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医学课件
23
(一)循经用药 六.临床体会
• 太阳头痛: 羌活、蔓荆子、葛根;
• 阳明头痛: 葛根、白芷;
• 少阳头痛: 柴胡、川芎;
• 厥阴头痛: 藁本、吴茱萸;
• 太阴头痛: 苍术;
• 少阴头痛: 细辛。
医学课件
24
(二)配伍风药
• 高巅之上,唯风可到,风药轻扬,易达病 所,故临床治疗头痛,不唯外感,即使内 伤头痛,亦常配伍风药,如防风、羌活、 京子、荆芥等。但风药走散,久服伤气; 风药多辛散,易伤阴津,故阴血亏虚之人 当慎用。
• 患者近4年来每周头痛发作10次以上,每次疼痛 持续10分钟左右,头痛以右侧为主,间断性发作, 呈刺痛或固定痛,伴头晕,多梦,急躁,双侧膝 关节、肩关节、背部发凉疼痛。外院诊为血管神 经性头痛。发作服止痛片或其它西药无效。既 往有痹证病史。
• 查体: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细。神经系 统检查偏未头发风现(阳肝性阳体风征医学动,课件,头血颅瘀CT夹未痰见湿异,常阻。滞脑33 络)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 细弱。
• 治法:滋阴养血。
• 方药:加味四物汤。
• 加减:兼气虚—加参、芪等,或用人参养营汤;
肝血不足—加酸枣仁、珍珠母等。
医学课件
19
(4)肾虚头痛
• 主症:头痛而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健忘,
遗精带下,神疲乏力;偏肾阳虚则见畏寒肢冷; 偏肾阴虚则见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舌淡 胖,或舌红,苔薄白,或少苔、剥苔;脉沉细无 力或细数。
• 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上犯清空,壅滞不 畅而头痛。
• 风湿—湿为阴邪,风湿蒙蔽清窍而头痛。
医学课件
4
内伤不足
• 年老,劳欲过度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中医内科学 头痛

中医内科学 头痛
常用药:川芎、赤芍、桃仁、益母草活血化 瘀止痛;当归活血养血;白芷、细辛辛散通窍止痛。 方歌: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谢谢
涩,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痛。
【病机】
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外 感头痛以风邪为主,且多兼夹他邪,如寒、湿、热等。 内伤头痛之病机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头痛因于肝者,或因肝失疏泄,气 郁化火,阳亢火升,上扰头窍而致;或因肝肾阴虚,肝阳 偏亢而致。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头痛因于肾者,多因 房劳过度,或禀赋不足,使肾精久亏,无以生髓,髓海空 虚,发为头痛。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头窍有赖 于精微物质的滋养。头痛因于脾者,或因脾虚化源不足, 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或因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阻塞气机,浊阴不降,清窍被蒙而致头痛。若 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气血凝滞,脉络不通,亦可发
4.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
气血化源不足,或病后正气受损,营血亏虚,不能上 荣于脑髓脉络,可致头痛的发生。若因饮食不节, 嗜酒太过,或过食辛辣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 阻遇清阳,上蒙清窍而为痰浊头痛。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跌扑闪挫,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气血滞
为瘀血头痛。
【诊断要点】 1.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头痛部位可发生在前额、两颞、巅顶、枕项或 全头部。疼痛性质可为跳痛、刺痛、胀痛、灼痛、 重痛、空痛、昏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形式可为 突然发作或缓慢起病,或反复发作,时痛时止。疼 痛的持续时间可长可短,可数分钟、数小时或数天、 数周,甚则长期疼痛不已。 3.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内 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 等病史。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

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

其病理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为气血亏虚,脑脉 失养,或阴精亏虚,脑髓失充;实主要是风、火、 痰、瘀阻滞脑脉,上扰清窍,或蒙蔽清窍,以致 元神失控,神机失用,发为头痛、眩晕、中风、 癫狂、痫病、痴呆等病证。
脑系病证既有常见病证,又有危急重症。病因较 复杂,既有外感,也有内伤,但总属脑窍失养、 脑脉瘀阻、清窍不利,治疗多用补益肝肾、活血 祛瘀、化痰祛风等பைடு நூலகம்法。心主血,血生神,心为 神明之所出,精神之所舍;肝主疏泄,调畅人的 精神情志;肾藏精生髓充养于脑,因而脑之病变 常从心、肝、肾诸脏论治。
手足三阳经在头部交接,故在临床上,脑部疾病常配 合针灸、推拿、刮柄、拔罐等方法治疗。另外,情志 调畅、饮食有节、适度锻炼对脑系病证的预防和康复 均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学习头痛、眩晕、中风、痫病、痴呆五个病 证,要求掌握各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辨证 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


