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疼痛科的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适用于疼痛科的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是疼痛科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全体医务人员应认真遵守。
第四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内容包括疼痛科的管理、医疗服务、医疗安全、医德医风等方面的规定。
第二章疼痛科管理第五条疼痛科要遵循院内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科室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科室制度。
第六条疼痛科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对科室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第七条疼痛科要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第八条疼痛科要加强医疗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三章医疗服务第九条疼痛科要积极开展各项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十条疼痛科要遵守医疗服务行为规范,保护患者的权益,尊重患者的选择。
第十一条疼痛科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十二条疼痛科要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确保医疗安全。
第四章医疗安全第十三条疼痛科要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第十四条疼痛科要建立健全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事故。
第十五条疼痛科要做好患者信息的保密工作,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五章医德医风第十六条疼痛科医务人员要恪守医德,做到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第十七条疼痛科医务人员要热情周到地为患者服务,树立良好的医疗形象。
第十八条疼痛科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的意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第六章罚则第十九条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医务人员,疼痛科将给予相应的处罚,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对于严重违纪或违法行为的医务人员,将按照院内规定予以严格处理。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由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共同遵守。
第二十二条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疼痛科负责人。
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
疼痛科上墙规章制度经疼痛科全体医务人员投票通过,并报院领导批准后正式生效。
疼痛管理及相关要求
疼痛管理及相关要求一、疼痛管理范围(一)门诊就诊及住院诊疗的疼痛患者(二)重点管理的疼痛种类及科室1.主要种类:慢性疼痛(疼痛发生>3月)、癌痛、术后镇痛以及诊断明确创伤病人的急性疼痛、无痛诊疗等。
2.疼痛科、肿瘤科分别负责建立慢性疼痛、癌痛的治疗范围、管理规范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置预案。
3.麻醉科、手术科室、急诊科分别负责建立术后镇痛、创伤病人急性疼痛的管理制度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置预案。
4.麻醉科、妇产科负责建立无痛诊疗、分娩镇痛的管理制度以及常见并发症的处置预案。
(三)资质:1.本院注册护士和具备本院处方权的执业医师负责患者疼痛的评估。
2.具备本院处方权并通过“麻醉药品临床使用”培训考核的执业医师负责疼痛患者的治疗与处理。
二、疼痛评估(一)分类评估:1.量化评估: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附件1)。
2.全面评估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附件2)。
(二)疼痛评估记录与再评估1.护理疼痛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护理记录和体温单中,经治医师应将首次疼痛评估结果、治疗方案记录在首次疼痛诊疗记录单中。
2.经治医师负责疼痛患者的再评估,再次评估的时间或频率由经治医师依据疼痛治疗的方法确定,并根据再评估的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日常病程中记录。
3.疼痛强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附件1)进行记录。
4.在治疗过程中,未在给予药物止痛治疗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VAS评分<4分)时,疼痛动态评估记录医护每周不少于1次。
5.在疼痛未稳定控制时,应反复评估每次药物治疗/方法干预后的效果,原则上静脉给药后5-15min、肌内注射30 min、口服用药后1h应评估治疗效果。
6.使用PCA(镇痛泵)患者应评估运动时的疼痛强度(只有运动时疼痛减轻才能保证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最大恢复),了解是否需要增加使用其他镇痛药物。
三、疼痛管理及处理流程(一)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涉及有创或特殊药物治疗时,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疼痛科规章制度
疼痛科规章制度疼痛科是医学领域的一个专科,主要负责研究和治疗各种疼痛相关的疾病。
由于疼痛是一个复杂而且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疼痛治疗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高效、负责任的医疗服务。
下面我们将介绍疼痛科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权益。
一、疼痛科门诊规章制度1. 门诊预约制度:患者需要提前电话预约,以确保能够在合适的时间得到诊疗。
2. 就诊须知告知:在预约前,患者应该事先获得就诊须知,了解就诊流程和需要准备的相关资料。
3. 医生诊疗规范:疼痛科医生应该遵循规范的诊疗步骤,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确保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状况。
4. 疼痛测量工具使用:医生应使用标准的疼痛测量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问卷等,客观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5. 诊疗方案制定:医生根据患者的疼痛状况和病因,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支持等。
6. 处方规范:医生在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并注明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注意事项等。
7. 病历记录: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就诊信息和诊疗过程,确保病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疼痛科住院治疗规章制度1. 入院评估和转归评估:患者入院时应进行全面评估,确保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转归评估,以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2. 床位管理制度:疼痛科病房床位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合理分配,避免拥挤和交叉感染。
3. 食宿安排:医院应提供舒适的食宿环境,确保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4. 用药安全管理:医院需要建立合理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存储、分发和使用等环节,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5. 手术治疗规范:疼痛科手术时,需要严格遵循手术准备、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的规范,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治疗体验。
