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大序

合集下载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毛诗大序》原文以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以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讲话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顺,厚人伦,美教化,移民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村夫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讲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隆,代替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还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毛诗即《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文字、诗歌、音律、意义等方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毛诗大序是经过历代文献繁衍所形成的产物,是封建文学思想和现代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重要经典。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毛诗大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昔者,启发禹之洪水,黄帝尚民之疾苦,召伯弃商,唐虞兴国,周公祭祀,召公宁旧,皆以《诗》经受之。自是以迄于汉,礼乐既尚,而《诗》尤重。有司于是始详其义,观其文,考其德音,以为六艺之一焉。东汉桓譚以《诗》受命,咏史推其意,而巷子深猥,内儿独晓,其咏无所成。然自郑玄说成版本,虽瑕疵不少,而足以启迪神明,运化尘俗。至于颜习斋总车《毛诗》,旁及诸韵,通六艺之精华,贯中西之要义,乃大成之圣典,文之至也,矣哉!

【翻译】古时候,启发禹治理洪水,黄帝体察民生疾苦,召伯放弃商朝,唐虞建立了国家,周公维护祭祀,召公宁护旧,这些都是以《诗》作为经典启迪人民。从此之后,礼仪音乐崇尚,而《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开始详细解析其内涵,观察其文字,分析其美学和音乐元素,将其作为六艺之一。东汉桓谭奉命用《诗》进行教导,但诠释不够深刻,只是在一些深僻小巷子里有一些人理解一些原意。直到郑玄将其解说后,虽然

版本中仍然存在不少错误,但足以启迪人类的思维,影响平凡百姓。而到了颜习斋撰写《毛诗》并且涉及众多韵律,通晓六艺之精髓,将中西文化的要义串联起来的时候,终于形成了经典,成为文化传承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诗大序》及译文

《诗大序》及译文

毛诗大序及译文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关雎》是赞美后妃的美得的,是《风》的第一首

诗,是用来教化天下的老百姓、矫正夫妇之道的。

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

國焉。

所以它既适用于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用在诸侯的邦国之中。

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

化之。风的意思就是讽喻、教化;用讽喻来感化人们、教化人们。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诗是人们用来表达志向的,蕴藏在内心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就会用语言来表达,若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若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若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情感通过声音来表达,声音组成宫、商、角、徵、羽的音调,就

叫做音乐。

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

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欢乐,因为那时的政治和睦;动乱时代

的音乐怨恨而愤怒,因为那时的政治乖戾;亡国之时的音乐哀伤而愁思,因为那时的国民困顿贫穷。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所以匡正政治得失,感动天地鬼

神,没有什么比诗更接近于实现这个目标。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

移風俗。

前世的君王用诗歌来规范夫妻关系,养成孝敬行为,敦厚纲常伦理,美化教育风气,改变不良风俗。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所以诗有六义:一叫“风”,二叫“赋”,三叫“比”,四叫“兴”,五叫“雅”,六叫“颂”。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上层的统治者用“风”来教化下层的老百姓,下层的老百姓用“风”来讽喻上层的统治者,用文雅的言辞作委婉的谏劝,劝谏的人不会获罪,被谏的人足可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之欧侯瑞魂创作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缺乏,故嗟叹之,嗟叹之缺乏故永歌之,永歌之缺乏,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日雅,六日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谪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

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

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

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

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

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

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毛诗大序原文及注解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毛诗大序》

【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毛诗大序》①

《关雎》②,后妃之德也③,风之始也④,所以风天下⑤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⑥,用之邦国焉⑦。风,风也,教也;风以动⑧之,教以化⑨之。

【注解】

①毛诗序: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总序。

诗大序原文注释

诗大序原文注释

(1)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1]。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2],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译文】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l ì);亡国之音哀婉而忧思,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也困苦。所以要端正得失、惊动天地、感动鬼神,诗歌是最贴近不过得了。先王就是用它来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风易俗的。

【注释】

[1] “声”、“音”两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声”是指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音”是指丝、竹、金、石、匏、土、革、木八种乐器的奏音。《说文解字》说“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意即内心的情感通过外在的诗歌、音乐等调节和表达出来。

