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癌性疼痛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对于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在门诊部和医务部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制

度的方法执行。

2.医生和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科注册护士。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科执业注册医生。

3.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 ”来

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患者

(如4 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见附图)。对昏迷等

意识障碍患者使用FLACC量表评估(见附表)。

4.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5.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

科)会诊。

6.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

在病史中。

7.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在制定

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

仰等情况。

8.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

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过程记录在病史

中。

9.临床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二、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1.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

(1)患者至门诊部就诊时,预检护士和值班医生应尽快进行疼痛筛

查,并记录于就诊卡上。

(2)患者入院8 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 进行疼痛评估。

(3)在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发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

分》3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

(4)对疼痛评估评分》5分的患者,护士q4h评估疼痛1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5分。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疼痛评估。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护士应追踪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 分钟,口服用药后1 小时),并记录结果。

2.建立以首诊医生和病区医生为基础的疼痛处理模式:

(1)对于护士报告的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或门急诊报告疼痛的患者),医生应及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

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评估结果必要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护士报告后,病房医生原则

上应当在2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评估,紧急情况应立即评估。

(2)临床医生在疼痛评估后,应筛选出需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制度可行的疼痛治方案,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

(3)疼痛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持续的疼痛评估指

标、评估时间(频率)等。

(4)制定疼痛治疗方案依据的原则是: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疼痛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记录,每天至少评估1 次。并根据疼痛评估

结果及时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6)医生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教育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7)为慢性疼痛患者制定出院后疼痛管理方案,并在病程录及出院记录中作好记录。

3.建立由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作为支撑的疼痛咨询模

式:

经规范化疼痛处理,若患者的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此时可向疼

痛专家进行专业治疗咨询。

三、疼痛处理原则

1 .设立疼痛控制目标:

(1)疼痛强度评分W 3分;

(2)24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W 3次;

(3)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W 3次。

2.制定疼痛评估原则

(1)患者的主诉时诊断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

( 2)全面评估疼痛了解肿瘤及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治疗史及相关的化验检查。

(3)动态评估疼痛评估治疗期间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

3.遵循疼痛治疗原则

( 1 )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疼痛:以药物为主,非药物疗法为辅。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非药物疗法有

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神经刺激及毁损

2)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疼痛的类型、强度等制定个体

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3)选择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可选的给药方

法之一。口服和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以肌内注射或

静脉注射。全身用药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以咨询疼痛

专业组人员。

4)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根据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

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5)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镇痛治疗后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疼

痛评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6)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可致便秘、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7)辅助治疗:依疼痛的不同病种和类型而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对不同疾患所致的

疼痛有各自独特的效果。

(8)癌性疼痛患者:按照WH(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见附表)附件:

FLACC量表

WH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