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绪论一.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题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除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进化论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和“最适者生存”两项基本原则上。
3.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构成森林生物群落的各树种之间,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态可概括为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和森林生态系统四大部分。
4.森林生态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树木与环境相互,控制和调整树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树木的生态适应性,使其能最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提高对环境条件的利用率和森林的多种功能,并应用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理论,揭示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形成和发展规律,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他们因环境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内在规律,发挥森林群落的生产潜力和对环境的改造作用,维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5.森林生态学可概括为四大部分:A个体生态,B种群生态,C群落生态,D 森林生态系统。
6.植物生态学的诞生:丹麦,瓦尔明,《以植物生态地理学为基础的植物分布学》《以生理为基础的植物地理学》,经典著作,奠定了生态,生理和进化三个发展方向。
二.森林生态学的历史与发展7.属于森林生态范畴的最早的论著要算德国学者赫耶尔于1852年发表的《树木对光和遮荫的反应》8.本世纪初叶,俄国林学家莫洛作夫于1904年发表了《林分类型及其在林学上的意义》的论文,认为“森林的结构,组成,生产力以及其他特点主要取决于立地条件”,提倡依据地形和土壤(形土条件)划分立地类型,被公认为林型学说的创始人。
三.森林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研究动向。
9.目前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还表现在森林与全球环境变化,如二氧化碳平衡和温室效应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酸性沉降物对森林的影响,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森林对水源环境的影响,以及森林的减灾效能等方面考核要求识记:森林和森林生态学的概念领会: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任务及研究动向。
森林生态学
名解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4、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
6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7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10生存因子: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要素11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12主导因子: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这种起主要作用的因子1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其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14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就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15贝格曼(Bergman)规律: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16阿伦定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下有变小变短的趋势17适应:生物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生物能保持本身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光周期现象: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
生理干旱: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
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
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烟尘微粒、SO2、CO、CO2、碳氢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排入大气,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一定时间后,破坏了大气原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平衡体系,使生物受害的现象。
温室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如CO2、水蒸气、CH4、O3、N2O、CFC等。
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的CO2、CH4、O3、氟里昂(CFC)等气体的含量的增加而引起地面升温的现象。
根瘤:是一种根瘤细菌,从根毛侵入后发育成瘤状物。
它可固定气态氮,为寄主提供可利用的氮素(氨态氮)。
菌根:是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的共生体,即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称菌根。
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植物能减弱风力。
降低风速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植物的体型大小、枝叶繁茂程度。
防风能力一般为:乔木>灌木>草,阔叶树>针叶树,常绿阔叶树>落叶阔叶树。
土壤肥力系:及时满足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
它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基础,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综合表现。
土壤结构: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或状况),团粒结构最理想,可协调土壤水分、空气、养分关系,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对林木的生长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还原者,它们使有机物质腐烂,释放出养分,促成养分的循环。
种群: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改生物种群不断扩大。
(完整版)森林生态学
第一章绪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2.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二.问答题1.当今环境破坏问题哪些与森林破坏有关?解: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2.什么是森林?森林有什么特点?解:⑴森林是指由生物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⑵特点:①占据空间大,是物种繁多的巨大基因库②稳定性高,具有很高的自控能力③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④类型多样⑤有着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服务功能3.举例说明森林三大效应?解: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生境:生境是指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他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限制因子:在诸多的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限制生物生存、生长、发育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是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5.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概念称为Shelford(谢尔福德)耐性定律6.适应:指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形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出相似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8.趋异适应:亲缘关系相近的的同种生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的现象。
9.生态幅:指物种对生态环境适应范围的大小。
10.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它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自然环境中森林以及森林中生物的学科。
它既关注森林的物理结构,也关注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种群结构,涉及林业、水文学、植物学、物等多科学领域。
森林生态学框架是一个普遍的生态学理论,它涉及了多个生态学专业领域之间相互关联的课程,从而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
森林是本地的生态系统的基础,它们在空气清洁、水土保持稳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森林对全球气候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维持地表温度,调节湿度和降水量,以及空气质量,促进碳循环,有效分解大气中的污染物。