[2] 经:经纬、治理的意思,动词,本义是织丝(“纬”指织横丝,“经”指织竖丝)。

(2)《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1],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2],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3]。“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者,志之所之也[4]。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诗大序和诗小序

诗大序和诗小序

诗大序和诗小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大序”和“小序”是对这部古典文学作品的重要序言和注解。

1. 《诗大序》:

《诗大序》是《诗经》的一部分,传统上认为是孔子所作,但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是后人所撰。

它提供了《诗经》中诗歌的分类和整体解释,将全书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指的是各地方邦的民歌,“雅”指的是朝廷及贵族的正声乐歌,“颂”则是宗庙祭祀的歌曲。

《诗大序》的主要目的是阐释《诗经》中的诗歌如何反映了社会的风俗和道德教化。

2. 《诗小序》:

《诗小序》是对《诗经》中每首诗的具体解说,解释每首诗的背景和含义。

不同于《诗大序》的宏观解释,《诗小序》更侧重于每首诗的具体情境和创作背景。

例如,对于《国风》中的某首诗,《诗小序》可能会解释其创作的历史背景、作者的情感和所表达的社会信

息。

然而,关于《诗小序》的真实性和作者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后世学者根据各种资料编撰的。

《诗大序》和《诗小序》为我们理解《诗经》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不仅从宏观上归类和解释《诗经》,也从微观上对每首诗进行了深入的阐述。通过这些序言和注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经》中的诗歌及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诗大序》的文学思想

【摘要】《诗大序》为《诗经》的研究著作。

《诗大序》阐述了《诗经》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手法和社会作用,堪称先秦儒家诗论的系统总结。它进一步阐明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诗与音乐、舞蹈的关系,明确提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关系,把《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概括为“六义”说,并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本文试就这些思想,对《诗大序》的文学思想作一粗浅的探索。

【关键词】诗经毛诗大序小序子夏毛公卫宏六义

一、经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秦统一中国之后,我国的文化进入了统一的进程。但秦王朝采取文化专制政策,而且这个王朝存在的时间极短,严格说文学上并无建树。汉兴,文化的统一进程得到继续。汉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全盛期之一,在文化上也有重大的建树。这首先就表现在文化的融合上。齐文化与楚文化融合中原文化,成为汉文化的基础。其次表现在儒学的空前发展上。汉初是尚黄、老的,思想上崇尚无为。武帝定儒学于一尊,以儒学缘饰吏治,思想领域也进入大一统时期。此时之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它已建立起一套与大一统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天人关系,君权神授,天君臣民有严格的纲纪遵守。这一思想体系给了我国后来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以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当时当国家从长期分裂走向大一统的时候,这套思想体系,是与它相适应的,具有其积极的意义。政治和思想的大一统,影响于学术领域,就是经学的高度发达。经学的发达,又给文学带来功利目的。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上发展起来的。《诗》被尊为“经”,用于吏治;对于楚辞的评论依“经”立义;赋的创作目的明确的说是为了讽谏。经学给文学以约束,给它规定了发展的方向。

二、《诗经》的流传

我国文学发展的初期,诗、文是主要样式。诗的最早的形态是没有文字记载的歌谣。早期的诗来自民间,多数为集体创作。经采集删订,成《诗》三百,用之于宴飨、讽颂、言语。《诗》的时代,诗、乐、舞是一体的。从文学的角度说,初期出自民间的诗,或有非功利之目的;但是删定而用于教育、用于政治外交场合之后,它的非功利的目的也就消失,而赋予了功利的目的。这就是说,我国文学发展的初期,诗主要是以其实用的功能存在的。诗的创作是一回事,诗的解读是另一回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尊为“经”。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中)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包括《国风》(分为十五国风)160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40篇。《小雅》中另有6篇“笙诗”,仅存诗题,不在305之数。

