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面临的严重安全问题之一。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是矿山安全生产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制度建设、制度实施、制度完善三个方面,探讨了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施情况,并提出了完善现有管理制度的措施,以期为制定和完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一、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建设是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矿山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文件的要求,探索适合自身生产实践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1 制度目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应明确防治目标,即要求实现矿山生产过程中地质灾害的早期预警、高效处置和精准预测,最大限度保障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

1.2 制度内容制度内容应包括矿山地质灾害的分类、防治方案、应急预案、检查控制等方面。

其中,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分类应准确全面,防治方案应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进行制定。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措施、应急救援等,应能够对突发地质灾害做出及时、精准的响应。

检查控制方面应定期开展现场检查和日常巡视,加强预警和预测工作。

1.3 制度落实制度建设后,必须加强实施和落实。

矿山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使制度得到有效贯彻实施。

应明确制度执行的具体要求及限制,并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违反制度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惩处。

二、制度实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实施区别于制度建设,主要是在于实施的具体情况。

制度实施应根据地质灾害的检查情况、整治工作的成效,及时调整制度并加以完善。

具体要求如下:2.1 实施机构制度实施是一个需要动员全员参与的过程。

企业应建立燃眉之急专办机构,负责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及时组织应急救援力量。

另外,还应选派专业人员,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2.2 实施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应急预案的操作过程、防治措施的推进和整改检查的常态化。

要加强对矿山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对承包方的监管,加大对工人安全知识的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汇编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汇编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汇编鹤岗中润矿业目录第一章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1)第一节矿长岗位责任制 (1)第二节矿总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第三节分管副矿长岗位责任制 (2)第四节生产技术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5)第五节生产技术科副科长〔主持〕岗位责任制 (6)第六节生产技术科主任科员岗位责任制 (7)第七节水文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 (7)第八节井下探放水人员岗位责任制 (8)第九节相关单位人员岗位责任制 (12)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作管理制度 (18)第一节概述 (18)第二节具体生产技术制度 (19)第三节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21)第三章矿井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制度 (30)第一节总那么 (30)第二节职责划分 (30)第三节预测预报的主要依据 (31)第四章平安办公会议制度 (34)第五章防治地质灾害资料、技术报告等的审批制度 (36)第一节规定 (36)第二节地表防治地质灾害 (37)第三节井下防治地质灾害 (38)第四节特殊情况下的防治地质灾害 (39)第五节地面塌陷坑管理 (39)第六章图纸审批、发放、回收、销毁管理制度 (41)第八章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 (42)第九章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制度 (43)第一章地质灾害防治岗位责任制第一节矿长岗位责任制1、矿长是煤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按照?煤矿平安规程?、?煤矿防治地质灾害规定?及上级相关文件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3、听取矿总工程师和业务主管部门对防治地质灾害工作规划、方案和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保证人力、物力和相关资金的落实。

4、按?煤矿平安规程?规定,负责监督和落实每年的防治地质灾害灾害预防和处理方案。

5、负责组织实施每年雨季前的矿井水灾演习。

6、对煤矿地质灾害隐患要及时组织处理。

发生地质灾害伤亡事故时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立即组织抢救,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范文(3篇)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范文(3篇)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范文1、矿井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2、按照《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矿井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

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数字化、信息化,内容真实可靠,每年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

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3、矿井地质类型每____年应重新确定。

当矿井发生影响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矿井应在____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4、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5、矿井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6、对重大技术问题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报请总工程师批准。

7、矿井应建立地质资料档案室,并由专人负责管理;资料要齐全、完整,分类妥善保存,便于利用。

8、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介绍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____年至少进行____次。

9、研究矿井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10、查明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11、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12、估算和核实矿井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矿井瓦斯(煤气层)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13、调查、研究矿井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14、在工作面回采或者掘进前宜采用“瞬变电发勘探”、“地面直流电法”等技术手段,对工作面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陷落柱、断层带等进行物探,尽量查明地质构造情况,以便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地灾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地灾灾害防治工作制度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保所需经费得到保障。

第四条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及个人的防治责任。

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与管理第五条设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和监测预警体系,定期开展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