6. 疼痛评估和镇痛管理:病区应建立规范的疼痛评估和镇痛管理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
疼痛门诊如何管理制度
疼痛门诊如何管理制度一、疼痛门诊的角色与功能疼痛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的主要角色是为疼痛患者提供综合性的疼痛管理服务。
疼痛门诊可以扮演以下几个重要的角色和功能:1. 疼痛评估: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疼痛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 疼痛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诊断,明确疼痛的原因和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疼痛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缓解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4. 疼痛教育: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疼痛相关知识,包括疼痛的原因、影响、预防、处理方法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对疼痛问题。
5. 康复护理: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疼痛门诊还可以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包括康复训练、生活指导、康复评估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功能。
二、疼痛门诊的管理制度为了提高疼痛门诊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疼痛门诊的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配置及分工:疼痛门诊的人员配置应根据门诊规模和患者需求确定,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医生、物理治疗师等。
不同的人员承担不同的工作内容,明确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门诊流程及规范:明确疼痛门诊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接待、登记、排队、就诊、检查、治疗、出诊等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确保门诊工作有序、高效。
3. 医疗设备和药品的配置:疼痛门诊应配备必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设备、疼痛评估工具、常用疼痛药物、物理治疗设备等,确保门诊可以提供全面的疼痛治疗服务。
4. 资源管理及协调:疼痛门诊需要合理管理各项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协调配合,提高门诊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5. 质量控制及评价: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机制,对门诊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门诊的绩效和满意度。
疼痛管理诊疗质量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诊疗质量管理制度1. 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疼痛管理诊疗质量管理制度,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疼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中的疼痛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
2. 目标- 确保疼痛管理的质量和安全性;- 优化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防止疼痛诊疗中的错误和意外事件;- 提供全面的疼痛管理服务。
3. 质量管理原则- 以病人为中心:在疼痛管理过程中,将病人需求和权益放在首位,提供个性化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团队合作:各专业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治疗计划;- 安全管理:强调疼痛管理的安全性,防范并避免可能的错误和意外事件;- 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改进措施,提高疼痛管理的水平。
4. 质量管理措施-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疼痛管理流程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建立疼痛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范围;- 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疼痛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 收集和分析疼痛管理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 建立疼痛管理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疼痛管理服务进行评估和审核。
5. 信息管理和知情同意- 建立完善的病历和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病人疼痛信息的准确记录和及时传递;- 在治疗过程中,要求疼痛管理医生向病人提供详细的治疗方案和风险说明,确保病人知情同意。
6. 风险管理和事件报告- 建立疼痛管理风险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风险;- 要求疼痛管理人员及时报告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建立医患沟通机制,及时解决疼痛管理中的纠纷和投诉。
7. 监督和审核- 审查疼痛管理质量,并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之处;- 监督疼痛管理人员的行为和服务质量,确保其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以上为疼痛管理诊疗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请各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本制度要求执行,以确保疼痛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
疼痛科室管理制度
疼痛科室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疼痛科室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疼痛科室的性质:1、疼痛科室是医疗机构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诊断和治疗。
2、疼痛科室的工作应遵循医疗伦理原则和疼痛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疼痛科室的组织结构:1、科室设置:疼痛科室由科主任、副主任、医生、护士等组成。
2、科室工作分工明确,各岗位职责明确。
第四条疼痛科室的管理要求:1、严格遵守医疗管理制度,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2、全面推行患者信息管理制度,对患者隐私信息进行保护。
3、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4、不断加强科室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条疼痛科室的医疗服务:1、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医疗服务应坚持科学、规范、标准化的原则,避免过度治疗和滥用药物。
3、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获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医疗操作和治疗。
4、提供及时、有效的疼痛管理服务,努力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
第六条疼痛科室的医疗管理:1、建立健全患者病历管理制度,确保病历记录真实、完整、准确。
2、加强医疗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3、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范,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4、推行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防止药品滥用和浪费。