【学习目标】
1.感受外邪
中医内科学
多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邪气上犯于头,清阳 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发为头痛。外邪以风邪为主,风 为阳邪,为百病之长,常夹寒、湿、热邪上袭。若夹寒邪,寒凝血 滞,络道被阻,而为头痛;若夹热邪,风热上炎,侵扰清空,气血 逆乱而为头痛;若夹湿邪,湿蒙清空,清阳不展,气血不畅而为头 痛。
3.头痛与真头痛
4.先天不足或久病体虚
中医内科学
肾主骨生髓,髓上通于脑。若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过度,使肾精 耗损,脑髓空虚,则可发生头痛;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不愈,产 后、失血之后,营血亏损,气血不能上营于脑,髓海不充亦可致头 痛。
5.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中医内科学
跌仆闪挫或久病后,气血瘀滞,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发为头 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指 标。
3 切诊
4 辨证论治
医生可能会用中医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 切诊,以判断病情。
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医生会对病因 进行辨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头痛的常见病因
外感病邪
头痛可能由风寒、 风热等外邪侵袭导 致。
内伤情志
长期情绪波动、精 神紧张等因素可能 引发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 课件
欢迎来到《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本课程将介绍头痛的概述,中医理 论与头痛的关系,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注意事项。
头痛的概述
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出现不适或疼痛的症状。
分类
头痛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
发病机制
头痛的发生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神经调节等因素有关。
饮食调理
4
善头痛症状。
中医饮食调理可以通过选择适宜的食 材和方法,来帮助缓解头痛。
预防与注意事项
1 日常预防和注意事项
2 温馨提示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饮食均衡,预防头 痛的发生。
本课程旨在提供参考,如有头痛等疾病, 请及时就医。
中医理论与头痛
中医对头痛的理解
中医认为头痛是因为人体经 络被病邪阻滞,气血运行不 畅所致。
头痛的中医分类
根据脉证、舌诊等中医诊断 方法,头痛可分为风寒头痛、 气血不足引起的头痛等。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 则
中医治疗头痛的原则是调整 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 的平衡。
诊断
1 问诊
2 望诊
医生会询问头痛的具体症状、时间、频率 等情况。
饮食失调
暴饮暴食、食用过 冷或过热的食物, 可能导致头痛。
运动劳损

中医内科学_头痛课件

中医内科学_头痛课件

2020/6/24
33
分证论治
(一)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证 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
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 脉多浮紧
2020/6/24
34
证型的特点
a、头痛起病较急(发病特点) b、头痛剧烈有拘急收紧感,痛连项背,
遇寒尤剧,常喜温。 c、兼有风寒表证,恶风畏寒,鼻塞流清
禀赋不足, 体虚或失血过多或跌外损伤等。 病机:
邪壅头部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络脉失和,不通则痛--头痛,
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而产生风火痰瘀虚而致清窍痹 阻,络脉不利或清窍脑髓失养所致,不荣则痛---头痛。
病位:在颅脑,与肝脾肾病变有关。 病性:有虚有实或虚实挟杂,其中以实为多。
2020/6/24
2020/6/24
31
e、一侧头痛或左或右,可根据疼痛特点,区 别三义神经痛或偏头痛。
f、头痛呈进行性加剧,活动为甚,呕吐,视力 减退,眼底检查,视孔头水肿,应考虑颅内占 位性病变,需做颅脑CT或颅脑MRI等。
g、起病已久,头部隐隐昏痛,伴有思想不集 中,健忘失眠,经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应考虑 N官能症。
2020/6/24
7
从中医理论来认识,按理六经均有
头痛,中医认为,五脏精华之血,六腑 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至于《伤寒论》 提出只有三阳+厥阴头痛,这是因为三阳 与厥阴经脉直接循行头部有关。而太阴 与少阳无经脉直接循头部,仅是简接循 行的关系。为此由外邪引起太少两经头 痛机会较少,故《伤寒论》无太少两经 头痛。
h、头部突然剧痛,项强,高热,昏睡,喷射 性呕吐,应考虑急性传染病等,流脑,乙脑等 需检WBC+DC及脑脊液。
2020/6/24