时,森林也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聚集地,也是动物物种多样性的主要保护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及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森林的健康状况,森林的健康状况又与森林的组成,森林结构,森林功能,森林表征特征(植物种类,植物群落,植物群体,植物群落),以及森林的植物群落演替等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生态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森林的健康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的发展趋势,并依据此制定更好的森林管理策略。
森林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森林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利用性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护森林的生态系统,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森林的生态服务,提高森林的利用效果,并根据森林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总之,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关于森林环境和生物的正在发展的学科,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学有助于更好的了解森林的正常和受损状况,更准确的预测森林未来发展趋势,提高森林生态服务的利用率,并制定出更有效的森林管理策略。
因此,森林生态学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加以发展和研究。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森林中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结构、功能和恢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森林生态系统是由森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了森林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植物层、动物层、土壤层和微生物层等。
植物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它由不同的树种组成,形成了森林的物种多样性。
动物层包括了森林中的各种动物,它们与植物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土壤层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水分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层包括了各种微生物,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物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汇等。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和动物物种丰富多样,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起到了缓解温室效应的作用。
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可以调节气候,降低气温和湿度,减少暴雨的发生。
森林的树木和土壤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维持水源的稳定。
此外,森林的植被和土壤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
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受到破坏的森林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状态。
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非法砍伐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措施来实现。
此外,科学的森林管理和合理的土地利用也是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手段。
总结: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到森林中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运行的影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森林在物种组成、构造和过程等方面的复杂关系的学科。
它与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和森林资源规划及管理等都有较大的关系。
森林生态学涉及到对森林群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
森林生态学不仅关注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也关注森林的过程,如森林成长、养分循环等过程。
森林生态学是一种以研究森林植被和森林群落结构的复杂的的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系统作为内容的学科。
从宏观上讲,它主要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开发方式,也可以说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
它从细节上讲,研究森林个体、植物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森林生态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研究的森林复杂性是无序的、动态的、多尺度的和多层次的。
森林生态学也是应用性学科,因为它能为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知识支持。
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森林植被的分类、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森林群落的某种功能、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等方面。
从森林植被的分类来看,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分布和特征。
比如森林植被的数量、组成、类型和演替等,以及风俗、昆虫植物、树种类、树种生长时期、乔木和灌木类型、冠幅和林分等特征。
从森林的分布及其动态过程来看,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森林的演替、林分的生态分类、森林的衰退、复热、林分的种群变化等。
森林生态学还要研究不同林分的植被多样性结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分析林分中的植物、动物和其它生态系统组成。
从森林生态学系统到森林生态学过程的研究来看,森林生态学着重研究土壤、气候、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这四大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在这些要素之间的景观生态学过程。
森林生态学要研究的还有森林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养分的循环、物种的进化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资源的运用等。
森林生态学的课程设置覆盖从森林的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从森林植被的植物学、病理学、地理学到森林动物学、昆虫学、森林衰退等方面。
林业工程师综合复习资料-森林生态
重庆市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考试复习资料(综合知识部分)目录第一章植物学基础知识第二章植物生理第三章土壤学基础知识第四章森林生态第五章林木遗传学第六章植物病虫害基础第七章气象学基础知识第八章其它与林业相关的知识考试题型第四章森林生态第一节生态学概论1.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分为4个主要时期:(1)16世纪以前的生态学萌芽时期;(2)17世纪-19世纪末的生态学建立时期;(3)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的生态学巩固时期;(4)20世纪60年代-现代的现代生态学时期。
2. 经典生态学研究的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3. 全球生态系统:(1)陆地生态系统:1)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上的森林主要分为4种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
2)草地生态系统:全球草原根据组成和地理分布可分为2种类型,温带草原、热带草原。
3)荒漠生态系统。
(2)水域生态系统:1)淡水生态系统:按照生物群落划分,淡水群落分为:流水群落(急流和缓流)、静水群落。
2)海洋生态系统:按照海区划分,海洋生态系统一般分为沿岸生态系统、大洋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等;按照生物群落划分,一般分为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藻类生态系统等。
4.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概括为3个方面: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
(态能构)5. 干扰由3个方面构成:系统、事件、尺度域。
6.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组成景观的结构单元可分为3种类型:斑块、廊道、基底。
在实际研究中,要确切地划分斑块、廊道和基底有时是很困难的,也不是必要的。
因为景观结构单元的划分总是与观察尺度相联系,所以斑块、廊道和基底的区分往往是相对的。
第二节森林与森林环境1. 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的科学。
森林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包括:认识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认识森林分类、分布、生长发育和演替规律;认识人类活动对森林及其功能的影响;提出正确经营森林、管理森林的生态学基础技术途径。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长期共存。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途径,在外貌上及内部生理和发育上表现出一致性或相似性。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13.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Shelford)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森林生态学..