第八条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

三、地质灾害预防与避让第九条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区的管理,设立警示标志,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十条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定期开展巡查和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一条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提高居民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四、地质灾害治理与恢复第十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应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则,采取工程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

第十四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应纳入年度计划,确保治理工程质量和进度。

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治理验收制度,确保治理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五、地质灾害责任与追究第十六条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对未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七条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违法行为的查处,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六、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以本制度为准。

第十九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旨在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与管理、预防与避让、治理与恢复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

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和自然力量等因素导致的地质现象引发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规模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地质灾害技术管理制度,以提高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管理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因此监测和预警是防治地质灾害的基础工作。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信息,并进行科学准确的预警。

1. 加强监测设备的建设和投入为了做好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监测设备的投入,并通过购买、更新设备的方式不断提升监测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加强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监测数据是进行地质灾害预警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监测数据,并将其应用于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工作。

3. 加强地质灾害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预警是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并加强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受影响地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的组织和领导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机构来协调和推动工作。

各级政府和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作和沟通。

2.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需要依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广应用成熟的技术,并建立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确保治理和修复效果。

3. 加强地质灾害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安全防护工程是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矿山开采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矿山开采的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地裂缝
岩土结构破坏形成的地表裂缝 。
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
岩土力学机理
岩土体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应 力重分布,当应力超过岩土强度
时,就会发生失稳现象。
水文地质机理
矿山开采会改变地下水流向和补给 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地面塌 陷。
环境地质机理
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和 地下水均衡的破坏,引发一系列环 境地质问题。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3
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面监测技术
通过地面测量、GPS、InSAR等 技术手段,对矿山地质灾害发生 前的微小变形、应力变化等进行
实时监测。
地下监测技术
利用钻孔测斜、应力计、水位计 等设备,对地下岩体应力状态、
01
02
03
突发性
矿山地质灾害往往在短时 间内突然发生,难以预测 。
破坏性强
矿山地质灾害可造成严重 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影响因素多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 形、地貌、水文、气象、 采矿活动等多种因素相关 。
矿山开采地质灾害的危害
人员伤亡
矿山地质灾害可能导致大 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矿山地质灾害可造成严重 的财产损失,包括矿井设 施、建筑物、道路等。
位移变化等进行监测。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 段,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大范围
、高分辨率的监测。
矿山开采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数据采集
通过各种监测手段获取矿山地质灾害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识别异常变 化。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四篇)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四篇)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摘要:矿井作为一种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灾害隐患,为了保证矿工的安全,预防矿井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是一套针对矿井灾害的风险评估、控制和监测的集体规范和流程,旨在降低矿井灾害的发生频率和损害程度。

本文将从煤矿井灾害、金属矿井灾害、煤田地质灾害的预防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一套完整和科学的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关键词:矿井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一、煤矿井灾害预防管理制度煤矿井灾害是矿井工作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灾害类型,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和顶板事故。

为了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煤矿井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矿井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矿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的层级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2. 煤与瓦斯突出防范制度:制定煤与瓦斯突出的预警和防范措施,提前预测和控制煤与瓦斯的突出风险。

3. 煤与瓦斯爆炸防范制度:制定煤与瓦斯爆炸的防范措施,包括通风系统、瓦斯抽放和控制、电气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4. 顶板事故防范制度:制定顶板事故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强化地质勘探和顶板管理。

5. 矿井应急救援制度:建立矿井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和相关设施,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

二、金属矿井灾害预防管理制度金属矿井灾害相对于煤矿井灾害来说,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主要包括金属矿井瓦斯和粉尘爆炸、矿山塌陷和水害等。

为了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金属矿井灾害预防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金属矿井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金属矿井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的层级制度和责任追究机制。

