最早出现在( D ) (2011年1月)p.203A.荷兰B.芬兰C.德国D.英国14.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实行( C ) (2011年1月)p.208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15.法国总统府内负责指导、监督政府各部的事务、起着“转动台”作用的机构是( A )(2011年1月)p.214A.总秘书处B.总统府办公厅C.私人军事参谋部D.私人秘书处16.在二元君主制政体中,掌握着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是( A ) (2010年10月)p.199A.君主B.政府首脑C.议会D.内阁17.美国国会如要推翻总统的否决从而使法律生效,就必须经两院分别重新通过该法律,并且通过的票数要达到( B )(2009年10月)p.200A.绝对多数B.三分之二多数C.四分之三多数D.五分之四多数18.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宪法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 A )(2009年10月)p.199A.国家元首B.政府首脑C.上议院议长D.下议院议长19.在议会共和制国家( B )(2009年10月)p.199A.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B.总统是“虚位元首”C.总统是实权元首D.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20.在美国,政府首脑是( A )(2009年10月)p.206A.总统B.国务院总理C.国务卿D.内阁会议主席21.采用集体元首制的西方国家中,最为典型的是( D )(2009年1月)p.210A.美国B.法国C.英国D.瑞士22.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是( A )(2009年1月)p.206A.总统B.总理C.议会D.委员会23.政府机构设置的基础和内在根据是( B )(2009年1月)p.A.议会职能B.政府职能C.政治职能D.社会职能24.在法国的实际政治生活中,主要起着“管家”、“纽带”和“保险丝”作用的是( B )(2009年1月)p.208A.总统B.总理C.议长D.委员长25.在法国总统缺位或不能行使职务时,代行总统职务的是(C) (2008年10月)p. (P245)A.副总统B.总理C.参议院议长D.国民议会议长参考解析:法国第五共和国参议院和国民议会议长分别是国家权力等级中的第3号和第4号人物,排在总统和总理后面。
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框架
七年级政治上册知识点框架第一章政治与生活
一、政治的概念
二、政治与经济
三、政治与文化
四、政治与权力
五、政治与利益
第二章国家与政权
一、国家的概念
二、国家的组成
三、政权的概念
四、政权的形式
第三章民主与专制
一、民主的概念
二、专制的概念
三、我国始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四章政治权利与义务
一、公民的政治权利
二、公民的政治义务
三、违法和不良行为的处理
第五章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二、中华优秀政治文化的特点
三、道德教育在中学政治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政治制度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法律
一、宪法
二、行政法
三、民法
四、刑法
第八章共产党员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组织、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
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权利和义务
第九章草原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生活
一、草原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生活
二、蒙古族的政治生活
第十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思想
一、周朝政治制度
二、秦汉政治制度
三、唐代政治制度
四、儒家政治思想。
(当代西方政治制度)第六章 当代西方国家的元首制度
当代西方国家的元首制度
一、国家元首 (一)概念 是国家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或国家象征,是国 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产生
国家元首是最早产生的国家机构。
比利时王国1831年宪法最早规定:国王即国家 元首。 现代国家元首与古代国家元首的质的区别:不 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掌者,而只是国家机构的 一部分。 (三)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
2、美国总统
(1)权力来源:宪法的授权;国会授权;先例 和最高法院裁决
(2)权力表现 ①外交权 ②军事权
③司法权
④人事任免权 ⑤行政领导权 ⑥执行权 ⑦立法权:立法创意权;立法否决权;委任立 法权
3、法国总统 (1)拥有立法权
①拥有公布法律的权力。
②拥有行使全民复决的权力。 ③拥有解散国民议会的权力。 ④拥有咨文权。 (2)拥有行政权力 ①总统拥有任免总理和政府其他高级官员、组 织政府的权构
(1)个人国家元首(单一国家元首) 定义:指由一人独任国家元首的制度。 (2)集体国家元首(复合元首制) 定义:凡由两人以上组成合议制的机关, 由其全体成员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和行使元 首职权者,为集体元首。 ①瑞士联邦的委员会制 ②圣马力诺的双执政官制 ③安道尔的双元首制
②总统拥有担任部长会议主席,主持内阁会议和签 署法令的权力。 (3)拥有司法权力 ①总统拥有赦免权,包括特赦和大赦。
②总统担任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有权任命法官, 并监督法官遵守纪律
(4)拥有军事权力
武装部队统帅;
主持最高国防会议; 有权决定动用法国的战略核力量。