生态学概述:1、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
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2、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3、森林生态学的发展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了生存,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
“山有枢、险有榆”。
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
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
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
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森林生态学》(第01章)基础理论篇
1 个体生态学(autecology)
以生物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与自然 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环境对生物个体 的影响以及生物个体对环境产生的反应,其 基本内容与生理生态一致。
2 种群生态学(population ecology)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同种个体 的组合。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种群密度、出 生率、死亡率、存在率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 其调节。
生态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生态学学科体系,据估计,目 前冠以“生态”名词的“学科”已经不下 100门。
六、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种群与群落 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动态
4、任务:掌握生态学的基本 理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生 态观,按生态规律办事。
5、当代生态学研究的三大热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生物 多样性;全球变化。
五、生态学的分类
基因
基因系统
细胞
物
质
器官
细胞系统 器官系统
有机体
能
种群
量
有机体系统 种群系统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生态系统
Organisms Biosphere
Populations Communities Ecosystems
3) 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根据系统科学的思想提 出:“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4)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环境关系的科学。 5)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 关系的科学。
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 人类,即生物系统,而环境则指生 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 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的环境系统。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
《森林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从字义上讲,生态学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
即研究生物的聚居地或生境。
森林:森林(Forest)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的复合体。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可持续经营:可持续森林经营意味着对森林、林地进行经营和利用时,以某种方式、一定的速度,在现在和将来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实现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同时又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
环境: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森林环境:指森林生活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地下空间)与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生境(habitat):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微环境:指接近植物个体表面,或个体表面不同部位的环境。
如植物根系附近的土壤环境,叶片表面附近的大气环境。
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风化层)及大气圈下层(对流层)。
植被: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限制因子: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长、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他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森林生态学
(1)生态学的研究有越来越向宏观发展的趋
势 (2)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3)一些新兴的生态学分支 (4)分子生态学的兴起 (5)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
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森 林 生 态 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森林与环境 第3章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第4章 林木种内与种间关系 第5章 森林群落结构特征 第6章 森林群落演替 第7章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与结构 第8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第9章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10章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及其分布 第11章 森林景观生态原理 第12章 生物多样性原理与保护 第13章 全球气候变化与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 第14章 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与效益评价
⑹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是以一定空间单元内多个镶嵌的聚合生态系统为对
象,研究其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的生态学的一门 分支。 它以人类活动对景观的生态影响为研究重点,通过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研究景观单元内生态 系统的空间格局、相互作用及生态过程,并围绕建 造宜人景观这一目标,进行景观管理、景观规划和 景观设计的研究。
我们认为 E . Haeckel (赫克尔)的定 义是适宜的,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 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
生物
环境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生物和 森林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森林生物
森林环境
1.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 与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与分支学科
第1章 绪 论(森林生态学概况)
1.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方法与分支学科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对森林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
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它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是全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建立一个健康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森林生态学的相关内容。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森林生态系统由森林生物群落和生态环境两个方面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一个森林区域内所包含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环境是指森林内的环境元素,包括非生物元素如土壤、水和光照等,以及生物元素如微生物、地衣、真菌等。
森林中的生物群落非常复杂,有很多层次,从地面上的草本植物到高大的树木和树冠,再到森林底层的土壤和岩石。
不同层次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关系,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和共生现象相互影响。
同样,不同层次的环境因素如气温、光照、土壤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森林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等。