中医内科学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


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加夏枯草、龙胆;兼肝肾亏虚,水不 涵木,头晕目涩,视物不明,加枸杞子、山茱萸、女贞子;头 痛而目眩甚,肢体麻痹、震颤,加牡蛎、龙骨、珍珠母、龟甲 镇潜。
(2)痰浊头痛
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倦怠无力 。舌淡,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病机析要: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故头 痛昏蒙;痰浊阻滞中焦,故胸脘满闷,纳呆呕恶,倦 怠无力。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常用法半夏、生姜、陈皮和中化痰降逆;茯苓、白 术健脾化湿;天麻平肝息风。 痰湿郁久化热,口苦便秘,加黄芩、竹茹、胆南星 或用黄连温胆汤;胸闷呕恶甚者,加厚朴、枳壳、赭 石和中降逆。

(3)气血亏虚
症状:头痛绵绵,两目畏光,午后更甚,神疲乏力 ,面色咣白,心悸少寐。舌淡,苔薄,脉弱。 病机析要:气血亏虚,清阳不升,清窍失养,故头 痛隐隐;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



是其主要病因。如《素问· 风论》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 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并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见症, 并列举了头痛的不同治疗方药,如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吴茱萸汤主之。” 元代李呆《内外伤辨惑论》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补充了 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论及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分经论治 的观点,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 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如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 头痛》 中的论述较为准确:“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 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头痛》大力倡导瘀血头痛之说:“查患头痛者无 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血府 逐瘀汤)一剂而愈。”至此,丰富了对头痛的认识。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

中医内科学 头痛 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课件中医内科学课件:头痛一、课程概述头痛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病症之一,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头痛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临床经验。

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知识点1、概述:头痛的定义、分类及症状。

2、病因病机:外感、内伤、其他因素引起的头痛。

3、诊断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在头痛诊断中的应用。

4、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

5、临床经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头痛的防治策略及临床经验。

三、课程内容讲解1、概述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头部疼痛、颈强直、恶心、呕吐等。

头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紧张、疲劳、失眠、不良生活习惯等。

在中医内科学中,头痛被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种类型。

2、病因病机外感头痛主要是由外部环境因素引起的,如风、寒、湿、热等。

内伤头痛则由内部脏腑功能失调引起,包括肝阳上亢、气滞血瘀、痰浊痹阻等。

其他因素如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气血不足等也可引起头痛。

3、诊断方法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判断头痛的原因。

闻诊: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病情的轻重。

问诊:了解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找出头痛的诱因。

切诊:摸脉诊断,了解患者的气血情况,判断病情的虚实。

4、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

外感头痛以祛邪为主,内伤头痛则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

在针灸治疗中,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太阳、合谷等。

同时,根据病情的虚实,采用补虚泻实的方法进行治疗。

5、临床经验分享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头痛的防治策略及临床经验。

例如,对于长期疲劳引起的头痛,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放松身心等方法来缓解症状。

对于失眠引起的头痛,除了针灸治疗外,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四、总结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掌握头痛的中医诊治方法,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临床经验分享。

中医内科学——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1、概念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致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二、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2、内伤不足三、诊断要点1、症状: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

2、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3、发病特点: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病较急,病程较短暂。

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4、辅助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脑电图、头颅CT 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四、鉴别诊断真头痛:呈突发性剧烈头痛,或呈进行性加剧头痛。

常伴喷射性呕吐,或颈项强直,或偏瘫、偏盲、神昏,甚至肢厥、抽搐。

五、辨证要点1、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头痛:起病较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烈,伴外邪犯肺卫之征,应辨别风、寒、湿、热之不同。

内伤头痛: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

当辨气虚、血虚、肾虚、肝阳、痰浊、瘀血之异。

2、辨头痛所属部位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会于巅顶。

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头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头痛——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3、辨头痛性质外感:风寒——头痛剧烈而连项背;风热——头胀痛如裂;风湿——头痛如裹;内伤:痰湿——头重坠或胀;肝火——头痛呈跳痛;肝阳——头痛而胀;瘀血——头痛剧烈而部位固定;虚证——头隐痛绵绵,或空痛。