(5)拥有外交权力,直接掌管外交事务。 (6)拥有非常权力 1958年宪法规定,当总统认为“共和国体 制,国家独立,领土完整或国际义务的履行受 到严重和直接威胁”,在同总理、议会两院议 长和宪法委员会主席正式磋商后,可以“采取 必要措施”。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
中国的客观实际适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民族分布复杂的特点;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三是中国各族人民在近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中国共产党成为凝聚各族人民力量的领导核心;四是中国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中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用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解决国内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党以后,受苏联的影响,曾主张建立联邦制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以平等、自治、和建立统一国家为原则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主张,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政策奠定了基础。经过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探索和实践,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后来,又载入历史宪法,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党和国家积累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进行人才开发的丰富经验:根据党和国家工作的需要确定培养方针;结合少数民族工作的实际贯彻执行党的干部政策。
初中政治制度知识点完全整理
初中政治制度知识点完全整理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作为初中政治的重要内容,了解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分类是学习政治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中政治制度的知识点进行完全整理,包括政治制度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领域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是实现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国家统一的重要保障。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组织形式、国家权力机构、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政治制度的概念。
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政治领域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它规定了国家的权力来源、行使方式和限制条件,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框架。
政治制度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应当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个人或集团的意志干扰。
其次,政治制度具有科学性。
一个科学的政治制度应当能够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情况,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再次,政治制度具有合法性。
一个政治制度应当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支持,符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
最后,政治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一个好的政治制度应当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实施,能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政治制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民主制度、集权制度和分权制度等。
民主制度是指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人民通过选举和民主参与来行使权力的制度。
民主制度的特点是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平竞选和多党制等。
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集权制度的特点是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和个人有较大的控制权,决策和执行效率较高。
分权制度是指国家权力分散在多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制度。
分权制度的特点是国家权力分散,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等都拥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力。
在中国,我们采用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这是既民主又集中的制度,体现了人民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权力。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归纳