第七条疼痛科室的安全管理:1、制定科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确保科室内安全。
2、对医疗器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杜绝医疗器械设备故障。
3、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第八条疼痛科室的职业道德:1、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恪守医德,尊重生命,尊重患者权益。
2、医务人员应遵守患者隐私保护规定,保护患者隐私信息。
第九条疼痛科室的考核与评价:1、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价,根据医务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进行奖惩。
2、对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疼痛治疗综合管理制度范本
一、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疼痛治疗工作,提高疼痛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疼痛治疗工作,包括疼痛诊断、治疗、康复、监测等全过程。
第三条疼痛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意愿,保护患者隐私;2. 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个性化制定治疗方案;3. 注重预防与治疗相结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保障医疗安全,降低医疗风险。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疼痛治疗管理小组,负责疼痛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价。
第五条疼痛治疗管理小组职责:1. 制定疼痛治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 组织开展疼痛治疗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疼痛治疗水平;3. 监督检查疼痛治疗过程,确保治疗质量;4. 收集和分析疼痛治疗效果,持续改进疼痛治疗工作;5. 负责疼痛治疗相关的医疗纠纷处理。
第六条疼痛治疗小组下设以下部门:1. 诊断科:负责疼痛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 治疗科:负责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3. 康复科:负责疼痛康复,包括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4. 监测科:负责疼痛治疗监测,包括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等。
三、疼痛治疗流程第七条疼痛治疗流程如下: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疼痛情况,了解疼痛发生的原因、性质、持续时间等;2.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疼痛类型和病因;3.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4. 治疗:按照治疗方案进行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5. 康复:进行疼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6. 监测与评价:定期监测疼痛治疗效果,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疼痛治疗质量控制第八条疼痛治疗质量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疼痛治疗操作规程,确保治疗安全;2.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疼痛治疗知识和技能培训;3. 建立疼痛治疗质量控制体系,定期开展质量检查;4. 及时处理疼痛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防止医疗风险;5. 收集和分析疼痛治疗效果数据,持续改进疼痛治疗工作。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五篇)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疼痛科治疗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管理和监控,以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的疼痛治疗服务,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水平。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质量管理:建立疼痛科治疗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治疗操作规范、治疗评估标准、治疗流程和操作规程等,确保治疗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安全管理:建立疼痛科治疗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和风险预防措施、患者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医疗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等,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3.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建立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疼痛科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定期对治疗结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
4.患者权益保障:重视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尊重患者的决策权,建立健全的患者投诉与纠纷处理机制,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5.团队协作与沟通:强调医疗团队的协作和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工作机制,减少医疗事故和疏漏。
总之,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旨在提高疼痛科治疗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疼痛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二)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务人员的个人行为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个人素质、医疗技术水平对医疗质量影响较大,是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质量控制的基本点。
在质控过程中,特别要强调三级医师负责制度、会诊制度和病例讨论等把关制度,确保医疗质量控制的正确实施。
针对我科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1.门诊医师制度(1)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
(2)询问病史详细、物理检查认真,要有初步诊断。
(3)门诊病历书写完整、规范、准确。
(4)合理检查,申请单书写规范。
(5)具体用药在病历中记载。
(6)镇痛药物用法、用量、疗程和配伍合理。
(7)处方书写合格。
(8)积极完成门诊治疗,反馈治疗信息,使医疗工作流程通达。
(9)第二次就诊诊断未明确者,接诊医师应建议请上级医师确诊或收住院。
医院疼痛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疼痛护理管理制度1.建立可靠有效的评估制度,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2.采用0-10分数评分法(NRS)或面部表情描述法来评估患者的疼痛。
3.对所有新入院患者进行疼痛初次评估和筛查,评估新患者入院4小时内完成,记录在《住院患者首次护理评估单》疼痛评估栏内。
4.无疼痛主诉者(评分为0分),不做进一步疼痛评估记录;病情变化出现疼痛时,将疼痛评分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
