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古文
三年级小古文100首
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 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猫捕鱼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第四组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去卩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1.恒:常常。
【译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年级所有文言文
三年级所有文言文
以下是三年级常见的文言文:
-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 《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古诗小古文三年级上册
1、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9、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0、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1、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12、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3、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4、秋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年级小古文5篇
三年级小古文5篇1 乡村古文: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2 雪古文: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3 磨针溪古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
”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
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
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
”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
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 狐假虎威古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一天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1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chuí)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jù)掩其耳⑥。
——《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
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槌子或棒子。
⑤况然——形容钟声。
⑥遽——急速。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2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 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2.自:从。
3.遽:急忙,立即,匆忙。
4.契:用刀雕刻。
5.是:指示代词,这儿。
6.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7.坠:掉下。
8.若:像。
9.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10.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11.求:寻找。
12.之:代词,代“剑”。
13.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14.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15.从其所契者,其:他。
16.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17.止:动词,停止。
18.行:前进。
19.亦:也。
【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3愚人食盐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20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20篇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吾后行。
学习要点:- 字词理解:“汝”是“你”的意思,短短几句话描绘出在青草地上放风筝的场景,两个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 场景想象:可以引导孩子想象春天的草地上,两个小伙伴开心放风筝的画面,感受其中的乐趣。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学习要点:- 描写顺序:按照从整体(乡间农家的居住环境)到局部(水边的树木和燕子)的顺序描写乡村景色。
- 词汇积累:“竹篱茅屋”“临水”“甚捷”等词汇,可以让孩子积累描写乡村特色的词语。
水滨多芦荻。
秋曰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学习要点:- 景物特点:抓住芦花秋天开花,色白且风吹似雪的特点。
- 比喻手法:“花飞如雪”运用比喻,可让孩子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感受芦花飞舞的美感。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 植物描写:从荷花的生长环境(池中)、开花颜色(红或白)、荷梗、荷叶到藕的特点,全面介绍荷这种植物。
- 知识拓展:可拓展藕断丝连这一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学习要点:- 描写角度:从菊花的香气、花瓣形状、颜色、习性等多方面描写。
- 对比手法:通过与百花对比,突出菊花耐寒独盛的特点。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学习要点:- 天气变化描写: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一天中的天气变化,从阴天、晓雾到细雨,再到雨止云散明月出。
- 语句简洁:让孩子学习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天气现象。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学习要点:- 环境渲染:开头通过描写冬日的严寒、木叶脱、阴云布等环境,为雪的到来做铺垫。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
三年级必背小古文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4、《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渡荆门送别》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大林寺桃花》唐代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8、《菊花》唐代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2、《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5、《登金陵凤凰台》唐代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三年级上册古诗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一、语文园地一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二、课文4 《古诗三首》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注释: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擎:举,向上托。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三、课文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
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楚江:即长江。
长江中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青螺:青绿色的螺。
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四、语文园地六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五、语文园地七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六、课文24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庭:庭院瓮:乘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光:指司马光。
迸:涌出。
这篇小古文,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司马光砸缸》。
统编版三年级上 晨读小古文20篇(附注释与翻译,20页)
三年级上册晨诵小古文20篇班级:姓名:第一课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①前行,吾②后行③。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汝:rǔ,你或姓氏。
本文中指你。
②.吾:wú,我、我们或姓氏。
本文中指我。
③.行:xíng,动词,本文中指走。
译文:在青草地上放风筝,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走。
(翻译可以更生动: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
)第二课乡村乡间①/农家,竹篱②/茅③屋,临④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⑤株,中夹⑥/桃李,飞燕/一双⑦,忽⑧高/忽低,来去/甚⑨捷⑩。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间:指一定空间或时间内。
本文指里,中间。
②.篱:指用竹、苇、树枝等编成围墙。
文中指茅屋外竹编的围墙。
③.茅:文中指简陋的茅草屋。
④.临:靠近,临近⑤.数:几,许多。
⑥.中夹:(杨柳)中间夹杂,穿插。
⑦.双:成双,两只。
⑧.忽:忽然,一会儿。
⑨.甚:指很,非常。
⑩.捷:指敏捷,迅速。