高中政治知识总结归纳高中政治是一个关于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学科,通过学习政治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下面是高中政治知识的总结归纳。
第一章:政治思想与政治制度1. 政治思想的概念和分类政治思想是指关于政治问题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包括古代政治思想、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和中国政治思想等。
古代思想主要有儒家思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墨家思想等。
西方近现代思想主要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等。
中国思想主要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2.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和政府组织互相关系的规范性体系,包括国家组织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决策制度和宪政制度等。
政治制度可以根据权力来源的不同进行分类,如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议会制度和总统制度等。
第二章: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国家是指统治一定领土,具有主权和强制力的政治组织。
国家具有独立性、统一性、主权性和合法性等基本特征。
2.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家的形成有社会契约说、征服说和宗教说等不同的解释。
国家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历史阶段。
3. 政权的概念和类型政权是指掌握和行使国家政治权力的组织和机构。
政权可以分为专制政权和民主政权。
专制政权包括君主制、独裁制和军事政权等;民主政权包括议会民主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
第三章:政党与政治组织1. 政党的概念和作用政党是争取政权的组织,代表特定阶级和社会群体的利益。
政党在现代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参与选举、提供政治领导和监督政府等。
2. 政党的分类和特点政党可以根据政治立场和组织形式进行分类,如左翼政党、右翼政党和中间政党等。
政党具有团结统一、组织纪律和政策纲领等特点。
3. 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是指不直接参与政府行政管理的组织,包括慈善组织、行业协会和民间团体等。
初中政治制度解析知识点归纳
初中政治制度解析知识点归纳政治制度是指国家在政治组织、权力运行和决策实施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它是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初中政治教育的角度,对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与解析,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第一部分: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 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和决策程序的总体安排。
它是一种通过法定程序产生并行使政府和国家职权的规范性制度体系。
2. 政治制度的作用:政治制度可以使政治实践有章可循,有序运行。
它能够保证政府依法行使权力、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并促进国家发展。
第二部分: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素1. 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是国家的根源和国家权力的最高来源。
政治制度应当以人民的意志为基础,实行人民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察。
2. 社会主义原则: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3. 党的领导原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党的领导原则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4. 人民民主专政的要素:人民民主专政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依法行使国家权力,对反动阶级进行专政的制度形式。
它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出版自由权、结社自由权等各项民主权利。
第三部分: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宪法确认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制度,它是一种代议政治制度,通过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权力。
2. 党的组织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它的组织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党的组织制度包括党的各级组织的设置和运行方式,确保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3. 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对政府行使职权的一整套规范和程序。
我国行政制度包括国务院及其组成部门的设置和职责分工,确保政府的正常运转和行政效能。
第六章 政治统治体系
第六章政治统治体系重点、难点解析1.什么是政治统治体系?它的实质是什么?在明确政治统治体系之前,应先弄清什么是政治统治,政治统治是指在阶级社会中,掌握了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在政治领域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的统治,以保障其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它包括国家统治和阶级统治两种。
