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热点问题1
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础教育在不同地区和体制中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建议:
问题: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学校设施差、教材匮乏,师资水平不一。
2.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一些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了实际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3. 教学方法单一:过度依赖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 评价体系不合理: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应试教育,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科技教育不足:在一些地方,科技教育水平滞后,学生缺乏足够的科技素养。
建议:
1. 平衡教育资源:政府应该致力于平衡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2. 强调实践能力:教育体系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和社会需求。
3.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发展多元评价手段,包括项目作业、口头表达、实践能力考核等,避免单一的考试评价,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5. 推动科技教育: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以适应科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
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育改革需要综合考虑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因素,通过协同努力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对于基础教育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于基础教育若干热点问题的思考一、义务教育改革义务教育改革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有分析认为,真正开展义务教育改革,必须破除义务教育存在的九大短板。
首先,要愿景共识。
义务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必须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同时要明确工作性质、使命意义和目标任务,集中精力发展一个全国定位的义务教育发展思路。
其次,要改革办学模式。
义务教育必须摆脱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重视办学模式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出积极改革实施义务教育的办学路径,促进培养学生系统跨越性思维能力的实施。
第三,要强化资源配置。
要有规划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布局的效率,做好资源的筹措和投入,减少资源短缺或浪费现象,活跃社会对教育的热情,改善义务教育的发展状况。
第四,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必须从教师队伍组建、教材建设、设施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大投入,严格控制和督促学校实施标准化运行,确保义务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教师培养教育的本质是把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促进教师培养恰如其分地占据教育改革重要地位。
要强化教师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全面的培养计划,及时评估教师培养质量,二是准确把握教师培养方向,要积极评价研究生培养情况,提高教师师德模范水平,三是实施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教师的奖励力度,四是提供科学的教师发展机会,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理论及制度框架,五是加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资金投入,提高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
三、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课程组织、教学实践、专业培训等方面。
要促进课程改革,一是继续完善课程体系,把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学习的多元化;二是完善教学方式,提倡多元化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灵活、自主、多元化的综合素养;三是加强对课程研究和实施的调研,开展课程建设,将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成果和经验转化为实际教育实践;四是加强教师的学术研究,适时组织教师学术圆桌会议,实施跨学科教学;五是增加专业人才培养资源,加强专业教学实践,鼓励教师建立成熟的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题 课程改革、教师队伍、思想品德、评价改革 (二)今天教师职业伦理(师德)问题 师德问题是“我”的问题 师德是大问题(拜金、麻木、敷衍):教师 个人、团体;教化 师德问题是社会问题(信仰、价值)
怀旧主义已不可能:经济结构、政治制 度、知识信息 (三)范美忠事例 其行;其言; 为什么做可以,说不得?(蒙昧或暗 箱状态)? 出台新师德规范(如保护学生安全), 可以;惩罚教师也简单。但 能解决问题 吗? 会不会更坏的结果(两套话语、长官 真理),道德进一步堕落? 如不讲道理就算了;要讲道理,就需 要辨析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 热点问题
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 顾云虎 guyunhu@
一、专题说明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老问题,新 问题: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解决择校问题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高考文理分科问题 城乡统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 村学校办学水平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日韩美四国高中 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 中国高中生学习时间最长;为了学习减少 睡眠是值得的,负担最重,最关注学习 知行分离,知道健康重要,但不注意,与 父母沟通少,内容单调狭窄。友谊、卫生、 礼貌问题;最不认可离家出走,但发生率 最高 教育荒废的倾向:人格、心理健康、生活 技能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基础教育改革旨在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具有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
重要性
基础教育改革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 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通过改革,可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 教育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国家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与实践
应用
教育信息化在基础教育中应用广泛,如在线课程、数字化教 材、网络教学平台等,这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便 捷的学习方式。
实践
各地中小学积极探索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如翻转课堂、混 合式教学等,这些实践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经 验。
教育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
虽然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技术应用表面 化、教学资源质量不高等问题。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发展 活动,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04
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 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数字化校园 等。
趋势
未来,教育信息化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智能化,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 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学生提供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学习体验。
部分教师学历、专业素质 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部分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 学任务和额外工作,影响 教学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增加教师数量
专题六--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
• 中国的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为42美元,美国为 2684美元,是中国的63.9倍。如果考虑到人口的 因素,我们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 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 6.10%,是中国的7.44倍。日本为4.28%,俄罗 斯为1.87%,是中国的2.28倍,巴西为2.29%, 是中国的2.79倍。 • 所以中国不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即使在金 砖四国中,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位。
专题六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 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素质教育改革与学生的学业负担 就近入学与择校热 自主招生制度与高考制度改革 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教育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育公平之惑
• 教育公平之求——价值 • 教育公平之惑——现象 • 教育公平之措——措施
一、教育公平之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 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 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 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是衡量 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未来。
二、教育公平之惑
当前我国的教育公平 吗?