二、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森林生态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植物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生态位和生态分布、环境因子及其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碳循环和森林管理等方面。
1.植物组成与结构森林中的植物群落是复杂的,它们的组成和结构对生物群落的整体生态功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地域不同类型森林内的植物组成和结构,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森林植物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是探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的生命状况。
它涉及到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水分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因素对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3.生态位和生态分布生态位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各个生物种群的存在空间和生存条件,它是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
生态分布也是不同种群在生态位中的地位、影响力和竞争能力。
森林生态学研究不同生物种群的生态位和生态分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森林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的森林群落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森林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它的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理以及未来趋势。
首先,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森林,可以将其定义为“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种类多样性、森林结构与功能、森林环境、森林植被与植物生物学等领域,并聚焦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恢复与维护。
其次,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最早的森林生态学研究是由法国科学家和生态学家唐马塞尔拉贝等人开展的,他们从植物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中发现了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理。
之后,拉贝的学生洛伦斯布朗将森林生态学引入了水文学和气象学领域,将森林的结构与功能引入了森林生态学的研究。
20世纪早期,许多森林生态学家在德国发起了森林生态学的科学研究,推动了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并普及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此外,关于森林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学者一致认为,森林生态学应该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并且涵盖森林结构、功能、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
特别是,森林生态学将研究森林个体、种群、群落三个层次,从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行为和动态变化,从而为森林的可持续管理、恢复和维护提供参考。
最后,鉴于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非法采伐等问题,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将涉及更多的领域,如森林生态学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森林研究将越来越深入,森林保护将越来越重要,森林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应用森林生态学发展新技术和技术也将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为森林管理及恢复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本文对森林生态学的介绍,从定义、历史发展、基本原则和未来趋势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森林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中森林群落的学科,它的发展由法国和德国科学家发起,基本原理以物种多样性为基础,以森林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为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环境保护为目的。
森林生态学-李俊清
一、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什么是森林?什么是森林生态学?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森林: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的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森林生态学:研究以树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
2.森林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如何?为什么要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3.生态学的主要分支有哪些?森林生态学的主要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有哪些?生态学主要分支: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化学生态学、分子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
主要科学问题:生物多样性的全球格局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问题、植被恢复问题、中性理论和宏观生态学问题、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问题。
探讨森林动态规律,森林对区域环境的屏障作用,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机理。
4.森林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各自有什么特点?观察、试验、模拟5.森林与人类、林业、生态学有什么关系?森林生态学在我国一些重要的生态林业工程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森林环境1.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因子?如何进行分类?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因子:分类:按环境的主体(人或生物)、人类的影响程度(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的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内环境)等进行分类。
2.什么是森林环境?它的特点有哪些?森林环境:把森林中的林木及其他森林植物和动物作为研究主体,是指一个具体研究对象之外的森林生物与无机环境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性和发挥独特作用的地域空间。
特点:3.什么是生态因子?如何分类?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火因子、人为因子。
4.什么是生态环境?什么是生境?生境: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环境。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之间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森林是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一种生物群落。
因此,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的结构、功能、动态、分布等规律,研究森林如何改变环境和维护环境质量的一门科学。
森林生态学主要内容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
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研究树木个体和群体与周围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研究光、温度、水分、大气、地形、土壤等因子的生态学意义;生态因子与森林的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大小;树木个体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和耐性;森林对环境的反作用力;估价森林对人类的效益。
2.研究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分类原则和方法;研究森林群落的演替规律。
3.研究森林生态系统。
把森林植物群落和它所在的周围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研究系统内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依存、制约和因果关系,系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系统内自动调节的机制和稳定性,介绍系统模型和方法研究任务,森林生态学揭示森林的发生、发展、演替的原理和规律,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解决造林、营林和防治环境污染的各种技术问题,这就是学习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三、森林生态学的发展森林生态学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人类为了生存, 需要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识别它周围的动物和植物,这就要具备生态学方面的知识。