5.疼痛评分<4分者(评分为1-3分),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每天评估1次,并将评分结果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6.疼痛评分4-6分的中度疼痛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责任护士每天评估2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4分,并将评分结果及处理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7.疼痛评分≥7分的重度疼痛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师并进行必要的处置,观察用药效果,护士每班至少评估1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4分,并将评分结果及处理措施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8.责任护士应利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处理疼痛的意识和知识。
9.护士长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提高疼痛管理的能力。
10.将疼痛管理纳入临床护理质量及文件书写质量考核中,定期进行检查、分析和落实改进。
疼痛护理措施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及患者所能够忍受的程度,以及伴随症状,有无恶心、呕吐等。
3.根据疼痛程度,动态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4.积极寻找疼痛的原因,解除疼痛刺激源。
5.按医嘱使用止痛剂,观察用药效果。
6.做好患者及家属有关疼痛的健康教育,主动配合疼痛治疗,使患者舒适。
7.指导患者采用减轻疼痛的方法,取舒适的体位,鼓励其参加有兴趣的活动,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谈、深呼吸、放松按摩等方法分散对疼痛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8.其他止痛方法:应用冷、热疗法可以减轻局部疼痛,如采用热水袋、热水浴、局部冷敷等方法。
患者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患者疼痛评估管理制度1.制度目的为了有效管理医院内患者的疼痛评估和掌控工作,提高患者的疼痛管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满意度,订立本规章制度。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全部科室、门诊及住院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管理工作。
3.术语定义•疼痛评估: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包含评估疼痛类型、程度、频次、影响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内容。
•疼痛管理: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形订立和执行合适的疼痛治疗方案,包含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4.疼痛评估和管理流程4.1 患者疼痛评估•全部入院患者在入院时应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的疼痛史、现病史等相关信息。
•对于术前患者和疑似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应在手术前进行疼痛评估,包含伤口区域、手术方式等相关信息。
•全部科室医生和护士应掌握疼痛评估的方法和工具,如疼痛评分等。
4.2 疼痛评估工具和方法•依据患者的年龄、理解本领和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面部神色评分法、可视模拟评分法等。
•准确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包含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和时间等。
•注意察看患者的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如痛苦的面部神色、身体姿势等,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4.3 疼痛管理•依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和病情,科室医生和护士应订立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常规疼痛管理措施包含:非药物治疗(如冷热敷、推拿、理疗等)、药物治疗(如镇痛药物等)、心理支持等。
•对于需要使用镇痛药物的患者要准确计算剂量,依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疼痛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给药途径,并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依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适应性,及时调整和优化疼痛管理方案。
4.4 疼痛管理记录和评估•患者疼痛的评估和管理应进行记录,包含疼痛评估结果、疼痛管理方案、药物使用和效果等内容,并进行时间次序的记录。
•患者的疼痛管理记录应与患者的病历同步,确保信息的完整和准确。
•定期对患者的疼痛进行回访和评估,以评估疼痛管理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
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全院疼痛管理水平,规范疼痛管理行为,保障患者的舒适和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涉及全院范围内的疼痛治疗及管理。
第三条疼痛综合管理包括疼痛的评估、治疗、护理和教育等内容,要求全院医护人员共同遵守。
第二章疼痛的评估第四条患者疼痛的评估应当根据患者病情、疼痛类型和程度等因素进行,必须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评估。
第五条疼痛评估应当及时记录在患者病历中,并定期进行复查评估,确保持续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
第六条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应当根据患者病情和主诉症状来确定,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疼痛的治疗第七条疼痛的治疗应当根据疼痛类型和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遵循“个体化、综合化、规范化”原则。
第八条疼痛治疗应当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
第九条疼痛治疗应当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调整用药方案,及时记录用药情况。
第四章疼痛的护理第十条疼痛患者应得到科学合理的护理,包括卧床护理、饮食护理、休息护理等,保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第十一条疼痛患者应得到及时的床边护理,包括疏通气道、保持清洁、定期翻身等,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第十二条疼痛护理应当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制定,定期进行评估及调整。
第五章疼痛的教育第十三条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疼痛管理能力。
第十四条疼痛教育应当包括疼痛的认知、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处理技巧等内容,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第十五条疼痛教育应当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制定,确保患者能够主动参与疼痛管理。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全院设立疼痛管理委员会,对全院的疼痛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十七条全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疼痛管理规范化及技能培训,提高全院医护人员的疼痛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
疼痛评估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疼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产生着重要影响。