六、治疗原则外感头痛:散风祛邪为主。

夹寒——宜散寒;夹湿——宜化湿;夹热——宜清热。

内伤头痛:扶正为主,或祛邪为先。

肝阳偏亢——宜熄风潜阳;气虚——宜益气升清;血虚——宜滋阴补血;肾虚——宜益肾填精;痰浊——宜化痰降浊;瘀血——宜活血通络。

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选用适当的引经药,提高疗效。

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葛根;阳明头痛——葛根、白芷;少阳头痛——柴胡、川芎;厥阴头痛——藁本、吴茱萸;太阴头痛——苍术;少阴头痛——细辛。

久痛不愈,头痛较剧烈者——搜风通络之虫类药物。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头痛ppt课件
目录
• 头痛概述 • 中医对头痛的认识 • 头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头痛的治疗方法 •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01
头痛概述
头痛的定义
01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 ,通常表现为头部疼痛,可伴有 其他不适感,如恶心、呕吐、畏 光、声音过敏等。
02
头痛的疼痛性质可以是锐痛、钝 痛、紧缩感、压迫感等,疼痛部 位可以是全头痛、偏头痛、头顶 痛等。
头痛的病因
头痛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精 神因素等。例如,偏头痛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紧张性头 痛与精神压力有关,而丛集性头痛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
此外,一些常见疾病如颈椎病、高血压、颅内感染等也可能 引起头痛。因此,对于长期或严重的头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
表现为单侧搏动性头痛,常伴有畏光、 畏声等症状,发作前可出现视觉先兆。
丛集性头痛
表现为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常在夜间 发作,疼痛部位多在一侧的眼眶周围。
颅内高压性头痛
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表现为剧烈的 头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 在躺下或低头时加重。
头痛的并发症
01
02
03
失眠
长期头痛可能导致失眠, 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 或早醒等症状。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头痛。
避免诱发因素
如过度疲劳、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应尽量避免这些诱发因素。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预防头痛的发生。
05
头痛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作息
调整饮食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
避免过度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控制饮 酒量。

中医内科学头痛

中医内科学头痛
5.头部外伤跌仆闪挫,头部外伤,导致气血涩滞, 瘀血阻于脑络,不通则痛;或各种头痛迁延不愈,久 病人络,也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二)病机
头痛病位在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 髓海之所在,居于人体之最高位。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头,手足三阳经亦上循头面。若 六淫之邪上犯清空,阻遏清阳;或肝郁阳亢,上扰清空;或 痰瘀痹阻经络,壅遏经气;或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头部经 脉失养而挛急,均可导致头痛的发生。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 伤两大类。外感头痛多为外邪上扰清空,阻遏清阳,壅滞经 络。
此外,脑为元神之府与心藏神的功能又密切相关,故 某些神志异常的病证须与心藏神的功能失调相参,如 痫病、癫狂等。
脑系病证的治疗当分虚实,虚者补之,如补肾生髓 、健脾养血、养肝潜阳等治法,实者泻之,如息风、 化痰、开窍、活血、化瘀、通络、清热等治法,临床 上可针对不同病证,辨证施治。
第一节 头痛
风为阳邪,“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外感头痛以风邪为 主,且多兼杂他邪。若风邪夹寒,凝滞血脉,则道不通,不 通则痛。风邪夹热,风热炎上,侵扰清空,头窍被扰,而发 头痛。风夹湿邪,阻遏阳气,蒙蔽清窍,可致头痛。
脑为元神之府、清窍之所。又为髓海,藏而不泻,故称“奇恒 之腑”。元神即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清窍又称脑窍 ,指人的眼、耳、鼻、口、舌等器官。脑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 。脑的病理表现主要是髓海不足、神机失用、清窍失灵、脑脉 不通等。
脑系病证大致可分为脑体(髓海)、脑用(元神)、脑窍(目、耳 、鼻、口、舌)和脑脉(经络)等方面。髓海渐空,神机失用,则 未老健忘,甚则痴呆。邪入经络,清窍失灵,则眩晕、脑转、 耳鸣、目无所见、舌即难言。风阳夹痰上扰,气血逆乱,直冲 犯脑,则为中风。头为诸阳之会,脑脉不通或挛急,则头痛、 头风。临床上头痛、眩晕、中风、痴呆、癫狂、痫病属于脑系 病证范畴。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 颅外结构:头皮;颅外动脉;颅骨骨膜;头皮下组 织、肌肉;外耳、中耳;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眼; 牙。
• 头痛的机制:炎症、损伤、牵引、推移、扩张、肿 瘤、压迫等使痛觉敏感结构受到刺激。
2021/3/4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3. 范 围
• 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颅内压变化引 起的头痛,头部外伤后头痛,五官疾病引 起的头痛,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发热、 缺氧、代谢产物的积蓄,血液病等)。
而头痛 肾虚不能生髓,髓海空虚,脑失濡养而头痛。
• 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气郁化火,上扰清窍而头痛。
2021/3/4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内伤不足
• 饮食不节劳逸失度
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浊中阻,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蒙蔽清窍而头痛。
脾失健运,生化之源不足,气血亏虚,脑脉 失养而头痛。
• 久病入络,跌仆脑损
2021/3/4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外感六淫
二.病因病机
• 风寒—寒伤阳气,清阳受阻,寒凝血涩, 经脉不畅,绌急而头痛。
• 风热—热为阳邪,风热上犯清空,壅滞不 畅而头痛。
• 风湿—湿为阴邪,风湿蒙蔽清窍而头痛。
2021/3/4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内伤不足
• 年老,劳欲过度 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2021/3/4
中医内科学讲义头痛
2.辨头痛所属部位
•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之阳经均循头面,厥 阴经亦会于巅顶。由于脏腑经络受邪的不 同,头痛的部位亦各异。
• 大抵太阳头痛,多在头后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多在前额及眉棱等处;少阳头 痛,多在头两侧,并连及耳部;厥阴头痛, 则在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1. 定义
一.概述