2. 瓦斯与粉尘爆炸防范制度:制定瓦斯与粉尘爆炸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包括通风系统、瓦斯抽放和控制、防尘设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3. 矿山塌陷防范制度:制定矿山塌陷的预警和防范措施,包括岩层控制、支护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自然因素: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人为因素:采矿、爆破、地下水开采等人类活动
PART THREE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
建立监测站点:在矿山周边设置监测站点,实时监测地质灾害情况
治理效果:减少塌陷风险,保护生态环境
PART FIVE
案例一:山西大同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案例六:贵州六盘水煤矿透水事故
案例五:湖南娄底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案例二:陕西神木煤矿透水事故
案例四:四川攀枝花煤矿透水事故
案例三:河南平顶山煤矿瓦斯爆炸事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智利圣何塞铜矿坍塌事故:2010年,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坍塌事故,导致33名矿工被困地下。经过69天的救援,所有矿工成功获救。
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煤矿爆炸事故:2010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导致29名矿工死亡。事故原因是矿井通风系统故障,导致瓦斯浓度过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煤矿坍塌事故:2013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煤矿发生坍塌事故,导致17名矿工被困地下。经过17天的救援,所有矿工成功获救。
中国山西煤矿透水事故:2015年,中国山西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导致12名矿工被困地下。经过18天的救援,所有矿工成功获救。
政策支持: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方面的政策支持,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汇报人:
封闭法:将采空区封闭,防止塌陷
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地下水渗入矿井
应急处理: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及时处理水患问题

地质防治工作制度

地质防治工作制度

地质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者人类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经费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人和联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应当设立地质灾害防治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负责本部门和本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预防措施第八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开展调查、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为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第九条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域的巡查、监测和预警,发现险情应当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防止灾害发生。

第十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采取综合治理、重点治理和应急治理等措施,确保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得到有效治理。

四、治理责任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应当对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承担治理责任。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责任主体。

第十三条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应当依法承担地质灾害治理费用,确保地质灾害得到及时治理。

五、监督检查第十四条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应当及时纠正。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涉及的部门和单位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落实。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范本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范本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制度旨在加强对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管理,保障矿井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涉及到矿井灾害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内容,适用于所有矿井。

二、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的责任主体1. 矿长:负责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工作的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完善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的主要灾害预防工作,并报告上级。

4. 所有矿井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要求,履行主要灾害预防的职责。

三、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1. 灾害监测(1)矿井主要灾害的监测工作应全天候、全方位开展,确保实时监测。

(2)矿井主要灾害监测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监测数据应及时上传到监测系统,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2. 灾害预警(1)根据监测数据,矿井主要灾害预警及时报警,确保工作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域。

(2)矿井主要灾害预警应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灾害报告(1)一旦发生矿井主要灾害,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报告内容应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影响,以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 应急处置(1)矿井主要灾害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开展救援工作。

(2)应急处置工作应按照预案进行,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四、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的监督检查1. 矿长和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工作进行检查。

2. 检查内容包括灾害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预警系统的正常性和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3.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并向上级报告。

五、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的奖惩措施1. 对于主动参与灾害预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于工作中存在违反预防管理制度、造成重大灾害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相应惩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矿山地质灾害管理制度范本

矿山地质灾害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所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协调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职责:1. 制定和修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应急预案;2.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监测和预警;3. 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4.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5. 负责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信息报送和宣传教育。

第七条矿山各部门职责:1. 生产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措施,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3.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设备的管理和维护;4. 工程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5. 其他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配合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内容第八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1. 定期对矿山进行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2. 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评估,制定治理措施;3. 对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确保及时治理。

第九条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1.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重点区域进行监测;2. 实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 加强监测预警信息报送,确保信息畅通。

第十条地质灾害治理:1. 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明确治理目标和措施;2. 严格按照治理方案实施治理工程,确保治理效果;3. 定期对治理工程进行验收,确保治理质量。

矿山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范与作业安全管理

矿山安全生产:地质灾害防范与作业安全管理

矿山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
•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矿山安全生产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 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 通过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矿山安全生产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对复杂多变的矿山生产环境
•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缺乏
高端技术人才
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某矿山滑坡事故
某矿山瓦斯爆炸事故
某矿山透水事故
• 事故原因:地质条件复
• 事故原因:水文地质条件不清,
治理不到位
斯浓度超标
排水系统不完善
• 事故后果: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
前预警和防范安全隐患
• 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发生安全事
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矿山安全生产成功案例分析
01
02
成功案例分析
教训及改进措施
• 分析矿山安全生产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 分析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找出事故原因和教训
• 将成功案例推广到其他矿山企业,提高行业安全生产
• 针对事故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防止类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创新
• 加强矿山安全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 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高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发展
•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更新换代,适应矿山
生产环境的变化
• 矿山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提高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创新与发展
01
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地灾防治工作制度