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疼痛评估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疼痛管理水平、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内对于患者疼痛的评估和管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缓解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三、适合范围本制度适合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临床科室,包括但不限于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
四、评估管理流程1. 疼痛评估a. 患者入院后,医务人员应及时进行疼痛评估,包括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持续时间等。
b. 评估工具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常用的有视觉摹拟评分法(VAS)、面部表情评分法(FPS)、疼痛量表(NRS)等。
c. 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并及时更新。
2. 疼痛管理a.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b.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心理疗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
c. 药物治疗:根据疼痛程度选择适当的药物,包括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处方药(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d. 监测疗效:治疗后应定期进行疼痛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 疼痛宣教a.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的疼痛宣教,包括疼痛的原因、管理方法、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b. 宣教内容应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 疼痛评估管理的质量控制a. 定期进行疼痛评估管理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对疼痛评估和管理过程的审查和评估等。
b. 建立疼痛评估管理的监测指标和评价体系,对医疗机构的疼痛管理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
五、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和推广疼痛评估管理制度,组织相关培训和考核。
2. 临床科室:负责具体的疼痛评估和管理工作,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一级医院疼痛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院疼痛管理,提高疼痛治疗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体医务人员及护理人员,旨在规范疼痛诊疗行为,提高疼痛诊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三条成立疼痛管理委员会,负责疼痛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疼痛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
第四条医务科负责疼痛诊疗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督,制定疼痛诊疗规范,组织疼痛诊疗培训,定期对疼痛诊疗工作进行质量评估。
第五条护理部负责疼痛护理工作的实施和监督,确保疼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六条药剂科负责疼痛药物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第三章诊疗规范第七条严格执行疼痛诊疗规范,确保疼痛诊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第八条疼痛诊疗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个体化治疗原则;(二)综合治疗原则;(三)阶梯治疗原则;(四)持续治疗原则。
第九条疼痛诊疗流程:(一)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疼痛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二)根据疼痛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三)实施疼痛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四)疼痛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五)疼痛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和随访。
第四章药物管理第十条严格执行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
(一)规范药品采购、储存和使用;(二)严格执行药品处方制度,合理使用镇痛药物;(三)加强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理。
第五章护理管理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应具备疼痛护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疼痛护理技能。
(一)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了解疼痛程度、性质、部位等;(二)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护理计划;(三)实施疼痛护理措施,如药物镇痛、物理镇痛、心理护理等;(四)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疼痛科(住院)规章制度
疼痛科(住院)规章制度
一、入科流程。
1. 住院患者入科时需由医护人员进行详细的疼痛评估,包括疼痛部位、程度、持续时间等信息的记录。
2.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疼痛治疗方案,并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二、疼痛治疗。
1. 严格执行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患者疼痛治疗药物。
2. 对于特殊情况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调整治疗方案。
三、疼痛评估。
1. 每日对住院患者进行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对于疼痛评估结果异常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向主
治医师汇报并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四、疼痛宣教。
1.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疼痛的认识、疼痛治疗的重要性等。
2.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五、疼痛管理团队。
1. 成立专业的疼痛管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共同
参与疼痛治疗工作。
2. 定期组织疼痛管理团队进行学术交流和疑难病例讨论,提高
疼痛治疗水平。
六、疼痛记录。
1. 对患者的疼痛评估、治疗过程及效果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
及时归档。
2. 确保疼痛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患者的疼痛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七、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疼痛科(住院)规章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扣发奖金、停职等处罚。
八、其他。
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须经相关部门审批。
对于未尽事宜,按照医院相关规定执行。
设立住院病人疼痛管理制度
设立住院病人疼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管理住院病人的疼痛情况,供应优质的医疗服务,保障患者的舒适和病愈,我院特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住院病人,涉及疼痛管理的各个环节。