中医内科学头疼

中医内科学头疼
加减:平时-杞菊地黄丸;
也。”“大病后气虚头痛,四桂散,另茶一撮煮服。”
9.元•朱丹溪: •补充了痰厥头痛及气滞头痛;
•头痛不愈,可加引经药:“头痛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 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 辛,厥阴吴茱萸。”
10.明•李中梓《医宗必读》:
•“须知新而暴者,但名头痛;深而久者,名为头风。”
12.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 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 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 也。”
13.清•陈士铎提出“非风”之说,主张头痛不可概加风药。
14.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倡瘀血致病论,用血府逐瘀汤治之。
三、病因病机:
•提出“雷头风”一证:“雷头风,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如 雷鸣,震为雷。”此乃湿热酒毒挟痰上冲,治用清震汤合普 济消毒饮,以除湿化痰,清热解毒。
11.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 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 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 愈后遇触复发也。”
寒-寒凝血滞,阻遏脉络
感受外邪-风 热-上扰清空,气血逆乱 外感头痛
湿-蒙蔽清窍,清阳不升
情志不和 肝气不舒 郁而化火
脏 肝 火盛伤阴


肾水不足 肝肾阴亏 肝阳上亢
功 肾 禀赋不足 不能上充于脑 脑髓空虚


肾精久亏 阴损及阳 肾阳衰微 清阳不升

劳倦过度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脑失濡养 头
调 脾 病后体虚 脾胃受伤
饮食不节
痰湿内生 阻遏清阳