译文:乡下农民家,竹子做成的篱笆,茅草做成的房屋,邻近水边而形成村落。
水边有几棵杨树柳树,中间还夹杂着桃树和李树,两只飞翔的燕子在树丛间穿行,忽然高飞,忽然低落,来来去去非常迅速。
第三课芦花水滨①多芦荻②。
秋日③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④雪。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滨:靠近水的地方。
水滨,是指水边。
②.芦荻(dí):又叫芦竹,一种水边植物。
③.秋日:秋天。
④.如:像。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第四课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①白。
荷梗②/直③立。
荷叶/形④圆。
茎⑤/横⑥泥中,其⑦名曰⑧/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⑨/有丝。
——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①.或:有的。
⑧.曰:(yuē)叫作。
②.梗:(gěng)在文中指植物的枝或茎。
③.直:笔直④.形:形状。
⑤.茎:(jīng)是植物体根和叶之间的营养器官。
⑥.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三年级小古文讲解学习
三年级小古文三年级小古文积累班级姓名学号1、不倒翁不倒翁,状似老人。
头大。
身短。
须长。
发秃。
耳、目、口、鼻皆全。
上轻下重。
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2、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3、芦花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6、雪人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xié)来,堆雪作人形。
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
有顷(qǐng),日出雪融。
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7、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hài),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10、雨雪霜露天热则下雨。
天寒则下雪。
热天夜有露。
寒天夜有霜。
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
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11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
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
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wéi)宋国笑。
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zhǎng)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wéi)不信,吾为(wèi)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1.恒:常常。
【译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年级小古文23篇
三年级上册:10篇+《千字文》第 31 篇《朱子家训》(节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1.恒:常常。
【译文】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第32篇《续小儿语》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注释】1.休:不要。
2.惊:警醒。
3.誉:称赞。
【译文】从小就要谨慎注意,不要在为人处世的事情上哪怕做错一丁点,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想要回来就很晚了。
晚上反省自己的白日所做所为,做了坏事要警醒,做了好事可以欢喜。
别人称赞我,我谦虚低调,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优点;自夸自擂,败坏自己的名声,我的品德上又增加了一个污点。
待人的礼节要丰厚,对自己的待遇要俭约,要求自己要从重从严,要求别人要从轻从宽。
第 33 篇《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译文】书刚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但读着读着,慢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
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 34 篇《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
三年级下必背小古文及译文一、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一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然而他再也没得到兔子,自己的田地也荒芜了。
二、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
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脸色骤变。
看来是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三、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春秋时期,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后,小偷被吓了一跳。
他忽然想到:钟声不就跟人们听到报信者一样吗?于是小偷找来东西把耳朵堵住.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
四、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小古文分级阅读 三年级
小古文分级阅读三年级
小古文分级阅读三年级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帮助三年级学生初步接触
和了解文言文,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小古文阅读材料:
1. 《放风筝》:描述孩子们在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语言简单易懂,富有童趣。
2. 《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农夫为了让自己的禾苗长得更快,采取了揠苗助长的措施,结果禾苗枯萎的故事。
这篇小古文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自然规律和做事不能违反规律。
3. 《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夫因为偶然一次在树下捡到撞死的兔子,从此不再耕田,而是等待兔子自己撞死的故事。
这篇小古文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勤奋和努力的重要性。
4. 《狐假虎威》:描述了一只狐狸如何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
这篇小古文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虚张声势和假借威势的含义。
5. 《郑人买履》: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子,只带了尺码却没带鞋子的故事。
这篇小古文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灵活变通和实际情况的重要性。
这些小古文都比较简短,语言也较为简单,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家长或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完整)三年级小古文23篇
【译文】 尧、舜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家被淹,房屋被毁。尧 任用鲧来治水, 鲧用堵塞的办法, 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伏。 后来舜用禹 来治水,禹采取疏导的办法,带领老百姓开通许多州,疏通许多河道,修建许多 湖,勘测许多大山, 疏通河道,一切顺其自然,13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水灾。 大禹的成功和鲧的失败,就在于治法不同。
【译文】
书刚开始读的时候, 不觉得会有什么疑问; 但读着读着, 慢慢就会出现一些 问题;读到一半时,每个小节都会产生疑问。再往下读,疑问就会慢慢被解决。 最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所遇的问题都被解决了, 这才能称得上是学习。 读书 不会产生疑问的人,需要教给他独立思考的方法,使之头脑里?有疑?;学会了? 有疑?,就要想办法去钻研,千方百计去解决疑问,到这里才是真正的进步。
第34篇《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 意,还卒业。
【注释】
1.[媪]ǎo,年老的妇女。
【译文】
磨针溪, 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 没有完成好自己 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 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被她的行为感动,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三年级上册:
第31篇《朱子家训》(节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1.恒:常常。
【译文】
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 多少能源的消耗, 真的是来之不易; 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 每半缕线, 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 许多物质能源和很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读文。
3.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明白古文大意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2.渗透古文学习的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船和剑的贴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虽小,但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大道理,我们把这种故事称作?