第三条住院病人疼痛管理应严格遵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敬重患者的自主权和知情同意,并依照科学、规范、个体化的原则进行操作。
第二章疼痛评估与记录第四条住院病人入院时,必需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包含疼痛的性质、程度、位置、时长,以及对日常生活和睡眠的影响等。
第五条住院病人的疼痛评估应由执行医生或专科医生进行,采用可靠有效的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面部神色评分法(FPS)等。
第六条住院病人的疼痛评估结果应认真记录在病历中,并与患者进行共同确认。
第七条住院病人的疼痛变动应及时记录,并与治疗方案的调整相结合,以评估治疗效果。
第三章疼痛处理与护理第八条住院病人的疼痛治疗应个体化、多学科协作,依据病人的特定情况订立相应的治疗方案,包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第九条住院病人的疼痛治疗应依据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别,合理选择药物,并依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和方式进行给药。
第十条住院病人的疼痛治疗应及时、有效,并依据病人的需求进行调整。
对于疼痛掌控不佳的病人,应及时进行评估,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第十一条住院病人的疼痛治疗应重视非药物治疗,如物理疗法、心理疏导、音乐疗法等,以提高疼痛管理的效果。
第十二条住院病人的疼痛治疗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合理选用药物,并进行必需的监测和引导。
第十三条住院病人的疼痛治疗应关注患者的实际需求和期望,敬重患者的意愿,供应个性化、综合性的疼痛管理服务。
第四章质量掌控与安全防护第十四条住院病人的疼痛管理应符合相关的质量掌控要求,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第十五条住院病人的疼痛管理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包含合理使用药物、避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以及防备和处理疼痛相关的意外事件。
第十六条住院病人的疼痛管理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及时矫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疼痛科疼痛管理制度
疼痛科疼痛管理制度一、疼痛的定义及分类疼痛是一种身体感觉,是机体对各种刺激反应的一种自我保护表现。
根据不同的疼痛类型和发生原因可将疼痛分为以下几类:1. 急性疼痛:通常是由外伤、手术、化疗等原因引起的短暂性疼痛。
这种疼痛通常会在伤口愈合或治疗结束后逐渐减轻。
2. 慢性疼痛:长期存在的疼痛,可能持续数月或数年。
慢性疼痛可能是由疾病、神经损伤等引起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3. 神经性疼痛: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的疼痛,常见于神经性疼痛、神经根疼痛等。
4. 癌痛:由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引起的疼痛,通常是慢性疼痛的一种。
二、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有效的疼痛管理对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加重患者原有的疾病。
良好的疼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医疗机构的负担,降低医疗成本。
三、疼痛管理的原则1. 个体化: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忍受程度不同,因此疼痛管理必须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
2. 综合治疗:疼痛管理应采用多种手段综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提高治疗效果。
3. 安全性和有效性:疼痛管理措施应确保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发生。
4. 持续性:疼痛管理应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避免疼痛复发,确保患者长期的舒适度。
四、疼痛管理的措施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疼痛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抗炎药、抗抑郁药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通过按摩、理疗、针灸等手段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减轻疼痛感。
4.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通过注射麻药或局部麻醉剂,阻断疼痛传导,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5.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和训练帮助患者加强身体的功能,减轻疼痛。
五、疼痛管理制度的建立1. 确立疼痛管理小组:建立疼痛管理小组,由医生、护士、药剂师、心理医生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共同负责患者的疼痛管理工作。
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疼痛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疼痛患者,包括门诊、住院及康复治疗等环节。
三、组织管理1. 成立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小组,由医院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设备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各科室设立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医师、药师等相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本科室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四、疼痛患者安全管理措施1. 评估与筛查(1)对所有疼痛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疼痛程度、疼痛类型、治疗史等,了解患者的疼痛特点及风险因素。
(2)对高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筛查,如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等。
2. 医疗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疼痛治疗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安全。
(2)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告知患者治疗风险,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3. 护理安全管理(1)加强疼痛患者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2)对疼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痛药物。
(3)加强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压力。
4. 药物安全管理(1)严格执行药物管理制度,确保药物质量。
(2)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
(3)加强对患者用药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设备安全管理(1)定期检查疼痛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
五、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培训1. 定期组织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2.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疼痛患者安全管理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疼痛患者安全管理相关学术活动,提升专业水平。
六、疼痛患者安全管理监督与考核1. 定期对疼痛患者安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疼痛小组管理制度