跌仆损伤 血行不畅 络脉瘀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头部对疼痛敏感的结构
▪ 颅内结构:静脉窦及引流到静脉窦的皮层静脉;颅 底动脉环及其近端主要分支;支配硬脑膜的动脉, 如脑膜前动脉和中动脉;三叉、舌咽和迷走神经; 颈1-3脊神经。
▪ 颅外结构:头皮;颅外动脉;颅骨骨膜;头皮下组 织、肌肉;外耳、中耳;鼻腔和鼻旁窦的粘膜;眼; 牙。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3)《丹溪心法》则强调头痛需用引经药:“头痛 需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 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阳细辛,厥阴吴茱 萸。” (4)《医林改错》开创血瘀头痛用血府逐瘀汤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4. 范 围
▪ 头痛可见于西医学内、外、神经、精神、五 官等各科疾病中。本节所讨论主要为内科常 见的头痛,如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 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部分颅内疾病、神 经官能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 头痛等,均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施治。
风,为治外感头痛之要药; 羌活、白芷:疏散太阳、阳明之风邪寒邪; 细辛、薄荷、荆芥、防风:辛散上行,祛风散寒解表; 甘草:和中缓急。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三)源流
1、命名: (1)《内经》称“头风”,“脑风” (2)《难经》提出“厥头痛”(气逆于上,痰逆于 上)、“真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病因病机:
(1)《内经》责之于外邪(风邪)、寒邪及内伤。 《素问·奇病论》“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 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素问·风论》“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 沐中风,则为首风” 《素问·五藏生成篇》“是以头痛癫疾,下虚上实, 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2、辨部位:
太阳头痛:后枕部,下连于项 阳明头痛:前额及眉棱 少阳头痛:颞侧、连及耳部 厥阴头痛:巅顶,或连于目部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3、辨性质:
胀痛、重坠:痰湿 跳痛:肝火 隐痛、空痛、昏痛:气血不足,肝肾阴虚 刺痛:瘀血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蒙蔽清阳 脑海失养
禀赋不足 劳欲无度
肾精亏损 髓海失养
久病入络 跌仆损伤
瘀血阻滞 脑络不通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内伤头痛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 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 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 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诊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真头痛等相鉴别。 真头痛:突发剧烈头病,爆炸样,持续不止,伴颈 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四肢抽搐,喷射状呕吐。 见于流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即轻重(久暂) 内伤头痛:病势轻(缓),病程长,反复发作,多 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 外感头痛:病势剧,起病短暂,多表现为掣痛,跳 痛、灼痛、刺痛、胀痛、重痛。
(三)分证论治--外感头痛
1、风寒头痛
(1)辨证依据: ①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 ②兼次症:恶风寒,口淡不渴;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白; ④脉象:脉浮紧。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2)治法:疏风散寒。
(3)方药:川芎茶调散。 川芎:辛温气香,上达巅顶。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
头 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及பைடு நூலகம்研究进展。
2、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掌握头痛的分类及证候特证与分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一)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 的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4、辨诱因(影响因素)
劳倦加重:气虚 变天加重:寒湿 情绪变化加重:肝火 失眠加重:肝肾阴虚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审证求因,审证论治 外感头痛:祛风散邪(活络) 内伤头痛:滋阴养血补虚 虚实夹杂(肝阳、痰浊、瘀血)、虚实兼顾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辨证论治】风寒头痛
▪ 头痛的机制:炎症、损伤、牵引、推移、扩张、肿 瘤、压迫等使痛觉敏感结构受到刺激。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病因病机】
1、外感六淫
风寒 风热 风湿
寒凝血脉 上炎清窍 蒙蔽清窍
脉络拘急、失荣
外感头痛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病因病机】
2、内伤头痛
肝郁化火 肝阳上亢
肝肾阴亏
上扰清窍
脾失健运
痰浊内生 气血亏虚
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
复发也…”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3、治疗
(1)《伤寒论》:“少阳头痛,往来寒热,不可发 汗,用柴胡汤调解之”。“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 用吴茱萸汤”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李杲分经用药治疗:“太阳头痛,恶风而脉 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少阳 经头痛,脉弦细,往来寒,柴胡为主;阳明头痛, 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 膏、白芷为主;太阴头痛,必有痰,苍术、半夏、 南星为主;少阴经头痛,三阴阳经不流行而足寒 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 阴头顶痛者,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 汤主之”
中医内科学讲义第七章头痛
【概说】
(2)《伤寒论》
遵《内经》六经头痛之名,但提及的只有太阳病, 少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头痛。
(3)《东垣十书》明确将头痛分为外感与内伤
(4)《丹溪心法》认为头痛多属于“痰”与“火”,
(5)《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
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
【概说】
(二)症状特点
1、自觉头部疼痛为共同特征 2、疼痛部位 部位:前额、颞部、顶部、枕部 经脉:阳明、少阳、厥阴、太阳 3、疼痛性质 (1)外感头痛:突然发作、疼痛剧烈、痛无休止,其痛以 刺痛、灼痛、跳痛、胀痛为主。 (2)内伤头痛:缓慢起病、痛势绵绵、时痛时止,久而不 愈,其痛以空痛、隐痛、昏痛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