阶级统治大于国家统治,国家统治是政治统治的核心和基本手段,而阶级统治除运用国家机器之外,还运用其他社会政治组织对被统治阶级进行统治。
实行阶级的政治统治任务的各种政治机构、组织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严密的体系。
这些政治机构、组织在实际上是作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有次序、有目的的有机整体来发挥其职能的。
这样的关系和结构是政治统治的本质决定的,这个实行政治统治的有机整体就是政治统治体系。
所有政治统治体系的实质和共同特点是实现统治阶级的专政。
首先,政治统治体系的结构是由它本身的阶级性质决定的。
一方面政治统治体系只能是统治阶级组织的体系;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政治统治体系制约着政治统治体系的不同结构形式。
同样的政治组织,在不同性质的政治统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是不同的。
其次,政治统治体系的结构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的特点来决定的。
同一类型的不同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阶级斗争的特点不同,也是决定政泊统治体系的不同结构的条件之一。
政治统治体系的实质是实现统治阶级的专政,在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决定两种根本对立的政治统治体系的经济根源。
只有掌握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才能认清今天和历史上种类繁多的政治统治体系的实质,找到分析具有极其复杂结构关系的政治统治体系的钥匙。
2.政治统治体系与其它社会体系之间区别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政治统治体系是社会整体的一部分,社会中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如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等。
政治统治体系并不包括全部社会组织,而只由其中一部分组织所构成。
区别一个社会组织或机构是否属于阶级统治机构,是否属于政治统治体系,不仅要看它在根本上属于哪种性质,而且要具体分析该组织或机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
00316西方政治制度第六章
2、内阁的发展 内阁从18世纪初起成为英国政治生活的中心,之后伴随着议 会权力的上升和王权的衰落,实现了内阁从向国王负责到向 议会负责的转变,形成了近代意义上的内阁。形成了近代意 义上的内阁。一般认为,正规的内阁制始于英国1721年成立 的沃尔波(1676—1745)为首的内阁,其被认为是英国历史 上第一位首相,1742年辉格党分裂,沃尔波辞职,开创了内 阁需对议会负责的先例。1781年英国在北美战争中失败,内 阁迫于压力集体辞职,这是内阁集体负责制的开始。1883年 小庇特因遭议会反对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诉诸选民裁决” 成为传统。19世纪中前叶,上院与下院的权利大致平衡,首 相大多出身贵族。选举制度的改革打破这种平衡,下院逐渐 成为主权的掌控者。 “阁中之阁”
二、国家元首的分类 1、按国家元首的组织机构来划分 国家元首的组织机构指的是国家元首这一职位由多少 人来担任,据此可以将国家元首分为个人元首和集体 元首。 (1)个人元首 即由一个人来出任国家元首并由其单 独代表国家,也称个体元首、单一元首。大多国家实 行个人元首制,如英、法、美、德、日、意、俄等。 (2)集体元首 即由地位平等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成 员组成的集体来共同担任国家元首职务,行使国家元 首职权。瑞士(联邦委员会)、圣马力诺(双执政官 制)、安道尔(两大公)等国实行集体元首制。
第四节 政府的组成与机构
一、政府的产生及组成原则 政府的产生一般经历三个步骤:任命政府首脑、提名政府成 员及特定机构认可或批准。 1、政府的产生 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统一般 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 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由议会(一般是议会下议院)选出作 为政府首脑,随即由首脑组阁,提出政府成员名单经国家元 首(总统或国王)任命后政府即宣告成立。 在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由于总统和总理分享行政权,由总 统任命总理,然后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成员,组成政府。 但由于议会有倒阁权,总统任命总理时就不能不考虑议会中 的党派力量对比,任命国民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的 领袖人物出任总理并由他来组成政府。
第六章 俄罗斯政治制度.ppt
• 会议,就符合法定人数。总统有权主持政府成 员会议,总统代表可以出席会议。联邦主体行 政长官可以列席会议。会议决议由多数票通过。 政府主席团是政府的常设机关,由总理、第一 副总理、副总理、财政部长、经济部长、外交 部长、国防部长、内务部长、国家财产管理委 员会主席、政府办公厅主任等人组成。主席团 决议以其委员总数的多数通过,不得与政府成 员会议的决定相抵触。
第 六章 俄罗斯政治制度
俄1993年宪法规定 建立一个介于美国和法 国之间的政治制度,总 统拥有很大权力,同时 增强议会职能,实行三 权分立。
俄罗斯政体
行政
立法
司法
俄罗斯政治体制结构
总
统 制
两
院 制
联
邦 制
多
党 制
总
统
制
总统制是俄罗斯新政权体制的核心。 新宪法不仅明确规定了总统制的政体, 而且特别强调了总统的权力和地位。总 统作为国家元首,集内政、外交、立法 等大权于一身,俄罗斯进入了总统集权 的新时期。
• (二)国家杜马。由450名代表组成,每4年 选举一次。其中225名代表按政党或竞选联盟 在选举中的得票率分配,另外225名代表由选 民在按全国人口划分的225个单席位选区选举 产生。年满21岁的俄罗斯公民可以当选为国家 杜马代表。国家杜马代表为专职常任工作,不 得兼任联邦委员会委员,不得担任国家执行权 力机关的公职,不得从事其他有报酬的活动, 教学、科研以及其他创造性活动除外。国家杜 马在其代表中选举主席、第一副主席和若干名 副主席,负责主持本院的