疼痛小组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疼痛小组管理,提高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疼痛小组成立目的是为了:回应病患对疼痛的需求;提供专业的疼痛治疗服务;促进多学科协作,共同推进疼痛治疗;推动疼痛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第三条疼痛小组成员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医疗行业规范及医院相关管理制度,尊重患者权益,维护医疗秩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第四条疼痛小组实行领导责任制,确保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及时落实,保障疼痛患者的利益。
第五条疼痛小组成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遵守医德医风,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得参与医疗事故。
第二章疼痛小组成员第六条疼痛小组成员的构成应该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疼痛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康复医生、心理医生、护士等,各类成员应各尽其责,协同工作,共同推进疼痛治疗。
第七条疼痛小组成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必要的专业资质,能够提供专业的疼痛诊疗服务。
第八条疼痛小组成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跟上疼痛治疗的最新进展。
第九条疼痛小组成员应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议,分享诊疗经验,提高专业水平。
第十条疼痛小组成员应尊重患者的选择权和隐私权,确保患者信息的保密性。
第三章工作机制第十一条疼痛小组实行主任负责制,由医院相关领导任命,负责领导小组工作,全面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工作。
第十二条疼痛小组设立办公室,由一名专职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协助主任处理疼痛治疗工作。
第十三条疼痛小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邀请国内外疼痛诊疗领域专家担任咨询顾问,提供指导和建议。
第十四条疼痛小组每月召开例会,总结过去工作,安排当月工作计划,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第十五条疼痛小组定期进行病种讨论和病例讨论,分享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第十六条疼痛小组建立病例档案,记录患者的就诊情况和治疗效果,定期进行病例跟踪和回访。
第四章疼痛诊疗第十七条疼痛小组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疼痛进行综合治疗。
增设疼痛科各项规章制度
增设疼痛科各项规章制度一、疼痛科的设置1、疼痛科的位置应选择在医院治疗区域的中心位置,以方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和就诊。
2、疼痛科应该设置在二级以上医院,具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支持,以提供最优质的疼痛治疗服务。
3、疼痛科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患者的就诊需求,设置合理的诊室数量和治疗床位,以确保患者的就诊时间和治疗效果。
4、疼痛科应该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包括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护士等,以确保疼痛科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就诊需求。
二、疼痛科的管理制度1、疼痛科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领导机构、科室管理规范、科室经费管理、科室质量管理等,以确保疼痛科的管理工作有序、高效。
2、疼痛科应该建立医疗服务规范,包括患者就诊流程、医疗服务价值观、医疗服务质量标准等,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疼痛科应该建立医疗技术规范,包括疼痛治疗方法、疼痛药物使用、疼痛治疗技术等,以确保患者得到科学、严谨的治疗。
4、疼痛科应该建立患者管理制度,包括患者排班、患者就诊信息管理、患者意见反馈等,以确保患者就诊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5、疼痛科应该建立医疗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监测、医疗服务安全检查、医疗服务效果评估等,以确保疼痛科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三、疼痛科的工作流程1、疼痛科的工作流程包括患者就诊流程、患者检查治疗流程、患者出院流程等,以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就诊和治疗。
2、疼痛科应该建立健全的患者就诊流程,包括患者就诊预约、患者就诊登记、患者就诊检查等,以确保患者能够快速、高效地就诊。
3、疼痛科的工作流程应该合理规划,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有效地分工合作,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四、疼痛科的安全管理1、疼痛科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安全管理、外部安全管理、医疗设备安全管理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
2、疼痛科应该建立医疗事故处理制度,包括医疗事故报告、医疗事故调查、医疗事故处理措施等,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稳定。
疼痛科人员管理规章制度
疼痛科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疼痛科人员管理,规范工作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疼痛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第三条疼痛科人员应本着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原则,恪守医德医风,履行职责,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第四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管理,严守纪律,接受监督。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五条疼痛科人员应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严守职业操守,不得违法乱纪,不得为个人私利损害医院利益。
第六条疼痛科人员应具备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持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七条疼痛科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不得泄漏患者隐私。
第八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第九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循医疗伦理,拒绝虚假宣传和不合理医疗行为,不得违规开展医疗活动。
第十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岗位管理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得擅离岗位。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十一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准时上班,不得早退晚到,不得私自请假。
第十二条疼痛科人员应保持工作状态良好,保持精神状态饱满,不得在工作中打瞌睡或与同事交谈。
第十三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患者安全规定,保护患者安全,不得发生医疗事故或差错。
第十四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医疗卫生制度,保持个人卫生,遵守消毒规范,保证医疗环境清洁。
第十五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用药规定,不得滥用药物,不得私自开药。
第十六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医疗布置规定,不得擅自更改医疗方案,确保医疗过程合理。
第四章管理制度第十七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行为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员工之间不得发生冲突。