2009公众感受:仅11.2%的人认为 教育公平
• 200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 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民意中国网,对 全国30个省、市、区2952名公众进行了一 项调查。 • 调查中, 56.5%的人表达了他们对当下教 育现状的担忧——“越来越不公平”。仅 11.2%的人认为教育越来越公平。
三、教育公平之措
促进教育公平
• “裸考”再成民心所向 • 76.9%的人建议取消一切可能滋生腐败的 高考政策。 58.7%的人表示,事实上高考 加分政策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 高考加分和保送制度,“看上去很美”, 执行中却逐渐成为权贵盛宴,自主招生也 时有丑闻爆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
理论世界口钟鸣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
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
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有才、有识之士找到了发展自己的路。
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人富人阶层的路。
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
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
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君不见什么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
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力不强.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出示范性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个别地方或学校)可谓当时的无奈选择。
但国力发展到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
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
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
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
而且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
普通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
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
无视这种差异.而人为地还在加剧这种差异,无异于自掘坟墓!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探讨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探讨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日益突显,涉及到学校、家长、教育管理部门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
本文将围绕基础教育的几个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孩子过重压力大,如何让基础教育更轻松?近年来,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把孩子送到各种托幼机构学习,导致孩子过早地接触学习内容,过早地考虑未来的学业。
同时,校内的学习任务也越来越繁重,让孩子们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这时,家长和学校都应该考虑一下如何缓解孩子们的压力。
首先,学校应该正确引导家长和孩子,让大家对于学习有一个平和的态度。
同时,学校应该改善教学方法,增加课外活动和培训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家长要适当减轻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是否应该保留课外补习?课外补习在中国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但最近,许多人开始反对课外补习,认为它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多不利影响。
反对者认为,课外补习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感和压力,降低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让他们失去对于学习的兴趣。
此外,还有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适应课外补习的进度和规律,导致他们学习效果不佳。
但是,支持者则认为,课外补习在许多方面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能干。
因此,是否保留课外补习,需要考虑到它的利弊,并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孩子们的学习压力。
初中选择的问题在中国,初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不仅与高中的升学有关,而且也与孩子未来的职业选择息息相关。
因此,家长在选择初中学校时格外谨慎。
但是,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学校的品牌和排名,而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长处。
这样,孩子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和失落,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多方面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并参考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寻找一个适合孩子的初中学校。
同时,初中学校也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他们提供专门的培养和教育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基础教育作为人生的“大学问”,在当代社会中愈发受到重视。
小学生在学校教育热点
小学生在学校教育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热点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更是他们成长中的重要经历。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生在学校教育热点问题中的一些细节。
一、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国家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教育均衡,但是依旧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现象。
例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贫富孩子的学习差异等。
为了解决这些不公平现象,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更加公平的招生政策、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多种措施来保障教育的公平。
二、教育质量问题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教育领域都在不断探索和改进教育质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的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未来,所以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的重要任务。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需求来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加强学生的课内外扩展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堂教学问题在小学严肃的学习氛围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學技巧和教材质量。
有时,孩子们可能会对老师讲的知识不是很理解,这时候老师需要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简单易懂的语言来传授给孩子们。
除此之外,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教学方式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四、家校合作问题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定期举办家长会等方式来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中,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当家长只是单纯地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没有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时,孩子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受到抑制。