• 会议和管理本院的内部规章。国家杜马 下设若干个专门委员会,它们对其所管 辖的问题进行议会听证会。 • 国家杜马的职权范围是: • 同意总统对政府总理的任命;决定对政 府的信任问题;任免中央银行行长;任 免审计院主席及其半数审计员;宣布大 赦;任免人权全权代表;提出罢免总统 的指控;在俄罗斯宪法未作特殊规定的 情况下,单独罗斯宪法和俄罗斯政府法的规定,俄罗斯政府 是国家最高执行权力机关,在俄罗斯总统指导和总理 主持下开展工作。 • (一)政府的组成及其建立程序。政府成员包括政府 总理、2-3名第一副总理、若干名副总理、各联邦部 长和国家委员会主席。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各共和国政 府总理以及俄罗斯政府办公厅主任也是俄罗斯政府成 员。根据总理的提议,俄罗斯总统可以把政府下属的 其他中央国家管理机关的领导人列入俄罗斯政府成员。 政府总理由总统征得国家杜马同意后任命。第一副总 理、副总理、部长、国家委员会主席以及其他中央管 理机关领导人由总统根据总理
德国和意大利的政治制度
※ 腓特烈二世统治期间(1740—1786), 是普鲁士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他依浩 一支庞大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和绝对的君主专 制统治,对外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战争,扩展 了普鲁士王国的版图;对内实行“开明专制”, 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他改革了普鲁士的法律制 度,减轻刑法,提倡科学文化,创办柏林银行, 采取保护关税和重商主义政策等等,使得普鲁 士王国的面貌为之一新。腓特烈二世的改革, 对于普鲁士国家的进步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 1520年,马丁· 路德发表 “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贵族书” “论基督教的自由” 和“教会被虏于巴比伦” * 马丁· 路德的宗教纲领: 因信称义,即灵魂得救在于内心信仰 信仰来自于遵循《圣经》 而非依从教会 教会是全体信众的教会 而非教士的教会,淡化教俗界限
※ 马丁· 路德的政治纲领
俗权至上与民族国家 即俗权高于教权 建立民族国家 建立民族教会
(2)1701~1918年的普鲁士王国,它是德意志帝 国或德意志联邦内的一个邦国。 (3)1918年至二战结束时的德国的一个州。
1.德意志宗教骑士团的殖民国家 2.普鲁士王国: ※ 普鲁士的前身是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条 顿骑士团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布 兰登堡殖民地。1415年,霍亨索伦家族获得 了布兰登堡领地和神圣罗马帝国选侯的封 号。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布兰登堡接受 了路德新教,从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新教国 家。
(一)宗教改革与德意志各邦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1. 宗教改革 ※ 起因: 教会的腐败 如出售教职和违背独身的戒 律的现象泛滥于教会内部 而赎罪券的兜售 则是教会腐败的集中体现 ※ 1517年,马丁· 路德 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否定教皇的赎罪权 德国宗教改革由此揭开序幕
※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政治纲领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三、宫廷制度
1、后宫制度 ➢ 魏晋南北朝从汉制,称皇室祖母为太皇太后,
母亲为皇太后,妻为皇后,众妾称夫人或嫔妃, 妃嫔列爵序位,比视朝官,与汉制相同。
➢ 后宫卿官,太后有卫尉、少府、太仆三卿,随 太后宫号为官号;皇后卿一人,名大长秋,第 三品,负责宣布中宫命令,宗亲参见或赏赐宗 亲都由他传达送递,皇后出行,陪同供奉。北 魏除大长秋之外,又有内侍长四人,北齐称长 秋寺,掌诸宮阁,置卿、中尹各一人,均用阉 宦。
四、宦官与后党
➢ 魏晋南北朝时期,鉴于东汉外戚、宦官擅权乱 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外戚和宦官。
➢ 曹丕在即魏王位时,规定宦官只能在后宫任职, 黄初三年(222)九月下诏,臣下不得向太后 奏事,后族不许辅政,不许无功受禄。
➢ 刘宋时也下诏,后世如幼主即为,政事委任宰 相,母后不得临朝称制。
➢ 北魏采取太子继位即杀其生母的极端方法,并 定为“常制”。
四、宦官与后党
➢但魏晋南北朝多幼主,又有大族执政,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因而也不 乏皇后干政的事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惠帝继位初年,皇后贾南风勾结楚王司 马玮发动政变,最终导致“八王之乱”。
➢太后干政的情况也有很多。东晋成帝时 太后庾氏临朝;穆帝死后崇德太后执政 四十余年;萧齐宣德太后干政;北魏中 期冯太后摄政,晚期胡太后临朝专制。
三、宫廷制度
2、东宫制度 ➢ 曹魏明帝之后不设东宫,但孙吴独重东宫之选。 ➢ 晋泰始三年(267)始建东宫,置太子太傅、
少傅各一人。宫中事无大小,均决于二傅,各 有丞一人。 ➢ 咸宁元年(275)始设詹事来掌宫事,二傅不 再领官属。詹事下有三卿,即家令、率更令和 仆。此外还有一些如门大夫、中庶子、中舍人 等文职官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政治制度第一节政治行为的规则一、制度与政治制度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
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者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
社会学认为:制度是非常稳定地组合在一起的一套规范、价值标准、地位和角色,它们都是围绕着某种社会需要建立起来的。
政治制度就是政治生活中的人类政治行为的基本规则。