地灾防治工作制度

地灾防治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参与的原则,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涵盖地质灾害预防、监测、预警、应急、救援、恢复和重建等全过程。

第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按照分区管理、分类指导、重点防治、整体推进的要求,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确保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先进技术,提高防治能力,增强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六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组织管理第七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九条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当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建立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人,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

三、预防与监测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评估,明确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第十三条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当包括地质灾害防治目标、防治措施、防治责任人和防治资金等。

第十四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定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和监测。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应当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监测精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预警与应急第十六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制度,制定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标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范文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范文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了加强对矿井主要灾害的预防管理工作,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预防管理制度。

二、管理目标本预防管理制度的管理目标是全面监管和管理矿井主要灾害,控制事故发生频率,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三、组织机构1.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小组负责矿井的预防管理工作。

小组由矿长、生产部门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2.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预防管理工作。

部门包括矿井安全监测部门、矿井安全设施管理部门等。

四、预防宣传教育1. 加强对矿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 定期组织矿井主要灾害防治知识大赛,提高矿工对矿井主要灾害的防治知识掌握程度。

3. 在矿井内设置安全宣传牌,宣传矿井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和方法。

五、预防监测检查1. 定期对矿井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监测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对防治设施和装置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运行正常。

六、预案制定与应急演练1. 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矿井主要灾害的应急预案。

2. 定期组织矿井主要灾害应急演练,提高矿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七、事故调查与分析1. 对矿井灾害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2. 根据事故调查和分析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预防。

八、责任追究1. 对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工作中的失职失责行为进行追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

2. 对因违规操作导致的事故,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赔偿。

九、经费保障1. 公司应保障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工作的经费需求,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进行。

2. 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部门应合理使用经费,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十、考核奖惩1. 对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个人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

2. 对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个人和单位进行批评和处罚。

十一、附则本预防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由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一、前言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环境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导致的一系列灾害。

这些灾害给矿山生产、周边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确保矿山安全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提高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本文将从专业角度探讨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与治理措施。

二、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1.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岩体崩塌、地下水灾害等。

2.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复杂,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人为因素包括开采方式、工程布局、防治措施等。

三、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技术1. 防治原则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综合防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防治技术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勘查技术、监测预警技术、防治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等。

(1)地质勘查技术地质勘查技术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监测等,目的是全面了解矿区地质条件,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2)监测预警技术监测预警技术主要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下水监测、岩体稳定性监测等,通过对灾害前兆信息的捕捉,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防治工程技术防治工程技术包括支护工程、排水工程、削坡工程、加固工程等,目的是改善地质环境,提高岩体稳定性。

(4)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源涵养等,目的是恢复矿区生态环境,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四、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治理实践1.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政策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监管,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2.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开采规模、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3.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提高矿区地质环境质量。

4.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煤矿煤矿地质灾害治治理方案

煤矿煤矿地质灾害治治理方案

煤矿煤矿地质灾害治治理方案一、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的意义和目标煤矿地质灾害是指由于矿山地质条件、采矿方法、管理不善等原因引起的地质灾害,包括煤与瓦斯突出、煤与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

煤矿地质灾害严重影响矿山的安全生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是煤矿安全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煤矿地质灾害治理的意义在于保障矿山安全生产,减少和预防地质灾害发生,保护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

其目标是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理手段,消除灾害源头,改善地质环境,降低地质灾害风险,确保矿山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二、治理措施1. 煤与瓦斯突出治理(1)加强地质勘察。

通过详细的地质勘察和地质预测,了解煤层裂隙、构造状况、瓦斯赋存规律等信息,为煤与瓦斯突出治理提供依据。

(2)改进采煤方法。

采用合理的采煤方法,如综放法、胶管牵引法等,降低瓦斯含量,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可能性。

(3)提高通风系统效能。

加强通风排放,提高抽采效率,降低瓦斯浓度,减少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

(4)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瓦斯监测系统和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预测突出危险,采取相应措施。