五、家长过度干涉问题虽然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时候,家长会过度干涉孩子的学习。
家长为了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会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严格约束孩子的课余活动等等。
这样的干预不仅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论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好 的教 师 , 续 向城 里 涌 , 农 村 学 校 想 补 充 一 些 新 教 师 却 持 而 要受到各方 面的制约 ; 村 教师 的年龄 老化 也越来越 突 出, 农 年 龄 一 般 都 已经 在 5 0岁 左 右 , 于 多 年 来 的老 经 验 的 作 用 , 由 他 们 的 教 育 教 学 观 念 明 显 跟 不 上 课 程 改 革 的 形 势 , 至 于 以 农 村 学 校 的 课 改 严 重 地 滞 后 于 城 市 学 校 ; 外 , 村 学 校 教 另 农 师 整 体 素 质 偏 低 , 个 农 村 中小 学 的 教 师 的 第 一 学 历 比较 复 整
杂 , 些 明显 制 约 着 农 村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的提 高 。 这
础 教 育 环 境 和 教 学 设 施 的 改 善 是 建 立 在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基 础
之 上 , 了强 大 的 农 村 经 济 作 为 后 盾 , 可 以 为 农 村 中 小 学 有 才
的 教 育 提供 必要 的 帮 助保 障 和 支 持 。 同 时 , 农 村 建 设 ‘ 新 农
一
、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不 能 很 好 地
新 农 村 建 设 越 推 进 , 村 基 础 教 育 越 要 重 视 , 是 全 社 农 这 会 的共 识 。新 农 村 的 未 来 建 设 者 必 然 要 靠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培 养 , 可 能 指 望 从 城 市 学 校 培 养 。 因 此 , 村 基 础 教 育 必 须 不 农 坚 持 基 础 性 、 导 性 和服 务 性 。 先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的 发 展 有 赖 于 农 村 经 济 的 发 展 。农 村 基
教 师 的 数 量 缺 口较 大 。此 外 乡 镇 中 心 小 学 的 音 乐 、 术 教 师 美 数 也远 跟 不 上课 改 需 要 ; 村 教 师 队伍 难 以稳 定 , 方 面 农 农 一 村 学校 教 师 逆 向 流 动 , 村 学 校 花 费 大 量 的 精 力 培 养 出 来 的 农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文献综述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文献综述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基础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基础教育作为个体发展的基石,对于培养个体基本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促进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理解。
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众多研究表明,基础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基础教育能够为个体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保障和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成为了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
三、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然而,当前基础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问题尤为突出。
许多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导致学生发展机会不均等。
此外,课程设置、教师专业发展和评估机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四、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影响面对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国纷纷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课程改革旨在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然而,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如何有效实施课程、如何评价课程效果等。
五、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创新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些技术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等方面。
然而,如何有效应用这些技术,如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仍需进一步探讨。
六、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系教育公平与质量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提高教育质量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公平的教育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如何在保障公平的基础上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七、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对于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础教育的研究热点与趋势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基础教育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体的重要阶段,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探讨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一、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评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这一研究热点的出现,意味着中国的基础教育正朝着更加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二、教育技术与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育技术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因此,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三、学校管理与教师发展基础教育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还包括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发展。
学校管理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整体运行和教师的工作效果。
因此,学校管理的研究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同时,教师的发展也是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四、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的关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研究
无忧PPT整理发布
三、校长应当成为自觉开发和设计新课程的参与者 、推动者和领导者 课程设置与设计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作 为一校之长,必须大力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使 他们树立大课程观念,多方面多渠道积极构建多 元化的、有特色的、时效性强的校本课程体系。
无忧PPT整理发布
四、校长应当做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践者 和坚决拥护者 小学阶段的基础性不仅体现在认知上, 也体现在情感、人生态度、道德素养、创 新精神等方面。小学阶段也是最有可能实 现个体素质均衡发展的阶段。
去尊重和关爱每一位老师、家长和学生 责任承担:
深化教育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无忧的PP教T整理育发布!