政治制度是如何出现的呢?在一个社会势力不多的社会中,社会势力本身的结构就能制约利害冲突。
●但在复杂的社会中,纯粹的种族、宗教、职业、社会组织的因素就不足以使人们和平地共处于一个政治共同体中,这就需要新的纽带:1、整个社会要有某种利益上的相互适应性,互惠互利。
2、整个社会要有某种基本原则或者道义上的神圣化的职责。
3、要有政治制度。
二、制度化水平的尺度制度化是组织与程序获得价值观和稳定性的一种进程。
●有四个衡量尺度:适应性、复杂性、自主性和内部的协调性。
首先,制度化水平与组织和程序的适应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适应性的量化指标可以转换成组织的寿命。
而组织的寿命可以分解为三个变量:组织的年龄、政治组织领导人换代的次数和在职能方面的适应性。
其次,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组织、政治程序的复杂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第三,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组织、政治程序、社会团体和行为方式的自主性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第四,政治制度化水平与政治组织的内聚力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三、政治制度的价值亨廷顿认为,没有强有力的政治制度,社会便会缺乏确定和实现自己共同利益的手段。
四、古典的民主与程序的民主在1942年熊彼特写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以前,人们往往从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政府的目的来界定民主,这种民主理论被熊彼特称为古典民主理论。
熊彼特认为,这种民主理论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公益来界定民主,有着种种缺陷。
因此提出了程序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方法是为了达成政治决定所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藉由激烈的竞逐获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做决定的权力。
●根据熊彼特的理论,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标准是,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最有力量的决策者是否经由公平、公正和定期的选举产生,即在选举中候选人是否可以自由竞争选票,所有成年人是否均有投票权。
因此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公平竞争和普遍参与。
●亨廷顿对民主的补充性说明首先,他认为,根据选举来界定民主是一种最起码的定义。
其次,通过民主方法选举出来的政治领袖并不一定能够行使实权。
第三,民主制度不见得是强有力的、稳定的。
第四,民主也可以从程度的角度去看,通过检测某一政治体制的选举的公平程度、对政党的限制程度、新闻自由程度以及其他种种指标来衡量一个政治体制的民主程度。
五、民主发展的历程●国家能力建设包括:第一,强制能力,也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能力。
第二,汲取能力,也就是动员和调度社会资源的能力。
第三:濡化能力,就是塑造与巩固国家认同和社会核心价值的能力。
第四,规管能力,维护经济与社会生活秩序的能力。
第五,统领能力,确保国家机构内部协调的能力。
第六,再分配能力: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社会分配正义的能力。
●第三次民主化浪潮起源于1990年代,原因有五个:第一,当代世界普遍接受民主价值。
第二,六十年代全球性的经济发展,在世界各国培育了中产阶级力量。
第三,在1963-1965年的第二届梵蒂冈公教会议上,天主教的信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家教会从保守的力量,变为经济与政治改革的拥护者。
第四,外在行动者在政策上的变化。
第五,滚雪球或者示范效应。
第二节平等的民主与自由的民主一、平等的民主观1、平等的民主观假定存在着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状态,存在着一种社会、政治、经济完全平等的社会。
2、平等的民主观肯定自由的价值,但为了实现自由的理想,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集体的努力。
3、平等的民主观认为政治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政治领域拥有唯一的真理,包容了人类的全部存在。
4、平等的民主观认为,人性是善的,是可以完善的。
具有良善本性的自然人是绝对的参考标准,据此,所有的现存传统、既成制度以及社会安排都必须推翻重造,而最终目的则是保护人的完整的权利和自由。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把人从既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就要剥夺人身上的不够成共同人性的因素,把人还原为自然的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因此,平等的民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均是人,是人的理性和人的得救。
●卢梭的设计1、塑造新人。
“把每个自身都是一个完整而孤立的整体的个人转化为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这个个人就以一定的方式从整体里获得自己的生命与存在”。
赋予个人一本身之外的、而且非靠他人帮助便无法运用的力量,把每个人都改造到若不靠其余所有的人,就会等于无物,就会一事无成。
2、排除党派政治。
公意要求公民只能以个人的身份而非以党派成员的身份参与政治。
因为,如果当人民能够充分了解情况并进行讨论时,公民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勾结;那末从大量的小分歧中总可以产生公意,而且讨论的结果总会是好的。
但是当形成了派别的时候,形成了以牺牲大集体为代价的小集团的时候,每一个这种集团对它的成员来说就成为公意,而对国家来说则成为个别意志;这时候我们可以说,投票者的数目已经不再与人数相等,而只与集团的数目相等了。