生:寓言
板书:寓言,提示“寓”字。
生书空,说笔顺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寓言故事叫做《刻舟求剑》,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刻舟求剑》是出自哪儿?师简介《吕氏春秋》
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出自《吕氏春秋》的寓言。
首先,请同学们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常所学习的课文有何不同?
3 .师:古文是古人的表达方式,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种不太好理解的古文。
学习古文也有一定的方法。
(板书:方法)
4.学习古文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读准字音(板书:读准),现在,就请同学们自读古文部分,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5.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现在就来考考你们。
PPT出示:遽、契,考察音准。
(全班一起跟着小老师读)
6. 师:这两个字都会认了,那么其他的字是否都能读正确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全文)
生齐读古文。
7.要读好古文,除了读准字音,还必须能正确断句,这样才能将古文读通(板书:读通)。
而要做到正确断好每一句,就必须理解古文每句话的意思,才能做到。
现在,先请同学们标一标古文有几句话。
8.下面就请同学们将古文中比较难懂的字圈出来,并结合译文,找到它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生自读,批注。
9.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都在认真的读,认真的做批注。
那么,这几个字的意思你都理解了吗?
出示遽、契、惑,考察字意。
10.师:除了这三个字以外,古文中还反复出现了我们平常不常用的字,比如:其、之(PPT出示)在古文中将它们圈出来。
师:看来我们平常不常用的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两句话中的“其”和“之”。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两句话(PPT出示)
师:这两句话中的“其”、“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11.师范读、生倾听.
师:刚才同学们都认真地听了老师读,下面老师也想听一听你们读的怎样。
生齐读
12.自读本文,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生自读,举手汇报。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楚人不慎将剑坠于水中,他采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寻剑,结果没能找到剑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
1.你从古文中的哪一句话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生:剑坠于水(板书)
师:谁来说一说“剑坠于水”什么意思?
生说意思,师贴板画
2.师: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人,你的东西不小心掉进了水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你会怎样做?
3.师:楚人又是怎样做的呢?用古文中的话说一说生:遽契其舟……入水求之。
(PPT出示) 生齐读
4.师:楚人之所以用这种方法寻求自己的剑,当时他的心里可能是怎么想到呢?生说楚人心理活动
5.师:带着你的体会来读一读楚人所说的话
生感情朗读
6.师:你认为他采用刻舟求剑的办法能够找到剑吗?请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楚人不能找到剑的原因。
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PPT出示此句)(板书:舟已行剑不行)
师请一名生上台用贴画演示这句古文。
(生贴,师读,贴完后,师指贴画,全班齐读)
7.师: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等船停下来后,船和剑的位子就发生了?
8.师:他没有看到事物发生的变化,难怪他找不到自己的剑。
你对楚人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带着你的体会读最后一句。
(PPT出示此句)
9. 师:学了这个寓言后,相信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一些启示,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知道了做事情要讲究方法,同时,我们也学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指板书,总结),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