基础教育阶段热点问题:
主题一: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角色研究 主题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主题三:老调重弹——素质教育研究 主题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研究 主题五:校长治校策略以及领导力研究 主题六: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小学教 育问题研究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路、教 育行为、管理行为和风格等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 的全局性影响。
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梅贻琦之于清华大 学,张伯苓之于南开大学、西南联大,吴贻芳之 于金陵女子大学等,都有力地说明,一位素质高 、业务精、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对于一 所学校有多么重要的核心影响力和竞争力。
2、从教育资源配置看,用公共教育经费、生均教 育经费、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校舍面积、 教学仪器达标率、教师合格率等测量;
3、从教育均衡的过程和结果看,用学生毕业率、 辍学率、巩固率、教育普及率等测量。
无忧PPT整理发布
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现状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2): 翟博,中国教育报总编辑、编审、博士;孙百才,
无忧PPT整理发布
基础教育热点问题1
三个文件关于中教育评价的内容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10140316 邹苏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三个文件中,都有关于教育评价的内容。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的收集信息资料和分析整理,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下面我对三个文件中有关教育评价的内容将进行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文件中第六部分是关于课程评价的内容。
这部分有条条,第一条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和课程提高发展的评价体系。
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改善中国之前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带来的弊端,从根源上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能力,避免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与能力不对等,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在学校中的评价与走上社会后的评价完全不同,价值观与社会期待相差太远。
第二条是继续改革完善考试制度,其中考试内容要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考察,还要减轻考试负担,而高等学校招生则要与课改相结合,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选拔方式。
然而读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有一点疑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否意味着要在教育标准中的各方面优秀才算优秀?有些有特殊长处的人是否能和普通人一样在教育体系下收到公平的评价?我有些担心这些特殊人才无法被这样一种全面的评价体系所挑选出来。
特殊人才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的应该在怎样的评价体系之下被评价出来是我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
这些问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第三十三条,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这里得到了部分解答。
第三十三条指出了应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改进学生社会人才评价及选用机制。
第十二章就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展望,第三十四条内容旨在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招考分离,形成多元录取的招生制度。
有关教育的热点问题
有关教育的热点问题热点一:“双减落地”,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词:“双减”落地校外培训监管2022年,教育部将继续把“双减”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
各地“双减”工作也进入落地监管的深水区。
在2月15日召开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独立调查等。
地方上,各地代表委员也将把目光投射到各地政策如何实施、监管举措如何落地等方面上来。
当前,具体的“双减”推进规则倾向于高效平稳推进,不宜操之过急或者粗暴“一刀切”,相关内容将引发热议。
热点二:保证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为课后看护难题破局关键词:托管课业辅导义务教育阶段2021年,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假期、课后看护难的问题,教育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教育部推动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并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
全国多地积极响应号召,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从“有”到“优”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但课后服务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教师反映学校将“自愿参与课后服务”与职称评定等挂钩,变相强制教师参与。
也有家长反映,校内托管管理僵硬,不能选择性地参加,其不稳定性令家长难以心安。
2022年全国两会中,如何保障校内课后服务质量、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激励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增强家长参与信心等议题的讨论声量将加大。
热点三:《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亟待家校社协同育人关键词:家庭教育促进法家校社协同家校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此,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
该部法律分为六章五十五条,分别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和社会对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和规定。
这是继《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新版《未成年人保护法》后,又一部教育领域的重磅法规。
家庭教育促进法集中体现了“指引”“赋能”这两个关键词。
当今中国五大热点教育问题
一、关于应试教育的问题多年来,应试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对此,我们应当思考,应试教育的出现究竟是我们的教育指导思想出了问题,还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提素质教育,但学校教育还是围着高考转?从深层次上分析,这是个社会问题,而不单单是教育问题。
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二元化结构和竞争的加剧。
我国城市和农村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比较大。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很多家庭特别是农村的孩子都认为要有出路只有上大学,而且是上好的大学,上了好的大学就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
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
但能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毕竟是少数,这就带来了激烈的竞争。