分歧在数量上是减少了,而所得的结果却更缺乏公意。
最后,当这些集团中有一个是如此之大,以致于超过了其他一切集团的分歧;这时,就不再有公意,而占优势的意见便只不过是一个个别的意见。
”3、反对三权分立和代议制。
英国人民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英国人民就成了议员的奴隶。
因为“不管怎样,只要一个民族举出了自己的代表,他们就不再是自由的了;他们就不复存在了。
”4、卢梭对立法者和人民的要求卢梭心中的立法者形象是:“为了发现能适合于各个民族的最好的社会规则,就需要有一种能够洞察人类的全部感情而又不受任何感情所支配的最高的智慧;它与我们人性没有任何关系,但又能认识人性的深处;它自身的幸福虽与我们无关,然而它又很愿意关怀我们的幸福;最后,在时势的推移里,它照顾到长远的光荣,能在这个世纪里工作,而在下个世纪里享受。
”卢梭还希望人民能够时刻关心政治,把政治事务当成他们的主要事务。
他认为,如果公民对公共聚会太冷漠,“一旦公共服务不再成为公民的主要事情,并且公民宁愿掏自己的钱口袋而不愿本人亲身来服务的时候,国家就已经濒临毁灭了。
”他希望,人民能够时刻保持政治热情,永无休止地参与政治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自由。
这势必导致社会生活的全面政治化。
二、法国大革命的实践首先,雅各宾分子为了实现他们心目中的民主,主张利用国家强权来塑造新人。
其次,以人治替代法治。
没有别的政府是像民主的政府或者说人民的政府那样地易于发生内战和内乱的了;因为没有任何别的政府是那样强烈地而又那样不断地倾向于改变自己的形式的,也没有任何别的政府是需要以更大的警觉和勇气来维持自己的形式的。
正是在这种体制之下,公民就特别应该以力量和恒心来武装自己,并且在自己的一生中天天都应该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背诵着一位有德的侯爵在波兰议会上所说的话:“我愿自由而有危险,但不愿安宁而受奴役”。
第三,清除所有党派,消灭国家与人民之间的所有中介机构,让人民以一盘散沙的形式直接面对国家,直接表达自己的真正意志,从而澄清公意。
第四,界分敌我,实施恐怖政治,消灭所有被划为人民敌人的人。
三、古希腊的回顾●以平等为导向的民主存在着许多陷阱陷阱之一就是它并不必然保护自由,而且很可能为了平等而牺牲自由。
苏格拉底遭受的贝壳民主陷阱之二在于它只是强调多数意志的权威,强调人民主权高于法律之上。
人世间没有一个权威因其本身值得尊重或因其拥有的权利不可侵犯,而使我愿意承认它可以任意行动而不受监督,和随便发号施令而无人抵制。
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播下了种子。
——托克维尔陷阱之三是它要求每个人均能平等参与政治,而这势必造成政治肥大症。
陷阱之四是它祈求专家式的公民,要求每一个公民均是政治专家。
四、自由的民主观自由的民主观认为,持久且运转良好的民主有着诸多界限,在界限内,民主将保护自由,从而也保护民主的基石;在界限外,民主将摧毁自由,摧毁自己的基石。
自由的民主观认为,只有在有限权力的国家里,个人自由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
自由的民主观并不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够平等地参与政治。
因为它不要每个人都全心全意地致力于政治事务。
自由的民主观不偏爱直接民主,相反,它注重间接民主的真实价值。
自由的民主的经济条件首先就是每个人必须先填饱肚子,但这显然不是其充分条件。
自由的民主观认为,服从法律就可以使人们免于服从主子,只有法律才能使我们持久地拥有自由。
●平等的民主观与自由的民主观的本质区别平等的民主观关注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公平分配,它以社会为中心,要在国家的权力中嵌入民众的权力,它关心国家权力的理性目标即民众的福利,但它却无意关心权力本身所具有的侵略性,也无意关心个人的自由的问题,因为它不懂得个人的自由是现实且持久的民主的前提,不懂得权力的潜在危害。
而自由的民主观主张驯化富有侵略性的权力,主张从政治保护上保护所有人的自由,也就是保护公民免于国家压迫,保护任何公民未经正当的程序,不得被无缘无故投入牢房,并关心可靠的保障机制,这就是法治和宪政。
第三节主要政治制度分析在现代政治生活中,一个政治体系分化为许多相互依赖的次级体系;每个次级体系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制度,其中包括国家组织制度,政府组织制度,政府内部的议会制度、司法制度、行政制度,公务员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一、国家组织结构:单一制和复合制国家组织结构制度规定了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1、单一制国家●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其基本特点是:各行政区域宪法与法律统一;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一致;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掌握最高国家权力;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2、复合制国家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通过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
按照其联合程度的不同,复合制国家又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
●联邦制国家是由两个以上独立的政治实体,根据联邦宪法组合而成的国家。
其主要特点是:国家有统一的宪法,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范围内,地方政府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联邦政府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地方政府同时拥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系统,它与联邦政府之间不是简单的隶属关系。
在对外关系上,联邦政府拥有外交权。
●邦联制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国家联盟,它是若干主权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