2. 煤与瓦斯爆炸治理(1)提高瓦斯抽采率。

采用高效抽采设备,提高瓦斯抽采率,减少瓦斯积聚。

(2)强化瓦斯检测。

定期进行瓦斯检测,确保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3)加强防爆措施。

选用防爆设备和安全技术措施,如使用防爆电器、防爆照明设备等。

(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

建立健全瓦斯爆炸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加强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

3. 顶板事故治理(1)加强顶板支护。

采用合适的支护材料和支护方式,加强矿井顶板的稳定性。

(2)完善注浆技术。

采用注浆技术对顶板进行强固处理,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

(3)加强顶板监测。

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顶板事故,采取相应措施。

(4)加强安全管理。

规范矿山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三、安全管理和监督1.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限和流程,确保安全工作的落实。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矿山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

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预案 配备专业的救援队伍和设备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救援能力 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及时掌握灾情信息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的实践与案例
案例一:某矿山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 时发现并预警地质灾害,成功避免了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某矿山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了员工对地质 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成功避免了地 质灾害的发生。
灾害防治,减 少对环境的影

国际合作与交 流:加强国际 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 地质灾害挑战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定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和应 急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规定了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矿山企业对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责 任和义务
定义: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开采方式、管理措施等因素的 影响,导致矿山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现象。
分类:根据灾害类型和成因,矿山地质灾害可以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 缝、岩爆等类型。
危害:矿山地质灾害不仅会对矿山生产造成影响,还会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威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地质 灾害防治技术
加强国际人才培养,提高地质灾害 防治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能力
国际合作:加强 国际间的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 矿山地质灾害
技术共享:分享 各国在矿山地质 灾害防治方面的 技术和经验
培训与教育:开 展培训和教育, 提高矿山地质灾 害防治的专业水 平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矿山开采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

但是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开采技术等原因,往往会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威胁。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对于维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在矿山开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地质灾害,其类型相对较为复杂。

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如下:1.顶板事故:主要指矿床和矿体上部岩层的破碎、滑动或坍塌等现象,矿山内的巷道、深孔和绞车井口等垂直结构物,以及机电设备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底板事故:主要指煤炭和非煤矿山中,地下矿井底部岩层的坍塌、破碎和滑动等现象,造成巷道、绞车、提升设备等结构物的受损甚至丧失完整性。

3.冒顶事故:主要指地下岩石层面发生破碎、滑移、失稳等现象导致地面下陷,严重压缩巷道和井筒的空间,威胁矿井安全。

4.煤层气突出和瓦斯爆炸:主要指煤层中富含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在采掘过程中,瓦斯的不稳定性和累积性产生煤层气突出等现象,或者瓦斯遇到火源时爆炸。

5.矿井水灾:主要指煤炭和非煤矿山中,由于地下或地表水源的建设过程,矿井中涌水或突水导致井下站点、通风系统和设备被淹等问题。

三、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为了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建立一套完整的矿山灾害防治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矿山地质灾害的识别和预警能力,确保工作人员自身安全及设备的安全。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矿山事故应急处理速度,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避免事故的蔓延和扩大。

1.制度的制定及管理单位:由国家矿业权管理部门负责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定的具体部门为国家煤层气资源开发办公室,受理灾害报告、处置以及在采矿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缓解灾害的部门位于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山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市、县、乡,各级政府为基本单位的地方政府;2.制度的主要内容:(1)矿山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预测:重点关注矿山灾害发生的客观条件,矿井开采的各项技术、工艺和管理措施等,进行灾害的时空预测,有效地预防灾害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一)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唐计生(矿长)副组长:任德珍(总工程师)成员:付成东(防治水副总)唐计中(生产矿长)师安平(安全矿长)靳立全(通防矿长)张俊鹏(机电矿长)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

办公室主任由地测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三)各部门职责1、地测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矿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指挥(信息)中心: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月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3、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

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地测科划定的危险区,由办公室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矿办公室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3、矿办公室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

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1、矿值班长为矿当日的地质灾害隐患接受、协调处理值班长。

矿值班调度员为地质灾害隐患值班员,实行24小时值班。

2、值班期间,调度员接到矿区任何地方的地质灾害汇报(出现裂缝、地表崩塌滑坡等),要及时通知地测科部长并同时汇报矿长、总工程师,由地测科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情况。