为满足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这种期望,学校卷入其中,不得不以更多学生能考上大学和好大学作为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应试教育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种社会需要和现实是教育界无法抗拒的。
如果没有整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革新,仅靠教育界自身是很难扭转这一局面的。
办高中不谈升学问题,这所高中对社会就没有吸引力。
现在我们不能回避谈这个事情,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我们目前把“应试”做到极端了。
2.教育考试制度的弊端。
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通过选拔为平民开辟了一条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这套制度发明以后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但它走到极端以后也带来了弊端,一个就是科举制度成了求功名的敲门砖。
一旦金榜题名,终生受益,功利性极强。
另一个弊端是出现了大量作弊现象。
这两种弊端给今天的学校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
现在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传统考试方法引向如何选拔人才,而不是应试能力的培养。
3.传统文化的原因。
应试教育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在人才这个问题上的认识误区。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强烈,这本无可厚非。
但关键在于何为龙?何为凤?究竟什么是人才?目前对龙和风的理解太单一了,唯有考上大学才能成名、成龙、成风。
这是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一个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问者(提问题的人)
组织者(教学过程、活动)
导者(指导学生学习、生活、 成长)
(一)热点问题 1、课堂教学改革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有课程意识 改变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并非一问到底 课堂教学并非越活越好 课堂教学并非表扬越多越好
小组学习并不等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三要素:共同目标、责任分工、小组加工 小组学习三会:会听、会问、会组织
教学的直接任务是让70%的人掌握70%的内容
3、关于教师自身的重建问题
教师形象与角色问题
教师形象与角色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
学者(有知识有学问的人)
传统教育下教师是:
思者(有思想、善于思考)
听者(善于听取、捕捉信息)
教者(从事教育的人) 述者(传授知识的人)
调度者(教学进程调度) 捕捉者(教学信息) 判断者(信息处理)
教为中心
教育的三个转变
教为主 重教
学为中心 学为主 重学
漫画《教育的作用》带来的启示
入学时
毕业时
叶澜教授观点:
教育除去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应有鲜明的 生命性
◆人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 ◆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
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体现外在价值(知识、技能) 提升内在价值(提升生命价值) 实现根本价值:为学习者一生幸福做准备;
——教师观
传统教师观
传道授业解惑 (教书育人)
单一职能
现代教师观
真理的代言人; 教学艺术的创造者; 知识的批判者; 教学成效的反思者; 人才素质的建构者;
多种角色身份
——学生观 过去
基础教育改革热点
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基础教育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并分析其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一、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转变过去的基础教育普遍以应试教育为导向,注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如今,面对社会变革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倡导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这种转变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人才培养途径。
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通过互联网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取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实现跨地域、跨年级的教学互动。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为核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全面表现和潜能,许多国家开始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除了考试成绩外,学校也会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构建更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教育质量提升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为提高教育质量,各国纷纷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
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激发他们的教育热情和创新能力。
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教育公平与机会均等的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关注教育的公平性和机会均等性。
许多国家致力于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同时,也要注重改善少数民族和难以融入主流社会的人群的教育状况,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总结
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总结。
一、教育教学模式问题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教育热点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种教育教学模式能完全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倡导开放领先型教育模式和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模式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
开放领先型教育模式是当前主流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校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建立与国外大学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精英教育和国际化教育。
开放领先型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的竞争环境。
另外一种教育模式是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模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中,学校会对每个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进行了解,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满足。
该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从学生的能力和特长出发,全方位发展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二、教育质量问题当前,教育质量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和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来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质量问题依旧比较突出。
其中,基础教育领域是教育质量问题较为突出的领域之一。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是各级教育的起点。