第十八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考勤规定,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旷工请假。
第十九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奖惩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按照规定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参与评优评先。
第二十条疼痛科人员应遵守安全规定,保证患者和员工的安全,不得发生医疗事故,确保医院工作环境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内科癌性疼痛管理制度
一、总则
1.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对象为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对于门诊患者和急诊患者,在门诊部和医务部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制
度的方法执行。
2.医生和护士协作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进行疼痛评估的护士应为本科注册护士。
处理疼痛的医生应为本科执业注册医生。
3.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时主要使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 ”来
评估疼痛,对于无法用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自我评估的患者
(如4 岁以上幼儿、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等),则采用
“Wong-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FPS-R “(见附图)。
对昏迷等
意识障碍患者使用FLACC量表评估(见附表)。
4.医生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和患者情况,决定疼痛治疗措施。
5.医生应对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定期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经疼痛治疗仍无法控制的,应请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
科)会诊。
6.疼痛筛查和疼痛评估的结果及疼痛治疗的措施和结果等记录
在病史中。
7.在疼痛治疗前,医生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
在制定
疼痛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患者和家属的要求及其风俗文化和宗教信
仰等情况。
8.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使患者及
家属配合并参与疼痛治疗过程。
教育患者和家属的过程记录在病史
中。
9.临床医生应学习和更新疼痛的相关知识和诊疗常规,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
二、疼痛评估与处理流程
1.建立以护士为基础的疼痛筛选模式:
(1)患者至门诊部就诊时,预检护士和值班医生应尽快进行疼痛筛
查,并记录于就诊卡上。
(2)患者入院8 小时内,护士进行首次疼痛筛查,此后每天2PM 进行疼痛评估。
(3)在疼痛筛查和评估中,若发现: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
分》3分的患者,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由医生决定处理措施。
(4)对疼痛评估评分》5分的患者,护士q4h评估疼痛1次,直至疼痛评估评分<5分。
特殊情况按医嘱执行疼痛评估。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治疗后护士应追踪评估(静脉或肌内注射后30 分钟,口服用药后1 小时),并记录结果。
2.建立以首诊医生和病区医生为基础的疼痛处理模式:
(1)对于护士报告的首次主诉疼痛,或疼痛评分》3分的患者(或门急诊报告疼痛的患者),医生应及时对其进行疼痛评估,内容包括疼痛的程度、性质、部位、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
响,既往疼痛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评估结果必要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
护士报告后,病房医生原则
上应当在2 小时内对患者进行评估,紧急情况应立即评估。
(2)临床医生在疼痛评估后,应筛选出需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制度可行的疼痛治方案,并记录在门急诊病历或住院病程录中。
(3)疼痛治疗方案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治疗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持续的疼痛评估指
标、评估时间(频率)等。
(4)制定疼痛治疗方案依据的原则是: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
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对于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疼痛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持续的疼痛评估和记录,每天至少评估1 次。
并根据疼痛评估
结果及时调整疼痛治疗方案。
(6)医生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管理知识的介绍,教育过程记录在病史中。
(7)为慢性疼痛患者制定出院后疼痛管理方案,并在病程录及出院记录中作好记录。
3.建立由疼痛专家(麻醉科、肿瘤科)作为支撑的疼痛咨询模
式:
经规范化疼痛处理,若患者的疼痛仍得不到有效缓解,此时可向疼
痛专家进行专业治疗咨询。
三、疼痛处理原则
1 .设立疼痛控制目标:
(1)疼痛强度评分W 3分;
(2)24小时内突发疼痛次数W 3次;
(3)24小时内需要解救药的次数W 3次。
2.制定疼痛评估原则
(1)患者的主诉时诊断患者有无疼痛及疼痛程度的主要依据。
( 2)全面评估疼痛了解肿瘤及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程度,疼痛对生活的影响,治疗史及相关的化验检查。
(3)动态评估疼痛评估治疗期间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
3.遵循疼痛治疗原则
( 1 )采取综合措施治疗疼痛:以药物为主,非药物疗法为辅。
药物主要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和阿片类药。
非药物疗法有
外科疗法、神经阻滞疗法、神经刺激及毁损
2)选择适当的镇痛药物和剂量:根据疼痛的类型、强度等制定个体
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3)选择给药途径:首选口服给药。
芬太尼透皮贴剂是可选的给药方
法之一。
口服和皮肤用药后疼痛无明显改善者,可以肌内注射或
静脉注射。
全身用药产生难以控制的不良反应时,可以咨询疼痛
专业组人员。
4)制定适当的给药间期:根据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制
定合适的给药间期,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5)及时调整药物剂量:镇痛治疗后应及时观察生命体征,根据疼
痛评分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6)及时处理不良反应:阿片类药物可致便秘、呕吐和呼吸抑制等,应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7)辅助治疗:依疼痛的不同病种和类型而定。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糖皮质激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对不同疾患所致的
疼痛有各自独特的效果。
(8)癌性疼痛患者:按照WH(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见附表)附件:
FLACC量表
WH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
1对于轻度疼痛患者(1-3分)使用阿司匹林、扌卜热息痛等非甾体类止痛药物;
2.对于中度疼痛患者(4-6分)按时服用可待因片或氨酚待因片等弱阿片类药物,并可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3.对于有重度疼痛(7-10分)的癌症患者,按时服用强阿片类药(以吗啡为代表),并可同时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