3、地测科根据核查的情况,确定是否可能立即发生险情,对于可能立即发生险情的地区,由调度室协调,安全科要立即通知危险区的所有人员撤离险区,妥善安置,并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4、对于日常的巡查及监测,地测科汛期每周将新增隐患、原地质灾害隐患的变化、危险区的警示标志情况、受危险区的人群掌握避险情况等进行总结,书面汇报矿长、总工程师,并发放至安全科。

安全科要根据情况组织制定防治措施,并将情况上报至上级有关部门。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1、对于因采矿引起的可能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地质灾害,由矿办公室负责牵头,协调进行立即治理,不得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2、矿井生产后,安全科要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按照边生产、边治理的原则,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并按规定向国土部门进行上报。

图纸的审批、发放、回收和销毁制度地测部门的各类图纸资料是全体测绘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果,是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我矿各级领导指挥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技术资料,为使各类图纸资料准确无误,不断完善,防止资料丢失,规范图纸的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销毁等程序,特作如下规定:1.地测科建立填图、打印、审批、发放、借阅、回收、移交、保管、销毁等台帐,认真记录,规范程序。

2.图纸审核是保障矿图质量的先决条件,各种矿图、各专业成果图成图后,要按照规程、图例的要求,由专业组技术负责人审查,根据不同报送对象和用途,经地测科长、总工程师、矿长签字、盖章后,方能供生产单位使用、对外提供。

3.各类图纸资料将组织有关人员对不同性质的图纸进行定期审查,不断充实积累完善各类图纸和资料,以提高其使用价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地测科内部所有图纸的打印需经科长同意后方可打印,并做图纸打印记录。

5.各单位打印图纸时必须首先向地测科长联系,并写图纸打印申请单,经科长同意后打印,在图纸打印记录上登记图纸打印名称、数量、使用单位等。

6.所有工作人员未经科长批准,不得随意答复或将图纸发放、借给他人使用,图纸的发放要建立发放记录。

7.各单位(包括矿级领导)索取或借阅图纸资料必须首先向地测科长联系,然后由科长通知资料保管人员或有关业务组长,准备所需相关图纸资料的名称、数量和使用时间,才可提供资料。

索取资料人员事先必须本人办理借阅登记手续后才可带图纸资料出室。

8.公司及公司外单位来矿索取图纸资料时,必须持有正式公函,写明索取调阅抄录名称、范围、用途,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并经地测科长同意签字后,方可借阅,否则一律拒借。

9.矿图必须设专人保管,统一编号,分类登记,有目录索引,查找方便,达到档案化管理要求;图纸存放在金属柜内保管,防止资料受潮发霉,保管室内配备防火器材,以保证图纸资料的安全。

10.基本矿图、技术报告附图每年应移交矿档案室管理,并办理移交手续。

11.对经常使用图纸的单位采取以旧换新的方法及时回收图纸,应当收回的图纸一律收回,不能收回的做好登记,注明原因。

对公司反馈来的交换图、矿领导退下来的旧图纸,建立登记记录。

收回的图纸确实没有利用价值的,经科长批准及时销毁。

资料收集、整理、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1、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必须认真搜集整理,长期保存。

2、地测防治水图纸资料须填写登记,设置专柜归档,有目录索引,借阅图纸资料须经管理人员同意并办理登记、归返手续。

3、提供地测防治水资料由施工单位和技术部门,以委托书方式,经分管副总批准,地测科科长签字认可后按《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的内容和时间提供。

4、提供采区设计、采掘作业规程等地质资料可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内容规范提供。

5、地测防治水人员必须坚持资料定期会审制度,研究有关地质、测量及水文地质疑难问题。

6、每月对收集、整理的水文地质资料及时填图进行分析,评定资料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分析的内容做好记录存查。

7、采区、工作面开采完毕后,要及时对所揭露的地测资料进行系统、全面、认真的分析总结,提交采后总结报告并备案。

8、分析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对已揭露证实的地质构造,评定其正确性,如与原判断不符,应分析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提高预测预报的水平。

9、图纸资料的保管必须做好“五防”工作(防盗、放火、防潮、防霉、防蛀),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可以摧毁。

图纸资料保管不善,出现责任事故者,要根据具体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制度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