基础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政府和学校需重视基础教育,加强师资培养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另一方面,学校也应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发展。
三、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热点问题,包括城乡教育差距和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学校需要在投入、管理、制度等方面采取合理措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针对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政府应建立多层次的城乡教育保障体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学校教育条件。
同时,在尽可能保持教育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减轻农村学生的学费和增加教育补贴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教育公平。
在解决各地区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方面,政府应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的投入,开展教育资源共享和流动,鼓励高校和学科领域落地沿海发展等三项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月6日下午,西南大学邀请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先生在田家炳教育书院8楼国际会议厅就有关基础教育问题与部分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交流。
陶西平先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基础教育的国际、国内研究与实践,曾多次深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基础教育的实施情况,同时也多次应邀考察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等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对国内外的基础教育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陶先生本次来渝是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地方特色学校论坛,宋乃庆校长借机邀请其前来与同学们进行有关基础教育问题交流,能使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者全面地了解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刻地认识我国基础教育状况,对以后的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陶先生就教育领域的三大热点问题,进行了全面而通俗的阐述。
这三大热点问题是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秩序,但无论是教育公平问题还是教育秩序问题最终都可归结到教育质量问题这一个焦点上,因为只要把教育质量的问题解决了,其它的问题就不复存在。
现就根据陶先生的观点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尚不成熟的认识也谈谈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以期与广大网友交流。
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提出高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一、关于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的公平问题是近年来国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因为社会的公平首先体现在教育的公平上,没有教育的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公平。
民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平,而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育公平。
社会要稳定就必须存在不同阶层(所谓的贫富阶层)之间的流动,没有这样的有序流动,必然会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
古代中国之所以能长期基本保持稳定,科举制度功不可没,因为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通往仕途阶层筑起了一条通天之路,实现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之间的流动,虽然这种流动数量很少,但在科举面前人人平等,使得有才、有识之士找到了发展自己的路。
各阶层之间的凝固,堵死了穷人阶层跨入富人阶层的路,必然导致社会的动荡。
如何实现不同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是执政者始终不敢怠慢的问题。
教育的公平就可以担当此任,而我国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问题的提出是基于教育的不公平,君不见什么国家级重点学校、省级重点学校、市级重点学校、县级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质学校、实验学校,还有重点班、尖子班、火箭班等等,这就是教育不公平的具体体现。
建国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由于国力不强,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出示范性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个别地方或学校)可谓当时的无奈选择。
但国力发展到今天,再这样做就不合时宜了。
可以说我们国家教育的不公平是政府教育投入不均所造成的。
在这种投入严重不均的现实情况下,国家的教育投入不仅不应该采取平均分配的办法,而且要向经济且发达地区和薄弱学校(如西部地区、农村,普通学校)大力倾斜,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缩小原来造成的巨大差距,以保障教育的公平。
我们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仍然热衷于投资重点学校而忽视一般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以换得所谓的政绩是极不明智的。
无视这种差异,而人为地还在加剧这种差异,无异于自掘坟墓!概括起来,教育的公平问题可以分解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三个方面的公平问题。
1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机会公平是指不同阶层的子女(人人)均有享受相同质量教育的权利,即所谓的“有教无类”。
尤其是义务教育,国家财政应统筹解决,不应该由公民负担。
一位公民已经向国家纳了税,国家就应该提供公共服务,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当前,我国儿童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是很普遍的,不仅存在与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教育机会不公平也是怵目惊心。
最为突出的就是农民工子女异地就学、农村儿童就学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投资重大城市轻小城市,重城市轻农村,重重点学校轻一般学校,人为导致不同地区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相差悬殊。
有权有势家庭的孩子、城市中的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上的的重点学校,接受的是优质教育;没权没钱家庭的孩子、农村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孩子上的是一般学校,接受的是劣质教育,农民工子女随父母到城市上学更是难上加难。
什么择校生、高价生、自费生将弱势群体的子女统统拦在了优质教育资源之外,重点学校可以收取不菲的各种费用,再加上我们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也热衷于重点学校投资,无论是在政策导向上,还是土地的划拨上、师资的配备上无不向重点学校倾斜,而一般学校不仅收不到应收的学费、杂费,连政府的正常教育投资也难以保障,使得重点学校锦上添花,一般学校雪上加霜,更加剧了原有的差距,哪有教育机会公平?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大对经济且发达地区、农村地区、一般学校的教育投入,创造出公平的教育机会,以便真正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