我国在周朝的《诗经》里就记载了很多植物的种类。
“山有枢、险有榆”。
西周的禹贡,记载了植物与土壤的关系。
《管子—地员篇 ) ) ( 公元前约2 00年)把植物分布的垂直带写得很清楚。
在欧洲19 世纪中期,德国人洪德堡( A`Humboldt)对世界植物的分布做了理论上的阐述,创始植物地理学。
丹麦人瓦尔明(E.Warming )著有“植物生态学”(1895 ),标志着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随后法国、德国的林学家相继论述林木耐阴性的理论。
本世纪初,借助实验的方法,研究森林群落和立地条件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森林生态学》课件
成效与影响
国际森林年是为了提高全球对森林重要性的认识而设立的国际日。
国际森林年
各国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植树、生态旅游、宣传教育等,来庆祝国际森林年,提高公众对森林的认识和重视。
活动内容
国际森林年活动对于促进全球森林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危机。
历史回顾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森林生态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研究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
发展趋势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物种入侵和森林退化等挑战,是当前和未来森林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面临挑战
02
森林生态系统组成
乔木
灌木
草本植物
寄生植物
01
02
03
04
作为森林的主要结构,提供遮荫和庇护所。
低矮的树木,通常在森林边缘生长。
VS
能量流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它驱动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详细描述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能量流动不仅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能量流动还受到环境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照、食物供应等。
意义与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阶段
森林演替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它可以改变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影响土壤肥力和水分循环,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
影响
意义
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健康的重要指标,它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功能,提供生态服务,如食物生产、水源保护和气候调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5题,14.0分)1
• A
凸型曲线
•
• B
凹型曲线
•
• C
对角线型曲线
•
• D
S型曲线
•
正确答案:A
2
• A
直接光
•
• B
强光
•
• C 可见光
•
• D 弱光
•
正确答案:D 3
• A 瞬时增长率
•
• B 内禀增长率
•
• C 环境阻力
•
• D 最大环境容纳量•
正确答案:D
4
• A CH4
• B CO2
• C SO2
• D O3
正确答案:B
5
• A K对策
• B C对策
• C r对策
• D S对策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6题,16.8分)
1
下列有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论述正确的是( )。
• A适当疏植
• B营造混交林
• C营造复层林或林农复合经营;
• D选育低光效、高呼吸的树种
• E提供最佳的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正确答案:BCE
2
以下属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的是( )。
• A气候条件
• B无机物质
• C有机物质
• D微生物
• E消费者
正确答案:ABC
3
( )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 A能量流动
• B生态平衡
• C信息传递
• D物质循环
• E水源涵养正确答案:ACD
4
• A丰富度
• B密度
• C重量(生物量)
• D频度
• E盖度
正确答案:ABCDE
5
• A红橙光
• B蓝光
• C红外线
• D紫外线
• E绿光
正确答案:AB
6
• A迁入率
• B死亡率
• C迁出率
• D出生率
• E净增长率
正确答案:AB
三.填空题(共7题,19.6分)
1
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包括()()()()等4层次。
正确答案:
第一空:
乔木层
第二空:
灌木层
第三空:
草本层
第四空:
地被层
2
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其中的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等3大类。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生产者
第二空:
消费者
第三空:
分解者
3
植物种群个体的水平空间分布格局一般划分为()()和()等3个基本类型。
正确答案:
第一空:
随机分布
第二空:
均匀分布
第三空:
集群分布
4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第二空:消费者
第三空:分解者
第四空:非生物环境5
第一空:
第一空:
第一空:
•
•
•
•
•
•
•
•
•
•
•
•
正确答案:×
答:(1) 综合性;(2)非等价性;(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4)阶段性;(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
正确答案:
答: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原因:(1)栖息地的改变、丧失和破碎化。
其中,生境的破坏对物种的灭绝的威胁最大,而生境的破碎化影响物种之间的交流和流动,影响物种的进化;(2)生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很多物种的种群数量在急剧减少,导致很多物种消失;(3)环境污染,如大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在杀死害虫同时也导致大量森林传粉昆虫大量死亡,除草剂的大量使用也导致大量植物物种死亡等;(4)农林业种植品种的单一化,使原有的森林环境和物种大量丧失;(5)外来物种的入侵以及疾病导致大量本土物种消失。
(6分,其中第一小点2分)
保护的措施:(1)林地管理;(2)科学分类经营;(3)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4)建立物种保护基因库。
(4分)
一.单选题(共6题,16.8分)
1
• A 凸型曲线
•
• B 凹型曲线
•
• C 对角线型曲线
•
• D S型曲线
•
正确答案:A 2
• A 高位芽植物
•
• B 地面芽植物
•
• C
一年生植物
•
• D 乔木层
•
正确答案:C 3
• A 瞬时增长率
•
• B 内禀增长率
•
• C 环境阻力
•
• D 最大环境容纳量•
正确答案:D 4
• A温带草原
•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C热带雨林
• D温带落叶阔叶林正确答案:A
5
• A K对策
• B C对策
• C r对策
• D S对策
正确答案:C
6
• A群落的边界
• B群落的外貌
• C群落环境
• D群落的物种组成正确答案:D
二.多选题(共5题,14.0分)
1
下列有关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论述正确的是( )。
• A适当疏植
• B营造混交林
• C营造复层林或林农复合经营;
• D选育低光效、高呼吸的树种
• E提供最佳的光、温、水、肥等环境条件正确答案:BCE
2
( )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 A能量流动
• B生态平衡
• C信息传递
• D物质循环
• E水源涵养
正确答案:ACD
3
• A红橙光
• B蓝光
• C红外线
• D紫外线
• E绿光
正确答案:AB
4
• A种群的繁殖特性
• B环境因子
• C种群的结构
• D种内关系
• E种间关系
正确答案:ABCDE
5
• A迁入率
• B死亡率
• C迁出率
• D出生率
• E净增长率
正确答案:AB
三.填空题(共6题,16.8分)
1
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环境,其中的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等3大类。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生产者
第二空:
消费者
第三空:
分解者
2
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和()。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砂土
第二空:
壤土
粘土
3
生态因子主要有()()()(),火因子和人为因子等6类。
正确答案:
第一空:
气候因子
第二空:
土壤因子
第三空:
地形因子
第四空:
生物因子
4
正确答案:
第一空:
生产者
第二空:
消费者
第三空:
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5
第一空:
第一空:
•
•
•
•
•
•
•
•
•
•
•
•
•
•
正确答案:×
答:(1) 综合性;(2)非等价性;(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4)阶段性;(5)直接作用性和间接作用性.(每点1分)
答:(1)迁移:从繁殖体传播到新的定居地的过程;(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三个过程;(3)竞争: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几十种类、年龄都相同,也必然会在形态、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林木分化反映出竞争能力的强
正确答案:。