2、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范围:⑴地表防洪灾害的排查①相关科室对矿内及矿区周边的地表径流、塌陷裂隙区渗水情况、暴雨过后地表塌陷裂隙区积水情况进行详细的排查勘测并在本矿相关图纸上及时准确的绘制出具体的位置。

②相关部门对矿周围的防洪排水沟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工作,及时清理防洪沟,保证防洪沟内的清洁,发现有损坏的地方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防洪排水沟的完好。

③在雨季期间加强防洪沟的巡查工作,对井口附近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防止强降雨期间,积水涌入井筒内,发生事故。

⑵井下隐蔽致灾因素排查1)采空区①经常深入井下现场,负责每月对全矿范围内采空区的监控检查,负责协调施工单位经常性地对矿山重点部位及井巷工程进行监督监测,协调本系统人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资料整理,圈定地表及井下采空区范围,并做好相关图件的归档工作。

②及时准确的绘制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对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调度室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监测重点。

④在采掘活动开始前确定矿区范围内地表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地表错动区关系及影响范围。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矿山施工单位负责对矿山内地表塌陷区、错动区进行监测预报。

⑥确定的采空区影响范围,圈定并标识通知相关人员,防止人员误入。

⑦在回采过程中,对地表采空区塌陷范围进行现场观测,对塌陷情况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并制定出采空区塌陷超前情况或者老顶空顶面积大未垮落情况的相关技术措施。

2)废弃老窑(井筒)、井巷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①对矿区内及矿区周边的可能影响本矿的老窑及废弃井巷进行摸底,并在本矿的相关图纸资料上绘制出具体位置,并定期进行观测及排查。

②对井下已采完的工作面的防火密闭进行观测,并及时汇报出现的问题。

③井筒、工业广场及附近汇水沟每年雨季前要清理附近杂物,疏通排水通道。

④在井下发现涌水量有变化时或降特大暴雨,要及时对井筒周边水位进行观测。

⑤若矿井后期对对井田范围内废弃井筒进行充填,对井筒充填方案和回填工程监督。

⑥在工作面采掘工程接近钻孔之前,必须对钻孔资料进行查阅,全面了解钻孔的封闭情况,编制采掘工程过钻孔设计方案。

⑦在设计中明确告知施工单位,所要揭露的钻孔数量及位置,以及钻孔的封闭情况,让施工单位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3)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导水裂隙带等地质构造普查①建立年预报、月分析的地质构造预报制度,年初按照年度采掘工程计划,对年度采掘工程可能遇到的断层、裂隙、褶皱、陷落柱等地质构造进行预报;每月根据月度采掘工程计划,和井下采掘巷道揭露情况对各掘进头面,进行逐头逐面分析,准确分析巷道层位关系,对可能穿层巷道、或过老空老巷、断层等地质构造要提前通知生产区队,提出建议,并督促区队制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

②建立钻孔资料分析制度,在巷道超前钻探结束后,要及时根据钻探资料,进行钻场分析,对钻孔中发现的层位变化等情况,分析前方可能存在的地质构造情况。

③建立井下采掘活动先探后掘制度,对掘进巷道采用物探先行,钻探验证的方法,探明前方地质构造情况和水文地质情况,并且保证30m超前探测距离。

④建立井下收集地质资料制度,岩巷工作面每掘进10m收集地质资料一次,收集地质资料包括岩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如发现地质层位变化及时分析可能遇到的地质构造。

煤巷掘进工作面每掘进20m收集一次,收集煤层倾斜角度和巷道正前走向角度外,还应收集煤层厚度情况和顶底板岩性,煤层破碎情况。

⑤定期对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地质资料主要包括修改施工巷道附近煤层底板等高线,掘进巷道岩层层位变化情况,若为穿层巷道及时根据第一手资料分析巷道可能出现的提前或延后穿层情况;水文地质方面要及时分析巷道顶底板滴渗水情况及水量变化趋势、充水来源等资料,若物探、钻探显示的地质构造变化区域要及时分析构造变化带附近可能出现的水文地质情况,对中型以上断层,中型以上的褶皱,超过5m³/h以上的新增出水点要及时上报有关相关部门,并申请上级部门进行补充探测和专家论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