2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是指不同的学生要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遗传、生理、年龄、情绪、个人阅历、愿景、生活背景、性向、潜能、学习能力、需求…),他们需求的教育是不一样的,每个学校都有满足学生不同需要的责任,也就是说应该实行差异教育,真正地落实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以利于教育过程的公平。
了解学生的个性所需、研究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每个教师的应尽职责,要创造适合每个人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需要真正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3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每个学生完成学业后,能从事与自己学业相一致的工作,无歧视现象。
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高科技需要高级人才,扫厕所也需要适合的劳动者。
具有相同技能的人享有相同的就业机会。
学校既要培养从事科学研究、高级行政管理人才,也要培养普通的劳动者,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因此,教育应关注人才结构问题,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总之,有教无类实现教育机会的公平(国家的责任),因材施教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学校、教师的责任),人尽其才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整个社会的责任)。
只有处理好了这三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诚然,目前我国的教育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朝此方向发展。
二、教育质量问题我国目前有各级各类学生两亿多,教育的任务很重。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膨胀,波及到教育的各个领域。
国际教育实践证明,教育规模的盲目扩大必然是以教育质量的下滑为代价的,我们要高度重视教育质量问题。
每年一届的全国、地方人大代表会议特别关注教育的质量问题,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科技工作者也对近年来的教育质量提出了质疑,国家领导人也高度重视教育质量问题。
可见我国的教育质量的确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
由于教育的周期比较长,不能马上显现出地方政府的政绩,致使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比当地的经济指标(准确地说是GDP)来说严重不够。
近一段时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教育问题,多次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那么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呢?1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主要关涉到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教师群体的结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
就教师的学历达标问题,近年来基本得到解决。
而教师群体的结构不均衡涉及到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的性别结构、教师分布等问题。
其实,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是一个关键问题。
不要以为教师的学历达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问题就解决了。
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我国教师学历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而更多是靠质量低劣的各种成人教育(函授、自考、党校、电大等)完成的(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教师)。
教师年龄结构不均衡的表现就是教师老的老、少的少,缺乏中年教师。
所谓的“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爷爷奶奶教小学”。
还有就是教师的性别结构,男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小、女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领域,更多的是女性教师。
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信号。
教师的分布不均衡最为严重,不仅存在于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也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更存在于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体制分布不均衡问题),同时还存在于不同学科之间(如英语、音乐、美术以及科学、社会、劳动技术、综合实践等综合课程的教师奇缺,而传统学科教师过剩)。
一直以来私立学校教师的归属问题不能得到重视,私立学校教师的退休养老按企业工人的方式处理给私立学校教师带来了许多顾虑,尤其是职称问题、治病问题以及户籍问题,好在现在已开始着手研究解决。
2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的相互支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脱节给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技能、教育研究带来了许多问题。
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师范专业教育中没有得到重视,师范专业的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中,导致新任教师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
师范教育是教师的母机,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需要师范毕业学生传播和推广,可惜我们这些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其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停留在几年前他上中学时的水平,怎么能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呢?我们的教育专家不能深入基础教育实践,在书斋里研究教育,与基础教育实践严重脱节,怎么能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呢?优质课的评审、优秀教师的评选是专家、领导说了算,却不顾及最有发言权的学生;课改中的演练做秀、形式主义导致教育目标的倒置,示范课、优质课、观摩课首先考虑的是便于教师表演而不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说,这样的课“成就了一批名师,耽误了一代儿童”。
自上而下、盲目学习国外经验,不倾听教育一线人员的意见,不挖掘传统教育中的精华,势必导致教育改革的阻力重重和课程改革目标的落空。
学科教育的研究是我国师范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我们的学科专家既不在教育理论钻研上下功夫,也不在学科教学的实践里摸爬滚打,带出来的学科教育硕士、博士只会照抄别人的东西,没有自己的主见。
常常是理论上头头是到,实践中一窍不通;动口可以,动手不行;让他们研究学科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撤。
学科专家以及他们的弟子们恐怕更多地应该钻研先进的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同时深入基础教育实践,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材编写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在此基础上,依托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编写适切的教学指导材料、提出切实可行的问题解决措施。
学科教育专家和其弟子们应多反思自己所做课题研究究竟对基础教育教学有什么意义、究竟能解决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哪些切实问题,而不是生产垃圾论文。
3教育实验的缺失。
教育是需要实验的,尤其是课程改革更需要大量的教育教学实验。
坐在书斋里想出的、或照搬他国的教育教学方案,存在水土不服问题,往往与本国具体的教育脱节,必然引起课程改革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