“《诗经》”是后起之名。从“诗”或“诗三百”,到尊之为“经”,称呼的变化与《诗经》的作用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有关。秦以前,除去祭祀、宴享时奏唱而外,《诗经》还有两个重要作用:一是常常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一是作为教育的课本。在外交场合断章取义、赋《诗》言志的情形,《左传》中多有记载。而作为教本,大约由孔子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人焉。”《论语》载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季氏》),“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阳货》),可证司马迁之言不诬。这个时期,《诗》是一种比较平实有用的工具,还没有上升为不可违背的“经典”。秦火之后,《诗三百》随其他典籍一道遭焚。只因为它是乐歌,有幸在学者的记诵中得以保全。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或取其国名,或取其姓氏,而称为鲁、齐、韩、毛四家诗。《诗经》在其编辑之初,人们便着眼于它的实际用途;到了汉代,经学兴起,学术与政治联姻,《诗经》作为五经之一而显赫、兴盛,一跃而为儒者言必称引、论必为据的经典。鲁、韩、齐三家诗先后于文帝、景帝时立博士学官,属今文经;毛诗出现稍晚,又是古文经,未得立。但是到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随着郑学大昌,毛诗遂独行于世,其余三家诗逐渐消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诗经》便是毛诗。

三、《诗大序》的内容

《诗大序》为《诗经》之研究著作。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据清代魏源《齐鲁韩毛异同论》),但三家已失传,而《毛诗序》独存。前人认为现存《诗序》有“大序”、“小序”之分。一般认为列在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为“小序”;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从“风、风也”句开始,概论全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也有人认为《诗序》总论诗之纲领,无小大之异。

关于《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

汉代郑玄认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对此魏晋以来无异议。至刘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提出《诗序》为东汉初的卫宏所作。

唐人所修《隋书·经籍志》以为《诗序》子夏所创,毛公、卫宏又作增益润色。韩愈以为“子夏不序《诗》,汉代儒生,欲自显立其学,借之子夏以自重”。

宋代王安石认为《诗序》为诗人自制;程颐认为“小序”是国史旧文,“大序”出于孔子;郑樵则认为《诗序》为村野妄人所作。自朱熹直到清代的姚际恒、崔述、魏源、皮锡瑞等,都持卫宏作《诗序》之说,因为《后汉书·儒林列传》明言“(卫)宏从(谢)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但也有人认为《诗序》非一人一时之作,“小序”首句为毛亨以前经师所传,以下续申之词为其后治《毛诗》者补缀而成,卫宏可能是最后的集录、写定者。

对此,《四库全书总目》的《诗序》提要及清代崔述《通论诗序》可资参考。

诗小序:是《毛诗》中列于各诗之前解释各篇主题的文字。往往先列教义,从美刺立言,以见诗人之情;随附史事以明之,材料则多取自《左传》。其论各篇之主旨,除《颂》之外,《国风》一百六十篇中,美诗仅十六篇,刺诗七十八篇;《小雅》七十四篇中,美诗仅四篇,刺诗四十五篇;《大雅》三十一篇中,美诗七篇,刺诗六篇,故后人有“强分美刺”之评。朱熹云“大率古人作诗,与今人作诗一般,其间亦自有感物道情,吟咏情性,几时尽是讥刺他人。”(《朱子语类》)然《诗序》的讽刺之说于后人作诗多寄托、言于此而意在彼不无影响。

诗大序:《毛诗》在首篇《关雎》的“小序”之后,从“风、风也”句开始,概论全经的大段文字为“大序”。(据孔颖达《毛诗正义》说)

大序阐述了诗歌的特征、内容、分类、表现手法和社会作用,堪称先秦儒家诗论的系统总结。它进一步阐明了诗歌言志抒情的特征和诗与音乐、舞蹈的关系,明确揭示了诗歌音乐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把《诗经》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概括为“六义”说,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作用:“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这些思想对古代诗歌的创作与批评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序》中提出了“六义”、“正变”、“美刺”等说。

“六义”之说承《周礼》的“六诗”而来,其中的“风”、“雅”、“颂”一般认为是诗的类型,“赋、比、兴”被认为是诗的表现方法。“六义”的提出,把《诗经》的学习和研究推进了一步。

“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这段话对于诗与志、志与情的关系以及诗歌的艺术特征提出了精深的见解,并涉及诗歌和时代以及政治的关系,肯定了吟咏性情的诗歌,有很大的教化作用,丰富了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